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启超的导读书目与导读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旭青 赵俊玲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梁启超是开启近现代目录学研究一代风气的启蒙人物,他对导读书目的研究分成了西学书目与国学书目两大类型,并形成宣传西学与推崇国学两个明显的历史分期。梁启超开启的导读书目范式更加强调对读者、读物、读书法等的关注,带有突出的读... 梁启超是开启近现代目录学研究一代风气的启蒙人物,他对导读书目的研究分成了西学书目与国学书目两大类型,并形成宣传西学与推崇国学两个明显的历史分期。梁启超开启的导读书目范式更加强调对读者、读物、读书法等的关注,带有突出的读者服务意识。梁启超的导读书目根植于中国目录学传统,开创了解题兼导读的新型书目,导读的范围兼涉中西,体现出明显的致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导读书目 导读思想 目录学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理想人格:《新民说》重读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瑞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1,共17页
在“道德革命”的旗帜下,梁启超的《新民说》表达了“新民之道”的多项意谓。该书以明确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为前提,以建设“公德”为契机,以“利群”为道德之总纲来平衡公德与私德,目标是造就与现代民族国家相应的“新民”。... 在“道德革命”的旗帜下,梁启超的《新民说》表达了“新民之道”的多项意谓。该书以明确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为前提,以建设“公德”为契机,以“利群”为道德之总纲来平衡公德与私德,目标是造就与现代民族国家相应的“新民”。解读《新民说》,不宜纠缠于表述之欠周延甚或前后扞格,而可悬置系统哲学的框架,以观念史的方式钩玄提要。“新民”的历史形态是由“臣民”变为“国民”或“人民”,在道德界则应超出“私德”扩展“公德”。真正把握其“公德”观念,需要对“德”有逸出一般行为规范的界定,明确其包含“品性”“德行”和“行动”及其“力量”之复合意义;在此基础上会看清梁启超所谓“公德”实际上包含了一个观念群,它们由五对相反相成的观念绾合而成,涉及到形上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诸学科,对它们作辩证综合方才能描绘出梁启超心目中的新型理想人格,汲取其对于我们今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 公德 理想人格
下载PDF
略论中国传统乐教向近代学校美育素养论的转换--以梁启超的音乐教育思想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轶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2,共6页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通才型”君子为目标的“泛乐化”中国传统乐教,在20世纪初受到西方科学革命的强势冲击后,开始出现礼教成分完全退化、诗教乐教分离、国人整全心理结构破碎等情况。为建设有民族话语特色的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梁...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通才型”君子为目标的“泛乐化”中国传统乐教,在20世纪初受到西方科学革命的强势冲击后,开始出现礼教成分完全退化、诗教乐教分离、国人整全心理结构破碎等情况。为建设有民族话语特色的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梁启超以学堂乐歌歌词批评实践为起点,对传统乐教中混整合一的“诗、乐、礼”要素进行了分离再整合,探究出以“共同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聚合现代文雅公民整全心灵形态的启蒙范式,生成以趣味教育和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学校音乐美育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传统乐教 近代音乐教育 学堂乐歌 情感教育
下载PDF
梁启超的文明观
4
作者 高力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9,178,179,共16页
“文明”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梁启超厥功至伟。从清末到五四,梁启超的文明观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变法时期,他以“文明”为社会进步的方向,视法律为文明的基础而呼唤变法。流亡日本时期,他受福泽谕吉文明论的影响,以“文明”为中国现代化的... “文明”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梁启超厥功至伟。从清末到五四,梁启超的文明观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变法时期,他以“文明”为社会进步的方向,视法律为文明的基础而呼唤变法。流亡日本时期,他受福泽谕吉文明论的影响,以“文明”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倡言以“新民”促进中国的文明化。他晚年著《欧游心影录》,其思想关切从为国族“富强”而追慕西方现代文明,转向回望中国传统,从孔老墨寻求人的“安身立命”的人生意义。他的思想旨趣,亦从以现代化批判传统,转向以传统批判现代性。晚年梁启超论及“文明”,已不再是以西方为典范的单数文明,而是以平等视点中的复数文明论述中西文明问题,主张中西文明互鉴互补,再造一种新型人类文明。这种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再造新文明的新文明观,表征着五四后一种新启蒙思想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文明 现代化 传统 人生
