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次生种源麻疯树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红英 窦新永 +2 位作者 邓斌 吴国江 彭长连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0-155,共6页
The response of two secondary provenances of Jatropha curcas originated respectively from Hainan Province and Guizhou Province to heat stress treatments was investigated.The capacity of scavenging organic free radical... The response of two secondary provenances of Jatropha curcas originated respectively from Hainan Province and Guizhou Province to heat stress treatments was investigated.The capacity of scavenging organic free radical of DPPH· in both secondary provenances first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and presented one peak pattern.The peak value was at 30 ℃ in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 and at 35 ℃ in Hainan secondary provenance,respectively.Antioxidative ability in Hainan secondary provena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35 ℃).The maximal photosynthetic evolution of oxygen was at 40 ℃ in Hainan secondary provenance,whereas 35 ℃ in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the maximal primary photochemical quantum efficiency(F_v/F_m)of the PSⅡ,however the non-circle PSⅡquantum efficiency(Φ_PSⅡ)and the photochemical quenching(q_P)of Hainan were obvious higher than those of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The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of Hainan displayed more tolerance to high temperature than that of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F_o-temperature curves showed that the inflexion temperature(T_i)of Hainan and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 was 52 ℃ and 50 ℃ respectively.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ainan secondary provenance of J.curcas was able to maintain relative higher function of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because of its high antioxidative ability and more stability of membran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This would be one of possible reasons that Hainan secondary provenance displayed stronger resistance to high temperature than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麻疯树 次生种源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琼西南柚木次生种源/家系多性状综合选择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坤南 黄桂华 +3 位作者 林明平 杨光 王西洋 周再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2,共10页
[目的]通过对早期引种的柚木国内次生种源/家系生长、形质性状和适应性的综合评价,为当地选出最适宜生长的优良种源/家系。[方法]采用4株小区,8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国内收集的19个柚木次生种源/家系4.5年生和30.5年生保存率、... [目的]通过对早期引种的柚木国内次生种源/家系生长、形质性状和适应性的综合评价,为当地选出最适宜生长的优良种源/家系。[方法]采用4株小区,8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国内收集的19个柚木次生种源/家系4.5年生和30.5年生保存率、生长、形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根据聚类和多性状坐标综合评定法选出优良种源/家系。[结果]4.5年生和30.5年生种源/家系间保存率、生长和形质性状,除4.5年生保存率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4.5年生与30.5年生的各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但4.5年生、30.5年生内生长性状间、生长性状与干形和保存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30.5年生生长性状和干形与采种地的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与多性状坐标综合评定出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各2个,30.5年生优势木单株材积分别比当地种源和当地最优家系提高了261.65%~291.29%和20.18%~26.11%,种源选择效果极显著。[结论]广州龙洞种源、云南芒市种源和2个云南畹町家系是最适宜海南西南部柚木生长的次生种源/家系,尤以对云南畹町林场的家系进一步的选择,增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次生种源/家系 多性状综合评价
下载PDF
刺槐次生种源遗传差异及其选择评价 被引量:25
3
作者 顾万春 王全元 +2 位作者 张英脱 周之和 刘德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0-75,共6页
本文报道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9个次生种源在原阳、磁县、磴口造林试验的8年结果。首次证实刺槐次生种源(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通过观察值x_(ijh)线性可加模型分解,比较了次生种源主效(α_i)、地点主效(β_j)和交互作用效... 本文报道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9个次生种源在原阳、磁县、磴口造林试验的8年结果。首次证实刺槐次生种源(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通过观察值x_(ijh)线性可加模型分解,比较了次生种源主效(α_i)、地点主效(β_j)和交互作用效应[(αβ)_(ij)]剖析G×E互作,评定生产力,并用互作效应方差值(X_(PB)~2)及其相对变异(CV_(PB))评价种源适应性。被选择的优良次生种源,可在中原、华北、河套等地立地条件相同的地区进行推广,材积的相对增益分别达13.0%、11.7%和1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次生种源 遗传差异 选择
下载PDF
刺槐次生种源抗热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玉堂 丰震 +2 位作者 龙庄如 孙明高 矫新本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S1期126-133,共8页
在刺槐引种栽培区内,共收集9个栽培产地的种子,播种育苗,对幼苗进行6种高温处理,测定其伤害度,结果表明:不同次生种源的伤害度差异显著。通过 logistic 模型拟合,伤害度与处理温度呈 S 型曲线关系;不同次生种源的半伤害温度不同,半伤害... 在刺槐引种栽培区内,共收集9个栽培产地的种子,播种育苗,对幼苗进行6种高温处理,测定其伤害度,结果表明:不同次生种源的伤害度差异显著。通过 logistic 模型拟合,伤害度与处理温度呈 S 型曲线关系;不同次生种源的半伤害温度不同,半伤害温度与栽培产地的纬度呈负相关.与栽培产地的年均温呈正相关。由此得出结论:刺槐在引种栽培区内,由于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的作用,在高温适应性这个性状上.群体的遗传结构已发生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为刺槐次生种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次生种源 抗热性 半伤害度
下载PDF
湖北省引种原生种源和次生种源日本落叶松生长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管兰华 曹健 +3 位作者 汪建亚 徐红梅 祁万宜 河村嘉一郎 《湖北林业科技》 2005年第6期5-7,共3页
