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1
作者 赵鹏武 管立娟 +3 位作者 周梅 舒洋 乌艺恒 陈佳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青山保护区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的典型区域,了解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自生植物群落,探索更适宜森林发展的植物群落提供依据。【方法】以青山保护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 【目的】青山保护区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的典型区域,了解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自生植物群落,探索更适宜森林发展的植物群落提供依据。【方法】以青山保护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死亡梯度林下植物组成进行调查,使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区北段不同死亡梯度下样地植物有45种,其中,乔木9种,灌木5种,草本31种,样地内的植物物种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样地、重度死亡样地、中度死亡样地。不同样地内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林分、重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轻度死亡样地内的群落差异最大。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SI)为55%-61%,不同死亡梯度林分内共有种为13种,乔木层和灌木层对SI的差异影响并不大,草本多样性的降低效益明显,导致不同死亡梯度林分SI差异变大。总体而言,随着山杨死亡程度的增加植被组成差异性也不断增加。【结论】森林死亡导致植物多样性总体趋于降低,森林大量死亡抑制了草本植物多样性,但是促进了乔木和灌木的更新。研究区山杨优势度出现衰退,林内更新能否形成混交林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罕山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群落 森林死亡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森林死亡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郑佳棋 赵鹏武 +5 位作者 马英超 梅花 管立娟 阿希达 车力格尔 张那日苏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为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森林大面积非正常死亡对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赛罕乌拉保护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森林死亡后不同死亡梯度的林下植被组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 【目的】为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森林大面积非正常死亡对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赛罕乌拉保护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森林死亡后不同死亡梯度的林下植被组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对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内蒙古赛罕乌拉保护区森林死亡后样地内共调查发现植物物种63种,其中乔木4种、灌木9种、草本50种,对照样地物种最多,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森林死亡后枯落物厚度、粗木质残体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森林死亡后倒木样地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的贡献最大。群落乔灌草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对森林死亡的响应差异明显。SI指数在32%~72.91%范围内,不同死亡梯度样地内共有种为23种,草本多样性导致不同死亡梯度样地SI指数差异变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死亡对物种多样性瞬时影响较大,但随森林死亡时间的推移,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逐步增加,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先下降再升高,而草本层却随着死亡梯度多样性指数下降,所以森林大量死亡抑制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发展,但是对于乔木和灌木起到促进更新的作用。研究区山杨优势度出现衰退,林内更新的多样性能否形成混交林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论对退化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植物多样性 森林死亡 物种组成 重要值
下载PDF
森林死亡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薇霖 田育红 +1 位作者 刘怡青 宋含章 《林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3期3-10,共8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森林死亡是森林衰退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全球升温导致全球范围内尤其半干旱区极端气候频发,造成大面积森林死亡,对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等产生重要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森林死亡是森林衰退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全球升温导致全球范围内尤其半干旱区极端气候频发,造成大面积森林死亡,对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等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死亡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研究森林死亡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生态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样地网络实地调查与遥感分析是进行森林死亡动态监测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森林死亡的定义、生态影响和监测方法以及气候变化与森林死亡之间的关系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发现未来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深入分析干旱胁迫的时空特征,厘清干旱的季节性特征和融雪时间的变化等,并加强生物群系之间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控制实验的研究,以揭示干旱和升温对森林死亡的作用机制。第二,研究干旱胁迫下树木的碳储存与利用机制以及生态水文过程等现象,深入探讨两者的耦合机理,并增加对大气CO_2、氮沉降、臭氧和干旱动态变化以及植物生产力、树液流动、菌根作用等的分析,构建和完善基于过程的树木死亡机理模型,以便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森林死亡事件的发生。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体系,为大尺度上的森林死亡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死亡 动态监测 气候变化 干旱
