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递相祖述复先谁——李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 被引量:2
1
作者 方旭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8,共10页
作为坚定的朱子学者,朝鲜大儒李退溪平生对朱子学说的疏通与卫护不遗余力,义利说就是其中一例。退溪对朱子义利说的疏通与卫护,缘于他与门人黄仲举就前代学者朴英《白鹿洞规解》所做的讨论。向来论者都没有发现,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 作为坚定的朱子学者,朝鲜大儒李退溪平生对朱子学说的疏通与卫护不遗余力,义利说就是其中一例。退溪对朱子义利说的疏通与卫护,缘于他与门人黄仲举就前代学者朴英《白鹿洞规解》所做的讨论。向来论者都没有发现,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其文本实际上是朴英从叶采《近思录集解》当中抄录的一段话。这段被韩国学者视为"朱子曰"的文字系叶采综合朱子本人相关叙述以及陈淳《北溪字义》"义利"条等材料而成。从陈淳到李滉,从中国到韩国,朱子学经历了一个递相祖述的过程,朱子思想因而得以发扬光大,同时,其隐含的多种可能性也得以释放,最终超越了个人知识、地方性知识,而成为东亚近世的一种普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朱子 义利说
下载PDF
士的“诗意栖居”——李退溪诗中的士精神 被引量:2
2
作者 乔清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7,共9页
采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实则也是哲学思想来研究李退溪的诗作,同时又利用李退溪诗作和儒家思想来理解和诠释海德格尔的哲学,由二者的双向互释来理解李退溪诗作中的士的精神。海德格尔的"存在"乃是儒家... 采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实则也是哲学思想来研究李退溪的诗作,同时又利用李退溪诗作和儒家思想来理解和诠释海德格尔的哲学,由二者的双向互释来理解李退溪诗作中的士的精神。海德格尔的"存在"乃是儒家的"生生"、"天地之心"。李退溪以其自觉的归隐实现了本真的存在状态,他的诗作表明,他把握了这个"生生",从而通达了"存在",获得一种与物同体的快乐。这种快乐也包含兼济天下的情怀。由通达存在,士获得了一种影响世人的存在的力量;而海德格尔的通达存在则谈不上是一种快乐,甚至是一种枯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诗意栖居 本真 存在 归隐 与物同体 海德格尔
下载PDF
朱熹与李退溪仁政说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桂娟 王海鹰 《东疆学刊》 2004年第3期19-23,共5页
朱熹的仁政说与李退溪的仁政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人都主张,要实现仁政的王道政治理想,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君主去实施;为了使仁政能顺利实施,必须限制君权。其不同点在于:朱熹仁政说是客观之理所必须,李退溪仁政说是内在本性之必... 朱熹的仁政说与李退溪的仁政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人都主张,要实现仁政的王道政治理想,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君主去实施;为了使仁政能顺利实施,必须限制君权。其不同点在于:朱熹仁政说是客观之理所必须,李退溪仁政说是内在本性之必然;朱熹仁政说不无手段之嫌,李退溪仁政说是目的本身。通过对二者异同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李退溪 仁政说 比较
下载PDF
李退溪书院思想与人格美育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正应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朝鲜李朝书院的兴盛,与李退溪的书院思想和书院活动有直接关系。李退溪认为,当时的国学乡校已经失去了育人的本质功能而沦为科举应试的工具。兴建书院势在必行,非为举业而为尊贤讲道。通过对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分析,... 朝鲜李朝书院的兴盛,与李退溪的书院思想和书院活动有直接关系。李退溪认为,当时的国学乡校已经失去了育人的本质功能而沦为科举应试的工具。兴建书院势在必行,非为举业而为尊贤讲道。通过对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分析,李退溪认为书院重人格教育的尊贤讲道之风可以纠偏当时浮薄恶劣的士林风气、提高士人人格修养、美化风俗并使天下大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书院 人格美育
下载PDF
李退溪对朱熹的性情论的阐发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品端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性和情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朱熹对性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以"理"为本体的性情论。李退溪总结和发展了朱熹的性情学说,从"心与理"、"心与性情"、"道心与人心"三个方面... 性和情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朱熹对性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以"理"为本体的性情论。李退溪总结和发展了朱熹的性情学说,从"心与理"、"心与性情"、"道心与人心"三个方面对朱熹的性情学说进行了阐发,使朱熹的性情学说更加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朱熹 性情观 阐发
下载PDF
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
6
作者 蔡德贵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2,共6页
