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2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栽培密度和收获期对工业大麻“云麻7号”主要农艺性状及花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文素 汤开磊 +5 位作者 牛龙江 李涛 欧阳文静 刘飞虎 杜光辉 杨阳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为了探明花叶用工业大麻在云南地区种植的最佳栽培密度和收获期,以云南主栽的工业大麻品种“云麻7号”为材料,分别于2019、2020年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进行大田随机区组试验。两年均设置4个栽培密度(0.5、1、2、3万株/hm^(2))和4个收获... 为了探明花叶用工业大麻在云南地区种植的最佳栽培密度和收获期,以云南主栽的工业大麻品种“云麻7号”为材料,分别于2019、2020年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进行大田随机区组试验。两年均设置4个栽培密度(0.5、1、2、3万株/hm^(2))和4个收获期(140、150、160、170 d),在收获期测定株高、茎粗、花叶产量、茎秆产量以及CBD含量等指标。于170 d收获时,两年的株高均在密度2万株/hm^(2)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6.8 cm和267.1 cm,两年的茎粗均在密度0.5万株/hm^(2)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3 mm和49.3 mm。2019年在140 d收获和3万株/hm^(2)密度条件下,花叶产量达到最大值3375 kg/hm^(2),2020年在170 d收获和2万株/hm^(2)密度条件下,花叶产量达到最大值5426 kg/hm^(2)。2019年在150 d收获和3万株/hm^(2)密度条件下,茎秆产量和地上部总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560 kg/hm^(2)和11014 kg/hm^(2),2020年在170 d收获2万株/hm^(2)密度条件下,茎秆产量达到最大值5632 kg/hm^(2),在170 d收获和3万株/hm^(2)密度下,地上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11001 kg/hm^(2)。大麻CBD含量两年均在160 d收获和1万株/hm^(2)密度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和2.4%。栽培密度与收获期能影响工业大麻的花叶产量和CBD含量,栽培密度为3万株/hm^(2)和170 d时收获是“云麻7号”获得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同时在160 d收获和1万株/hm^(2)密度下栽培是获得高CBD含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栽培密度 收获期 农艺性状 花叶产量 CBD含量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滇重楼生长、病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陈以相 杨俊华 +7 位作者 徐文果 李学梅 朗成伟 丁家盛 段明月 尹其代 唐李军 许彦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为滇重楼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将三年生健康苗在大田遮荫栽培模式下以不同行距种植,调查不同龄期滇重楼的农艺性状及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种植4 a后,检测七年生滇重楼产量和根茎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滇重楼生长、病... 为滇重楼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将三年生健康苗在大田遮荫栽培模式下以不同行距种植,调查不同龄期滇重楼的农艺性状及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种植4 a后,检测七年生滇重楼产量和根茎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滇重楼生长、病害、产量及品质有显著的影响。株行距20 cm×20 cm时滇重楼长势突出、丰产性和药材品质最好;低于此密度,植株生长发育好、病害发生轻、总皂苷含量高,但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高于此密度,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块茎长、块茎粗、休眠芽长和块茎鲜重降低,且茎腐病和根腐病显著加重,根茎中总皂苷的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云南省德宏州及生态条件相似区域推荐滇重楼栽培以株行距20 cm×20 cm(25×10^(4)苗/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栽培密度 农艺性状 病害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梁文骞 张乃嘦 +4 位作者 王雪媛 云秀伟 何琦 袁宏宇 李天祥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产量及其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以提高药材品质。[方法]设置8组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田,分别为15 cm×20 cm(M1)、15 cm×25 cm(M2)、15 cm×30 cm(M3)、20 cm×20... [目的]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产量及其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以提高药材品质。[方法]设置8组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田,分别为15 cm×20 cm(M1)、15 cm×25 cm(M2)、15 cm×30 cm(M3)、20 cm×20 cm(M4)、20 cm×30 cm(M5)、25 cm×20 cm(M6)、25 cm×25 cm(M7)、25 cm×30 cm(M8)。基于不同采收期进行采收,测定生长指标及主要成分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株高、叶柄长度和单株鲜质量逐渐增长,分枝数增加,成活率、茎粗和小区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茵陈叶长、叶宽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药材中挥发油含量逐渐增加,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茵陈药材绿原酸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限量标准。