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哈代的爱情诗与死亡诗 被引量:6
1
作者 万燚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哈代的爱情诗与死亡诗,是其诗歌创作中最富有自我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最有创新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其爱情诗,从表面上看,对抒发美好爱情理想的常见模式有所颠覆,而其实质,则是在更为真实的层面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 哈代的爱情诗与死亡诗,是其诗歌创作中最富有自我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最有创新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其爱情诗,从表面上看,对抒发美好爱情理想的常见模式有所颠覆,而其实质,则是在更为真实的层面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呼唤,追求爱情价值与意义的回归。死亡诗则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其独特的死亡观--把死亡视为“永恒的休息”。哈代的死亡观映照出他的存在观,其存在观可以用负重精神来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爱情 死亡诗
下载PDF
埃米莉·狄更生的死亡诗 被引量:5
2
作者 董爱国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4,共5页
关键词 狄更生 死亡诗 埃米 精神分析 歌创作 评论家 安德森 弗洛伊德 基督教 临床案例
下载PDF
对死亡的矛盾心理——艾米莉·狄金森之死亡诗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斌 丁亚丽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8-22,共5页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6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这些诗深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死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认为死亡给人带来了恐惧、焦虑与绝望,死亡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冰冷痛苦的,因此她否定...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6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这些诗深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死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认为死亡给人带来了恐惧、焦虑与绝望,死亡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冰冷痛苦的,因此她否定了死亡;另一方面,由于受基督教教义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她又认为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并坚信人死后可以得到永生,因此她又肯定了死亡,并渴望死亡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 矛盾心理
下载PDF
回归生命的死亡——论哈代的死亡诗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秀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31-35,共5页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死亡诗 死亡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修辞手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缪昌义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30-34,共5页
 艾米莉·狄金森在她的诗中,从各个角度研究了死亡,并表达了她的真情实感。为了使她的死亡诗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去达到她的目的,其中主要运用了隐喻、拟人、象征、联觉等四种修辞手法。正是她熟练掌握这些...  艾米莉·狄金森在她的诗中,从各个角度研究了死亡,并表达了她的真情实感。为了使她的死亡诗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去达到她的目的,其中主要运用了隐喻、拟人、象征、联觉等四种修辞手法。正是她熟练掌握这些修辞手法,使她赢得美国最伟大诗人之一的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修辞手法 死亡诗
下载PDF
束缚与反抗——爱伦·坡与艾米莉·迪金森死亡诗中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琳 《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第4期38-39,共2页
美国19世纪伟大诗人爱伦·坡与艾米莉·迪金森都喜欢写死亡诗,但两者笔下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分别反映了男权社会中的被束缚的和奋起反抗的女性。
关键词 爱伦·坡 艾米莉·迪金森 死亡诗 女性
下载PDF
死亡与永生——简论艾米莉及其死亡诗
7
作者 张雪莉 胡迎燕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期63-64,共2页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一生中创作了1775首诗歌,其中的主题包括“死亡”和“永生”。本文依据诗歌作者的生活背景﹑情感经历,及其死亡诗中的不朽之作《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亡》来反映她对于“死亡”和“永生”异于...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一生中创作了1775首诗歌,其中的主题包括“死亡”和“永生”。本文依据诗歌作者的生活背景﹑情感经历,及其死亡诗中的不朽之作《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亡》来反映她对于“死亡”和“永生”异于常人的思索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永生 生活背景 情感经历 死亡诗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新探
