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9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工标志放流中华鲟幼鱼的降河洄游
被引量:
55
1
作者
杨德国
危起伟
+2 位作者
王凯
陈细华
朱永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1998— 2 0 0 2年期间 ,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中华鲟 2月龄稚鲟 (全长 7 5— 17 0cm) 17 5 2万尾 ,其中 7795 7尾用CWT进行标记 ;14月龄幼鲟 (全长 5 5 0— 98 0cm) 4 0 0尾 ,全部用外挂银牌和CWT双重标记。放流后沿长江及沿海收集中华...
1998— 2 0 0 2年期间 ,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中华鲟 2月龄稚鲟 (全长 7 5— 17 0cm) 17 5 2万尾 ,其中 7795 7尾用CWT进行标记 ;14月龄幼鲟 (全长 5 5 0— 98 0cm) 4 0 0尾 ,全部用外挂银牌和CWT双重标记。放流后沿长江及沿海收集中华鲟稚鲟和幼鲟样本 ,4年共回收稚鲟样本 6 4 0 0尾 ,幼鲟样本 13尾 ,检测到携带标记的稚鲟和幼鲟各 13尾。人工放流的幼鲟降海洄游的速度平均达到 2 8 6km/ 2 4h(7 1— 10 0 2km/ 2 4h) ,回捕时离放流点的距离从 346—2 4 5 9km ,平均 16 0 0km ,回捕的标志幼鲟有 4 6 2 %的个体来自海区。初步估算出 1999年和 2 0 0 0年人工放流个体在长江口幼鲟种群中的贡献率分别为 2 2 81%和 0 997%。结果表明 ,人工放流中华鲟稚鲟和幼鲟的生长、洄游及分布与自然种群没有明显差异。放流较大规格的幼鲟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而目前长江中华鲟种群的补充仍以自然繁殖种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幼鱼
分布
人工
标志放流
降河洄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技术
被引量:
28
2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1 位作者
陈琳
郭金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3,共5页
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 6 0 .2mm的黑鲷 (Sparusmarcrocephalus)共 11986尾 ,标志放流效果明显 ,共回捕标志鱼 95 5尾 ,回捕率达 8.0 % ;主群分布移动于湾顶沿岸浅水区 ,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 ,生长良好 ,放流后的 2 ...
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 6 0 .2mm的黑鲷 (Sparusmarcrocephalus)共 11986尾 ,标志放流效果明显 ,共回捕标志鱼 95 5尾 ,回捕率达 8.0 % ;主群分布移动于湾顶沿岸浅水区 ,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 ,生长良好 ,放流后的 2 40d平均体长达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标志放流
回捕率
大亚湾
放流
增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亚湾真鲷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18
3
作者
林金錶
陈琳
+1 位作者
郭金富
陈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9,共5页
1997年在大亚湾开展了真鲷 Pagrosomus major 的标志放流研究,以探讨人工放流增殖大亚湾真鲷资源的可行性。标志放流的真鲷共2 000尾,体长为 57──71mm(平均体长为 61mm)。标志放流效果明显,共回捕标志真鲷324尾,回捕率达16.2...
1997年在大亚湾开展了真鲷 Pagrosomus major 的标志放流研究,以探讨人工放流增殖大亚湾真鲷资源的可行性。标志放流的真鲷共2 000尾,体长为 57──71mm(平均体长为 61mm)。标志放流效果明显,共回捕标志真鲷324尾,回捕率达16.2%,初步了解了标志真鲷在大亚湾内的分布移动趋势及生长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标志放流
回捕率
大亚湾
放流
技术
移动规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沿岸大黄鱼标志放流及回捕率调查研究
被引量:
12
4
作者
马晓林
周永东
+2 位作者
徐开达
张洪亮
李鹏飞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有效修复大黄鱼资源及评估增殖放流效果,1998-2014年,分别在位于浙江沿岸的象山港、岱衢洋、洞头列岛三个水域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和挂牌标记等标志方法,进行大黄鱼标志放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标记方法的不同及海...
为有效修复大黄鱼资源及评估增殖放流效果,1998-2014年,分别在位于浙江沿岸的象山港、岱衢洋、洞头列岛三个水域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和挂牌标记等标志方法,进行大黄鱼标志放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标记方法的不同及海区的选取对标志鱼的回捕有差别性影响。在目前渔获交易的市场体制下,金属线码标记和荧光色素标记识别率较低,回捕效果不明显,放流宜采用较为直观的挂牌标志;三个水域的回捕率为象山港海域高于洞头海域,岱衢洋海域最低。放流后,标志鱼在三个放流水域均能够存活、生长和索饵洄游,并呈现不同的移动分布特点和回捕效果。文章还对影响回捕率的因素和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标志放流
回捕率
移动分布
浙江沿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沿海中国对虾标志放流试验
被引量:
9
5
作者
吴祖杰
徐君卓
+1 位作者
沈云章
溎彦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09-313,共5页
1991~1995年,在象山港及六横南部渔区继续进行中国对虾大规模标志放流。阐述了不同体长,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标放的标志对虾在浙江新的海域环境条件下移动、分布规律及生长、成活、产卵等情况,进一步验证了与放流虾群行动分布趋于一致,...
