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5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鲍菇菌渣代料栽培对姬松茸不同潮次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陈华 林怡 +3 位作者 叶菁 刘朋虎 翁伯琦 王义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9,共7页
为探究杏鲍菇代料栽培姬松茸的适宜比例,通过床栽试验研究了杏鲍菇替代不同比例稻草对姬松茸J2和J37菌株不同潮次子实体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替代比例为... 为探究杏鲍菇代料栽培姬松茸的适宜比例,通过床栽试验研究了杏鲍菇替代不同比例稻草对姬松茸J2和J37菌株不同潮次子实体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替代比例为30%时产量最高,姬松茸J2产量可达2.038 kg·m^(-2),姬松茸J37产量可达2.267 kg·m^(-2)。两种姬松茸子实体产量主要集中于第一潮和第二潮,且杏鲍菇菌渣替代栽培处理前两潮产量占比均高于传统栽培配方。随着潮次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中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总体呈降低的趋势,但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质量分数随潮次增加降低的幅度小于传统栽培配方。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姬松茸子实体中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比传统栽培配方提高2.42%~10.44%、4.09%~12.00%和11.07%~23.70%,其中替代比例为30%时营养品质最优。从生产成本分析,杏鲍菇菌渣替代可降低姬松茸栽培原料成本35.08%~54.00%。研究表明,适宜比例的杏鲍菇菌渣和养殖场垫料组合代料栽培姬松茸的产量和品质优且不同潮次间相对稳定,而且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栽培材料的投入成本,综合效益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渣 姬松茸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覆土种植杏鲍菇营养评价与效益分析
2
作者 肖自添 何焕清 +4 位作者 彭洋洋 刘明 邱远辉 徐江 王剑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8期30-36,共7页
以工厂化种植杏鲍菇为对照,检测覆土种植不同采收期杏鲍菇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成分和种植前后土壤养分含量,根据覆土种植投入产出计算效益,探讨冬闲田杏鲍菇覆土种植-菌渣还田-粮食/水果/蔬菜轮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以工厂化种植杏鲍菇为对照,检测覆土种植不同采收期杏鲍菇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成分和种植前后土壤养分含量,根据覆土种植投入产出计算效益,探讨冬闲田杏鲍菇覆土种植-菌渣还田-粮食/水果/蔬菜轮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覆土种植杏鲍菇鲜品子实体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含量均高于工厂化种植,采收期对覆土种植杏鲍菇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成熟初期含量最高,达4.19 g/100 g,是成熟期的1.3倍、孢子释放期的1.6倍、工厂化种植的1.9倍。覆土种植杏鲍菇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工厂化种植,E/T值接近FAO/WHO提出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值。菌渣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16%,杏鲍菇从覆土到采收完毕共34 d,生物转化率可达136%,投入产出比达1:1.8。冬闲田覆土种植杏鲍菇子实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经济效益好,菌渣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合在南方水稻主产区、荔枝等果园的林下冬春季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冬闲田 营养成分 经济效益 轮作 覆土种植 轮作种植模式
下载PDF
杏鲍菇生物法絮凝斜生栅藻的工艺优化和絮凝机制
3
作者 孙利芹 吉松松 +1 位作者 王祥莹 李岩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4年第4期380-387,共8页
为更好地探索生物絮凝法采收微藻细胞的可行性,考察了杏鲍菇菌丝球絮凝斜生栅藻的效果,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优化了絮凝工艺,采用Zeta电位分析法、荧光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从静电作用、胞外聚合物等角度探讨了真菌生... 为更好地探索生物絮凝法采收微藻细胞的可行性,考察了杏鲍菇菌丝球絮凝斜生栅藻的效果,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优化了絮凝工艺,采用Zeta电位分析法、荧光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从静电作用、胞外聚合物等角度探讨了真菌生物絮凝微藻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3、絮凝温度26℃、转速180 r/min、藻液初始吸光度A 0=0.6,此条件下絮凝率达到85.67%,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为藻液初始吸光度>转速=温度>时间。杏鲍菇菌丝球絮凝斜生栅藻以化学吸附为主,静电作用、蛋白质和腐殖酸等胞外聚合物、细胞表面官能团均影响絮凝效果。本研究将为利用真菌绿色安全地絮凝微藻、提高微藻采收率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生栅藻 杏鲍菇 生物絮凝 工艺优化 絮凝机制
下载PDF
夏季闲置大棚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技术
4
作者 贺伟强 张旭峰 +4 位作者 高书悦 朱晨辉 陈思敏 朱长俊 徐艺伟 《食药用菌》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利用夏秋季蔬菜大棚空闲期,以杏鲍菇菌渣90%、干稻草10%为原料栽培草菇,每667 m2大棚产草菇约700 kg,按照上海批发市场20元/kg收购价计,除去成本,净产值约9700元,既提高了蔬菜大棚棚歇期土地利用率,草菇种植后菌渣直接还田还可改良土壤... 利用夏秋季蔬菜大棚空闲期,以杏鲍菇菌渣90%、干稻草10%为原料栽培草菇,每667 m2大棚产草菇约700 kg,按照上海批发市场20元/kg收购价计,除去成本,净产值约9700元,既提高了蔬菜大棚棚歇期土地利用率,草菇种植后菌渣直接还田还可改良土壤,减少化肥使用,是一种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绿色种植模式。从设施选择、季节安排、品种选择、培养料制作、铺料播种、覆膜、覆土、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详述该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渣 稻草 培养料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饲料化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启民 帖余 +5 位作者 张鑫 左志琼 宋洪宁 王风青 李仲玄 刘超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4,共6页