基于茵陈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信息,综合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价,推荐茵陈的最佳栽培密度为25 cm×20 cm(M6)。[结论]适宜的栽培密度能够有效提高茵陈的产量和品质,为进一步茵陈大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栽培密度 产量 质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茄衣和茄芯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沈俊儒 唐旭兵 +5 位作者 任龙辉 兰玉锋 王振充 方保 甄安忠 孔垂思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为探索云南烟区雪茄原料烟叶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施肥量.采用“云雪1号”“云雪39号”2个品种,设置9种栽培密度和施肥量,研究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雪茄烟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等偏低的栽培密度可以获得更优的茎围、最... 为探索云南烟区雪茄原料烟叶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施肥量.采用“云雪1号”“云雪39号”2个品种,设置9种栽培密度和施肥量,研究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雪茄烟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等偏低的栽培密度可以获得更优的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而株高则与之相反.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施肥量可以提高烟叶的经济性状.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产量和产值均随栽培密度的减少而降低,而上等烟比例则升高.茄衣品种“云雪1号”栽培密度行距110 cm,株距35 cm,平均种植2.59株/m^(2),施肥量为施纯氮15 g/m^(2)的经济性状更佳.茄芯品种“云雪39号”栽培密度行距110 cm,株距45 cm,平均种植2.00株/m^(2),施肥量为施纯氮21 g/m^(2)的栽培密度和施肥量的经济性状更佳.确定了“云雪1号”和“云雪39号”2个品种的适宜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以后品种的推广和雪茄烟叶的生产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栽培密度 施肥量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以油松人工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下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变化,揭示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株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林分蓄积、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含量均存... 以油松人工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下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变化,揭示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油松人工林株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林分蓄积、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各指标,建议在甘肃子午岭地区采用2800株/hm^(2)的栽培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油松人工林 生长 影响
下载PDF
探究大豆栽培密度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的产量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岳开华 杨胜海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5期142-144,共3页
为探索黔东南州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适宜的大豆栽培密度,选用大豆品种齐黄34和玉米品种新中玉801进行试验,考察不同大豆栽培密度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2+3)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在16.3... 为探索黔东南州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适宜的大豆栽培密度,选用大豆品种齐黄34和玉米品种新中玉801进行试验,考察不同大豆栽培密度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2+3)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在16.30万株/hm^(2)栽培密度(行距35 cm,株距8 cm),配合正常田间管理,对比其他栽培密度产量最高,大豆平均产量达1 894.12 kg/hm^(2),此栽培密度较为适合黔东南州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栽培密度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普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为探究栽培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兰州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栽培密度下落叶松生长性状及环境状况的差异,探讨栽培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栽培密度下落叶松种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 