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的营口地区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
1
作者 丛梅梅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9期132-134,138,共4页
采用栖息地质量指数法对营口地区主要河流水生态健康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营口地区主要河流栖息地指数在179~259之间,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河流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估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河流 水生态健康 综合评估栖息地质量指数 营口地区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永远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6期80-83,共4页
为提高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利用主成分分析方式对流域水质指标进行筛选,采用生物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在水质指标筛选的基础上对其水生态健康程度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太子河上游南甸-观音阁水库段水生态污染综合指数在179~182... 为提高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利用主成分分析方式对流域水质指标进行筛选,采用生物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在水质指标筛选的基础上对其水生态健康程度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太子河上游南甸-观音阁水库段水生态污染综合指数在179~182之间,总体处于健康状态,中游观音阁水库以下-葠窝水库以上段水生态污染在182~224之间,总体处于一般健康状态,下游葠窝水库以下-唐马寨段水生态污染指数高于300,水生态系统处于较差的状态。研究成果对于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治理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质量 综合评价指数 水生态综合评价 太子河流域
下载PDF
鱼类生物群落对太子河流域土地利用、河岸带栖息地质量的响应 被引量:21
3
作者 高欣 丁森 +3 位作者 张远 马淑芹 刘思思 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198-7206,共9页
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是多空间尺度环境因子作用的结果。探讨不同尺度环境因子及水生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识别影响水生生物群落完整性的尺度问题,是有效开展水生生物保护的基础。基于2009年对太子河流域15个样点的鱼类、河岸带栖息地质量... 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是多空间尺度环境因子作用的结果。探讨不同尺度环境因子及水生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识别影响水生生物群落完整性的尺度问题,是有效开展水生生物保护的基础。基于2009年对太子河流域15个样点的鱼类、河岸带栖息地质量评价,结合遥感影像解译的太子河流域土地利用情况(包括流域尺度和河段尺度),研究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与两种尺度土地利用、栖息地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子河上游地区河岸栖息地质量较好,下游地区由于农业用地、城镇用地比例的增加河岸栖息地质量明显下降。F-IBI与自然用地比例呈正相关,与农业、城镇用地比例呈负相关。农业用地对F-IBI的影响体现在流域尺度,而城镇用地在两种尺度上都存在显著影响。相比于农业用地,城镇用地相同比例的增加会导致F-IBI更快的下降。底质、水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是显著影响F-IBI的栖息地质量评价参数。3项参数均随农业和城镇用地比例增加而降低,农业用地主要在流域尺度上对3项参数产生影响,城镇用地主要影响底质和水质状况2项参数,而在两种尺度上的影响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 鱼类 尺度 土地利用 栖息地质量
下载PDF
栖息地质量对两种网蛱蝶集合种群结构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洁君 王义飞 +2 位作者 雷光春 王戎疆 徐汝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6,共8页
在河北省赤城县研究了栖息地质量对大网蛱蝶Melitaeaphoebe和金堇蛱蝶Euphydryasaurinia两种网蛱蝶集合种群结构和分布的影响。这两种网蛱蝶在约 10km2 的区域内共存 ,成虫期的蜜源植物几乎相同 ,大网蛱蝶的发生峰期比金堇蛱蝶晚约一个... 在河北省赤城县研究了栖息地质量对大网蛱蝶Melitaeaphoebe和金堇蛱蝶Euphydryasaurinia两种网蛱蝶集合种群结构和分布的影响。这两种网蛱蝶在约 10km2 的区域内共存 ,成虫期的蜜源植物几乎相同 ,大网蛱蝶的发生峰期比金堇蛱蝶晚约一个月 ,两者只有不到一周左右的时间重叠。大网蛱蝶和金堇蛱蝶幼虫的寄主植物分别是 :祁州漏芦 (菊科 )和华北蓝盆花(川续断科 )。蜜源植物的丰度与两种网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呈正相关 ;祁州漏芦的密度对大网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影响很大 ,金堇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则与其寄主植物华北蓝盆花的高度正相关 ;斑块内平均植被高度与两种网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均呈正相关 ,植物多样性、植物均匀性和植被盖度均与金堇蛱蝶的局域种群大小负相关 ,与大网蛱蝶的关系不大。同时分析了其他因子如斑块的坡向、坡度等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1)幼虫寄主植物的不同和成蝶飞行峰期的分离允许两种网蛱蝶在这样一个小的斑块区域内共存 ;2 )蜜源是重要的限制因子 ,并且受气候随机性的影响很大 ,蜜源的波动可以很好地解释网蛱蝶集合种群在年度间的动态变化 ;3 )大网蛱蝶和金堇蛱蝶的飞行、食物搜寻能力的不同以及各自寄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空间分布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集合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蛱蝶 大网蛱蝶 金堇蛱蝶 集合种群 栖息地质量 寄主植物 蜜源
