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溉防护措施下梭梭根系生物量及形态特征
1
作者 范严伟 史金红 +3 位作者 唐兴鹏 李泽林 王延祥 石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278-7289,共12页
梭梭是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成活率偏低和生长缓慢的瓶颈问题,科学合理的灌溉防护是保障梭梭幼苗成活并健康生长的关键。多年来,关于梭梭灌溉防护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灌溉方法或防护措施上,对于... 梭梭是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成活率偏低和生长缓慢的瓶颈问题,科学合理的灌溉防护是保障梭梭幼苗成活并健康生长的关键。多年来,关于梭梭灌溉防护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灌溉方法或防护措施上,对于多种灌溉防护措施的综合比较和差异分析缺乏足够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灌溉防护措施的优化选择和合理应用。鉴于此,设置了4种灌溉防护措施:传统地表滴灌(TSDI)、无灌溉竖管防护(NIPP)、竖管地表滴灌(PSDI)和无灌溉无防护(NINP),通过野外筒栽试验,比较了不同措施下土壤水分分布及梭梭幼苗成活率的差异,分析了不同措施及竖管参数(管径和埋深)组合下梭梭根系性状特征。结果表明,4种措施下土壤水分均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时期相同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大小表现出PSDI>NIPP>TSDI>NINP的规律;移栽1年后,梭梭在不同措施下其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SDI措施下的成活率最高,达到88.9%,NINP措施下的成活率最低,仅为11.1%,而NIPP和TSDI措施下的成活率介于PSDI和NINP之间,分别为81.5%和44.4%;4种灌溉防护措施中,PSDI的梭梭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各形态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均为最大值,NIPP的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各形态指标优于TSDI但不及PSDI,而NINP措施的均为最小值;PSDI措施下竖管参数对梭梭根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相同管径时,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随埋深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冠比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同一埋深时,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而根冠比则随管径的增大而减小。综合分析,4种措施下PSDI措施最有利于1年生梭梭根系的生长发育,3种管径(9、11 cm和16 cm)和埋深(10、15 cm和20 cm)下竖管参数最优组合为管径16 cm、埋深1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竖管地表滴灌 根系生物量 形态指标 竖管参数
下载PDF
桉树与火力楠混交林根系生物量分析
2
作者 韦海 庞宇超 +1 位作者 冯俊源 朱贵华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营建材用树种混交林是实现林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混交林树种根系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有利于掌握树种间的搭配适应性及混交效果。[方法]以广西国有博白林场10年生桉树与火力楠混交林及其纯林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标... [目的]营建材用树种混交林是实现林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混交林树种根系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有利于掌握树种间的搭配适应性及混交效果。[方法]以广西国有博白林场10年生桉树与火力楠混交林及其纯林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全挖法研究混交林与纯林对照林分间根系生物量。[结果]10年生时,不同林分类型根系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混交林中桉树及火力楠根系单株总生物量分别为41.309、47.661 kg。混交林中桉树单株根系总生物量高于纯林对照20.83%;而混交林中火力楠单株根系生物量略低于对应纯林对照;混交林及其对照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分别为70.92、67.95、52.82 t/hm^(2);混交林单位面积生物量较桉树纯林对照提高28.64%。[结论]桉树+火力楠混交林林分各径级根系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根兜>粗根>中根>细根。桉树+火力楠1∶2混交造林模式有助于桉树大径材培育及混交林生产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火力楠 混交林 根系生物量
下载PDF
水曲柳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117
3
作者 梅莉 王政权 +4 位作者 韩有志 谷加存 王向荣 程云环 张秀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在生长季内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人工林根系取样,研究水曲柳不同直径根系现存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及垂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曲柳人工林根系总生物量为1637.6g·m^-2,其中活根生... 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在生长季内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人工林根系取样,研究水曲柳不同直径根系现存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及垂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曲柳人工林根系总生物量为1637.6g·m^-2,其中活根生物量占85%,死根占15%.在活根生物量当中,粗根(直径5~30mm)占的比例最高(69.95%),其次为活细根(直径〈1mm,13.53%),小根(1~2mm)和中等直径的根(2~5mm)比例较小(分别为7.21%和9.31%).直径〈1mm活细根的比根长为32.20m·g^-1。直径5~30mm粗根的比根长为0.08m·g^-1.单位面积上活根的总长度为6602.54m·m^-2,其中直径〈1mm的细根占92.43%,其它直径等级则不到活根总长度的8%.直径〈1mm的细根生物量与根长密度具显著线性关系(R^2=0.923),但与比根长无显著相关关系(R^2=0.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根系生物量 比根长 根长密度
下载PDF
三峡库区马尾松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55
4
作者 程瑞梅 王瑞丽 +5 位作者 肖文发 封晓辉 刘泽彬 葛晓改 王晓荣 张炜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3-832,共10页
