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lb基因诱导小麦ABD染色体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樊路 吴风彩 +4 位作者 韩敬花 叶兴国 曹文广 潘淑婷 邓景扬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5期436-438,共3页
通过花药培养首次获得了“中国春”phlb突变体单倍体,同时也获得了“中国春”单倍体。对其细胞学观察表明,前者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每个细胞染色体交叉为5.08个,后者为1.30个。证明了phlb基因在单倍体状态下具有强的诱导ABD染色体... 通过花药培养首次获得了“中国春”phlb突变体单倍体,同时也获得了“中国春”单倍体。对其细胞学观察表明,前者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每个细胞染色体交叉为5.08个,后者为1.30个。证明了phlb基因在单倍体状态下具有强的诱导ABD染色体组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配对 小麦 染色体 突变体
下载PDF
诸葛菜小孢子培养及其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殷家明 钟荣棋 +2 位作者 林呐 唐章林 李加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诸葛菜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观赏、蔬菜、饲料和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为建立诸葛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再生植株技术,并为诸葛菜染色体组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相关数据资料,本研究通过对诸葛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研究了热激培养时间和活性炭浓度... 诸葛菜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观赏、蔬菜、饲料和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为建立诸葛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再生植株技术,并为诸葛菜染色体组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相关数据资料,本研究通过对诸葛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研究了热激培养时间和活性炭浓度对胚状体产量的影响,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诸葛菜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活性炭和热激培养对胚状体诱导是必需的。在直径6 cm培养皿中培养4 mL密度为1花蕾花粉mL^-1的小孢子NLN悬液时,每皿添加1 mg活性炭和32℃热激3 d的培养条件下子叶形胚状体和总胚状体产量最高,分别为每花蕾0.92±0.18个和1.32±0.25个。子叶形胚状体在1/2 MS培养基上萌发率为27.73%。花粉植株中自然加倍率为25%,加倍植株染色体数为24,单倍体植株染色体数为12。诸葛菜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平均配对构型为n=12=6.352Ⅰ+2.008Ⅱ+0.384Ⅲ+0.12Ⅳ,具有二价体及三价体和四价体的细胞比例高达96%,少量细胞的12条染色体联会形成3个四价体,说明诸葛菜很可能是起源于染色体基数x=3的同源八倍体。本试验结果对于诸葛菜新材料新品种选育和基础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单倍体 减数分裂 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植物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与染色体组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军洋 陈劲枫 +1 位作者 钱春桃 曹清河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3-520,共8页
简要介绍了植物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综述了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在鉴定异源易位系、确定多倍体物种类型、分析物种间亲缘关系和物种的染色体组来源及探讨杂种不育的细胞遗传学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影响染色体配对的... 简要介绍了植物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综述了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在鉴定异源易位系、确定多倍体物种类型、分析物种间亲缘关系和物种的染色体组来源及探讨杂种不育的细胞遗传学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影响染色体配对的主要因素, 如配对控制体系、 遗传背景和外界环境条件等,并展望了染色体配对研究与其他技术结合在染色体组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减数分裂 染色体配对 染色体 物种
下载PDF
卵巢发育阻滞的人工三倍体鱼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的光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桂建芳 陈丽 +1 位作者 梁绍昌 蒋一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3-226,共4页
