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构造层序格架与沉积叠合演化 被引量:3
1
作者 任海姣 郑孟林 +10 位作者 韩杨 吴海生 王韬 常秋生 李永军 段丰浩 王霞田 张磊 陈洪 郭文建 霍进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3-679,共17页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重要富烃凹陷和大型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区域,形成多层系的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了查明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法,通过岩芯观察和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二叠系—三叠系油气主要赋存层系进行...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重要富烃凹陷和大型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区域,形成多层系的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了查明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法,通过岩芯观察和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二叠系—三叠系油气主要赋存层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存在多个大型地层不整合面,可划分为下二叠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等构造层序。二叠纪到三叠纪,玛湖地区经历了断陷、坳陷和大型坳陷斜坡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三大构造层序的叠置。下二叠统为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箕状结构构造层序,北部地层厚、南部地层薄,在北深南浅的箕状结构背景下沉积,凹陷区为分布广泛的细粒混积岩,为优质烃源岩建造,朝向斜坡区岩性逐渐变为砂岩、砾岩;中二叠统为坳陷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中部厚、周缘薄的构造层序,发育盆地边缘扇三角洲,表现为盆大、水浅,盆地边缘扇体有限,盆内砂泥互层沉积;上二叠统—三叠系,玛湖地区处于准噶尔大型坳陷盆地的西北部斜坡区,在浅水、缓坡和湖侵背景下形成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呈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三大构造层序的纵向叠置,形成了该区多层分布地层-岩性或构造-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 沉积格架 扇三角洲 沉积模式 油气成藏 二叠系—三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纪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充填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胜林 侯明才 +3 位作者 林良彪 陈安清 钟怡江 张成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27-2338,共12页
为了研究侏罗纪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盆山关系,以侏罗系3个构造层序(TS1~TS3)体系域(BE,BW)为研究的基本单元,通过对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充填特征的研究发现:龙门山造山带构造运动与沉积盆地的构造层序充填特征吻合较好,并且龙... 为了研究侏罗纪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盆山关系,以侏罗系3个构造层序(TS1~TS3)体系域(BE,BW)为研究的基本单元,通过对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充填特征的研究发现:龙门山造山带构造运动与沉积盆地的构造层序充填特征吻合较好,并且龙门山造山带北段,中段,南段在各期次构造活动中活动情况具有差异。TS1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都发育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中部地区为三角洲沉积,显示该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南段构造活动可能较为剧烈,中段相对较平缓。TS1BW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都以湖泊沉积为特征,仅在川西前陆盆地中部地区发育有三角洲沉积,显示本期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活动不发育,较为平稳。TS2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自西而东为冲积扇,三角洲—滨湖、浅湖沉积环境,中部地区为三角洲沉积,显示龙门山造山带又一次剧烈隆升,且北段和南段活动较为剧烈,中段相对较弱。TS2BW期,层序充填结构表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中段活动情况再次趋缓,但南段构造活动仍然较为活跃。TS3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发育有冲积扇沉积,中部则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为特征,显示该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南段都发生了较为剧烈的构造隆升运动,龙门山造山带中段,构造活动相对较为平缓。TS3BW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中段构造活动减弱,南段活动持续加剧,于芦山两河口地区沉积有巨厚的冲积扇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 构造层序充填 盆山关系 侏罗纪 川西前陆盆地
下载PDF
对南黄海盆地构造层特征及含油气性的新认识 被引量:67
3
作者 姚永坚 冯志强 +3 位作者 郝天珧 徐行 李学杰 万荣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240,共9页