1991~1995年,在象山港及六横南部渔区继续进行中国对虾大规模标志放流。阐述了不同体长,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标放的标志对虾在浙江新的海域环境条件下移动、分布规律及生长、成活、产卵等情况,进一步验证了与放流虾群行动分布趋于一致,为我省中国对虾生产性放流增殖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标志放流
象山港
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47
6
作者
陈锦淘
戴小杰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6,共6页
关键词
标志放流
线码
标志
荧光色素可见式
标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江草鱼标志放流技术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罗新
张其中
崔淼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575-580,601,共7页
东江放流草鱼的全长为(18.2±2.0)cm,体长为(14.8±1.6)cm。在标记前进行草鱼食性转化驯养。试验采用两种标志方法对草鱼进行标记,第一种方法用直径为0.14 mm的铜丝把椭圆形塑料标志牌(8mm×5mm×1mm)挂在草鱼背鳍第一...
东江放流草鱼的全长为(18.2±2.0)cm,体长为(14.8±1.6)cm。在标记前进行草鱼食性转化驯养。试验采用两种标志方法对草鱼进行标记,第一种方法用直径为0.14 mm的铜丝把椭圆形塑料标志牌(8mm×5mm×1mm)挂在草鱼背鳍第一和第二支鳍骨间缝隙处,第二种方法剪除左侧腹鳍。标记后需进行为期10 d的暂养,使其穿刺部位愈合。总共放流草鱼10万尾,其中标志草鱼4万尾(挂牌标记1万尾,切腹鳍标记3万尾),标志草鱼占放流草鱼总数的40%,放流后1个多月时间内,总共回捕放流草鱼881尾,其中标志草鱼278尾,标志草鱼占回捕放流草鱼总数的百分率(标志率)为31.6%,总回捕率为0.695%。同时,食性分析发现放流草鱼已摄食江中水草和水葫芦的根,并带进一些藻类,饱食度高(4~5级),表明其在1个多月时间内完全适应了江中环境,放流效果好,标志放流技术可行。该技术要点:(1)放流草鱼的体长在11~17 cm范围内,既适于作切腹鳍标志,又适合作挂牌标记,其挂牌位置为背鳍肌肉内第一与第二支鳍骨间缝隙:(2)标记后需要经过约10 d的暂养治疗使伤口愈合;(3)放流前应作2周的食性转化训练,从吃饲料转变为吃草;(4)在水草茂盛的江段放流有利于放流草鱼尽快找到食物,较快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标志放流
技术
东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斑东方鲀标志放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方民杰
杜琦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28,共4页
于2005年12月在福建九龙江口海域标志放流双斑东方鲀3 192尾,至2006年12月共回收90尾,第一年回捕率为2.82%.主要捕获渔具为流刺网和定置网,其中流刺网捕获83尾,占92.22%,定置网捕获5尾,占5.56%.主要捕获海域为九龙江口的海门岛至鼓浪屿...
于2005年12月在福建九龙江口海域标志放流双斑东方鲀3 192尾,至2006年12月共回收90尾,第一年回捕率为2.82%.主要捕获渔具为流刺网和定置网,其中流刺网捕获83尾,占92.22%,定置网捕获5尾,占5.56%.主要捕获海域为九龙江口的海门岛至鼓浪屿一带,捕获83尾,占92.22%.这表明双斑东方鲀放流后并未作远距离洄游,九龙江口海域作为双斑东方鲀的索饵场和繁育场,应加强环境保护和海域使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东方纯
标志放流
九龙江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
26
9
作者
洪波
孙振中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介绍了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挂牌标记法(体外标)和切鳍法最为常用。而在国外,主要的标志方法有荧光色素标记(VIE)法、金属线码标记(CWT)法、被动整合雷达(PIT)法、档案式标记法、分...
介绍了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挂牌标记法(体外标)和切鳍法最为常用。而在国外,主要的标志方法有荧光色素标记(VIE)法、金属线码标记(CWT)法、被动整合雷达(PIT)法、档案式标记法、分离式卫星标记法以及生物遥测标记法等。我国的标志放流方法应该以挂牌标记法为主,同时可以引进荧光色素标记法和金属线码标记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放流
技术
渔业
增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胶州湾对虾标志放流回捕率分析
被引量:
3
10
作者
刘瑞玉
崔玉珩
徐风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9-42,共4页
根据在胶州湾东北部、红石崖和黄岛后湾标志放流虾的回捕情况的明显不同,联系到海域的环境特点和幼鲈鱼的分布及中国对虾的习性,讨论了制约放流虾回捕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中国对虾放流点应选择在河口、混水、软底质海域。
关键词
对虾
增殖
标志放流
回捕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口鳗鲡亲体标志放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宋超
张涛
+5 位作者
赵峰
刘鉴毅
张婷婷
王思凯
杨刚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9-710,共12页
为研究鳗鲡(Anguilla japonica)亲体的洄游习性,应用10枚分离式卫星标志(PAT)和500枚T型(T-bar)标志对野生和养殖鳗鲡亲体在长江口三甲港沿岸水域(121°49′E、31°12′N)进行标志放流研究。放流44 d后共收到4枚PAT标志的反馈信...
