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1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修复腰椎退行性病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萌萌 包利 +4 位作者 陈浩 贾璞 冯飞 侍管 唐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5-1329,共5页
背景:近年来,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其相关的生物力学特征暂无相关报道。目的:探索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构建山羊离体... 背景:近年来,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其相关的生物力学特征暂无相关报道。目的:探索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构建山羊离体脊柱模型(L_(1)-L6),模拟手术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BacFuse固定组(L_(3/4))、钉棒固定组(L_(3/4))及Topping-off组(L_(3/4)钉棒固定+L_(2/3)BacFuse固定)。搭建山羊腰椎手术模型力学测试系统,采用生物力学机器进行力学加载,模拟腰椎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时的运动模式(4 Nm的力矩),采用视觉追踪系统进行定位捕捉,并完成力学及光学校准,通过计算得出L_(2/3)、L_(3/4)、L_(4/5)节段的活动度。结果与结论:①相对于对照组,BacFuse组L_(3/4)固定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旋转方向上活动度分别减少27.27%,70%,38.1%及23.08%(P<0.05);钉棒固定组L_(3/4)固定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旋转方向上活动度分别减少72.73%,80%,71.43%及73.08%(P<0.05)。②相对于对照组,BacFuse组邻近节段L_(2/3)在后伸、侧屈及旋转方向上分别增加33.33%,25%及23.81%(P<0.05),前屈活动未见明显变化;钉棒固定组的邻近节段L_(2/3)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增加50%,44.44%,50%及58.96%(P<0.05);③相对于对照组,BacFuse组邻近节段L_(4/5)在后伸、旋转方向上分别增加27.3%,17.39%(P<0.05),前屈、侧屈活动未见明显变化;钉棒固定组的邻近节段L_(4/5)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增加38.89%,22.73%及26.09%(P<0.05),侧屈活动未见明显变化;④与钉棒固定组相比,Topping-off组L_(2/3)椎间活动度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分别减少37.04%,73.08%,56.67%及38.46%(P<0.05);与钉棒固定组相比,Topping-off组L_(4/5)节段椎间活动度在前屈方向上减少20%(P<0.05),后伸、侧屈及旋转未见明显区别;⑤提示BacFuse能够显著减少置入节段的活动度,提供一定的稳定性;相对于钉棒固定,仍然保留有较多的活动度,可减少对邻近节段的影响,同时可用于钉棒固定的Topping-off技术,显著减少了邻近节段的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 BacFuse 钉棒固定 生物力学 活动度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撑开关节突螺钉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2
作者 杨万里 蒋哲华 +3 位作者 任建澄 马童 李维奇 赵改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47,共1页
目的基于腰椎融合外科技术,设计个性化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关节突螺钉固定系统(customizedinterspinous spacer system,CISP system),评估CISP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和器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 目的基于腰椎融合外科技术,设计个性化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关节突螺钉固定系统(customizedinterspinous spacer system,CISP system),评估CISP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和器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人体CT图像数据建立L1-S1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新型CISP系统、Coflex和DIAM器械植入L4/L5病变节段实施动态固定手术,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CISP系统与传统棘突间撑开器在腰椎节段的关节活动度、椎间盘应力分布、棘突和植入器械承载能力的差异等。结果新型CISP系统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工况下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盘峰值应力相比Coflex模型下降了29.13%、61.27%、77.35%、33.33%;36.82%、67.31%、73.00%和69.57%;DIAM模型分别下降了34.53%、57.86%和75.81%、25.21%;36.22%、67.31%、75.01%和71.40%。CISP系统棘突的峰值应力在4种工况下分别为29.93、24.66、14.45和24.37 MPa,对应的Coflex模型大小为165.3、109、84.79和47.66 MPa。结论与传统的棘突间撑开器相比,CISP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更有效地分散了IVD的负荷,并降低了棘突骨折的风险。CISP系统的个性化设计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 关节活动度 病变节段 棘突骨折 腰椎融合 生物力学特性 个性化设计 CIS
下载PDF
基于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3
