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7篇文章
< 1 2 2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贾宝玉、林黛玉、妙玉之洁的分析
1
作者 卜喜逢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曹雪芹以玉字来命名贾宝玉、林黛玉、妙玉。他们身上均有“洁”的体现,这是创作者的故意。但他们的“洁”又有着区别:妙玉为“过洁”,她依此来确定人我之别;黛玉为“情洁”,她的洁先天生成,是心灵之洁;宝玉是浊与洁的综合体,他在情悟的... 曹雪芹以玉字来命名贾宝玉、林黛玉、妙玉。他们身上均有“洁”的体现,这是创作者的故意。但他们的“洁”又有着区别:妙玉为“过洁”,她依此来确定人我之别;黛玉为“情洁”,她的洁先天生成,是心灵之洁;宝玉是浊与洁的综合体,他在情悟的过程中,去浊就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林黛玉 妙玉
下载PDF
以媒介资源助力名著阅读——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教学为例
2
作者 王保卫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4年第4期39-41,共3页
名著作品往往已被改编为多样化的影视作品,也有各种个性化的评说与解读。巧用媒介资源助力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能为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度理解。教学中,可以借助影视媒介,在对比中理解作品主题与细节;借助音... 名著作品往往已被改编为多样化的影视作品,也有各种个性化的评说与解读。巧用媒介资源助力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能为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度理解。教学中,可以借助影视媒介,在对比中理解作品主题与细节;借助音频媒介,在评说中引导个性化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资源 名著阅读教学 《红楼梦》 林黛玉进贾府》
下载PDF
摆脱抑郁走出困惑——探究林黛玉的性格形成的原因及指导意义
3
作者 张玉亭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4期7-9,共3页
《红楼梦》是国学中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分析林黛玉行为及行为背后性格形成。在文本的分析中,分析了林黛玉行为表现;黛玉的行为背后性格成因;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国学 林黛玉 抑郁气质
下载PDF
“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践探索——以《红楼梦》林黛玉专题研讨为例
4
作者 欧阳荣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2,F0003,共6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评价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能够评估高阶思维、合作沟通等多方面素养,并与教学和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表现性评价,近年来成为促进素养发展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评价方式。该文以高二《红楼梦...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评价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能够评估高阶思维、合作沟通等多方面素养,并与教学和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表现性评价,近年来成为促进素养发展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评价方式。该文以高二《红楼梦》专题研讨教学为例,从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依据、表现任务进阶以及评价规则制定等方面,探讨课堂教学运用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教学实施样态与可行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一致 素养进阶 《红楼梦》林黛玉专题研讨
下载PDF
读戏、看戏与听戏:《红楼梦》女性对戏曲的接受方式及林黛玉的情感启蒙
5
作者 李云杰 《曹雪芹研究》 2024年第2期70-82,共13页
明清以来,随着印刷文化的发展,戏曲艺术的传播逐渐呈现为“舞台表演”和“案头传播”并重的状态,《红楼梦》中女性对戏曲的接受方式也以“读”戏、“看”戏和“听”戏三种模式为主。女性在集体和私人两种场合中欣赏戏曲,同时,阅读、观... 明清以来,随着印刷文化的发展,戏曲艺术的传播逐渐呈现为“舞台表演”和“案头传播”并重的状态,《红楼梦》中女性对戏曲的接受方式也以“读”戏、“看”戏和“听”戏三种模式为主。女性在集体和私人两种场合中欣赏戏曲,同时,阅读、观看和倾听因感官不同也带来了欣赏效果的差异。全面考察林黛玉对戏曲的接受情境,可发现她存在偏重阅读与聆听而轻视舞台的倾向。黛玉通过阅读、点评戏曲文本拥有了对戏曲的阐释权,同时,在私人场合聆听“清唱”的行为使她与优伶形成情感共振。这一倾向将黛玉从闺媛集体甚至女性群体中剥离出来,其“越轨”行为带来了情感的启蒙,这一情感启蒙正与爱情悲剧同步,也代表了明清时期读戏、听戏的女性在性别和阶层双重制约下的情感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女性 戏曲接受 情感启蒙
下载PDF
“林黛玉发疯文学”模因论阐释
6
作者 杨炎平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20,共7页
“林黛玉发疯文学”在2022年3月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流行语。以1987版《红楼梦》林黛玉经典台词的转写文本为语料,从模因论的理论视角深入探究“林黛玉发疯文学”模因的起源、形成与传播,不仅能为“林黛玉发疯文学”的流行以及使用提供... “林黛玉发疯文学”在2022年3月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络流行语。以1987版《红楼梦》林黛玉经典台词的转写文本为语料,从模因论的理论视角深入探究“林黛玉发疯文学”模因的起源、形成与传播,不仅能为“林黛玉发疯文学”的流行以及使用提供语用依据,进而深化网络流行语及人际语用的研究,还能为弘扬中国经典文学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发疯文学” 模因论 语言模因 网络流行语
