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地条件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党民 段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30,共7页
在研究西安地区大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构造了44个不同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场地条件下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一维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场地在3种不同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分析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 在研究西安地区大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构造了44个不同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场地条件下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一维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场地在3种不同强度的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分析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ks随场地类别、等效剪切波速Vse、覆盖层厚度H和输入地震动强度ar的变化特征,指出了按场地类别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等效剪切波速、覆盖层厚度及基岩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等效剪切波速对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影响大于覆盖层厚度的影响,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覆盖层厚度对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影响成份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覆盖层厚度对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影响程度随着等效剪切波速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加速度放大系数与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之间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的统计回归关系。由此提出了直接用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的新途径。最后,就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随场地条件的调整方法,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条件 等效剪切波速 覆盖层厚度 峰值加速度 放大系数
下载PDF
山东Ⅱ、Ⅲ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刁颋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8,共7页
利用山东地区实测的Ⅱ类场地358个钻孔和Ⅲ类场地140个钻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计算了各个钻孔不同超越概率的土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ks,结果表明:(1)同类场地土层放大系数ks值总体符合正态分布,既有相对集中性,也有离散性;(2)... 利用山东地区实测的Ⅱ类场地358个钻孔和Ⅲ类场地140个钻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计算了各个钻孔不同超越概率的土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ks,结果表明:(1)同类场地土层放大系数ks值总体符合正态分布,既有相对集中性,也有离散性;(2)随着基岩面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ks值降低,且Ⅲ类场地ks值降低较Ⅱ类的更为明显;(3)Ⅱ类场地随着基岩输入面埋深的增加,ks值呈增加趋势,约达20m深后基本趋于稳定,而Ⅲ类场地基岩输入面埋深的增加对ks值的影响不甚显著;(4)Ⅱ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平均ks值(1.47)略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使用的全国平均ks值。本文尝试讨论了山东地区Ⅱ、Ⅲ类场地不同强度基岩峰值加速度输入的ks调整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 土层 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 放大系数
下载PDF
地下结构对地表加速度峰值影响分析
3
作者 徐琨鹏 程新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地下结构对地震动传播路径有较大的改变,集中表现为改变地表的地震动特性,导致建立在地表的邻近建筑产生复杂的地震响应。通过建立包含矩形地下结构的土-结构模型和自由场模型,结合所定义的地表水平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分析了地下结构... 地下结构对地震动传播路径有较大的改变,集中表现为改变地表的地震动特性,导致建立在地表的邻近建筑产生复杂的地震响应。通过建立包含矩形地下结构的土-结构模型和自由场模型,结合所定义的地表水平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分析了地下结构埋深、地下结构弹性模量、地震动频率等因素对地表水平方向加速度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距离地下结构侧边0.5~1.5倍结构宽度位置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放大系数峰值点;增加地下结构埋深有利于减小地下结构对地表加速度的影响;地表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结构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低频地震动对地表加速度改变较小,而高频地震动对地表加速度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表加速度峰值 土-结构相互作用 放大系数
下载PDF
基于监测台网加速度信号分析的上海周边区域地震影响评价
4
作者 任晓崧 任广震 +1 位作者 王泽亚 宗刚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上海市周边区域共发生了5次有感地震,分别为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海域5.0级、江苏常州市天宁区4.2级、黄海海域4.8级、上海市青浦区3.1级和山东德州市平原县5.5级地震,同济大学监测台网的4个测站捕获了这5次地震... 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上海市周边区域共发生了5次有感地震,分别为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海域5.0级、江苏常州市天宁区4.2级、黄海海域4.8级、上海市青浦区3.1级和山东德州市平原县5.5级地震,同济大学监测台网的4个测站捕获了这5次地震的场地和典型结构加速度信号,分析了各次地震作用下场地和典型结构的加速度信号的峰值及持时,探讨了各次地震信号的反应谱特征,对照设计反应谱曲线的第一特征段和第二特征段,对这5次周边区域地震对上海市的影响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周边区域 有感地震 场地加速度峰值 楼层加速度峰值 反应谱
下载PDF