南黄海是由古、中、新生界叠置而成的一个大型叠合盆地,发育4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层:构造层Ⅰ(Z-S)、构造层Ⅱ(D-T)、构造层Ⅲ(T3-E)和构造层Ⅳ(N-Q)。构造层Ⅰ在海区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下古生界的盆地相-台地相沉积建造,最新地震资料推测... 南黄海是由古、中、新生界叠置而成的一个大型叠合盆地,发育4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层:构造层Ⅰ(Z-S)、构造层Ⅱ(D-T)、构造层Ⅲ(T3-E)和构造层Ⅳ(N-Q)。构造层Ⅰ在海区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下古生界的盆地相-台地相沉积建造,最新地震资料推测,其厚度大且稳定,但构造特征不清楚。构造层Ⅱ由上古生界至中生界三叠系组成,是以碎屑岩和灰岩为主的一套海相地层,主要受到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的强烈影响,南、北部残留地层及结构不同,但以挤压构造样式为主。与陆区比较,南黄海盆地海相构造层Ⅰ和构造层Ⅱ的构造格局相对稳定,变形强度较弱。构造层Ⅲ发育白垩系和古近系,局部存在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主要赋存在坳陷或凹陷内,隆起或凸起基本缺失,为一套陆相砂泥岩沉积,在北部坳陷分布较广,但厚度变化快,剖面上表现为地堑、半地堑的结构特征,以拉张构造样式为主。构造层Ⅳ(N-Q)为区域沉降的产物。南黄海盆地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北部坳陷发育有古生古储、古生新储、新生古储等油气成藏组合类型,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构造层 构造样式 含油气性 成藏组合类型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的构造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92
4
作者 邓宏文 郭建宇 +1 位作者 王瑞菊 谢小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构型是构造运动、古气候、古湖平面变化与沉积物补给等动力学要素对沉积基准面控制的综合效应。其中,构造运动对盆地层序界面形成与层序内部充填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须以构造层序地层为主线,...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构型是构造运动、古气候、古湖平面变化与沉积物补给等动力学要素对沉积基准面控制的综合效应。其中,构造运动对盆地层序界面形成与层序内部充填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须以构造层序地层为主线,即通过构造对层序形成与演化的控制分析解释层序地层构型,预测其内部充填特征。经研究,断陷盆地构造运动对层序地层的控制主要表现在:(1)断裂活动通过控制基底升降运动直接制约着盆地沉积物堆积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及至层序地层构型;(2)构造转换带或调节带控制盆地主体物源补给方向和沉积体系分布;(3)断裂活动及其塑造的古地貌控制着沉积体系与砂体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 断陷盆地 序构型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及构造层划分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永江 张兴洲 +5 位作者 迟效国 温泉波 梁琛岳 韩国卿 赵立敏 赵英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4-1313,共10页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界构造变形表明,上古生界自二叠纪末以来遭受了3期构造变形改造:第一期变形为二叠纪末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造成的近EW向展布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强度由南向北有减弱的趋势;第二期变形为侏罗纪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NE...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界构造变形表明,上古生界自二叠纪末以来遭受了3期构造变形改造:第一期变形为二叠纪末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造成的近EW向展布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强度由南向北有减弱的趋势;第二期变形为侏罗纪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NE—N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褶皱构造;第三期为NW向具有右行走滑特征的断裂构造,时间大致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综合区域构造、沉积岩古地理分析对比,初步将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划分为早古生代、D—C1、C2—P2、P3—T14个构造层:早古生代末加里东运动之后,在D—C1期间早期以伸展为主,总体表现为北海南陆的古地理特征;早石炭世末期松嫩地块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沿嫩江—扎兰屯一线碰撞拼接;C2—P2期间总体表现为造山后伸展特征,表现为北陆南海;P3—T1时期古亚洲洋的闭合,海水退出,转为陆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构造层 构造分析 上古生界 大兴安岭 东北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构造层序与构造事件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勇 侯中健 +5 位作者 司光影 A.L.Densmore 周荣军 M.A.Ellis 李永昭 梁兴中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0-36,共7页