为研究鳗鲡(Anguilla japonica)亲体的洄游习性,应用10枚分离式卫星标志(PAT)和500枚T型(T-bar)标志对野生和养殖鳗鲡亲体在长江口三甲港沿岸水域(121°49′E、31°12′N)进行标志放流研究。放流44 d后共收到4枚PAT标志的反馈信息,并回捕到10尾T-bar标志的鳗鲡。标志放流结果显示:野生亲体放流后水平移动距离较远,放流9 d后已到达距放流位点117.66 km的舟山水域;野生亲体洄游过程主要分布在水体上层,有明显的垂直移动和昼夜分布差异,夜间在水体上层分布的时间较多,存在规律的下潜移动。养殖亲体水平移动距离较近,放流44 d后最远到达距放流位点106.13 km的嵊泗水域;养殖亲体洄游过程中沿水体底层移动,没有明显的垂直移动和昼夜分布差异。综上可见,野生亲体放流后可以快速的进入洄游移动状态;而养殖亲体放流后主要沿水底移动,在沿岸水域逗留时间较长;野生和养殖亲体表现出不同的入海洄游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鳗鲡亲体
卫星
标志
(PAT)
T型(T-bar)
标志
标志放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及其在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12
作者
郑仰桥
靳少非
+2 位作者
伍玉梅
张衡
樊伟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年第4期295-302,共8页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为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志放流方法,依赖于Argos卫星进行定位,现今已发展到了第二代。该方法具精度高、信息量大及不依赖于回收等特点。该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掌握鱼类洄游、生长、繁殖和索饵等生物与生态特...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为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志放流方法,依赖于Argos卫星进行定位,现今已发展到了第二代。该方法具精度高、信息量大及不依赖于回收等特点。该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掌握鱼类洄游、生长、繁殖和索饵等生物与生态特征,是获得海洋生物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并成为目前海洋渔业资源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在三大洋针对金枪鱼开展了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活动,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也证实了该技术的优越性。我国鱼类卫星标志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于其在渔业资源评估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分离式卫星标志与放流技术及其在大洋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内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卫星
标志放流
海洋渔业资源
金枪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档案式标志放流技术的基本原理
被引量:
1
13
作者
张晶
《现代渔业信息》
2004年第6期9-10,24,共3页
标志放流技术是研究海洋生物洄游分布的重要方法,档案式标志放流是近年来得到成功应用的一种放流技术,国外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金枪鱼等大洋渔业资源的监测及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档案式标志放流的技术构成、观测数据的测量方法等基本原理...
标志放流技术是研究海洋生物洄游分布的重要方法,档案式标志放流是近年来得到成功应用的一种放流技术,国外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金枪鱼等大洋渔业资源的监测及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档案式标志放流的技术构成、观测数据的测量方法等基本原理,并简单介绍了标志物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式
标志放流
技术
渔业资源监测
技术原理
标志
物
测量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渔业研究中的标志放流
被引量:
3
14
作者
熊国勇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2-44,共3页
主要概述了国内外渔业研究中应用的各种标志放流技术。放流标志方法主要有体内标志和体外标志形式,不同标志方法适合不同鱼类的渔业研究,对渔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标志放流
渔业
标识鱼
重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鱼类标志放流步骤的优选及其在黄鳍棘鲷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15
作者
吕少梁
王学锋
李纯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4-592,共9页
鱼类标志放流过程中,关键细节缺失参考依据易导致标志鱼因标志操作不规范而死亡(或导致标志脱落),从而影响基于标志群体抽样的增殖效果评估、放流群体时空格局等后续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以南海重要增殖放流鱼类黄鳍棘鲷为对象,采用多...
鱼类标志放流过程中,关键细节缺失参考依据易导致标志鱼因标志操作不规范而死亡(或导致标志脱落),从而影响基于标志群体抽样的增殖效果评估、放流群体时空格局等后续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以南海重要增殖放流鱼类黄鳍棘鲷为对象,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了标志过程中关键操作(标志前麻醉与否、标志部位、植入角度)的生长率、存活率、标志保留率的差异。40 d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标志操作对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麻醉与否对实验鱼的存活率影响极显著。标志部位、植入角度对标志保留率影响显著。优选出的最佳标志操作组合为麻醉,将T型标志以45°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存活率95.56%、标志保留率98.89%)。综合以往资料,本研究提出了黄鳍棘鲷[体长(10.05±0.39)cm]T型标志操作规范建议,为今后科学开展标志放流提供参考依据:①标志前暂养,将待标志鱼放入培育池内暂养3 d或以上,标志前24 h停食;②材料消毒,将T型标志和标志枪针头用75%酒精浸泡消毒5 min;③麻醉,用30 mg/L丁香酚溶液(或MS-222麻醉剂)麻醉至鱼体腹部向上翻转时,迅速进行标志;④标志,用标志枪针头拨去标志部位的1个鳞片,然后针头与鱼体呈45°将T型标志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⑤鱼体消毒,将标志鱼放入含有5%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的海水溶液中药浴消毒30 min;⑥标志后暂养,消毒后的标志鱼人工暂养7 d后可放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标志放流
步骤
T型
标志
多因素方差分析
增殖
放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官井洋大黄鱼标志放流技术与放流标志鱼早期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3
16
作者
刘家富
翁忠钗
+3 位作者
唐晓刚
关金藏
施学文
洪港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3-58,共6页
用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幼鱼,经丁香酚溶液浸浴麻醉,体背系挂塑料牌,经 网箱暂养后于1987年1月20日在官井洋中放流6 126尾。2个月内回捕483尾。 通过对回捕鱼及其捕捞实况调查,并结合定置网渔获物中天然大黄鱼及海区温盐...