路基地震峰值加速度响应特性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邱长林 张庆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783,共6页
在采用拟静力法分析公路路基抗震稳定时,需要考虑路基对地震加速度产生动力放大效果的影响。为了研究该放大效果,针对填方路基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设计并完成了1∶20比尺的路基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 在采用拟静力法分析公路路基抗震稳定时,需要考虑路基对地震加速度产生动力放大效果的影响。为了研究该放大效果,针对填方路基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设计并完成了1∶20比尺的路基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激励,研究地震作用下路基模型边坡地震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试验结果表明,路基边坡对输入的水平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而对竖向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不明显。沿路基高程向上,水平地震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波动,且坡面的放大系数大于路基内部的放大系数。在不同类型、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地震波作用下,路基地震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具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结果可为确定路基抗震稳定设计的动力荷载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抗震稳定 峰值加速度 放大系数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土层结构对油气管线工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译 石玉成 +2 位作者 卢育霞 马林伟 任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9-225,共7页
油气管线工程是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跨度通常超越几十甚至几千公里,从而导致横穿地区覆盖层中土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区划结果。本文采用分区拟合放大系数的方法,对华北... 油气管线工程是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跨度通常超越几十甚至几千公里,从而导致横穿地区覆盖层中土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区划结果。本文采用分区拟合放大系数的方法,对华北平原地区某大型管线进行研究,给出研究区不同土层结构条件下场地放大系数KS-基岩PGA拟合函数结果,得到沿线附近10 km范围内的PGA区划图结果,并与第四代和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出的场地系数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内50年超越概率10%条件下实际场地放大系数为1.30~1.45,50年超越概率5%条件下实际场地放大系数为1.15~1.30,均高于我国第四代和第五代区划图对场地系数的建议值。50年超越概率10%下的PGA区划图结果显示,局部区域在第四代和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场地系数的结果中位于0.15g 或0.20g 区,由于KS 的提高,其实际计算结果会提升为0.20g或0.25g分区,这说明场地系数对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结果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线工程 土层结构 场地放大系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各国规范对于楼面峰值加速度规定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尚庆学 郑迦译 +1 位作者 李吉超 王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1-96,共6页
该文系统总结了各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结构楼面峰值加速度取值的相关规定。建立了一系列不同设计参数、不同振动周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弹性和弹塑性结构进行了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输入下的时程分析。将楼面峰值加速... 该文系统总结了各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结构楼面峰值加速度取值的相关规定。建立了一系列不同设计参数、不同振动周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弹性和弹塑性结构进行了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输入下的时程分析。将楼面峰值加速度通过地面峰值加速度归一化,考察了结构各楼层楼面峰值加速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楼面峰值加速度取值的相关规定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在不同楼层的分布情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 楼面峰值加速度 楼层加速度 楼层放大系数 抗震设计规范
下载PDF
合肥城区基于抗倒塌的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研究
8
作者 解惠婷 曹均锋 +1 位作者 冯伟栋 彭刘亚 《华南地震》 2023年第4期26-33,共8页
根据合肥城区地貌及第四系分布特征,选取了36个典型钻孔,运用一维等效线性方法,对三种不同超越概率条件下地震动参数进行计算,并对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以及罕遇地震动与基本地震动放大倍数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层厚度、地貌特... 根据合肥城区地貌及第四系分布特征,选取了36个典型钻孔,运用一维等效线性方法,对三种不同超越概率条件下地震动参数进行计算,并对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以及罕遇地震动与基本地震动放大倍数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层厚度、地貌特征、土层结构对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其放大系数的影响显著,且存在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城区 抗倒塌 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 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边坡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随高程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健培 范进 《江苏建筑》 2021年第5期81-84,104,共5页
