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9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女性建筑师群体之崛起:兼记林徽因的建筑设计与研究事业
1
作者 刘亦师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4-15,共12页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女性运动和女性建筑师群体登上历史舞台的背景下重新考察林徽因的建筑设计和研究事业,缕述外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师的成长道路和职业选择,辨析林徽因建筑事业的特质及其原因。
关键词 女性建筑师 女性运动 林徽因 建筑设计 建筑研究
下载PDF
林徽因《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及其住宅设计理论内涵初探
2
作者 董哲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林徽因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7卷第2期内发表的《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是《汇刊》中少见的关注现代住宅设计的论文,至今仍不失其学术价值。由于当时艰辛的写作条件,《参考》仅是一篇未完成稿,其内容在发表后近80年中尚未获得专门分... 林徽因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7卷第2期内发表的《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是《汇刊》中少见的关注现代住宅设计的论文,至今仍不失其学术价值。由于当时艰辛的写作条件,《参考》仅是一篇未完成稿,其内容在发表后近80年中尚未获得专门分析。本文将《参考》作为林徽因长期研究住宅建筑的阶段性成果,梳理其写作内容并尝试补足原文未及介绍的两个案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参考》记录了林徽因对住宅设计中社会调查、经济运营、功能策划、结构建造、能源利用等各个程序的关注,反映了她在住宅研究中科学化的方法论,蕴含着她对于住宅设计的体系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住宅设计理论 预制装配式住宅 被动式太阳能住宅
下载PDF
晋汾后记:林徽因、梁思成《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研究
3
作者 党晟 丁垚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37-53,共17页
通过文献与田野调查,回顾1934年林徽因、梁思成晋汾古建筑调查的背景与历程,考证部分建筑遗址的位置,报告其遗构与遗物的现状,并对调查报告《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的写作及学术意义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梁思成与林徽因 田野调查 汾河流域 山西古建筑
下载PDF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林徽因的住宅设计、研究与教学
4
作者 崔婉怡 许懋彦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是林徽因现代住宅设计思想的两个核心内容。人本的设计观萌发于林徽因在20世纪30年代对家宅的初识及后来的住宅设计实践,社会性视角则形成于她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研读与写作。在凯瑟琳·鲍尔·沃斯特《...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是林徽因现代住宅设计思想的两个核心内容。人本的设计观萌发于林徽因在20世纪30年代对家宅的初识及后来的住宅设计实践,社会性视角则形成于她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研读与写作。在凯瑟琳·鲍尔·沃斯特《现代住宅》的社会学思想、经济学方法和实证主义理念基础上,林徽因形成了住宅设计是“特种的社会科学”的现代住宅设计思想。该思想将建筑学外延与社会学科融合,颇具前瞻性,为中国现代住宅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清华大学建筑教育也由此形成了重视住宅设计教学和人本关怀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现代住宅 凯瑟琳·鲍尔·沃斯特 人本主义 实证主义 社会学 清华营建系
下载PDF
建筑/非建筑/非非建筑:再谈林徽因,以及宾大学位追授之我见
5
作者 张晋维 郑昱伦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追授林徽因建筑学位一事值得讨论。本文提出建筑、非建筑、非非建筑三个概念,回溯林徽因的“建筑”之见,试论当年无法进入建筑系的她如何由艺术建筑和文艺复兴的不同立场帮助我们认识建筑是什么;并从这道知识光线映...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追授林徽因建筑学位一事值得讨论。本文提出建筑、非建筑、非非建筑三个概念,回溯林徽因的“建筑”之见,试论当年无法进入建筑系的她如何由艺术建筑和文艺复兴的不同立场帮助我们认识建筑是什么;并从这道知识光线映照林的“建筑”之路,回国后她在工艺美术方面的专业实践,其实更能体现出一位人文主义者将建筑处理为集美术之大成的超然境界。即使这个学位有助于后人将林视为一位禁得起制度性考验的建筑师,然而她身兼艺术建筑师、文艺复兴人、工艺美术家的身份,其实才为中国的文人建筑师原型燃点一盏明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艺术建筑 文艺复兴 工艺美术 《设计元素》 营建系
下载PDF
书契和谐,精诚合作——林徽因对《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手稿所作修改之考证
6
作者 杨澍 王南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26-36,共11页
通过对比梁思成、林徽因现存手迹,分析其书法结体、笔势及若干独特的笔迹特征,确认清华大学档案馆藏《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辩论》手稿中绝大多数修订为林徽因所作。结合已辨识出的手稿全文,包括梁思成原文和林徽因删除、增补的内容,简析... 通过对比梁思成、林徽因现存手迹,分析其书法结体、笔势及若干独特的笔迹特征,确认清华大学档案馆藏《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辩论》手稿中绝大多数修订为林徽因所作。结合已辨识出的手稿全文,包括梁思成原文和林徽因删除、增补的内容,简析林徽因对此文的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简述梁思成、林徽因保护北京城及其古建筑的系列学术合作,重申《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一文的突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梁思成 手稿 笔迹 北京城墙
下载PDF
林徽因的建筑美学思考:关键词、来源及中国立场
7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以林徽因在28岁时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平郊建筑杂录》两篇文章作为依据,本文试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揭示这位中国建筑美学的先驱者思想中若干“关键词”,即核心概念与近代欧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美学的关联。其... 以林徽因在28岁时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平郊建筑杂录》两篇文章作为依据,本文试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揭示这位中国建筑美学的先驱者思想中若干“关键词”,即核心概念与近代欧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美学的关联。其旨有三:一是概括林的建筑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是通过她的思想探讨西方建筑美学话语对中国近代建筑美学概念体系建构的影响;三是透过她对维特鲁威和拉斯金这两位西方建筑美学代表人物思想概念的重新定义和质疑,揭示其美学理念所具有的中国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建筑美学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平郊建筑杂录》 茂飞 维特鲁威 拉斯金
