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共表达及固定化催化合成阿糖核苷
1
作者 刘玉雪 张震 +2 位作者 胡晓静 王振宇 刘国生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将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尿苷磷酸化酶(UP)进行共表达和双酶固定化,提高生物法合成阿糖核苷过程中底物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首先,构建大肠杆菌内源(PNP)和(UP)过表达工程菌,考察工程菌催化不同阿糖核苷之间转化的效率。将PNP和UP双... 将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尿苷磷酸化酶(UP)进行共表达和双酶固定化,提高生物法合成阿糖核苷过程中底物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首先,构建大肠杆菌内源(PNP)和(UP)过表达工程菌,考察工程菌催化不同阿糖核苷之间转化的效率。将PNP和UP双酶固定化,并对固定化双酶进行回收利用,考察重复使用过程中固定化双酶的催化效率。结果表明:工程菌催化阿糖尿苷和腺嘌呤生成阿糖腺苷的反应最高转化率可达93.6%。固定化双酶催化合成阿糖2,6-二氨基嘌呤核苷的最高转化率可达99.8%。重复回收使用固定化双酶19次后对底物的转化率达到60.6%,累计有效催化时长可达684 h。PNP和UP的双酶耦合体系能高效催化阿糖核苷之间的转化,固定化修饰有利于延长酶的使用寿命,为生物法生产核苷类似物提供重要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阿糖核苷 固定化酶 生物催化
下载PDF
重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工程菌菌种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姜立春 郭晓萍 +2 位作者 涂朝勇 舒晓燕 阮期平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研究基因工程菌E.coliTOP10F’在LB培养基中传代50代过程中菌种的稳定性。方法以菌体和菌落的形态、质粒稳定性(ST)、质粒酶切图谱和重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ase)的表达量和酶活性为指标进行考察,以评价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重组P... 目的研究基因工程菌E.coliTOP10F’在LB培养基中传代50代过程中菌种的稳定性。方法以菌体和菌落的形态、质粒稳定性(ST)、质粒酶切图谱和重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ase)的表达量和酶活性为指标进行考察,以评价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重组PyNPase工程菌在传代50代的过程中质粒稳定性高,传代10代内质粒稳定性(ST)为100%,其表达产物可达发酵液总蛋白的20%,其活性为1.18 U.ml-1,传代50代的菌体与菌落呈典型的大肠杆菌形态。结论重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工程菌菌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质粒稳定性 表达稳定性 工程菌稳定性
下载PDF
产气肠杆菌突变株EAM-Z1的培养和核苷磷酸化酶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长林 阮期平 +1 位作者 居姝 吴梧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 :大规模培养具有高活力核苷磷酸化酶的产气肠杆菌突变株 (E .aerogenesEAM Z1) ,利用静息细胞酶法合成抗肿瘤核苷药物中间体 5 氟尿苷 (FUR)。方法 :补料分批培养产气肠杆菌 ,发酵过程流加葡萄糖、控制发酵液的pH和pO2 ,摇瓶培养... 目的 :大规模培养具有高活力核苷磷酸化酶的产气肠杆菌突变株 (E .aerogenesEAM Z1) ,利用静息细胞酶法合成抗肿瘤核苷药物中间体 5 氟尿苷 (FUR)。方法 :补料分批培养产气肠杆菌 ,发酵过程流加葡萄糖、控制发酵液的pH和pO2 ,摇瓶培养基中加入底物胞苷诱导核苷磷酸化酶 ,通过酶法合成FUR时菌体对底物尿苷的转化率来研究菌体的核苷磷酸化酶活力。结果 :葡萄糖既可满足产气肠杆菌碳源的需要 ,又能维持培养液的pH ,培养 2 4h发酵液菌体湿重为 19 1g/L ,以尿苷 (UR)和 5 氟尿嘧啶 (FU)为底物 ,产气肠杆菌游离湿菌体对UR的酶转化率为 5 6 7% ;摇瓶培养基中加入 3 0g/L胞苷诱导核苷磷酸化酶 ,静息细胞的酶转化率提高了10 2 % ;酶反应间隙流加底物UR浓度达 30mmol/L时 ,产物FUR的浓度最高 ,进一步增加底物浓度则抑制产物的合成。结论 :通过大规模培养可获得产高活力核苷磷酸化酶的产气肠杆菌 ,其静息细胞可用于抗肿瘤核苷药物中间体FUR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肠杆菌 培养 核苷磷酸化酶 微生物转化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和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焦岗军 乔新民 +2 位作者 佟富中 虞有智 张嘉庆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乳腺癌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病理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核苷磷酸化酶的产酶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闫蓬勃 邱蔚然 丁庆豹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3-85,共3页
以鸟苷和 5 氟尿嘧啶为底物 ,乙酰短杆菌菌体为酶源酶法合成 5 氟尿苷。采用酵母浸膏培养基(酵母浸膏 4.0 % ,葡萄糖 0 .4% ,NaCl 0 .3 % ,pH7.0 ) ,较高的溶氧量 ,同时添加 0 .6 %的豆油 ,培养 12h ,产酶量可提高 30 %。
关键词 乙酰短杆菌 核苷磷酸化酶 5-氟尿苷 产酶条件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与嘧啶核苷磷酸化酶的融合表达及酶法合成嘌呤核苷类产物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玲玲 康丽峰 +2 位作者 刘高飞 何冰芳 储建林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1年第1期8-16,共9页
