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一个桑黄菌株的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春霞 刘开莉 +10 位作者 梁贵秋 肖潇 韦伟 徐雯雯 陈菁 莫炳巧 李小群 黎尔纳 黄旭华 李安华 韦师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0-810,共11页
为明确桑黄菌株的种属,对采集自国内不同地区的11个桑黄类似菌株开展分子鉴定和形态学特性观察,主要采用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对桑黄菌株进行基因鉴定和遗传性状分析,运用Mega7.0软件的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基于桑黄rD... 为明确桑黄菌株的种属,对采集自国内不同地区的11个桑黄类似菌株开展分子鉴定和形态学特性观察,主要采用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对桑黄菌株进行基因鉴定和遗传性状分析,运用Mega7.0软件的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基于桑黄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合桑黄菌株的形态学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的显微结构、孢子形态特征、子实体电镜扫描结构)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11个桑黄菌株分为两大类群,其中菌株SH-1为一类,属于纤孔菌属(Inonotus);其他菌株(SH-2、SH-3、SH-4、SH-5、SH-6、SH-7、SH-8、SH-9、SH-10、SH-11)属于另一类,为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菌株SH-3和SH-6属于桑树桑黄(S.sanghuang),其余8个菌株属于暴马桑黄(S.baumii)。通过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结合桑黄菌丝形态特征、孢子形态特征和子实体显微结构特征分析,能明确桑黄的种属与遗传性状,可为今后桑黄品种选育与人工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纤孔菌属 桑黄孔菌属 桑树桑黄 暴马桑黄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深共熔溶剂提取桑黄黄酮及体外降血糖、结合胆酸盐能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巫永华 黄莉莉 +5 位作者 王解语 张文莉 陈安徽 郭红伟 张建萍 刘恩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136,共9页
从7种深共熔溶剂中筛选最适合用于桑黄黄酮化合物提取的溶剂体系,采用响应面优化深共熔溶剂提取桑黄黄酮的工艺,筛选最佳黄酮回收树脂,并分析其体外降血糖和结合胆酸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乙二醇与氯化胆碱组成的深共熔溶剂体系最适合... 从7种深共熔溶剂中筛选最适合用于桑黄黄酮化合物提取的溶剂体系,采用响应面优化深共熔溶剂提取桑黄黄酮的工艺,筛选最佳黄酮回收树脂,并分析其体外降血糖和结合胆酸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乙二醇与氯化胆碱组成的深共熔溶剂体系最适合提取桑黄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深共熔溶剂含水率30%,乙二醇与氯化胆碱的物质的量比为8.21∶1,料液比=50∶1(mg∶m L),提取温度64℃,提取时间43 min,在此条件下,桑黄黄酮得率为(8.85±0.34)%,较体积分数为60%乙醇提取的得率提高了2.02倍。9种大孔树脂中,AB-8型大孔树脂对桑黄黄酮的回收率最高,为85.25%;纯化后桑黄黄酮的纯度提高了6.12倍。桑黄黄酮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1.19 mg/m L和1.28 mg/m L,结合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IC_(50)值分别为0.62 mg/m L和1.19 mg/m L,表明桑黄黄酮具有较强的调节血糖和血脂能力。实验表明,深共熔溶剂结合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回收可以绿色高效地从桑黄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共熔溶剂 桑黄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降血糖 胆酸盐
下载PDF
桑黄有效成分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天平 轩贵平 +2 位作者 刘德勇 杨娜 梁忠厚 《中医学》 2024年第3期530-536,共7页
本文首先对中药桑黄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其生长环境、分布范围以及药理作用。其次重点探讨了桑黄的有效成分,如多糖、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各自的药理作用及相互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桑黄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直接... 本文首先对中药桑黄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其生长环境、分布范围以及药理作用。其次重点探讨了桑黄的有效成分,如多糖、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各自的药理作用及相互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桑黄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紧接着,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桑黄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揭示了其与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最后,总结了桑黄抗肿瘤的研究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有效成分 抗肿瘤 作用机制 价值分析
下载PDF
桑黄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轩贵平 李天平 +2 位作者 李云贵 李群芳 杨娜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489-2494,共6页
