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及步态异常的康复研究进展
1
作者 包娟 王婷 +2 位作者 刘红 周维娟 张敏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3期269-273,共5页
近年来,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以认知障碍和步态异常最多见,多数患者遗留终身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也给家庭护理带来严重困扰。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早期临床康复越来越受到... 近年来,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以认知障碍和步态异常最多见,多数患者遗留终身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也给家庭护理带来严重困扰。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早期临床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CSVD患者认知障碍及步态异常的康复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CSVD的临床康复提供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步态异常 康复
下载PDF
老年人跌倒与平衡及步态异常 被引量:46
2
作者 刘元标 励建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老年人跌倒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流行病,一般是由自身生理、病理、心理因素与存在危险因素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后果,其中老年人的腿部肌力减退和平衡及步态异常为最重要原因。预防和治疗应该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以运动治疗为主要内容的综合... 老年人跌倒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流行病,一般是由自身生理、病理、心理因素与存在危险因素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后果,其中老年人的腿部肌力减退和平衡及步态异常为最重要原因。预防和治疗应该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以运动治疗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措施,其中太极拳运动从多个方面消除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老年人 运动治疗 平衡功能障碍 步态异常 综述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源性步态异常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海峰 王俊华 +1 位作者 徐远红 高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46-6047,共2页
目的:介绍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源性步态异常的治疗作用,并对临床效果做出初步的康复评定。方法:对21例脑卒中或脑损伤后所致步态异常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进行康复... 目的:介绍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源性步态异常的治疗作用,并对临床效果做出初步的康复评定。方法:对21例脑卒中或脑损伤后所致步态异常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进行康复评定。结果:21例患者经治疗后步态异常均取得明显改善,训练前21例患者步行分级均≤5级,训练后功能性步行分级为3级患者2例,4级患者7例,5级患者12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训练前60~41分患者7例,60~99分14例,训练后60~41分4例,60~99分11例,100分6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减重步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源性步态异常的方法,在脑功能损伤的康复治疗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步态异常 行训练 减重 康复评定 行能力 康复治疗 结论 显著性 方法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乙酰胆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顾萍 袁永胜 +3 位作者 佟晴 徐勤荣 葛颂 张克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乙酰胆碱(AC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原发性PD患者(PD组)及21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Ch水平。比较两组间及不同类型PD患者的血浆ACh水平。采...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乙酰胆碱(AC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原发性PD患者(PD组)及21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Ch水平。比较两组间及不同类型PD患者的血浆ACh水平。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影响因素。结果 PD组的血浆ACh水平[(248.7±99.1)n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33.5±138.7)ng/L](P<0.05)。姿势步态异常型患者的血浆ACh水平[(333.8±155.0)ng/L]显著高于震颤型[(229.2±53.5)ng/L]、强直少动型[(226.1±89.2)ng/L]及混合型[(221.0±99.1)ng/L]PD患者(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ACh水平为姿势步态异常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1,95%CI:1.000~1.021,P<0.05)。结论 PD患者血浆ACh水平下降。姿势步态异常型PD血浆ACh水平较其他亚型高,且血浆ACh水平为姿势步态异常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乙酰胆碱 姿势步态异常
下载PDF
震颤型与姿势步态异常型帕金森病患者血浆抗氧化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红 张克忠 +2 位作者 袁永胜 佟晴 戚志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震颤型与姿势步态异常型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抗氧化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1例PD患者作为PD组,其中震颤型16例、姿势步态异常型1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超... 目的探讨震颤型与姿势步态异常型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抗氧化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1例PD患者作为PD组,其中震颤型16例、姿势步态异常型1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析抗氧化物酶水平与姿势步态异常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D组血浆CAT、SOD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姿势步态异常型者低于震颤型者(P<0.01);CAT、SOD水平与姿势步态异常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3、-0.438,P均<0.01)。两组GSH-PX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D患者存在抗氧化酶系统损伤,以姿势步态异常型者损伤严重;血浆CAT及SOD水平降低与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型 姿势步态异常 过氧化氢酶 抗氧化酶系统