8
作者 刘晓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8-181,共4页
艾米莉·狄金森被推崇为美国新诗的鼻祖,其诗歌以死亡主题见长。诗人在《邻居的葬礼》和《我注意到人们消失了》中从旁观者角度阐述了对待死亡的客观态度,在《当我死时,我听见了苍蝇的叫声》中从体验者的角度描述了死亡所带来的希... 艾米莉·狄金森被推崇为美国新诗的鼻祖,其诗歌以死亡主题见长。诗人在《邻居的葬礼》和《我注意到人们消失了》中从旁观者角度阐述了对待死亡的客观态度,在《当我死时,我听见了苍蝇的叫声》中从体验者的角度描述了死亡所带来的希望破灭,在《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亡》中从逝者的角度表达了对死后永生的渴望。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所选择的词汇评价意义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源于她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的肯定和本身基督信仰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 评价理论
下载PDF
哈代死亡诗中的生命礼赞
9
作者 杨秀媚 郑培燕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55-59,共5页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死亡诗 死亡
下载PDF
“生与死”的思辨——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
10
作者 朱依理 《钦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20-23,28,共5页
对于"死亡"主题,狄金森既是一个狂热的追求者,同时又是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她将千百年来的"死亡"之谜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既不掩饰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疑虑,同时也展示出对于"永生"... 对于"死亡"主题,狄金森既是一个狂热的追求者,同时又是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她将千百年来的"死亡"之谜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既不掩饰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疑虑,同时也展示出对于"永生"和"真与美"的祈盼和追求。诗人的"死亡诗"及其死亡意识,在不断地进行"生与死"的思辨过程中,已经超越了"死亡"本身,更多地表现出对生命真谛的诠释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 思辨
下载PDF
《死亡诗社》评论集锦 被引量:7
11
作者 雨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6-127,共2页
《死亡诗社》评论集锦雨文编译《死亡诗社》这个玩弄阴谋诡计的片名代表着澳大利亚导演、80年代无可否认的一部代表作《目击者》的作者彼得·威尔的新片。在内心深处保持浪漫主义的同时,他又一次变换了风格。影片的主题尽可以在... 《死亡诗社》评论集锦雨文编译《死亡诗社》这个玩弄阴谋诡计的片名代表着澳大利亚导演、80年代无可否认的一部代表作《目击者》的作者彼得·威尔的新片。在内心深处保持浪漫主义的同时,他又一次变换了风格。影片的主题尽可以在任何地方引起共鸣,因为人们在影片中谈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 评论集 影片 目击者 莎士比亚 寓言 原作者 意现实主义 电影评论 澳洲人
下载PDF
《死亡诗社》及其导演彼得·威尔简介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颖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死亡诗社》及其导演彼得·威尔简介许颖《死亡诗社》这部影片情节动人,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在美国被评为当年的十大票房佳片之一,而且在世界影坛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该片导演是澳大利亚人彼得·威尔,他... 《死亡诗社》及其导演彼得·威尔简介许颖《死亡诗社》这部影片情节动人,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在美国被评为当年的十大票房佳片之一,而且在世界影坛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该片导演是澳大利亚人彼得·威尔,他于1944年生于悉尼。彼得的父亲是经营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 澳大利亚 影片 好莱坞 导演 教学方法 男主角 英语教师 超现实主义 美国影坛
下载PDF
忧郁的愉悦中再生与感伤的豁达中升华——威廉·布莱恩特与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死亡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蓓蕾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5期49-51,54,共4页