新生代龙门山前陆盆地和盐源盆地是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锦屏山冲断带内及前缘地区发育和保存最好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本次以地层不整合面和ESR测年资料为主要依据,将该区新生代构造地层序列划分为5个构造层序,即TS1(65~55Ma)、TS2(40~5... 新生代龙门山前陆盆地和盐源盆地是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锦屏山冲断带内及前缘地区发育和保存最好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本次以地层不整合面和ESR测年资料为主要依据,将该区新生代构造地层序列划分为5个构造层序,即TS1(65~55Ma)、TS2(40~50Ma)、TS3(23~16Ma)、TS4(4.7~1.6Ma)和TS5(0.74~0Ma),据此将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和隆升事件划分为5期,其中TS1与喜马拉雅地体和拉萨地体拼合事件相关,TS2与印亚碰撞事件相关,TS3与青藏高原第一次隆升事件相关,TS4与青藏高原第二次隆升事件相关,TS5与青藏高原第三次隆升事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构 构造层 构造事件 龙门山-锦屏山 青藏高原 前陆盆地 盐源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侏罗系的构造层序及前陆盆地演化 被引量:68
7
作者 夏文臣 张宁 +3 位作者 袁晓萍 孟科 张兵山 彭晓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3-180,共8页
在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系中,鉴别出了两种指示前陆盆地动力过程的构造层序:一种是响应于造山带逆冲加载过程的弹塑性转换沉降型构造层序;另一种是响应于基底塑性回沉过程的塑性回沉型构造层序。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系共出现了8个构造层序... 在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系中,鉴别出了两种指示前陆盆地动力过程的构造层序:一种是响应于造山带逆冲加载过程的弹塑性转换沉降型构造层序;另一种是响应于基底塑性回沉过程的塑性回沉型构造层序。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系共出现了8个构造层序:下侏罗统普林斯巴阶至中侏罗统巴柔阶4个弹塑性转换沉降型构造层序;中侏罗统巴通阶至卡洛阶下部2个塑性回沉型构造层序;中侏罗统卡洛阶上部和上侏罗统2个弹塑性转换沉降型构造层序。这种充填序列表明侏罗纪的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多旋回弹塑性转换沉降、总体塑性回沉和再次弹塑性转换沉降3个演化阶段。此演化过程与同期造山带的隆升和向前陆带的逆冲加载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侏罗系 构造层 前陆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褶皱相关断层——以库车坳陷新生界盐上构造层为例 被引量:32
8
作者 邬光辉 罗春树 +3 位作者 胡太平 黄广建 席勤 李文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6-505,共10页
以盐构造解析的方法,综合地震与地质资料,表明库车坳陷新生界中的盐上断层受控于褶皱作用。盐上地层首先发生褶皱变形,随着褶皱作用的加强,然后发生断裂作用,盐上构造层的变形方式为褶皱相关断层,其变形特征不同于断层相关褶皱。从断层... 以盐构造解析的方法,综合地震与地质资料,表明库车坳陷新生界中的盐上断层受控于褶皱作用。盐上地层首先发生褶皱变形,随着褶皱作用的加强,然后发生断裂作用,盐上构造层的变形方式为褶皱相关断层,其变形特征不同于断层相关褶皱。从断层成因机制可见: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不适用于库车新生代坳陷盐构造发育区。库车坳陷膏盐层的发育造成盐上构造层与盐下构造层变形有差异,盐上构造层以褶皱作用为主,盐下构造层以冲断作用为主。库车坳陷盐上构造层主要为褶皱相关断层,发育张性断块、后翼突破断层、前翼突破断层及褶皱相关断层组合等构造样式,根据盐上构造层的变形特征总结了褶皱相关断层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褶皱相关断 相关褶皱 盐上构造层变形 库车新生代坳陷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以来不同构造层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4
9
作者 吴润江 张元元 +1 位作者 谭佳奕 郭召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以来的岩石地层系统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构成,分别是以劈理、紧闭褶皱极为发育的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造山带基底层系,以开阔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的石炭纪后碰撞构造层,和高角度正断层及平缓褶皱较发育... 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以来的岩石地层系统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构成,分别是以劈理、紧闭褶皱极为发育的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造山带基底层系,以开阔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的石炭纪后碰撞构造层,和高角度正断层及平缓褶皱较发育的二叠—侏罗纪陆内湖盆构造层。它们分别记录了卡拉麦里地区前石炭纪碰撞造山阶段、石炭纪后碰撞阶段和二叠纪后板内断陷-坳陷阶段的沉积-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 构造层 蛇绿混杂岩带 碰撞造山 构造变形样式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君龙 纪友亮 +4 位作者 杨克明 宋虹玉 刘大卫 王天云 郑占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3,共13页
川西坳陷在须家河组沉积期为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受幕式造山运动的控制,其构造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的特征,即强烈造山期体系域和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也会分配层序内部的沉积物充填。... 川西坳陷在须家河组沉积期为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受幕式造山运动的控制,其构造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的特征,即强烈造山期体系域和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也会分配层序内部的沉积物充填。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内构造层序类型及主控因素,阐明不同构造层序内部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前陆盆地期(须二段—须五段)可以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为强烈造山期体系域,须三段和须五段为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是控制研究区构造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强烈造山期体系域以粗粒沉积为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构造宁静期体系域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 二元体系域 沉积充填响应 须家河组 川西前陆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含油气区构造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汪泽成 刘焕杰 +1 位作者 张林 李熙哲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2-436,共5页