杏鲍菇菌糠是用于栽培杏鲍菇,子实体采收之后残留的栽培基质,含有蛋白质、畜禽必需氨基酸、脂肪、纤维、钙、磷等多种营养因子,多糖、黄铜、低聚糖、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等多种活性功能成分,同时其中的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残留浓度及... 杏鲍菇菌糠是用于栽培杏鲍菇,子实体采收之后残留的栽培基质,含有蛋白质、畜禽必需氨基酸、脂肪、纤维、钙、磷等多种营养因子,多糖、黄铜、低聚糖、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等多种活性功能成分,同时其中的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残留浓度及有害微生物数量均低于标准限定值。因此杏鲍菇菌糠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用于饲料的研究与开发,代替部分或全部的日粮组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饲料短缺问题,并降低了养殖成本,提升了养殖效益。为此本文就杏鲍菇菌糠营养成分、饲用安全性以及在牛、羊、猪、禽等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杏鲍菇菌糠在饲料化资源利用研究及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营养 安全性 动物养殖
下载PDF
杏鲍菇空气煎炸过程品质变化与羧甲基赖氨酸、羧乙基赖氨酸生成研究
6
作者 靳雯 景凯鑫 +6 位作者 张冬鸽 云少君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李永 冯翠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7-45,共9页
本文以杏鲍菇脆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脆片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以及2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 本文以杏鲍菇脆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脆片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以及2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的含量,并研究不同煎炸温度、时间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脆片在煎炸过程中发生了褐变,色泽开始由白色变成金黄色,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颜色越深。脆片的水分含量显著(P<0.05)减少,硬度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且在煎炸过程中,煎炸时间和温度对杏鲍菇中CML和CEL的形成均具有显著(P<0.05)的影响,其含量随着煎炸温度和煎炸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180℃、20 min下,CML和CEL的含量达到了最高,分别是13.75和70.63μg/g。但荧光AGEs的生成量在180℃、10 min要比160℃、10 min高4.5 AU。在160℃、10 min下,CML和CEL的含量分别是4.54和8.34μg/g,相比于160℃、20 min下,分别减少了46.65%和62.48%,且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定较好,与180℃、10 min差异不显著,同时生成的AGE较少。因此结合各个指标的测定结果和感官评价,最终确定杏鲍菇脆片最佳煎炸条件为16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空气煎炸 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羧甲基赖氨酸 羧乙基赖氨酸
下载PDF
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胃损伤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马玉麒 王嵋 +5 位作者 曹晓念 李强 吴定涛 董玲 张凤菊 胡一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6-306,共11页
目的:研究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体内对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检测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中功能成分的含量,并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建立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脏、... 目的:研究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体内对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检测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中功能成分的含量,并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建立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模型,考察发酵后的苦荞提取物在低、高剂量(1.5 g/kg B.W.、3.0 g/kg B.W.)对肝脏和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液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成分,其中多酚、黄酮、三萜含量分别为11.40±0.32 mg GAE/g DW、17.19±0.30 mg RE/g DW、7.59±0.24 mg/g,黄酮类物质: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3.55±0.05、0.665±0.01 mg/g;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液的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及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6.66±0.65、33.49±1.26、15.68±1.17μmol Trolox/g DW;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丙二醛(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乳酸脱氢酶(P<0.05)、白细胞介素1β(P<0.05)水平,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0.01)水平,下调了活性氧(P<0.01)、鼠肉瘤蛋白(P<0.0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0.0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P<0.05)的蛋白表达量。结论: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杏鲍菇 发酵 抗氧化活性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慢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