以三峡库区主要植被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内径为10 cm的根钻,分别在马尾松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内,据树干0.5、1.0、1.5 m和2.0 m处设置取样点,各样点按0—10、10—20、20—30、30—40、40—60 cm将土壤分为5个垂直层次,对马尾... 以三峡库区主要植被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内径为10 cm的根钻,分别在马尾松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内,据树干0.5、1.0、1.5 m和2.0 m处设置取样点,各样点按0—10、10—20、20—30、30—40、40—60 cm将土壤分为5个垂直层次,对马尾松根系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马尾松总根系生物量(0—10 mm)为中龄林(4.72 t/hm2)显著高于成熟林(2.94 t/hm2)和近熟林(2.40 t/hm2)(P<0.05)。细根(0—2 mm)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递减,差异不显著(P>0.05);(2)马尾松3个林龄中根系生物量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分布特征,但具体趋势表现各异,细根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距离样木1.0 m处;(3)细根主要分布在土壤上层,其中47.53%—71.73%的活细根集中在0—20 cm土壤深度内,且随土层的加深,其生物量明显减少。粗根(2—10 mm)则主要分布于20—60 cm土层范围内;(4)根系直径越小,受环境变化越明显。马尾松细根生物量分布主要受土壤深度的影响,树龄和不同水平距离对细根分布格局影响不显著(P>0.05),各因素对粗根生物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空间分布 马尾松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干旱区植物群落土壤水盐及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2
5
作者 王珺 刘茂松 +3 位作者 盛晟 徐驰 刘小恺 王汉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20-4127,共8页
为研究干旱区群落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中水分、盐分的关系,以宁夏沙湖地区的沙枣-芨芨草群落为研究对象,以立木冠幅的20%为带宽,由立木向空旷地依次划分8个冠幅梯度带(Z1-Z8),采用分层挖掘法对群落中植物根系生物量密度... 为研究干旱区群落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中水分、盐分的关系,以宁夏沙湖地区的沙枣-芨芨草群落为研究对象,以立木冠幅的20%为带宽,由立木向空旷地依次划分8个冠幅梯度带(Z1-Z8),采用分层挖掘法对群落中植物根系生物量密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垂直与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离沙枣立木距离的增加,群落中植物根系生物量密度逐渐减小,总根系生物量密度较高层次的埋深渐次增加,各层次土壤含水率及不同土壤层次间土壤含水率的差异性依次变大,表浅层土壤溶液电导率趋势性上升,但在较深层次,位于立木冠层垂直投影区边缘的Z3带的电导率最低,向沙枣立木方向、空旷地方向两侧递增;同时发现,群落中两种主要物种间根系生物量密度较高的土壤层次总体上相互分离,离立木较近各带出现下层土壤含水率低于上层的逆含水率梯度层。总体上,群落中地下生物量、土壤水分、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垂直与水平分布特征揭示,植物根系吸水与土壤水分蒸发是影响土壤剖面中盐分、水分分布与运动的两个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土壤含水率 土壤溶液电导率 梯度分布 宁夏
下载PDF
我国西南山地喀斯特植被的根系生物量初探 被引量:43
6
作者 罗东辉 夏婧 +3 位作者 袁婧薇 张忠华 祝介东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1-618,共8页
在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选取2种立地条件上(岩石和土壤分别占优势)的5个植被恢复阶段(草本群落、灌草群落、灌木群落、次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共10个样地,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对根系进行采集,... 在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选取2种立地条件上(岩石和土壤分别占优势)的5个植被恢复阶段(草本群落、灌草群落、灌木群落、次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共10个样地,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对根系进行采集,分析了其生物量总量、不同根系径级的分配格局和地下空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植物群落的正向植被恢复进程极显著地增加了地下生物量(p<0.001),从草本群落的2.63Mg·hm–2增加到顶极森林群落的58.15Mg·hm-2;同一恢复阶段的石生和土壤立地上根系生物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顶极和次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阶段,石生立地的根系生物量高于土壤立地,而灌木、灌草和草本群落阶段则相反。2)同一恢复阶段的石生立地的粗根生物量均高于土壤立地,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细根和小根生物量则从石生到土壤立地显著增加(p<0.05);随着喀斯特植被的恢复,石生和土壤立地上粗根占总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均逐渐增加。3)石生立地根系的分布以水平扩散和穿梭为主,无垂直层次分布;而土壤立地各恢复阶段的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面到地下10cm的垂直空间内;在不同的土层深度,粗根占所有根径级生物量的80%,且随土层加深,其比例降低。该研究不仅填补了喀斯特植被根系生物量观测的空白,为估算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的总生物量和生产力提供了本底数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喀斯特森林稳定性维持机制和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植被适应性修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植被 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 根系生物量 石生立地 土壤立地 植被恢复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徐满厚 刘敏 +3 位作者 翟大彤 薛娴 彭飞 尤全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812-6822,共11页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布设模拟增温实验样地,采用土钻法于2012—2013年植被生长季获取5个土层的根系生物量,探讨增温处理下根系生物量在生长季不同月份、不同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相应土层土壤水分、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根系生...