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蜂卵比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效果
1
作者 马爱红 李敏 +4 位作者 冉红凡 康振宇 李建成 杨小凡 宋凯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了明确不同蜂卵比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效果,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蜂卵比(1∶5、1∶10、1∶15、1∶20、1∶30)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寻找效应,以及松毛虫赤眼蜂后代羽化率的影响。结... 为了明确不同蜂卵比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效果,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蜂卵比(1∶5、1∶10、1∶15、1∶20、1∶30)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寻找效应,以及松毛虫赤眼蜂后代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蜂供卵比例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逐渐降低、寻找效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其中,蜂卵比为1∶5时寄生率最高,蜂卵比为1∶20时寻找效应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松毛虫赤眼蜂后代羽化率逐渐增加,其中蜂卵比为1∶(5~15)时羽化率差异不显著。对不同蜂卵比处理下的寄生率、寻找效应和羽化率进行综合,认为蜂卵比为1∶(10~15)时,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寻找和寄生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松毛虫赤眼蜂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梨小食心虫 寄生 寻找效应 羽化率
下载PDF
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毒性风险评估
2
作者 熊浩 李凯龙 +4 位作者 杜桂萍 罗杰 罗香文 宋增收 陈武瑛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67-71,共5页
为明确30%乙螨唑悬浮剂、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和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等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初级风险,采用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并预测... 为明确30%乙螨唑悬浮剂、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和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等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初级风险,采用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并预测杀螨剂在农田内外的暴露量,表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急性接触毒性LR50为0.255~63.400 g a.i./hm^(2);对七星瓢虫的急性接触毒性LR_(50-48 h)和LR_(50-16 d)分别为9.30~21.70 g a.i./hm^(2)和3.72~8.36 g a.i./hm^(2)。30%乙螨唑悬浮剂和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在农田内外对松毛虫寄生蜂的危害商值HQ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在农田内外对松毛虫寄生蜂的危害商值HQ均大于5,风险不可接受;30%乙螨唑悬浮剂和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内危害商值HQ均大于5,风险不可接受;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内危害商值HQ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3种杀螨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外危害商值HQ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综之,2种复配杀螨剂相比单剂的毒性增大,30%乙螨唑悬浮剂和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的风险均不可接受,农药施用时需采用一些风险降低措施来减轻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螨剂 松毛虫赤眼蜂 七星瓢虫 毒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糖源对松毛虫赤眼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张晨 曹文润 王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39-43,共5页
为更好地开展松毛虫赤眼蜂生物防治工作,设置喂食1次20%蜂蜜水、持续喂食20%蜂蜜水、喂食1次20%蔗糖水、持续喂食20%蔗糖水4个糖源供给方式和1个持续喂食清水对照,研究糖源对松毛虫赤眼蜂寿命、寄生能力和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 为更好地开展松毛虫赤眼蜂生物防治工作,设置喂食1次20%蜂蜜水、持续喂食20%蜂蜜水、喂食1次20%蔗糖水、持续喂食20%蔗糖水4个糖源供给方式和1个持续喂食清水对照,研究糖源对松毛虫赤眼蜂寿命、寄生能力和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20%蜂蜜水或20%蔗糖水,会显著提升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寄生能力和飞行能力,且持续喂食糖源要优于喂食1次糖源。通过喂食糖源,松毛虫赤眼蜂寿命会提升2.2~22.0 d,寄生卵粒数增加5.9~9.9粒,在持续喂食20%蜂蜜水时寿命和寄生能力最佳,分别为23.0 d和81.1粒;通过喂食20%蜂蜜水或20%蔗糖水,松毛虫赤眼蜂种群中无飞行能力比例会下降6.0%~7.3%,飞行能力2级比例会提升10.9%~12.4%。因此,糖源供给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松毛虫赤眼蜂生防潜能,提升其对玉米螟等虫害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糖源 寿命 寄生能力 飞行能力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综合防治技术在农田应用中的效益分析