下载PDF
栖息地质量对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乘明 韦显盛 +2 位作者 周岐海 李友邦 黄中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8-343,共6页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各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个地理种群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栖息地质量对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各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个地理种群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栖息地质量对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在低质量栖息生境的黑叶猴猴群较生活在高质量栖息生境的猴群花费更多的时间休息和觅食,而用于移动和社会活动的时间相应减少。分析表明,栖息地质量的差异所造成的食物可获得性以及食物组成的差异可能是影响黑叶猴群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虽然不同活动的峰值在日活动节律中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但总的日活动节律在不同地理种群中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早晨和下午出现两个明显的觅食高峰,而中午则是长时间的休息;移动的高峰通常发生在觅食高峰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栖息地质量 活动时间分配 日活动节律
下载PDF
南陵县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质量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利军 丁由中 +6 位作者 李秀洪 胡林英 王小明 邵民 谢万树 John Thorbjarnarson 顾长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198 6~ 1 998年 ,在安徽省南陵县对扬子鳄种群资源及分布区栖息地状况进行了 4次调查 ,1 999年对该县扬子鳄部分栖息地的质量做了研究。结果显示 ,南陵县扬子鳄野生种群目前只 30头左右 ,每 4年平均递减率约 38% ,分布于 6个镇 ,7个行... 198 6~ 1 998年 ,在安徽省南陵县对扬子鳄种群资源及分布区栖息地状况进行了 4次调查 ,1 999年对该县扬子鳄部分栖息地的质量做了研究。结果显示 ,南陵县扬子鳄野生种群目前只 30头左右 ,每 4年平均递减率约 38% ,分布于 6个镇 ,7个行政村中 ,75 %的栖息地已经消失。其中东河、三里、石铺三镇生活有全县 80 %的扬子鳄 ,而石铺镇扬子鳄密度最大。引起扬子鳄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破坏 ,同时对鳄的捕杀、污染、天灾也是重要因素。其野外栖息地主要为两种类型 ,农耕区普通池塘和丘陵山地的山塘、水库。耕作区食物、栖息条件较好 ,人鳄矛盾较小的局部水域依然是扬子鳄最佳选择 ,但这类水域农药化肥污染已构成对扬子鳄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种群数量 栖息地质量 南陵 安徽
下载PDF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自然栖息地质量分析与研究——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艳平 《矿山测量》 2019年第6期114-118,共5页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因其典型和特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成为我国多样性生物资源保护的优先区域,因此评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栖息地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采用自然栖息地质量指数,基于地理国情监...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因其典型和特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成为我国多样性生物资源保护的优先区域,因此评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栖息地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采用自然栖息地质量指数,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栖息地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根据其值的大小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国情监测 自然栖息地质量指数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质量指数的大凌河水生态环境状况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姜巽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2年第2期3-5,共3页
对大凌河流域6个典型水质监测断面的栖息地质量指数进行水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凌河中游城市段栖息地指数H_(QI)低于120,总体处于一般状况,上游段和中游栖息地H_(QI)高于120,水生态总体处于较好状况。
关键词 栖息地质量指数 水生态 健康评价 大凌河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的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岳亮亮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8年第3期47-49,共3页
