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荆州张大冢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1
作者 胡飞 闻磊 秦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铜盘均采用热锻加工技术。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张大冢墓地作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下等级贵族家族墓地,出土青铜容器也多为素面薄壁,锈蚀较为严重,但其出土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制作技术及机械性能均展现出战国中晚期楚国工匠已经拥有成熟的青铜合金、铸造以及加工技术,也揭示出当时工匠有意识地在青铜明器与实用器的合金技术上存在区别对待,为全面认识东周时期楚都纪南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都纪南城 张大冢战国楚墓 青铜器 合金成分 金相组织
下载PDF
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绣罗单衣的“龙凤虎纹”骨式生成解析
2
作者 陈大公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
本文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楚服—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纹样为样本,对“龙凤虎纹”图纹和骨式构成中的叙事性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在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绣罗单衣“龙凤虎纹”的形态和骨式构成中隐含了楚人生命形态的转化观念以及灵魂超度的... 本文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楚服—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纹样为样本,对“龙凤虎纹”图纹和骨式构成中的叙事性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在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绣罗单衣“龙凤虎纹”的形态和骨式构成中隐含了楚人生命形态的转化观念以及灵魂超度的丧葬仪式。“龙凤虎纹”以刺绣形成纹样的动态过程和纹样次序所呈现的菱形骨式和灵鸟逐应龙纹的“亞”形骨式,来源于古人对天象的认知和数术的运用,展现了楚文化对“送死继生”生命主题的独特阐释,反映了战国时期楚人“逝者归西”“引魂入冥”“引魂升天”“生者追思”的生死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马山楚墓 楚服 龙凤虎纹 施纹纪事 送死继生
下载PDF
马山楚墓大袖型衣袍形制分析与形象复原
3
作者 王柯 宋柯欣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1-63,共13页
为了厘清楚国大袖型衣袍的形制结构特征,本文运用三重证据与对比研究法,以马山楚墓中出土的大袖型衣袍实物为依托,将文献、图像、数据进行互证,根据数据得到衣袍款式结构,从而进行衣袍实物复原。研究认为:楚国大袖型衣袍没有严格的尺寸... 为了厘清楚国大袖型衣袍的形制结构特征,本文运用三重证据与对比研究法,以马山楚墓中出土的大袖型衣袍实物为依托,将文献、图像、数据进行互证,根据数据得到衣袍款式结构,从而进行衣袍实物复原。研究认为:楚国大袖型衣袍没有严格的尺寸规定,从衣袍造型来看为中心对称式,衣袖呈垂胡样式,袖长一般长于衣长的一半,袖口相较于中原的深衣更宽;在衣片裁剪方式上,面料幅宽和单位纹样影响了衣片的裁剪方式;独立的腋下嵌片与下裳门襟上部斜三角形的出现有利于增大门襟拥掩量以及袖底活动量,辅助下裳衽部自然打开方便行走,为大袖型衣袍作为外衣穿着提供了可能。对马山楚墓出土的大袖型衣袍结构形制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楚国衣袍的具体特点,从而完善与细化楚国服饰的体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一号楚墓 袍服 袖型 嵌片结构 复原
下载PDF
基于马山楚墓衣袍的袖裆结构表现研究
4
作者 赵芝莹 王淑娟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江陵马山楚墓是至今为止公开的历史最早的出土服饰数量众多的墓葬,其出土服饰中的小腰结构最为突出。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衣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资料收集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从服装结构角度对目前有关袖裆结构的应用研究... 江陵马山楚墓是至今为止公开的历史最早的出土服饰数量众多的墓葬,其出土服饰中的小腰结构最为突出。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衣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资料收集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从服装结构角度对目前有关袖裆结构的应用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对比发现:马山楚墓小腰结构与其他袖裆结构有相似之处,都是独立衣片或者都属于传统服饰十字型平面结构等;不同之处是设计出发点不同,其功能性也有所不同。通过总结归纳可知,一为推广楚文化,二为扩充袖裆结构形制知识,期望对进一步研究服饰袖裆形制特点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腰结构 袖裆结构 马山楚墓 传统民族服饰
下载PDF
荆州地区楚墓出土木俑探析
5
作者 罗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7期8-11,共4页
湖北荆州地区是楚国的核心区域,楚墓中出土的随葬木俑数量丰富、造型独特,体现了楚文化的内涵。收集当前已经发表和出版的考古简报、报告,归纳历年来荆州地区楚墓木俑的器物信息,进行综合探讨。根据木俑职能和形态,将木俑分为侍俑、舞... 湖北荆州地区是楚国的核心区域,楚墓中出土的随葬木俑数量丰富、造型独特,体现了楚文化的内涵。收集当前已经发表和出版的考古简报、报告,归纳历年来荆州地区楚墓木俑的器物信息,进行综合探讨。根据木俑职能和形态,将木俑分为侍俑、舞俑、木片俑三类。在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三期,并分析了木俑不同时期的特征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地区 楚墓 木俑 类型划分
