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北中生代增生杂岩及对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历史的制约
被引量:
34
1
作者
周建波
蒲先刚
+3 位作者
侯贺晟
韩伟
曹嘉麟
李功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45-2856,共12页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主要由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和那丹哈达增生杂岩(或那丹哈达地体)组成。它们将为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作用,大洋板块地层(OPS)层序重建,特别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历史提供重...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主要由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和那丹哈达增生杂岩(或那丹哈达地体)组成。它们将为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作用,大洋板块地层(OPS)层序重建,特别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历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吉林-黑龙江高压带分布在佳木斯-兴凯与松辽地块之间的具有高压变质带性质的缝合带,新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10~180Ma,表明晚三叠-早侏罗世为南北向古亚洲洋关闭和西向俯冲增生开始的关键时期。那丹哈达增生杂岩则发育在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并具体分为西部的跃进山杂岩和东部的饶河杂岩。新近发表的数据显示,跃进山杂岩就位时代为210~180Ma,这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的吉黑高压带形成时代相似。而饶河杂岩就位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最晚期就位的时代为早白垩世(137~130Ma)。因此,吉黑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为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中生代的俯冲过程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增生杂岩
古太平洋板块
中
亚
造山带
俯冲-增生历史
欧亚大陆东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佳木斯地块东缘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构造演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功宇
周建波
+1 位作者
李龙
王红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19-1730,共12页
佳木斯地块位于中国东北微陆块群的最东缘,其东缘地区晚古生代的岩浆和沉积演变进程为欧亚大陆东缘由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构造环境的转化提供了关键证据。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佳木斯地块东缘中泥盆世黑台组砂岩,形成于被动陆缘的...
佳木斯地块位于中国东北微陆块群的最东缘,其东缘地区晚古生代的岩浆和沉积演变进程为欧亚大陆东缘由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构造环境的转化提供了关键证据。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佳木斯地块东缘中泥盆世黑台组砂岩,形成于被动陆缘的构造环境,黑台组上覆的老秃顶子组流纹岩也形成于被动陆缘的构造环境;晚石炭世珍子山组砂岩,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早二叠世的二龙山组安山岩以及相邻地区早二叠世的其它火成岩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同时,佳木斯地块东缘泥盆-二叠纪的沉积地层也呈现出由浅海相到陆相地层转化的特征。因此,佳木斯地块东缘由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的转化应该发生在中泥盆世到晚石炭世,而该构造环境的转化也为晚古生代时期蒙古-鄂霍茨克洋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木斯地块
大陆
边缘构造环境转化
晚古生代
欧亚大陆东缘
蒙古-鄂霍茨克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春-延吉缝合带:性质与意义
被引量:
7
3
作者
周建波
曹嘉麟
+1 位作者
韩伟
李功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5-643,共9页
长春-延吉缝合带(或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是由佳木斯-兴凯地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俯冲拼贴形成的增生杂岩带。该缝合带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西段吉林-红旗岭、中段桦甸-两江和东段华集岭-开山屯组成。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以延边...
长春-延吉缝合带(或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是由佳木斯-兴凯地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俯冲拼贴形成的增生杂岩带。该缝合带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西段吉林-红旗岭、中段桦甸-两江和东段华集岭-开山屯组成。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以延边地区发育的开山屯混杂岩为代表,自西向东包括石头口门-烟筒山高压红帘石片岩,以及原定为“呼兰群”、“色洛河群”、“青龙村群”等一系列沿着缝合带分布的构造杂岩等,它们均发育“基质包裹外来岩块(block-in-matrix)”的混杂岩结构,并在吉林东部石头口门、烟筒山和延边开山屯等地区发现高压矿物组合,因此,这些杂岩应代表了佳木斯-兴凯地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拼贴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原岩年龄大致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最小峰期240~250Ma),并被时代为~220Ma的晚三叠世大酱缸组磨拉石层序不整合覆盖,这一直接证据与近期发表的年代学证据一致,共同证明了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就位时代为中三叠世(220~240Ma),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晚古生代或更早。区域构造分析显示,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不是天山-北山-西拉木伦河-长春断裂带的东延部分,而是佳木斯-兴凯地块西南缘分布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南部组成部分,形成于三叠纪-早侏罗世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过程中,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过程。因此,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记录了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开始的关键时期,为两大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关键性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增生杂岩
古太平洋板块
中
亚
造山带
长春-延吉缝合带
欧亚大陆东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中生代增生杂岩及对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历史的制约
被引量:
34
1
作者
周建波
蒲先刚
侯贺晟
韩伟
曹嘉麟
李功宇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45-2856,共12页
基金