为探究栽培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兰州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栽培密度下落叶松生长性状及环境状况的差异,探讨栽培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栽培密度下落叶松种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枯落物厚度以及灌草盖度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落叶松树高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处理3的树高最高为18.13 m;胸径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处理1胸径最大为16.83 cm;冠幅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与胸径变化趋势相同,冠幅最大的为处理1(4.16 m),最小的为处理4(2.61 m);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度呈增加趋势,处理4的郁闭度最高为87.25%;枯落物厚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处理4枯落物厚度最大为8.36 cm;灌草盖度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处理3的落叶松灌草盖度最大为7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栽培密度 生长状况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新品种济柴1号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王红对 王晓文 +1 位作者 李玉春 高法振 《乡村科技》 2024年第11期89-91,共3页
为探索适宜济柴1号生长的合理栽培密度,通过试验探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济柴1号的株高、根长、根直径、产量及田间叶部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适量增加济柴1号的栽培密度能提高产量,但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济柴1号药... 为探索适宜济柴1号生长的合理栽培密度,通过试验探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济柴1号的株高、根长、根直径、产量及田间叶部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适量增加济柴1号的栽培密度能提高产量,但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济柴1号药用部位的品质会有所下降,田间叶部综合病害指数会有所增加,产量也出现明显下降。综合分析后认为,在济南地区,适宜济柴1号生长的栽培密度为50万株/hm^(2)(株行距为8 cm×25 cm)。在该栽培密度下,济柴1号的产量虽不是最高,但与最高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明显,且产品品质较好,田间叶部病害发病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柴1号 栽培密度 产量 病情指数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有机稻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纳正权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4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有机稻产量的影响,探究适宜云南省昌宁县漭水镇的有机稻栽培密度。【方法】以“云粳3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T1处理(10.0×10^(5)株/hm^(2),株行距10cm×10cm)、T2处理(6.7×10^(5)株/hm^(2),株行...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有机稻产量的影响,探究适宜云南省昌宁县漭水镇的有机稻栽培密度。【方法】以“云粳3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T1处理(10.0×10^(5)株/hm^(2),株行距10cm×10cm)、T2处理(6.7×10^(5)株/hm^(2),株行距10cm×15cm)、T3处理(5.0×10^(5)株/hm^(2),株行距10cm×20cm)、T4处理(3.3×10^(5)株/hm^(2),株行距15cm×20cm)、T5处理(2.7×10^(5)株/hm^(2),株行距15cm×25cm)五个处理,比较各个处理有机稻生育周期、干物质量、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情况。【结果】随栽培密度的减小,水稻生育期逐渐缩短,干物质量及收获质量、产量先增大后减小,水稻个体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有所增加。【结论】云南省昌宁县漭水镇有机稻“云粳37号”适宜的栽培密度为5.0×10^(5)株/hm^(2)(株行距为10cm×20cm),在此密度下水稻产量最高,有适中的生育周期,较好的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最好,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有机稻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及基质对广西引种斑兰叶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余江敏 杨苛 +2 位作者 宋明芳 李海平 赵瑞达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探讨斑兰叶(Pandanus amaryllifolius)在广西引种的适应栽培模式,为广西乡村振兴寻求新的农业优质产业。通过设计2种栽培密度,配施生物质炭、食用菌菌渣等4种栽培基质,以带土组培苗在八桂田园网室大棚开展田间种植试验,并对斑兰叶的单... 探讨斑兰叶(Pandanus amaryllifolius)在广西引种的适应栽培模式,为广西乡村振兴寻求新的农业优质产业。通过设计2种栽培密度,配施生物质炭、食用菌菌渣等4种栽培基质,以带土组培苗在八桂田园网室大棚开展田间种植试验,并对斑兰叶的单株鲜叶产量、叶面积、养分吸收以及叶绿素含量等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引种斑兰叶在50 cm×50 cm的株行距种植,与常规相比,配施生物质445 kg/667 m^(2),平均鲜叶叶片重可达到56.67 g,单株鲜叶重达2.48 kg,可获得较好鲜叶产量;同时叶绿素可达34.89 g/L、10片叶面积可达0.269 m^(2),且助于斑兰叶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文章研究优化栽培密度、种植环境和斑斓苗筛选,测定鲜叶产量、叶绿素和叶面积等指标,为指导在广西引种斑兰叶适应栽培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基质 引种 斑兰叶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魏明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34-37,共4页