下载PDF
马山楚墓N10绵袍的形制结构考释与数字化复原
6
作者 黄杰 齐志家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12,共10页
为研究楚国典型服装的形制结构、制衣技术和成因,文章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凤鸟浅黄绢面绵袍(N10)为样本,基于发掘报告记载信息,结合同期图像、人俑、当期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了其裁剪方式、形制结构、布幅情况和成因,并将数据分析结... 为研究楚国典型服装的形制结构、制衣技术和成因,文章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凤鸟浅黄绢面绵袍(N10)为样本,基于发掘报告记载信息,结合同期图像、人俑、当期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了其裁剪方式、形制结构、布幅情况和成因,并将数据分析结果导入CLO3D软件,再现了楚人虚拟着装形象。研究发现:1)N10绵袍在形制上遵循“中轴对称”的造物规律,以人体中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制成。2)服装结构上有“多样裁片”“多种纱向”“多功能隐领”的设计巧思,是服装审美与服装功能综合考量的结果。3)造型比例上呈现“腰线低至髋部”的纤直审美取向,与宽领相映,塑造长背平肩的仪态之美。4)纹样布局彰显了中国传统服饰中“藏礼于器”的制衣理念,在行礼时将袖身纹样正向示于他人。5)布幅尺度与社会经济制度、实物裁片密切相关。先秦裁制信息记载不详,但裁片排料实验表明,N10适用的布幅有二尺二寸下的秦大尺(60.8cm)和二尺五寸下的周大尺(61.6cm)、秦大尺(69.1cm),也关照了秦统一尺制之前社会流通尺度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楚墓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 形制结构研究 数字化复原
下载PDF
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容波 赵倩 +5 位作者 武志江 郑豪 赵静 罗宏杰 李强 马艺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4,共6页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 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 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阳城遗址 战国楚墓 彩绘陶器 科学研究
下载PDF
九连墩楚墓青铜器锈蚀产物的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罗武干 秦颖 +1 位作者 王昌燧 胡雅丽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利用拉曼光谱对几件九连墩楚墓出土青铜器的腐蚀产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九连墩楚墓出土的青铜器上主要的锈蚀产物为孔雀石[CuCO_3·Cu(OH)_2],存在部分蓝铜矿[2CuCO_3·Cu(OH)_2]和少许副氯铜矿[Cu_2(OH)_3Cl];此批青铜器锈... 利用拉曼光谱对几件九连墩楚墓出土青铜器的腐蚀产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九连墩楚墓出土的青铜器上主要的锈蚀产物为孔雀石[CuCO_3·Cu(OH)_2],存在部分蓝铜矿[2CuCO_3·Cu(OH)_2]和少许副氯铜矿[Cu_2(OH)_3Cl];此批青铜器锈蚀情况比较复杂,锈蚀种类比较丰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学保护此批青铜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法 腐蚀产物 青铜器 九连墩楚墓
下载PDF
襄樊陈坡楚墓出土青铜器残留泥芯的X荧光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南普恒 秦颍 +1 位作者 罗武干 韩楚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7-471,475,共6页
利用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对湖北省襄樊市陈坡战国楚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残留泥芯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当地原生土、附近出土时代相近的陶片、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侯马东周陶范及长江流域的... 利用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对湖北省襄樊市陈坡战国楚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残留泥芯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当地原生土、附近出土时代相近的陶片、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侯马东周陶范及长江流域的典型红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残留泥芯在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方面与当地土壤、附近出土陶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而与侯马陶范及典型红土有显著差别,说明这批青铜器应为本地铸造而成;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残留泥芯的地球化学示踪可能是利用自然科学手段判断古代青铜器铸造地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芯 铸造地 青铜器 襄樊 楚墓 X荧光光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楚墓中出土的青铜箭镞的锈蚀现象及锈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宗玉 潘春旭 +1 位作者 倪婉 陈官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4期16-25,I0001,I0002,共12页
