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其物源构造属性 被引量:89
1
作者 李忠 李任伟 +2 位作者 孙枢 江茂生 张文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8-445,共8页
根据侏罗系砂岩碎屑的岩矿组成及主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认为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 具有明显的陆壳岛弧混杂属性。主要物源类型经历了下—中侏罗统的 “再旋回造山带”类型向上侏罗统 “弧造山带”类型的复杂演... 根据侏罗系砂岩碎屑的岩矿组成及主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认为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 具有明显的陆壳岛弧混杂属性。主要物源类型经历了下—中侏罗统的 “再旋回造山带”类型向上侏罗统 “弧造山带”类型的复杂演变, 期间中侏罗世特别是相当于凤凰台组时期由于强烈的剥离作用, 大别造山带切割的 (dissected) 岩浆弧物源已有所暴露。据古地理恢复, 推断侏罗纪合肥盆地南部沉积演化曾受控于挤压动力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株罗系 砂岩 物源 碎屑组分 构造属性
下载PDF
蒙西斑岩型铜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东准噶尔琼河坝岩浆岛弧构造属性的制约 被引量:65
2
作者 屈迅 徐兴旺 +7 位作者 梁广林 屈文俊 杜世俊 姜能 吴惠平 张永 肖鸿 董连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5-776,共12页
蒙西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北塔山-琼河坝岛弧带东段琼河坝大花岗岩基北接触带,具有矿化蚀变类型多样、构造应力破裂-充填脉体发育、及不同组分脉体垂向分带等特征,为形成于断裂构造背景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闪长玢岩与二长花岗斑岩为成... 蒙西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北塔山-琼河坝岛弧带东段琼河坝大花岗岩基北接触带,具有矿化蚀变类型多样、构造应力破裂-充填脉体发育、及不同组分脉体垂向分带等特征,为形成于断裂构造背景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闪长玢岩与二长花岗斑岩为成矿斑岩。琼河坝地区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岩体均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富Pb、K、Sr、U、Th和Zr,贫Rb、Nb、Y、Ta、Yb与Ti,轻稀土富集,(La/Yb)_N值介于3.1与15.5之间,在Rb-Y+Nb、Nb-Y、Rb-Ta+Yb与Ta-Yb图中位于VAG(火山岛弧花岗岩)区,与安第斯山火山岩具相似的微量稀土元素分配结构,为形成于大陆地壳构造背景下的岛弧型岩浆岩,其原始岩浆成分包含大陆下、中与上地壳的组分、并与安第斯山岛弧火山岩平均成分相当。蒙西铜钼矿床形成年龄为411Ma,蒙西矿区的闪长玢岩与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晚志留纪-早泥盆纪。这意味着北塔山-琼河坝斑岩铜矿带可能是南蒙古欧玉陶拉盖(Oyu Tolgoi)斑岩铜矿带的西延。琼河坝地区以花岗岩基为代表的岩浆岩带为古生代大陆岛弧岩浆岩带,是形成与寻找斑岩铜矿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西铜钼矿床 RE-OS同位素年龄 元素地球化学 岩浆弧 构造属性 东准
下载PDF
古南海构造属性及其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关系 被引量:35
3
作者 鲁宝亮 王璞珺 +2 位作者 梁建设 孙晓猛 王万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41-1450,共10页
为了进一步理解南海地区前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明确古南海构造属性及其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关系,通过对古南海遗迹(蛇绿岩、蛇绿混杂岩以及俯冲增生带)的研究,结合周围陆区地质及古生物资料,将古南海的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1古... 为了进一步理解南海地区前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明确古南海构造属性及其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关系,通过对古南海遗迹(蛇绿岩、蛇绿混杂岩以及俯冲增生带)的研究,结合周围陆区地质及古生物资料,将古南海的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1古特提斯残留海阶段(T1—T2):古南海是在早—中三叠世的古特提斯残余海基础上发展而来,与古特提斯残余海是一个连续的演化过程。2古太平洋边缘海阶段(T3):晚三叠世,由于古特提斯洋的全面关闭,古南海主要受古太平洋的影响。3中特提斯与古太平洋叠加影响阶段(J-K1):早侏罗世,古南海开始扩张,并受中特提斯和古太平洋叠加影响;晚侏罗世,南沙地块向华南大陆开始漂移,古南海进一步强烈扩张。4俯冲消亡阶段(K2末期—E):晚白垩世,南沙地块开始裂离华南大陆,古南海开始向南俯冲;至始新世,伴随着新南海的扩张,古南海加速消亡于巽他地块之下,并在南海南部地区形成了卢帕尔线蛇绿岩带以及一系列的俯冲增生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古南海 特提斯 古太平洋 构造属性
下载PDF
大兴安岭西坡德尔布干断裂地球物理特征与构造属性 被引量:37
4
作者 孙晓猛 刘财 +3 位作者 朱德丰 吴燕冈 郑长青 王晓先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3-440,共8页