下载PDF
林徽因先生的遗产——林徽因建筑生涯的十个断面
8
作者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153-167,共15页
从少年求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徽因先生投身于现代中国建筑学的启蒙与复兴,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直至今日这些精神遗产仍然焕发勃勃生机。值此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之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林徽因家属的支持下,用十件与林徽因先生... 从少年求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徽因先生投身于现代中国建筑学的启蒙与复兴,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直至今日这些精神遗产仍然焕发勃勃生机。值此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之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林徽因家属的支持下,用十件与林徽因先生有关的文物讲述了林徽因建筑生涯的十个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精神遗产 周年纪念 断面
下载PDF
梁思成和林徽因:沈阳的四月天
9
作者 王梅芳 《共产党员》 2024年第12期56-59,共4页
2023年9月9日,“栋梁——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学术文献展(沈阳)”在辽宁美术馆举行,展出了梁思成、林徽因在沈阳工作、生活时的珍贵照片、手稿、设计稿,很多珍贵文献均为首次公开展出。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梁思成、林徽因在沈阳度... 2023年9月9日,“栋梁——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学术文献展(沈阳)”在辽宁美术馆举行,展出了梁思成、林徽因在沈阳工作、生活时的珍贵照片、手稿、设计稿,很多珍贵文献均为首次公开展出。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梁思成、林徽因在沈阳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每一张照片都意气风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林徽因 文献展 辽宁美术馆 设计稿 珍贵文献 照片 沈阳
下载PDF
梁思成林徽因的古建筑情缘
10
作者 刘维荣 《华人时刊》 2024年第4期68-70,共3页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到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修习建筑专业,1928年回国后,曾先后任职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营造学社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林徽因一身诗意、风华绝代...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到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修习建筑专业,1928年回国后,曾先后任职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国营造学社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林徽因一身诗意、风华绝代,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他们是民国学人中的神仙眷侣,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学家 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 林徽因 建筑系 美国留学 古建筑
下载PDF
近年林徽因传记写作及其研究理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雅欣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徽因传记的编写成为传记写作中的一个亮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对我们认识 林徽因的思想历程、精神结构和学术成就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业,因此,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状况进行系统全 面的梳理和研究将是有益的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徽因传记的编写成为传记写作中的一个亮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对我们认识 林徽因的思想历程、精神结构和学术成就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业,因此,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状况进行系统全 面的梳理和研究将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传记 林徽因研究 多元文化
下载PDF
徐志摩与林徽因诗歌互文性意象探微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倩 孙书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1,共5页
意象缘情而生,通过蕴含丰富的象征形式,能表达出难以言传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意味。在徐志摩与林徽因的诗歌中,"云"与"水"、"莲"与"灯"、"琴音"与"钟声"等一系列典型意象以及... 意象缘情而生,通过蕴含丰富的象征形式,能表达出难以言传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意味。在徐志摩与林徽因的诗歌中,"云"与"水"、"莲"与"灯"、"琴音"与"钟声"等一系列典型意象以及"山中"和"秋天"等意象群,存在着相互生发、相互对应以及相互阐释的"互文性"关系,其中蕴含着诗人难以言表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集。分析这些互文性意象,有助于深刻揭示徐志摩与林徽因诗歌丰富的情感意蕴,深入理解二人情感交往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林徽因 诗歌意象 互文性 情感意蕴
下载PDF
香山明月——徐志摩与林徽因的诗歌交往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有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4-28,共5页
北京香山,对于新月社的两位诗人——徐志摩和林徽因来说,确实是不能忘怀的。1931年春夏之交的香山,中国现代文学史也不该忘记,这里不仅是女诗人林徽因诗歌的诞生之地,而且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终结之地。而这一切是和林徽因的病与徐志摩的... 北京香山,对于新月社的两位诗人——徐志摩和林徽因来说,确实是不能忘怀的。1931年春夏之交的香山,中国现代文学史也不该忘记,这里不仅是女诗人林徽因诗歌的诞生之地,而且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终结之地。而这一切是和林徽因的病与徐志摩的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不能不追踪探源。看看香山在两位诗人笔下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林徽因 徐志摩诗歌 香山 中国现代文学史 林徽因诗歌 女诗人 明月 意义与价值 勃郎宁
下载PDF
林徽因诗歌哲学意蕴解读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4-87,共4页
