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汪云朋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规康复护理)与对照组(作业疗法联合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平衡功能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试验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9、5.555,P<0.05);试验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4、8.637、26.306、5.162、7.579、15.302、8.918、8.080、20.745、10.862、1.397、6.806,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功能性步行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作业疗法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平衡功能 功能性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步行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
作者 董奎 秦宗娟 +2 位作者 卢春夏 覃香妹 陈月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46-0049,共4页
研究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步行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所设定的研究时间内收治。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训练组)和治疗组(核心肌群训练组)... 研究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步行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所设定的研究时间内收治。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训练组)和治疗组(核心肌群训练组)。每组各包含60例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剂量不变。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平衡评定(包括睁眼、闭眼、静态、动态条件)、步态分析(包括步态、步长、步频等指标)以及6m步行测试等方法,在治疗后的第4、8、12周观察并记录疗效。结果 经过4、8、12周治疗,治疗组平衡、步态功能评分、6m步行测试、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译尹 张健 +4 位作者 王东岩 董旭 冯丽媛 霍宏 张虹岩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VA)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VA偏瘫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CVA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VA)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VA偏瘫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CVA基础治疗;常规组额外给予患肢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丘墟及太冲进行电针治疗;联合组额外给予百会、病灶侧运动区和双侧平衡区进行电针治疗,同时给予患肢浮郄、殷门、血海及箕门进行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5次椅子坐立测试(5-TSST)、四阶段平衡测试(4-STB)、简明平衡评价系统测试(Brief-BESTest)、功能性步态评估(FGA)、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及表面肌电信号最大肌电幅值(MAX)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5-TSST评分治疗后降低,4-STB评分、Brief-BESTest评分、FGA评分、SS-QOL评分及表面肌电信号MAX值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部电针联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CVA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上下协同同步刺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电针 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 平衡及步行能力
下载PDF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安丹蔷 季宇宣 +2 位作者 张瀚之 石狄 肖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观察分析两组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平衡能力、不良反应。结果训练后,两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联合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分别为(10.96±1.32)、(2.12±0.24)分,均低于对照组[(15.93±1.79)、(2.65±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AC高分级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联合组FAC及Lovett肌力高分级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BBS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45.19±4.83)分,高于对照组[(38.76±4.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等速肌力训练 老年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步行能力 Lovett肌力分级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许梦雅 谭琳琳 +3 位作者 鲁评 李慧 贾艳露 常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庭康复训练,3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3~12 min/次,...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庭康复训练,3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3~12 min/次,5 d/周,共干预8周。在干预前(T0)和干预8周后(T1)对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验(TUGT)测试和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评估。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PO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BB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PO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UGT测试2组用时均较干预前减少,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后治疗组TUG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平衡功能及步行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前庭康复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不同足型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李玉月 吴家宝 +5 位作者 孙伊婷 景城阳 金娜英 李莹洁 周莉 李宗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916-1923,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足型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按照足弓指数分为高弓足组17例、正常足弓组16例和平足组67例,3组均接受... 目的观察不同足型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按照足弓指数分为高弓足组17例、正常足弓组16例和平足组67例,3组均接受4周的现代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RSSCAN步态系统检测(包括步态时空参数和生物力学参数)以评估步行能力。结果①步态时空参数:治疗后3组步长、步速、步宽、步幅、患侧支撑时间、患侧摆动时间、患侧步态周期、患侧足轴角均有所改善,其中步长和患侧步态周期的恢复疗效依次为正常足弓组>平足组>高弓足组。②生物力学参数:患者治疗后足跟内侧区与足跟外侧区的最大压力减小,其余分区的最大压力均增大;第1趾区、第2~5趾区、第1跖骨冲量增加,其余分区冲量均减小;3组足底十分区最大压强均有增加(第5跖骨除外)。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高弓足组足中部的最大压力、足中部冲量、足中部触地面积均明显增大(P<0.05),足跟外侧区触地面积明显减小(P<0.05);平足组足中部冲量、足中部触地面积均明显减少(P均<0.05)。3组治疗后足中部与足跟外侧区的最大压力,第2跖骨、足中部、足跟外侧区冲量,足中部和足跟外侧区触地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正常足弓组足中部的最大压力明显低于平足组(P<0.05),足中部冲量明显低于高弓足组(P<0.05);高弓足组第2跖骨、足跟外侧区冲量和足跟外侧区触地面积均明显高于平足组(P均<0.05),足中部触地面积明显小于平足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经系统康复治疗后步行能力明显改善,但足部畸形(高弓足与平足)的患者整体步行能力恢复程度不如正常足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足弓 步态分析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集成式训练对老年人平衡能力、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高熙 林桦 +3 位作者 农冬晖 赖青 谭英葵 杨丽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8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接受集成式训练对其平衡能力、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180例老年人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个性化药物治疗和预防跌倒指导及... 目的分析老年人接受集成式训练对其平衡能力、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180例老年人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个性化药物治疗和预防跌倒指导及宣教,对照组维持原本生活习惯及锻炼习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集成式训练,干预时间为12个月。