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中元古代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伟 李钢柱 +3 位作者 白宇明 张思源 李成元 赵广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06-2119,共14页
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首次发现了中元古代的石英闪长岩岩体。岩石富镁、碱(尤其富钠)和钙,贫硅、钛,属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T... 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首次发现了中元古代的石英闪长岩岩体。岩石富镁、碱(尤其富钠)和钙,贫硅、钛,属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岩浆特点。岩体形成于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其岩浆来源于受俯冲的板片流体/沉积物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源岩可能为变质玄武岩或变质英云闪长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的207 Pb/206 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10±11Ma,代表了该石英闪长岩体的结晶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至少在1410Ma时华北北缘发生了板块俯冲汇聚作用,石英闪长岩可能是板块俯冲汇聚作用的直接产物。该成果为华北板块北缘俯冲汇聚作用开始的时限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为华北板块北缘在中元古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华北北缘 板块俯冲汇聚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断裂系统特征及其对南海打开的启示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惠格格 李志刚 +7 位作者 王伟涛 胡立天 梁浩 张逸鹏 李冠华 闫永刚 孙闯 张培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1-516,共16页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处于太平洋、欧亚以及印‒澳三大板块的俯冲汇聚作用之下,具有复杂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白垩纪初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南海北部和南部陆缘发育一系列NE-NEE向张性剪切岩石圈断层,渐新世以...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处于太平洋、欧亚以及印‒澳三大板块的俯冲汇聚作用之下,具有复杂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白垩纪初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南海北部和南部陆缘发育一系列NE-NEE向张性剪切岩石圈断层,渐新世以来断裂大多继承先存断裂继续活动。中新世晚期,菲律宾海板块向西持续俯冲,在南海北部陆缘出现大量的近EW-NEE向张性正断层和NWW-NW向剪性基底断裂。两期断裂在平面上相互交切,代表了不同时间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但这些断裂在垂向上经历了何种构造活动,如何控制南海北部盆地群的沉积分布,与周围板块的运动方式有何联系,这些问题仍未得到系统解答。最重要的是,这些断裂系统的形成过程对南海海盆的打开方式有何启示意义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南海北部陆缘发育的NE-NEE向、NW向和E-W向断裂系统,选取NE-NEE向、NW向断裂系统最发育的珠江口沉积盆地,利用重磁异常、沉积地层和地震反射剖面资料,系统分析断裂结构特征及活动历史。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一系列NEE向的断裂带(如滨海断裂带),很可能为珠江口盆地内部控坳主控断层,且断裂活动经历了早期低角度滑脱,第二期高角度正断及第三期右旋走滑,三期活动分别对应南海陆缘地区裂陷阶段、裂后坳陷阶段和断块活动三大构造阶段,反映了南海周边板块俯冲汇聚速率和方向改变过程中该组断裂在南海打开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异常 南海北部陆缘 断裂系统 滨海断裂 板块俯冲汇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