对1:250万重力异常向上延拓不同高度并分别计算135°方向水平导数,德尔布干断裂表现为北东向延伸的重力场分界线,采用基于DCT法欧拉反褶积对1:10万高精度重磁数据向上延拓O~20 km追踪断裂轨迹,并进行l:100万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和海... 对1:250万重力异常向上延拓不同高度并分别计算135°方向水平导数,德尔布干断裂表现为北东向延伸的重力场分界线,采用基于DCT法欧拉反褶积对1:10万高精度重磁数据向上延拓O~20 km追踪断裂轨迹,并进行l:100万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和海拉尔盆地地震剖面解释,识别出德尔布干断裂具有向南东倾斜,切割深度至下地壳的特征.结合实测地质剖面和显微构造研究,认为德尔布干断裂的构造属性不是地块之间和不同时期造山带之间的拼接带,而是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切割至下地壳北东向延伸的大型伸展变形带,也是晚中生代隆起区与根河-拉不大林-海拉尔盆地之间的控盆边界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布干断裂 重磁异常 大地电磁测深 反射地震 构造属性
下载PDF
合肥盆地基底构造属性 被引量:42
5
作者 赵宗举 杨树锋 +2 位作者 陈汉林 竺国强 周进高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8-296,共9页
根据合肥盆地及周边地表地质、地震剖面、同位素测年及 MT等新资料的综合研究 ,提出中—新生代合肥盆地的基底是一个不同构造类型基底的叠合与复合。上古生界以前的基底以六安断裂为界 ,其北为华北板块陆壳型 -过渡壳型结晶基底及其上... 根据合肥盆地及周边地表地质、地震剖面、同位素测年及 MT等新资料的综合研究 ,提出中—新生代合肥盆地的基底是一个不同构造类型基底的叠合与复合。上古生界以前的基底以六安断裂为界 ,其北为华北板块陆壳型 -过渡壳型结晶基底及其上的华北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的上元古 -下古生界基底 ;其南为大别型结晶基底及其上的北淮阳弧后盆地沉积的上元古 -下古生界变质基底 ,而上古生界基底属于弧后前陆盆地型沉积。六安断裂是合肥盆地部位北大别弧、北淮阳晚元古 -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在早古生代晚期 -晚古生代早期与华北板块的弧 -陆碰撞缝合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盆地基底 构造属性 构造单元划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被引量:230
6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1 位作者 王锋 陈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7,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特征、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和良好的矿产赋存条件,长期以来为诸多地质学和矿产学者所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该区带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程度不同地探讨,提出了不尽相同...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特征、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和良好的矿产赋存条件,长期以来为诸多地质学和矿产学者所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该区带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程度不同地探讨,提出了不尽相同的认识。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将其中生代构造属性划归“前陆盆地”。在地质历史上,适于前陆盆地发育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是相当有限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处于多个性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构造特征因地而异,演化过程十分复杂。本文根据最新勘探资料和测试结果,通过对区域背景、盆山关系、沉积响应、构造特征、原盆面貌、演化过程、发育时限和后期改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在中生代整体上不具前陆盆地属性,为大型残延克拉通内盆地的组成部分;仅在晚侏罗世以来盆地发育晚期和之后的有限时期和局部地段,存在有与前陆盆地结构“貌似”的剖面组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构造属性 残延克拉通内盆地 前陆盆地 盆山耦合 区域构造
下载PDF
基底岩系和花岗岩类Pb-Nd同位素组成限制祁连山带的构造属性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宏飞 靳兰兰 +3 位作者 张利 袁洪林 周炼 张本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5,共9页
