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预留机收行种植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2 位作者 邓榆千 熊文波 马均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机收头季碾压造成再生季减产是机收再生稻发展瓶颈,探明不同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及米质的影响,为杂交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种再生... 机收头季碾压造成再生季减产是机收再生稻发展瓶颈,探明不同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及米质的影响,为杂交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种再生稻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常规机插(30 cm×20 cm)不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1))、增密(30 cm×18 cm)机插不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2))、增密(30 cm×18 cm)机插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3))、增密(30 cm×18 cm)机插半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4))。研究其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收头季稻以M_(2)处理产量最高,蓄留再生稻以M_(3)处理产量最高;两季稻谷产量则以M_(4)处理最高,且相对于M_(1)、M_(2)和M_(3)处理分别增产8.00%、1.69%和4.63%;增产主要归因于头季、再生季均具有较高的群体总颖花数及结实率。M_(4)和M_(3)处理间头季稻米品质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再生季M_(4)处理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均显著优于M_(3)处理。因此,再生稻增密(30 cm×18 cm)机插半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模式,可实现再生稻两季总产量提高的同时不影响两季米质,兼顾高产高效,值得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半预留机收行 杂交中稻-再生稻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
2
作者 杨森 孔令娟 +5 位作者 张琦 王青 骆忠明 张晓红 金四九 袁功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49-755,共7页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提高当地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新两优611和六两优香11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综合表现最好;鑫两优香128、友两优2152、荃优1606高节位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表现高于对照;旱优116、旱优73头季稻产量较高,再生能力一般、再生季产量较低。对比品种再生能力及产量表现,选择再生稻品种时,头季稻每hm^(2)穗数高的品种,两季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再生能力 产量
下载PDF
长沙县杂交中稻品种筛选试验
3
作者 罗志英 李胜军 +1 位作者 柳意能 李诚 《作物研究》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长沙县气候条件的高产杂交中稻品种,以臻两优5438、宸两优665、青香优261等15个中稻品种和Y两优1号(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2023年在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有4个品种表现优异,与Y两优1号... 为筛选出适合长沙县气候条件的高产杂交中稻品种,以臻两优5438、宸两优665、青香优261等15个中稻品种和Y两优1号(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2023年在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有4个品种表现优异,与Y两优1号(CK)比较,其产量增幅均大于5%,其中珂两优1019产量最高,达10561.5 kg/hm^(2),比CK增产16.7%,其全生育期130 d;玮两优7713产量位居第2,为10522.5 kg/hm^(2),其全生育期128 d;两优5077产量排第3,为9882.0 kg/hm^(2);卓两优1126产量位居第4,为9534.0 kg/hm^(2)。综合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等指标,珂两优1019、玮两优7713、两优5077和卓两优1126适宜在长沙县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品种 筛选 长沙县
下载PDF
“油菜-杂交中稻-再生稻”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及关键技术
4
作者 刘广银 蒋波 黄久龄 《农家科技》 2024年第37期35-36,共2页
笔者于2023-2024年在涪陵区义和街道松柏村开展“油菜-杂交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示范探索,实现亩产中稻和再生稻稻谷942.8千克,亩产油菜籽123.3千克。初步验证该种植模式的增产潜力,为在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一、示范基... 笔者于2023-2024年在涪陵区义和街道松柏村开展“油菜-杂交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示范探索,实现亩产中稻和再生稻稻谷942.8千克,亩产油菜籽123.3千克。初步验证该种植模式的增产潜力,为在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一、示范基地基本情况示范基地为义和街道松柏村5组村民韩最强家的一块块承包田,海拔254米,土质为壤沙土,示范田块面积0.6亩。油菜品种为杂交种庆油3号。水稻品种为籼粳型杂交水稻种甬优4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油菜品种 增产潜力 种植模式 适宜区域 大面积推广 示范基地
下载PDF
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进一步高产的栽培策略 被引量:30
5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2 位作者 朱永川 杨大金 王贵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进一步高产的策略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根据该地区日照条件差的生态特点,采用稀植足肥促进扩"库"增"源"的高产栽培策略,即通过超稀植降低苗峰,改善群体光照条件,提高成穗率...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进一步高产的策略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根据该地区日照条件差的生态特点,采用稀植足肥促进扩"库"增"源"的高产栽培策略,即通过超稀植降低苗峰,改善群体光照条件,提高成穗率,适当降低有效穗数,大幅度提高每穗着粒数,在保持高产适宜叶面积指数条件下扩大库容量;增施氮肥补充光合源,保证在高粒叶比情况下有较好的籽粒充实度。核心技术是栽秧9.0万穴hm^-2、施氮210 kg。2004年、2005年生产示范分别比传统高产栽培技术增产11.86%-18.31%和14.32%-17.76%,其中超高产田验收产量高达10.81-11.05 t·hm^-2,创该生态区杂交中稻高产历史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高产 栽培策略