本文分为七部分,详细叙述了桑黄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情况,首先阐述了桑黄化学成分以及相关抗肿瘤机制,其次探讨了桑黄有效成分的体内外抗肿瘤研究以及桑黄有效成分的联合治疗策略,再次分析了桑黄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特性以及桑... 本文分为七部分,详细叙述了桑黄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情况,首先阐述了桑黄化学成分以及相关抗肿瘤机制,其次探讨了桑黄有效成分的体内外抗肿瘤研究以及桑黄有效成分的联合治疗策略,再次分析了桑黄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特性以及桑黄有效成分的制剂与给药途径,最后对于该命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有效成分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桑黄研究进展及相关产业发展简述
5
作者 王红霞 郑安波 郭莹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887-892,共6页
通过现代相关研究指出,桑黄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酮、多糖、萜类等相关化合物是桑黄的主要功用成分,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将对桑黄的研究进展、应用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 通过现代相关研究指出,桑黄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酮、多糖、萜类等相关化合物是桑黄的主要功用成分,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将对桑黄的研究进展、应用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flavonoids, polysaccharides, terpenes and other related compounds are the main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Sanghuang, with anti-cancer, immune regulation, anti-inflammatory, anti-trophic and other effects.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application field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anghu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研究进展 应用领域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瓦尼桑黄和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比较
6
作者 高扬 刘昊 +1 位作者 廖方舟 齐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60-162,178,共4页
测定比较瓦尼桑黄和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不同产地及不同生长期粗多糖、总黄酮、总三萜、麦角甾醇的含量,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在180 d采收时粗多糖含量最高,为4.52%;在60 d采收时总黄酮和麦角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5.23... 测定比较瓦尼桑黄和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不同产地及不同生长期粗多糖、总黄酮、总三萜、麦角甾醇的含量,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在180 d采收时粗多糖含量最高,为4.52%;在60 d采收时总黄酮和麦角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5.23和34.03 mg/kg;在30 d采收时总三萜含量最高,为0.61 mg/kg。3年生椴木栽培瓦尼桑黄子实体总三萜和麦角甾醇含量分别为0.17和5.86 mg/kg,显著高于1年生子实体总三萜和麦角甾醇含量(0.06和1.90 mg/kg)。综合比较,粗毛纤孔菌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优于瓦尼桑黄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瓦尼桑黄 子实体 活性成分 含量比较 生长期
下载PDF
桑黄总黄酮的提取、组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婷伟 周紫微 +4 位作者 邵颖 张朋 宁晓雅 杨洋 陈安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1-200,共10页
为系统研究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明晰总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探讨桑黄总黄酮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桑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桑黄总黄酮的组成,并检测其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以桑黄总... 为系统研究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明晰总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探讨桑黄总黄酮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桑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桑黄总黄酮的组成,并检测其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以桑黄总黄酮得率为指标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3℃、固液比1:50 g/mL、提取时间3 h,在此提取条件下桑黄总黄酮的得率达到了2.6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桑黄总黄酮中的黄酮种类及其含量,发现桑黄总黄酮中主要含有花旗松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其中花旗松素含量最高达到3727.31 mg/kg;桑黄总黄酮生物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降脂、降糖活性,在其浓度为14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8.63%±0.45%,浓度为0.08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2.51%±1.49%;桑黄总黄酮的降脂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桑黄总黄酮在浓度为6 