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振宁论科学之美与科学创造 |
厚宇德
|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杨振宁:“我知道我没有变” |
施郁
|
《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
|
2024 |
0 |
|
3
|
杨振宁的首次美国之行及国籍变迁 |
朱安远
|
《科学文化评论》
|
2023 |
2
|
|
4
|
杨振宁:一位心怀祖国的物理学大师 |
侯新杰
吕铭妍
|
《中学物理》
|
2023 |
0 |
|
5
|
杨振宁的成长与成才分析 |
姚华鑫
|
《中学物理》
|
2023 |
2
|
|
6
|
从“长夜”到“曙光”和“晨曦”——杨振宁的中华文化观与世界历史观 |
陈泽环
|
《云梦学刊》
|
2023 |
0 |
|
7
|
杨振宁: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推手 |
刘金岩
张柏春
吴岳良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8
|
杨振宁教育思想浅探 |
房欲飞
周洪林
|
《高教发展与评估》
|
2006 |
7
|
|
9
|
吴大峻、杨振宁在规范场与纤维丛关系问题上的工作 |
冯晓华
高策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0
|
二叶理论:杨振宁论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
高策
|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11
|
杨振宁论科学与人文关系述评 |
谢扬举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4
|
|
12
|
论杨振宁教育思想(二)──人才培养目标和中美教育模式比较与评价 |
张建林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3
|
基础与应用之辩:李政道与杨振宁对中国科技战略的不同观点及现实意义 |
黄庆桥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4
|
论杨振宁教育思想(一)──科技与教育 |
张建林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5
|
论杨振宁教育思想(四)——杨振宁教育思想与我国高教改革 |
张建林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6
|
杨振宁科学思想研究之二──教育、文化与科学创造 |
高策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
1997 |
3
|
|
17
|
从昂萨格对杨振宁的学术影响看科研选题 |
刘艳琼
|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8
|
从杨振宁的教育思想看创新人才的培养 |
塔拉
张伟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3 |
1
|
|
19
|
杨振宁反对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之历史溯源 |
黄庆桥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20
|
杨振宁论中美教育之差异 |
马新峰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