下载PDF
高品质桑枝杏鲍菇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劲轩 夏文银 +4 位作者 蒲军 张浩仁 夏川林 王香君 殷浩 《四川蚕业》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桑枝是蚕桑生产中最大量的副产物,桑枝资源丰富、成本低,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栽培杏鲍菇的优质原材料,文章介绍了桑枝杏鲍菇栽培的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并且基于桑枝特色且独有的营养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DNJ),形成新工艺和新技术,最终... 桑枝是蚕桑生产中最大量的副产物,桑枝资源丰富、成本低,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栽培杏鲍菇的优质原材料,文章介绍了桑枝杏鲍菇栽培的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并且基于桑枝特色且独有的营养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DNJ),形成新工艺和新技术,最终能达到商品率80%~90%,培养料干物质转化率达29.5%,桑枝杏鲍菇DNJ含量能达到1.2 mg/g。并提出了桑枝杏鲍菇的高产优质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杏鲍菇 1-脱氧野尻霉素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对全株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和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武伟成 肖定福 +7 位作者 陈一峰 陈东 温娟 黄纯勇 陈艳 徐志雄 魏仲珊 刘一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653,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对全株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和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康农玉999’为青贮材料,添加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混合青贮。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对青贮前后发酵各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有氧稳定... 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对全株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和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康农玉999’为青贮材料,添加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混合青贮。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对青贮前后发酵各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体外消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贮后,混合青贮发酵营养品质、乙酸含量和有氧稳定性时间优于全株玉米单独青贮;体外发酵试验中,添加10%杏鲍菇菌糠+植物乳杆菌0.02 g·kg^(-1)组CP降解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在全株玉米青贮中添加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提高了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改善了体外发酵特性,提高了CP降解率。综合考虑,以90%全株玉米+10%杏鲍菇菌糠+植物乳杆菌0.02 g·kg^(-1)混合青贮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植物乳杆菌 全株玉米 体外发酵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杏鲍菇多糖水提物新型护肤乳配方工艺及抗氧化功效
10
作者 崔丹丹 赵旭升 +6 位作者 刘婵婵 龚频 王思远 彭修娟 冯文慧 杨梦佳 唐柳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120-127,共8页
探究了以杏鲍菇多糖水提物为主要成分的护肤乳配比及功效。通过提取物的不同比例来设计配方,以质量分数0、25%、50%和75%的杏鲍菇多糖水提物添加量制备出4种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护肤乳,并通过感官评定、耐热耐寒测试等试验,测定其理化性质... 探究了以杏鲍菇多糖水提物为主要成分的护肤乳配比及功效。通过提取物的不同比例来设计配方,以质量分数0、25%、50%和75%的杏鲍菇多糖水提物添加量制备出4种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护肤乳,并通过感官评定、耐热耐寒测试等试验,测定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同时结合DPPH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清除试验考察其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产品均符合行业标准;由体外抗氧化试验可知,随着多糖水提物添加量的增加,护肤乳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也增强。其中,含质量分数75%提取物的护肤乳效果最佳,皮肤水分含量增加8%,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能力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30.52%和51.86%。杏鲍菇多糖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和保湿性,可作为新型化妆品中的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多糖水提物 抗氧化 保湿性 护肤乳
下载PDF
真空油炸时间对杏鲍菇脆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1