将嘌呤核苷磷酸化酶与嘧啶核苷磷酸化酶进行融合,提高生物酶法催化合成克拉屈滨等嘌呤核苷类产物的产率。设计不同的刚性、柔性连接短肽(Linker),将嘧啶核苷磷酸化酶EcUP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AmPNP连接融合,考察酶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与... 将嘌呤核苷磷酸化酶与嘧啶核苷磷酸化酶进行融合,提高生物酶法催化合成克拉屈滨等嘌呤核苷类产物的产率。设计不同的刚性、柔性连接短肽(Linker),将嘧啶核苷磷酸化酶EcUP与嘌呤核苷磷酸化酶AmPNP连接融合,考察酶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与活性情况。使用EEEEEEKKK短肽连接的融合蛋白EcUP-L4-AmPNP可溶性表达水平较高,并对嘌呤核苷与嘧啶核苷均具有反应活性,对嘌呤核苷的水解率远小于嘧啶核苷。研究发现:融合酶EcUP-L4-AmPNP催化合成克拉屈滨等嘌呤核苷类产物的产率70.4%~98.3%,合成产率比分别加入酶EcUP和酶AmPNP的游离双酶体系提高了约1.5~2.0倍。核苷磷酸化酶的融合蛋白有利于实现高效催化合成嘌呤核苷产物,生物催化合成克拉屈滨等几种嘌呤核苷类产物的产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融合蛋白 嘌呤核苷类产物 生物催化
下载PDF
产核苷磷酸化酶大肠杆菌的培养及2′-脱氧-5-氟尿苷的酶法合成 被引量:7
7
作者 周长林 邱蔚然 +1 位作者 王欣荣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研究了产核苷磷酸化酶大肠杆菌的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特征以及乙酸盐和底物诱导对核苷磷酸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时,延长菌体培养时间,菌体部分自溶时酶的转化率最高;发酵培养基中加入10g/L乙酸钠可使底物转化率... 研究了产核苷磷酸化酶大肠杆菌的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特征以及乙酸盐和底物诱导对核苷磷酸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时,延长菌体培养时间,菌体部分自溶时酶的转化率最高;发酵培养基中加入10g/L乙酸钠可使底物转化率提高7.7%,0.001g/L的底物dU诱导可使酶活力提高11.0%;流加底物dU对酶反应转化率无显著影响,表明该酶促反应为非2′-脱氧尿苷底物抑制型;反应过程存在扩散控制,酶反应的最佳摇床转速为16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磷酸化酶 大肠杆菌 脱氧氟脲苷 酶法
下载PDF
应用大肠杆菌的核苷磷酸化酶合成胸苷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荣坤 邱蔚然 孙南翔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701-706,共6页
通过大肠杆菌(E.coli)核苷磷酸化酶的转脱氧核糖基作用,从胸腺嘧啶和2'-脱氧核苷合成胸苷。优化了以dU为底物合成胸苷的反应条件。以30mmol/L dU为底物其合成胸苷的转化率可达55.3%;以dA、dC、dU... 通过大肠杆菌(E.coli)核苷磷酸化酶的转脱氧核糖基作用,从胸腺嘧啶和2'-脱氧核苷合成胸苷。优化了以dU为底物合成胸苷的反应条件。以30mmol/L dU为底物其合成胸苷的转化率可达55.3%;以dA、dC、dU、dG的混合物为底物转化率为52.6%;以DNA降解后的2'-脱氧核苷混合液作底物,反应液中胸苷浓度从9.2mmol/L提高到17.9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 胸腺嘧啶核苷 大肠杆菌 核苷磷酸化酶 酶法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检测体系优化及芒果苷对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袁丽仙 牛艳芬 +3 位作者 高丽辉 董馨怡 李玲 刘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6-969,共4页
目的优化体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活性检测体系,研究芒果苷及芒果苷元对PNP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考察酶浓度、底物浓度、二硫苏糖醇(DTT)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确定检测酶活性的... 目的优化体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活性检测体系,研究芒果苷及芒果苷元对PNP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考察酶浓度、底物浓度、二硫苏糖醇(DTT)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确定检测酶活性的最适反应条件,以此为基础研究芒果苷和芒果苷元对PNP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并优化了体外PNP活性检测体系,反应温度为25℃时,在磷酸钾盐缓冲液中,当PNP浓度为250 U·L-1、底物鸟苷为400μmol·L-1、DTT为0.5 mmol·L-1的反应条件下于波长258nm处动态监测15 min,芒果苷及其代谢产物苷元在浓度高达100μmol·L-1时,对PNP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以优化的PNP活性检测体系研究发现芒果苷及芒果苷元体外对PNP活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鸟苷 芒果苷 芒果苷元 酶活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来源于产气肠杆菌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元刚 倪孟祥 +1 位作者 葛亚文 吴梧桐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4-98,共5页
实现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ri midine-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yPN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用来源于产气肠杆菌的核苷磷酸化酶N末端序列与NCBI中公布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设计一对引物,以... 实现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ri midine-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yPN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用来源于产气肠杆菌的核苷磷酸化酶N末端序列与NCBI中公布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设计一对引物,以该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PyPNase基因。