作者 李忠 尹祖昌 +3 位作者 闫菁辉 王铁铸 孟宪卿 王清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137例,L223例,L1121例,L123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Magerl法)定位椎弓根钉。观察组患者给予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钉。对比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骨代谢、骨愈合、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9.8±2.9)°vs(13.5±3.0)°。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高于观察组[(14.2±3.4)%vs(8.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骨钙素(BG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19.23±6.34)μg/L vs(182.54±5.17)μg/L、(112.72±2.18)μg/L vs(93.67±2.69)μg/L、(7.52±0.36)μg/L vs(4.21±0.14)μg/L。P<0.05]。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07.58±4.25)μg/L vs(92.12±4.19)μg/L、(296.57±8.04)μg/L vs(237.28±7.82)μg/L。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20±0.27)μg/L vs(1.52±0.51)μg/L、(1.06±0.14)μg/L vs(1.35±0.28)μg/L、(0.98±0.27)μg/L vs(1.19±0.42)μg/L。P<0.05]。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除第1天观察组肿胀程度高于对照组外[(3.88±0.54)分vs(3.31±0.43)分。P<0.05],其他不同时间对照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降低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提高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高度 骨代谢 COBB角 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 椎弓根技术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畸形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一例报告
4
作者 刘焱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本文报告一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腰椎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病例。SCM与O... 本文报告一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腰椎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病例。SCM与OVCF合并的情况在临床上相对罕见,针对这种情况的临床治疗指南并不多。对于SCM患者,尤其是当患者同时遭受OVCF时,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复杂性增加,需避免加剧脊髓损伤或引起新的骨折。本报告通过详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探讨了PVP在此类复杂病例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棘突间固定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江 张晗硕 +5 位作者 丁逸苇 蒋强 李土胜 黄杰 杨广南 丁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789-3795,共7页
背景:在临床应用中,不附加椎间融合的单纯棘突间固定与椎弓根钉棒融合内固定具有相似固定效果,且可有效降低责任节段活动度及关节突应力,但单纯放置新型棘突间融合固定装置BacFuse后,棘突根部应力较为集中,易发生棘突骨折,若在置入椎间... 背景:在临床应用中,不附加椎间融合的单纯棘突间固定与椎弓根钉棒融合内固定具有相似固定效果,且可有效降低责任节段活动度及关节突应力,但单纯放置新型棘突间融合固定装置BacFuse后,棘突根部应力较为集中,易发生棘突骨折,若在置入椎间融合器的同时联合棘突间固定,理论上可以分散Von Mises应力,降低棘突骨折风险,但其在有限元仿真模拟下具体的生物力学情况鲜有报道。目的:观察棘突间固定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一位26岁成年男性志愿者的腰椎CT资料,排除脊柱病变,并使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等软件构建腰椎L_(4)-L_(5)节段的正常有限元模型M0,在M0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内镜减压联合椎间融合术后即时模型M1、内镜减压置入棘突间固定装置(BacFuse)模型M2和棘突间固定(BacFuse)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模型M3,在4组模型的L_(4)椎体上表面施以相同应力,在L_(5)椎体下表面采用固定支撑,并分析在前屈、后伸、左/右弯、左/右旋转等6种工况下的活动度和终板下骨、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Von Mises应力极值。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M0相比,在6种工况下模型M1活动度值大幅增加,模型M2、M3的活动度大幅减小;②与模型M0相比,在6种工况下模型M1椎体最大应力无明显变化,模型M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大幅增加;③与模型M1相比,模型M3在6种工况下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无明显变化;与M2模型相比,模型M3在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大幅减小;④与模型M0相比,模型M1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均有明显增高;模型M2、M3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略微降低;与模型M1相比,模型M2、M3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明显降低;⑤提示BacFuse的置入能有效降低单纯椎间融合术中的终板下骨应力,降低融合器沉降及减压侧小关节骨折的风险,为椎间融合提供良好的稳定环境;椎间融合器的放置能减低棘突根部的应力,有利于降低棘突根部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内镜 棘突间固定 椎间融合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颈源性头痛患者棘突偏歪和椎体滑脱X线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杜春晓 梁咏珊 +1 位作者 许伟丹 黄君瑶 《广州医药》 2024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研究颈源性头痛患者颈椎X线中C2~C7棘突偏歪和椎体滑脱情况,总结其中存在的规律,为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影像学理论支持。方法选取颈源性头痛患者96例,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颈椎X线片中C2~C7棘突偏歪和椎体滑脱情况。用统计软件分别对... 目的研究颈源性头痛患者颈椎X线中C2~C7棘突偏歪和椎体滑脱情况,总结其中存在的规律,为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影像学理论支持。方法选取颈源性头痛患者96例,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颈椎X线片中C2~C7棘突偏歪和椎体滑脱情况。用统计软件分别对棘突偏歪和椎体滑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颈源性头痛患者较常出现棘突偏歪,右侧偏歪明显多于左侧偏歪。其中C2棘突偏歪最常见,出现比例为66.7%。C2棘突偏歪率与C3~C7分别进行χ2检验,其中C5、C6与C2均有显著差异。C3、C4、C7与C2均无显著差异。椎体滑脱亦常出现于颈源性头痛患者,其中C7椎体向前Ⅰ度滑脱最常见,出现比例为50.0%。C7椎体向前Ⅰ度滑脱率与C2~C6分别进行χ2检验,其结果均有显著差异。结论C2棘突偏歪和C7椎体向前Ⅰ度滑脱较常出现于颈源性头痛患者。在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时,与C2和C7相关的软组织损伤和关节紊乱应引起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X线片 棘突偏歪 椎体滑脱