mg/mL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达到10.56%±0.06%,在浓度为4 mg/mL时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达到了32.59%±0.78%;桑黄总黄酮具有明显的降糖活性,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IC_(50)分别为71.42 mg/mL和97.28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总黄酮 提取 组分分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两种桑黄多糖的结构分析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利娜 王仁中 +1 位作者 吴丝雨 金传山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从瓦尼桑黄Sanghuangporous vaninii中分离纯化多糖,研究其结构特征及体外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桑黄粗多糖(Sanghuang Polysaccharide,SHP),并利用Cellulose DE-52和Sephadex G-100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凝胶色... 目的从瓦尼桑黄Sanghuangporous vaninii中分离纯化多糖,研究其结构特征及体外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桑黄粗多糖(Sanghuang Polysaccharide,SHP),并利用Cellulose DE-52和Sephadex G-100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散射(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refractive index-multi angle laser scattering,GPC-RI-MALS)、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多糖结构进行分析;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释放水平。结果从瓦尼桑黄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组均一酸性多糖SHP-1-1(0.1 mol/L NaCl)和SHP-2-1(0.2 mol/L NaCl)。SHP-1-1的重均分子量为333.599 kDa,由岩藻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按照 11.48∶0.18∶0.28∶17.86∶27.71∶0.64∶11.75∶0.94 的摩尔比组成;SHP-2-1的重均分子量为563.032 kDa,由岩藻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按照 0.73∶0.14∶0.32∶1.13︰14.96∶1.04∶3.79∶1.50 的摩尔比组成。SHP-1-1和SHP-2-1能够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TNF-α、IL-6和IL-1β水平,其半抑制浓度为32.35~96.31μg/mL。结论SHP-1-1和SHP-2-1是具有抗炎活性的均一多糖,其结构和活性研究为瓦尼桑黄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尼桑黄 多糖 结构表征 抗炎活性
下载PDF
桑黄游离酚提取物体外降尿酸活性研究
9
作者 赵克芳 肖阳 +5 位作者 邢东旭 黎尔纳 杨琼 邹宇晓 庞道睿 廖森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6,共8页
为研究桑黄游离酚提取物体外降尿酸活性,以野生瓦宁木层孔菌、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和野生粗毛纤孔菌4个不同来源的桑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来源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及其在高尿酸细胞模型中的降尿酸... 为研究桑黄游离酚提取物体外降尿酸活性,以野生瓦宁木层孔菌、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和野生粗毛纤孔菌4个不同来源的桑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来源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及其在高尿酸细胞模型中的降尿酸作用。筛选出降尿酸活性强的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其降尿酸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和野生粗毛纤孔菌的游离酚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IC_(50)值分别为(94.63±2.73)μg/mL、(99.69±2.50)μg/mL和(106.32±5.06)μg/mL;栽培粗毛纤孔菌和野生瓦宁木层孔菌的游离酚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高尿酸细胞模型中尿酸生成(P<0.05)。进一步通过UPLC-MS/MS分析活性较强的栽培粗毛纤孔菌游离酚中主要成分发现,其黄酮类物质中金丝桃苷、表儿茶素、茶黄素、地奥司明及木犀草苷等,可能是其降尿酸的主要活性物质。该研究可为桑黄降尿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粗毛纤孔菌 黄酮 黄嘌呤氧化酶 降尿酸
下载PDF
乙烯利对液体发酵瓦尼桑黄中Hispidin和Hypholomine B等酚类化合物的影响及体外活性评价
10
作者 张诗浩 汪蕾 +8 位作者 刘思成 赵宇 潘婷婷 李康平 魏维盛 邹坤 刘呈雄 刘朝霞 李小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7-232,共6页