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方法 ,研究了区内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对盆地内层序界面或区域性层序界面进行了追踪对比 .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含气区可以划分出 5种类型的构造层序界面 ,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 1 2个二级构造层序 .一级构造... 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方法 ,研究了区内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对盆地内层序界面或区域性层序界面进行了追踪对比 .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含气区可以划分出 5种类型的构造层序界面 ,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 1 2个二级构造层序 .一级构造层序揭示了盆地经历了 5个构造演化阶段 ,形成 5个盆地原型 .二级构造层序揭示了大的构造幕中次一级构造作用 (如构造沉降 )所引起的充填地层层序变化序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 序地 盆地演化 油气区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晚中生代盆地群构造层划分及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20
12
作者 和钟铧 刘招君 +2 位作者 张晓冬 陈永成 董林森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0-27,共8页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包括现今残留的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和宁安盆地等。根据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可将晚中生代盆地群划分为4个构造层,盆地演化经历了3次不同背景下的伸展阶段和3次构造反转。构造层Ⅰ(绥滨组和东荣组)发...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包括现今残留的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和宁安盆地等。根据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可将晚中生代盆地群划分为4个构造层,盆地演化经历了3次不同背景下的伸展阶段和3次构造反转。构造层Ⅰ(绥滨组和东荣组)发育于SN向断陷槽内;构造层Ⅱ(滴道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发育于NE-NNE向的弧后伸展走滑环境;构造层Ⅲ(东山组)沉积时期,本区又发生一次伸展减薄裂解作用;而构造层Ⅳ(猴石沟组、海浪组、七星河组和雁窝组)则发育于NW-NNW向挤压环境,充填一套粗碎屑沉积。黑龙江东部盆地群的形成和演化受蒙古—鄂霍茨克海碰撞闭合的影响和东部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及若干外来地体的拼贴作用控制,其中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引起的局部地幔对流和岩石圈显著减薄的拆沉事件是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划分 构造沉积演化 成盆机制 晚中生代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
下载PDF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2 位作者 赵海涛 张帆宇 梁收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1-1244,共14页
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这些红层地层的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等是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地质过程的客观记录,对其系统研究是重建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之基础... 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这些红层地层的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等是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地质过程的客观记录,对其系统研究是重建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之基础。依据这些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沉积序列与沉积环境、空间分布型式和构造线方向及构造样式,西秦岭及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新近纪三个构造层。三个构造层对应于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即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晚白垩世区域左旋走滑拉分构造和渐新世—上新世区域伸展泛盆地阶段。