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指标
1
作者 苗嘉航 马胜 +4 位作者 李渠蓬 余会林 胡天宇 高啸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6-1802,共7页
背景:目前仅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预测椎板成形术后前凸曲度丢失的重要因素,而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作为颈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因素之一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指标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以... 背景:目前仅有研究表明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预测椎板成形术后前凸曲度丢失的重要因素,而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作为颈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因素之一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指标颈椎前凸比率这一动力位指标是否可以作为椎板成形和椎板切除融合这两种术式的选择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3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后路手术,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141例患者,其中63例接受椎板切除融合治疗(椎板切除融合组),78例患者接受椎板成形治疗(椎板成形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影像学指标(C_(2-7) Cobb角、C_(2-7)运动范围、屈曲位Cobb角、伸展位Cobb角、屈曲活动范围和伸展活动范围)及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曲度变化的评估指标为术前、术后C_(2-7) Cobb角差值(ΔCL)。颈椎前凸比率=屈曲位活动范围/C_(2-7)活动范围×10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椎前凸比率预测术后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的有效性。依据颈椎前凸比率的临界值(68.5%)将所有患者分为低比率组和高比率组,在不同比率组中再次对比两种术式之间的颈椎曲度指标和临床效果指标。结果与结论:①椎板切除融合和椎板成形术后颈椎前凸曲度均降低(P=0.039,P=0.002),椎板成形组的颈椎前凸曲度损失(ΔCL)大于椎板切除融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椎前凸比率对预测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曲线下面积=0.792);③在低比率组中,椎板切除融合组和椎板成形组的颈椎前凸曲度变化ΔC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41);④在高比率组中,椎板成形组的ΔCL大于椎板切除融合组(P=0.001),且椎板成形组发生术后前凸曲度丢失过多(ΔCL≤-10°)的概率更高(43%,29%);⑤提示颈椎前凸比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式选择的决策指标,比率低的患者可考虑行椎板成形治疗,而对于高比率者,椎板切除融合对前凸的维持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板成形 板切除融合 前凸比率 动力位影像学指标 术后颈前凸曲度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前凸角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
2
作者 周友志 高鹏 +5 位作者 袁庆森 谭颖 徐世涛 陈广林 王进强 张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71-3178,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4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分为融合器沉降组(25例,≥2 mm)和非融合器沉降组(68例,<2 m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应用逐步回归法评估各危险因素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结果与结论:①最终校正混杂因素后,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均与融合器沉降风险仍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②年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改善值、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以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均是融合器沉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③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当P=0.80时,约登指数最高,预测效果最好,准确度为89.27%,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9.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区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④随着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升高,融合器沉降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疗效;⑤提示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临床医生应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间融合 经皮弓根钉固定 前凸角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O臂导航在椎弓根发育性狭窄胸腰椎骨折中的精准应用
3
作者 苏林涛 江剑峰 +4 位作者 马俊 黄亮亮 雷昌宇 韩尧政 康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55-1862,共8页
背景:传统透视辅助治疗椎弓根发育性狭窄的胸腰椎骨折时精准置钉存在困难,O臂导航辅助系统在普通的椎弓根置钉中精准性更高,但关于O臂导航辅助置钉在椎弓根发育狭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国内外鲜有报道。目的:探讨O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 背景:传统透视辅助治疗椎弓根发育性狭窄的胸腰椎骨折时精准置钉存在困难,O臂导航辅助系统在普通的椎弓根置钉中精准性更高,但关于O臂导航辅助置钉在椎弓根发育狭窄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国内外鲜有报道。目的:探讨O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椎弓根发育性狭窄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53例椎弓根发育性狭窄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出现发育性狭窄的椎弓根共208个(患者多处椎弓根发育狭窄的分开统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O臂导航组98个椎弓根,C臂透视组110个椎弓根。比较两组患者解剖学穿孔评分、功能性穿孔评分、实际与预期钉道的水平面、矢状面角度差等术后影像资料。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在椎弓根最窄宽度(pow)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分组中(轻度狭窄组:6 mm≤pow<7 mm,中度狭窄组:5 mm≤pow<6 mm,重度狭窄组:pow<5 mm)的比例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O臂组在解剖学穿孔和功能性穿孔上的整体等级及评分低于C臂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实际钉道与预期钉道夹角差方面,O臂组实际与预期钉道的角度偏差更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轻度及中度狭窄组中,O臂组在解剖学穿孔、功能性穿孔以及实际钉道与预期钉道夹角差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④O臂组在解剖学穿孔和功能性穿孔方面整体表现更佳,尤其在T12-L2节段,其优势更加显著;此外,O臂组在各节段的实际钉道与预期钉道夹角差方面均优于C臂组;⑤因此采用O臂导航辅助经皮置钉治疗椎弓根发育性狭窄的胸腰椎骨折,经皮置钉精准度及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发育性狭窄 O臂导航系统 弓根螺钉 置钉准确性 经皮置钉 内固定 弓根破裂 胸腰骨折
下载PDF
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修复策略:一项病例分析