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布设模拟增温实验样地,采用土钻法于2012—2013年植被生长季获取5个土层的根系生物量,探讨增温处理下根系生物量在生长季不同月份、不同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相应土层土壤水分、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根系生物量在2012年随月份呈增加趋势,其中7—9月较大,其平均值在对照、增温处理下分别为3810.88 g/m^2和4468.08 g/m^2;在2013年随月份呈减小趋势,其中5—6月较大,其平均值在对照、增温处理下分别为4175.39 g/m^2和4141.6 g/m^2。增温处理下的总根系生物量高出对照处理293.97 g/m^2,而各月份总根系生物量在处理间的差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增温处理下根系生物量略有增加,但在生长季不同月份其增加的程度不同,致使年际间的增幅出现差异。(2)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深度,所占百分比为50.61%。在增温处理下,0—10 cm深度的根系生物量减少,减幅为8.38%;10—50 cm深度的根系生物量增加,增幅为2.1%。相对于对照处理,增温处理下0—30 cm深度的根系生物量向深层增加,30—50 cm深度的根系生物量增加趋势略有减缓。可见,在增温处理下根系生物量的增幅趋向于土壤深层。(3)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的递减关系,在增温处理下线性关系减弱;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递增关系,在增温处理下线性关系增强。表明土壤水分、温度都可极显著影响根系生物量,但在增温处理下土壤温度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较土壤水分更为敏感而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根系生物量 模拟增温
下载PDF
天然更新的檫木林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朱慧 洪伟 +2 位作者 吴承祯 柳江 何东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35,共5页
通过对样木的测定,运用幂函数、线性以及多元回归等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福建省建阳市天然更新的檫木〔Sassafrastsumu(Hemsl.)Hemsl.〕林根系部分生物量同地上部分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檫木林根系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全树、枝条及... 通过对样木的测定,运用幂函数、线性以及多元回归等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福建省建阳市天然更新的檫木〔Sassafrastsumu(Hemsl.)Hemsl.〕林根系部分生物量同地上部分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檫木林根系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全树、枝条及枝干等各部分的生物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除细根外,粗根、根蔸和全部根系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之间大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天然更新的檫木林而言,采用W=aDαHβ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更新 檫木 根系生物量 数学模型 分布 地上部生物量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典型植被群落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黄林 周立江 +4 位作者 王峰 黄茹 田锋 齐代华 唐元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4-138,共5页
采用标准地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平面扫描,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六种典型植被群落的根系特征、生物量、固碳量及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1)根系特征值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 采用标准地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平面扫描,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六种典型植被群落的根系特征、生物量、固碳量及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1)根系特征值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表层根系分布密集,特征值较大,马尾松低效林根系分布稀疏,特征值最小;(2)不同植被群落,0-4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在58.89%~84.88%,0-20cm土层的土壤碳储量所占比例在35.89%~48.67%;(3)该区乔木混交林的根系生物量大于纯林和火烧迹地,植被群落的灌草覆盖度是影响根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根系净生产力最大,为6.74t/(hm2.a),马尾松低效林最小,为1.28t/(hm2.a);(4)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固碳量和土壤碳储量最大,分别为60.66t/hm2和9086.32t/hm2,马尾松低效林最小,分别为15.97t/hm2和1683.75t/hm2,根系固碳量只占土壤碳储量的极少部分,但根系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对增强碳源汇集和贮存、积累碳素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 根系生物量 根系固碳量 土壤碳储量
下载PDF
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成杰 唐国勇 +1 位作者 李昆 谢青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64-1972,共9页
