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沉降与板块聚敛速率关系探讨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惬
贾东
+3 位作者
陈竹新
王良书
陆建军
陈晓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2-648,共7页
根据回剥模型,将钻井资料与区域地震剖面相结合,对济阳坳陷内东营、沾化和惠民3个次一级凹陷进行沉降史模拟。6口钻井的沉降曲线表明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的构造沉降分为6个阶段:(1)中生代残余盆地发展阶段;(2)孔店期初始裂谷阶段;(3)沙...
根据回剥模型,将钻井资料与区域地震剖面相结合,对济阳坳陷内东营、沾化和惠民3个次一级凹陷进行沉降史模拟。6口钻井的沉降曲线表明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的构造沉降分为6个阶段:(1)中生代残余盆地发展阶段;(2)孔店期初始裂谷阶段;(3)沙四—沙三期断陷一期;(4)沙二—沙一期断陷二期;(5)东营期断陷三期;(6)新近纪热沉降阶段。将以上构造沉降速率同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聚敛速率进行比较,两者相吻合,表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是济阳坳陷从“初始裂谷—快速沉降—裂谷逐渐萎缩—热沉降”构造演化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构造沉降
回剥分析
板块
聚
敛
速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板块汇聚带的造山和重力垮塌作用及其力学成因:以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汇聚带为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二七
王刚
+1 位作者
樊春
石许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6,共9页
从大洋底部磁异常条带的宽度变化可以看出,大洋的扩张速率是时常变化的,这种变化与板块俯冲角度的变化一样,对板块汇聚带的应力和应变场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中国存在众多不同特征、不同年代的板块汇聚带,根据其中发生的构造作用可以反演...
从大洋底部磁异常条带的宽度变化可以看出,大洋的扩张速率是时常变化的,这种变化与板块俯冲角度的变化一样,对板块汇聚带的应力和应变场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中国存在众多不同特征、不同年代的板块汇聚带,根据其中发生的构造作用可以反演汇聚带在板块扩张速率和俯冲角度控制下的演化。有着巨大高差的喜马拉雅山构造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喜马拉雅山东、西构造结逐渐交汇在一起,其平均海拔高度随之增大而宽度不断变小。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推覆发生在中新世早期,在推覆的过程中,其北缘沿藏南拆离系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南北向伸展。这表明在中新世前,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可能存在一个规模很大的造山带,在这里称之为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造山带,它在中新世初发生了垮塌。作为这个造山带的前缘,喜马拉雅山中段发生向南的推覆,这就是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推覆时间要远远滞后于印度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时间的原因。造山带的垮塌可能是印度与欧亚大陆间水平汇聚速率的突然减小造成的。发生在古近纪的日本海和中国的松辽盆地的弧后扩张与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造山带的重力垮塌作用可以对比,可能是太平洋和欧亚大陆汇聚速率的突然减小造成的。在白垩纪,太平洋和欧亚大陆汇聚速率很大,所以,欧亚大陆东缘,包括日本海和中国的松辽盆地,在当时可能是规模很大的造山带。位于秦岭南侧,上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的大巴山推覆带的形成机制与喜马拉雅山在中新世的推覆成因类似,与晚白垩世—古近纪秦岭的垮塌有成因关联。秦岭的垮塌可能是华南—华北汇聚速率减小造成的,在此之前秦岭要比现今高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聚速率
喜马拉雅山
雅鲁藏布江
东亚边缘
秦岭
造山
重力垮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沉降与板块聚敛速率关系探讨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惬
贾东
陈竹新
王良书
陆建军
陈晓明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2-648,共7页
基金
中石化胜利油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0372091)中石油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 2001BA605A-06-01)
文摘
根据回剥模型,将钻井资料与区域地震剖面相结合,对济阳坳陷内东营、沾化和惠民3个次一级凹陷进行沉降史模拟。6口钻井的沉降曲线表明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的构造沉降分为6个阶段:(1)中生代残余盆地发展阶段;(2)孔店期初始裂谷阶段;(3)沙四—沙三期断陷一期;(4)沙二—沙一期断陷二期;(5)东营期断陷三期;(6)新近纪热沉降阶段。将以上构造沉降速率同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聚敛速率进行比较,两者相吻合,表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是济阳坳陷从“初始裂谷—快速沉降—裂谷逐渐萎缩—热沉降”构造演化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构造沉降
回剥分析
板块
聚
敛
速率
Keywords
Jiyang depression
tectonic subsidence
backstripping analysis
plate convergence rate
分类号
P542.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板块汇聚带的造山和重力垮塌作用及其力学成因:以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汇聚带为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二七
王刚
樊春
石许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2CB412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2089)
文摘
从大洋底部磁异常条带的宽度变化可以看出,大洋的扩张速率是时常变化的,这种变化与板块俯冲角度的变化一样,对板块汇聚带的应力和应变场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中国存在众多不同特征、不同年代的板块汇聚带,根据其中发生的构造作用可以反演汇聚带在板块扩张速率和俯冲角度控制下的演化。有着巨大高差的喜马拉雅山构造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喜马拉雅山东、西构造结逐渐交汇在一起,其平均海拔高度随之增大而宽度不断变小。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推覆发生在中新世早期,在推覆的过程中,其北缘沿藏南拆离系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南北向伸展。这表明在中新世前,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可能存在一个规模很大的造山带,在这里称之为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造山带,它在中新世初发生了垮塌。作为这个造山带的前缘,喜马拉雅山中段发生向南的推覆,这就是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推覆时间要远远滞后于印度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时间的原因。造山带的垮塌可能是印度与欧亚大陆间水平汇聚速率的突然减小造成的。发生在古近纪的日本海和中国的松辽盆地的弧后扩张与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造山带的重力垮塌作用可以对比,可能是太平洋和欧亚大陆汇聚速率的突然减小造成的。在白垩纪,太平洋和欧亚大陆汇聚速率很大,所以,欧亚大陆东缘,包括日本海和中国的松辽盆地,在当时可能是规模很大的造山带。位于秦岭南侧,上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的大巴山推覆带的形成机制与喜马拉雅山在中新世的推覆成因类似,与晚白垩世—古近纪秦岭的垮塌有成因关联。秦岭的垮塌可能是华南—华北汇聚速率减小造成的,在此之前秦岭要比现今高得多。
关键词
板块聚速率
喜马拉雅山
雅鲁藏布江
东亚边缘
秦岭
造山
重力垮塌
Keywords
plate convergence rate
Himalaya
Yarlung Tsangpo
east Asian margin
Qinling
orogeny
gravitational collaps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沉降与板块聚敛速率关系探讨
张惬
贾东
陈竹新
王良书
陆建军
陈晓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板块汇聚带的造山和重力垮塌作用及其力学成因:以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汇聚带为例
王二七
王刚
樊春
石许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