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合并胸腰筋膜损伤(TFI)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采用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合并胸腰筋膜损伤(TFI)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采用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TFI进行分组,将合并TFI的患者作为TFI组(n=36),未合并TFI患者作为NTFI组(n=45)。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骨密度等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节段(T10-L2、L3-I5)占比、单侧或双侧穿刺占比、骨水泥注射量等术中指标。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伤椎节段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或双侧穿刺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 VAS、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I组患者术后1、3个月VAS、ODI评分均高于NTFI组患者(P<0.05)。结论TFI组患者在采用PKP治疗后3个月内,腰椎疼痛缓解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均较NTFI组患者差,TFI可作为OVCF合并TFI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临床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骨质...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5月21日。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3个病例对照研究,均为高质量文献,总样本量为106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13,95%CI(1.08,1.17)]、低体质量指数[OR=2.29,95%CI(1.36,3.84)]、吸烟[OR=2.77,95%CI(1.52,5.05)]、低骨密度[OR=3.88,95%CI(2.64,5.70)]、患有糖尿病[OR=2.25,95%CI(1.57,3.21)]、合并脊柱侧弯[OR=4.41,95%CI(2.52,7.73)]、伤椎数较多[OR=2.02,95%CI(1.43,2.85)]、骨水泥渗漏[OR=3.47,95%CI(2.77,4.35)]、骨水泥注入量过大[OR=2.94,95%CI(2.50,3.46)]、椎体高度恢复率偏大[OR=1.28,95%CI(1.10,1.49)]、局部Cobb角过度矫正[OR=1.27,95%CI(1.04,1.55)];保护因素为抗骨质疏松治疗[OR=0.32,95%CI(0.21,0.49)]。结论:高龄、低体质量指数、吸烟、低骨密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有糖尿病、合并脊柱侧弯、伤椎数较多、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过大、椎体高度恢复率偏大、局部Cobb角过度矫正是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控制可控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以减少不良预后。以上所得出的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合并胸腰筋膜损伤(TFI)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采用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TFI进行分组,将合并TFI的患者作为TFI组(n=36),未合并TFI患者作为NTFI组(n=45)。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骨密度等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节段(T10-L2、L3-I5)占比、单侧或双侧穿刺占比、骨水泥注射量等术中指标。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伤椎节段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或双侧穿刺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 VAS、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I组患者术后1、3个月VAS、ODI评分均高于NTFI组患者(P<0.05)。结论TFI组患者在采用PKP治疗后3个月内,腰椎疼痛缓解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均较NTFI组患者差,TFI可作为OVCF合并TFI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临床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文摘目的:探讨肌少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TLVCF)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PVA治疗的270例OTL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09例,女性161例;骨折椎体:T1037例,T1152例,T1268例,L172例,L241例。依据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的诊断标准,以男性优势手握力<28.0kg且L3水平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45.4cm2/m2、女性优势手握力<18.0kg且L3水平SMI<34.4cm2/m2作为诊断阈值,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52例)和非肌少症组(218例)。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分数、骨折节段、握力和骨骼肌指数)、手术资料(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术中透视次数)和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伤椎再骨折、邻椎再骨折和远端椎体再骨折)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1个月、6个月、1年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前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少症组患者年龄较非肌少症组大(80.3±7.9岁vs 75.7±6.8岁,P<0.05),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非肌少症组小(24.4±2.2kg/m2 vs 26.2±2.4kg/m2,P<0.05);两组术后1d、1个月、6个月、1年时的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肌少症组患者术后1d、1个月、6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ODI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非肌少症组(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9.65%vs 7.34%,P>0.05),肌少症组患者术后1年内伤椎、邻椎和远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显著性高于非肌少症组(9.62%vs 2.75%、13.46%vs 5.05%、11.54%vs 4.13%及33.61%vs 11.93%,P<0.05)。结论:肌少症OTLVCF患者行PVA的临床疗效较非肌少症患者差,1年内椎体再骨折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