采用界面铺张制片和硝酸银一步染色的方法,对人工三倍体水晶彩鲫卵巢发育阻滞型个体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进行了光镜观察。在分化有初级卵母细胞的卵巢发育阻滞型的三倍体鱼中,减数分裂粗线期细胞主要由二价体和单价体组成,也见有少... 采用界面铺张制片和硝酸银一步染色的方法,对人工三倍体水晶彩鲫卵巢发育阻滞型个体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进行了光镜观察。在分化有初级卵母细胞的卵巢发育阻滞型的三倍体鱼中,减数分裂粗线期细胞主要由二价体和单价体组成,也见有少量三价体和其它多价体。其染色体成员数大多在90左右;在不同细胞间,染色体的大小变化较大;配对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配对叉和产生的特异蛋白在一些细胞中明显可见。文中讨论了三倍体染色体配对紊乱与卵母细胞发育受阻的关系,并认为人工三倍体鱼是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和联会机理研究的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纲 三倍体鱼 卵巢 发育 减数分裂 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中两个ph系杂种对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郝明 罗江陶 +2 位作者 杨敏 张连全 刘登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3-406,共4页
为了揭示开县罗汉麦(KL)和中国春(CS)ph2a两个ph系的遗传差异,比较了32株KL/CSph2a//rye杂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按交叉结数将F1植株分成4种配对类型:①与KL×rye处于同一水平4株;②与CSph2a×rye... 为了揭示开县罗汉麦(KL)和中国春(CS)ph2a两个ph系的遗传差异,比较了32株KL/CSph2a//rye杂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按交叉结数将F1植株分成4种配对类型:①与KL×rye处于同一水平4株;②与CSph2a×rye处于同一水平14株;③介于CSph2a×rye和KL×rye之间7株;④低配对7株。未发现配对比KL×rye高的植株。F1群体分离比表明:小麦KL不止一个控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基因位点,但都与ph2a基因位点不同。该研究结果对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开县罗汉麦 PH基因 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东方山羊草、尾状山羊草中染色体配对控制机制的存在和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兴国 徐惠君 杜丽璞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直接杂交与幼胚培养方法结合获得了小麦与东方山羊草、尾状山羊草属间杂种。F1杂种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东方山羊草的染色体组显著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完全掩盖了小麦ph1b基因的作用,尾状山羊草的染色体组一定程度抑制部分... 直接杂交与幼胚培养方法结合获得了小麦与东方山羊草、尾状山羊草属间杂种。F1杂种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东方山羊草的染色体组显著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完全掩盖了小麦ph1b基因的作用,尾状山羊草的染色体组一定程度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尤其强烈抑制小麦ph1b基因的作用。表明东方山羊草的S染色体组上存在类似于小麦的ph1b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东方山羊草 尾状山羊草 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两个鹅观草与披碱草属间杂种的染色体配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海琴 凡星 +1 位作者 付敏 周永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通过人工远缘杂交,成功获得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L.,2n=4x=28)与大鹅观草(Roegneria grandisKeng,2n=4x=28)及鹅观草(R.kamojiOhwi,2n=6x=42)与Wawawai披碱草(E.wawawaiensisJ.R.Carlson&Barkworth,2n=4x=28)属间杂种F1植株。分... 通过人工远缘杂交,成功获得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L.,2n=4x=28)与大鹅观草(Roegneria grandisKeng,2n=4x=28)及鹅观草(R.kamojiOhwi,2n=6x=42)与Wawawai披碱草(E.wawawaiensisJ.R.Carlson&Barkworth,2n=4x=28)属间杂种F1植株。分析杂种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显示:E.sibiricus×R.grandis染色体配对构型为17.90Ⅰ+4.90Ⅱ+0.10Ⅲ;R.kamoji×E.wawawaiensis的构型为11.02Ⅰ+11.96Ⅱ+0.02Ⅲ。结果表明:老芒麦与大鹅观草存在一个染色体组的部分同源关系(St),鹅观草与Wawawai披碱草具有2对同源的染色体组(St和H)。本试验结果与前人细胞学报道一致,支持大鹅观草具有StY染色体组。鹅观草属与披碱草属具有不同的染色体组组成,应为两个独立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 披碱草 属间杂交 减数分裂 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VE161小麦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遗传 被引量:2
8
作者 侯文胜 杨天章 王中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0-195,共6页