为探索早春大棚栽培辣椒适宜的密度条件,本试验对比分析了该作物在4.05万、4.35万、4.65万和4.95万株/hm^(2)等7个密度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指标。结果表明,该作物在密度较低时,植株个体发育较好,株高、果长、果... 为探索早春大棚栽培辣椒适宜的密度条件,本试验对比分析了该作物在4.05万、4.35万、4.65万和4.95万株/hm^(2)等7个密度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指标。结果表明,该作物在密度较低时,植株个体发育较好,株高、果长、果径和单果重均高于高密度处理;密度条件未影响辣椒果实的外观等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辣椒的产量及效益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密度为4.95万株/hm^(2)时产量及效益最高,分别91125.0 kg/hm^(2)和264937.5元/hm^(2),其次为4.65万和5.25万株/hm^(2)的2个密度处理。适宜的密度条件利于辣椒获得高产,试验结果为辣椒的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辣椒 果实性状 辣椒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鲜食玉米农科糯336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天顺 覃金鼓 +2 位作者 莫让孟 潘化仁 蒙懿 《农技服务》 2024年第10期22-25,共4页
为鲜食玉米品种农科糯336在荔波县的规模种植提供支撑,最大限度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商品性,通过设置6种不同密度处理,分别为T_(1)(CK):42 000株/hm^(2),T_(2):45 000株/hm^(2),T_(3):48 000株/hm^(2),T_(4):51 000株/hm^(2),T_(5):54... 为鲜食玉米品种农科糯336在荔波县的规模种植提供支撑,最大限度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商品性,通过设置6种不同密度处理,分别为T_(1)(CK):42 000株/hm^(2),T_(2):45 000株/hm^(2),T_(3):48 000株/hm^(2),T_(4):51 000株/hm^(2),T_(5):54 000株/hm^(2),T_(6):57 000株/hm^(2),筛选出最适宜当地的鲜食玉米栽培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对鲜食玉米生育期影响不明显,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鲜百粒重均降低;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说明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商品率。为兼顾产量和商品性,鲜食玉米农科糯336在荔波县的最佳栽培密度为48 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农科糯336 栽培密度 产量
下载PDF
大粮作物栽培密度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玉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0169-0172,共4页
小麦、水稻、玉米等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作物,对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气候的改变,如何在保证粮食品质的前提下,实现高产稳产是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种植密度是决定籽粒大小... 小麦、水稻、玉米等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作物,对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气候的改变,如何在保证粮食品质的前提下,实现高产稳产是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种植密度是决定籽粒大小的关键因子,也是决定籽粒大小的关键因子。前期研究发现,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会造成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品质。所以,种植密度的选取就成了一个必须认真权衡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拟以高产优质高产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种植密度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高产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为实现高产、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产量优化 质量调控 农业可持续性
下载PDF
烟薯25号在渭河流域浅山半干旱区的栽培密度筛选
14
作者 马红玉 马红强 +2 位作者 李文平 田军红 张顺林 《农技服务》 2024年第11期35-37,共3页