对扬子陆块的西北部边界至今尚未得到有效的限定.中央山系西段祁连山带基底岩系和花岗岩类的Pb-Nd同位素组成为限定扬子陆块的西北边界提供限制.祁连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主要分布于 0.75-2.5 Ga之... 对扬子陆块的西北部边界至今尚未得到有效的限定.中央山系西段祁连山带基底岩系和花岗岩类的Pb-Nd同位素组成为限定扬子陆块的西北边界提供限制.祁连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主要分布于 0.75-2.5 Ga之间,峰值为2.1 Ga左右;该带古生代花岗岩类的TDM变化于1.07-2.14 Ga之间.由此表明,祁连山带地壳增长主要发生于元古宙,缺乏太古宙地壳增长的信息.祁连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和花岗岩类全岩均以高放射成因的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极大多数样品的206Pb/204Pb>18.0,207Pb/204Pb>15.5,208Pb/204Pb>38.0.因此,祁连山带地壳增长特征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华北陆块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与扬子陆块一致,从而表明祁连山带具有扬子型陆块的构造属性.因此,扬子陆块的西北部边界扩大至祁连山带的北侧.自新元古代以来,祁连山带经历了岩石圈裂解作用,并有洋盆形成,但这些构造事件均发生在扬子型陆块内部的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基底岩系 花岗岩类 Pb-Nd同位素 构造属性
下载PDF
华南加里东期陆内构造属性探讨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聪 陈世悦 +3 位作者 张鹏飞 张跃 王玲 毕明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4,共7页
通过江绍断裂带两侧加里东期地层沉积相的横向对比,对桂阳泗州山、分宜松山冰碛砾岩的分布特征及花岗岩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华南加里东期的构造属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江绍断裂带两侧南华系-寒武系沉积相指状交叉现象明显,下奥陶统... 通过江绍断裂带两侧加里东期地层沉积相的横向对比,对桂阳泗州山、分宜松山冰碛砾岩的分布特征及花岗岩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华南加里东期的构造属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江绍断裂带两侧南华系-寒武系沉积相指状交叉现象明显,下奥陶统相特征趋于一致,不存在截然跳相现象;扬子陆块中海相冰碛岩与浊积砂岩互层、华夏陆块中海相冰碛砾岩的存在说明扬子和华夏之间物源是相通的,之间没有大洋相隔;华南盆地不是一个原始大洋,而是在陆壳基底上由有限拉张形成的以过渡壳为基底的裂陷海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绍断裂带 加里东期 冰碛砾岩 构造属性 华南洋
下载PDF
对江南-雪峰带构造属性的讨论 被引量:61
9
作者 丁道桂 郭彤楼 +1 位作者 刘运黎 翟常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1-809,共9页
讨论了江南-雪峰山“隆起带”的性质问题,它既不是造山带的“厚皮构造”,也不属于沉积盖层褶皱的“薄皮构造”,而是“过渡型的基底拆离式”的构造。其发生机制是印支—早燕山运动期间由SE向NW(同时派生由S向N、由E向W)的基底拆离和推覆... 讨论了江南-雪峰山“隆起带”的性质问题,它既不是造山带的“厚皮构造”,也不属于沉积盖层褶皱的“薄皮构造”,而是“过渡型的基底拆离式”的构造。其发生机制是印支—早燕山运动期间由SE向NW(同时派生由S向N、由E向W)的基底拆离和推覆,成为控制整个扬子板块海相中古生界盆地改造变形的动力来源和主导因素,也控制了海相油气的形成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雪峰山 构造属性 基底拆离 韧性剪切带
下载PDF
“板溪群”构造属性的再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26
10
作者 何科昭 赵崇贺 +4 位作者 乐昌硕 周正国 聂泽同 邰道乾 叶木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3-362,共10页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 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先后在浙、皖、赣、湘的“板溪群”及震旦系中发现了古生代的生物化石。因此,再次将“板溪群”是否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江南古陆是否存在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是否需要重新厘定等问题提了出来。1993 年笔者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双桥山群”岩块中,首次发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1996 年又在该混杂岩带多处的“双桥山群”岩块和“下震旦统志棠组”中找到了含晚古生代的放射虫硅质岩,还首次在“登山群拔竹坑组”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几丁虫化石。经数年野外多次观察和对室内化石鉴定、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以及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其岩石组合是一套洋盆深水相沉积;登山群拔竹坑组,是早古生代的一套浅水陆棚 深水陆棚 半深海相沉积。结合同行学者在邻区“板溪群”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笔者认为:“板溪群”不是前震旦纪的一个变质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带,江南古陆是不存在的,华南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还经历了一次洋盆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溪群 江南古陆 造山带 蛇绿混杂岩 构造属性
下载PDF
论东天山觉罗塔格造山带的大地构造属性 被引量:71
11
作者 陈富文 何国琦 李华芹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1-366,共6页