结合印支期多块体拼贴形成的中国大陆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格局与岩石圈动力学过程分析,认为西秦岭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格局是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东亚区域性伸展构造的组成部分;晚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则是白垩纪拉萨地块与羌塘—昌都地块汇聚碰撞背景下中国西北大陆区域性左旋走滑作用的结果;而渐新世—上新世的泛盆地阶段则指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构造—地貌响应之前经历了漫长区域伸展均衡坳陷和侵蚀夷平期,这说明上新世,西秦岭尚未成为现今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构造响应起始于上新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西秦岭 中—新生代 构造层划分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西藏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充填样式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7,共11页
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为处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的周缘前陆盆地 ,其中充填了厚度大于 2 5 0 0m的晚三叠世肖茶卡群 ,自南向北可分出 4个沉积相带 ,显示为北厚南薄的楔形沉积体 ,具双物源、双古流向以及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性等特... 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为处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的周缘前陆盆地 ,其中充填了厚度大于 2 5 0 0m的晚三叠世肖茶卡群 ,自南向北可分出 4个沉积相带 ,显示为北厚南薄的楔形沉积体 ,具双物源、双古流向以及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性等特点 ,以不整合面为界可将其分为 2个构造层序 ,下部构造层序以诺利期复理石建造为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前陆盆地 充填样式 构造层 晚三叠世 金沙江缝合带 西藏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曾洪扬 陈洪德 +1 位作者 林良彪 胡晓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9,53,共5页
晚三叠世是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物探资料,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以构造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图,揭示了该... 晚三叠世是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物探资料,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以构造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图,揭示了该期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构造层序TS1始于印支运动第Ⅰ幕,川西地区处于浅海及海陆过渡环境,对应的地层是马鞍堂组和小塘子组。构造层序TS2包含须家河组二段—三段,此期龙门山地区开始形成以逆冲推覆作用为主的造山带雏形,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期,沉积环境为海陆过渡相。构造层序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期,发育的地层为须家河组四段—五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研究区为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构造层 晚三叠世 川西前陆盆地
下载PDF
南海南、北陆缘中生代构造层序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伍志 王璞珺 +2 位作者 吴景富 鲁宝亮 郎元强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67-572,共6页
新生代海底扩张,使南海陆缘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礼乐地块与南海北缘在扩张之前构成了统一的活动陆缘。通过对南、北陆缘的钻井研究和井旁地震剖面解释,发现二者的中生界均具有4个地震层序及3个构造层。南北陆缘构造层序及物源分析表... 新生代海底扩张,使南海陆缘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礼乐地块与南海北缘在扩张之前构成了统一的活动陆缘。通过对南、北陆缘的钻井研究和井旁地震剖面解释,发现二者的中生界均具有4个地震层序及3个构造层。南北陆缘构造层序及物源分析表明,早白垩世礼乐地块与南海北缘曾发生碰撞拼贴。早白垩世的南海北缘地区沉积环境由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相应的礼乐地区是由浅海相向滨海相演化,二者反映出相同的向上变浅旋回,说明在南、北陆缘拼贴之后,两者具有了统一的构造沉积背景。到晚白垩世末,两区均隆升为陆,且遭受剥蚀;南海北缘地区上白垩统部分被剥蚀,而距俯冲边界更近的礼乐地区上白垩统则被剥蚀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盆地 中生代 构造层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二叠纪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特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玮 周鼎武 +1 位作者 柳益群 梁积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研究二叠纪构造层的划分及其构造特点。方法依据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关系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其不同构造层的构造变形差异性,划分出二叠纪构造层,并对其构造格局和残留构造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二叠纪沉积... 目的研究二叠纪构造层的划分及其构造特点。方法依据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关系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其不同构造层的构造变形差异性,划分出二叠纪构造层,并对其构造格局和残留构造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二叠纪沉积盖层形成后,遭受晚海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中央拗陷带残余二叠纪地层中宽缓褶皱和冲断构造组合的发育;在遭受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后,残余的二叠纪构造层在盆地中表现为西南部残余厚度大,东北部残余厚度小的现今构造格局。结论二叠纪构造层具有残留盆地的特征,主要含油层分布在条湖凹陷的西南缘和马郎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二叠纪构造层 地震 构造样式