4
作者 刘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0162-0165,共4页
人们将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的概念,通过这种技术来减轻玉米螟对农作物的伤害,并降低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传统的化学控制方法存在增加害虫抗药性的风险,并且容易污染环境,而该方法恰好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缺点,并... 人们将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的概念,通过这种技术来减轻玉米螟对农作物的伤害,并降低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传统的化学控制方法存在增加害虫抗药性的风险,并且容易污染环境,而该方法恰好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缺点,并且可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有利于使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人们普遍开始利用松毛虫赤眼蜂的特性来深入研究综合防治技术应对虫害,但目前赤眼蜂的饲养和释放仍是难点,通过技术改革和人员培训的方法可以克服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松毛虫赤眼蜂 综合防治技术 农田应用 效益分析
下载PDF
放蜂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田间防效的影响
5
作者 张晨 马巾超 +2 位作者 刘旭东 齐振阳 王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7-33,共7页
为提高赤眼蜂田间防治效果,降低释放成本,通过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两种放蜂方式[蛹后期释放、混合生育期释放(即预蛹期、蛹中期和蛹后期)],6个时间段(释放后1~6 d),5个距离点(0,5,10,15,20和25 m)下的实际防效... 为提高赤眼蜂田间防治效果,降低释放成本,通过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两种放蜂方式[蛹后期释放、混合生育期释放(即预蛹期、蛹中期和蛹后期)],6个时间段(释放后1~6 d),5个距离点(0,5,10,15,20和25 m)下的实际防效,明确放蜂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田间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释放松毛虫赤眼蜂(Td)蛹后期时,Td仅可在放蜂后3 d内对田间不同距离的玉米螟卵块进行寄生,各距离点寄生率均随放蜂时间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放蜂时间,随着距离的增加,寄生率均呈下降趋势。而混合释放预蛹期、蛹中期和蛹后期释放Td,可以在6 d内对田间玉米螟卵块进行寄生。比较两种放蜂方式发现,在释放Td 3 d后,混合释放的Td表现出更好的扩散能力。由此得出,松毛虫赤眼蜂适合采用混合释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蜂方式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螟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田间放蜂方法对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杜文梅 庞佳瑶 +2 位作者 王琳 张俊杰 阮长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5-1281,共7页
根据目前吉林省亚洲玉米螟新的发生为害情况,为提高防治效果,于2018—2020年在吉林省进行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放蜂方法优化试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放蜂处理间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增加放蜂次数和放蜂量均能提高... 根据目前吉林省亚洲玉米螟新的发生为害情况,为提高防治效果,于2018—2020年在吉林省进行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放蜂方法优化试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放蜂处理间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增加放蜂次数和放蜂量均能提高防治效果,且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连续防治一代和二代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可达到79.32%。建议防治一代亚洲玉米螟时,每667m^(2)释放15000头蜂,分3次释放,第1次3000头,第2次7000头,第3次5000头,每次放蜂每667m^(2)设2个放蜂点;防治二代亚洲玉米螟时,每667m^(2)释放10000头蜂,放1次,分2个点放蜂;同时,利用植保无人机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1334 hm2,防治效果达到76.36%~8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放蜂方法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种群间生殖表型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吕琳 李媛媛 +5 位作者 霍梁霄 梁洪宇 张欢欢 周金成 张礼生 董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5-253,共9页