由于地震会造成山体滑坡等严重的灾害,边坡抗震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的关注,峰值加速度是研究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但目前对其沿深度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边坡数值分析模型... 由于地震会造成山体滑坡等严重的灾害,边坡抗震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的关注,峰值加速度是研究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但目前对其沿深度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边坡数值分析模型,记录不同监测路线上的水平峰值加速度,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合适每种工况的函数模型,得到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总体上边坡对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在1~8之间,边坡的坡度变化、岩体力学参数以及地震波幅值变化会影响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都在45°坡度工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抗震 峰值加速度 变化规律 放大系数
下载PDF
地震动强度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汉香 许强 +1 位作者 范宣梅 徐鸿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7-1365,共9页
依托大型振动台试验成果,采用加速度响应峰值PGA及其放大系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了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岩性组合结构斜坡模型,分别在正弦波和天然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各高程点的水平向和竖直向加速度响应随震动强度增大的... 依托大型振动台试验成果,采用加速度响应峰值PGA及其放大系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了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岩性组合结构斜坡模型,分别在正弦波和天然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各高程点的水平向和竖直向加速度响应随震动强度增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①在天然波作用下两斜坡模型的水平向和竖直向PGA均随震动强度增大而增大,而放大系数则随震动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②在正弦波作用下两斜坡模型的水平向和竖直向PGA亦随震动强度增大而增大,然而竖直向PGA放大系数随震动强度增大亦有所增大,说明竖直向加速度响应表现出了相对于水平向响应较弱的非线性特征;③在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力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沿高程表现出的放大效应分别体现在斜坡模型的上段和下段。此外,斜坡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沿坡面在坡脚、坡中和坡肩等特殊部位出现了多个极值区;④在水平向地震力作用下低频的地震波作用要强于高频地震波,且加速度在上硬、下软岩性组合结构斜坡模型中的响应要强于上软、下硬岩性组合斜坡模型;在竖直向地震力作用下则呈现相反结果。其研究结果对高地震风险山区的防震减灾及灾后重建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地震动强度 正弦波 天然地震波 加速度响应峰值 放大系数
下载PDF
基于黑龙江经验场地模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研究
11
作者 齐文浩 陈方晓 +1 位作者 李林芳 张苋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共9页
局部场地效应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以场地类别为基础的场地效应划分结果较为粗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黑龙江地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和密度等资料为基础,统计出场地土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结果建立深度从1... 局部场地效应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以场地类别为基础的场地效应划分结果较为粗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黑龙江地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和密度等资料为基础,统计出场地土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结果建立深度从10~80 m不等的15个经验场地模型。以黑龙江地区典型基岩加速度反应谱为目标谱,人工合成地震动作为输入,为了消除随机相位的影响,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分别计算这15个经验场地模型的地震反应,得到不同超越概率水准下地表峰值加速度统计值以及加速度反应谱标定谱的动力放大系数统计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场地厚度的增加,场地周期在逐渐增加,场地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放大倍数呈现减小的趋势;随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场地PGA放大倍数减小的趋势呈现出非线性,动力放大系数随场地覆盖层变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动力放大系数逐渐减小且随土层厚度的变化趋势趋于平缓。动力放大系数结果不是定值2.5,场地较薄并且地震动较小的情况下,动力放大系数远超2.5;场地较厚并且地震动较强时,动力放大系数大多趋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放大倍数 动力放大系数 场地基本周期 地表峰值加速度 设计反应谱 反应谱标定
下载PDF
软弱土层对场地地震动峰值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曹均锋 童远林 +4 位作者 李光 冯伟栋 孟凡月 赵朋 董双林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以江淮地区某软土场地为原型,构造多种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选择Taft(1952N21E)、Kobe(1995EW)和E1-Centro(1940NS)3条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采用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重点分析了软弱层的埋深、厚度对软土场地地表加速度... 以江淮地区某软土场地为原型,构造多种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选择Taft(1952N21E)、Kobe(1995EW)和E1-Centro(1940NS)3条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采用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重点分析了软弱层的埋深、厚度对软土场地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输入地震动,地表加速度峰值及土层放大系数随着软弱层埋深、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软弱层的埋深、厚度超过一定值时,软土场地开始出现减震效应,软弱层的埋深越深、厚度越大、输入地震动强度越高,减震的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土层 埋深 地震动 放大系数 加速度峰值
下载PDF
有效峰值加速度不同调整方法对比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3
13