科技部深地专项(2017YFC0601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30210)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207
DD20189702)联合资助
文摘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主要由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和那丹哈达增生杂岩(或那丹哈达地体)组成。它们将为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作用,大洋板块地层(OPS)层序重建,特别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历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吉林-黑龙江高压带分布在佳木斯-兴凯与松辽地块之间的具有高压变质带性质的缝合带,新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10~180Ma,表明晚三叠-早侏罗世为南北向古亚洲洋关闭和西向俯冲增生开始的关键时期。那丹哈达增生杂岩则发育在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并具体分为西部的跃进山杂岩和东部的饶河杂岩。新近发表的数据显示,跃进山杂岩就位时代为210~180Ma,这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的吉黑高压带形成时代相似。而饶河杂岩就位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最晚期就位的时代为早白垩世(137~130Ma)。因此,吉黑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为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中生代的俯冲过程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关键词
中生代增生杂岩
古太平洋板块
中
亚
造山带
俯冲-增生历史
欧亚大陆东缘
Keywords
Mesozoic accretionary complex
Paleo-Pacific plat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Subduction-accretion history
Eastern margin of the Eurasia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佳木斯地块东缘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构造演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功宇
周建波
李龙
王红燕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Department of Earth&Atmospheric Sciences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19-1730,共12页
基金
科技部深地专项(2017YFC0601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30210)联合资助。
文摘
佳木斯地块位于中国东北微陆块群的最东缘,其东缘地区晚古生代的岩浆和沉积演变进程为欧亚大陆东缘由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构造环境的转化提供了关键证据。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佳木斯地块东缘中泥盆世黑台组砂岩,形成于被动陆缘的构造环境,黑台组上覆的老秃顶子组流纹岩也形成于被动陆缘的构造环境;晚石炭世珍子山组砂岩,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早二叠世的二龙山组安山岩以及相邻地区早二叠世的其它火成岩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环境。同时,佳木斯地块东缘泥盆-二叠纪的沉积地层也呈现出由浅海相到陆相地层转化的特征。因此,佳木斯地块东缘由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的转化应该发生在中泥盆世到晚石炭世,而该构造环境的转化也为晚古生代时期蒙古-鄂霍茨克洋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
关键词
佳木斯地块
大陆
边缘构造环境转化
晚古生代
欧亚大陆东缘
蒙古-鄂霍茨克洋
Keywords
Jiamusi Block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transition
Late Paleozoic
Eastern margin of the Eurasia
Mongol-Okhotsk Ocea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春-延吉缝合带:性质与意义
被引量:
7
3
作者
周建波
曹嘉麟
韩伟
李功宇
机构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5-64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30210)
科技部深地专项(2017YFC0601304)联合资助.
文摘
长春-延吉缝合带(或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是由佳木斯-兴凯地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俯冲拼贴形成的增生杂岩带。该缝合带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西段吉林-红旗岭、中段桦甸-两江和东段华集岭-开山屯组成。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以延边地区发育的开山屯混杂岩为代表,自西向东包括石头口门-烟筒山高压红帘石片岩,以及原定为“呼兰群”、“色洛河群”、“青龙村群”等一系列沿着缝合带分布的构造杂岩等,它们均发育“基质包裹外来岩块(block-in-matrix)”的混杂岩结构,并在吉林东部石头口门、烟筒山和延边开山屯等地区发现高压矿物组合,因此,这些杂岩应代表了佳木斯-兴凯地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拼贴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原岩年龄大致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最小峰期240~250Ma),并被时代为~220Ma的晚三叠世大酱缸组磨拉石层序不整合覆盖,这一直接证据与近期发表的年代学证据一致,共同证明了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就位时代为中三叠世(220~240Ma),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晚古生代或更早。区域构造分析显示,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不是天山-北山-西拉木伦河-长春断裂带的东延部分,而是佳木斯-兴凯地块西南缘分布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南部组成部分,形成于三叠纪-早侏罗世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过程中,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过程。因此,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记录了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开始的关键时期,为两大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关键性地质证据。
关键词
中生代增生杂岩
古太平洋板块
中
亚
造山带
长春-延吉缝合带
欧亚大陆东缘
Keywords
Mesozoic Accretionary Complex
Paleo-Pacific plat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hangchun-Yanji Suture Zone
Eastern Margin of the Eurasia
分类号
P542.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北中生代增生杂岩及对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历史的制约
周建波
蒲先刚
侯贺晟
韩伟
曹嘉麟
李功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佳木斯地块东缘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构造演化
李功宇
周建波
李龙
王红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春-延吉缝合带:性质与意义
周建波
曹嘉麟
韩伟
李功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