为明确温度、遗传背景和雌蜂日龄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和Wolbachia滴度的影响,在22℃和29℃下处理两种遗传背景(彰武、西丰)的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逐日统计子代蜂生殖表型指标(雄性比,间体率)、适合度指标(日产卵量,羽化率)... 为明确温度、遗传背景和雌蜂日龄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和Wolbachia滴度的影响,在22℃和29℃下处理两种遗传背景(彰武、西丰)的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逐日统计子代蜂生殖表型指标(雄性比,间体率)、适合度指标(日产卵量,羽化率)和Wolbachia滴度。结果发现,29℃下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显著高于22℃处理的子代蜂,但29℃下雌蜂体内Wolbachia滴度和日产卵量均显著低于22℃处理的雌蜂。彰武种群雄性比显著高于西丰种群,但其日产卵量显著低于西丰种群。随母代蜂日龄增加,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均上升,但日产卵量和羽化率均下降。结果表明温度、遗传背景和日龄均影响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研究结果将为改善孤雌产雌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和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松毛虫赤眼蜂 孤雌产雌生殖 遗传背景
下载PDF
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美娇 周昭旭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松毛虫赤眼蜂是一种很好的生防因子,在防治苹果蠹蛾时具有很高的适用性。为提高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的控制效果,以苹果蠹蛾卵为寄主卵,通过赤眼蜂的寄生试验研究了寄主卵日龄和密度对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果的影响,完善甘... 松毛虫赤眼蜂是一种很好的生防因子,在防治苹果蠹蛾时具有很高的适用性。为提高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的控制效果,以苹果蠹蛾卵为寄主卵,通过赤眼蜂的寄生试验研究了寄主卵日龄和密度对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果的影响,完善甘肃地区田间赤眼蜂释放技术以减少生产成本。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2日龄苹果蠹蛾卵有更好的寄生选择,当蜂卵比为1∶30时,寄生率最大,达82.22%。通过赤眼蜂和苹果蠹蛾卵的寄生选择关系,确定了最佳蜂卵比为1∶30,此比值下,雌蜂的单蜂寄生效能约为26.50粒/蜂,苹果蠹蛾卵的被寄生率约为70%,达到较好的寄生效果。经实验室长期耐低湿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能更好地适应不利的环境因子,其在西北干旱地区有更高的适用性。建议在田间使用时,可通过虫情监测判断苹果蠹蛾产卵时间和数量,然后可确定在苹果蠹蛾高峰产卵期48 h后释放赤眼蜂,且释放的蜂量应保持蜂卵比值约为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苹果蠹蛾 松毛虫赤眼蜂 控制效能 低湿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脂肪酸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谱及其在滞育中的功能分析
9
作者 贺冰心 张雪 +2 位作者 张俊杰 郑美鑫 李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脂肪酸合酶(fat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TdFas),并分析其在滞育中的调控功能,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研究提供新依据。【方法】基于松毛虫赤眼蜂转录组数据,克隆TdFas的cDNA...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脂肪酸合酶(fat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TdFas),并分析其在滞育中的调控功能,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研究提供新依据。【方法】基于松毛虫赤眼蜂转录组数据,克隆TdFas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TdFas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与非滞育预蛹、蛹和成虫及滞育诱导维持期预蛹和滞育解除期预蛹中的表达量。通过以1000,2000和3000 ng/μL ds TdFas溶液浸泡松毛虫赤眼蜂幼虫的RNAi方式干扰TdFas的表达,探究其对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率及甘油三酯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松毛虫赤眼蜂TdFas的cDNA序列全长为8601 bp(GenBank登录号:OP146440),其开放阅读框长7278 bp,推测编码一个2426个氨基酸的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脂肪酸合酶的β-酮酰还原酶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TdFas与膜翅目其他昆虫的FASs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 FAS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滞育预蛹和滞育成虫中TdFas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滞育个体中的,滞育蛹中则TdFas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非滞育个体中的;滞育预蛹中TdFas的表达量在滞育诱导维持期和滞育解除期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滞育诱导维持第40天和滞育解除第40天时表达量最高。RNAi结果显示,3000 ng/μL ds TdFas沉默TdFas效果最好,在此浓度ds TdFas处理下,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率(66.04%)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96.67%)和ds Gfp阴性对照组(93.88%),预蛹中甘油三酯相对含量也较这2个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首次鉴定了松毛虫赤眼蜂TdFas,且TdFas可能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脂肪酸合酶 滞育 甘油三酯 RNA干扰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控制落叶松毛虫防治效果林间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军生 田立荣 +4 位作者 史静 李雅琴 韩秀玲 戴亚环 秦惠刚 《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5-49,共5页