该研究旨在促进瓦尼桑黄合成Hispidin和Hypholomine B等酚类化合物,以提高瓦尼桑黄产品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市场竞争力。以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乙烯利的方式,对目前市面上销售和应用范围最广的瓦尼桑黄进行发酵研究。研究发现,添加乙... 该研究旨在促进瓦尼桑黄合成Hispidin和Hypholomine B等酚类化合物,以提高瓦尼桑黄产品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市场竞争力。以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乙烯利的方式,对目前市面上销售和应用范围最广的瓦尼桑黄进行发酵研究。研究发现,添加乙烯利可以促进液体发酵瓦尼桑黄中Hispidin和Hypholomine B等酚类化合物的合成。乙烯利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 mmol/L,添加时间点为0 d,并用1 mol/L的Na_(2)CO_(3)将pH调节至添加前水平。以Hispidin对照品计算Hispidin的平均含量,乙烯利发酵组中Hispidin的平均含量最大为液体发酵组的3.17倍。Hypholomine B的平均相对含量由HPLC图谱中的峰面积表示,前者最大为后者的2.55倍。此外,乙烯利的添加还提高了其他酚类化合物的生成累积量,乙烯利发酵组、液体发酵组和子实体组的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分别为:(3.76±0.11)%、(1.96±0.12)%和(0.77±0.04)%。体外活性评价以IC_(50)为依据,乙烯利发酵组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IC_(50)分别为:150.00、106.46、16.08μg/mL,均低于液体发酵组的提取物(170.61、115.36、35.48μg/mL)和子实体组的提取物(218.10、130.51、56.8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尼桑黄 液体发酵 Hispidin Hypholomine B 酚类化合物 体外活性评价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忍冬桑黄总黄酮提取工艺
11
作者 杨娟娟 孙波 +4 位作者 王卓仁 刘启燕 赵会长 周洪英 常菊花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80,共9页
为了提高忍冬桑黄总黄酮的提取率,以忍冬桑黄(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其总黄酮,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忍冬桑黄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 为了提高忍冬桑黄总黄酮的提取率,以忍冬桑黄(Sanghuangporus lonicericola)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其总黄酮,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忍冬桑黄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忍冬桑黄子实体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料液比1∶60、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7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忍冬桑黄子实体总黄酮提取率为0.80%,与模型预测值0.83%接近,表明该提取条件合理可行,可以提高忍冬桑黄总黄酮提取率,利于忍冬桑黄产品精深加工及桑黄资源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桑黄 总黄酮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 响应面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桑黄蜜炙工艺
12
作者 洪艺丹 王巍 +3 位作者 张立强 张一美 李利华 鞠成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 优化桑黄蜜炙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结合层次分析法,以内在质量(麦角甾醇、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含量)和外观性状评分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桑黄蜜炙工艺中的关键因素(蜜水比、蜜水与桑黄质量比、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进行考察,确... 目的 优化桑黄蜜炙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结合层次分析法,以内在质量(麦角甾醇、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含量)和外观性状评分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桑黄蜜炙工艺中的关键因素(蜜水比、蜜水与桑黄质量比、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进行考察,确定桑黄蜜炙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桑黄蜜炙最佳工艺为取桑黄生品(1 cm3方块状),加适量辅料拌匀(每100 kg的桑黄用炼蜜与水各25 kg),闷润2 h至辅料被吸尽,置于炒制容器内,在炒制温度130~140℃下炒制5 min,取出,置于50℃烘箱内2 h,取出,晾凉。3次验证实验结果的RSD为0.68%。结论 优选出的桑黄蜜炙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蜜炙工艺 正交实验 层次分析法 外观性状 内在质量
下载PDF
蒸汽爆破对瓦尼桑黄子实体多糖提取及降血糖功效影响
13
作者 范祺 张博华 +3 位作者 王丽 王崇队 张明 马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7期150-157,共8页
选取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子实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蒸汽爆破技术对瓦尼桑黄多糖溶出率的影响。蒸汽爆破压力为0.8 MPa时,多糖溶出率为1.45%,蒸汽爆破维压时间为240 s时,多糖溶出率最大为1.68%。多糖中相对含量较多的单糖种... 选取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子实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蒸汽爆破技术对瓦尼桑黄多糖溶出率的影响。蒸汽爆破压力为0.8 MPa时,多糖溶出率为1.45%,蒸汽爆破维压时间为240 s时,多糖溶出率最大为1.68%。多糖中相对含量较多的单糖种类为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和葡糖醛酸且葡萄糖占比最高。蒸汽爆破处理后的瓦尼桑黄多糖与未蒸汽爆破处理的样品相比,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更强,对斑马鱼有更高的安全剂量,可明显提升荧光标记脱氧葡萄糖类似物(2-NBD-glucose,2-NBDG)在斑马鱼体内的转运效率,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后的样品降血糖功效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瓦尼桑黄 多糖 斑马鱼 降血糖