素有"美国的华兹华斯"之称的威廉·布莱恩特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笔触细腻,意象丰富。而年小他30多岁的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则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诗人,凭借机敏的触觉和甜美的抒情... 素有"美国的华兹华斯"之称的威廉·布莱恩特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笔触细腻,意象丰富。而年小他30多岁的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则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诗人,凭借机敏的触觉和甜美的抒情,她创作出许多音韵和谐、雅致动人的诗篇。通过对两位诗人的死亡诗在情调变换、抒情对象、意象运用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布莱恩特的死亡诗里,灵魂在愉悦的忧郁中再生;而在罗塞蒂的作品中,自我则在感伤的豁达中得以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布莱恩特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死亡诗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死亡诗社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颖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0-122,共23页
死亡诗社美国塔奇斯通影片公司1989年出品编剧:汤姆·舒尔曼导演:彼得·威尔摄影:约翰。西尔主演:罗宾·威廉斯编译:许颖题图:周铮获奖:获1989年美国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 死亡诗社美国塔奇斯通影片公司1989年出品编剧:汤姆·舒尔曼导演:彼得·威尔摄影:约翰。西尔主演:罗宾·威廉斯编译:许颖题图:周铮获奖:获1989年美国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四项提名,获最佳编剧奖;获1990年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克斯 死亡诗 卡梅伦 安德森 皮兹 拉丁语 “及时行乐” 斯特里特 莎士比亚 先生们
下载PDF
中西方死亡诗歌的对比分析——以《拟挽歌辞三首》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为例
15
作者 卢莹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本文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对比陶渊明代表作《拟挽歌辞三首》和狄金森代表作《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分析中西方死亡诗的异同,进一步理解中西方死亡观和传统文化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关键词 死亡诗 狄金森 陶渊明 对比
下载PDF
劳伦斯的死亡诗及其死亡叙事语境和叙事技巧
16
作者 陈贵才 原一川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5-79,128,共6页
死亡是劳伦斯诗歌中的一大主题。虽然劳伦斯的死亡诗不如其小说那样具备完整的叙事要素,但与其小说中相对暗淡的死亡叙事相比,他诗歌中的死亡叙事显得更加亮丽。劳伦斯诗歌中亮丽的死亡叙事不仅源于其多维立体的死亡叙事语境,而且源于... 死亡是劳伦斯诗歌中的一大主题。虽然劳伦斯的死亡诗不如其小说那样具备完整的叙事要素,但与其小说中相对暗淡的死亡叙事相比,他诗歌中的死亡叙事显得更加亮丽。劳伦斯诗歌中亮丽的死亡叙事不仅源于其多维立体的死亡叙事语境,而且源于他多样有效的死亡叙事技巧。这些语境的植入和技巧的运用充分展示了劳伦斯的死亡诗及其死亡叙事的艺术魅力和生命诗学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死亡诗 叙事语境 叙事技巧
下载PDF
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江萍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死亡观。有死才有生 ,人的生存就是在“生与死”两个领域中不断滋养自己 ,并达到完满和充盈的过程。
关键词 狄金森 死亡诗 生死辩证关系
下载PDF
女性话语中的死亡诗学
18
作者 施津菊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死亡诗 女性话语 女性视野 为文 中国当代文学 情结 存在 心灵 彼岸
下载PDF
韩国版《死亡诗社》 《少年菀得》
19
作者 asfun 张翰 《电影世界》 2011年第12期113-113,共1页
导演:李翰主演:刘亚仁、金允石类型:剧情/喜剧上映日期:2011年10月20日(韩国)当顽劣学生遇到新型教师今年秋季档的韩国电影票房中,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引进片的市场份额,出现了难得一见本土电影的全盛现象。这样的成绩并不是... 导演:李翰主演:刘亚仁、金允石类型:剧情/喜剧上映日期:2011年10月20日(韩国)当顽劣学生遇到新型教师今年秋季档的韩国电影票房中,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引进片的市场份额,出现了难得一见本土电影的全盛现象。这样的成绩并不是某一部本土大片所为,而是由《熔炉》,《依赖人》,《只有你》,《少年菀得》等几部风格迥异,制作精良的本土电影连手完成。相对于其他三部,《少年苑得》既不是改编自热门社会争议事件,也不是由实力派或者偶像明星出演,这样—部影片能连挫好莱坞大片《铁甲钢拳》、《诸神之战》,持续一月霸占票房榜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 少年 韩国人 韩国电影 本土电影 改编 喜剧电影 饰演 小说 影片
下载PDF
从四首死亡诗看艾米莉·狄金森对生死二元对立和死亡焦虑的解构
20
作者 吴招娣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8期63-65,共3页
艾米莉·狄金森,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开拓者之一,其中以死亡为主题的诗就多达600多首。对死亡这一人类不可回避母题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诗人的死亡焦虑。但是,其中死亡的存在形式与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是处于动态变化的。... 艾米莉·狄金森,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开拓者之一,其中以死亡为主题的诗就多达600多首。对死亡这一人类不可回避母题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诗人的死亡焦虑。但是,其中死亡的存在形式与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是处于动态变化的。本文将聚焦于狄金森的四首死亡诗,研究死亡诗歌中所表现永生和死亡的主题,用解构主义的理论探讨生死的二元对立是如何得以消解的,从而来论述其对死亡态度的转换以及对死亡焦虑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 生与死的二元对立 死亡焦虑 解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