为优化森林生态环境,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快推进生物防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是生物防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森工公司开展了人工释放赤眼蜂卡防治落叶松毛虫试验,并对... 为优化森林生态环境,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快推进生物防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是生物防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森工公司开展了人工释放赤眼蜂卡防治落叶松毛虫试验,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落叶松毛虫种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重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和轻度发生区松毛虫赤眼蜂放蜂密度对于落叶松毛虫虫口减退率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6.171,p=0.001),同样地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也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6.169,p=0.001)。林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放蜂量以重度180张蜂卡/hm2、中度75张蜂卡/hm2和轻度90张蜂卡/hm2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应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落叶松毛虫 生物防治 虫口减退率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效果调查
11
作者 张天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50-52,共3页
笔者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油松林样地,对2012年松毛虫赤眼蜂放蜂后的当年和近期防治效果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年防治效果中,封山1区和封山2区的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分别为64.55%和63.57%,防治效果达到了74.59%和71... 笔者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油松林样地,对2012年松毛虫赤眼蜂放蜂后的当年和近期防治效果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年防治效果中,封山1区和封山2区的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分别为64.55%和63.57%,防治效果达到了74.59%和71.15%,明显高于非封山区;近期防治效果中,仅封山1区和封山2区存在松毛虫赤眼蜂寄生,该区域松毛虫赤眼蜂可以自然繁衍,对油松毛虫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松毛虫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 被引量:28
12
作者 耿金虎 沈佐锐 +1 位作者 李正西 张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3-909,共7页
我国普遍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大量繁殖和释放赤眼蜂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对赤眼蜂进行冷贮有助于其商品化生产、运输和释放应用。为了全面评价冷贮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作者采用柞蚕卵为寄主,以贮存温度(4℃、7℃、10℃和13℃... 我国普遍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大量繁殖和释放赤眼蜂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对赤眼蜂进行冷贮有助于其商品化生产、运输和释放应用。为了全面评价冷贮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作者采用柞蚕卵为寄主,以贮存温度(4℃、7℃、10℃和13℃)、贮存虫期(卵、幼虫、预蛹和蛹期)和贮存时间(2周、4周、6周和8周)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贮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可单独或互作显著影响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尤以贮存虫期的影响更为明显;但3个因素对单卵出蜂性比影响不大。综合各冷贮虫期对低温的反应,松毛虫赤眼蜂对10℃反应最敏感,各虫期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明显降低,不适宜长期冷贮;对7℃反应相对较不敏感,最适宜长期贮存。在适宜长期冷贮温度(4℃和7℃)条件下,适宜贮存虫期有所不同,4℃下为幼虫期和蛹期,7℃下为卵期和蛹期,在这些虫期和贮存温度条件组合下羽化出峰率和单卵出蜂数相对于其他虫期受冷贮的不利影响较小。从对羽化出蜂率的影响来看,于卵期7℃下冷贮为最适宜;从对单卵出蜂数的影响来看,于蛹期在4℃和7℃冷贮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卵 松毛虫赤眼蜂 冷贮 出蜂率 平均出蜂数
下载PDF
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海燕 丛斌 +2 位作者 田秋 付海滨 董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3-437,共5页