下载PDF
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影像解剖学测量研究
7
作者 马仁财 马向阳 +4 位作者 邹小宝 付索超 邓琛府 陈钧麟 陈泽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使用CT影像解剖测量及数字三维重建探究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例成人(男59例,女61例)的颈椎CT数据,使用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重切片及数据测量、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测量数据包含枢椎椎板厚... 目的使用CT影像解剖测量及数字三维重建探究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例成人(男59例,女61例)的颈椎CT数据,使用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重切片及数据测量、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测量数据包含枢椎椎板厚度、高度及长度、棘突根部宽度、模拟的螺钉长度、螺钉内倾及头倾角度、椎板与矢状面的夹角。分析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置钉的可行性。结果左右两侧的测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枢椎椎板高度、厚度、长度以及棘突宽度、螺钉长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女性的螺钉的头倾、内倾角度,以及椎板与矢状面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男性为(27.16±3.92)mm,女性为(23.90±4.25)mm,螺钉内倾角度为(61.88±6.93)°,螺钉头倾角度为(28.26±5.95)°。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与椎板高度及下部厚度呈中等正相关,与椎板上、中部厚度呈强正相关。结论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在影像学解剖研究上是可行的,CT测量及计算机模拟置钉的结果为后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 CT 解剖学
下载PDF
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解剖学研究
8
作者 黄健楠 魏民 +3 位作者 黄春艳 王杏东 王晓东 张恒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具新鲜冰冻标本的胸椎逐个节段沿棘突后正中切开,使用专用椎板撑开器撑开缝宽8mm、10mm、12mm后测量。3具新鲜冰冻标本模拟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显微镜下... 目的研究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具新鲜冰冻标本的胸椎逐个节段沿棘突后正中切开,使用专用椎板撑开器撑开缝宽8mm、10mm、12mm后测量。3具新鲜冰冻标本模拟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显微镜下观察暴露范围和术区结构。结果撑开缝宽12mm以内为实验所得的安全距离,无骨折发生。缝宽12mm手术操作空间足够,器械自由度较高,可以进行椎管内肿瘤的切除。结论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胸椎 棘突 撑开器
下载PDF
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在腰椎棘突间稳定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延培 孙磊 朱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5期1678-168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腰椎棘突间稳定器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80例接受腰椎棘突间稳定器植入术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麻组(n=... 目的探讨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腰椎棘突间稳定器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80例接受腰椎棘突间稳定器植入术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麻组(n=40)和腰麻组(n=40)。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失血量、术中心动过速与心动过缓、高血压、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手术结束后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强度,并观察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失血量、术中心动过速与心动过缓、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为17.50%,明显低于全麻组(42.50%),PACU停留时间为0,短于全麻组[(24.58±9.4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组的术后VAS评分为(4.88±1.80)分,明显低于全麻组[(5.80±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麻相比,单次给予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可以应用于腰椎稳定器植入术,其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而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更低,术后镇痛效果更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间稳定器植入术 腰麻 罗哌卡因 重比重液
下载PDF