4
作者 赵星丞 王军 陆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8-546,共9页
背景: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不同程度改变,将导致全脊柱/腰椎矢状面发生失平衡和再平衡。如果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展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 背景: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不同程度改变,将导致全脊柱/腰椎矢状面发生失平衡和再平衡。如果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展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目的:观察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9例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科收治的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再骨折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行再翻修治疗,同时规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康复训练。出院前及随访时复查患者的腰椎X射线平片及三维CT检测结果,评价骨水泥弥散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Roussouly腰椎功能分型变化。结果与结论:①9例患者术后随访时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及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均未发生骨水泥相关的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术后2年感染COVID-19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②术椎再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翻修术前,末次随访经皮椎体成形翻修术后患者Roussouly腰椎功能分型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测量术椎椎体高度变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③上述结果提示,对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而言,适量骨水泥注入和有效骨水泥弥散具有明显缓解术后疼痛作用,规律抗骨质疏松和术后有效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技术 体成形 再骨折 Roussouly腰功能分型 应力集中区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原因及治疗策略
5
作者 陈小光 刘福全 张德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11-3317,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该手术的一个潜在风险,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骨水泥外漏组(n=27)和无骨水泥外漏组(n=7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骨水泥外漏的影响因素,用以构建术后骨水泥外漏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行骨水泥外漏治疗后,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27例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27例骨水泥外漏患者中,24例均为椎间盘终板内渗漏,无明显症状及不适,无需特殊处理;1例发生肺栓塞,请呼吸科协助处理得以好转;2例有症状,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骨水泥取出术;②CT值、骨折严重程度、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水泥注入量是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均较好,且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④对于27例术后骨水泥外漏患者,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术后3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CT值、骨折严重程度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体成形术 骨水泥外漏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分布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修复疗效的影响
6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库提鲁克·守克尔 +2 位作者 阿里木江·玉素甫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15-2022,共8页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术后椎体再次骨折。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193例患者,根据术后骨水泥分布分为Ⅰ组(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9)、Ⅱ组(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n=80)和Ⅲ组(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4)。对比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后凸角、损伤椎体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记录所有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1)Ⅲ组患者术后1年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Ⅰ组和Ⅱ组损伤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总椎体骨折发生率高于Ⅲ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3)3组患者其余指标,包括骨水泥渗漏、腰痛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凸角、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4)提示与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和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组相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长期预后,而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能够明显降低损伤椎体及总椎体骨折发生率,医生术中应充分掌握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从而有助于减少未来再发生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体成形 骨水泥 骨水泥弥散 体再次骨折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对椎旁肌肉的影响
7
作者 王前亮 张钱中逸 +1 位作者 彭煜健 严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62-5868,共7页