青铜箭镞是古代制造量最大、一次性使用的兵器,与要求甚高的青铜剑和青铜礼乐器等相比,在选材和表面处理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其锈蚀过程最能反映材料在经过数千年后所产生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潮湿,埋藏条件复杂,本研究利用扫描电... 青铜箭镞是古代制造量最大、一次性使用的兵器,与要求甚高的青铜剑和青铜礼乐器等相比,在选材和表面处理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其锈蚀过程最能反映材料在经过数千年后所产生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潮湿,埋藏条件复杂,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等分析测试技术,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对长江中游地区战国晚期古墓中出土的青铜箭镞的锈蚀现象和锈蚀机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古代青铜器的保护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资料。结果表明,青铜箭镞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完全矿化层、过渡层和心部原始材料等三个特征层,不同特征层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致密性,以及显微硬度等;并沿横截面观察和分析了锈蚀层中的微裂纹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即,平行于表面的裂纹是由矿化层氧化物膨胀引起的剥离开裂,其进一步发展将形成"粉状锈",而垂直于表面呈放射状的裂纹是当圆柱形箭镞杆膨胀时,矿化层的塑性差,抗变形能力低而产生的开裂;锈蚀机理研究认为青铜器的锈蚀过程是环境中杂质元素通过过渡层沿界面能较高的α固溶体和(α+δ)共析体晶界或孔隙等缺陷逐步向内部扩散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箭镞 锈蚀 显微组织 电镜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饱水木漆器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调查 被引量:8
11
作者 范晓丹 雷琼 +3 位作者 邱祖明 章俊 汪俭 马立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5期51-53,6,共3页
为调查出土饱水木漆器文物中微生物的存在情况,采集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的饱水保存的彩绘木漆器3个样品及保存环境中的水样(编号依次为F446、F452、F455、F水),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鉴定方法对其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为调查出土饱水木漆器文物中微生物的存在情况,采集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的饱水保存的彩绘木漆器3个样品及保存环境中的水样(编号依次为F446、F452、F455、F水),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鉴定方法对其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F446、F455和F452微生物数量分别为1360CFU/g、590CFU/g和285CFU/g,F446微生物污染最重,其次是F455;F446和F452样品中分离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F455样品中只分离出细菌;F水中分离出细菌和真菌分别为1590CFU/L和1040CFU/L,2类菌的比例为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 饱水木漆器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下载PDF
乙二醛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彩漆主棺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中行 程丽臻 李澜 《文博》 2009年第6期463-467,共5页
采用湖北省博物馆陈中行研究员发明的乙二醛复合液法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棺,漆棺脱水处理后色泽正常,保持了脱水前的色彩,未发生开裂变形,强度与脱水前相比有大幅提高。
关键词 曾侯乙彩绘主棺(内外棺) 包山楚墓彩绘主棺 乙二醛法脱水加固定型
下载PDF
楚墓与秦墓的文化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正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58,共7页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 ,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 ,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 ,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 ,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 ,丰富灿烂 ,但晚期...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 ,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 ,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 ,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 ,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 ,丰富灿烂 ,但晚期流于浮华、柔弱 ;秦国的文明程度虽不及楚国 ,但一直保持着朴实、俭约、苦干的民风。正是这些文化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秦墓 文化比较
下载PDF