药物球囊联合棘突球囊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张永庚 姜玲 李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联合棘突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支架植入联合普通...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联合棘突球囊在冠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支架植入联合普通球囊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植入联合药物球囊与棘突球囊治疗。比较两组的冠脉主支(MB)及分支(SB)治疗情况[参考血管直径(RVD)、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DS)]、术后6个月血管晚期管腔丢失(LLL)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内分叉处支架内再狭窄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MB的ML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和术后6个月MB的MLD高于本组术前,DS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SB的MLD高于对照组,D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和术后6个月SB的MLD高于本组术前,DS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MB与SB的L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分叉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应用药物球囊联合棘突球囊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病变管腔狭窄程度,降低LLL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药物球囊 棘突球囊 晚期管腔丢失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棘突球囊扩张术在冠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病变患者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申鹏 杨帅 +1 位作者 谷静宇 文传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 探讨棘突球囊扩张术在冠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 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于2021年03月至2023年03月期间在我院行PCI治疗的107例冠脉中重度钙化狭... 目的 探讨棘突球囊扩张术在冠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 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于2021年03月至2023年03月期间在我院行PCI治疗的107例冠脉中重度钙化狭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常规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54例,棘突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两组置入操作指标、即刻管腔获得效果、介入并发症、支架内血栓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入操作指标中,仅有球囊滑脱次数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前扩、后扩比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小支架、即刻管腔获得面积等即刻管腔获得效果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中的支架对称性≥0.7的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介入并发症发生率为9.26%,与对照组的20.7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架内血栓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7.55%,与对照组的18.5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球囊比较,棘突球囊能减少行PCI治疗冠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病变患者球囊滑脱次数,有利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和即刻管腔获得的提高,且不增加支架内血栓、MACE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中重度钙化狭窄 PCI 棘突球囊 管腔获得效果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与直线棘突角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应晓明 吕立江 +6 位作者 张浩阳 潘英森 李帅林 李晓明 叶鑫 杨超 何丽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49-953,共5页
目的:分析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Cobb角与X线片直线棘突角(spinous process angle,SPA)、体表直线SPA相关性,探讨直线SPA评估脊柱侧弯的可能性。方法:Cobb角与X线片直线棘突角相关性研... 目的:分析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Cobb角与X线片直线棘突角(spinous process angle,SPA)、体表直线SPA相关性,探讨直线SPA评估脊柱侧弯的可能性。方法:Cobb角与X线片直线棘突角相关性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的AIS患者,测量患者直线SPA与Cobb角,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Cobb角与体表直线SPA相关性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自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9日就诊的AIS患者,测量Cobb角与站立位下体表直线SPA,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回顾性研究中共纳入113例AIS患者,男26例,女87例,年龄10~18(14.02±2.16)岁;轻度AIS患者71例,中度AIS患者42例。AIS患者Cobb角与直线SPA存在明显负相关(r=-0.564,P<0.001),两者线性回归方程为:Cobb角=169.444-0.878×SPA;轻度侧弯患者Cobb角与直线SPA存在明显负相关(r=-0.269,P=0.012),其线性回归方程为:Cobb角=46.832-0.185×SPA;中度侧弯患者Cobb角与直线SPA也具有明显相关性(r=-0.417,P=0.003),其线性回归方程为:Cobb角=113.889-0.516×SPA。前瞻性研究纳入38例患者,Cobb角11.3°~36.0°(18.70±6.98)°;体表直线SPA 162.1°~177.7°(170.34±4.57)°;两者存在明显负相关(r=-0.651,P<0.0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Cobb角=187.91-0.99×SPA。结论:X线片直线SPA、体表直线SPA与Cobb角均呈明显负相关,其相关程度略低于曲线SPA,为中等强度相关;两者回归方程拟合性欠佳,不适合用于脊柱侧弯的诊断;但是直线SPA可能适合用于评估自身对照的治疗效果以及脊柱柔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棘突 COBB角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长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进行椎管重建在长节段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年华 袁辉纯 +7 位作者 何俊 曹武阳 袁敏 杨增 杨少波 周志伟 徐立新 冷海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437-439,443,共4页