以元谋干热河谷10年生印楝和大叶相思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挖掘法对印楝纯林、大叶相思纯林及印楝×大叶相思混交林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楝×大叶相思混交林根系总生物量为2.707 t/hm2,介于印楝纯林(2.26... 以元谋干热河谷10年生印楝和大叶相思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挖掘法对印楝纯林、大叶相思纯林及印楝×大叶相思混交林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楝×大叶相思混交林根系总生物量为2.707 t/hm2,介于印楝纯林(2.264 t/hm2)和大叶相思纯林(3.405 t/hm2)之间。混交林内主根总生物量为1.057 t/hm2,为印楝纯林和大叶相思纯林的69.9%和69.7%,而除粗根外,混交林内其它径级的侧根(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均介于印楝纯林和大叶相思纯林之间,分别为印楝纯林的228.7%、120.1%、450.0%,为大叶相思纯林的71.3%、65.8%和48.8%。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人工林根系在土壤表层分布比例大,尤其是0—0.2 m土层内,其根系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63.6%—76.3%。根系垂直累积生物量与土壤深度可用二次方程拟合,拟合方程的二阶导数表明,垂直方向上,印楝纯林根系分布较混交林均匀,而混交林较大叶相思纯林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 大叶相思 干热河谷 混交林 根系生物量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邓坤枚 罗天祥 +2 位作者 张林 王学云 李长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测定了云南省永仁林业局云南松不同龄组林分的根系生物量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根系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幼龄林(15~17年)的根系生物量为850t·hm-2,中龄林(30~32年)为1170t·... 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测定了云南省永仁林业局云南松不同龄组林分的根系生物量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根系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幼龄林(15~17年)的根系生物量为850t·hm-2,中龄林(30~32年)为1170t·hm-2,成熟林为(>62年)1891t·hm-2.在不同龄组林分中,粗根(>10mm)生物量差异最大(15~123t·hm-2),而中根(5~10mm)(14~16t·hm-2)及小根(<5mm)(53~62t·hm-2)的生物量差异最小.根系生物量沿土壤深度迅速减少,约93%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30cm土层中,深土层(30~115cm)的根系生物量仅占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云南松林 林分年龄 土层深度
下载PDF
放牧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董亭 李群 +4 位作者 赵萌莉 贾乐 阿穆拉 韩国栋 白玮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7-241,共5页
通过对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大针茅(Stipa grandis)种群不同土层深度根系生物量的分析,探讨放牧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放牧强度下的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季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0~30cm的根系生物量随季节的变... 通过对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大针茅(Stipa grandis)种群不同土层深度根系生物量的分析,探讨放牧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放牧强度下的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季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0~30cm的根系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趋势成"N"字形变化趋势,即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同一月份内,大针茅根系生物量在不同放牧强度的影响下,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放牧影响下根系生物量在5,6,8三个月增加,比对照增加0.35%~16.52%,重度放牧压力下根系生物量最小。根系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呈"T"字形分布,即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放牧强度 分布
下载PDF
东北玉米根系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国红 谢艳兵 +2 位作者 温日红 王笑影 贾庆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2-580,共9页
开展根系生物量的观测和研究,建立通用性的根系生物量模型对于开展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得到根系生物量的实时信息, 2016年9月末利用挖土法和根系扫描系统,获取玉米根系的生物量及生态指标,分析了玉米根系生物量... 开展根系生物量的观测和研究,建立通用性的根系生物量模型对于开展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得到根系生物量的实时信息, 2016年9月末利用挖土法和根系扫描系统,获取玉米根系的生物量及生态指标,分析了玉米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根系生物量与根系生态指标之间的模拟方程。结果表明:玉米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30 cm,占玉米根系垂直分布量的94.44%。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根系生物量模型均存在异方差问题,增加根长作为自变量建立的根系生物量模型显著提高了模拟精度,决定系数(R2)达0.91以上。采用对数转换消除方程的异方差及比较不同的模拟方程后发现,玉米根系生物量与根径和根长的组合变量(D2H)建立的指数函数是模拟玉米根系生物量的最优方程,决定系数(R2)最高,为0.90,平均绝对误差(MAE)、估计值的标准误差(SEE)、平均预估误差(MPE)均最小,满足了模拟方程的精度要求。对该方程进一步验证发现,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说明此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根系生物量。利用根系生物量模型结合微根管法,可解决根系生物量实时观测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生物量 根长 根径
下载PDF
西藏砂生槐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艳英 叶彦辉 +2 位作者 王贞红 魏丽萍 林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1,共3页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西藏特有灌木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天然灌丛幼林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及垂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砂生槐总根系生物量为12.77 g·m-2,其中粗根(5 mm<d≤20 mm)所...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西藏特有灌木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天然灌丛幼林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及垂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砂生槐总根系生物量为12.77 g·m-2,其中粗根(5 mm<d≤20 mm)所占的比例最高,为46.22%,其次为小根(2 mm<d≤5 mm),所占比例为37.67%,细根(0<d≤2 mm)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为16.11%。细根的比根长为1.91 m·g-1,明显大于小根0.34 m·g-1和粗根0.05m·g-1。细根的根长密度最大为4.01 m·m-2,明显大于小根和粗根。不同径级砂生槐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在各土层中的分布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生槐 根系生物量 比根长 根长密度