背景:随着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进行腰椎融合手术越发成为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在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具有更好的保护椎旁肌肉、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势,有待进一步... 背景:随着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进行腰椎融合手术越发成为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在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具有更好的保护椎旁肌肉、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与传统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对于椎旁肌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并接受单节段单侧减压融合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分为2组,A组进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B组进行传统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均行MRI检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末次随访时间、MRI图像、腰部和腿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A组术后3个月双侧多裂肌横截面积显著大于B组(P<0.05),且脂肪浸润程度更低(P<0.01);②两组术后3个月双侧竖脊肌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提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较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可更有效地起到多裂肌保护作用,减少多裂肌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两种术式对竖脊肌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间孔腰体间融合 间盘突出症 旁肌肉损伤 多裂肌 MRI 疼痛 骨科植入物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李红桃 潘泓宇 +1 位作者 雷杨 肖常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089-3094,共6页
背景:椎弓根内骨水泥灌注联合椎体成形已被用于治疗Kummell病和椎弓根溶骨性转移瘤等疾病,但该手术方式对相邻椎体及椎间盘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邻近... 背景:椎弓根内骨水泥灌注联合椎体成形已被用于治疗Kummell病和椎弓根溶骨性转移瘤等疾病,但该手术方式对相邻椎体及椎间盘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邻近节段椎体以及椎间盘相关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位已完成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术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L1)女性患者,并提取其术前及术后的CT文件,研究范围为T_(12)-L_(2)(包括伤椎、邻近椎体和椎间盘)。通过Mimics、SolidWorks和Geomagic等软件分别建立了术前、术后三维脊柱功能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在T_(12)上终板垂直方向加载500 N力矩和10 N·m旋转力矩,模拟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方位,分析手术前后相邻节段椎体终板和椎间盘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建立了术前和术后脊柱功能单元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②通过计算得出,在模拟载荷下,术后T_(12)下终板应力分布更均匀且最大应力值减小,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L_(2)上终板应力分布更均匀且最大应力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同样,术后T_(12)/L_(1)、L_(1)/L_(2)椎间盘应力分布也更均匀且最大应力值均显著减小(P<0.05);③因此,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强化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相邻椎体终板和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并能够减小应力,最终降低术后再骨折风险以及显著延缓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强化 骨质疏松性体骨折 体成形 应力 有限元模型 骨水泥
下载PDF
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后骨水泥的弥散效果
9
作者 张立创 杨雯 +5 位作者 丁广江 李培坤 肖忠宇 陈营 方雪 张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0-808,共9页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通过量化骨水泥弥散效果,对比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8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双侧椎弓根组(n=40)接受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单侧椎弓根外组(n=40)接受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术后3 d内拍摄患椎正侧位X射线片,评估骨水泥弥散效果、弥散类型。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骨折周围压痛阈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单侧椎弓根外组患者骨水泥弥散效果优于双侧椎弓根组(P<0.001),骨水泥灌注量多于双侧椎弓根组(P<0.001);双侧椎弓根入路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Ⅲ型,单侧椎弓根外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Ⅱ型,两组骨水泥弥散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两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前(P<0.001),术后骨折周围压痛阈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治疗后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周围压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可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并且治疗效果与经典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压缩性骨折 经皮体成形术 双侧弓根入路 单侧弓根外入路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不同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10
作者 潘泓宇 李红桃 +1 位作者 肖常明 李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773-5784,共12页
背景:个体化精准穿刺入路是近年来提出椎体强化治疗的新型入路方式,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仍缺少相关生物力学研究。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终板以及椎间盘生物... 背景:个体化精准穿刺入路是近年来提出椎体强化治疗的新型入路方式,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仍缺少相关生物力学研究。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终板以及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使用3例已完成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和术后的CT影像资料,建立楔形型、双凹型、塌陷型术前和术后共6个模型。在椎体垂直方向加载500 N力矩和10 N/m旋转力矩,模拟正常椎体的生理活动,包括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和右旋转,观察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后不同类型骨折椎体终板、邻近终板以及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建立了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术前和术后脊柱功能单元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②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术后,楔形型、双凹型及塌陷型骨折椎体终板和邻近椎体终板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楔形型邻近椎体T_(10)下终板和塌陷型邻近椎体L1上终板的术后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增加;③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术后,3种有限元模型的相邻椎间盘整体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均减小;④结果表明,个体化精准穿刺椎体强化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楔形型、双凹型和塌陷型椎体终板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降低术后椎体再骨折的风险;此外,还可减轻椎间盘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理论上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段体压缩骨折 体强化 终板 间盘 个体化穿刺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骨科植入物