下载PDF
维生素B_6对脑瘫幼鼠认知障碍和步态异常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金玉 侯一平 +1 位作者 宋焱峰 洪建平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长期维生素B6(VB6)消化道给予脑瘫模型幼鼠,探讨其对认知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4d龄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脑瘫组(CM,n=18),VB6处理组(CM+VB6,n=18)和假手术组(CS,n=18)。采用改良的Philip方法,建立缺血缺... 目的:长期维生素B6(VB6)消化道给予脑瘫模型幼鼠,探讨其对认知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4d龄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脑瘫组(CM,n=18),VB6处理组(CM+VB6,n=18)和假手术组(CS,n=18)。采用改良的Philip方法,建立缺血缺氧脑瘫模型(右侧肢体偏瘫);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MWMT)检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观测其寻找水下平台的逃避潜伏期(EL)和游泳距离(SD);应用Footprintpatterntest(FPT)检测各组大鼠步态的变化,观测其左/右侧步长(LSL,RSL)、前肢间距离(FBW)、后肢间距离(HBW)和左/右侧前、后爪心间距离(DLFHFO,DRFHFO)。结果:MWMT:从D12起CM+VB6组EL、SD较CM组缩短(P<0.05)。从D19起CM+VB6组EL与CS组无差异(P>0.05),D20CM+VB6组SD与CS组无差异(P>0.05)。FPT:CM+VB6组与CM组比较,从D5起LSL、RSL增大(P<0.05),从D7起HBW、DRFHFO减小(P<0.05)。CM+VB6组和CS组比较,从D1起RSL、HBWD、RFHFO增大(P<0.05),从D5起LSL减小(P<0.05),D9FBW减小(P<0.05)。结论:VB6对脑瘫幼鼠认知功能障碍、步态异常有改善作用,改善效果随补充时间延长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6 脑瘫 认知障碍 步态异常
下载PDF
弹性绷带矫治脑瘫儿步态异常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成凤 余蜀翔 《现代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弹性绷带弹性牵引纠正脑瘫儿步态异常的效果。方法:弹性绷带一端系于患儿腰间,另一端自前向后/自后向前经下肢内侧后系于鞋体外侧/内侧,通过弹性回缩牵引,使内旋/外旋足回至功能位,强化行走训练,纠正脑瘫儿步态异常。结果:弹... 目的:观察弹性绷带弹性牵引纠正脑瘫儿步态异常的效果。方法:弹性绷带一端系于患儿腰间,另一端自前向后/自后向前经下肢内侧后系于鞋体外侧/内侧,通过弹性回缩牵引,使内旋/外旋足回至功能位,强化行走训练,纠正脑瘫儿步态异常。结果:弹性绷带治疗组矫治效果优于普通对照组;弹性绷带强化内旋/外旋足脑瘫儿行走训练,更利于患儿树立信心尽早恢复至正常行走姿态;弹性绷带使用时间越久,步态恢复效果越佳。结论:弹性绷带矫治脑瘫儿步态异常效果显著;弹性绷带治疗方法简便,对人体无害,值得推广;弹性绷带矫治脑瘫儿步态异常宜提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绷带 脑瘫儿 步态异常
下载PDF
肌内效贴布技术在脑瘫步态异常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功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6期1147-1148,共2页
探析脑瘫步态异常患儿临床应用肌内效贴布技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将我院收治的90例脑瘫步态异常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治疗+肌内效贴布技术)与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 探析脑瘫步态异常患儿临床应用肌内效贴布技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将我院收治的90例脑瘫步态异常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治疗+肌内效贴布技术)与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其步宽、步频、步速、步长等参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脑瘫步态异常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布技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步态异常症状,对改善患儿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步态异常 肌内效贴布技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步态异常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覃爱芳 秦利平 +1 位作者 周金仙 谭普安 《内科》 2012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步态异常的影响。方法对98例脑卒中合并步态异常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前后患者步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98例患者综合康复训练后的Barthel评分和Fugl-Me...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步态异常的影响。方法对98例脑卒中合并步态异常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前后患者步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98例患者综合康复训练后的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均比综合康复训练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步态异常患者的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后期 步态异常 行走能力 防治
下载PDF
悬系康复治疗对小儿步态异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林陵 袁兰英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6期590-591,共2页