观察两组训练前后平衡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功能性步行量表及跌倒效能得分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平衡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跌倒效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进行比较,平衡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跌倒效能都受到时间变化的影响,训练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效应与干预效应存在交互影响(P<0.05)。结论老年人接受集成式训练能改善其平衡能力、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降低其跌倒风险,提高其跌倒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式训练 老年人 平衡能力 下肢运动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听觉反馈步态训练对深感觉障碍的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吕振存 刘惠林 张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听觉反馈步态训练治疗深感觉障碍的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深感觉障碍的卒中偏瘫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步态训... 目的探讨听觉反馈步态训练治疗深感觉障碍的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深感觉障碍的卒中偏瘫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步态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听觉反馈步态训练。所有患者训练20 min/d,5 d/周,共3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lower extremity scale,FMA-LE)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36例患者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38~70岁,平均(55.6±13.9)岁。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两组步速、患侧支撑期百分比和BBS得分更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步宽、双侧支撑期百分比更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步态训练,听觉反馈步态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深感觉障碍的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反馈步态训练 深感觉障碍 偏瘫 步行能力
下载PDF
节律性听觉刺激同步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谢雨晴 程瑞动 +1 位作者 金振华 叶祥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同步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步行训...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同步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步行训练,观察组运用节律性听觉刺激软件控制节奏并加强膝关节控制训练,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2周,训练后4周对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评分量表(BBS)、10米最大速度(10 MWT)、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股直肌、腘绳肌、胫前肌、腓肠肌肌腹四块肌肉表面肌电图(sEMG)的RMS值进行评分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FMALE评分、BBS评分、10MWT、GQOLI-74评分、sEMG、MBI分值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节律性听觉刺激同步膝关节控制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及下肢相关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节律性听觉刺激 膝关节控制训练 下肢步行能力
下载PDF
针刺结合屈膝站立对中风膝过伸患者肌电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宇煌 李长君 +4 位作者 尹中懿 林相扶 陈伟 钟雄志 马文骁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患侧单腿不同角度屈膝站立训练对中风膝过伸患者患侧下肢肌电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的60例中风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患侧单腿不同角度屈膝站立训练对中风膝过伸患者患侧下肢肌电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的60例中风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患侧足三阳经结合单腿支撑屈膝15°、30°站立训练,共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下肢肌群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均值、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评分、膝过伸次数及步行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4周后,2组胫骨前肌患侧表面肌电RMS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治疗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小腿三头肌患侧表面肌电RMS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TUGT与治疗前比较均缩短,治疗组短于对照组;2组WGS评分及膝过伸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步频、步速、步幅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结合患侧单腿不同角度屈膝站立训练能改善中风膝过伸患者下肢肌肉的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膝过伸 表面肌电 步行能力
下载PDF
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冯畑 岳翔 +1 位作者 陈勇 方征宇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使用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3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Flexi-bar主动振动... 目的:观察使用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3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10m步行测试(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2组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10MWT、TUGT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BS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exi-bar主动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改善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ar 主动振动训练 脑卒中恢复期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陆敏杰 王冬缘 +3 位作者 周子怡 张滔 李冉 谢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68-97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4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4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高强度间歇跑台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和训练后3周的6min步行测试(6MWT)、10m步行测试(10MWT)、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简式Fugl-Meyer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10MWT、6MWT、FMA-LE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TUG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0MWT、6MWT、FMA-LE评分值高于对照组,TUG评分值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 亚急性期偏瘫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菁 张伟 +3 位作者 李奎 吕佳豪 郑婵娟 夏文广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36-140,186,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实验组给予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4周。