觉罗塔格造山带位于吐哈盆地和中天山地块之间,长期以来,关于该造山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争论较多,有晚古生代岛弧带、弧后盆地、裂陷槽、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石炭纪火山岩型被动陆缘等不同认识。基于晚古生代早期觉罗塔格地区处于板内拉张... 觉罗塔格造山带位于吐哈盆地和中天山地块之间,长期以来,关于该造山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争论较多,有晚古生代岛弧带、弧后盆地、裂陷槽、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石炭纪火山岩型被动陆缘等不同认识。基于晚古生代早期觉罗塔格地区处于板内拉张的动力学背景,而非挤压碰撞环境,结合对带内早石炭世雅满苏组火山-沉积建造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觉罗塔格造山带应为一拉张型构造-岩浆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大地构造 构造属性 觉罗塔格 东天山
下载PDF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及后期改造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2 位作者 完颜容 冯明 魏立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6-382,394,共8页
基于60多条地表露头考察及300多口重点探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原理,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构造环境、盆地构造属性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等几个构造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晚三叠世鄂尔多斯... 基于60多条地表露头考察及300多口重点探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原理,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构造环境、盆地构造属性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等几个构造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具有三分性:主体为克拉通坳陷盆地,南(西南)缘具前陆盆地性质,西北缘具裂陷盆地性质,这一格局与鄂尔多斯盆地特殊的地质边界条件以及晚三叠世特殊的受力方式有关;(2)晚三叠世原型盆地主要经历了4期多种方式的后期改造作用,造成盆地面积与改造前相比缩小了约30×104km2;(3)依据残存烃源岩分布,指出除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西缘冲断带下盘外,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相邻的六盘山盆地以及南缘渭河盆地也是今后值得探索的勘探新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构造属性 盆地改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构造属性探讨 被引量:34
13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2 位作者 王建强 王锋 银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84-391,共8页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问题,前人的观点大多认为该时期为(类)前陆盆地,笔者对此提出置疑,主要有3个方面的依据:首先,对西缘汝箕沟、石沟驿和崆峒山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3套粗碎屑沉积进行了重新认识。汝箕沟延长组确...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问题,前人的观点大多认为该时期为(类)前陆盆地,笔者对此提出置疑,主要有3个方面的依据:首先,对西缘汝箕沟、石沟驿和崆峒山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3套粗碎屑沉积进行了重新认识。汝箕沟延长组确实为边缘相沉积,但其附近层位板内玄武岩的出现,表明该区晚三叠世为拉张环境下的沉积。最新研究表明,石沟驿地区延长组沉积厚度并不大,不超过1500m。崆峒山砾岩沉积可能受西南部的秦祁造山带影响所致,不能作为盆地西部沉积的代表。其次,通过编制晚三叠世延长组地层等厚图及一系列东西向地层剖面对比,发现该时期以往认为的盆地西部从南至北的巨厚沉降带并不存在。最后,通过地震剖面、平衡剖面和裂变径迹测试数据分析,指出西部现今存在的横山堡后冲构造带和马家滩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带并未形成于晚三叠世,其最早形成于晚侏罗世。故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构造属性并非为前陆盆地,而是残延克拉通内叠合盆地的组成部分。该认识对盆地西部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构造属性 晚三叠世 地层展布 地震剖面 裂变径迹 残延克拉通内叠合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属性问题 被引量:68
14
作者 吴世敏 周蒂 丘学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19-426,共8页