为烟薯25号在渭河流域浅山半干旱区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设置39000株/hm^(2)、45000株/hm^(2)、51000株/hm^(2)、57000株/hm^(2)、63000株/hm^(2)共5个密度对烟薯25号进行栽培试验,筛选烟薯25号在渭河流域浅山半干旱区较合理的栽培... 为烟薯25号在渭河流域浅山半干旱区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设置39000株/hm^(2)、45000株/hm^(2)、51000株/hm^(2)、57000株/hm^(2)、63000株/hm^(2)共5个密度对烟薯25号进行栽培试验,筛选烟薯25号在渭河流域浅山半干旱区较合理的栽培密度。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45000株/hm^(2)和51000株/hm^(2)时,烟薯25号的产量分别为37819.5 kg/hm^(2)和36699.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该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该密度范围的地下薯收获量较大,蔓薯比适中,分别为2.24∶1、2.47∶1。栽培密度为45000株/hm^(2)时,商品薯率最高,为78.8%。综上,栽培密度45000~51000株/hm^(2)是渭河流域浅山半干旱区烟薯25号较为合理的密度种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薯25号 渭河流域 浅山半干旱区 栽培密度
下载PDF
津南实芹3号芹菜的栽培密度和斑枯病防治试验
15
作者 陈林 周霞 郭荣宽 《上海蔬菜》 2024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提高芹菜的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2022年作者在贵州省清镇市开展了津南实芹3号栽培密度和斑枯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单位面积芹菜的产量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当株距18 cm、行距20 cm即每667 m^(2)种植14822株时芹菜产量最... 为提高芹菜的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2022年作者在贵州省清镇市开展了津南实芹3号栽培密度和斑枯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单位面积芹菜的产量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当株距18 cm、行距20 cm即每667 m^(2)种植14822株时芹菜产量最高(每667 m^(2)为3862.08 kg);每667 m^(2)栽17787株以上时,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芹菜的长势逐渐变弱,商品率较低。不同稀释倍数12.5%抗坏血酸可溶性粉剂对芹菜斑枯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且施药2次后防效更佳,其中2000倍液、2500倍液、3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均超过90%。综合考虑防效和用药成本,建议使用12.5%抗坏血酸可溶性粉剂2500倍液作为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南实芹3号 栽培密度 斑枯病 12.5%抗坏血酸可溶性粉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厚皮甜瓜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海霞 曹布霆 +1 位作者 杨威 包卫红 《长江蔬菜》 2023年第16期48-50,共3页
本试验以海蜜10号厚皮甜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厚皮甜瓜生长、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的影响,以便综合找出最适栽培密度。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株距40、45、50、55 cm,行距100 cm时,较株距30、35 cm,行距100 cm时,能显著提高厚皮甜... 本试验以海蜜10号厚皮甜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厚皮甜瓜生长、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的影响,以便综合找出最适栽培密度。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株距40、45、50、55 cm,行距100 cm时,较株距30、35 cm,行距100 cm时,能显著提高厚皮甜瓜植株茎粗、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果实含糖量,显著提升果实品质;株距40 cm,行距100 cm时,厚皮甜瓜每667 m^(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且与除了株距45 cm,行距100 cm的其他栽培密度处理比差异显著;6种不同的栽培密度对厚皮甜瓜植株株高、叶片数及白粉病、蔓枯病、病毒病的发病率影响差异不显著,不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厚皮甜瓜 产量 抗病性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汝城朝天椒SYT20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刘丹 廖聪舜 +3 位作者 杨兰亭 宋世霞 朱利红 艾辛 《辣椒杂志》 2023年第4期13-16,34,共5页
以从汝城朝天椒中新选育的优良株系SYT20为材料,开展了SYT20栽培行株距及单双株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汝城朝天椒SYT20株高、主茎高在单双株栽培模式下,双株栽培显著高于单株栽培,单株栽培的主茎粗大于双株栽培,但株(穴)距对其影响... 以从汝城朝天椒中新选育的优良株系SYT20为材料,开展了SYT20栽培行株距及单双株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汝城朝天椒SYT20株高、主茎高在单双株栽培模式下,双株栽培显著高于单株栽培,单株栽培的主茎粗大于双株栽培,但株(穴)距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单株(穴)结果数双株栽培大于单株栽培,株(穴)距越大结果数越多;单株栽培的产量以35单株最高,折合产量为1127.45 kg/667 m^(2),双株栽培的产量以30双的平均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196.85 kg/667 m^(2),但30双与35单、35双、40双和45双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栽培密度、种苗用量对增产效果的影响,建议SYT20株系采用株行距35 cm×60 cm单株栽培为宜。SYT20株系栽培密度的研究结果为制定汝城朝天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椒 栽培密度 栽培方式 产量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水稻旱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晓蓉 寸婕 +7 位作者 管俊娇 李小林 罗金超 奎丽梅 王诚然 谷安宇 谭静 张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7期1-8,共8页