作者 曹珍珍 韩春阳 +3 位作者 沈亚玲 田玉红 任爱清 段振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探究不同真空油炸时间对杏鲍菇脆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鲜杏鲍菇及真空油炸杏鲍菇脆片中共检出挥发性成分64种,其中醇类、醛类、烃类、酮类、酸类、酯类、氮硫化合物分别为13、11、30...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探究不同真空油炸时间对杏鲍菇脆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鲜杏鲍菇及真空油炸杏鲍菇脆片中共检出挥发性成分64种,其中醇类、醛类、烃类、酮类、酸类、酯类、氮硫化合物分别为13、11、30、1、1、2、6种,共有的挥发性成分28种。在真空油炸4 min的杏鲍菇脆片样品中醛类和烃类物质含量最高,关键风味物质个数最少,综合风味特征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脆片 真空油炸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杏鲍菇粉3D打印的建模与优化
12
作者 苏安祥 贺安琪 +3 位作者 马高兴 赵立艳 杨文建 胡秋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4-596,共13页
【目的】食品3D打印技术是食品领域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但是打印过程影响因素多,存在打印参数确定困难、打印精度预测能力差等问题。寻找有效建模方法,对杏鲍菇粉3D打印参数进行寻优,以确定最佳3D打印条件。【方法】本研究采用杏鲍菇... 【目的】食品3D打印技术是食品领域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但是打印过程影响因素多,存在打印参数确定困难、打印精度预测能力差等问题。寻找有效建模方法,对杏鲍菇粉3D打印参数进行寻优,以确定最佳3D打印条件。【方法】本研究采用杏鲍菇粉和刺槐豆胶为3D打印原料,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研究喷嘴直径、打印高度、喷嘴移动速度和填充率4个关键的工艺参数对杏鲍菇粉3D打印精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分别建模分析,确定3D打印的工艺参数。【结果】单因素试验及中心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3D打印精度的主要因素从大到小顺序为填充率、喷嘴直径、喷嘴移动速度、打印高度。响应面法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均可用于杏鲍菇粉3D打印参数优化,但是优化效果不同。响应面法的决定系数R^(2)值、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预测最优值分别为0.8817、0.2314、72.73%、0.148;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决定系数R^(2)值、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预测最优值分别为0.9389、0.2269、33.85%、0.215。比较模型参数可得,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决定系数R^(2)值较高,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较低,比响应面法拟合能力更好,同时其预测最优值较高,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比响应面法更适合于杏鲍菇粉3D打印参数工艺的优化。采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获得以杏鲍菇为原料的3D打印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为:喷嘴直径1.2 mm、打印高度1.1 mm、喷嘴移动速度24 mm·s^(-1)、填充率84%。经过试验验证,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确定的最优参数打印样品偏差为0.325,优于响应面的实际打印偏差0.55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可以有效确定3D打印过程最优工艺参数,准确预测食品3D打印产品的精度,可作为农产品及食品个性化3D打印工艺参数优化的一种有效便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食品打印 杏鲍菇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循环利用安全性研究
13
作者 陈芙蓉 韩宇 +3 位作者 尹娇 王小艳 王小蓉 邓毅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1,共8页
针对杏鲍菇菌糠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循环利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该研究从化感效应和重金属含量2个方面开展研究,评价杏鲍菇菌糠作为培养基质循环利用的可行性。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平菇、金针菇萌发及... 针对杏鲍菇菌糠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循环利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该研究从化感效应和重金属含量2个方面开展研究,评价杏鲍菇菌糠作为培养基质循环利用的可行性。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平菇、金针菇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检测重金属。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糠水提取液对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的菌丝萌发无影响,对平菇和杏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无抑制,且水提液浓度7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菇菌丝生长速度为11.01 mm/d,化感效应指数达到最高为9.55%。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为10.12 mm/d,化感效应指数达59.62%;杏鲍菇菌糠醇提液对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的菌丝萌发和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对金针菇的抑制作用弱于平菇和杏鲍菇。杏鲍菇菌糠及子实体中的As、Hg、Pb、Cd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不会对食品、环境造成风险。菌糠替代量为30%时,栽培平菇经济效益最高。菌糠回收用于二次栽培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的双重优势,兼顾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菌糠替代量为50%时,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杏鲍菇菌糠 化感效应 循环利用 安全性
