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建设的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100
1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1 位作者 常欣 许明祥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9-344,共6页
以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后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情况,得出如下结论:①草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乔木林地;②选用乡土树种油松造林对土壤的干化程度较轻,选用刺槐造林时要考虑立地条件... 以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后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情况,得出如下结论:①草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乔木林地;②选用乡土树种油松造林对土壤的干化程度较轻,选用刺槐造林时要考虑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林草隔带种植可以减轻土壤干化程度;③灌木林下阴坡土壤干层并不比阳坡干层程度轻。土壤干化程度和植被种类直接相关。此外,受种植密度及人为干扰影响;④和以前人们的认识不同,天然草本植被也会形成土壤干层,其中白羊草和长芒草形成有利于自身群落稳定的干层,但茭蒿形成的干层则对自身稳定不利,在植被建设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土壤水文效应 土壤干层 土壤干化 土壤水分 小流域 植被建设
下载PDF
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地带性特征 被引量:104
2
作者 陈云明 梁一民 程积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9-345,共7页
针对黄土高原现有人工林草植被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天然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实测资料 ,分析了以水分为主的生态条件及林草植被对水分利用的地带性特征 ,提出了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群落学原理和关键技术。即 :依据植被地带分布规律... 针对黄土高原现有人工林草植被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天然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实测资料 ,分析了以水分为主的生态条件及林草植被对水分利用的地带性特征 ,提出了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群落学原理和关键技术。即 :依据植被地带分布规律指导人工林草植被建设 ;选择地带性植被优势种作为主要造林种草的植物种 ;模拟天然植被结构实行乔灌草复层混交是快速建造稳定植被的科学途径。根据一些“适地适树”树种并不能正常成林的现象 ,提出造林应强调“适地适林”的原则 ,同时给出适宜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地带林草植被建设的主要树草种和伴生种或四旁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林草植被建设 地带性特征 适地适林 适地适树
下载PDF
神府东胜沙地矿区植被建设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子玲 霍晓梅 +3 位作者 符亚儒 高保山 麻保林 石长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对神府东胜沙地矿区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依据生态恢复原理对该区植被建设的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以及植物种选择与结构配置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区适生的植物种与结构配置模式。
关键词 沙地矿区 植被建设 生态恢复 结构配置 模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措施 被引量:20
4
作者 谭勇 王长如 +1 位作者 梁宗锁 杜峰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4-11,共8页
水分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借鉴前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水分与林草植被建设的相互效应出发,提出了以土壤水分平衡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3项措施:1)不同地带天然植被类型的... 水分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借鉴前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水分与林草植被建设的相互效应出发,提出了以土壤水分平衡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3项措施:1)不同地带天然植被类型的林草植被建设;2)不同植被地带的水分生态条件和立地条件的林草植被建设;3)注重林草植被布局,加强草地建设。认为要提高林草植被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最大限度发挥林草植被的生态效益,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草植被建设必须要仿拟天然植被结构和遵循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进行,并探讨了今后进行林草植被建设的方向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植被建设 水分 林草植被 生态建设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林草资源和植被建设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钦孝 汪有科 +1 位作者 韩冰 吴瑞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2-7,13,共7页
本文概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森林和草场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特征和生产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当前植被建设中存在的几个主要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森林 草场 植被建设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71
6
作者 侯庆春 韩蕊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3-56,共4页
针对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存在的覆被率低 ,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和效益低等问题 ,提出了只有在生态效益、树种选择等方面转变观念 ,才能切实搞好植被建设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建设 生态效益 树种选择 水土流失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植被建设的土壤水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1
7
作者 徐炳成 山仑 陈云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2-35,共4页