下载PDF
桑黄类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14
作者 于惠琪 罗然夕 +1 位作者 王晓玲 刘高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6期191-197,共7页
桑黄类真菌是一类珍稀食药用真菌,作为传统保健品在多个国家被广泛使用。多糖是桑黄类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表明,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免疫调节、降血糖、护肝等多种生物活性。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桑黄多糖的... 桑黄类真菌是一类珍稀食药用真菌,作为传统保健品在多个国家被广泛使用。多糖是桑黄类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大量研究表明,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免疫调节、降血糖、护肝等多种生物活性。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桑黄多糖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相应机制进行综述,并对桑黄多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这一新型食药菌类功能食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桑黄 多糖 分子结构 生理作用
下载PDF
药用桑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季诗博 蔡建辉 车成日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桑黄是一类珍稀的药用菌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不同成分具有多种优异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抗糖尿病、保肝和抗菌等多种功能。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从其子实体、菌丝体中提取到了不同成分,其表现出... 桑黄是一类珍稀的药用菌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不同成分具有多种优异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抗糖尿病、保肝和抗菌等多种功能。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从其子实体、菌丝体中提取到了不同成分,其表现出来的生物活性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桑黄提取物组分的结构、生物活性的报道进行综述,为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提取物 中药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桑树桑黄JM-1胞外多糖液态培养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16
作者 曹乃馨 罗阳兰 +2 位作者 阎勇 解修超 张雯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5-1255,共11页
为优化桑树桑黄胞外多糖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并鉴定1株桑树桑黄菌株JM-1,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菌株胞外多糖液态培养基配方,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液体培养基配方... 为优化桑树桑黄胞外多糖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并鉴定1株桑树桑黄菌株JM-1,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菌株胞外多糖液态培养基配方,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4 g·L^(-1)、葡萄糖17.0 g·L^(-1)、蛋白胨5.8 g·L^(-1)、维生素B1(V_(B1)),10.0 mg·L^(-1)、KH2PO43.0 g·L^(-1)、MgSO_(4)·7H_(2)O 5.0 g·L^(-1),该条件下菌株JM-1产胞外多糖含量为5.918 g·L^(-1),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3.63%。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5 mg·mL^(-1)时,JM-1菌株产胞外多糖的还原能力为3.187 mmol·L^(-1),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3.9%、54.3%。研究结果可为桑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胞外多糖 PLACKETT-BURMAN设计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桑黄航天诱变菌株的筛选及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17
作者 田怡 张振伟 +3 位作者 高锦运 肖裕玲 肖光利 莫美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93,共11页
以桑黄菌株为试材,采用航天诱变的方法,通过多代分离、纯化得到109株诱变菌株。对诱变菌株编号后培养,通过宏观菌落观察、微观菌丝比较和拮抗试验,初步筛选出47株桑黄诱变菌株,比较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H0母种生长速度,发现9株诱变菌株的... 以桑黄菌株为试材,采用航天诱变的方法,通过多代分离、纯化得到109株诱变菌株。对诱变菌株编号后培养,通过宏观菌落观察、微观菌丝比较和拮抗试验,初步筛选出47株桑黄诱变菌株,比较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H0母种生长速度,发现9株诱变菌株的速度显著大于出发菌株。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方法比较菌丝生物量,优化桑黄液体发酵菌丝黄酮的提取工艺后比较诱变菌株的黄酮产量,以期为桑黄航天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诱变菌株H68具有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菌丝黄酮产量显著高于出发菌株的特点。经鉴定,H68属于桑黄孔菌属,GenBank登陆号MN153566.1,同源性99.85%,判定为出发菌株H0的航天诱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航天育种 黄酮 提取优化