下载PDF
南海北部双峰南陆坡区的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过程 被引量:5
18
作者 钱星 张莉 +3 位作者 易海 林珍 韦振权 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7,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反射剖面及钻井资料,对南海北部双峰南陆坡区的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地震不整合界面、构造发育特征及地层组合情况,将研究区地层从下至上划分为下、中、上三个构造层序。研究分析表明,构造活动... 利用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反射剖面及钻井资料,对南海北部双峰南陆坡区的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地震不整合界面、构造发育特征及地层组合情况,将研究区地层从下至上划分为下、中、上三个构造层序。研究分析表明,构造活动、海盆扩张、相对海平面变化、火山活动及物源供给等因素在不同阶段因时而异地共同控制着各构造层序的沉积充填过程及演化。下构造层(Tg—T6)形成于一系列的半地堑结构断陷盆地,在湖泊相的沉积环境下,沉积体系受同沉积断裂控制明显,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半深湖相沉积;中构造层(T6—T4)形成于西北次海盆扩张沉降构造背景,在陆坡缓慢沉降和火山喷发的双重影响下,造就了陆坡区特殊的几何形态结构,影响着沉积体系的发育,陆坡区中上部为浅海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在陆坡区则以斜坡扇等相关沉积为主;上构造层(T4—T0)形成于相对海平面总体上升、西北次海盆由缓慢进入相对快速的沉降阶段,沉积作用受控于物质供应充分程度和深水作用,发育了以深水水道和滑塌体为沉积特征的深水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 充填过程 双峰南陆坡区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塔北隆起西部不同构造层构造样式及其成因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海艳 李江海 赵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9-536,共8页
塔北隆起西部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下中上三个构造层,即震旦系到古生界构造层、中生界—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纪构造层。下构造层发育逆冲断层、褶皱、走滑构造和岩浆底辟构造;中构造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和正断层;上构造层... 塔北隆起西部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下中上三个构造层,即震旦系到古生界构造层、中生界—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纪构造层。下构造层发育逆冲断层、褶皱、走滑构造和岩浆底辟构造;中构造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和正断层;上构造层英买力地区发育盐上逆冲断层构造,东部牙哈地区仍发育负反转构造。不同地区构造层之间的关系不同,牙哈地区中上构造层与下构造层的断裂发育具有很好的继承性:深层逆冲断裂由下向上扩展,控制浅层断裂走向、倾向及其运动性质,它们在浅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兼具走滑性质。英买力地区由于发育中寒武统及古近系两侧膏盐层,膏盐层的分隔造成构造层之间构造样式的不协调及其分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西部 构造层 构造样式 构造继承 构造分隔
下载PDF
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构造层变形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会文 罗浩渝 +3 位作者 章学岐 段云江 张文 谢亚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中部,受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发育一系列冲断构造,具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依据地面露头和地震资料,秋里塔格构造带以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及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为中心,可划分为盐上构造层、膏盐岩构造层和...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中部,受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发育一系列冲断构造,具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依据地面露头和地震资料,秋里塔格构造带以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及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为中心,可划分为盐上构造层、膏盐岩构造层和盐下构造层;受挤压作用,膏盐岩差异流动,在地表形成多排线性褶皱带,盐上构造层则发育逆冲推覆及反冲构造,而盐下构造层的变形特征主要受控于挤压应力和古生代古隆起,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中秋—东秋段位于新和—牙哈古隆起北坡,盐下构造层发育与克深构造带相似的冲断构造,可形成幅度高、规模较大的断背斜圈闭,油气勘探潜力大;佳木—西秋段位于温宿和西秋古生代古隆起之上,盐下构造层不发育冲断构造,盐下圈闭以低幅度断背斜和断块为主,规模不大,勘探潜力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秋里塔格构造 冲断构造 膏盐岩 构造 盐下构造层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