对于人性中恶的问题,中韩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中国儒家的性情论是韩国大儒李退溪的理论先驱,在继承中国朱熹等思想家的基础上,李退溪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性情学说,对于处理人类现今面临的精神与肉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 对于人性中恶的问题,中韩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中国儒家的性情论是韩国大儒李退溪的理论先驱,在继承中国朱熹等思想家的基础上,李退溪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性情学说,对于处理人类现今面临的精神与肉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家 性情 韩国 李退溪 朱熹
下载PDF
“理”能否活动?——李退溪对朱子理气论的诠释
7
作者 李明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8,共8页
李退溪是朝鲜性理学之巨擘,其学以朱子学为宗。他曾撰文严厉批评王阳明。在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辩论中,双方均援引朱子的文献作为论据,且自认为忠于朱子的观点。然究其实,李退溪对孟子“四端”说的诠释预设了一套与朱子性... 李退溪是朝鲜性理学之巨擘,其学以朱子学为宗。他曾撰文严厉批评王阳明。在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辩论中,双方均援引朱子的文献作为论据,且自认为忠于朱子的观点。然究其实,李退溪对孟子“四端”说的诠释预设了一套与朱子性理学系统不同的义理架构,虽然合乎孟子的文本,但却脱离了朱子的基本立场。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理”能否活动?在朱子的性理学中,理是气之所以然,只存有而不活动。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证明:李退溪在诠释朱予的理气论时有意无意地赋予理一种活动性,而逸出了朱子性理学的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 七情 李退溪 栗谷 奇高峰 成牛
下载PDF
李退溪的理气观
8
作者 葛荣晋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1期61-66,26,共7页
去年,在汉城举办的第十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李退溪的太极说》的文章。太极说只是李退溪的天道观的一个侧面。我认为,有必要对他的天道观作全面的考察。于是,我又在反复阅读李退溪的著作的基础上,写出了这篇文章... 去年,在汉城举办的第十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李退溪的太极说》的文章。太极说只是李退溪的天道观的一个侧面。我认为,有必要对他的天道观作全面的考察。于是,我又在反复阅读李退溪的著作的基础上,写出了这篇文章。不妥之处,请方家不吝赐教。“理”这一范畴是李退溪用以建构自已哲学体系的基石和出发点。无论是他的天遭观还是人道观,都是由“理”推衍出来的。所以全面地剖析“理”的性质和特征,对于把握李退溪的哲学思想的实质,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理气观 天道观 太极图 本体论 太极说 朱熹 体用不二 哲学思想 退
下载PDF
李退溪的“天人合一”思想——兼论退溪学对中国儒家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9
作者 李锦全 《中州学刊》 1986年第1期52-57,62,共7页
李退溪(1501—1570)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导源于中国儒家特别是宋代的程、朱理学。他的思想特点就是构成整体性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面,对儒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对退... 李退溪(1501—1570)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导源于中国儒家特别是宋代的程、朱理学。他的思想特点就是构成整体性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面,对儒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对退溪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探索和讨论,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退 “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儒家思想 天命图 运用和发展 王氏 朱嘉 周敦颐 天道
下载PDF
朱学的演变和李退溪哲学
10
作者 蒙培元 《浙江学刊》 1986年第Z1期146-155,共10页
十六世纪朝鲜的理学(新儒学)大师李退溪(1501——1570),是朱熹哲学的传播者和拥护者。他一生为传播朱熹思想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朱熹哲学的内在矛盾,从十二世纪末朱熹去世,到十六世纪中后期,约四百年间,朱学发生了很大的分化。这种分... 十六世纪朝鲜的理学(新儒学)大师李退溪(1501——1570),是朱熹哲学的传播者和拥护者。他一生为传播朱熹思想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朱熹哲学的内在矛盾,从十二世纪末朱熹去世,到十六世纪中后期,约四百年间,朱学发生了很大的分化。这种分化向两个方向进行。一是经由南宋末年的真德秀、魏了翁、元朝的许衡、吴澄,以及明朝的吴与弼、陈献章等人,演变为王阳明心学;一是经过黄震、文天祥、刘因、薛瑄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思想 李退溪 精神境界 人性 知行 关系问题 朱熹哲学 践履 十六世纪 重要问题
下载PDF
李退溪与《朱子书节要》
11
作者 徐远和 《浙江学刊》 1986年第Z1期156-164,共9页