下载PDF
崔莺莺与林黛玉人物形象比较
7
作者 王宇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1期23-25,共3页
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与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堪称中国古典文学双璧,时至今日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世人对这两部作品的肯定,不仅体现在它们具有隽永的艺术成就上,还体现在两位作家通过塑造崔莺莺和林黛玉这两位在封建... 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与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堪称中国古典文学双璧,时至今日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世人对这两部作品的肯定,不仅体现在它们具有隽永的艺术成就上,还体现在两位作家通过塑造崔莺莺和林黛玉这两位在封建社会下勇敢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对自由爱情和人性的束缚,为后世无数青年男女树立了爱情婚姻的典范,与读者产生了超越时空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崔莺莺 王实甫 林黛玉 中国古典文学 自由爱情 双璧 《红楼梦》
下载PDF
网络林黛玉CP向同人短视频研究——基于“哔哩哔哩”网站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顾以诺 《曹雪芹研究》 2023年第4期116-128,共13页
以林黛玉为CP一方的同人短视频创作行为,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红楼梦》传播的重要现象。截止到2023年8月9日,本文统计得“哔哩哔哩”网站上林黛玉CP向同人短视频共1215条,计有253位CP对象,来自至少139种文艺作品。林黛玉的CP对象来源具... 以林黛玉为CP一方的同人短视频创作行为,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红楼梦》传播的重要现象。截止到2023年8月9日,本文统计得“哔哩哔哩”网站上林黛玉CP向同人短视频共1215条,计有253位CP对象,来自至少139种文艺作品。林黛玉的CP对象来源具有典型的异文化特征,其分布呈现出高集中度与高分散度并存的样貌。其中最受关注的两对CP,“伏黛”是粉丝社群的情感产物,“钗黛”则反映出创作者对原著内容的新解读。CP向同人短视频的创作是一种“虚幻的真实”,创作者一方面接纳了原著秩序,但也存在着将原著秩序扁平化处理为“设定”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 短视频 CP 林黛玉 伏黛
下载PDF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冲突性话语分析
9
作者 杨琴 黄冬丽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6,共6页
冲突性话语是人际交往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言语分析研究的典型问题之一.以冲突性话语为研究对象,以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冲突性话语为语料来源,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 冲突性话语是人际交往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言语分析研究的典型问题之一.以冲突性话语为研究对象,以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冲突性话语为语料来源,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描绘冲突性话语的开始形式、发展形式和结束形式,同时对林黛玉的冲突话语进行语用学研究与分析,并归纳冲突性话语在言语交际活动和文学作品中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性话语 林黛玉 话语方式 人际交往
下载PDF
林黛玉菊花诗的生命意识与审美观照
10
作者 杨铭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4,共8页
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不仅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文学艺术形象,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系列贵族青年男女自发组织的精神文化活动,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大观园内的几次诗社。在第三十八回的菊花社中,“潇湘妃子”林黛玉凭借《问菊》《咏... 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不仅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文学艺术形象,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系列贵族青年男女自发组织的精神文化活动,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大观园内的几次诗社。在第三十八回的菊花社中,“潇湘妃子”林黛玉凭借《问菊》《咏菊》《菊梦》三首诗被公推为菊花诗魁。这三首诗不仅是林黛玉杰出诗才的突出反映,更融入她个人的幽微情感和隐曲心思。黛玉的形象气质与“菊花”意象的文化内涵关系密切,通过赞美菊花的生命、歌颂菊花的精神,反映出强烈的自我生命意识。诗中巧借陶渊明称许的“千古高风”,抒写了菊花“孤标傲世”的风骨节操。林黛玉菊花诗的创作过程符合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审美方式,反映了凝神静观、物我两忘的独特审美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菊花诗 生命意识 审美观照