下载PDF
鼎湖山某些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及其氮素动态 被引量:23
15
作者 廖兰玉 丁明懋 +3 位作者 张祝平 蚁伟民 郭贵仲 黄忠良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6-60,共5页
本文用挖土柱及埋土柱法测定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的根系生物量和年生长量。用自动离子分析仪分析了根的含氮量并研究了根系的氮素动态。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t/ha)为35.43,其中活根26.63,死根8... 本文用挖土柱及埋土柱法测定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的根系生物量和年生长量。用自动离子分析仪分析了根的含氮量并研究了根系的氮素动态。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t/ha)为35.43,其中活根26.63,死根8.8;根的生长量(kg/ha·a)是3.74。根库贮氮量(kg/ha)为279.23,其中活根库为202.25,死根库为76.98;每年新生根系积累的氮素为57.55kg/ha。每年新生根系生产量及其氮素积累量占整个根库生物量及其氮素贮量的百分率分别为10.6及20.6,根库年生长量及其氮素积累的比率均较高,群落正处在生长发育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鼎湖山 氮素 植物群落
下载PDF
基质配方对油茶容器苗根系生物量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佘远国 张莹 +3 位作者 曹克丽 李秀梅 章璐 汪洋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6,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基质配方对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的影响,揭示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规律,筛选最适合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基质配方,提高油茶容器苗的品质。【方法】以1年生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为材料,设置5种基质配方(黄心土、松林表土、菇渣... 【目的】了解不同基质配方对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的影响,揭示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规律,筛选最适合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基质配方,提高油茶容器苗的品质。【方法】以1年生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为材料,设置5种基质配方(黄心土、松林表土、菇渣、泥炭、粪土按不同体积比混合制成)和对照(园土)6个处理,选择10 cm×10 cm的聚乙烯袋为育苗容器,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试验,对容器苗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配方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各基质对油茶容器苗根系茎叶干质量、根系干质量、苗木干质量、根冠比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Ⅳ基质配方处理的根系生物量最大,茎叶干质量为1.48 g,根系干质量为1.19 g,苗木干质量为2.67 g,根冠比为0.80,分别是CK的1.34、1.83、1.50、1.29倍。各基质对油茶苗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直径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Ⅳ基质配方处理的各根系形态指标最好,根系长度为280.32 cm,表面积为106.72 cm^2,体积为8.71 cm^3,直径为1.316 mm,分别是CK的1.78、1.94、3.03、1.34倍。根据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的平均隶属度由高到低排序,各基质配方处理依次为Ⅳ、Ⅴ、Ⅲ、Ⅱ、CK、Ⅰ,其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769、0.723、0.642、0.462、0.222和0.202,Ⅳ、Ⅴ、Ⅲ、Ⅱ基质的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的综合评价结果皆优于CK。【结论】油茶容器苗的根系生长与基质密切相关,基质配比对苗木根系生长所起的作用较大。在5种基质配方中,以Ⅳ基质配方比例(黄心土40%+松林表土15%+菇渣20%+泥炭20%+粪土5%)促进油茶容器苗根系生长的效果最好,是油茶育苗最佳基质,Ⅰ基质配方比例(黄心土80%+松林表土15%+粪土5%)的效果最差,不适合用于油茶育苗。基质中添加泥炭、菇渣等轻质材料,并适当加入黄心土、松林表土,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容器苗 基质配方 根系生物量 根系形态 隶属函数
下载PDF
白刺沙包发育过程的土壤水分与根系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鸿儒 王继和 +1 位作者 蒋志荣 纪永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38,共6页
在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不同沙包发育阶段,研究了白刺沙包发育过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白刺沙包发育过程中,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白刺根系的生物量增加;白刺粗根系生物量集中分... 在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不同沙包发育阶段,研究了白刺沙包发育过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白刺沙包发育过程中,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白刺根系的生物量增加;白刺粗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50cm土层,占92%以上;中根系生物量在0~40cm土层最多,其中根系生物量占全部中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在初期沙包为83.32%,中期沙包为86.75%,成熟期沙包为85.32%;细根系生物量在初期沙包和成熟期沙包0~20cm土层中分别占49.73%和52.89%,而中期沙包集中分布于20~40cm土层,占47.66%;中根系生物量和细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呈显著相关,粗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沙包 土壤水分 根系生物量