以 1号断裂为界 ,南海北部陆缘可分为东、西两段 :东段包括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和台西盆地等 ;西段包括莺歌海盆地。两者构造形变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东段盆地边界断层主要为NE -EW向 ,为分支断层通过不同类型转换坡... 以 1号断裂为界 ,南海北部陆缘可分为东、西两段 :东段包括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和台西盆地等 ;西段包括莺歌海盆地。两者构造形变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东段盆地边界断层主要为NE -EW向 ,为分支断层通过不同类型转换坡连接而成的多支正断层系 ,因断层位移沿走向有规律变化 ,在其上盘发育相关褶皱 ,如横向褶皱 ;西段盆地边界断层也是由多条分支断层连接的多支断层系 ,但方向为NW向 ,以走滑作用为主 ,上盘没有发育断层相关褶皱。结合新生代岩浆作用、沉降和充填作用及地壳结构等特征分析 ,南海北部陆缘东段在构造活动上可以分成三个相对活跃时期 ,即 5 0~ 4 0、30~ 2 8和 10~ 5Ma左右。每一期拥有各自的特点 ,并具有不同的动力学来源。前两期与南海的扩张关系密切 ,第三期则与南海扩张无成因联系。南海北部陆缘虽然有一定的岩浆活动 ,但不是张裂的同期产物 ,因而它在形成机制上属于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 ,其活动性因素是受周边板块相互作用的叠加所致。西段从成因机制上来讲并不属于南海北部陆缘 ,可能与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构造属性 被动陆缘 大陆边缘 地壳结构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南秦岭地区存在两种不同构造属性的耀岭河群 被引量:35
15
作者 苏春乾 胡建民 +1 位作者 李勇 刘继庆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7-298,共12页
广泛分布于南秦岭构造带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对南秦岭构造带的属性,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北两郧、陕西商南、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耀岭河群变质岩石组合、原岩组合、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元素等方... 广泛分布于南秦岭构造带的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对南秦岭构造带的属性,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湖北两郧、陕西商南、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耀岭河群变质岩石组合、原岩组合、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地区耀岭河群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安康-武当地区中部的耀岭河群为板内拉斑玄武岩-偏碱性玄武岩组合,形成于板内拉张-裂谷环境,而商南耀岭河、镇安和安康凤凰山等地区的耀岭河群则为钙碱性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形成于会聚板块边缘-岛弧构造背景,进一步证实南秦岭地区在6.5~8亿年期间存在两种不同的构造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耀岭河群 构造属性 板内拉斑玄武岩 钙碱性玄武岩系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物源区构造属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朱筱敏 刘芬 +3 位作者 朱世发 徐黎明 牛小兵 梁晓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6-425,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区的构造属性和物源方向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存在不确定性。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文中选择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沉积期的砂岩,通过对岩矿特征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配分模式分析,研究了物源区的母...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区的构造属性和物源方向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存在不确定性。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文中选择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沉积期的砂岩,通过对岩矿特征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配分模式分析,研究了物源区的母岩构造属性及不同地区的母岩差异性。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沉积期母岩主要来自火山弧物源区及与褶皱逆冲相关的过渡大陆物源区,但是研究区西部环县、演武地区长7—长6沉积期的部分物源还有来自稳定克拉通的陆块物源区,展示出差异性。砂岩稀土元素丰度分析发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元素负异常,反映源区主要与花岗质地壳物质有关,以含较多的长英质岩性为特征。将陇东地区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南部的样品与盆地周缘古陆各类岩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进行了对比,发现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既普遍具有右倾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各地区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能与盆地周缘古陆匹配良好,反映了母岩来源与构造属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构造属性 稀土元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柯坪断隆古生代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54