定向克隆到PET-28a(+)载体后转化到表达宿主大肠杆菌BL21中,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然后在LB培养基中优化发酵条件。结果:目的基因片断长度为1 302 bp。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酶活测定表明PyPN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活性表达,43 ku处有表达蛋白。37℃培养2 h至对数生长中期,降温到31℃,0.1 mmol/L IPTG诱导5h获得最大酶活力为512.3 U/mg,为出发菌株的17.2倍。重组PyPNase的成功表达为今后大规模生产5-FUR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克隆表达 大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发酵条件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晖 孙嘉康 +4 位作者 高彤 任大明 陈晓丽 刘岩 乔宾福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1,共5页
通过PCR方法从产气肠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大肠杆菌扩增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ase)基因,然后将扩增的约720bp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ET-28b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PNPase的表达载体。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三个菌株之... 通过PCR方法从产气肠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大肠杆菌扩增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ase)基因,然后将扩增的约720bp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ET-28b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PNPase的表达载体。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三个菌株之间有很高的同源性。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出明显的特异性蛋白质条带,其分子量约为29.8kDa.该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核苷及其类似物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载体构建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吸收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少伟 刘永锋 +1 位作者 梁健 何三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HA)吸收率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肝脏在UW﹑Celsior和HTK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6、24h后,用37°C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 目的:探讨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HA)吸收率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肝脏在UW﹑Celsior和HTK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6、24h后,用37°C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洗液中PNP活性和外源性HA吸收率的变化。结果:低温保存16h和24h,UW和Celsior组再灌注60min与15min比较,PNP活性明显增高(P<0.05),而HTK组再灌注30min则显著增高;低温保存16h,UW和Celsior组再灌注60min与15min比较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P<0.05),而HTK组再灌注30min出现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低温保存24hUW组再灌注60min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而Celsior和HTK组30min即出现外源性HA吸收率明显下降。结论:PNP和HA吸收率可作为评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透明质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肝脏
下载PDF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KN-45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颖 曹岩 +1 位作者 冷吉燕 隋玉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克隆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EPNP)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NP,将重组质粒转染MKN-45细胞获得高表达大肠杆菌PNP基因的MKN-45细胞克隆。方法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PN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大肠杆... 目的克隆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EPNP)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NP,将重组质粒转染MKN-45细胞获得高表达大肠杆菌PNP基因的MKN-45细胞克隆。方法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PN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定向插入pMD-18T克隆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测序正确后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MKN-45细胞。