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异位妊娠对患者术后血β-HCG水平及异位妊娠复发率的影响
1
作者 王惠丽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取胚术治疗异位妊娠对患者术后血β-HCG水平及异位妊娠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某院确诊的80例异位妊娠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输卵管...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取胚术治疗异位妊娠对患者术后血β-HCG水平及异位妊娠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某院确诊的80例异位妊娠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输卵管检测取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的血β-HCG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其两年内的异位妊娠复发情况以及宫内妊娠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术后第3天、第7天试验组血β-HCG水平下降率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年两组异位妊娠复发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年试验组异位妊娠复发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年内的异位妊娠复发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年内的宫内妊娠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对于异位妊娠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血β-HCG水平改善、复发率、并发症、宫内妊娠方面,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疗效要优于输卵管切除术,手术安全性更高,可更好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 异位妊娠 β-hcg水平 临床疗效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术对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楷 张彦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4期234-235,共2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钙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40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20例,研究组甲状腺癌患者男女比例1∶1,年龄19~76岁,平均(46.82±1.35)岁,参照组甲状腺癌患者男女... 目的:分析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钙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40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20例,研究组甲状腺癌患者男女比例1∶1,年龄19~76岁,平均(46.82±1.35)岁,参照组甲状腺癌患者男女比例11∶9,年龄20~78岁,平均(46.84±1.36)岁,研究组患者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单侧颈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PTH和血钙水平。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PTH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异,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PTH水平波动变化较参照组更显著;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钙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异,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血钙水平波动变化较参照组更显著,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能够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会导致血钙及PTH水平波动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全切 单侧颈淋巴结清扫 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变化 低钙
下载PDF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血脂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安友仲 谢启伟 +2 位作者 祝学光 应珊红 温光源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1998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对二组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浆游离脂肪酸即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0)、亚油酸(C18:2)、花生四烯酸(C20:4)和甘油三脂及胆固醇水平变化的观察,发现手术后早期即有血脂水平的全面降低。血脂的降... 对二组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浆游离脂肪酸即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0)、亚油酸(C18:2)、花生四烯酸(C20:4)和甘油三脂及胆固醇水平变化的观察,发现手术后早期即有血脂水平的全面降低。血脂的降低随创伤应激的加重而具显著性且持久,提示在创伤应激早期机体主要通过利用血脂而获得能量,同时血糖应激性升高以保证神经细胞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并减少了乳酸生成,有利于维持重要的生命中枢功能和体液内环境稳定。本研究还发现,创伤后存在着显著而持久的低胆固醇血症,且血胆固醇水平与创伤程度及病人预后有较密切关系。创伤后在保证机体氧合状态正常的前提下,早期补充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将有助于减轻机体组织的分解代谢,稳定细胞结构和功能,保护机体内环境,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 临床意义 脂代谢 外科病人 浆游离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器官功能障碍 择期手病人 低胆固醇 创伤应激 花生四烯酸 内环境稳定 胆固醇水平 结构和功能 机体内环境 水平 术后早期 水平变化 甘油三脂
下载PDF
观察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望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21-0024,共4页
评价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异位妊娠患者10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守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对比组间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血β-... 评价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异位妊娠患者10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守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对比组间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血β-hCG水平变化,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更优(P<0.05),术后血β-hCG下降幅度更低(P<0.05),治疗效果更好(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手术情况,减轻术后血β-hCG下降幅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治疗 情况 术后血β-hcg水平变化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压与乳酸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孙存杰 潘孔寒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1852-1853,共2页
血乳酸(Lac)水平是危重病患者监测的有用指标,常用于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1]。本文分析210例在接受心脏手术后进入监护室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及动脉Lac动态监测结果,探讨患者最佳CVP与Lac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水平变化 临床意义 乳酸 心脏术后 危重病患者 监测结果 心脏手术后
下载PDF
阴式清除术联合子宫肌壁修补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的效果
6
作者 彭艳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58-0061,共4页
评价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采用阴式清除术联合子宫肌壁修补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选择62例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主要集中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两组分别采用阴式清除术联合子宫肌壁修补术... 评价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采用阴式清除术联合子宫肌壁修补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选择62例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主要集中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两组分别采用阴式清除术联合子宫肌壁修补术和MTX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均比参照组优,且数据显示P<0.05;术前与术后的血β-hCG水平差异明显,且研究组指标情况更好P<0.05;研究组并发症比参照组更少,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比参照组短,数据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阴式清除术联合子宫肌壁修补术,可有效提高剖宫产瘢痕妊娠整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其治疗效果较理想。可积极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阴式清除联合子宫肌壁修补 指标 β-hcg水平 并发症