为探究水稻旱种条件下栽培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砚山县旱种的水稻品种及其适宜的栽培密度。以籼稻品种:‘广8优1973’、‘华浙优261’,粳稻品种:‘云两优502’、‘云科粳1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 为探究水稻旱种条件下栽培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砚山县旱种的水稻品种及其适宜的栽培密度。以籼稻品种:‘广8优1973’、‘华浙优261’,粳稻品种:‘云两优502’、‘云科粳1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栽培密度水平,采用水稻旱种旱管栽培的方式,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进行试验,分析旱种条件下栽培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籼稻材料在高密度下孕穗、齐穗提前,比低密度条件下早成熟1~3 d,而粳稻材料则相反;4个品种的株高均在B_(3)(108万/hm^(2))密度下最高;水稻植株剑叶的SPAD值受栽培密度影响较小,随密度的增加,倒二叶先增后降,在B_(2)(90万/hm^(2))密度下最高,倒三叶呈下降趋势;水稻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较高的处理组合为A_(2)B_(3)和A_(2)B_(4),以籼稻品种‘广8优1973’的产量最高,4个品种均在B_(4)(126万/hm^(2))栽培密度下产量最高,说明在该生态区,B_(3)密度下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生长,B_(4)密度下更有利于水稻产量形成;栽培密度与有效穗成正相关,但实粒数在高密度下相对较低,说明高密度处理下能增加有效穗,但不利于培育大穗;栽培密度对籼稻品种的结实率影响不明显,粳稻结实率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受栽培密度影响较小。4个水稻品种中,A_(1)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稻米的外观品质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在不同密度间无明显规律,其余品种稻米品质受栽培密度影响不明显。选用籼稻品种‘广8优1973’在基本苗为108万~126万/hm^(2)栽培密度下进行水稻旱种,群体生长能够适宜此生态环境条件,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水稻旱种 生育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东进 童孟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7-522,共6页
为探索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栽培密度的组合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提升大豆栽培生产效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本文以鲜食秋大豆品种萧农秋艳为试验材料,考察不同栽培密度(10,15,20万株·hm^(-2))和氮肥... 为探索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栽培密度的组合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提升大豆栽培生产效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本文以鲜食秋大豆品种萧农秋艳为试验材料,考察不同栽培密度(10,15,20万株·hm^(-2))和氮肥施用量(75,112.5,150kg·hm^(-2))组合对大豆光合性能,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培密度为15万株·hm^(-2),氮肥施用量为112.5kg·hm^(-2)处理下,萧农秋艳大豆产量较高,农艺性状较好,光合性能较强。较常规氮肥施用量减少25%,配合适当增加栽培密度的措施,萧农秋艳大豆产量较高,植株光合效率较高,农艺性状优良,且对生态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栽培密度 施肥量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产地种质薄荷引种于天津地区的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云秀伟 王兰芳 +4 位作者 白明玉 谷明泽 于凤 许凯歌 李天祥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71-379,共9页
[目的]系统考察来自10个产地不同种质薄荷在不同栽培密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基于药效成分和生物量,筛选适宜的栽培密度,为进一步规模化、标准化薄荷大田种植推广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收集2020年种植的10个产地不同种质薄荷地下根茎,以10 ... [目的]系统考察来自10个产地不同种质薄荷在不同栽培密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基于药效成分和生物量,筛选适宜的栽培密度,为进一步规模化、标准化薄荷大田种植推广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收集2020年种植的10个产地不同种质薄荷地下根茎,以10 cm×30 cm、15 cm×30 cm、20 cm×30 cm 3个栽培密度设计,基于最佳采收期采收,系统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薄荷植株生长指标、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不同产地薄荷株高逐渐增大,茎节数呈现增加趋势,茎粗变小,分枝数减少,单株产量减少,但薄荷叶长叶宽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基于薄荷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综合评价不同栽培密度下薄荷质量,结果显示,在天津地区,广州、焦作、长春、鹿泉、南京、秦皇岛、安国产地种质薄荷最佳栽培密度为15 cm×30 cm;信阳、平山、盐城产地种质薄荷最佳栽培密度为10 cm×30 cm。[结论]适宜的栽培密度能有效提高薄荷品质和产量,在薄荷大田种植实践活动中有一定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栽培密度 生物学特性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