用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幼鱼,经丁香酚溶液浸浴麻醉,体背系挂塑料牌,经 网箱暂养后于1987年1月20日在官井洋中放流6 126尾。2个月内回捕483尾。 通过对回捕鱼及其捕捞实况调查,并结合定置网渔获物中天然大黄鱼及海区温盐 断面调查,对放流标志鱼早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标志放流
技术
生态习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洪泽湖首次实施标志放流
17
作者
李明锋
《渔业致富指南》
2010年第12期7-7,共1页
3月27日,洪泽湖韩桥水域首次实施标志放流,共放流鲢、鳙鱼种1.88万公斤计56万多尾,其中标志放流鱼种5000尾。 此次洪泽湖标志放流,是参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实施的“长江下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研究及...
3月27日,洪泽湖韩桥水域首次实施标志放流,共放流鲢、鳙鱼种1.88万公斤计56万多尾,其中标志放流鱼种5000尾。 此次洪泽湖标志放流,是参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实施的“长江下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研究及数字化平台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放流
洪泽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平台开发
增殖
放流
水生生物
长江下游
淡水渔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及其增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
4
18
作者
薛洪法
吕桂荣
孙迪杰
《水产学报》
CAS
1988年第4期333-338,共6页
本文根据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实验与重捕资料,对辽东湾中国对虾放流场的选择、种苗的放流规格和放流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表明,在辽河口海区进行对虾放流增殖是较理想的场所,在秋汛生产期洄游分布遍及辽东湾传统的...
本文根据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实验与重捕资料,对辽东湾中国对虾放流场的选择、种苗的放流规格和放流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表明,在辽河口海区进行对虾放流增殖是较理想的场所,在秋汛生产期洄游分布遍及辽东湾传统的中心渔场;放流种苗的适宜体长规格为5cm以上,回捕率较高,最高达3.31%。这将对辽东湾生产性对虾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中国对虾
标志放流
资源增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连江倒刺鲃的标志放流试验
19
作者
谢迪
李潮
+2 位作者
李嘉淇
吴倩
赵俊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2-387,共6页
为研究倒刺鲃人工增殖放流中的生长发育等规律,探讨恢复连江这一传统特色经济鱼类资源的有效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荧光色素标记方法,在连江阳山段对3×10~4尾倒刺鲃鱼苗进行标志放流试验。基于回捕数据对倒刺鲃的回捕率、标志保留...
为研究倒刺鲃人工增殖放流中的生长发育等规律,探讨恢复连江这一传统特色经济鱼类资源的有效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荧光色素标记方法,在连江阳山段对3×10~4尾倒刺鲃鱼苗进行标志放流试验。基于回捕数据对倒刺鲃的回捕率、标志保留率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连江倒刺鲃标志放流的方法做出初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流刺网等捕捞工具对倒刺鲃进行回捕,截至2016年5月共回捕倒刺鲃275尾,回捕率为0.92%。对回捕鱼的标记保留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标志保留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回捕的前几个月内,荧光标志仍肉眼可辨,自第7个月开始荧光标志开始变得逐渐模糊,1年之后标志逐渐消失。标志鱼在放流后6个月生长缓慢,之后生长加快。协方差分析表明,倒刺鲃在放流水域的生长比池塘养殖和自然群体更具优势,说明放流水域属于放流条件较佳水域。综上所述,本研究基本达到标志放流预期目的,但应继续优化标志放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江
倒刺鲃
标志放流
回捕率
标志
保留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资源增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20
作者
田敏
杨剑虹
+3 位作者
范姝云
安莉
张志雄
张玲
《云南农业》
2022年第11期60-62,共3页
标志放流技术如今已成为生物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运用在种群年龄构成、成活率和病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资源量、食性等种群动态研究,以及水生动物栖息地选择、运动及洄游行为等行为生理研究方面,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具有...