下载PDF
《后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对原著的异化与同化
11
作者 谢雅琴 宋巧燕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6-61,共6页
《后红楼梦》以林黛玉为叙事中心,一改原著中黛玉所呈现的清新脱俗之态,着力展现她的雍容华贵及其出色的治家才能。她以儒家礼教规范约束自我情感,对爱情的态度从情胜于理转变为以理御情。小说对黛玉形象的重构借鉴了原著中薛宝钗的贤... 《后红楼梦》以林黛玉为叙事中心,一改原著中黛玉所呈现的清新脱俗之态,着力展现她的雍容华贵及其出色的治家才能。她以儒家礼教规范约束自我情感,对爱情的态度从情胜于理转变为以理御情。小说对黛玉形象的重构借鉴了原著中薛宝钗的贤良淑德、王熙凤的精明能干以及贾探春的胸有大志等人物形象特征。归根究底,推崇富贵双全、妻妾成群的世俗价值观、追求大团圆的民族文化心理及迎合主流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是黛玉形象世俗化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后红楼梦》 林黛玉 人物塑造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五形人理论剖析《红楼梦》中的经典形象林黛玉
12
作者 胡潇 孟晓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9期125-128,共4页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之一,此文用《黄帝内经》中的五形人理论来分析这一经典人物形象。从中医角度出发,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用五形分类法对其形象从绛珠还泪的前世今生、祖籍为姑苏的地缘因素、病若西子的外貌特点、多愁善...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之一,此文用《黄帝内经》中的五形人理论来分析这一经典人物形象。从中医角度出发,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用五形分类法对其形象从绛珠还泪的前世今生、祖籍为姑苏的地缘因素、病若西子的外貌特点、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才情绝佳的形象特点、体弱多病的体质特点等维度进行剖析,发现人物的整体形象与五形人理论中木形人特点的契合度,归纳总结经典人物林黛玉的中医体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形人 木形人 《黄帝内经》 林黛玉 《红楼梦》
下载PDF
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以“林黛玉”为例
13
作者 尚凤玲 《戏剧之家》 2023年第6期187-189,共3页
小说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个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其中,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决定着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因此,掌握人物鉴... 小说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个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其中,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决定着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因此,掌握人物鉴赏的方法对小说阅读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说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以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为例,探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人物鉴赏方法,以期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度理解和对小说内容的充分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人物形象 教学 林黛玉
下载PDF
“林黛玉”奶奶来也
14
作者 李佳奕 丁寅(指导)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3年第1期30-30,共1页
“听得这席话,黛玉哭得气堵咽喉,虽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我正在房间里津津有味地读着《红楼梦》,却听见一阵细微的哭声——“呜——”唉,又是我那多愁善感的奶奶哭了。上周落泪是因为花谢了,昨天哭啼是因为杯子碎了,今天又是因为什... “听得这席话,黛玉哭得气堵咽喉,虽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我正在房间里津津有味地读着《红楼梦》,却听见一阵细微的哭声——“呜——”唉,又是我那多愁善感的奶奶哭了。上周落泪是因为花谢了,昨天哭啼是因为杯子碎了,今天又是因为什么?有时我还真是搞不懂这“林黛玉”奶奶的想法。我轻轻推开奶奶房间的门,探头看去一一不是很大的房间堆满了旧书和诗画,窗帘半掩着,而奶奶正缩在窗台下,止不住地抽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多愁善感 《红楼梦》 奶奶 房间
下载PDF
论“衬染之法”与镜头艺术相糅合——对林黛玉形象的塑造
15
作者 王萌 《今古文创》 2023年第9期55-57,共3页
“衬”和“染”是中国绘画中一种传统的艺术技法,讲究留白和染衬。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将此种绘画技法运用到小说批评中,被称为“衬染之法”,旨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红楼梦》对此法进行了发展,描摹了众多的空镜,糅合了镜头... “衬”和“染”是中国绘画中一种传统的艺术技法,讲究留白和染衬。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将此种绘画技法运用到小说批评中,被称为“衬染之法”,旨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红楼梦》对此法进行了发展,描摹了众多的空镜,糅合了镜头语言,通过描写居住环境表现人物性格,潇湘馆之于林黛玉,就是曹雪芹把环境氛围与人物形象进行完美融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染之法 林黛玉 镜头艺术 留白 空镜