郭店一号楚墓年代析论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少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各类器物,具有战国中期偏晚和战国晚期偏早的若干特征,其中部分因素与包山一、二号墓接近,部分因素又与包山四、五号墓,马山一号墓及九店乙组墓四期六段的若干特征一致。包山二号墓下葬于公元前316年或稍晚;包山四、... 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各类器物,具有战国中期偏晚和战国晚期偏早的若干特征,其中部分因素与包山一、二号墓接近,部分因素又与包山四、五号墓,马山一号墓及九店乙组墓四期六段的若干特征一致。包山二号墓下葬于公元前316年或稍晚;包山四、五号墓,马山一号墓和九店乙组四期六段的墓葬,是战国晚期早段较有代表性的楚墓,按照考古学分期断代以最晚的器物断定其时代下限的一般规律,郭店一号楚墓的时代应属于战国晚期的早段,其下限不晚于白起拔郢,具体年代应在公元前300年稍后不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墓 年代 公元前300年稍后
下载PDF
鄂东楚墓出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现象与民族文化融合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79,共4页
战国时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主要见于吴越文化分布区,而战国中期楚国的鄂东地区随葬这类器物的墓葬陡增。鄂东地区此类器物在器形和纹饰等方面与典型吴越地区的同类器物特征一致。其墓葬葬制的多元考古学文化特征反映了楚文化的开放性... 战国时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主要见于吴越文化分布区,而战国中期楚国的鄂东地区随葬这类器物的墓葬陡增。鄂东地区此类器物在器形和纹饰等方面与典型吴越地区的同类器物特征一致。其墓葬葬制的多元考古学文化特征反映了楚文化的开放性和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多元性,同时也从一个方面展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层级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瓷 印纹硬陶 民族文化融合 楚墓
下载PDF
《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与《老子》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东育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28,33,共5页
关键词 《老子》 《太一生水》 楚墓竹简 传世本 郭店竹简 《庄子·天下》 《庄子》 帛书《老子》 中国哲学 道家哲学
下载PDF
新蔡葛陵楚墓的年代以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信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考订新蔡葛陵楚墓的绝对年代为楚肃王四年 (前 377年 ) ,并论及有关“王孙厌”的祀礼问题。
关键词 葛陵楚墓 年代 祀礼 先辈序列
下载PDF
三峡库区故陵楚墓探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立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18-719,共2页
三峡库区故陵楚墓探测张立敏(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在三峡库区内不但发现了20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巴、楚文化交融的地方,许多历史... 三峡库区故陵楚墓探测张立敏(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在三峡库区内不但发现了20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巴、楚文化交融的地方,许多历史考古问题有待通过地下文物的发掘来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三峡库区 古墓 故陵楚墓
下载PDF
九连墩楚墓出土青铜箭镞的锈蚀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宗玉 廖灵敏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0年第2期75-78,83,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对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两支青铜箭镞的锈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支箭镞横截面的组织结构都是由锈蚀矿化层、中间过渡层和基体三部分组成,与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出土箭镞的锈蚀形态相似;两支...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对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两支青铜箭镞的锈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支箭镞横截面的组织结构都是由锈蚀矿化层、中间过渡层和基体三部分组成,与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出土箭镞的锈蚀形态相似;两支箭镞的表层锈蚀层并没有形成严重的粉状锈,说明其埋藏保存状况比较良好;铅含量高的箭镞比铅含量低的箭镞的锈蚀程度更严重,说明青铜器中的铅含量对其腐蚀程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连墩楚墓 青铜箭镞 锈蚀 铅含量
下载PDF
楚墓出土麻、绢织物工艺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添 王鸿博 崔荣荣 《服装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34-344,共11页
立足出土实物,采用文献分析法考析楚墓遣策记载麻、绢织物的词源,运用对比分析法归纳楚墓平纹麻、绢织物组织规格并进行横向比较,从而考察其类别和功能差异。研究表明,麻织物可以充当赋税物、服饰材料、货币,纱缕密度提升反映了东周时... 立足出土实物,采用文献分析法考析楚墓遣策记载麻、绢织物的词源,运用对比分析法归纳楚墓平纹麻、绢织物组织规格并进行横向比较,从而考察其类别和功能差异。研究表明,麻织物可以充当赋税物、服饰材料、货币,纱缕密度提升反映了东周时期麻纺织技术的进步;厘清了大麻与苎麻的种植区域南北分异现象与丧葬文化;绢织物功能包括用于绣地,充当书写、绘画工具和装饰材料;楚人根据织物功能选用不同规格的绢,并已掌握砑纱、砑光工艺;高经密织物是东周楚国“多重服饰”风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麻织物 绢织物 工艺特征 楚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