原文传递
试析《森林中的死亡》的艺术特色
4
作者 舒奇志 《理论与创作》 2000年第3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美国 小说 安德森 <<森林中的死亡>>
下载PDF
内蒙古罕山自然保护区山杨林更新苗特征研究
5
作者 包青春 赵鹏武 +2 位作者 包宝祥 管立娟 宝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以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杨次生林为研究区,研究区内近些年出现大面积非正常死亡的山杨林,在山杨林中分别设置倒木、枯立木与对照3类样地进行死亡后更新调查。研究发现,罕山自然保护区山杨林倒木样地、枯立木样地、对照样地更新... 以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杨次生林为研究区,研究区内近些年出现大面积非正常死亡的山杨林,在山杨林中分别设置倒木、枯立木与对照3类样地进行死亡后更新调查。研究发现,罕山自然保护区山杨林倒木样地、枯立木样地、对照样地更新树种主要以山杨为主,并且均为萌生更新,更新密度总体呈枯立木样地>对照样地>倒木样地,平均更新苗密度分别为3158.33、2466.66、2308.33株/hm 2,郁闭度、林分密度、年均温度和海拔与山杨更新密度呈负相关(P<0.05),枯落物厚度与山杨更新密度呈正相关(P<0.05),年累计降水量未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发现山杨林非正常大面积死亡后根系仍然具有萌蘖的活力,在死亡后萌蘖更新得到快速释放,且具有形成新一代森林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山自然保护区 天然山杨林 森林死亡 森林更新
下载PDF
Dynamics of tree species ecological groups in logged and unlogged tropical forests in the Venezuelan western plains
6
作者 RAMIREZ-ANGULO Hirma TORRES-LEZAMA Armando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08年第5期57-64,共8页
The study of tree mortality and recruitment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forest dynam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supplies a baselin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study site is a moist semi-dec... The study of tree mortality and recruitment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forest dynam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supplies a baselin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study site is a moist semi-deciduous forest located in the Caparo Forest Reserve, Venezuela. Tre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permanent plots established in unlogged and logged stands. Successive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during a 15 yr period. Tree species mortality and recruitment was analyzed for individuals wit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 10 cm. The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shade tolerance (low or intolerant, intermediate and high or tolerant) and the maximum height (hmax) (small〈15 m, medium: 15-30 m and large 〉30 m). Palms were considered as a separate group. In the unlogged stands 307 and 274 trees ha-1 were found at the beginning and final time of the monitoring period, respectively. These trees were classified into 55 and 48 species,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predominate species from the shade intermediate tolerant and large size group and palms. Similarly, in the logged forest 155 and 207 trees ha^-1 were found, whereas 59 and 60 tree species were recorded. Only four species were found with 〉10 individuals had, the majority of these species belong to the functional group of shade intolerant medium size species, which may be partly explained by forest recovering after selective logging. In the unlogged stands the mean annual rate of tree mortality is 2.61% and the highest values corresponded to shade intermediate tolerant and intolerant small size species. Tree density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ree mortality in both forest conditions (logged and unlogged). The recruitment rate in the unlogged forest was 1.33%, with the lowest values obtained for the same groups with highest mortality; whereas in the logged stands reached 2.58%, with the highest value for the shade tolerant small size species, followed by shade intermediate tolerant large size speci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forest conditions for tree recruitment rates (H=0.0649). In contras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ree mortality and recruitment was higher for logged (r=0.5988) than unlogged stands (r=0.4904) but not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disturbance RECRUITMENT selectivelogging tree mortality tropical forest
下载PDF
我国半干旱区东段森林动态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7
作者 赵鹏武 管立娟 +2 位作者 刘兵兵 周梅 舒洋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79,共6页