结果PCR扩增出716bp大小的片段,测序结果与已报道的EPNP基因序列一致;亚克隆经酶切鉴定正确;RT-PCR证明经G418筛选得到的转基因MKN-45细胞克隆中存在大量EPNPmRNA,前体药MePdR对转染EPNP的MKN-45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大肠杆菌PN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稳定表达大肠杆菌PNP基因的MKN-45细胞克隆,为PNP/MepdR自杀基因系统在胃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自杀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颖 曹岩 郑永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及杀伤作用,并证实旁观者效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NP,将重组载体转染MKN-45细胞获得高表达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ePNP)的MKN-45细胞克隆。在MK...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及杀伤作用,并证实旁观者效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NP,将重组载体转染MKN-45细胞获得高表达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ePNP)的MKN-45细胞克隆。在MKN-45/ePNP细胞培养物中加入前体药物MePdR,观察MePdR对该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随MePdR浓度的增大,MKN-45/ePNP细胞的生存率逐步下降,在MePdR浓度达到1 mg.L-1时MKN-45/ePNP细胞全部被杀灭,而未经转染的MKN-45细胞的生存率则不受影响,MePdR对MKN-45/ePNP有显著的抑制及杀灭作用;当MKN-45/ePNP细胞占总细胞的10%时,全部细胞被杀死。结论:ePNP/MePdR自杀基因系统对胃癌细胞有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并具有旁观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自杀基因 旁观者效应 大肠杆菌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下载PDF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自杀基因系统的体外杀瘤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庆军 陆应麟 +3 位作者 李庶心 刘爽 王涛 王志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军 黄明文 +2 位作者 崔海宁 闫庆峰 严平雄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582-1583,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TP)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切除的肝癌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蜡块中的TP和MVD的表达水平,并在高倍镜下计数微血管...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TP)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切除的肝癌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蜡块中的TP和MVD的表达水平,并在高倍镜下计数微血管数。结果 TP阳性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的MVD明显高于TP阴性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结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中TP具有促进组织中血管增生作用,TP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可选用卡培他滨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产气肠杆菌菌体内核苷磷酸化酶的诱导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晓琨 刘岩岩 +2 位作者 周丽娜 丁庆豹 王昌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255-258,279,共5页
目的:阿糖腺苷(Ara-A)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同时也是合成阿糖腺苷单磷酸(Ara-AMP)的重要原料、本课题旨在寻找一种高效酶法生产嘌呤类阿糖核苷的方法。方法:以产气肠杆菌完整细胞为酶源,研究产气肠杆菌... 目的:阿糖腺苷(Ara-A)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同时也是合成阿糖腺苷单磷酸(Ara-AMP)的重要原料、本课题旨在寻找一种高效酶法生产嘌呤类阿糖核苷的方法。方法:以产气肠杆菌完整细胞为酶源,研究产气肠杆菌菌体培养条件对核苷磷酸化酶的影响及其诱导性。结果:胸苷磷酸化酶、尿苷磷酸化酶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均可被多种核苷、核苷酸甚至碱基诱导。胞苷或胞苷酸的添加量为15-20mmol/L,诱导时间在0-8小时均可。经胞苷和胞苷酸诱导的菌体可使酶反应时间缩短6倍,大大提高了反应效率。经诱导的菌体,在反应后仍保持较高的核苷磷酸化酶活力:而未经诱导的菌体,一次反应后即丧失大量的酶活力。结论: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可以通过诱导而提高,以此优化阿糖腺苷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肠杆菌 核苷磷酸化酶 诱导 阿糖腺苷
下载PDF