下载PDF
林黛玉诗词的修辞建构及其美学特色
16
作者 李文贤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2期94-97,共4页
文学语言修辞和美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林黛玉的诗词中,作为修辞主体的曹雪芹建构了叠音、押韵、平仄等语音修辞,并以“桃花”“菊花”等词语修辞以及拟人、移就、对偶、借代等辞格修辞文本,这些修辞文本蕴涵着丰富的节律美、意象美... 文学语言修辞和美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林黛玉的诗词中,作为修辞主体的曹雪芹建构了叠音、押韵、平仄等语音修辞,并以“桃花”“菊花”等词语修辞以及拟人、移就、对偶、借代等辞格修辞文本,这些修辞文本蕴涵着丰富的节律美、意象美、移情美、平衡美、模糊美。不同的审美范畴共同构筑起林黛玉诗词独特的美学气质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诗词 修辞建构 美学特色
下载PDF
浅析《红楼梦》中诗词及人物塑造——以林黛玉为例
17
作者 吴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红楼梦》的研究中,诗词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风景,《红楼梦》中的诗词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其中有些诗歌虽然伤时骂世,但是更多的却是诗即其人。林黛玉诗词共有二十五首,其中题材各种各样,有五律,七律,四言、七绝、歌行、五排... 《红楼梦》的研究中,诗词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风景,《红楼梦》中的诗词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其中有些诗歌虽然伤时骂世,但是更多的却是诗即其人。林黛玉诗词共有二十五首,其中题材各种各样,有五律,七律,四言、七绝、歌行、五排、集句、词等八种题材,本论文以《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三首诗歌为切入点,探究诗词对林黛玉人物形象塑造所起的作用,论述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人物塑造 诗词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的美育策略
18
作者 王珍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第6期3-5,共3页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古典白话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可在整本书阅读视野下,引领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场景、人物、意蕴入手,挖掘文本中的环境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古典白话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可在整本书阅读视野下,引领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场景、人物、意蕴入手,挖掘文本中的环境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精神;探寻文本的意蕴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林黛玉 教学 美育
下载PDF
音乐艺术与文学形象的融合——以二胡作品《红楼梦主题随想曲》中林黛玉形象的塑造为例
19
作者 王晓凤 《新传奇》 2023年第24期42-44,共3页
作曲家王立平以《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所描写的金陵十二钗各自的判词为灵感,创作了展现《红楼梦》不同人物性格的音乐作品,为全剧增添了感染力。随后,二胡演奏家于汉以《红楼梦》中宝黛的情感发展为主题,以插曲中的《枉凝眉... 作曲家王立平以《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所描写的金陵十二钗各自的判词为灵感,创作了展现《红楼梦》不同人物性格的音乐作品,为全剧增添了感染力。随后,二胡演奏家于汉以《红楼梦》中宝黛的情感发展为主题,以插曲中的《枉凝眉》《葬花吟》为音乐素材,创作出二胡作品《红楼梦主题随想曲》。全曲通过四个小标题:金玉良缘、两小无猜、惊闻噩耗、香消玉殒串联而成。此曲在创作中将完整的叙事手法和现代作曲手法相结合,加入二胡独特的演奏技法,使音乐作品生动再现了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本文对《红楼梦主题随想曲》以及87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进行概述,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作品的四个小标题结合原著分析林黛玉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音乐艺术 文学形象
下载PDF
女性的悲剧美——以窦娥和林黛玉为例
20
作者 纪紫烟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0期25-27,共3页
悲剧是悲痛的艺术,它表现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根据《窦娥冤》和《红楼梦》这两部典型作品,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人文思潮等,分析窦娥和林黛玉这两位女性的悲剧形象,并解读由悲剧形象体现的女性意识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窦娥 林黛玉 悲剧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