《朱子书节要》(以下简称《节要》)是朝鲜李朝朱子学大师李退溪(公元1501—1570年)倾注半生精力编纂而成的一部朱熹理学选集。该书刚一问世,朝鲜学者就把它与朱熹选编的《近思录》等量齐观,同视为“四书之阶梯”。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朱子书节要》(以下简称《节要》)是朝鲜李朝朱子学大师李退溪(公元1501—1570年)倾注半生精力编纂而成的一部朱熹理学选集。该书刚一问世,朝鲜学者就把它与朱熹选编的《近思录》等量齐观,同视为“四书之阶梯”。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看法,表明了《节要》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在朝鲜理学史上的地位。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李退溪编纂《节要》的宗旨、原则及其所反映的朱子学内容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朝鲜朱子学 朱熹思想 理学思想 四端七情 气质之性 心性论 天地之性 朱熹理学 天理论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对李退溪思想研究的概况及特点
12
作者 朱七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40-47,共8页
中国的退溪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始于中国台湾学者,到80年代在中国北京召开退溪学国际学术大会后,大大推动了中国学者对李退溪思想的研究。三十多年来,中国学者不但拓宽研究范围,加快对李退溪主要著作的出版发行,而且对李退溪思... 中国的退溪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始于中国台湾学者,到80年代在中国北京召开退溪学国际学术大会后,大大推动了中国学者对李退溪思想的研究。三十多年来,中国学者不但拓宽研究范围,加快对李退溪主要著作的出版发行,而且对李退溪思想的各方面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 李退溪思想研究 概况 特点
下载PDF
曹南冥与李退溪
13
作者 张茂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在韩国儒学史上,曹南冥和李退溪都是大儒,他们的学术思想有异有同。曹南冥一生隐居不仕,李退溪则官运亨通;曹南冥为学注重道德实践,李退溪则重视学术认知;曹南冥强调"为己"之学,李退溪则尊重学统的延续。生平志业、学术传承... 在韩国儒学史上,曹南冥和李退溪都是大儒,他们的学术思想有异有同。曹南冥一生隐居不仕,李退溪则官运亨通;曹南冥为学注重道德实践,李退溪则重视学术认知;曹南冥强调"为己"之学,李退溪则尊重学统的延续。生平志业、学术传承和对理学之后儒学发展方向的不同理解,是二人学术思想分歧的根本原因。以此为基础,关于社会风俗败坏的根源、儒家修养中独善的严与放、兼善的急与缓、隐居不仕、韩国理学史人物评价等,二人都有或明确或含蓄的争论。在为人、为学方面,李退溪由于受奸人拨弄,对曹南冥有严重误解。总之,曹南冥与李退溪两人学术思想的分歧,乃是理想主义(曹南冥)与现实主义(李退溪)的思想冲突,这种性质的冲突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南冥 李退溪 道德实践 学术认知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李退溪的诗意生存与韩国《易》文化
14
作者 刘云超 《中国文化论衡》 2016年第1期159-171,共13页
朝鲜朝时代的大儒李退溪晚年定居故乡安东,创建陶山书院,著书讲学。从历史资料和陶山书院的文化遗迹中可以清晰感受李退溪晚年的诗意生存方式,李退溪的诗意生存方式源于"易"的"生生"精神。"易"道的生生精神核心在于对于生命本身... 朝鲜朝时代的大儒李退溪晚年定居故乡安东,创建陶山书院,著书讲学。从历史资料和陶山书院的文化遗迹中可以清晰感受李退溪晚年的诗意生存方式,李退溪的诗意生存方式源于"易"的"生生"精神。"易"道的生生精神核心在于对于生命本身的契会、关怀与欣赏,并基于此,尚"时变",尚"中和",尚"仁爱"。从李退溪弟子柳氏兄弟迥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也正可印证以上所述。韩国诸多文化遗存在在可见"易"文化的烙印。正是由于深受大"易"文化的熏陶,韩国的民族文化呈现有两个典型面目:一是刚健奋勉的有为精神,一是天人一体的诗意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周易 生命 诗意生存 时中
下载PDF
李退溪“以退为义”的处世哲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宝森 《浙江学刊》 198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号称“朝鲜之朱子”的李退溪,是十六世纪上半叶士林隐逸之风的主要代表。他一生安贫乐道恬淡寡欲,深自韬晦不妄交游,退隐山林不乐仕宦。四十三岁以后,竟然七进而七退,其洁身自好难进易退之操守,在当世被誉为“贤者之山林气象”,“士林... 号称“朝鲜之朱子”的李退溪,是十六世纪上半叶士林隐逸之风的主要代表。他一生安贫乐道恬淡寡欲,深自韬晦不妄交游,退隐山林不乐仕宦。四十三岁以后,竟然七进而七退,其洁身自好难进易退之操守,在当世被誉为“贤者之山林气象”,“士林之廉节高风”。退溪处世的这些特点,与他所处的时代状况、家世以及身世的遭遇,是密切相关的。对此,笔者在《李退溪处世之道述评》(载《浙江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一、二期合刊号)一文中,已多有述及,勿庸赘言。然而,拙见以为,仅此而止,尚不足以窥见退溪处世之道全豹。还须对其处世的理论基础,作更深层次的开掘。为此,本文擬对退溪“以退为义”的处世哲学,着重加以探讨,以补前篇之不足。退溪决意退仕之后,多年来,通过上国王疏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处世哲学 处世之道 理论基础 朱熹 朱子学 述评 山林 孔子 寡欲
下载PDF
薛文清与李退溪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真硕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27,共7页
就朱子学的传承而言,薛文清重新确立了儒家之道统。他在继承朱子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复性"。此"复性"意味着回复人的本然之性,同时意味着天道与性为合一、"率性"以达到人道和天道合一,以显示道体之流行... 就朱子学的传承而言,薛文清重新确立了儒家之道统。他在继承朱子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复性"。此"复性"意味着回复人的本然之性,同时意味着天道与性为合一、"率性"以达到人道和天道合一,以显示道体之流行。李退溪对朱子学的传承特色可见于《朱子书节要》。他编辑此书时,始终坚持道德义理在日用间自然流行出来的原则。李退溪从工夫论的意义上重新解释了道体之流行。道体流行实际上从人的修养工夫中自然发现流行。从东亚儒学思想史看,公元15世纪到16世纪可以说是朱子学继续发展和创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文清 李退溪 朱子学 道体论