作者 安东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17-424,共8页
对地震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在国内外规范中的不同计算表达式进行梳理,推导了有效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其物理概念,讨论了影响调整系数的因素;综合考虑规范对选波的其他要求,对同一个结构分别采用有效峰值加速度和峰... 对地震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在国内外规范中的不同计算表达式进行梳理,推导了有效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其物理概念,讨论了影响调整系数的因素;综合考虑规范对选波的其他要求,对同一个结构分别采用有效峰值加速度和峰值加速度(PGA)进行输入计算,评估两者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有效峰值加速度和峰值加速度选波所得结果在与反应谱的匹配程度上不具有明显的优劣性。根据瞬时脉冲峰值特征,将地震波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三类,明确各类波的频谱特征,指出当前采用基于规范反应谱平台段定义有效峰值加速度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Ⅰ型波和Ⅱ型波的地震动强度评估,且对于Ⅱ型波的地震动强度评估较采用峰值加速度的更为合理,但其对于Ⅲ型波的地震强度评估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有效峰值加速度调整方法,该方法采用统一表达式,可适用于所有类型地震波,调整前无需对地震波进行分类。通过案例计算对比,表明采用改进方法能够更为合理地评价地震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峰值加速度 峰值加速度 动力放大系数 动力时程分析 调整系数
原文传递
地震动有效峰值加速度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胜涛 王亚勇 +3 位作者 李志山 刘春明 杨志勇 王维凝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3-76,共4页
动力时程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结构设计,而确定地震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是选择动力时程分析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基础。讨论了中国和美国相关规范的EPA定义及参数取值的差异。由于EPA定义与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相关,给出了222组实际地震的加... 动力时程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结构设计,而确定地震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是选择动力时程分析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基础。讨论了中国和美国相关规范的EPA定义及参数取值的差异。由于EPA定义与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相关,给出了222组实际地震的加速度记录的反应谱,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不同的EPA定义,计算了各组地震动水平分量和竖向分量的EPA,分析了结果的差异及离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加速度记录 有效峰值加速度 加速度反应谱 地震放大系数
原文传递
核电厂安全厂房楼层反应谱计算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彦超 苏永涛 刘景琛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23-726,共4页
安全厂房属于核电站抗震I类建筑物,其楼层反应谱计算是结构设计重要环节。在不同地震激励作用下,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ACS SASSI软件计算得出结构楼层反应谱,并分别进行各楼层在不同阻尼比下X、Y、Z三方向反应谱曲线的对比分... 安全厂房属于核电站抗震I类建筑物,其楼层反应谱计算是结构设计重要环节。在不同地震激励作用下,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ACS SASSI软件计算得出结构楼层反应谱,并分别进行各楼层在不同阻尼比下X、Y、Z三方向反应谱曲线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层反应谱曲线峰值与地震激励输入成正相关;地震激励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应谱峰值随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厂房楼板中心节点高度的增加,反应谱和加速度响应峰值在水平向的放大效应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激励 阻尼比 楼层反应谱 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顺倾及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反应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通 刘先峰 +4 位作者 袁胜洋 蒋关鲁 胡金山 邵珠杰 田士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501,共13页
西南艰险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不同倾向的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对在建的川藏铁路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条件下顺倾、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的动力响应、失稳破坏模式以及能量传... 西南艰险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不同倾向的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对在建的川藏铁路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条件下顺倾、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的动力响应、失稳破坏模式以及能量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反倾斜坡的抗震性能显著优于顺倾斜坡;顺倾斜坡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裂-剪切-隆起-滑移型破坏,反倾斜坡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伸-弯曲-倾倒-崩塌型破坏;反倾斜坡的自振频率高于顺倾斜坡,顺倾斜坡的自振频率随震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反倾斜坡的自振频率在地震波幅值为0.4g~0.7g时出现反复震荡现象;顺倾斜坡存在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和趋表效应,反倾斜坡存在高程放大效应,其内部的加速度响应大于坡表。边际谱识别显示:顺倾斜坡的边际谱幅值(peak of marginal spectrum amplitude,简称PMSA)突变在坡腰上部最显著,说明该位置附近地震波的能量损失最大,反映出顺倾斜坡在坡腰上部附近形成了滑动破坏面;反倾斜坡的PMSA在坡肩处降低得最为显著,反映出坡肩部位损伤最为严重,易发生局部崩塌破坏。分析结果与试验现象能够较好地吻合,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结构类型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失稳破坏模式,为川藏铁路的安全建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倾斜坡 反倾斜坡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加速度峰值(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简称PGA)放大系数 破坏模式 损伤识别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的动力破坏过程及破坏机制分析