在16℃、20℃、24℃、28℃和32℃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 在16℃、20℃、24℃、28℃和32℃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5个温度下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3.2、17.8、13.2、11.1和7.8天,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40℃和212.69日·度,内禀增长率(rm)和净生殖力(R0)分别介于0.2448~0.4584和28.00~84.03之间.结果提示温度24℃~28℃为繁殖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松毛虫赤眼蜂的理想温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沃尔巴克氏体 温度 生命表参数 发育历期 有效积温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对被害与未被害马尾松的趋性选择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丽莉 刘兴平 +3 位作者 韩瑞东 王国红 孙江华 戈峰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分别利用培养皿和“Y”形嗅觉仪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危害的马尾松针(Pinus massoniana)与未被害马尾松针的趋性选择反应。发现未被害松针和被害松... 分别利用培养皿和“Y”形嗅觉仪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危害的马尾松针(Pinus massoniana)与未被害马尾松针的趋性选择反应。发现未被害松针和被害松针对松毛虫赤眼蜂均具显著的引诱作用,但是在被害与未被害松针两者之间,松毛虫赤眼蜂明显选择被害松针;对于不同被害程度而言,松毛虫赤眼蜂倾向于选择被害程度严重的松针,而与松针是否被马尾松毛虫连续危害的关系不明显。即松毛虫赤眼蜂可以通过马尾松毛虫被害后的寄主植物(马尾松)所散发的气味以对寄主栖息地定向,跟踪、寻找马尾松毛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马尾松 挥发性物质 趋性选择
下载PDF
外界生态因子对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海燕 张莹 +3 位作者 丛斌 钱海涛 董辉 付海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66-2372,共7页
【目的】明确水平人工转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获得营产雌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遗传稳定性,探索Wolbachia与其宿主间的相互适应性。【方法】采用喂食抗生素、持续高温处理、与雄蜂交配等方法,观察产雌孤... 【目的】明确水平人工转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获得营产雌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遗传稳定性,探索Wolbachia与其宿主间的相互适应性。【方法】采用喂食抗生素、持续高温处理、与雄蜂交配等方法,观察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和羽化等情况。【结果】抗生素诱导下,从F2代开始出现雄蜂,经诱导获得的雄性与正常雌性、诱导获得雌性交配可以产生后代,且20个后代群体都有雄性个体出现;25℃恒温下,与雄性交配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数和未交配的相比显著降低,到F7代恢复正常,只有交配的F2、F4后代出现个别雄蜂,其它世代和未交配所有世代均未出现雄蜂。而32℃高温下,交配与未交配至F5代所有羽化个体全为雄蜂。【结论】不同温度下与雄蜂交配不会改变Wolbachia感染引起的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方式,抗生素处理和持续至少20d的32℃高温是改变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松毛虫赤眼蜂 孤雌生殖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生殖品系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谢丽娜 董辉 +2 位作者 钱海涛 闫京京 丛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69,共7页
赤眼蜂部分蜂种或品系受Wolbachia侵染营孤雌产雌生殖。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在4个恒温(20,25,30和35℃)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对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的寄生功能反应,旨在比较不同温度... 赤眼蜂部分蜂种或品系受Wolbachia侵染营孤雌产雌生殖。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在4个恒温(20,25,30和35℃)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对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的寄生功能反应,旨在比较不同温度两品系的寄生功能反应差异,评价孤雌产雌品系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两个品系对米蛾卵寄生作用均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的功能反应类型由Ⅲ型改变为Ⅱ型。孤雌产雌品系以30℃的处置时间最短(0.0207d),最大日寄生量为48.31粒卵,其次是25℃,35℃最小;两性生殖品系以25℃的处置时间最短(0.0188d),最大日寄生量为53.08粒卵,其次是30℃,20℃最小;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的寄生功能反应存在显著差异,30℃下孤雌产雌品系为Ⅱ型功能反应而两性生殖品系为Ⅲ型。从处置时间来看,20℃时两品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5℃和35℃孤雌产雌品系寄生米蛾卵时花费的时间显著长于两性生殖品系(P<0.05),而30℃却相反。可见,寄主密度、温度和Wolbachia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功能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WOLBACHIA 功能反应 Holling圆盘方程 温度
下载PDF
23种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钊 张杰 +3 位作者 武玉国 乔康 王开运 姜莉莉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4-230,共7页