目的 探讨长节段(≥4个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进行椎管重建在长节段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6例长节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取长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复位+钛板... 目的 探讨长节段(≥4个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进行椎管重建在长节段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6例长节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取长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复位+钛板钛钉固定的方法进行椎管重建。结果 肿瘤位于颈胸段3例,胸腰段1例,腰段1例,腰骶段1例。肿瘤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室管膜瘤3例,神经鞘瘤1例,脂肪瘤1例,畸胎瘤1例。术后随访2~7年,未见肿瘤复发,未见椎管狭窄,未见脊柱不稳及滑脱,部分椎板已骨性愈合。结论 对长节段椎管内肿瘤,采用长节段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方法进行椎管重建,手术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显微手术 椎板-棘突复合体 椎管重建术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孙彦利 李凤玲 黄俊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究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处理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球囊扩张术,... 目的探究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处理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球囊扩张术,观察组行棘突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支架置入操作特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短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扩与后扩占比、前扩球囊直径、支架释放力、后扩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球囊滑脱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及球囊滑脱频次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球囊 老年冠心病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腰椎棘突偏斜与年轻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志杰 陈春美 +4 位作者 毕中胜 刘妲 林涛 鲁明 王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偏斜与年轻患者(<30岁)腰椎间盘突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0例年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年轻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筛选纳入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老年组)和非退行性病变的年轻脊柱...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偏斜与年轻患者(<30岁)腰椎间盘突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0例年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年轻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筛选纳入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老年组)和非退行性病变的年轻脊柱脊髓疾病患者(年轻非退变组)各30例作为对照组。在CT上测量目标棘突的偏斜角度,通过各类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轻组病变节段的棘突偏斜角度为(3.89±3.77)°,中老年组病变节段的棘突偏斜角度为(3.72±2.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年轻非退变组棘突偏斜角度为(2.20±2.28)°,明显小于年轻组患者(P=0.040)。年轻组病变节段的上位椎体棘突的倾斜角度为(4.10±3.44)°,与中老年组的(3.47±2.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7)。年轻组有19例患者病变节段和上位椎体棘突的倾斜方向相反,而中老年组仅有7例患者出现这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年轻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病变或者上位腰椎的棘突偏斜方向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棘突偏斜可能是年轻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相邻腰椎棘突的偏斜方向相反是年轻患者的重要解剖特征,在此基础上会产生椎旁肌发育失衡,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类型与病变椎体和上位椎体的棘突的偏斜方向无明显关联。有该解剖变异者可以通过合理锻炼,加强脊柱稳定性,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偏斜 年轻人 腰椎间盘 易感因素
下载PDF
胃脘部不适为主症的棘突压痛综合征2例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易芾 赵建国 杜俊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期191-192,共2页