结合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对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指标进行构建,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结合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流域内6个主要断面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影响的4个关键指标分别为电导率、BOD5、CODcr及... 结合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对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指标进行构建,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结合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流域内6个主要断面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影响的4个关键指标分别为电导率、BOD5、CODcr及HQI。浑河中游东陵段由于处于城市段,其栖息地质量指数较低;上游清原及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段,栖息地质量指数偏高。浑河总体水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区域处于较差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指标构建 水生态评价 浑河流域
下载PDF
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在辽河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娜 《水利技术监督》 2021年第4期59-61,129,共4页
结合栖息地质量指数构建辽河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对辽河典型断面进行健康度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辽河综合污染指数在0.12~0.35之间,水生态健康总体属于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 栖息地质量指数 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污染指数 辽河流域
下载PDF
北京温榆河公园不同建成时间城市绿地鸟类群落组成的空间变化与栖息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雪琴 吴岚 +4 位作者 王玉玉 曹静瑄 杨丽娟 刘咏华 张雨婷 《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08-3018,共11页
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鸟类群落组成与栖息地质量情况密切相关,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指示指标。北京温榆河公园于2019年启动建设,是城区最大的生态空间。为了解公园建设过程中鸟类多样性的变化,给公园运行管理提供科学... 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鸟类群落组成与栖息地质量情况密切相关,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指示指标。北京温榆河公园于2019年启动建设,是城区最大的生态空间。为了解公园建设过程中鸟类多样性的变化,给公园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0年9月—2021年8月对其中2010年已建成的清河营郊野公园、2020年9月新建成的朝阳示范区、规划中尚未建设的温榆河与清河交汇处采用样线法开展鸟类多样性月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和食源植物多样性调查对鸟类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共记录到鸟类65种,隶属于13目29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种。温榆河与清河交汇处鸟类丰度、多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Shannon指数平均为2.20±0.30,鸟类栖息地质量评分为优。朝阳示范区保护及受威胁鸟类多样性指数较高,Shannon指数平均为1.89±0.28,鸟类栖息地质量评分为良。清河营郊野公园鸟类多度和丰度最低,Shannon指数平均为1.49±0.27,鸟类栖息地质量评分为优。温榆河与清河交汇处是维持公园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点位,在建设中将作为核心区予以保留,减少人工绿地设置。今后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中可根据鸟类的需求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管理,为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鸟类多样性 Α多样性 栖息地质量 空间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朱鹮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洪峰 罗磊 +3 位作者 候玉宝 付志超 谢辉 高学斌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8,共9页
在以往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栖息地、食物和人为干扰三个角度选择了与朱鹮栖息地质量密切相关的12个主要环境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是营巣树种、营巢树高度、夜栖树种、夜栖树高度、水田面积、湿地面积、海拔高度、食物丰富度、湿... 在以往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栖息地、食物和人为干扰三个角度选择了与朱鹮栖息地质量密切相关的12个主要环境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是营巣树种、营巢树高度、夜栖树种、夜栖树高度、水田面积、湿地面积、海拔高度、食物丰富度、湿地水质、旅游活动、农药使用和生产活动。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12个影响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并赋予权重和分值以建立朱鹮栖息地质量评估体系,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得分总和将栖息地分为最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和极不适宜五个等级。以朱鹮新扩散区内的城固孙坪和再引入区的宁陕寨沟野化放飞区为实例,应用这个评价体系对两处栖息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孙坪是朱鹮的适宜栖息地,但农药使用和生产活动对朱鹮的生存是潜在威胁;寨沟朱鹮野化放飞区适宜朱鹮生存,但是所面临的问题是觅食地的单一和越冬期食物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栖息地质量 评价 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太子河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评估 被引量:26