以湖北省从国内引种的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和从日本引种的原生种源材料为对象,利用7a生生长数据对这两部分材料在湖北省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原生种源的胸径、树高生长分别是次生种源的1.8、1.6倍,次生种源和原生种源内... 以湖北省从国内引种的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和从日本引种的原生种源材料为对象,利用7a生生长数据对这两部分材料在湖北省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原生种源的胸径、树高生长分别是次生种源的1.8、1.6倍,次生种源和原生种源内各种源间胸径和树高的生长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原生种源比次生种源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性,通过选择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是次生种源的4.75和2.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次生种源 原生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吉林省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优树株间种实性状的研究
6
作者 王成录 单永生 +2 位作者 韩宝军 邵丽丽 李永生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1-3,6,共4页
以吉林柳河五道沟林木种子园选自通化三棚等5处次生种源的日本落叶松优树为材料,对株间种实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优树株间球果长度与直径、出种率和种子重量差异显著。194株优树中球果长度的最大值为3.7cm,最小值为1.5cm... 以吉林柳河五道沟林木种子园选自通化三棚等5处次生种源的日本落叶松优树为材料,对株间种实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优树株间球果长度与直径、出种率和种子重量差异显著。194株优树中球果长度的最大值为3.7cm,最小值为1.5cm,平均值变动于2.3—2.7cm之间,加权平均值为2.6cm;球果直径最大值为2.3cm,最小值为1.1em,平均值变动于1.7~1.8cm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8em。出种率的最大值为9.8%,最小值为0.1%,平均值变动于1.7%~2.9%之间,加权平均值为2.1%。种子重量的最大值为6.6g,最小值为2.7g,平均值变动于4.2—4.8g之间,加权平均值为4.7g。方差分析和F检验表明,优树株问种子重量差异极显著(实际F值=306,P〈0.01),基因型不同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种子重量是辽宁次生种源的1.3倍,有随经度与纬度升高和年平均气温及年有效积温降低而增加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优树 次生种源 实性状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种源与次生种源性状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庞志慧 《辽宁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15-16,共2页
由来自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日本长野县、群马县 2个种源和 30年代由日本引进的辽宁庄河县种源进行的造林试验表明 ,3个种源树高、胸径、冠幅差异不显著 ,但庄河种源长势略好 ;从小枝性状上看 ,庄河种源在小枝长度、个数、枝重、叶重方面... 由来自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日本长野县、群马县 2个种源和 30年代由日本引进的辽宁庄河县种源进行的造林试验表明 ,3个种源树高、胸径、冠幅差异不显著 ,但庄河种源长势略好 ;从小枝性状上看 ,庄河种源在小枝长度、个数、枝重、叶重方面均优于日本的 2个种源 ;在抗性方面 ,庄河种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由此说明 ,次生种源更能适应本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适应性 原产地 次生种源 数量性状 抗性 小枝特征
下载PDF
柳河兰山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优树株间种实性状的研究
8
作者 王成军 邵丽丽 +2 位作者 李书达 王成录 韩宝军 《吉林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5-6,14,共3页
以柳河五道沟林木种子园生产区中选至兰山林场的优树为对象,采集球果和种子,对优树株间有关种实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选至相同次生种源的优树株间在球果长度与直径、出种率和千粒重性状表现上差异显著;方差分析和F检验证实株... 以柳河五道沟林木种子园生产区中选至兰山林场的优树为对象,采集球果和种子,对优树株间有关种实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选至相同次生种源的优树株间在球果长度与直径、出种率和千粒重性状表现上差异显著;方差分析和F检验证实株间种子重量差异极显著(P<0.01),遗传差异是主要因素。种子重量是辽宁次生种源的1.3倍,有随积温降低而增加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优树 次生种源 实性状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和次生种源对比试验研究
9
作者 梁运甫 侯义梅 卢云飞 《湖北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12-15,共4页
为扩大日本落叶松的遗传变异幅度,改善中国日本落叶松的育种状况,提高育种水平和林业生产力。对落叶松种和种源、原生种源试验林建成后10 a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原生种源的1.10,1.11... 为扩大日本落叶松的遗传变异幅度,改善中国日本落叶松的育种状况,提高育种水平和林业生产力。对落叶松种和种源、原生种源试验林建成后10 a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原生种源的1.10,1.11,1.23倍;选育出了13个优良种源,为我省及辐射推广地区营造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找到了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原生 次生种源
下载PDF
刺槐次生种源的抗脱水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川红 龙庄如 《林业科技通讯》 1997年第6期20-22,共3页
本文用电导法在雨季和旱季分别测定了刺槐10个次生种源叶片的抗脱水力。结果表明,随干燥时间增加,所有次生种源的伤害指数都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伤害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描绘。各次生种源间只有在严重干旱胁迫下脱... 本文用电导法在雨季和旱季分别测定了刺槐10个次生种源叶片的抗脱水力。结果表明,随干燥时间增加,所有次生种源的伤害指数都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伤害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描绘。各次生种源间只有在严重干旱胁迫下脱水力间的差异才显著。在给定胁迫条件下,各次生种源旱季的伤害指数比雨季的伤害指数大。干旱预处理有助于提高植物叶片的抗脱水力。旱季测定结果表明,北部和西部来源的刺槐叶片的抗脱水力强于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次生种源 抗脱水力 电导法
原文传递
我国刺槐遗传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9
11
作者 荀守华 乔玉玲 +3 位作者 张江涛 张丽君 白金 窦永琴 《山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92-96,共5页
我国开展刺槐遗传育种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育种历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刺槐速生良种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第2阶段是刺槐用材林无性系定向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期;第3阶... 我国开展刺槐遗传育种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育种历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刺槐速生良种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第2阶段是刺槐用材林无性系定向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期;第3阶段是刺槐观赏、饲用等专用品种引进和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作者概括了每个阶段开展刺槐育种研究的单位及取得的成就,列出了每个阶段选育的刺槐良种名录,全国10余个省市区的林业科研、教学单位共选育了100余个优良无性系、14个优良家系和3个优良次生种源。总结了我国刺槐良种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刺槐育种发展策略和创新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遗传育 选育 无性系 家系 次生种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