17
作者 张臣 郑多明 李江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318,共5页
柯坪断隆与巴楚隆起古生代无论在地层系统、岩石组合、古生物及沉积相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可比性 ,表明柯坪断隆和巴楚隆起前中生代是连为一体的 ,同属塔里木盆地的组成部分。中生代柯坪巴楚隆起形成雏形 ,柯坪地区缺失中生代沉积。新生代... 柯坪断隆与巴楚隆起古生代无论在地层系统、岩石组合、古生物及沉积相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可比性 ,表明柯坪断隆和巴楚隆起前中生代是连为一体的 ,同属塔里木盆地的组成部分。中生代柯坪巴楚隆起形成雏形 ,柯坪地区缺失中生代沉积。新生代由于受欧亚板块南缘地体增生 ,板块碰撞远距离效应和西南天山地区复活造山影响 ,在上新世末—更新世初 ,柯坪断隆沿柯坪塔格沙井子断裂发生强烈挤压形成柯坪逆冲推覆构造带。柯坪断隆构成推覆构造带的上部掩冲构造层 ,巴楚隆起向西北延伸的部分构成推覆构造带的下伏构造层。地面油气显示不能证明地下已无油气藏存在 ,不能排除在该区找到大型逆冲断层遮挡圈闭型及牵引背斜圈闭型油气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属性 逆冲推覆构造 柯坪断隆 演化特征 古生代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大地构造属性及冷却史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贻灿 徐树桐 +3 位作者 李曙光 江来利 陈冠宝 吴维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6,共6页
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大部分属印支期扬子俯冲陆壳 (下地壳 )的一部分 ;大致沿磨子潭 -晓天断裂附近分布的含榴辉岩、大理岩和变质橄榄岩的镁铁 -超镁铁质岩带可能代表扬子与华北 2个大陆板块之间的... 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大部分属印支期扬子俯冲陆壳 (下地壳 )的一部分 ;大致沿磨子潭 -晓天断裂附近分布的含榴辉岩、大理岩和变质橄榄岩的镁铁 -超镁铁质岩带可能代表扬子与华北 2个大陆板块之间的变质构造混杂岩带 ,它应接近于扬子与华北 2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缝合线 (镁铁 -超镁铁质岩带以北 ) ,而五河 -水吼剪切带则可能代表扬子俯冲陆壳内部的 1条拆离带或滑脱带 .冷却史研究表明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峰期变质后初期 (2 30~ 2 10Ma)仅抬升到下地壳水平 ,因而未经历降温过程并具有比大别山南部榴辉岩较低的抬升速率 ,峰期变质后较慢的抬升速率及相应的近于等温或局部升温阶段也许是造成大别山北部榴辉岩与南部超高压带中榴辉岩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大地构造属性 冷却史 大别山 超高压变质
下载PDF
松辽地块大地构造属性:古生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32
19
作者 宋卫卫 周建波 +1 位作者 郭晓丹 李雨柯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22-535,共14页
对松辽地块南部上古生界哲斯组的碎屑锆石应用LA--ICP--MS U--Pb测试的结果显示了4个主要的年龄段:263~378 Ma(峰值年龄274 Ma);405~547 Ma(峰值515 Ma);660~974 Ma(峰值为923 Ma);其余均为中元古代年龄1 165 Ma、1 369 Ma、1 476 Ma... 对松辽地块南部上古生界哲斯组的碎屑锆石应用LA--ICP--MS U--Pb测试的结果显示了4个主要的年龄段:263~378 Ma(峰值年龄274 Ma);405~547 Ma(峰值515 Ma);660~974 Ma(峰值为923 Ma);其余均为中元古代年龄1 165 Ma、1 369 Ma、1 476 Ma、1 517 Ma。其中最年轻一组锆石年龄263±2 Ma代表了哲斯组主体沉积的下限年龄;~274 Ma的峰期年龄与附近地区的大石寨组火山岩和岛弧岩浆岩的年龄一致;~515 Ma的峰期年龄与东北地区泛非期基底变质杂岩的年龄一致;其余的古老年龄均反映了松辽地块基底的信息。结合松辽地块的北部上古生界土门岭组、西部本巴图组和东缘黑龙宫组的碎屑锆石年龄,显示松辽地块应存在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变质基底,为古生界地层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松辽地块应为一个稳定的微地块,而不是长期活动的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地块 碎屑锆石U--Pb年龄 大地构造属性 古生界
下载PDF
碧口地体中元古代构造属性 被引量:22
20
作者 丁振举 姚书振 +1 位作者 周宗桂 方金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19-226,共8页
有关中元古界碧口岩群的成岩构造环境及中元古代碧口地体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议。本文综合火山岩、硅质岩所反映的构造信息,认为碧口地体中元古代曾发育过裂谷-有限洋盆构造环境,是在扬子陆缘基础上伴随元古代仰展构造作用发展和演化的。
关键词 大地构造环境 构造属性 中元古代 碧口地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