下载PDF
川东南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徐富贤 郑家奎 +3 位作者 朱永川 王贵雄 杨大金 刘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6-691,共6页
以‘II优 7号’、‘汕优 6 3’和‘香优 2号’为材料 ,研究了超稀栽培与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关系及其作用原因 ,结果表明 :栽秧密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中高氮施肥水平条件下 ,当栽秧密度超稀... 以‘II优 7号’、‘汕优 6 3’和‘香优 2号’为材料 ,研究了超稀栽培与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关系及其作用原因 ,结果表明 :栽秧密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中高氮施肥水平条件下 ,当栽秧密度超稀到 7.5 1万穴·hm-2 时 ,在保证比传统高产栽培密度每公顷栽秧 2 1.6 4万穴的对照不减产前提下 ,整精米率提高了 15 .6 9%~ 2 9.92 % ,垩白粒率降低了 16 .34%~ 2 1.2 2 %。其原因在于 ,超稀植增加了每穗着粒数 ,降低了齐穗期的叶粒比 ,以致稻穗籽粒灌浆速率减慢而改善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齐穗后 2 0d施氮可同时起到提高结实率和整精米率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垩白粒率 整精米率 栽培 稻米
下载PDF
杂交中稻发根力与抽穗开花期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徐富贤 郑家奎 +2 位作者 朱永川 丁国祥 王贵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以 2 3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发根力与抽穗开花期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4叶期和分蘖盛期及以前发生的根为下层根 ,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下 10~ 30 cm区域 ,当稻田受旱时 ,该区域的土壤含水量相对比土壤表层下 10 cm以... 以 2 3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发根力与抽穗开花期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4叶期和分蘖盛期及以前发生的根为下层根 ,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下 10~ 30 cm区域 ,当稻田受旱时 ,该区域的土壤含水量相对比土壤表层下 10 cm以内的高 ,以致 4叶期和分蘖盛期的发根力分别与品种自身抽穗开花期植株含水量和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将 4叶期和分蘖盛期的发根力作为选育或筛选杂交中稻强抗旱性品种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发根力 抽穗开花期 抗旱性
下载PDF
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1 位作者 赵甘霖 洪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6-430,共5页
本文以 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 ,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大 ,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 ,为再生稻... 本文以 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 ,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大 ,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 ,为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分别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及再生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品种 冠层特征 水稻
下载PDF
西南稻区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吸收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2-894,共13页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地理位置、土化特性、施氮量对植株氮、磷、钾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地点间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氮磷钾的吸收量、收获指...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地理位置、土化特性、施氮量对植株氮、磷、钾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地点间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氮磷钾的吸收量、收获指数和每生产1000kg稻谷的氮、磷、钾需要量(RAGPPG)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施肥处理对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氮的吸收量、收获指数和RAGPPG中的氮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RAGPPG中的磷、钾影响不显著。氮、磷、钾收获指数间和RAGPPG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AGPPG和收获指数均与稻谷产量水平没有相关性。经逐步回归分析,RAGPPG和氮、磷、钾收获指数均分别与试验点所处地理位置、施肥水平及土化特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5972~0.8404和0.7637~0.8804。可作为制定各地水稻高产高效相应的氮、磷、钾施肥量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地理位置 土化特性 施氮量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28
10
作者 徐富贤 郑家奎 +2 位作者 朱永川 熊洪 王贵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6-510,共5页