下载PDF
椎体骨皮质强化差异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生物力学的影响
11
作者 方伟 黄兴桦 +1 位作者 屈波 杨红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30-4438,共9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骨皮质强化区域对脊柱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二维层面。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三维层面内骨皮质强...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骨皮质强化区域对脊柱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二维层面。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三维层面内骨皮质强化差异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及终板生物力学分布的影响,以评估其效果。方法:建立T12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有限元模型,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对骨水泥有无皮质强化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研究不同体位变化下,骨皮质强化对T12椎体松质骨、皮质骨、T11/T12椎间盘、T12/L1椎间盘、T11下终板、L1上终板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垂直压缩力作用下,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有或无骨水泥皮质强化在不同体位变化下除伤椎皮质骨以外结构应力变化均不明显;(2)伤椎皮质骨Von Mises应力值在人体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时差异显著,同一平面内骨皮质完全强化组较无骨皮质强化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明显变小,随着骨皮质强化越广泛Von Mises应力值整体呈下降趋势;(3)提示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时,横断面内骨水泥应尽量广泛对称水平分布于椎体骨皮质边缘,矢状面内骨水泥应广泛纵向分布且靠近上下终板及前后壁,冠状面内骨水泥应广泛分布于中线两侧同时对称接触上下终板及侧壁,可有效避免伤椎再骨折风险且不增加邻椎骨折、残留盘源性疼痛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体成形 骨皮质强化 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 邻近间盘 终板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恢复高度对邻近椎体的影响:一项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商鹏 崔伦旭 +3 位作者 马奔原 侯光辉 宋万振 刘艳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741-5746,共6页
背景: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的:旨在利用CT图像,建立不同恢复高度的椎体强化后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恢... 背景: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的:旨在利用CT图像,建立不同恢复高度的椎体强化后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恢复高度下邻近椎体的应力情况,并进一步探讨椎体强化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建立并验证了胸腰椎(T_(11)-L3)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4种不同恢复高度(100%,80%,60%,40%)的L1术后有限元模型,其中骨水泥容量随着恢复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模型如下:Model 1为正常恢复高度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8.3 mL;Model 2为L1前部高度切除20%,后凸角变为10.41°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6.9 mL;Model 3为L1前部高度切除40%,后凸角变为20.17°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4.7 mL;Model 4为L1前部高度切除60%,后凸角变为28.85°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3.6 mL。对术后模型进行评估时,施加了7Nm的力矩和500N的轴向力,记录并分析L2上终板和T12下终板的峰值应力,以及L2和T12松质骨的峰值应力。结果与结论:①L2上终板、T12下终板、L2松质骨、T12松质骨各工况的最高峰值应力都出现在Model 1和Model 4,特别是T12下终板(除后伸工况外),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工况都在Model 4达到了最高峰值应力,应力分别为50.3,33.1,44.9,34.3,31.9 MPa;②根据邻近椎体终板和松质骨的峰值应力,排除Model 1和Model 4两个模型后,大部分工况的最小峰值应力都是出现在Model 2模型上,且Model 2模型出现最小峰值应力的情况占据了66.6%,尤其是在L2的上终板和松质骨(除后伸工况外),最小峰值应力都是出现在了Mode 2上;③因此将恢复高度控制在原高度的100%和40%左右是比较危险的恢复高度,对邻近椎体的影响较大;将恢复高度控制在原高度的80%左右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恢复高度在原高度的80%左右,邻近椎体所承受的应力较小,从而减小了患者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 体强化 体恢复高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对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影响:肌肉数量和质量的评估
13
作者 宋汉林 胡天宇 +3 位作者 高浩然 史耀洲 高啸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45-4451,共7页
背景: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为量化椎旁肌的标准参数,但是太过繁琐和费时,需要引入新的量化指标。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腰椎压痕值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峡... 背景: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为量化椎旁肌的标准参数,但是太过繁琐和费时,需要引入新的量化指标。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腰椎压痕值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87例,均为Meyerding分型Ⅱ度滑脱,男40例,女47例,平均年龄(51.4±9.1)岁。测量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矢状面轴向距离、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以及腰椎旁肌的总横截面积、功能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矢状面参数与椎旁肌测量值的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压痕值、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腰椎压痕值的最佳截断点,评价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多裂肌总横截面积与腰椎前凸角(r=0.464,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306,P <0.01)显著相关;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与腰椎前凸角(r=0.367,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228,P <0.05)存在显著相关性;腰椎压痕值与矢状面轴向距离(r=-0.300,P <0.01)、腰椎前凸角(r=0.417,P <0.01)、胸椎后凸角(r=0.351,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319,P <0.01)有显著相关性;(2)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腰椎压痕值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以及矢状面轴向距离独立相关;腰椎压痕值≤11.5 mm的患者矢状面轴向距离≤50 mm发生率为55%(11/20),而腰椎压痕值> 11.5 mm的患者矢状面轴向距离≤50 mm发生率为96%(64/67);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1.5 mm的患者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0°的发生率为30%(6/20),而腰椎压痕值> 11.5 mm的患者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0°的发生率为66%(44/67);(3)提示多裂肌总横截面积和功能横截面积均与腰椎前凸角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显著相关;腰椎压痕值作为评价椎旁肌退变的新指标,与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独立相关,对术后矢状面矫正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脊柱-骨盆矢状面和椎旁肌退变的方法;椎旁肌的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性腰滑脱 横截面积 压痕值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旁肌 脂肪浸润