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包括下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 meter walk test,10MWT)、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仪器平衡功能测试评估患者姿态稳定极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LE、10MWT、6 min步行距离、TUG、极限位移时的移动速度、最大位移、终点位移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极限位移时的反应时间及方向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观察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 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一r TM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任务导向性训练 社区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马标 鲍文 程密密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肌电生物反馈组(47例)和联合组(53例,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比较两组痉挛程度[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估]、身体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踝关节活动度(ROM)[主动背伸度、主动跖屈度、主动内翻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红细胞比容(Hct)]、步行能力[步频、步幅、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持相]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结果:治疗后,联合组CSI评分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BBS评分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主动背伸度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主动跖屈度、主动内翻度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PV、PAR、Hct水平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步频、步幅、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持相水平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BI评分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痉挛程度、身体平衡功能、踝关节ROM以及血流循环,提高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足下垂 针灸 肌电生物反馈 身体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结合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丹毅 刘二萍 +1 位作者 石洁 张建强 《全科护理》 2024年第7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研究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结合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9例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 目的:研究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结合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9例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4例行穴位电刺激疗法,观察组65例增加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6周后对比表面肌电测试指标、踝关节运动学参数、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侧踝关节最大用力背屈时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水平高于对照组,在最大自主收缩条件下踝关节背屈时的EMG协同收缩率(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侧踝关节最大背屈及最大跖屈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Fulg-Meyer评分、Tinnetti平衡步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步长、步速、步频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结合穴位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病人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等速被动训练 穴位电刺激 踝关节功能障碍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和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16
作者 庞瑞丰 唐强 +2 位作者 宋文婧 吴民民 朱路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0-557,共8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和姿势异常。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PD患病率估计为1.70%[1],大约有300万例PD患者[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和姿势异常。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PD患病率估计为1.70%[1],大约有300万例PD患者[2]。步态异常是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步态特点为步长、步幅及步速的下降,步态变异性地增加,双手摆动减少,双下肢支撑相延长,双侧运动协调性改变等轻微表现[3—4],中后期继而发展为慌张步态、冻结步态。由于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控制能力受损引起患者肌肉力量降低,进而导致患者的平衡功能下降及步态不稳,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PD患者容易发生跌倒的危险[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META分析 肌肉强直 姿势异常 步态异常 步行能力 运动迟缓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
17
作者 郭艳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168-170,共3页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对关节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基础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对关节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基础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步行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训练后,两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训练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晨僵时间(18.49±2.48)min短于对照组的(21.64±2.57)min,关节压痛数(3.06±1.28)个、关节肿痛数(3.06±1.28)个少于对照组的(4.59±1.17)、(4.59±1.17)个, VAS评分(2.16±0.89)分低于对照组的(3.97±1.03)分(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10 m步行时间、6 min步行距离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10 m步行时间(10.36±2.02)s短于对照组的(14.49±2.11)s, 6 min步行距离(465.24±52.69)m长于对照组的(409.98±52.81)m(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关节炎自我效能感量表-8(ASES-8)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且观察组HAQ评分(0.57±0.24)分低于对照组的(1.42±0.37)分, ASES-8评分(54.97±5.76)分高于对照组的(46.85±5.21)分(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步行能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 关节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电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及对患者步行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姜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究电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及对患者步行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贵州省黄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 目的:探究电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及对患者步行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贵州省黄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实施电针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巴氏指数量表(BI)及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6MWT、FMA中下肢运动功能、BBS、BI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电针辅助治疗,可改善其步行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电针 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鲍丽芳 陈玉琪 徐建秀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3期2493-2496,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训练中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训练中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训练前后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病人FAC分级优于对照组,BBS评分、FMA上肢评分及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中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增强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偏瘫 步行能力 平衡能力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补土针灸法结合TEA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张红艳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59-259,共1页
本观察将补土针灸法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脑卒中后偏瘫中的作用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2~80岁,平均(61.78±... 本观察将补土针灸法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脑卒中后偏瘫中的作用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2~80岁,平均(61.78±2.12)岁;病程4~10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土针灸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 脑卒中后偏瘫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