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教授访谈录(英文) |
杨建刚
王弦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2
|
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再思考——对杰姆逊2002年沪上演讲的讨论 |
朱立元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5
|
|
3
|
杰姆逊不是后现代主义者——略论杰姆逊的基本学术立场 |
朱立元
王文英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3 |
2
|
|
4
|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的乌托邦冲动与未来诗学 |
蒋洪生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3 |
3
|
|
5
|
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 |
张旭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2
|
|
6
|
文本/文化阐释的“总体性”视野——读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可见的签名》 |
闫桢桢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4 |
1
|
|
7
|
杰姆是傻瓜吗?——重读《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中杰姆的形象 |
陈榕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8
|
影像中的上海与红色革命——中国影视对杰姆逊的“怀旧模式”的实践 |
严焱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9
|
界定“后现代主义”——从哈桑到杰姆逊 |
金惠敏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0
|
《资本论》(第一卷)不是一部什么书?——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解读《资本论》 |
蒋洪生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3 |
0 |
|
11
|
论杰姆逊的比较文化研究 |
王彦霞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2
|
语言论转向的文化学内涵阐析——以杰姆逊的文化分期为内在线索 |
李春娟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3
|
杰姆逊马克思主义观辨正 |
梁苗
|
《社科纵横》
|
2010 |
0 |
|
14
|
意识形态:异化了的思想——杰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杜学敏
|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
2005 |
0 |
|
15
|
杰姆逊与大众文化 |
邹赞
|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 |
0 |
|
16
|
简论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体现 |
冯海霞
|
《新西部(中旬·理论)》
|
2012 |
0 |
|
17
|
杰姆逊的“民族寓言”:一个辩护 |
王钦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8
|
“理论”何为与“现代性”的政治--杰姆逊教授访谈 |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张旭东
王璞
王钦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9
|
杰姆逊文本/文化阐释的目标: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
董亦佳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20
|
杰姆逊:从现代走向后现代 |
董亦佳
|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