下载PDF
经世与启蒙:梁启超的孟子学
5
作者 杨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经世”是梁启超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关怀。梁氏孟子学前期以宣传康有为大同思想为主旨,介绍和吸纳西方思想,以西方知识性内容取代传统道德评价标准;后期侧重国民教育,以西方教育主义重新审视传统思想中的知识与道德关系,在科学知识... “经世”是梁启超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关怀。梁氏孟子学前期以宣传康有为大同思想为主旨,介绍和吸纳西方思想,以西方知识性内容取代传统道德评价标准;后期侧重国民教育,以西方教育主义重新审视传统思想中的知识与道德关系,在科学知识的时代大潮中凸显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与经世思潮的深刻互动中,梁氏思想“变”中有其“不变”,“不变”中又蕴含“常变”,在救国之切、爱国之真的烘托下其经世意识更加醒目。梁启超的思考对当下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并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孟子学 经世 启蒙
下载PDF
梁启超的变局观念与史家自觉——以《李鸿章》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李恭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李鸿章》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付诸实践的成果,也是晚清思想史上的一项重要标本。梁启超根据进化史观,基于“过渡时代”的视角,纵论李鸿章的生平经历和成败得失,揭示了“世界之中国”时代的历史变迁大势。该书体现了一种新型“史识... 《李鸿章》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付诸实践的成果,也是晚清思想史上的一项重要标本。梁启超根据进化史观,基于“过渡时代”的视角,纵论李鸿章的生平经历和成败得失,揭示了“世界之中国”时代的历史变迁大势。该书体现了一种新型“史识”和史家自觉,反映了梁启超对晚清士大夫“变局”观的承接和超越。梁著及相关文本开创了一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整体贯通论述,对于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术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李鸿章》 “变局” “世界之中国” 中国近代史学术体系
下载PDF
梁启超“新民”理论与中国公民教育的发轫
7
作者 念烨 《教育评论》 2024年第4期155-160,共6页
清末,随着民族危机逐渐严重,民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开始觉醒,一大批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尝试通过培养“公民”来挽救国家危亡。其中,以梁启超的“新民”理论最具前瞻性,他集中探讨了民与国、个体与群体、私德与公德、权利与义务... 清末,随着民族危机逐渐严重,民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开始觉醒,一大批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尝试通过培养“公民”来挽救国家危亡。其中,以梁启超的“新民”理论最具前瞻性,他集中探讨了民与国、个体与群体、私德与公德、权利与义务等近代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公民教育可实现的途径与方法,对我国公民教育的诞生进行了舆论层面的开拓和思想文化层面的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 公民教育
下载PDF
梁启超前期“文学”观念的生成
8
作者 刘保庆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现代意义“文学”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中,梁启超的贡献不可或缺。但是梁启超前期文学观念常被视作文学功能论而被轻视。现代“文学”的生成离不开梁启超“作为国民教育的文学”“作为群治的文学”“作为世界的文学”三个内在观念的逻辑演... 现代意义“文学”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中,梁启超的贡献不可或缺。但是梁启超前期文学观念常被视作文学功能论而被轻视。现代“文学”的生成离不开梁启超“作为国民教育的文学”“作为群治的文学”“作为世界的文学”三个内在观念的逻辑演变。梁启超前期文学思想不仅促进了现代“文学”的生成,影响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而且保持了“文学”与现实世界的丰富和有机联系,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国民教育 群治 世界 现代文学观念
下载PDF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
9
作者 文贵良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脉络清晰,分期清楚,以学术上的时代思潮为线索,贯穿了众多学者。梁启超所理解的“时代思潮”,在思想上有独创,在文化上很奋进。他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能成为“时代思潮”的学术有...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脉络清晰,分期清楚,以学术上的时代思潮为线索,贯穿了众多学者。梁启超所理解的“时代思潮”,在思想上有独创,在文化上很奋进。他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能成为“时代思潮”的学术有汉代的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思潮 《清代学术概论》 商务印书馆 梁启超 脉络清晰 独创