标志放流技术如今已成为生物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运用在种群年龄构成、成活率和病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资源量、食性等种群动态研究,以及水生动物栖息地选择、运动及洄游行为等行为生理研究方面,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现有标志方法的应用效果和云南省标志放流情况进行综述和讨论,并对云南省鱼类标记放流技术发展进行分析探索,进一步推动标志技术在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平衡的维持等方面的科学合理运用,以期为云南省乃至中国的标志放流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放流
技术
渔业资源增殖
增殖
放流
生物资源
栖息地选择
种群动态
生态平衡
水生动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标志放流中华鲟幼鱼的降河洄游
被引量:
55
1
作者
杨德国
危起伟
王凯
陈细华
朱永久
机构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基金
科学技术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2 0 0 1年 )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三峡工程环境保护补偿经费科研类 (施工区外 )项目 (SX96 1/HB
SX971 2 5 /HB)资助
文摘
1998— 2 0 0 2年期间 ,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中华鲟 2月龄稚鲟 (全长 7 5— 17 0cm) 17 5 2万尾 ,其中 7795 7尾用CWT进行标记 ;14月龄幼鲟 (全长 5 5 0— 98 0cm) 4 0 0尾 ,全部用外挂银牌和CWT双重标记。放流后沿长江及沿海收集中华鲟稚鲟和幼鲟样本 ,4年共回收稚鲟样本 6 4 0 0尾 ,幼鲟样本 13尾 ,检测到携带标记的稚鲟和幼鲟各 13尾。人工放流的幼鲟降海洄游的速度平均达到 2 8 6km/ 2 4h(7 1— 10 0 2km/ 2 4h) ,回捕时离放流点的距离从 346—2 4 5 9km ,平均 16 0 0km ,回捕的标志幼鲟有 4 6 2 %的个体来自海区。初步估算出 1999年和 2 0 0 0年人工放流个体在长江口幼鲟种群中的贡献率分别为 2 2 81%和 0 997%。结果表明 ,人工放流中华鲟稚鲟和幼鲟的生长、洄游及分布与自然种群没有明显差异。放流较大规格的幼鲟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而目前长江中华鲟种群的补充仍以自然繁殖种群为主。
关键词
中华鲟
幼鱼
分布
人工
标志放流
降河洄游
Keywords
Acipenser sinensis
Tagging and releasing
Migration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965.21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技术
被引量:
28
2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陈琳
郭金富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3,共5页
基金
农业部"九五"重点科研资助项目! (95 -B -96 -10 -0 2 -0 1)
文摘
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 6 0 .2mm的黑鲷 (Sparusmarcrocephalus)共 11986尾 ,标志放流效果明显 ,共回捕标志鱼 95 5尾 ,回捕率达 8.0 % ;主群分布移动于湾顶沿岸浅水区 ,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 ,生长良好 ,放流后的 2 40d平均体长达 2
关键词
黑鲷
标志放流
回捕率
大亚湾
放流
增殖
Keywords
Sparus marcrocephalus
tagging and releasing
recapture rate
Daya Bay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S965.23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亚湾真鲷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18
3
作者
林金錶
陈琳
郭金富
陈涛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9,共5页
基金
"九五"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大亚湾黑鲷
真鲷资源增殖
资源变动及合理利用的研究"系列专题之一(95-B-96-10-02-01)
文摘
1997年在大亚湾开展了真鲷 Pagrosomus major 的标志放流研究,以探讨人工放流增殖大亚湾真鲷资源的可行性。标志放流的真鲷共2 000尾,体长为 57──71mm(平均体长为 61mm)。标志放流效果明显,共回捕标志真鲷324尾,回捕率达16.2%,初步了解了标志真鲷在大亚湾内的分布移动趋势及生长等情况。
关键词
真鲷
标志放流
回捕率
大亚湾
放流
技术
移动规律
分布规律
Keywords
Pagrosomus major
tagged and released
recapture rate
Daya Bay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沿岸大黄鱼标志放流及回捕率调查研究
被引量:
12
4
作者
马晓林
周永东
徐开达
张洪亮
李鹏飞
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出处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43B02)
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2014-Z47)
+7 种基金
国家海洋局项目(200905019-5
201005013-2)
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专项计划(2015F50005
2005F12032)
浙江海域重大涉海工程生态修复补偿项目(中海油CCL2014HYPS0034GX2
CCL2014HYPS0034GX2
农渔资源函[2007]25号
东渔政[2005]第155号)
文摘
为有效修复大黄鱼资源及评估增殖放流效果,1998-2014年,分别在位于浙江沿岸的象山港、岱衢洋、洞头列岛三个水域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和挂牌标记等标志方法,进行大黄鱼标志放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标记方法的不同及海区的选取对标志鱼的回捕有差别性影响。在目前渔获交易的市场体制下,金属线码标记和荧光色素标记识别率较低,回捕效果不明显,放流宜采用较为直观的挂牌标志;三个水域的回捕率为象山港海域高于洞头海域,岱衢洋海域最低。放流后,标志鱼在三个放流水域均能够存活、生长和索饵洄游,并呈现不同的移动分布特点和回捕效果。文章还对影响回捕率的因素和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黄鱼
标志放流
回捕率
移动分布
浙江沿岸
Keywords
Pseudosciaena crocea
tagging release
recaptured rate
moving distribution
Zhejiang coastal waters
分类号
S937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沿海中国对虾标志放流试验
被引量:
9
5
作者
吴祖杰
徐君卓
沈云章
溎彦
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出处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09-313,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八五"国家攻关项目(85-14-02-01-01)
文摘
1991~1995年,在象山港及六横南部渔区继续进行中国对虾大规模标志放流。阐述了不同体长,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标放的标志对虾在浙江新的海域环境条件下移动、分布规律及生长、成活、产卵等情况,进一步验证了与放流虾群行动分布趋于一致,为我省中国对虾生产性放流增殖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标志放流
象山港