17
作者 朱星汁 王学光 +2 位作者 邹海云 徐小芳 龙怡昕 《江西建材》 2024年第8期268-272,共5页
文中利用FLAC3D的动力分析模块,以ELCentro地震波水平动力荷载作为动力源,考虑了拉破坏对岩质边坡破坏的影响,研究在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的动力破坏过程、坡面处加速度放大系数及地震峰值水平加速度与破坏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地... 文中利用FLAC3D的动力分析模块,以ELCentro地震波水平动力荷载作为动力源,考虑了拉破坏对岩质边坡破坏的影响,研究在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的动力破坏过程、坡面处加速度放大系数及地震峰值水平加速度与破坏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的破坏不是单纯的剪破坏,而是由坡顶的拉破坏和坡脚的剪破坏逐渐形成贯通面而导致的,且坡面顶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坡面中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并大于坡面下部加速度放大系数,表现出明显的“鞭鞘效应”,同时随着地震峰值水平加速度的增加,边坡破坏面逐渐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动荷载 峰值加速度 破坏机制 加速度放大系数
下载PDF
基于强震记录的建筑结构楼层设计谱研究
18
作者 刘荣恒 柏文 +2 位作者 戴君武 姜涛 崔超楠 《工程力学》 EI 2024年第12期176-188,共13页
非结构部件地震损失占比远超结构部件已成为近年震害新现象,然而国内对非结构部件进行抗震设计所必需的楼层设计谱的研究尚不充分。通过选取工程强震数据中心(CESMD)中81栋结构所记录的1300条楼层加速度时程数据,研究了各类结构楼层峰... 非结构部件地震损失占比远超结构部件已成为近年震害新现象,然而国内对非结构部件进行抗震设计所必需的楼层设计谱的研究尚不充分。通过选取工程强震数据中心(CESMD)中81栋结构所记录的1300条楼层加速度时程数据,研究了各类结构楼层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沿结构高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各类结构,GB 50011−2010中的位置系数严重低估了楼面加速度响应;GB 50011−2010及ASCE 7-16规范中部件放大系数取值存在对短周期非结构部件严重偏小,对于长周期非结构部件则过于保守的问题。与此同时,鉴于现行规范中相关参数并不能很好反映非结构部件的加速度放大特性,提出一种可考虑主体结构及不同输入地震动影响的楼层设计谱,可更好地用于非结构部件的抗震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层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 位置系数 状态系数 非结构部件 楼层设计谱
下载PDF
媒体重头文章概览
19
作者 薛建阳 凌怀泉 +13 位作者 戚亮杰 宋江蓝 卢宇 宋亚程 韩冬青 庞志宇 宋哲昊 董亦楠 杨晓光 刘麟玮 孙绪杰 王凤来 刘成龙 邹文龙 《重庆建筑》 2024年第6期1-1,共1页
传统风格建筑塔式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动力分析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塔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抗震性能,以西安天人长安塔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为1/15的模型结构并对其开展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扫频获得该模型在不... 传统风格建筑塔式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动力分析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塔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抗震性能,以西安天人长安塔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为1/15的模型结构并对其开展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扫频获得该模型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后的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和刚度退化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剪力等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损伤范围相对较小,楼板混凝土开裂主要集中在柱脚附近;结构自振频率和刚度随输人峰值加速度的增大逐渐降低,而阻尼比逐渐增大;结构顶部的动力放大系数明显高于其他楼层;楼层剪力整体分布随高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同一楼层上暗层的层间剪力较明层的大。采用OpenSees软件对模型结构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天人长安塔原型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782,两个方向上基底剪重比分别为3.57%和3.78%;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28,满足现行规范的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放大系数 最大层间位移角 传统风格建筑 结构自振频率 振动台试验 楼板混凝土 塔式结构 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不同埋深隧道的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高峰 孙常新 +2 位作者 谭绪凯 朱艺 李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17-2522,2531,共7页
针对不同埋深下隧道表现出不同震害的特点,对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了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模型的相似比设计,然后对不同地震波类型、地震强度及不同埋深下的隧道依次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 针对不同埋深下隧道表现出不同震害的特点,对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了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模型的相似比设计,然后对不同地震波类型、地震强度及不同埋深下的隧道依次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道衬砌应力在隧道埋深较浅时最大,达到一定埋深(约40 m)时,隧道衬砌应力明显减小,之后,隧道衬砌应力随埋深的变化不明显;隧道衬砌应力随埋深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地震波类型、不同的地震加速度峰值下相似;不同深度土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埋深的减小逐渐增大。通过对试验后隧道周边土体观测可知,浅埋隧道周边土体的裂缝多于深埋隧道。试验验证了地震灾害调查结果,为隧道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地震波类型 隧道埋深 加速度放大系数 地震加速度峰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