20 0 2 - 2 0 0 3年分别以2 5个和18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可操作性强的5个性状,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提出了根据头季稻(前期)“分蘖力”、(中期)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 20 0 2 - 2 0 0 3年分别以2 5个和18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可操作性强的5个性状,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提出了根据头季稻(前期)“分蘖力”、(中期)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后期)头季稻收后第5日头季稻桩再生芽的“出鞘率”3个性状,将杂交中稻再生力分为4级,其准确率达86 0 5 %~93 0 2 % ,为杂交中稻强再生力组合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鉴定方法
下载PDF
强化栽培对杂交中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及其与源库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2 位作者 朱永川 谢戎 王贵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2-526,共5页
以 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 ,分别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两组试验 ,研究了源库结构与强化栽培的籽粒充实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强化栽培的籽粒充实度与组合的着粒数关系密切 ,不同组合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籽粒充实度的差值 (强化栽... 以 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 ,分别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两组试验 ,研究了源库结构与强化栽培的籽粒充实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强化栽培的籽粒充实度与组合的着粒数关系密切 ,不同组合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籽粒充实度的差值 (强化栽培 -传统栽培 )分别与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下各组合相应的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尽管在强化栽培条件下所有组合穗子变大使其叶粒比均有所下降 ,但中小穗型组合仍有足够的光合源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与此相反 ,大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因库的增大使源库矛盾进一步加剧 ,致使结实率、充实率和充实指数较传统栽培显著降低。在四川南部中稻区 ,传统栽培条件下的着粒数不超过 173粒的中小穗型组合可作为强化栽培选择品种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栽培 杂交中稻 籽粒充实度 源库结构
下载PDF
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7
12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2 位作者 朱永川 谢戎 王贵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9-835,共7页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传统栽培间稻米整精米率的变异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穗型组合在超稀栽培条件下的整精米率会明显改善,而大穗型组合的整精米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传统栽培间稻米整精米率的变异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穗型组合在超稀栽培条件下的整精米率会明显改善,而大穗型组合的整精米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较高,改为超稀栽培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明显降低,相对提高了籽粒容重,近而提高了整精米率。大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较低,改为超稀栽培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明显降低,此时因库源比例失调,源明显不足以致籽粒充实度差,从而相对降低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超稀栽培应选用传统栽培条件下着粒数不超过177粒的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稀栽培 整精米率 库源结构 组合材料 稻米 川东南 籽粒充实度 栽培条件 灌浆速率
下载PDF
杂交中稻源库比对籽粒充实的影响及其高产组合的源库特征 被引量:27
13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3 位作者 ZHU Yong-chuan 朱永川 王贵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5-271,共7页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稀植高氮与密植中氮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充实度与源库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源库比是影响籽粒充实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影响中、下部籽粒,对上部籽粒影响极小.反映籽粒充实特征的结实率、充实率和充实指...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稀植高氮与密植中氮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充实度与源库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源库比是影响籽粒充实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影响中、下部籽粒,对上部籽粒影响极小.反映籽粒充实特征的结实率、充实率和充实指数3个指标中,充实指数受源库比的影响最敏感,其次是结实率,充实率最差.在保证理论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达9 t和11 t,结实率不低于80%的高产前提下, 相应组合的源库特征的最佳取值范围: 每穗着粒数160~220粒,每公顷有效穗180万~210万,千粒重28~30 g,叶粒比6.66~7.52 mg/粒,结实率80%~90%,充实率96.5%~97.5%,充实指数78%~87%,单穗重4.3~5.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实率 源库特征 籽粒充实度 杂交中稻 高产 有效穗 稀植 组合 取值范围 指数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氮肥后移对杂交中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周兴兵 朱永川 刘茂 郭晓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6,共8页