下载PDF
李退溪的太极说 被引量:1
17
作者 力涛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3期66-68,共3页
李退溪(1501—1570)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时期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太极说上,他既反对以徐敬德为代表的唯物论,也反对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主观唯心论,他继承和发展了朱熹的思想,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太极”这一哲学范畴,最早是由... 李退溪(1501—1570)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时期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太极说上,他既反对以徐敬德为代表的唯物论,也反对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主观唯心论,他继承和发展了朱熹的思想,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太极”这一哲学范畴,最早是由战国末年《易传》作者提出来的。所谓“《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太极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论 王阳明 《易传》 朱子学 哲学范畴 “太极” 唯物论
下载PDF
李退溪对《孟子》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8
作者 李保林 丁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55-158,共4页
李退溪对《孟子》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李保林,丁素(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一《孟子》一书系孟子(约公元前385-公元前304年)及其弟子万章等著。《孟子释义》一书系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李退溪(1501... 李退溪对《孟子》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李保林,丁素(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一《孟子》一书系孟子(约公元前385-公元前304年)及其弟子万章等著。《孟子释义》一书系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李退溪(1501—1570年)著。该书是李退溪在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孟子》 基本思想 贾顺先 民贵君轻 今注今译 继承和发展 人之心 继承与发展 释义
下载PDF
李退溪“天人合一”观念探析--以《圣学十图》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英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0,共8页
被称为"海东朱子"的朝鲜李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李退溪,晚年将毕生所学编汇为《圣学十图》一书,在韩国儒学思想史上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圣学十图》以"观天道而立人道,尽人道而达天道"的逻辑结构揭示了"天... 被称为"海东朱子"的朝鲜李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李退溪,晚年将毕生所学编汇为《圣学十图》一书,在韩国儒学思想史上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圣学十图》以"观天道而立人道,尽人道而达天道"的逻辑结构揭示了"天人合一"观念"合-分-合"的思维模式,注重天道人道"合一"。为完成个人内在道德修养与人格成圣而达到"天人合一"境界,李退溪从心学意义上强调"敬为心主",探索出一条以"敬"为核心的修养之道,围绕不同事件与时间阐发了"敬"的实践过程。以"敬"为核心的《圣学十图》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念与李朝社会需求相结合并随时而化的成果,也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天人合一 《圣学十图》
下载PDF
李退溪《圣学十图》的诗性智慧与形象思维
20
作者 陈昭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130,共13页
《圣学十图》是李退溪(名滉,1501-1570)68岁的作品,被视为完整表现其儒学思想的力作,也可说是其晚年定论。学者对此一作品十分重视,然研究重点多置于"圣学"内涵的探讨。文章从"图"的角度审视退溪作图说理所蕴藏的... 《圣学十图》是李退溪(名滉,1501-1570)68岁的作品,被视为完整表现其儒学思想的力作,也可说是其晚年定论。学者对此一作品十分重视,然研究重点多置于"圣学"内涵的探讨。文章从"图"的角度审视退溪作图说理所蕴藏的诗性智慧与形象思维,尝试以维科(Vico,1668-1744)、黑格尔(Hegel,1770-1831)、费尔巴哈(Feuerbach,1804-1872)、加达默尔(Gadamer,1900-2003)的理论为参照系,探索退溪作图的意义。"图"对退溪的圣学而言,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在的、本质性的。就存有论的层面言,道本无形象,却寓于形象,道与形的关系值得深究;就工夫论的层面言,退溪所谓"因图致思"、"体玩警省于日用之际,心目之间",正是培养护持"敬"的重要工夫,故图与工夫论息息相关。退溪留下2000多首诗,其中有700首写于人生最后的十年,这十年同时也是其学问臻于成熟的时期,他更在68岁留下具备其思想完整体系的《圣学十图》。退溪在其思想成熟之期,如此富于诗情画意,不无深意,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李退溪 圣学十图 儒家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