下载PDF
IL-2和IL-2R在乳癌病人手术前后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7
作者 顾长虹 张浩民 +4 位作者 马百柱 贾翠英 张迎春 王峰 鲍红光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8期47-48,共2页
随机抽取我院住院的良性疾病病人40例、乳癌组67例,分别测外周静脉血中IL-2和(或)IL-2R水平。结果显示,乳癌病人外周血中 IL-2水平较对照组下降,而IL-2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手术后,血清 IL-2水平明显回升;但在乳癌术后转移或复发的病人,I... 随机抽取我院住院的良性疾病病人40例、乳癌组67例,分别测外周静脉血中IL-2和(或)IL-2R水平。结果显示,乳癌病人外周血中 IL-2水平较对照组下降,而IL-2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手术后,血清 IL-2水平明显回升;但在乳癌术后转移或复发的病人,IL-2水平再次出现下降,而IL-2R水平再次上升(P<0.01)。由此得出结论,若术后监测上述免疫学指标可有助判断病情的进展,也可以作为疗效观察的一项参考指标及预测乳癌手术后的转移或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和IL-2R 乳癌 IL-2R水平 乳癌病人 相互关系 动态变化 前后 IL-2水平 术后转移 外周静脉
下载PDF
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罗琼 邹叶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9期96-99,218,共5页
目的对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治疗中阴式子宫切口瘢痕病灶清除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改善孕妇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68例经临床确诊为剖宫产切口瘢痕... 目的对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治疗中阴式子宫切口瘢痕病灶清除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改善孕妇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68例经临床确诊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6例,给予对照组腹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给予观察组阴式子宫切口瘢痕病灶清除术治疗,对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均取得100%的临床治疗成功率,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2周内复查B超均提示子宫前壁剖宫产瘢痕部位包块消失,术后均无月经淋漓或月经量改变等异常出现;与对照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患者血β-HCG水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出血量及治疗费用上,观察组均明显较少(P<0.05)。结论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治疗中应用阴式子宫切口瘢痕病灶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节省医疗费用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瘢痕妊娠 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 β-hcg水平 月经恢复
下载PDF
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先红 罗蓉 +2 位作者 刘秀卿 黄瑞宏 张羽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4-335,共2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后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的表达水平及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监测81例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后血浆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排斥组发生急性排...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后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的表达水平及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监测81例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后血浆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排斥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术后8日)hsCRP为(9.0±1.2)mg/L,与术前的(2.1±1.1)mg/L、术后(4日)无排斥反应时的(2.4±1.7)mg/L及排斥反应控制后(术后12日、20日)的(2.5±1.3)mg/L、(2.5±1.4)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组术前、术后比较及与排斥组急性排斥反应控制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sCRP水平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监测其血浓度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蛋白水平 监测 超敏C-反应蛋白 reactive 诊断和鉴别诊断 肾移植受者 HSCRP 增强免疫 变化情况 反应关系 临床意义 反应时 统计学 术后 移植前 外周 比浊法 正常组 P水平 浓度 控制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学锋 黄健 +3 位作者 许冠群 璩斌 黄霞萍 王鸿利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测定肝移植术前、术中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系列指标 ,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术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延长 ,血小板计数 (PLT...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测定肝移植术前、术中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系列指标 ,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术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延长 ,血小板计数 (PLT)、多数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抗凝血酶(AT)、纤溶酶原 (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 (PAI 1 )、α2 抗纤溶酶 (α2 AP)水平降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 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水平升高。与术前相比 ,新肝期各种改变更显著。结论 整个原位肝移植手术过程中 ,凝血与抗凝功能减低 ,无肝期与新肝期纤溶功能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功能 纤溶功能 抗凝 水平 结论 变化
原文传递
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文生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955-958,共4页
关键词 异位妊娠 早期诊断 β-hcg水平测定 B超检查 磁性微粒分离免疫酶联法 孕酮测定 腹腔镜检查 刮宫 药物治疗 氨甲喋呤 保守性手治疗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病人抗内毒素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智华 韩本立 +2 位作者 游健 何振平 孙文兵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术前抗内毒素治疗对阻塞性黄疸病人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阻塞性黄疸病人分三组在术前分别给予一般治疗(OJ组),口服胆盐(OJT_1 组)和静脉注射抗内毒素抗体(()JT_2组).观察血浆内毒索(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 目的观察术前抗内毒素治疗对阻塞性黄疸病人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阻塞性黄疸病人分三组在术前分别给予一般治疗(OJ组),口服胆盐(OJT_1 组)和静脉注射抗内毒素抗体(()JT_2组).观察血浆内毒索(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结果三组术前ET和TNF水平无差异。()JT_1和()T_2组用药后血浆ET水平均显著下降,明显低于()J组(P<0.01),术后进一步降低()JT和()T_ 2组术前和术后ET水平与()J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应用胆盐和抗体可有效降低梗黄病入围手术期血浆E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内毒素治疗 阻塞性黄疸 病人 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水平 抗内毒素抗体 浆ET水平 内毒素 浆内毒素 抑制作用 一般治疗 静脉注射 含量变化 围手 前应用 OJ 用药后 胆盐 术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