13
作者 康鑫 张远 +3 位作者 张楠 丁森 孟伟 李向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段的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结果表明: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太子河上游较高(>0.5),中游次之(0.2-0.5),下游较低(<0.2)。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与10项栖息地调查指标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太子河流域内限制洛氏鱥幼鱼生存的因素不是水文条件,而是河流水质及河岸带等环境因素;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随着太子河中下游人类开发强度加大,洛氏鱥栖息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 洛氏鱥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栖息地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栖息地演变与人为干扰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江红星 徐文彬 +1 位作者 钱法文 楚国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32-1836,共5页
2002年10月—2003年4月,选择安徽升金湖6个不同干扰程度和栖息地质量的固定监测点,研究人为干扰对升金湖越冬水鸟分布格局的影响;同时结合前期调查数据,研究栖息地演变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越冬期不同监测点水鸟种类和... 2002年10月—2003年4月,选择安徽升金湖6个不同干扰程度和栖息地质量的固定监测点,研究人为干扰对升金湖越冬水鸟分布格局的影响;同时结合前期调查数据,研究栖息地演变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越冬期不同监测点水鸟种类和数量与栖息地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水鸟数量与栖息地干扰程度显著负相关;不同年份升金湖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与栖息地质量显著相关.升金湖越冬水鸟存在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人为活动干扰以及生物杀灭剂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保护升金湖越冬水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干扰 栖息地质量 分布模式 越冬水鸟 升金湖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新疆裸重唇鱼栖息地适宜度初步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牛建功 刘春池 +4 位作者 刘鸿 李红 张涛 王甜 蔡林钢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403-408,413,共7页
基于对乌鲁木齐河河源区的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水域的优势种新疆裸重唇鱼作为指示物种,建立新疆裸重唇鱼对水深、水温、流速、溶解氧、pH和总碱度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计算各采样点位的新疆裸重... 基于对乌鲁木齐河河源区的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水域的优势种新疆裸重唇鱼作为指示物种,建立新疆裸重唇鱼对水深、水温、流速、溶解氧、pH和总碱度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计算各采样点位的新疆裸重唇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SI。结果表明:6个评价指标在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的权重大小依次为水温、总碱度、溶解氧、水深、流速和pH。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空间上,具有中上游较高,下游较低的特征,主要由于下游水域人为干扰因素较多(引水调水、工业污染);在时间上,栖息地适宜度指数表现为夏季较高,冬季较低的特征,与乌鲁木齐河典型的冰川冻雪水源有较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 新疆裸重唇鱼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栖息地质量
下载PDF
羌塘高原藏羚羊栖息地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子谦 徐增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763-8772,共10页
藏羚羊作为羌塘高原草食性野生动物的典型代表,明确其栖息地的准确分布将有利于识别藏羚羊种群保护关键区域,协调羌塘高原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采用野外调查与物种分布模型相结合的办法,以藏羚羊栖息地选择偏好和迁徙规律为基础,利用Maxen... 藏羚羊作为羌塘高原草食性野生动物的典型代表,明确其栖息地的准确分布将有利于识别藏羚羊种群保护关键区域,协调羌塘高原人与野生动物冲突。采用野外调查与物种分布模型相结合的办法,以藏羚羊栖息地选择偏好和迁徙规律为基础,利用Maxent模型模拟其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的栖息地分布,并通过栖息地质量模型辅以GIS空间分析方法,识别受人类干扰的栖息地范围。结果表明:藏羚羊在非繁殖季节主要分布在羌塘高原东南部,围绕在色林错等水系周围,其越冬区面积约为26万km^(2)。倾向选择海拔4800m以上、气候温暖、靠近水源且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藏羚羊在繁殖季节栖息地明显呈现由南向北扩散的趋势,多在水系周围呈小片状分布于羌塘东北、中北、昆仑山南麓部分区域,产羔区面积约为30万km^(2)。选择产羔地时则注重坡度、水源、海拔、气温日较差等,对植被资源的选择倾向较非繁殖季弱,重视迁徙通道连贯性和产羔区域安全性。羌塘高原人类活动整体较弱,北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藏羚羊理想栖息地,但南部地区社会经济较发达,尤其是那曲地区南部和阿里西南部,居民地、道路和牧业等人类活动对栖息地干扰较大,受干扰面积分别占藏羚羊越冬区的39.7%,产羔区的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羊 栖息地 羌塘高原 Maxent模型 栖息地质量模型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指标的鱼类生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卫明 陈求稳 +1 位作者 刘德富 黄应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1,共5页