下载PDF
退行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肉组织退变的影像学比较
14
作者 王守康 梁钢 +2 位作者 刘晓垒 洪春波 辛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69-5875,共7页
背景:现有研究已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与健康人群椎旁肌肉退变程度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但还缺乏不同腰椎滑脱症种类之间影像参数差异的比较研究。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在椎旁肌肉组织退变方面的差异,以及与腰背... 背景:现有研究已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与健康人群椎旁肌肉退变程度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但还缺乏不同腰椎滑脱症种类之间影像参数差异的比较研究。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在椎旁肌肉组织退变方面的差异,以及与腰背痛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3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107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滑脱类型将患者分为2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组3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组6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椎旁肌组织影像学参数情况以及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依据目测类比评分,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目测类比评分≤45 mm和>45 mm两个亚组,分析目测类比评分差异与椎旁肌肉组织退变参数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退行性腰椎滑脱组患者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百分比高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组(P=0.003);②两组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45 mm的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百分比低于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45 mm患者(P=0.021,P<0.001);③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组还表现出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45 mm的患者竖脊肌脂肪浸润百分比低于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45 mm患者(P=0.002);④结果显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和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在椎旁肌肉组织退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相比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展现出更为严重的椎旁肌退化;此外,两组腰椎滑脱患者中,疼痛较严重者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滑脱 峡部裂性腰滑脱 旁肌肉组织 多裂肌 竖脊肌 腰大肌 相对横截面积 脂肪浸润百分比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不植骨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对腰椎骨折患者伤椎高度丢失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林勤 郑忠 +1 位作者 李超雄 林向全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6期1-4,21,共5页
目的探究在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不植骨联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有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 目的探究在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与不植骨联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有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研究组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置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脊柱状态、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楔形角大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椎体前缘压缩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和巴塞尔指数评价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置钉内固定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改善伤椎高度丢失,并减轻创伤应激和疼痛刺激,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康复效率,改善预后,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伤弓根置钉内固定 后路经伤弓根植骨联合置钉内固定 骨折 功能 高度丢失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伤椎注入骨水泥的患者体验分析
16
作者 李佳鸿 林书 +3 位作者 唐六一 胡豇 俞阳 张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647-4652,共6页
背景:局部麻醉下传统C臂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需多次透视以调整穿刺方向,工作通道建立时间较长,患者术中疼痛刺激较大;而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可一次性精准穿刺成功,明显改善患者术中体验,同时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目的:... 背景:局部麻醉下传统C臂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需多次透视以调整穿刺方向,工作通道建立时间较长,患者术中疼痛刺激较大;而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可一次性精准穿刺成功,明显改善患者术中体验,同时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目的:比较局部麻醉下机器人辅助和传统C臂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的患者体验和其他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41例,其中132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109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传统C臂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传统透视组),记录患者术中体验评价、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间、工作通道建立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术后1 d通过影像学评估穿刺偏差与骨水泥渗漏。