试验
Keywords
Xiangshan Bay
Penaeus orientalis
tag-stocking
分类号
S91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47
6
作者
陈锦淘
戴小杰
机构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6,共6页
基金
农业部东海渔政局课题(技03-48)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1102)
关键词
标志放流
线码
标志
荧光色素可见式
标志
Keywords
tagging
coded wire tag
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 tag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江草鱼标志放流技术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罗新
张其中
崔淼
机构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信丰中学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575-580,601,共7页
基金
东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
维持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092X07211-009)
文摘
东江放流草鱼的全长为(18.2±2.0)cm,体长为(14.8±1.6)cm。在标记前进行草鱼食性转化驯养。试验采用两种标志方法对草鱼进行标记,第一种方法用直径为0.14 mm的铜丝把椭圆形塑料标志牌(8mm×5mm×1mm)挂在草鱼背鳍第一和第二支鳍骨间缝隙处,第二种方法剪除左侧腹鳍。标记后需进行为期10 d的暂养,使其穿刺部位愈合。总共放流草鱼10万尾,其中标志草鱼4万尾(挂牌标记1万尾,切腹鳍标记3万尾),标志草鱼占放流草鱼总数的40%,放流后1个多月时间内,总共回捕放流草鱼881尾,其中标志草鱼278尾,标志草鱼占回捕放流草鱼总数的百分率(标志率)为31.6%,总回捕率为0.695%。同时,食性分析发现放流草鱼已摄食江中水草和水葫芦的根,并带进一些藻类,饱食度高(4~5级),表明其在1个多月时间内完全适应了江中环境,放流效果好,标志放流技术可行。该技术要点:(1)放流草鱼的体长在11~17 cm范围内,既适于作切腹鳍标志,又适合作挂牌标记,其挂牌位置为背鳍肌肉内第一与第二支鳍骨间缝隙:(2)标记后需要经过约10 d的暂养治疗使伤口愈合;(3)放流前应作2周的食性转化训练,从吃饲料转变为吃草;(4)在水草茂盛的江段放流有利于放流草鱼尽快找到食物,较快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标志放流
技术
东江
Keywords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tagging and releasing techniques
Dongjiang River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斑东方鲀标志放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方民杰
杜琦
机构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出处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28,共4页
基金
农业部2005年度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文摘
于2005年12月在福建九龙江口海域标志放流双斑东方鲀3 192尾,至2006年12月共回收90尾,第一年回捕率为2.82%.主要捕获渔具为流刺网和定置网,其中流刺网捕获83尾,占92.22%,定置网捕获5尾,占5.56%.主要捕获海域为九龙江口的海门岛至鼓浪屿一带,捕获83尾,占92.22%.这表明双斑东方鲀放流后并未作远距离洄游,九龙江口海域作为双斑东方鲀的索饵场和繁育场,应加强环境保护和海域使用管理.
关键词
双斑东方纯
标志放流
九龙江口
Keywords
Takifugu bimaculatus
tagged and released
Jiulongjiang Estuary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
26
9
作者
洪波
孙振中
机构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出处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文摘
介绍了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挂牌标记法(体外标)和切鳍法最为常用。而在国外,主要的标志方法有荧光色素标记(VIE)法、金属线码标记(CWT)法、被动整合雷达(PIT)法、档案式标记法、分离式卫星标记法以及生物遥测标记法等。我国的标志放流方法应该以挂牌标记法为主,同时可以引进荧光色素标记法和金属线码标记法等。
关键词
标志放流
技术
渔业
增殖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胶州湾对虾标志放流回捕率分析
被引量:
3
10
作者
刘瑞玉
崔玉珩
徐风山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9-42,共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七五"计划重大研究课题
文摘
根据在胶州湾东北部、红石崖和黄岛后湾标志放流虾的回捕情况的明显不同,联系到海域的环境特点和幼鲈鱼的分布及中国对虾的习性,讨论了制约放流虾回捕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中国对虾放流点应选择在河口、混水、软底质海域。
关键词
对虾
增殖
标志放流
回捕率
Keywords
Chinese shrimp, Resource enhancoment, Tagging-releasing, Recapture rate clay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鳗鲡亲体标志放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宋超
张涛
赵峰
刘鉴毅
张婷婷
王思凯
杨刚
庄平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长江口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9-710,共12页
基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0TD13)
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CJDC-2017-23)
农业农村部项目(17200243)。
文摘
为研究鳗鲡(Anguilla japonica)亲体的洄游习性,应用10枚分离式卫星标志(PAT)和500枚T型(T-bar)标志对野生和养殖鳗鲡亲体在长江口三甲港沿岸水域(121°49′E、31°12′N)进行标志放流研究。放流44 d后共收到4枚PAT标志的反馈信息,并回捕到10尾T-bar标志的鳗鲡。标志放流结果显示:野生亲体放流后水平移动距离较远,放流9 d后已到达距放流位点117.66 km的舟山水域;野生亲体洄游过程主要分布在水体上层,有明显的垂直移动和昼夜分布差异,夜间在水体上层分布的时间较多,存在规律的下潜移动。养殖亲体水平移动距离较近,放流44 d后最远到达距放流位点106.13 km的嵊泗水域;养殖亲体洄游过程中沿水体底层移动,没有明显的垂直移动和昼夜分布差异。综上可见,野生亲体放流后可以快速的进入洄游移动状态;而养殖亲体放流后主要沿水底移动,在沿岸水域逗留时间较长;野生和养殖亲体表现出不同的入海洄游习性。
关键词
长江口
鳗鲡亲体
卫星
标志
(PAT)
T型(T-bar)
标志
标志放流
Keywords
Yangtze Estuary
Anguilla japonica parents
pop-up satellite archival tags(PAT)
T-bar tags
tagging release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及其在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12
作者
郑仰桥
靳少非
伍玉梅
张衡
樊伟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年第4期295-302,共8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092202)