参环毛蚓体内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测定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菁 龚玲 +3 位作者 李薇 卢瑞珊 陈立红 迟玉广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建立参环毛蚓体内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的检测方法,以肌苷为底物,评价该酶的活性。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Ecosil C18-AQ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10 mmol·L^-1磷酸二氢铵缓冲液(p H4.5)和甲醇,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参环毛蚓体内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的检测方法,以肌苷为底物,评价该酶的活性。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Ecosil C18-AQ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10 mmol·L^-1磷酸二氢铵缓冲液(p H4.5)和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54 nm,用底物肌苷与组织粗蛋白提取液在室温孵育30 min,沸水煮5 min终止反应,12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过滤后进行HPLC分析,以Origin Pro 8.5软件作图,计算酶动力学参数。结果酶反应中产物次黄嘌呤在0.5-40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精密度小于3.5%,回收率大于80%。PNP酶动力学参数:Vmax为0.015nmol·min^-1·mg^-1,Km为19.8μmol·L^-1。结论成功构建了参环毛蚓体内次黄嘌呤代谢酶活性测定相关的实验体系,该法所得数据稳定可靠,可准确反映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环毛蚓 次黄嘌呤 肌苷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TM903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淑云 赵希景 +2 位作者 谢希贤 徐庆阳 陈宁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3期391-393,共3页
目的:对枯草芽孢杆菌TM903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进行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方法:经加热、硫酸铵盐析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对枯草芽孢杆菌TM903中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 目的:对枯草芽孢杆菌TM903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进行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方法:经加热、硫酸铵盐析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对枯草芽孢杆菌TM903中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值为7.5,在30~50℃时热稳定性较好;K+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Na+、Ca2+、Mg2+、Mn2+等金属离子对该酶有抑制作用;Km值为2.11mmol/L,Vmax值为0.84mmol/(min·L)。结论:分离纯化了枯草芽孢杆菌TM903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并研究了其酶学性质,为利巴韦林的发酵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的酶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氟达拉滨(PNP/fludarabine)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体外杀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锋 王楚 +1 位作者 张萍 钱关祥 《胃肠病学》 2005年第1期3-9,共7页
背景:肿瘤细胞内表达的自杀基因可将无毒性的前药转化为高毒性代谢产物以杀伤肿瘤细胞,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氟达拉滨(PNP/fludarabine)自杀基因系统具有目前已知最强的旁观者效应,成为基因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目的:研究PNP/fludarabin... 背景:肿瘤细胞内表达的自杀基因可将无毒性的前药转化为高毒性代谢产物以杀伤肿瘤细胞,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氟达拉滨(PNP/fludarabine)自杀基因系统具有目前已知最强的旁观者效应,成为基因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目的:研究PNP/fludarabine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大肠杆菌K12菌株基因组DNA扩增PNP基因,通过8个甘氨酸的接头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鄄N1。将pEGFP鄄N鄄PNP以Lipofectamine2000转染BEL7402细胞,G418筛选,直至出现抗性克隆,命名为BEL7402/PNP。应用逆转录(RT)鄄PCR和RNA印迹法(Northernblotting)鉴定PNP基因的表达。分别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AnnexinV鄄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PNP/fludarabine自杀基因系统对BEL740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旁观者效应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RT鄄PCR和RNA印迹法证实转染的PNP基因能在BEL7402和BEL7402/PNP细胞中表达。低浓度fludarabine对经PNP基因转染的BEL7402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效应;旁观者效应检测显示,10%的BEL7402/PNP细胞与90%的BEL7402细胞混合,经低浓度fludarabine处理,90%的细胞可被杀死;细胞凋亡检测显示,PNP/fludarabine自杀基因系统对BEL7402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P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氟达拉滨 自杀基因系统 肝癌细胞系 BEL7402 体外杀伤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