下载PDF
杏鲍菇麦角硫因生物合成基因挖掘及在酵母中的组合表达
14
作者 郭心悦 潘涛 郭丽琼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1-849,共9页
【目的】麦角硫因(EGT)是一种组氨酸衍生而来的天然氨基酸,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以及预防神经系统类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从杏鲍菇中挖掘出EGT合成酶基因并在酵母中进行表达及功能鉴定,阐明杏鲍菇EGT的合成途径,为高效合成EGT提供... 【目的】麦角硫因(EGT)是一种组氨酸衍生而来的天然氨基酸,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以及预防神经系统类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从杏鲍菇中挖掘出EGT合成酶基因并在酵母中进行表达及功能鉴定,阐明杏鲍菇EGT的合成途径,为高效合成EGT提供基因资源及培育高产EGT的杏鲍菇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杏鲍菇基因组中克隆了4个EGT合成酶基因PeEgt1、PeEgt2-1、PeEgt2-2、PeEgt2-3,并以酿酒酵母IMX581菌株为表达宿主对该基因进行异源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GT产量,鉴定基因功能。【结果】分别构建了单基因、双基因和三基因的酿酒酵母IMX581工程菌株。整合了PeEgt1的单基因酿酒酵母工程菌株可合成EGT;与单基因工程菌株相比,整合了PeEgt1、PeEgt2-1或PeEgt1、PeEgt2-2的双基因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的EGT产量均有显著提高,而整合了PeEgt1、PeEgt2-3的双基因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的EGT产量没有提高。表明PeEgt1、PeEgt2-1、PeEgt2-2基因有功能,表达的酶有活性,而PeEgt2-3基因没有功能。整合了3个基因的PeEgt1-PeEgt2-1-PeEgt2-2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的EGT产量较双基因工程菌株没有显著提高,推测可能是PeEgt1合成的组氨酸甜菜碱半胱氨酸亚砜底物不足以提供PeEgt2-1、PeEgt2-2两个酶的反应,限制了酿酒酵母EGT的进一步合成。【结论】在杏鲍菇中克隆的EGT合成酶基因PeEgt1、PeEgt2-1、PeEgt2-2有功能,表达的酶有活性,且PeEgt2-1、PeEgt2-2可能是同工酶;杏鲍菇EGT的生物合成途径由PeEgt1、PeEgt2两个基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硫因 杏鲍菇 基因表达 生物合成 酿酒酵母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杏鲍菇-薄皮甜瓜-番茄设施周年栽培模式
15
作者 李继蕊 王晓 温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含量相对较高,采用菌菜轮作(杏鲍菇—甜瓜—番茄)栽培模式,不仅能循环利用杏鲍菇废菌棒,同时弥补了盐碱地肥力低的缺点,缓解了土壤连作障碍。
关键词 周年栽培 杏鲍菇 土壤连作障碍 薄皮甜瓜 废菌棒 盐碱地 土壤盐碱含量 循环利用
下载PDF
福建省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永彬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42-44,共3页
杏鲍菇是福建省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工厂化生产技术较为成熟。笔者主要从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关键技术和废菌渣利用等方面阐述了福建省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旨在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健康持... 杏鲍菇是福建省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工厂化生产技术较为成熟。笔者主要从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关键技术和废菌渣利用等方面阐述了福建省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旨在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工厂化生产 发展现状 思考 福建省
下载PDF
杏鲍菇牛奶燕麦低GI代餐粉食品研制
17
作者 王哲铭 宋赵颖 +2 位作者 赵文霏 曹谨玲 冯翠萍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2期40-45,共6页
以杏鲍菇、燕麦、牛奶为主要原料,以吸水指数(WAI)、水溶性指数(WSI)、离心沉淀率(SI)和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杏鲍菇牛奶燕麦代餐粉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产品的最终配方,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测定代餐粉的血糖... 以杏鲍菇、燕麦、牛奶为主要原料,以吸水指数(WAI)、水溶性指数(WSI)、离心沉淀率(SI)和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杏鲍菇牛奶燕麦代餐粉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产品的最终配方,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测定代餐粉的血糖生成指数(e GI)。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燕麦粉添加量40%,奶粉添加量25%,杏鲍菇粉添加量14%,木糖醇添加量15%,麦芽糊精添加量6%,产品感官评分为90分。产品的冲调条件为水温90℃,粉水比1∶5。按照GI值的分类标准,小于55为低GI值。该代餐粉GI值为23.3,属于低GI值食品。该研究结果对于食用菌杂粮复合制品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燕麦 代餐粉 血糖指数 体外消化
下载PDF
发酵杏鲍菇菌糠饲喂肉牛的效果研究
18
作者 柳跃辉 王立志 +3 位作者 袁敏 梅绍锋 张峻豪 张蕊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20-22,共3页
为探讨发酵杏鲍菇菌糠替代部分精补料饲喂对肉牛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将40头肉牛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发酵杏鲍菇菌糠替换对照组16%的精补料。预饲... 为探讨发酵杏鲍菇菌糠替代部分精补料饲喂对肉牛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将40头肉牛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发酵杏鲍菇菌糠替换对照组16%的精补料。预饲7 d后开展30 d的生长试验,检测动物的生产性能指标,并使用内源指示剂法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用发酵杏鲍菇菌糠替代部分精补料饲喂肉牛对其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肉牛对饲粮中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菌酶协同 肉牛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下载PDF