文摘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为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志放流方法,依赖于Argos卫星进行定位,现今已发展到了第二代。该方法具精度高、信息量大及不依赖于回收等特点。该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掌握鱼类洄游、生长、繁殖和索饵等生物与生态特征,是获得海洋生物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并成为目前海洋渔业资源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在三大洋针对金枪鱼开展了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活动,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也证实了该技术的优越性。我国鱼类卫星标志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于其在渔业资源评估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分离式卫星标志与放流技术及其在大洋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内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分离式卫星
标志放流
海洋渔业资源
金枪鱼
Keywords
pop-up satellite archival tagging
marine fishery resource
tuna
分类号
V474.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F31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档案式标志放流技术的基本原理
被引量:
1
13
作者
张晶
机构
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现代渔业信息》
2004年第6期9-10,24,共3页
文摘
标志放流技术是研究海洋生物洄游分布的重要方法,档案式标志放流是近年来得到成功应用的一种放流技术,国外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金枪鱼等大洋渔业资源的监测及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档案式标志放流的技术构成、观测数据的测量方法等基本原理,并简单介绍了标志物的构成。
关键词
档案式
标志放流
技术
渔业资源监测
技术原理
标志
物
测量方法
分类号
S937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渔业研究中的标志放流
被引量:
3
14
作者
熊国勇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2-44,共3页
文摘
主要概述了国内外渔业研究中应用的各种标志放流技术。放流标志方法主要有体内标志和体外标志形式,不同标志方法适合不同鱼类的渔业研究,对渔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标志放流
渔业
标识鱼
重捕
Keywords
tagged releasing
fishery
tagged fishes
recapture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类标志放流步骤的优选及其在黄鳍棘鲷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15
作者
吕少梁
王学锋
李纯厚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4-592,共9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08)
2017年广东省农业标准化专项(K17072)
创新强校项目(GDOU2013050247)~~
文摘
鱼类标志放流过程中,关键细节缺失参考依据易导致标志鱼因标志操作不规范而死亡(或导致标志脱落),从而影响基于标志群体抽样的增殖效果评估、放流群体时空格局等后续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以南海重要增殖放流鱼类黄鳍棘鲷为对象,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了标志过程中关键操作(标志前麻醉与否、标志部位、植入角度)的生长率、存活率、标志保留率的差异。40 d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标志操作对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麻醉与否对实验鱼的存活率影响极显著。标志部位、植入角度对标志保留率影响显著。优选出的最佳标志操作组合为麻醉,将T型标志以45°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存活率95.56%、标志保留率98.89%)。综合以往资料,本研究提出了黄鳍棘鲷[体长(10.05±0.39)cm]T型标志操作规范建议,为今后科学开展标志放流提供参考依据:①标志前暂养,将待标志鱼放入培育池内暂养3 d或以上,标志前24 h停食;②材料消毒,将T型标志和标志枪针头用75%酒精浸泡消毒5 min;③麻醉,用30 mg/L丁香酚溶液(或MS-222麻醉剂)麻醉至鱼体腹部向上翻转时,迅速进行标志;④标志,用标志枪针头拨去标志部位的1个鳞片,然后针头与鱼体呈45°将T型标志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⑤鱼体消毒,将标志鱼放入含有5%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的海水溶液中药浴消毒30 min;⑥标志后暂养,消毒后的标志鱼人工暂养7 d后可放流。
关键词
黄鳍棘鲷
标志放流
步骤
T型
标志
多因素方差分析
增殖
放流
Keywords
Acanthopagrus latus
tagging procedures
T-bar anchor tags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stock enhancement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官井洋大黄鱼标志放流技术与放流标志鱼早期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3
16
作者
刘家富
翁忠钗
唐晓刚
关金藏
施学文
洪港船
机构
福建省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福建省宁德地区大黄鱼增殖站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3-58,共6页
文摘
用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幼鱼,经丁香酚溶液浸浴麻醉,体背系挂塑料牌,经 网箱暂养后于1987年1月20日在官井洋中放流6 126尾。2个月内回捕483尾。 通过对回捕鱼及其捕捞实况调查,并结合定置网渔获物中天然大黄鱼及海区温盐 断面调查,对放流标志鱼早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大黄鱼
标志放流
技术
生态习性
Keywords
Pseudodciaena crocea, Tagging technigues, Ecological characterstics
分类号
S965.32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洪泽湖首次实施标志放流
17
作者
李明锋
机构
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金湖县滩涂开发公司
出处
《渔业致富指南》
2010年第12期7-7,共1页
文摘
3月27日,洪泽湖韩桥水域首次实施标志放流,共放流鲢、鳙鱼种1.88万公斤计56万多尾,其中标志放流鱼种5000尾。 此次洪泽湖标志放流,是参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实施的“长江下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研究及数字化平台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标志放流
洪泽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平台开发
增殖
放流
水生生物
长江下游
淡水渔业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及其增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
4
18
作者
薛洪法
吕桂荣
孙迪杰
机构