下载PDF
毛竹根系生物量分布与季节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红 冯云 +3 位作者 周建梅 徐振国 廉超 郭起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78-1681,共4页
采用挖土柱法研究了安徽黄山地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系生物量的分布规律,连续观测了根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并分析了根系生物量与温度、降雨等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的根系生物量平均为12.891 t·hm^-2... 采用挖土柱法研究了安徽黄山地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系生物量的分布规律,连续观测了根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并分析了根系生物量与温度、降雨等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的根系生物量平均为12.891 t·hm^-2,88.8%的根系分布在0-40 cm土层,随土层加深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0-20 cm土层中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62.3%,分别是20-40 cm与40-60 cm根系生物量的2.35倍与5.56倍;根系总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范围为7.686-17.386 t·hm^-2,表现为单峰型,7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不同深度土壤中毛竹根系生物量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均从2月份开始上升,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与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类似,其中0-20 cm与20-4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与总生物量一致,而40-60 cm土层最大值出现在6月,存在一定偏差;毛竹林根系生物量与气温因子显著相关,三次拟合方程为Y=0.0001X3-0.0013X2+0.2398X+7.6022(R2=0.956),与降雨量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根系生物量 分布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的根系生物量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艳杰 温佐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81,共7页
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分别测定5种造林密度20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标准木的单木和行间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根系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级别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根桩>粗根>大根>中根>小根,其中... 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分别测定5种造林密度20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标准木的单木和行间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根系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级别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根桩>粗根>大根>中根>小根,其中根桩和粗根占根系生物量构成的90%以上。行间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中根>细根>小根。不同密度对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呈现出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变小的趋势。5种密度马尾松林分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的表层土壤中,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2%以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密度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数学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除了小根以外,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林分行间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分密度也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造林密度 根系生物量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与根系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徐宁 吴兆录 +2 位作者 李正玲 徐宁 李正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61-1963,共3页
调查了滇西北亚高山5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0~15 cm)的含水量、容重、剖面特征以及地下根系生物量。就0~15 cm土壤层的平均含水量而言,刈草草地>放牧草地>种植草地>青稞地>荒山灌丛,说明耕种(青稞地)使土壤干燥,荒山灌... 调查了滇西北亚高山5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0~15 cm)的含水量、容重、剖面特征以及地下根系生物量。就0~15 cm土壤层的平均含水量而言,刈草草地>放牧草地>种植草地>青稞地>荒山灌丛,说明耕种(青稞地)使土壤干燥,荒山灌丛土壤含水量较低,与其所处的微地形有关。青稞地由于人为翻耕的原因,表层土壤中植物根系很少,土壤容重最大,其他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容重均≤1.00 g/cm3,可能是土壤层中有大量植物根系的原因。种植草地经过1次翻耕,其土壤容重小于经过多次翻耕的青稞地,大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说明土壤植物根系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土壤容重的大小。在土壤容重计算过程中,应考虑植物根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量 土壤剖面 地下根系生物量 滇西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