目的探究悬系康复治疗对小儿步态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步态异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采用悬系康复治疗,... 目的探究悬系康复治疗对小儿步态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步态异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采用悬系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步频、步速、跨步长、站立相时间等时空参数比较中,治疗前常规组和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步速、跨步长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步频、站立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最大/最小角度、踝关节最大/最小角度等运动学参数比较中,治疗前常规组和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系康复治疗应用在小儿步态异常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步态异常 悬系康复系统 常规康复治疗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在探究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及步态异常相关性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长燕 郑良成 +2 位作者 李雪斌 陈睿智 郑正婷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小血管病因其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不易被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发现和识别,因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情呈缓慢进展,直至进展至痴呆才被临...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小血管病因其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不易被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发现和识别,因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情呈缓慢进展,直至进展至痴呆才被临床确诊,且此病临床症状具有不可逆性,至今尚无根治方法。面对这一严峻局势,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无创、易于识别的指标早期诊断这一疾病,以便临床早期治疗和防止该病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内外关于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及步态异常相关性的研究极为少见。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项较新的磁共振研究技术,其可用于评估早期神经纤维束微结构的完整性,为探究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步态异常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效、敏感的评价手段,为研究二者是否相关提供了可能,对早期识别并积极预防、干预脑小血管病病程,减缓病情进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扩散张量成像 认知功能障碍 步态异常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miR-1976、GDF-15水平变化及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诒丹 钟纯正 +1 位作者 高元杰 郭春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06-410,共5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miR-1976、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及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0月我院76例PD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取本院同期5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1976、GDF-1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miR-1976、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及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0月我院76例PD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取本院同期5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1976、GDF-15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运动亚型PD患者血清miR-1976、GDF-15表达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miR-1976联合GDF-15预测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1976、GDF-15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清miR-1976、GDF-15水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1976、GDF-15高表达与姿势步态异常型PD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miR-1976、GDF-15联合预测的AUC值最大为0.907,对应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77.78%。结论 PD患者血清miR-1976、GDF-15水平升高,根据其表达情况能正向反映PD病情程度;另姿势步态异常型患者血清miR-1976、GDF-15水平较震颤型高,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姿势步态异常型PD,提升诊断准确度,利于临床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姿势步态异常 miR-1976 震颤型 生长分化因子15
下载PDF
留心小儿步态异常
13
作者 郑巧云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9年第10期55-55,共1页
双手离开地面,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极其关键的一步。1岁左右,快速成长的孩子开始了蹒跚学步。孩子人生的第一步,带给为人父母者无尽喜悦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然而,您是否知道,这第一步走得怎样,与孩子... 双手离开地面,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极其关键的一步。1岁左右,快速成长的孩子开始了蹒跚学步。孩子人生的第一步,带给为人父母者无尽喜悦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然而,您是否知道,这第一步走得怎样,与孩子一生的健康也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异常 小儿 人类进化史 直立行走 孩子
下载PDF
老年人的步态异常 被引量:1
14
作者 Sudarsky L 孙少敏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1991年第3期126-129,共4页