水分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与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植被是影响土壤水分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为了给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植被的合理经营和今后植被的科学营造及开展植被建设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提供参考,从不同植被类型、生长状... 水分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与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植被是影响土壤水分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为了给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植被的合理经营和今后植被的科学营造及开展植被建设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提供参考,从不同植被类型、生长状况与结构,不同植物的耗水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概述半干旱地区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进展。认为:为保证植被建设的可持续,需适度发展植被生产力,合理选择植物类型。在深入研究不同植物需耗水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植被生产力与水分利用的结合研究和从景观配置水平研究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植被建设 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 半干旱地区 耗水规律 生长状况 效应研究 合理经营 可持续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植被建设中的空间配置及其主要建造技术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光 薛智德 梁一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以延安黄土丘陵区 1 1 0 0 km2 为研究范围 ,在论述了该地区生态条件基础上 ,从植物种的选择、空间配置 ,主要建造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延安黄土丘陵区植被建设基本方向 。
关键词 陕北 黄土丘陵区 植被建设 空间配置
下载PDF
论植被建设在改善黄河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付明胜 张金柱 +1 位作者 康清海 耿绥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7-128,共2页
面对黄河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河道断流,河床不断抬高,以及沙尘暴的肆虐等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资料,分析了本区生态演替规律,论述了营建草(灌)植被在改善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地位及草地对防止本地... 面对黄河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河道断流,河床不断抬高,以及沙尘暴的肆虐等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资料,分析了本区生态演替规律,论述了营建草(灌)植被在改善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地位及草地对防止本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作用,提出了治理黄河的关键是要抓好这一地区的林草植被恢复,应本着种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理开发,这是黄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河床不抬高目标实现的首选措施,同时提出了种草起步应采取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建设 生态环境 草灌乔结合 黄河上中游地区
下载PDF
黄土区坡面水肥条件与植被建设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雷明 上官周平 史俊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1年第4期68-74,共7页
在对黄土区坡耕地资源、坡面水肥资源分布和植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在坡面上进行植被建设应根据水分和养分的植物承载能力来确定适宜的植物种类和植被建设方案时建议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植树种草 ,最后初步提出了黄土区坡面进行植... 在对黄土区坡耕地资源、坡面水肥资源分布和植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在坡面上进行植被建设应根据水分和养分的植物承载能力来确定适宜的植物种类和植被建设方案时建议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植树种草 ,最后初步提出了黄土区坡面进行植被建设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 水肥条件 植被建设 黄土区 技术模式 土地资源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耕地生态退耕的植被建设研究——以陕西省黄土高原生态退耕县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红春 张友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7-340,共4页
通过对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退耕县坡耕地的数量、质量调查,指出实现坡耕地退耕的措施,提出在各生态类型区的自然条件下适宜种植的树种、草种和提高植被成活率的途径,分析坡耕地生态退耕后植被建设将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整个黄土... 通过对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退耕县坡耕地的数量、质量调查,指出实现坡耕地退耕的措施,提出在各生态类型区的自然条件下适宜种植的树种、草种和提高植被成活率的途径,分析坡耕地生态退耕后植被建设将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坡耕地 植被建设 成活率
下载PDF
关于黄土丘陵典型地区植被建设中有关问题的研究Ⅰ、土壤水分状况及植被建设区划 被引量:52
12
作者 侯庆春 韩蕊莲 李宏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02-110,共9页
根据植被调查和土壤水分调查资料 ,讨论了黄土丘陵典型地区的造林的水分条件和植被地带的划分。水分不足是造林的限制因子 ,在现有天然林及人工林中普遍存在土壤干层 ,所以 ,延安研究区南部应属干旱森林区 ,北部属森林草原区。并根据土... 根据植被调查和土壤水分调查资料 ,讨论了黄土丘陵典型地区的造林的水分条件和植被地带的划分。水分不足是造林的限制因子 ,在现有天然林及人工林中普遍存在土壤干层 ,所以 ,延安研究区南部应属干旱森林区 ,北部属森林草原区。并根据土壤水分现状和植被现状 ,进行了植被建设区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 植被建设区划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水资源环境及对策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何小武 刘广全 郭孟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3-847,共5页
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水资源环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认为气候暖干化、土层干燥化致使水资源更趋缺乏,是黄土高原在可预见的未来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将严重影响区域植被建设和环境改善,提出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必须严格遵守植被分布... 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水资源环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认为气候暖干化、土层干燥化致使水资源更趋缺乏,是黄土高原在可预见的未来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将严重影响区域植被建设和环境改善,提出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必须严格遵守植被分布自然规律,重新界定植被分区和充分利用降水资源等,正确处理"林-水"关系的对策,尤其是以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作为重新调整植被分区的依据,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环境演替 植被建设对策