与其他现代女诗人相比,林徽因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异质性,主要原因在于林徽因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对“时间”这一哲学命题的高度关注是林徽因诗歌的重大题旨,对存在时间的理解以及对与时间有关的死亡、历史命题的思考,构成其诗歌哲... 与其他现代女诗人相比,林徽因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异质性,主要原因在于林徽因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对“时间”这一哲学命题的高度关注是林徽因诗歌的重大题旨,对存在时间的理解以及对与时间有关的死亡、历史命题的思考,构成其诗歌哲学意蕴的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哲学 时间 死亡 历史
下载PDF
徐志摩、林徽因恋情新证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5,共8页
徐、林恋情之所以复杂莫辨,是因为现有史料信息的含蓄和两可造成的,这种隐晦不明的现象源自康桥日记的散佚和当事人的讳莫如深。为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我们从“隐中辨”走向“显中寻”,从胡适、费慰梅和李欧梵这三家资料的显性信息出发,... 徐、林恋情之所以复杂莫辨,是因为现有史料信息的含蓄和两可造成的,这种隐晦不明的现象源自康桥日记的散佚和当事人的讳莫如深。为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我们从“隐中辨”走向“显中寻”,从胡适、费慰梅和李欧梵这三家资料的显性信息出发,进行搜证和梳理,得出徐、林相恋的明确结论。并紧扣“此中果有文章”这一核心话语,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对《那一晚》的诗本事和诗歌意象作了具体解读,以揭示徐、林英伦生活中被遮蔽的隐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林徽因 恋爱 考证
下载PDF
论冰心、林徽因诗歌精神的现代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认证自我的存在,发现美的价值,做人生价值定位,以感情的真实和理性的智慧的交融,将人生价值追求和艺术审美追求完美契合,以女性生命觉醒和社会价值定位呈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林徽因 女性 心智构建 诗歌精神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流动的生命意识——试论林徽因诗歌的“时间”意象及其成因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圣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88,162,共6页
在林徽因的诗歌中,有关"时间"的意象几乎占了一半。虽然同为"时间",但因时间、背景、心境等因素的不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含义。林氏诗歌的"时间意象"大体分两层意思:第一,对"时间"有着较为普... 在林徽因的诗歌中,有关"时间"的意象几乎占了一半。虽然同为"时间",但因时间、背景、心境等因素的不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含义。林氏诗歌的"时间意象"大体分两层意思:第一,对"时间"有着较为普遍的关注和思考;第二,这种关注和思考有着统一的内涵与意蕴。本文希望梳理林徽因诗歌时间意象的类型、诗歌时间意象的意蕴、诗歌时间意象的成因,进而勾勒林氏诗歌中"时间意象"的发展脉络和意义层次,以便从"时间"的窄门中挖掘出更广的时代律动与更清晰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诗歌 时间意象 成因
下载PDF
林徽因“太太客厅”考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费冬梅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9期91-118,共28页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在后来的文学史叙述中,对林徽因私生活的关注要远过于对其文学及文化活动的关注。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轶事也成了人们谈起"太太客厅"时最常关注的话题,由此很大程度...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在后来的文学史叙述中,对林徽因私生活的关注要远过于对其文学及文化活动的关注。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轶事也成了人们谈起"太太客厅"时最常关注的话题,由此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对林徽因真正价值的发现。如今,当我们摆脱对沙龙女主人轶事的好奇与关注,将目光转移到她所担负的文化角色上,会发觉更多有意义的层面。该文对林徽因主持的文化沙龙"太太客厅"做了详细的考证分析,同时试图对30年代北平知识分子群体的公共交往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太太客厅 沙龙
下载PDF
简评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郑锦怀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9-91,101,共4页
针对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林徽因翻译活动所进行的研究之不足,着重探讨了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原著、林徽因所翻译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在外国文学汉译史上的意义,并分析了该译文的语言特征、归化倾向,以及误译、漏译等等,旨在抛... 针对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林徽因翻译活动所进行的研究之不足,着重探讨了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原著、林徽因所翻译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在外国文学汉译史上的意义,并分析了该译文的语言特征、归化倾向,以及误译、漏译等等,旨在抛砖引玉,争取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对林徽因翻译活动的研究中来,以期对其有更加全面、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翻译 夜莺与玫瑰 译作分析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林徽因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班业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35-38,共4页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和创作力的作家。由于种种原因,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直到新时期才逐渐活跃并走向成熟,而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生平史料及作品的发掘、考证及整理出版;二是对其诗歌、小说等文学作...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和创作力的作家。由于种种原因,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直到新时期才逐渐活跃并走向成熟,而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生平史料及作品的发掘、考证及整理出版;二是对其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作具体的分析,探讨其创作的特色和价值所在。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可以了解学界对林徽因研究的当下情况;同时,指出现有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争议与薄弱之处,也可为今后的林徽因研究提供观察与突破的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林徽因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