2011、2012年,以杂交中稻高产组合川香优9838为材料,在西南稻区的5~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氮肥管理方式,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氮后移比例对稻谷产量及其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氮后移比例对稻谷产量的影响试验点间表... 2011、2012年,以杂交中稻高产组合川香优9838为材料,在西南稻区的5~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氮肥管理方式,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氮后移比例对稻谷产量及其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氮后移比例对稻谷产量的影响试验点间表现各异,取决于试验地点的土壤肥力。氮后移的增产效果及高效施氮量分别与地力、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当空白试验产量超过7000kg/hm^2时,氮后移没有增产作用。氮后移增产的处理表现为施氮量不高、氮后移比例小,并在保持一定有效穗数基础上,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增产。提出了西南区杂交中稻氮肥的高效管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杂交中稻 氮肥后移 土壤地力
下载PDF
多效唑对杂交中稻不同密肥群体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徐富贤 蒋鹏 +5 位作者 周兴兵 刘茂 张林 熊洪 朱永川 郭晓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8-1096,共9页
为探究高产稻田中防止倒伏发生的早期诊断技术,2015-2016年,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中稻高产新品种蓉18优1015为试验材料,设计3因素完全因子试验,研究不同密肥群体下喷施多效唑对稻谷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 为探究高产稻田中防止倒伏发生的早期诊断技术,2015-2016年,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中稻高产新品种蓉18优1015为试验材料,设计3因素完全因子试验,研究不同密肥群体下喷施多效唑对稻谷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稻谷产量提高,植株抗倒力下降,以施氮量150 kg·hm-2和移栽密度18.75万穴·hm-2的产量较高。不同密肥群体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和植株抗倒伏性有显著影响,施用多效唑后植株抗倒力增强,但产量因穗粒数下降而减少。不同密肥处理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影响各异。于水稻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使植株重心高度、弯曲力矩、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折断弯矩则明显提高,穗粒数平均减少5.24~7.87粒。多效唑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施氮量下因穗粒数减少而减产;中施氮量下产量差异不显著;高施氮量下植株未倒伏、籽粒灌浆结实正常,因结实率和千粒重高而增产。综上所述,肥力水平和施氮量高的稻田于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和控制后期倒伏。本研究为指导大面积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杂交中稻 密肥运筹 产量 抗倒伏性
下载PDF
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39
16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洪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0-164,共5页
1993~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和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头季稻齐穗后15d内,叶片光合产物主要输送到穗部,以致再生芽生长缓慢.该期即使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和氮素营养,对再生芽... 1993~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和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头季稻齐穗后15d内,叶片光合产物主要输送到穗部,以致再生芽生长缓慢.该期即使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和氮素营养,对再生芽伸长也无作用;头季稻齐穗后20d,即穗部籽粒充实度达90%左右,叶片较多光合产物逐渐向茎鞘输入,再生芽生长开始加快,此期光照和施氮促进再生芽伸长的作用才表现。头季稻籽粒灌浆速率与再生芽伸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穗部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生长后期叶片光合产物的输送方向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抽穗 再生芽 生长 头季稻 茎鞘 物质积累
下载PDF
冬水田杂交中稻组合类型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6 位作者 朱永川 郑家奎 曾循明 万绪奎 唐荣华 杨大金 周远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3-497,共5页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试验,研究了组合类型与强化栽培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的稻谷产量差数与组合的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小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虽然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着粒数大...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试验,研究了组合类型与强化栽培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的稻谷产量差数与组合的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小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虽然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着粒数大幅度提高,总颖花量增加,最终比传统栽培增产;与此相反,大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因分蘖力较弱,有效穗较传统栽培明显下降,结实率也大幅度下降,尽管着粒数增加较多但仍减产。传统栽培条件下着粒数不超过170粒的中小穗型组合可作为强化栽培参考的品种指标。强化栽培的增产作用与土壤肥力有关,在上、中等肥力下,强化栽培比传统栽培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下等肥力田两种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品种类型 强化栽培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5 位作者 张林 蒋鹏 刘茂 朱永川 郭晓艺 熊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1-613,共13页