棘突压痛综合征是一组由于脊柱及周边局部风湿活动影响神经而引起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相关症状的症候群,临床极易误诊误治。本病由天津市名中医赵建国教授结合30余年临床观察发现。赵建国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2例以胃脘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棘... 棘突压痛综合征是一组由于脊柱及周边局部风湿活动影响神经而引起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相关症状的症候群,临床极易误诊误治。本病由天津市名中医赵建国教授结合30余年临床观察发现。赵建国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2例以胃脘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棘突压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压痛综合征 痹病 胃脘部不适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非顺应性球囊、棘突球囊和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申巧丽 赵殿儒 +3 位作者 戈美琴 冯翔宇 杜荣生 马桂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2286-2290,共5页
目的:评价非顺应性球囊、棘突球囊和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接受药物球囊治疗的病人,根据球囊预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非顺应性球囊)、棘突球... 目的:评价非顺应性球囊、棘突球囊和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接受药物球囊治疗的病人,根据球囊预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非顺应性球囊)、棘突球囊组和切割球囊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比较3组血管参考直径、血管最小内径、管腔狭窄程度,统计术后预处理成功率、血管内再狭窄率、心绞痛再次发生率。术后随访至2022年5月31日,统计远期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脑卒中、全因死亡等),并分析影响药物球囊治疗病人远期预后不良事件的因素。结果:术后即刻,3组血管最小内径均增大,切割球囊组和棘突球囊组血管最小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3组管腔狭窄程度缩小,且切割球囊组和棘突球囊组管腔狭窄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切割球囊组和棘突球囊组血管内再狭窄发生率,心绞痛再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切割球囊组和棘突球囊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不良事件病人与未发生不良事件病人球囊类型、术后即刻血管最小内径、术后即刻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球囊类型、术后即刻血管最小内径、术后即刻管腔狭窄程度均是药物球囊治疗病人远期预后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非顺应性球囊相比,棘突球囊和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治疗中可较好地扩张狭窄血管,降低血管内再狭窄、再次心绞痛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非顺应性球囊 棘突球囊 切割球囊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棘突间融合钢板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成会 丁文文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3期54-57,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棘突间融合钢板与腰椎融合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目的对比研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棘突间融合钢板与腰椎融合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44例采用棘突间融合钢板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中44例采用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术后下床活动、疼痛消失、住院总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疼痛消失、住院总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6,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能够控制操作时间,降低出血量,控制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和生活能力,缩短恢复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融合术 棘突间融合钢板 手术
下载PDF
椎骨棘突末端形态与新医正骨诊治手法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博 程军平 《解剖学通报》 1981年第2期258-264,共7页
对于某些损伤性脊柱疾患的诊治,国内外的传统医学都用触诊方法检查棘突有无偏歪(1-3),近年来,我国的新医正骨方法,在治疗损伤性脊拄疾患上有很大发展,检查棘突有无偏歪,列为诊治的重要项目之一。正常人的棘突有无偏歪.
关键词 椎骨棘突 腰椎棘突 颈椎棘突
下载PDF
挥铲工人颈胸段棘突骨折的临床特征分析
20
作者 周华乔 余浪波 +3 位作者 任相 陈金跃 周玲 蒲焱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22期1-4,95,共5页
目的:分析酿酒行业挥铲工人颈胸段棘突骨折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仁怀市2家公立医院(仁怀市人民医院、仁怀市中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颈胸段疼痛患者资料,将明确诊断棘突骨折... 目的:分析酿酒行业挥铲工人颈胸段棘突骨折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仁怀市2家公立医院(仁怀市人民医院、仁怀市中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颈胸段疼痛患者资料,将明确诊断棘突骨折与否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筛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5例患者,体质量的大小及专业的颈背部专业锻炼史对比中,2组资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阳性组治疗前后的VS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的颈部、上肢功能恢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发生单纯颈胸椎棘突骨折的原因主要是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应力导致的疲劳性骨折,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了连续工作时间、加强岗前教育或进行专业的颈背肌群的锻炼减少骨折发生率,即使发生骨折,我们通过为患者进行支具固定、针灸理疗、卧床休息、对症止痛等保守治疗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骨折 颈胸段 挥铲工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