下载PDF
人工裸露地面的植被建设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权东计 刘建军 王得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49,60,共4页
从人工裸露地面的含义入手 ,阐述人工裸露地面绿化的生态学基础 ,分析人工裸露地面绿化失败的 5种成因。依据人工裸露地面的特性和它们目前的植被建设现状 ,提出了各类人工裸露地面植被建设的类型和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人工裸露地面 植被建设 生态学 绿化 植物类型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景可 郑粉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25-27,178,共4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了加快植被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建议。未来黄土高原预计在半湿润地带森林植被覆盖率可达到30%,在森林草原带,乔木林覆盖率低于20%,而以灌草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达到50%,草原带林草覆盖率低于50%。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建设 经验教训 前景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植被建设分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志熙 白岗栓 杜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8,22,共6页
根据陕北丘陵沟壑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植被分布状况,将该区植被建设划分为北部毛乌素沙地沿线丘陵沟壑区,东北部黄土丘陵及黄河谷地区,西北部白于山及横山山区,东部黄土丘陵及黄河谷地区和南部黄龙山、崂山沿线次生林区等5个区域,并阐述... 根据陕北丘陵沟壑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植被分布状况,将该区植被建设划分为北部毛乌素沙地沿线丘陵沟壑区,东北部黄土丘陵及黄河谷地区,西北部白于山及横山山区,东部黄土丘陵及黄河谷地区和南部黄龙山、崂山沿线次生林区等5个区域,并阐述了每个区域的植被类型、建设任务、经营方向、经营模式和不同立地条件适宜的植被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黄土丘陵区 植被建设 植被分区
下载PDF
关于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庆春 汪有科 杨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6-40,共5页
植被建设是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整治的重要手段。神木试区针对该地区植被建设中的低效林草地改造、集流造林技术等重大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并对这一地区的植被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蚀 风蚀 植被建设 集流造林
下载PDF
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林草植被建设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由于树草种选择、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林草植被建设中出现了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和生态经济效益低的"三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林草植被建设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由于树草种选择、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林草植被建设中出现了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和生态经济效益低的"三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林草植被建设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每块林地和草地达到植被建造的群落质量标准;提高不同利用目的森林植被之间的功能换算系数;使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一定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 林草植被 植被建设 群落标准 功能换算系数 覆盖率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植被建设的基本理念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超德 陈敏 +3 位作者 尹伟伦 骆有庆 欧阳琪 杨鑫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92-97,共6页
为解决南水北调工程植被建设的基本理念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与保护并重”理论为指导,在分析“三纵四横”的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跨越不同气候带、区域广袤、地域多变的特殊性,并总结前人类似区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工程各... 为解决南水北调工程植被建设的基本理念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与保护并重”理论为指导,在分析“三纵四横”的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跨越不同气候带、区域广袤、地域多变的特殊性,并总结前人类似区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工程各线路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工程植被建设既要有总体的指导思想,又要体现分区的地域特点的理念,从而实现应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长期发挥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河岸带 生态环境 植被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几个方向性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金兆 周心澄 胡建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多年来存在着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的所谓“三低”现象。其原因很多 ,既有自然问题 ,也有技术问题 ,还存在着管理问题。生态学理论和多年的实践证明 ,仿拟自然植被群落结构是植被建设的基础 ;实施抗旱...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多年来存在着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的所谓“三低”现象。其原因很多 ,既有自然问题 ,也有技术问题 ,还存在着管理问题。生态学理论和多年的实践证明 ,仿拟自然植被群落结构是植被建设的基础 ;实施抗旱集流造林技术是植被建设的核心 ;开展人工植苗造林是植被建设的主要手段 ;加强对病、虫、鼠、兔、牛、羊危害的防治是植被建设的关键。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了 ,必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建设 仿拟自然植被 抗旱集流 人工造林 植物保护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