为了探明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丰产技术对策。2015年和2016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II优602和旌优127为材料,在5个播种期和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 为了探明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丰产技术对策。2015年和2016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II优602和旌优127为材料,在5个播种期和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平均全生育期从148.13 d逐渐缩短到123.25 d,缩短了14.77%;气象因子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主要在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受其影响较小。年度间、栽培方式间、品种间稻谷产量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播种期推迟,稻谷产量呈下降趋势,从3月5日的8507.76 kg hm^(-2)下降到5月24日的6251.01 kg hm^(-2),降低了26.53%。播种–移栽、移栽–拔节、营养生长的日数和全生育期日数分别与穗粒数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的表现不一致:优质稻旌优1272015年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齐穗–成熟的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与拔节–齐穗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2016年的穗粒数、产量分别与播种—移栽日最高气温、移栽—拔节的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高产品种II优602,2015年的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移栽—拔节的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016年的穗粒数和产量分别与移栽–拔节的日最高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拔节–齐穗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生产上一季中稻模式的最佳播种期在3月5日至3月25日,而中稻-再生稻模式则在3月5日至3月25日期间尽可能早播,以利于提高再生稻安全齐穗保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部 气象因子 杂交中稻 产量
下载PDF
杂交中稻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对再生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442-3450,共9页
【目的】探明影响再生力的主作关键植株性状,为杂交水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植株性状与再生力关系及主作和再生总体... 【目的】探明影响再生力的主作关键植株性状,为杂交水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植株性状与再生力关系及主作和再生总体高产组合的穗粒结构。【结果】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4个性状是代表品种再生力的关键因子,增加有效穗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穗粒数、叶颖花比、叶粒数比、叶粒重比、LAI衰减指数和SPAD值衰减指数分别与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仅有头季稻齐穗期至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对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的偏相关均达显著以上水平;同一个组合同时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均分别达到最高产量的可能性小,两季总产同时满足理论产量达11.5t·hm-2和产量潜力达14t·hm-2的高产组合的主作群体主要特征最佳取值范围:穗粒数为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cm2·mg-1、SPAD值衰减指数0.4029~0.5409、有效穗232.12万~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g、单穗重4.13~4.43g。【结论】再生稻进一步高产的主攻目标是增加有效穗,头季稻齐穗到成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可作为鉴定再生力的新指标,中等偏大穗品种是中稻-再生稻总体高产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SPAD值衰减指数 库源特征
下载PDF
杂交中稻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SPAD值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万先齐 刘茂 王贵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9-454,共6页
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为材料,通过不同基、蘖肥施氮量以塑造施粒肥当时植株营养状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粒肥施用量处理,探明了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粒肥施用效果与稻齐穗期植株营养水平关系密切,齐穗期剑叶SPAD... 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为材料,通过不同基、蘖肥施氮量以塑造施粒肥当时植株营养状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粒肥施用量处理,探明了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粒肥施用效果与稻齐穗期植株营养水平关系密切,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决定粒肥高效施用量。建立了根据齐穗期剑叶SPAD值(x)预测粒肥的高效施氮量(y,kg hm-2)的回归方程,y=-30.7980x+1340.9,R2=0.9114,并指出当齐穗期剑叶的SPAD值高于43.5时,植株营养充足,不需施粒肥,此为临界的苗情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粒肥 高效施用量 SPAD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