下载PDF
梁启超与时务学堂的教育改革
10
作者 李丹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3-27,92,共6页
梁启超在长沙时务学堂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近代教育改革。在教学宗旨上,把时务与治学相结合,为维新运动培养人才;在教学内容上,把中学与西学相结合,并将其贯穿于功课设置和教学当中;在教学方法上,把书院与学堂相结合,既继承传统书院的... 梁启超在长沙时务学堂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近代教育改革。在教学宗旨上,把时务与治学相结合,为维新运动培养人才;在教学内容上,把中学与西学相结合,并将其贯穿于功课设置和教学当中;在教学方法上,把书院与学堂相结合,既继承传统书院的箚记、面授答疑、讲学和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制度,又吸收了新式学堂面试招生、参加学术活动和运用近代教育技术及教学方法的新制度。这次教育改革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开启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时务学堂 维新运动
下载PDF
维新派的国民教育思想与外国文学学科创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心
11
作者 张珂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2期21-31,共11页
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初建的标志之一,外国文学学科在近代国民教育思潮演化与国民教育变革当中应时而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必然结果。伴随着中国人对西学价值和内涵认识的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国民教育变革与... 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初建的标志之一,外国文学学科在近代国民教育思潮演化与国民教育变革当中应时而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必然结果。伴随着中国人对西学价值和内涵认识的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国民教育变革与外国文学学科创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对国民教育有深刻的论述,将国民教育与救亡图存的时代命题联系起来,而且不同程度地关注和引入了作为西学的“外国文学”,其思考和实践为日后国民教育中外国文学学科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派 国民教育 外国文学 康有为 梁启超
下载PDF
梁启超美育思想中的儒学根基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修玲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梁启超美育思想的核心是“新民”人格的培育,其美育实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德育方面,梁启超对以私德为主的中华传统道德进行批判,博采诸儒道德修养之道,以此滋养国民心性。趣味教育方面,梁启超站在宋明理学家的肩膀上深化“趣味”一... 梁启超美育思想的核心是“新民”人格的培育,其美育实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德育方面,梁启超对以私德为主的中华传统道德进行批判,博采诸儒道德修养之道,以此滋养国民心性。趣味教育方面,梁启超站在宋明理学家的肩膀上深化“趣味”一词的内涵,继承并发展儒家心性修养境界“孔颜之乐”。情感教育方面,梁启超将个体生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指出教人做到“仁者不忧”是情感教育的最高目标。诗教方面,梁启超批判继承儒家“诗言志”传统和“诗缘情”思想,在实践中注重发挥“诗乐”一体价值。梁启超的美育思想是中华传统审美理念向现代美育理论的重要过渡,其本质还是以中学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美育思想 儒学根基 中学为体
下载PDF
“军国民”与“爱美”——梁启超审美启蒙话语的一体二面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1,178,共9页
梁启超前后期美学思想的差异,是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史中的典型问题。在清末语境下,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体现为“军国民”。在“军国民”动机之下提出的小说群治论,旨在塑造激进的民众政治性情。进入民国后,梁启超提出基于共通情感论的审美... 梁启超前后期美学思想的差异,是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史中的典型问题。在清末语境下,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体现为“军国民”。在“军国民”动机之下提出的小说群治论,旨在塑造激进的民众政治性情。进入民国后,梁启超提出基于共通情感论的审美启蒙观,对传统文艺现象进行重新阐释,试图塑造“爱美”的现代公民人格。梁启超的问题意识转换,体现出近现代中国由“尚武”到“尚文”的观念转变。梁启超前后有别的两种审美启蒙话语实则是一体两面,都体现着他一以贯之的改造国民性、重建中华民族文明意识的知识人抱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审美启蒙 军国民 爱美 情感
下载PDF