VE1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VE161小麦在与其它小麦品系的杂交F1中,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但其本身部分同源配对频率... VE1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VE161小麦在与其它小麦品系的杂交F1中,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但其本身部分同源配对频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VE161小麦本身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水平较低,是因其小麦染色体组中存在有一对纯合隐性上位基因,它能够抑制E染色体(Eph基因),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的表达,而一般小麦品系中具有该基因的相对显性基因。同时,在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同源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小麦染色体配对遗传控制系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朝晖 陈佩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以各种能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遗传材料作为母本分别与易变山羊草测交,调查各测交一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结果表明,ph1b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能力最强,测交一代交叉结数为13.08;N5BT5D... 以各种能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遗传材料作为母本分别与易变山羊草测交,调查各测交一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结果表明,ph1b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能力最强,测交一代交叉结数为13.08;N5BT5D和PhⅠ(C11-5)次之,测交一代交叉结数分别为8.57和8.12;ph2b、ph2a和N5BT5A的作用较弱,其测交一代交叉结数分别为1.77,3.91和3.49。在试图将ph1b和ph2a组合于一体的研究中,随机从ph1b/ph2a∥ph1bBC1植株选取15株用易变山羊草测交。在86株测交后代中,有7株的交叉结数超过15.00,比ph1b与易变山羊草测交一代的交叉结数高3.40,显示出有可能将ph1b和ph2a组合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部分同源 染色体配对 突变体 组合
下载PDF
phKL基因诱导小麦远缘杂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能力界于Ph1和Ph2基因突变体之间 被引量:1
10
作者 相志国 刘登才 +2 位作者 郑有良 张连全 颜泽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5-940,共6页
在普通小麦地方品种自然群体中天然存在促进小麦-外源杂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基因phKL。研究比较了phKL基因与人工Ph基因突变系诱导小麦-Aegilops variabilis及小麦-黑麦杂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小麦-Ae.... 在普通小麦地方品种自然群体中天然存在促进小麦-外源杂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基因phKL。研究比较了phKL基因与人工Ph基因突变系诱导小麦-Aegilops variabilis及小麦-黑麦杂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小麦-Ae.variabilis(或黑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的顺序是ph1b>phKL>ph2b>ph2a,即phKL基因的作用介于Ph1与Ph2突变体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1基因 phKL基因 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褐家鼠精母细胞中联会复合体的研究 Ⅱ.性染色体配对形态和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静宇 张传善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11,共11页
用表面铺展-AgNO_3和PTA染色技术,对雄性褐家鼠性染色体配对形态和行为进行研究表明:X和Y轴在减数分裂前期Ⅰ的不同阶段固缩速度不同;性染色体在配对之前轴心增粗、配对延迟到早粗线期;性染色体首次配对起始区发生在X和Y短臂端粒区,其... 用表面铺展-AgNO_3和PTA染色技术,对雄性褐家鼠性染色体配对形态和行为进行研究表明:X和Y轴在减数分裂前期Ⅰ的不同阶段固缩速度不同;性染色体在配对之前轴心增粗、配对延迟到早粗线期;性染色体首次配对起始区发生在X和Y短臂端粒区,其次配对起始区发生在X与Y长臂的端粒区或长臂的中间区;在中粗线期几乎整条Y与约1/3 X配对形成X-YSC;配对区的侧生组分分为两股,其中一股发生泡状变形,不配对片段发生多种变形。本文对X和Y配对起始位点,配对的同源性及XY轴心增厚与变形机制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联会复合体 精母细胞 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种间杂种染色体配对所揭示的披碱草属植物S_tY基因组分化及其进化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卢宝荣 BjφrnSalomon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3-226,共14页