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鱼类栖息地模型,并与水环境模型耦合。引入景观生态学的指标,对鱼类栖息地适应性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鱼类生境质量评价。选取了漓江中游一复式河道,以光倒刺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光倒刺鲃产卵期的... 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鱼类栖息地模型,并与水环境模型耦合。引入景观生态学的指标,对鱼类栖息地适应性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鱼类生境质量评价。选取了漓江中游一复式河道,以光倒刺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光倒刺鲃产卵期的鱼类栖息地适应性模型,选取了斑块数、斑块凝聚度、连接度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栖息地质量评价。研究表明:传统的、仅仅以WUA(加权可利用面积)作为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的方法不能准确反映鱼类的生境质量。建立的评价方法更准确地反映了鱼类生境的状况,可为鱼类栖息地保护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适应性 景观生态学指标 栖息地质量
下载PDF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18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90-97,共8页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 健康风险评价 遗传毒性 环境科学 空气污染物 栖息地质量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辽河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河流及溪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又 刘凌 +3 位作者 蔡永久 尹洪斌 高俊峰 高永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5-1546,共12页
2012年10月对太湖流域93个样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西部丘陵水生态功能区和东部平原水生态功能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04种,隶属4门8纲19目46科85属.各样点的底栖动物总密度差别很大,介于1.33~... 2012年10月对太湖流域93个样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西部丘陵水生态功能区和东部平原水生态功能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04种,隶属4门8纲19目46科85属.各样点的底栖动物总密度差别很大,介于1.33~39080ind./m2.西部丘陵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高于东部平原区.东部平原区的优势种主要为铜锈环棱螺和霍甫水丝蚓等耐污种,而西部丘陵区的优势种中包括清洁种(毛翅目和蜉蝣目幼虫).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态区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铜锈环棱螺、霍甫水丝蚓、锯齿新米虾、大沼螺、苏氏尾鳃蚓等是造成2生态区之间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栖境多样性、营养状态及底质异质性.Goodnight-Whitley指数和BPI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西部丘陵区整体处于轻污染状态,而东部平原区大部分采样点处于轻污染状态和中污染状态,部分采样点处于重污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生态功能区 人为干扰 栖息地质量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以浑太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宗学 李艳利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依据土地利用指数(land use index)、栖息地质量指数(QHEI)和水质参数构建一个综合指数(ILWHQ),用于浑太河流域参照点的定量筛选。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支流小汤河上游、太子河南支的5个采样点为参照点(ILWHQ≤2;T13,T15,T16,T17,T18)。... 依据土地利用指数(land use index)、栖息地质量指数(QHEI)和水质参数构建一个综合指数(ILWHQ),用于浑太河流域参照点的定量筛选。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支流小汤河上游、太子河南支的5个采样点为参照点(ILWHQ≤2;T13,T15,T16,T17,T18)。根据2012年浑太河流域68个采样点的鱼类数据,对35个候选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能力、逐步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鲤科鱼类种类数(F5)、底栖鱼类个体比例(F12)、杂食性鱼类比例(F14)、耐受性鱼类个体比例(F22)可以作为基本要素构建F-IBI指标体系,即采用比值法统一各生物参数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F-IBI指数值。利用构建的F-IBI指数开展浑太河流域河流健康状况评价。发现太子河流域41个点位中,5个为健康,11个为亚健康,8个为一般,9个为较差,8个为极差。浑河的23个点位中,5个为亚健康,6个点位为一般,6个为较差,6个为极差。太子河流域较差和极差的点位共占41.5%,浑河流域较差和极差点位共占52.2%,说明相比于太子河流域,浑河流域的健康状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完整性指数 河流健康评价 土地利用指数 栖息地质量指数 浑太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