结果与结论:(1)机器人组59例患者术中体验评价为“非常好”,43例为“好”,16例为“一般”,10例为“差”,4例为“非常差”;传统透视组30例患者术中体验评价为“非常好”,44例为“好”,21例为“一般”,9例为“差”,5例为“非常差”,两组间术中体验评价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2.546,P=0.011);机器人组患者术中目测类比评分低于传统透视组(t=-9.513,P=0.000);机器人组、传统透视组愿意在必要时再次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的患者分别为84例和47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2.730,P=0.006);(2)机器人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多于传统透视组(t=2.860,P=0.003;t=36.522,P=0.000),工作通道建立时间短于传统透视组(t=-27.066,P=0.000),穿刺精度优于传统透视组(Z=-3.656,P=0.000),骨水泥渗漏率低于传统透视组(χ^(2)=7.284,P=0.007);(3)结果表明,局部麻醉后在机器人辅助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患者的手术体验较好,具有穿刺精确、工作通道建立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 经皮体后凸成形 患者体验 局部麻醉
下载PDF
加压与不加压固定融合器对腰椎融合的影响
17
作者 顾勇 汪凌骏 陈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5187-5194,共8页
背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是腰骶椎退变性疾病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大部分学者对置入椎间隙的融合器进行加压固定,预防其移位。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不加压有利于增加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融合器移位的风... 背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是腰骶椎退变性疾病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大部分学者对置入椎间隙的融合器进行加压固定,预防其移位。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不加压有利于增加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融合器移位的风险。目的:比较加压与不加压固定融合器对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64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患者,根据是否通过椎间隙加压固定融合器,分为加压组30例与不加压组34例。结果与结论:1疗效:每组术后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F-36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不加压组椎间隙、椎间孔高度及腰椎前凸角明显优于加压组(P<0.05);2腰椎融合率: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两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的增加与临床疗效的改善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4试验结果显示,加压与不加压固定融合器治疗腰骶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不加压有利于增加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而两者均有利于恢复腰椎生理前凸,但与临床疗效的提高并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间盘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骶退变性疾病 间盘突出症 管狭窄症 滑脱症 后路体间融合 弓根螺钉系统 间融合器 加压固定 不加压固定 融合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
18
作者 刘晓印 张建群 +5 位作者 陈振 梁思敏 王志强 马宗军 马荣 戈朝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2岁,平均(58.6±9.9)岁;腰椎滑脱症(Ⅰ度)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7例,腰椎管狭窄症1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测量并观察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34例患者随访14-36个月,平均(21.3±5.2)个月;(2)手术时间50-92 min,平均(68.5±11.1)min;术中出血量50-170 mL,平均(71.6±25.3)mL;(3)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最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近50%;(4)术后半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34),其中钢板移位1例、融合器下沉3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2例;(5)提示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供一定稳定支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间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 退变性疾病 侧方钢板 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椎间融合器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孟海 杨雍 +17 位作者 孙天胜 伍骥 李中实 阮狄克 王炳强 孙常太 洪毅 李淳德 李放 杜俊杰 刘波 海涌 李利 丁立祥 刘宝戈 鲁世保 唐家广 藏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融合器 管狭窄症 滑脱症 退变性疾病 弓根钉棒系统 不稳 后路手术 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一种新型压配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机械性能
20
作者 李世文 于长水 +3 位作者 刘启 王智博 刘禹良 祁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92-4498,共7页
背景:行经皮微创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置入椎间融合器时,由于入路操作范围狭窄,有牵拉神经根损伤或置入融合器位置不良等风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作者课题组发明了一种新型机械结构可变形压配式cage(Press-fit cage,YP-cage)。目的:对新型... 背景:行经皮微创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置入椎间融合器时,由于入路操作范围狭窄,有牵拉神经根损伤或置入融合器位置不良等风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作者课题组发明了一种新型机械结构可变形压配式cage(Press-fit cage,YP-cage)。目的:对新型腰椎融合器YP-cage的机械强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对不同尺寸9,11,13 mm高度的新型YP-cage(n=9)和聚醚醚酮-cage(n=9)进行了静态轴向压缩实验和静态轴向扭转实验,分别采集力-位移曲线计算屈服位移及载荷、极限载荷位移及刚度,屈服角位移及扭矩、极限载荷角位移扭矩及刚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在静态轴向压缩测试中,YP-cage在3组测试中(9,11,13 mm),其刚度、屈服载荷、极限位移和载荷极限方面均优于聚醚醚酮-cage(P <0.01),但YP-cage的屈服位移小于聚醚醚酮-cage(P <0.05);(2)在静态扭转测试中,除了9 mm组的YP-cage和聚醚醚酮-cage在极限扭转角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YP-cage在屈服扭矩、屈服扭转角度及极限扭矩均小于聚醚醚酮-cage(P <0.01),而YP-cage扭转刚度在9 mm组和11 mm组大于聚醚醚酮-ccage(P <0.01);(3)结果表明新型压配式机械结构椎间融合器相较于聚醚醚酮材质cage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但抗扭强度不如聚醚醚酮-c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融合装置 经孔体间融合术 脊柱融合 机械性能 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