下载PDF
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椰 高鹤萍 +5 位作者 毛燕妍 黄明慧 徐帮 邹坤 刘呈雄 汪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5,共9页
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 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筛选。从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2Z,4E)-γ-ionylideneacetic acid(1)、phellinulin E(2)、phellinulin F(3)、phellinulin G(4)、phellinulin J(5)、phellinulin L(6)、phellinulin M(7)、phellinulin N(8)、elgonenes D(9)、咖啡酸(10)、hispidin(11)、3-hydroxyhispidin(12)、原儿茶酸(13)、4-(3-ethoxy-4-hydroxyphenyl)but-3-en-2-one(14)、丁子香酚(15)、亚油酸甲酯(16)、硬脂酸(17),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瓦尼桑黄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13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6.45、37.52、82.71、50.46μg/mL,对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43、2.26、34.55、21.60μ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38.43、49.46、86.74、69.16μg/mL。化合物10、11还对黄嘌呤氧化酶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28.73和44.80μg/mL。化合物17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_(50)值2.3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尼桑黄 化学成分 体外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黄嘌呤氧化酶
下载PDF
外源添加物对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戴永琪 朱雨馨 +4 位作者 沈梦玲 朱蕴兰 范晓博 周芸好 黄立杰 《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97-103,共7页
为了探究外源添加物对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产量及胞内、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在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油酸、α-萘乙酸、维生素B2和桑白皮水提物4种添加物,经液体发酵后,测定了菌丝体产量及胞内、胞外多糖含量。试验结... 为了探究外源添加物对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产量及胞内、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在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油酸、α-萘乙酸、维生素B2和桑白皮水提物4种添加物,经液体发酵后,测定了菌丝体产量及胞内、胞外多糖含量。试验结果显示,4种外源添加物都能显著增加桑黄菌丝体产量和多糖含量(P<0.05),其中最优外源添加物为油酸,当油酸浓度2.4 mL/L时,菌丝体产量最高,达2.86 mg/mL,是空白对照的7.15倍,在此油酸浓度下,胞外多糖含量最大,达56.04 mg/mL,是空白对照的7.71倍;当油酸浓度1.2 mL/L时,桑黄胞内多糖含量最高,达60.07 mg/g,是空白对照的3.96倍。其他3种添加物也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桑黄菌丝体及胞内、胞外多糖含量(P<0.05)。4种外源添加物是有效提高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产量和多糖含量的诱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外源添加物 菌丝体 多糖含量 诱导因子
下载PDF
桑黄猴菇复方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20
作者 孙涵 刘逸扬 +4 位作者 赵焰焰 孙文 王淑敏 常丽影 李敬超 《人参研究》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目的以桑黄、猴头菇这两种食药用菌为主要原料,再加以陈皮、生姜共同制备一款保健饮料。方法通过热水浸提法得到食用菌粗多糖,并配以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本实验采用热水浸提法,以加水量(药材质量的倍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 目的以桑黄、猴头菇这两种食药用菌为主要原料,再加以陈皮、生姜共同制备一款保健饮料。方法通过热水浸提法得到食用菌粗多糖,并配以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本实验采用热水浸提法,以加水量(药材质量的倍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合理范围,后采用L_(9)(3^(4))正交实验法,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优化桑黄饮料的制备工艺;测定最佳工艺得到的浸提液中总多糖和总三萜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并对饮料的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正交试验得出按加水量40倍,提取时间20min,提取1次获得浸提液,再添加7%果葡糖浆和0.03%柠檬酸调味,制成的饮料口感舒适,风味最佳;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浸提液总多糖含量达到12.29mg/100mL,总三萜含量达到1.82mg/100mL;浸提液对DPPH、·OH、O2-都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结论此工艺操作简单,制备的桑黄保健饮料色泽鲜亮,澄清透明,分布均匀,酸甜适中,口感协调,适合饮用,并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饮料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感官评价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