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23种常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参考各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杀虫剂中,噻唑膦、噻虫胺、虫螨腈、硫双威、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成蜂均... 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23种常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参考各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杀虫剂中,噻唑膦、噻虫胺、虫螨腈、硫双威、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成蜂均表现为极高风险性,多杀菌素为高风险性,在田间放蜂期应避免喷洒上述杀虫剂。供试的10种杀菌剂和6种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风险普遍低于杀虫剂。其中,仅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松毛虫赤眼蜂表现为高风险性;杀菌剂乙嘧酚磺酸酯、氰霜唑、百菌清和除草剂氟唑磺隆、五氟磺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具有中等风险性;杀菌剂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啶氧菌酯、氟啶胺、粉唑醇和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高效氟吡甲禾灵、甲基二磺隆具有低风险性,但在生产应用中仍需谨慎操作,以减轻对天敌昆虫的杀伤作用并保护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生态平衡
下载PDF
温度对松毛虫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寄生潜能及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莹 董辉 +4 位作者 丛斌 钱海涛 杨海霞 张柱亭 孙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6,共6页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目前我国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赤眼蜂。本文利用生命表比较了松毛虫赤眼蜂5个地理种群(辽宁朝阳、河北丰宁、安徽休宁、福建泰宁、广东广州)在3个温度条件下(20℃、25℃和30℃)寄生潜能及种群...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目前我国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赤眼蜂。本文利用生命表比较了松毛虫赤眼蜂5个地理种群(辽宁朝阳、河北丰宁、安徽休宁、福建泰宁、广东广州)在3个温度条件下(20℃、25℃和30℃)寄生潜能及种群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地理种群在3个温度条件下的平均单雌寄生卵量、后代数、后代雌雄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雌蜂寿命、有效产卵量和羽化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30℃条件下丰宁种群的有效产卵量最高,羽化率最低;净生殖力(R0)及内禀增长率(rm)分别介于129.0~192.1和0.2697~0.4466之间,周限增长率(λ)和平均世代历期分别在1.309~1.545和11.2~18.99 d范围内。本研究结果为室内大量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各地理种群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筛选适合不同生态区应用的地理蜂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地理种群 生命表 有效产卵量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个体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承纶 王辉先 +1 位作者 王野岸 路红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1年第4期317-326,共10页
自从Saunder1882年在加拿大首次进行赤眼蜂释放试验以后,相继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赤眼蜂的研究工作,并广泛地应用于防治棉、粮、糖、果、林和蔬菜等作物害虫,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国早在三十年代浙江省就对赤眼蜂的... 自从Saunder1882年在加拿大首次进行赤眼蜂释放试验以后,相继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赤眼蜂的研究工作,并广泛地应用于防治棉、粮、糖、果、林和蔬菜等作物害虫,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国早在三十年代浙江省就对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1936年广东等地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做了试验;五十年代赤眼蜂在广东广西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于防治甘蔗螟和玉米螟等害虫;六十年代以来,赤眼蜂的利用研究在我国蓬勃地发展起来,防治对象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作物害虫 甘蔗螟 大面积推广 玉米螟 五十年代 个体发育 防治对象
下载PDF
棉铃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耀发 赵玉敬 +4 位作者 安静杰 党志红 潘文亮 宋健 高占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6-361,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开展了棉龄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1~2日龄卵偏好性明显高于0~1日龄和2~3日龄卵。不同“蜂−卵”... 为进一步优化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开展了棉龄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1~2日龄卵偏好性明显高于0~1日龄和2~3日龄卵。不同“蜂−卵”比结果表明,随着“蜂−卵”比值增加,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逐渐下降,从14.33粒/蜂降至0.73粒/蜂,而棉铃虫卵被寄生率逐渐上升,从17.92%上升至73.33%。综合两者的关系,发现在“蜂−卵”比为1∶20时,两者出现了交汇,此时,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约7.50粒/蜂,棉铃虫卵被寄生率约为37%。基于此,得出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应综合“蜂−卵”比、田间棉铃虫种群密度及落卵量等指标来确定田间释放赤眼蜂数量,以达到棉铃虫田间最佳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棉铃虫 寄生效能 卵寄生蜂 天敌昆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