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5%的步态不正常,79岁以上有1/4需拄拐或器械帮助,由于步态异常很易摔倒造成意外,因此分析老人的步态异常有实际意义。作者详尽分析了老人步态异常的潜在原因,除10~15%老年人步态异常是来自衰老外,其余都有可以检... 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5%的步态不正常,79岁以上有1/4需拄拐或器械帮助,由于步态异常很易摔倒造成意外,因此分析老人的步态异常有实际意义。作者详尽分析了老人步态异常的潜在原因,除10~15%老年人步态异常是来自衰老外,其余都有可以检查确诊的原因。本文作了全面分析,并对预防治疗提出初步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步态异常
下载PDF
老年人步态异常有助于预测非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性痴呆症的发生
15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步态异常 预测 痴呆 发生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步态异常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王彩玲 庄倩茹 +1 位作者 彭荣胄 王鹤鸣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6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肌内效贴联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步态异常患者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于阳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步态异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各组给予相同的基本支持治疗和常规... 目的分析肌内效贴联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步态异常患者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于阳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步态异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各组给予相同的基本支持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肌内效贴治疗,B组给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C组采取肌内效贴联合结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综合治疗。对比3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下肢运功功能以及步行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A、B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以及下肢运功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以及下肢运功功能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的步幅、步速、步频、步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步幅、步速、步频、步长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步态异常患者接受肌内效贴联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下肢运功功能以及步行能力,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本体感觉强化训练 脑卒中步态异常 日常生活能力 肢体功能
下载PDF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引进世界专利矫治儿童步态异常
17
作者 邓惠红 栾洪申 《柳州医学》 2012年第2期91-91,共1页
随着妇幼保健水平的逐渐提高,近几年来到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步态异常儿童中,除了脑瘫外,因生物力学异常导致的"X"形腿、"O"形腿、"内八"脚、"外八"脚、足内翻、足外翻等类型的患者非常多。采用常规康复手段治疗,疗效有限。
关键词 妇幼保健院 步态异常 异常儿童 柳州市 矫治 专利 世界 引进
下载PDF
小儿步态异常病因多
18
作者 务学正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4年第24期31-31,共1页
正常情况下,小儿1~1.5岁半开始从扶物行走,逐渐发展到独立行走的阶段。处于学步的小儿,为了避免摔跤,走路时往往不得不两腿分开,将身体重心下移,大约3岁时这种现象慢慢消失。到已能独立行走时,孩子若出现多种异常步态或行走时... 正常情况下,小儿1~1.5岁半开始从扶物行走,逐渐发展到独立行走的阶段。处于学步的小儿,为了避免摔跤,走路时往往不得不两腿分开,将身体重心下移,大约3岁时这种现象慢慢消失。到已能独立行走时,孩子若出现多种异常步态或行走时经常跌倒,则说明可能隐藏着某些疾患,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步态异常的常见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异常 儿童 病因 佝偻病 八字 剪刀 脑性瘫痪
下载PDF
老人步态异常及早就医
19
作者 汪昕 《晚霞》 2019年第19期62-62,共1页
“走不好路”,也称为步态异常或步态障碍。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步态异常并发症,可引发颅内出血、骨折等问题。另外,医生提示:没有任何腰腿疾病,但出现步态异常,常常预示远期发生痴呆的风险。如何判断自己走路是否正常呢?最简单的办法是... “走不好路”,也称为步态异常或步态障碍。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步态异常并发症,可引发颅内出血、骨折等问题。另外,医生提示:没有任何腰腿疾病,但出现步态异常,常常预示远期发生痴呆的风险。如何判断自己走路是否正常呢?最简单的办法是,在全身镜前观察自己完成各种日常活动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和走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异常 站姿 颅内出血 走姿 就医 老年人 障碍
下载PDF
步态异常,老年人应警惕这些疾病
20
作者 郭文 《保健医苑》 2023年第2期18-19,共2页
人体走路的姿态,被称之为步态。步态异常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步态异常有可能是一些潜在疾病的报警信号,其病因大致可分为非神经性和神经性病因。非神经性原因包括视觉障碍、骨科疾病、风湿性疾病... 人体走路的姿态,被称之为步态。步态异常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步态异常有可能是一些潜在疾病的报警信号,其病因大致可分为非神经性和神经性病因。非神经性原因包括视觉障碍、骨科疾病、风湿性疾病、疼痛、药物不良反应等。除去非神经性原因,步态异常是对神经系统可能存在损害的较为直观的表现。通过步态异常,若能尽早识别出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则可以尽早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异常 风湿性疾病 骨科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老年人群 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生活质量 报警信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