渤海水产增殖科学实验基地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1988年第4期333-338,共6页
文摘
本文根据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实验与重捕资料,对辽东湾中国对虾放流场的选择、种苗的放流规格和放流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表明,在辽河口海区进行对虾放流增殖是较理想的场所,在秋汛生产期洄游分布遍及辽东湾传统的中心渔场;放流种苗的适宜体长规格为5cm以上,回捕率较高,最高达3.31%。这将对辽东湾生产性对虾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辽东湾
中国对虾
标志放流
资源增殖
Keywords
Chinese prawn 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
Liaodong Bay
tagging
recovery
分类号
S968.22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连江倒刺鲃的标志放流试验
19
作者
谢迪
李潮
李嘉淇
吴倩
赵俊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优质环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2-387,共6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48)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2005DKA21402)
文摘
为研究倒刺鲃人工增殖放流中的生长发育等规律,探讨恢复连江这一传统特色经济鱼类资源的有效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荧光色素标记方法,在连江阳山段对3×10~4尾倒刺鲃鱼苗进行标志放流试验。基于回捕数据对倒刺鲃的回捕率、标志保留率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连江倒刺鲃标志放流的方法做出初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流刺网等捕捞工具对倒刺鲃进行回捕,截至2016年5月共回捕倒刺鲃275尾,回捕率为0.92%。对回捕鱼的标记保留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标志保留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回捕的前几个月内,荧光标志仍肉眼可辨,自第7个月开始荧光标志开始变得逐渐模糊,1年之后标志逐渐消失。标志鱼在放流后6个月生长缓慢,之后生长加快。协方差分析表明,倒刺鲃在放流水域的生长比池塘养殖和自然群体更具优势,说明放流水域属于放流条件较佳水域。综上所述,本研究基本达到标志放流预期目的,但应继续优化标志放流策略。
关键词
连江
倒刺鲃
标志放流
回捕率
标志
保留率
Keywords
Lianjiang River
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tagging release
recapture rate
tag retention
分类号
S931.5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资源增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20
作者
田敏
杨剑虹
范姝云
安莉
张志雄
张玲
机构
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华宁县水产工作站
普洱市思茅区渔业发展中心
出处
《云南农业》
2022年第11期60-62,共3页
基金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滇池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项目”。
文摘
标志放流技术如今已成为生物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运用在种群年龄构成、成活率和病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资源量、食性等种群动态研究,以及水生动物栖息地选择、运动及洄游行为等行为生理研究方面,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现有标志方法的应用效果和云南省标志放流情况进行综述和讨论,并对云南省鱼类标记放流技术发展进行分析探索,进一步推动标志技术在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平衡的维持等方面的科学合理运用,以期为云南省乃至中国的标志放流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标志放流
技术
渔业资源增殖
增殖
放流
生物资源
栖息地选择
种群动态
生态平衡
水生动物
分类号
S93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工标志放流中华鲟幼鱼的降河洄游
杨德国
危起伟
王凯
陈细华
朱永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技术
林金錶
陈涛
陈琳
郭金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亚湾真鲷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
林金錶
陈琳
郭金富
陈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浙江沿岸大黄鱼标志放流及回捕率调查研究
马晓林
周永东
徐开达
张洪亮
李鹏飞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浙江沿海中国对虾标志放流试验
吴祖杰
徐君卓
沈云章
溎彦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陈锦淘
戴小杰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4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东江草鱼标志放流技术研究
罗新
张其中
崔淼
《生态科学》
CSCD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双斑东方鲀标志放流的初步研究
方民杰
杜琦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洪波
孙振中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胶州湾对虾标志放流回捕率分析
刘瑞玉
崔玉珩
徐风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长江口鳗鲡亲体标志放流的初步研究
宋超
张涛
赵峰
刘鉴毅
张婷婷
王思凯
杨刚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及其在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
郑仰桥
靳少非
伍玉梅
张衡
樊伟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档案式标志放流技术的基本原理
张晶
《现代渔业信息》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渔业研究中的标志放流
熊国勇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鱼类标志放流步骤的优选及其在黄鳍棘鲷中的应用
吕少梁
王学锋
李纯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官井洋大黄鱼标志放流技术与放流标志鱼早期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刘家富
翁忠钗
唐晓刚
关金藏
施学文
洪港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洪泽湖首次实施标志放流
李明锋
《渔业致富指南》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及其增殖效果的研究
薛洪法
吕桂荣
孙迪杰
《水产学报》
CAS
198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连江倒刺鲃的标志放流试验
谢迪
李潮
李嘉淇
吴倩
赵俊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资源增殖中的应用
田敏
杨剑虹
范姝云
安莉
张志雄
张玲
《云南农业》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