论梁启超对卢梭国家思想的容纳、拒斥与回归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在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卢梭的影响是深刻的,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的容斥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研究以及“卢梭与中国”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然而,卢梭对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梁启超对卢梭政治思想的态度大体经历了由容纳、... 在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卢梭的影响是深刻的,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的容斥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研究以及“卢梭与中国”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然而,卢梭对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梁启超对卢梭政治思想的态度大体经历了由容纳、经怀疑、而后拒斥、最后又回归的转折,这一转折也与梁启超自身政治思想的演进紧密相关。在这个问题上,梁启超对卢梭国家思想的态度及其自身国家思想的变迁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梁启超国家思想的多变与两歧,既回应了急速迁转的转型期政治情势,也为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展开留下了多元的思想遗产。不过,即便梁启超对卢梭国家思想的态度及其自身的国家思想历经多次变化,梁启超的国家思想却在流变中保持着内在统一,他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公共性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卢梭 国家 主权 公共性
下载PDF
中国现代伦理形态的发展与建构——基于梁启超新民伦理的研究
15
作者 徐亚州 谢桂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随着西方现代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场域的深入传播,梁启超展开了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反思性审视,开启了寻求社会现代化和新民人格的实践探索。梁启超主张伦理观念应当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强调传统儒家伦理学和现代西方伦理... 随着西方现代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场域的深入传播,梁启超展开了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反思性审视,开启了寻求社会现代化和新民人格的实践探索。梁启超主张伦理观念应当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强调传统儒家伦理学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之间的文明互鉴。梁启超的新民伦理含有三个维度的伦理观念,即“国家认同类”“社会合群类”和“个人自觉类”,且三个维度的价值取向之间互补相通,形成了一个立体而有深度的伦理观念体系。这些思想智慧共同构建了一个具有包容性、平衡性和全面性的伦理体系,有助于指导个体在中国近代复杂的伦理抉择中找到契合的实践方向。梁启超关于新民伦理的思考与探索,对中国近代伦理道德的完善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革新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现代伦理话语的推进以及现代伦理理论的建构给予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伦理 文明互鉴 中国近代 现代伦理
下载PDF
从“瓜分”论到“帝国主义”论——梁启超关于列强侵略的理论思考(1895—1905)
16
作者 贾小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2,共12页
梁启超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较早对列强侵略进行理论思考与阐释的思想家。他提出的“有形—无形瓜分”论,对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手段进行深入剖析,得出“无形”更惨于“有形”的结论,触及到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特征。之后,随着欧美日本... 梁启超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较早对列强侵略进行理论思考与阐释的思想家。他提出的“有形—无形瓜分”论,对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手段进行深入剖析,得出“无形”更惨于“有形”的结论,触及到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特征。之后,随着欧美日本政学界“帝国主义”论的盛行,梁启超不仅将之输入国内,而且对其进行理论阐释。与西方“帝国主义”论旨在为列强殖民侵略辩护不同,梁启超的“帝国主义”论则站在中国民族的立场上,在借鉴欧美日本“帝国主义”论相关概念的同时,摒弃其中正义化甚至美化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内容,充分警惕并揭示帝国主义的侵略性,尤其强调经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与其“有形—无形瓜分”论有着内在的思想延续性。梁启超对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大势及其手段、特征的认知与中国应对之道的阐发,构成了此期中国知识界分析国际局势与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话语,在当时舆论界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有形之瓜分 无形之瓜分 帝国主义论