半干旱区干湿交替、林草交错,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森林大面积非正常死亡现象正在普遍发生。文中围绕半干旱区森林死亡原因、不同树种水分利用策略与生长特征以及应对干旱胁迫的机制等核心问题,综... 半干旱区干湿交替、林草交错,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森林大面积非正常死亡现象正在普遍发生。文中围绕半干旱区森林死亡原因、不同树种水分利用策略与生长特征以及应对干旱胁迫的机制等核心问题,综述了半干旱区森林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死亡与更新,树木生长季开始与结束时间的界定,树木生长特征与环境的响应和森林动态与水分利用效率等基础研究;提出应加强森林动态与生态防护功能、不同树种水分利用效率与利用机制、优势树种物候及生长特征、森林生态监测和风险预警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以期为半干旱区森林动态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 森林死亡 造林绿化 气候变化 半干旱区 中国
原文传递
Impact of Droughts on Cedrus atlantica Forests Dieback in the Auras (Algeria)
8
作者 Dalila Kherchouche Mahdi Kalla +2 位作者 Emilia M. Gutierrez Said Attalah Madj i d B ouzghai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11期1262-1269,共8页
Cedar forests area in northeastern Algeria (Aures) is decreasing by the massive tree mortality. In some localities more than 95% of the trees have recently died (e.g. Boumerzoug in Belezma National Park). Three re... Cedar forests area in northeastern Algeria (Aures) is decreasing by the massive tree mortality. In some localities more than 95% of the trees have recently died (e.g. Boumerzoug in Belezma National Park). Three reported episodes of massive tree mortality in 1880, 1980, and 2000 were attributed to drought at least as the triggering factor. Our main objective was to reconstruct drought events that could be linked to Atlas cedar tree mortality using tree-ring series. We developed a Cedrus atlantica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y in Chelia with a reliable period spanning from 1502 to 2008.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ology indices and instrumental precipitation data, we reconstructed total October-June precipitation. Dry even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threshold of 90% of the October-June mean instrumental precipitation. The unique drought event of 3-year period (1877-1879) could explain the tree mortality occurred in 1880. In terms of severity and frequency of droughts, the later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eems to be the worst and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cent tree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las cedar tree mortality meteorological drought dendrochronology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林草交错区森林粗木质残体研究新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鹏武 管立娟 +2 位作者 刘兵兵 周梅 舒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林草交错区表现为森林草原交错或干旱半干旱交替,是全球气候变化高干旱背景下极易受到干旱胁迫的敏感区,全球范围内森林大面积非正常死亡现象正在普遍发生,林内积累了大量粗木质残体。粗木质残体是维系森林生态系统群落更新、水土保持... 林草交错区表现为森林草原交错或干旱半干旱交替,是全球气候变化高干旱背景下极易受到干旱胁迫的敏感区,全球范围内森林大面积非正常死亡现象正在普遍发生,林内积累了大量粗木质残体。粗木质残体是维系森林生态系统群落更新、水土保持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纽带,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基础特征和生态功能等方面,包括粗木质残体的储量、分解与养分释放、水文生态功能、粗木质残体与森林更新、粗木质残体的指示功能等方面。本研究从林草交错区森林高干旱背景的死亡后粗木质残体的非正常积累入手,从枯立木到倒木及其分解等过程对森林更新和恢复的影响机制角度提出了本领域主要科学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交错区 森林死亡 粗木质残体 森林更新
原文传递
湖北神农架山地米心水青冈-多脉青冈混交林的群落动态 被引量:19
10
作者 葛结林 熊高明 +3 位作者 邓龙强 赵常明 申国珍 谢宗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3-653,共11页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在神农架山地其优势类型为水青冈-青冈混交林。本研究基于对120m×80m的永久样地的2001、2006、2010年3次调查数据,从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群落结构等方面分析了神农架山地米心...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在神农架山地其优势类型为水青冈-青冈混交林。本研究基于对120m×80m的永久样地的2001、2006、2010年3次调查数据,从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群落结构等方面分析了神农架山地米心水青冈-多脉青冈(Fagus engleriana-Cyclobalanopsis multiervis)混交林群落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不大,在2001年、2006年和2010年分别为81、84和83种;优势成分以多脉青冈、米心水青冈、粉白杜鹃(Rhododendron hypoglaucum)和灰柯(Lithocarpus henryi)为主,但常绿树种重要值有增加的趋势;树木生长速率有加快的趋势;常绿树种的动态性强于落叶树种。树木数量、胸高断面积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群落的整体结构未发生较大的变化,死亡个体的结构变化较为明显。从群落9年内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来看,虽然在两次调查间隔期间树木的死亡和增补格局发生变化,雪灾对该群落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该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总体格局未发生较大变化,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对外界干扰有较强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监测 死亡和增补 雪灾 森林动态 地带性植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