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柴北缘西段晚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中更新世构造隆升分隔柴达木盆地与苏干湖盆地 |
杨屹洲
衣可心
李佳明
郭召杰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川西龙门山北段中生代差异构造隆升特征 |
金文正
白万奎
叶治续
|
《华南地质》
CAS
|
2023 |
0 |
|
3
|
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的三期构造隆升——来自河流纵剖面分析的证据 |
张东越
董有浦
焦骞骞
段佳鑫
王丹
于良
余华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4
|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隆升——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
王嘉琦
施炜
李宗星
钟畅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
宋春晖
方小敏
高军平
孙东
范马洁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55
|
|
6
|
羌塘盆地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逆冲推覆构造隆升 |
吴珍汉
刘志伟
赵珍
季长军
叶培盛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0
|
|
7
|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
刘德民
李德威
杨巍然
汪校锋
张金阳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2
|
|
8
|
六盘山西侧山麓剥蚀面的发育与新构造隆升 |
杨东
方小敏
宋友桂
吕连清
李吉均
安芷生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7
|
|
9
|
北大巴山凤凰山基底隆起晚中生代构造隆升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约束 |
李建华
张岳桥
董树文
施炜
李海龙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10
|
昆仑山东段的构造隆升、水系响应与环境变化 |
李长安
殷鸿福
于庆文
黄长生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1
|
|
11
|
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前陆构造中—新生代构造隆升史 |
张艳妮
李荣西
刘海青
朱瑞静
朱德明
王宁
赵帮胜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14 |
13
|
|
12
|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速率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 |
韦一
张克信
季军良
宋博文
江尚松
柯学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13
|
东、西昆仑山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作用对比 |
王国灿
杨巍然
马华东
王岸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14
|
四川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
李双建
李建明
周雁
沃玉进
汪新伟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3
|
|
15
|
阴山西段河流阶地发育的年代序列及其对构造隆升的指示意义 |
贾丽云
张绪教
叶培盛
何泽新
孟静
何祥丽
叶梦旎
周青硕
李杰
王振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6
|
东昆仑山东段北坡河流阶地发育及其与构造隆升的关系 |
王岸
王国灿
向树元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5
|
|
17
|
江汉盆地周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记录 |
王韶华
罗开平
刘光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18
|
四川盆地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沉积旋回与构造隆升的关系 |
王永标
徐海军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48
|
|
19
|
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中段构造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
柏道远
孟德保
刘耀荣
马铁球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3 |
31
|
|
20
|
上新世以来构造隆升对亚洲夏季风气候变化的影响 |
张冉
刘晓东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