添加杏鲍菇粉对挤压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姜雯 梁文馨 +5 位作者 裴斐 苏安祥 马高兴 方东路 胡秋辉 马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9-796,共18页
【目的】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以杏鲍菇粉和米粉为原料生产杏鲍菇挤压米产品,并分析产品的预测血糖指数,为开发营养全面、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用菌挤压米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测定20%、40%、60%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挤压米蛋白质、粗纤... 【目的】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以杏鲍菇粉和米粉为原料生产杏鲍菇挤压米产品,并分析产品的预测血糖指数,为开发营养全面、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用菌挤压米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测定20%、40%、60%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挤压米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脂肪等基本成分的含量;通过RVA快速粘度分析仪、旋转流变仪对不同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混合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色度计、质构分析仪并结合体外消化和感官评价对不同添加量的杏鲍菇挤压米的内部结构、颜色、质构特性、淀粉水解率、预测血糖指数(pGI)、感官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挤压米相比,杏鲍菇粉的添加使杏鲍菇挤压米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20%、40%、60%杏鲍菇粉添加使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1.84%、70.19%、96.70%,粗纤维含量分别增加了850%、2350%、3750%,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0.98%、58.96%、66.03%。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体系的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均呈降低趋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逐渐减小,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逐渐降低,典型弱凝胶,弹性占比大,其中20%的杏鲍菇粉添加量最接近米粉的粉质参数。通过扫描电镜发现,与空白挤压米相比,杏鲍菇挤压米横截面孔隙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多,结构紧密程度降低,其中20%的杏鲍菇挤压米结构紧密,裂痕少。杏鲍菇挤压米L*、b*值显著减小,a*先增加后减小;蒸煮过后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率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膨胀率影响不显著,20%杏鲍菇挤压米的蒸煮特性在添加组中最好。挤压米饭的硬度、弹性、胶着度、咀嚼性随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粘聚性、回复性先减小后增加;淀粉的消化率、快速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预测血糖指数(pGI)也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均低于普通大米和空白挤压米;而抗性淀粉(RS)的含量均大于其他两组,且随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20%杏鲍菇挤压米预测血糖指数(pGI)值最低(60.18),相较于普通大米降低了20.60,而且其抗性淀粉(RS)含量最高;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杏鲍菇挤压米饭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及综合评分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气味评分则是先减小后增加,从得分来看,20%的杏鲍菇挤压米是66.75分,最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结论】20%的杏鲍菇挤压米营养丰富,质构指标适中,预测血糖指数(pGI)60.18,为中血糖生成指数(GI)食品,口感味道良好。添加杏鲍菇粉使挤压米的营养价值显著提高,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挤压米 粘弹性 消化特性 品质特性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杏鲍菇预熟处理工艺
20
作者 李纯展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8,共6页
预熟处理是预制菜制作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确保预制菜品质的重要因素。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探究杏鲍菇的预熟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低温真空烹饪杏鲍菇预熟处理最优工艺条件为:盐水质量分数1.0%,低温真空烹饪时间30 min,加热温度80... 预熟处理是预制菜制作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确保预制菜品质的重要因素。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探究杏鲍菇的预熟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低温真空烹饪杏鲍菇预熟处理最优工艺条件为:盐水质量分数1.0%,低温真空烹饪时间30 min,加热温度80℃。该工艺条件下处理的杏鲍菇色泽鲜亮,富有光泽,口感好且具有弹性,有菌类特有香味,无腥味,与传统焯烫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加工效果和保持原料品质的能力。本研究成果对于蘑菇类预制菜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为蘑菇产品的加工提供了有效的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熟处理 低温真空烹饪 杏鲍菇 预制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