在同倍体(homoploid)植物杂交-分化的物种形成(speciation)过程中,杂交后代与亲本之间的有效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杂种与亲本在时间、空间、生态环境和基因水平上的隔离,保证了杂种后代的分化和稳定,并逐渐形成新物种,为了研究... 在同倍体(homoploid)植物杂交-分化的物种形成(speciation)过程中,杂交后代与亲本之间的有效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杂种与亲本在时间、空间、生态环境和基因水平上的隔离,保证了杂种后代的分化和稳定,并逐渐形成新物种,为了研究披碱草属(Elymus)含S_t Y基因组四倍体物种的系统演化关系,本文对来自亚洲不同地理分布区的26种披碱草属植物进行了大规模的种间杂交和杂种F_1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物种之间有不同稃度的杂交亲合力,杂交结实率在各杂交组合之间有较大的变异(在4.8%-100%之间);但各物种之间的杂种F_1完全不育。证明各物种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生殖隔离。种间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一Ⅰ染色体配对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S_t Y基因组随各披碱草属物种地理分布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分化。来自同一分布区(如东亚或西亚分布区之内)物种的S_t Y基因组分化程度较低,但来自不同分布区(如东、亚和两亚)物种之间相同的S_t Y基因组具有显著的分化。表明地理隔离对含S_t Y基因组物种的分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种间和种内杂种F_1的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和染色体配对频率变化规律的分析,作者认为细胞学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种 染色体配对 减数分裂 披碱草属植物 StY基因 基因组 物种分化 物种进化
下载PDF
通过对普通小麦染色体配对基因的调控导入外源有益基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路 任贤 +2 位作者 韩敬花 樊丽彬 潘淑婷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69-74,共6页
本文综述了通过对染色体配对基因调控,除去5B和利用ph1b、ph2a和Ph2b等,从小麦近缘种中转移有益基因到普通小麦中的方法。
关键词 染色体配对 部分同源染色体 小麦 近缘种
下载PDF
普通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抑制基因Ph1分子标记的验证和筛选
14
作者 李孟军 周硕 +4 位作者 李亚青 张士昌 彭义峰 张楠 史占良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3-1398,共6页
在ph1b纯合基因型中,普通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和外源染色体能够发生配对和重组。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高效利用ph1b突变体进行异源有益基因转移,以11个小麦材料为试材,比较了9个已报道的Ph1的PCR分子标记。在9个分子标记中,标记OPR... 在ph1b纯合基因型中,普通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和外源染色体能够发生配对和重组。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高效利用ph1b突变体进行异源有益基因转移,以11个小麦材料为试材,比较了9个已报道的Ph1的PCR分子标记。在9个分子标记中,标记OPR7和OPR17不具有特异性,标记PhSCAR、Mads、Ph920、PSR128、PSR574、PSR2120和WPG90为显性标记,仅标记PhSCAR为共显性标记。结果表明,标记Mads、PSR128、PSR574和PhSCAR扩增稳定,条带清晰,无非特异性PCR扩增产物,是用于Ph1分子检测的理性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基因(Ph1) ph1b突变体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黑麦的杂交亲和性及其杂种F_1染色体配对行为的研究
15
作者 亓增军 王洪刚 +2 位作者 李晴祺 高居荣 陈贵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435-442,共8页
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为母本和奥地利黑麦(Secalecereale,2n=2x=14)杂交,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22个品种的杂交... 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为母本和奥地利黑麦(Secalecereale,2n=2x=14)杂交,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22个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大于50%,其可能基因型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30%~50%之间,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10%~30%之间Kr1Kr1kr2kr2,7个品种杂交结实率小于5%;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杂种F1PMC的染色体配对能力与亲本杂交亲和性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为0.0121,但不同组合存在一定差异,8641012/黑麦F1具有最好的配对能力(平均交叉结数=1.3),而碧蚂4号/黑麦等具有较差的配对能力(平均交叉结数为0),其它品种(系)介于二者之间。8641012是具有较好亲和性和较高F1PMC染色体配对水平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系,可进一步用于小麦的远缘杂交以转移外源遗传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黑麦 杂种 亲和性 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美味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细胞遗传学研究 Ⅲ .母株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配对的光镜观察
16
作者 何子灿 蔡起贵 +3 位作者 钱迎倩 黄宏文 侯云甫 何子灿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5-9,共5页