下载PDF
梁启超与金泽荣诗歌的民族主义特质比较研究
17
作者 金贤珠 王成志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112-119,144,共9页
梁启超和金泽荣的诗歌都表现出民族主义的三种特质。第一是爱国之情与民族意识的融合。梁诗与金诗蕴含浓厚的爱国之情,但这种情感因融入了民族意识,而与中韩古代诗歌中的“爱国”有了本质区别。第二是归属情感的表达。民族成员无论身在... 梁启超和金泽荣的诗歌都表现出民族主义的三种特质。第一是爱国之情与民族意识的融合。梁诗与金诗蕴含浓厚的爱国之情,但这种情感因融入了民族意识,而与中韩古代诗歌中的“爱国”有了本质区别。第二是归属情感的表达。民族成员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对祖国怀有情感上的归属。梁启超和金泽荣在诗歌中通过对思乡怀亲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志的书写,表现出内心的归属情感。第三是反抗色彩的体现。近代民族主义在遭遇外部列强侵略的过程中产生了反抗性特质,这种特质在梁诗与金诗中也得到了体现,二者的反抗对象虽都是帝国主义侵略者,但其反抗目的却分别为变革维新与主权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金泽荣 民族主义 诗歌
下载PDF
《自由钟》对梁启超文学思想的接受与发展
18
作者 张雪 李娟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梁启超作为近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其著述在韩国开化期广为流传。李海朝是这一时期新小说家的代表人物,深受梁启超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他的小说明显借鉴了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和理论主张,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自由钟》,在内容上多次引述梁启... 梁启超作为近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其著述在韩国开化期广为流传。李海朝是这一时期新小说家的代表人物,深受梁启超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他的小说明显借鉴了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和理论主张,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自由钟》,在内容上多次引述梁启超《自由书》的原文,探讨了小说的批判精神、女性意识和重视教育等问题。李海朝同样鼓励创作具有启蒙意义的新小说,强调女子应享有自由、社交和受教育的权利,并批判传统教育方式,认为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途径。在形式上,《自由钟》受到梁启超讨论体小说的影响,通过妇女们讨论的形式,宣扬文明开化和自由独立的思想。对《自由钟》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中韩文学交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海朝 梁启超 《自由钟》 教育 女性意识 自由独立
下载PDF
梁启超旧藏《憨山法师手书遗偈》考释及美学意蕴探析
19
作者 李华维 李应青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29,共6页
梁启超先生旧藏《憨山法师手书遗偈》系珍贵的明代书画类文物,现藏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大陆学术界鲜有对此件文物的相关考释,对该文物从定名、文义、题跋、钤印等角度进行考释,并从书法风格、哲思意境、诗歌韵味、时代精神诸方面分... 梁启超先生旧藏《憨山法师手书遗偈》系珍贵的明代书画类文物,现藏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大陆学术界鲜有对此件文物的相关考释,对该文物从定名、文义、题跋、钤印等角度进行考释,并从书法风格、哲思意境、诗歌韵味、时代精神诸方面分析其中蕴含的美学意蕴,或可对文物本身乃至憨山德清、梁启超思想生平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憨山德清 梁启超 偈语 书画类文物 美学意蕴
下载PDF
合群以新国:梁启超关于构建“新中国”的理论思考
20
作者 韦芳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85,共10页
梁启超是晚清较早对救亡图存进行理论思考和阐释的政治思想家。他在甲午以后提出的“合群兴国”论,以聚合精英、立会合群与由君及民、君民融合为特征,对革新中国的方式和手段展开深刻论证,其中逻辑可归结为:新学问—新智识—新士人—新... 梁启超是晚清较早对救亡图存进行理论思考和阐释的政治思想家。他在甲午以后提出的“合群兴国”论,以聚合精英、立会合群与由君及民、君民融合为特征,对革新中国的方式和手段展开深刻论证,其中逻辑可归结为:新学问—新智识—新士人—新国群。赴日后,接触到欧美日本政学界的“国家”观念,梁启超不仅调整了建国思路,还创造了过渡时期崭新的国家形象——“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摒弃了精英立会、由君合群的内容,寄望于具有国民气质的“少年”扭转中国内外交困的局势,与其“合群兴国”论有着内在的思想延续性。至1902年,“新民”和“新中国”意象的诞生,标志着梁启超对于实现理想国家的理路基本成型,即以新学术构筑新道德,以新道德培育新国民,以新国民聚合成新中国,这构成了同一时期中国知识界塑造新国民和建设新国家的基本话语,影响无远弗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少年中国 新中国 新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