首次报道在光镜下观察美味猕猴桃 (品种 :No.2 6原生质体植株的母株 )花粉母细胞( PMC)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的配对 ,发现其配对和凝缩有明显不同步性。不同细胞间染色体配对形式变化较大 ,一般以二价联会为主 ,其次由其它多种配对方式 ... 首次报道在光镜下观察美味猕猴桃 (品种 :No.2 6原生质体植株的母株 )花粉母细胞( PMC)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的配对 ,发现其配对和凝缩有明显不同步性。不同细胞间染色体配对形式变化较大 ,一般以二价联会为主 ,其次由其它多种配对方式 (包括有复合配对、重复配对、着丝点或端粒处联合和多价联会 )形成多价体 ,还有少数未配对或发生内配对 (偶见 )的单价体和几条二价体之间的次级配对。粗线期观察到少数染色体有缺失 (或重复 )、倒位、易位和疏松配对等结构性改变。表明该植株是一个复杂的区段异源六位体 ,少数染色体在结构上累积有变异。还认为该植株是研究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和联会机制的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猕猴桃 减数分裂 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小麦染色体配对的遗传控制
17
作者 胡延吉 赵吉平 张德水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81-86,共6页
本文概述了小麦中及其近缘种中存在的影响染色体配对的基因。对染色体配对抑制基因和促进基因的作用机制、Ph基因与其他基因的关系及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小麦染色体配对的遗传控制是通过一整套遗传体系来实现,既有主效基因,也有微效多... 本文概述了小麦中及其近缘种中存在的影响染色体配对的基因。对染色体配对抑制基因和促进基因的作用机制、Ph基因与其他基因的关系及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小麦染色体配对的遗传控制是通过一整套遗传体系来实现,既有主效基因,也有微效多基因。控制同源配对的体系与控制部分同源配对的体系可能是不同的。对研究小麦染色体配对的遗传控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配对 配对促进基因
下载PDF
小麦族B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中的作用
18
作者 樊路 韩敬花 樊丽彬 《北京农业科学》 1997年第3期8-9,共2页
小麦族B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中的作用樊路韩敬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100081)樊丽彬(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小麦族(Triticeae)一些种的细胞核中除一般构成染色体组的染色体(A染色体)外,还有一些额外染色体... 小麦族B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中的作用樊路韩敬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100081)樊丽彬(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小麦族(Triticeae)一些种的细胞核中除一般构成染色体组的染色体(A染色体)外,还有一些额外染色体,它们在形态、数目及行为功能方面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 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人类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配对异常及其后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关武 张思仲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CAS 1990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人类染色体减数分裂前期配对是配子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配对可能形成单价体、部分未配对二价体、交锁现象、非同源配对等多种异常。这些配对异常可能是导致卵细胞发育闭锁的重要原因,也可能导致生育力降低、非... 人类染色体减数分裂前期配对是配子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配对可能形成单价体、部分未配对二价体、交锁现象、非同源配对等多种异常。这些配对异常可能是导致卵细胞发育闭锁的重要原因,也可能导致生育力降低、非整倍体形成。X与Y减数在染色体分裂前期配对时不等交换可能导致性反转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数分裂 染色体配对 配对异常
全文增补中
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Ph'基因从拟斯卑尔脱小麦向普通小麦的导入
20
作者 P.D.Chen 侯文胜 《麦类作物》 CSCD 1997年第3期7-9,共3页
多倍体小麦中的二倍体化染色体配对由几个有着主要和次要作用的Ph(部分同源配对)基因控制。在这些基因缺失或被来自于其它物种的基因(Ph'基因)所抑制时都会出现部分同源配对。把拟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speltoides即Angilopsspelt... 多倍体小麦中的二倍体化染色体配对由几个有着主要和次要作用的Ph(部分同源配对)基因控制。在这些基因缺失或被来自于其它物种的基因(Ph'基因)所抑制时都会出现部分同源配对。把拟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speltoides即Angilopsspeltoides)的Ph'基因导入了普通小麦(T.aesticum),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被导入的成对Ph'和独立Ph'基因的表现。因Ph'基因对小麦的Ph基因表现上位,在杂种F1代中小麦与外源染色体发生了部分同源配对。利用Ph'基因无性系,证实了小麦和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染色体间的部分同源配对。由于在杂种F1代中出现了部分同源配对,并且不需要细胞遗传学操作,因此Ph'基因无性系可能是一个快速有效地向小麦导入外源基因的通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配对 拟斯卑尔脱小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