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每周质量报告》的"正面"与"反面" |
程德安
|
《新闻实践》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2
|
叙事学视野下的《每周质量报告》 |
高菲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3
|
解读《每周质量报告》的平衡报道 |
王磊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4
|
媒介监督的有效途径——试析《每周质量报告》中的“接受美学” |
和曼
|
《青年记者》
|
2006 |
0 |
|
5
|
摒弃单纯揭丑 着力温馨引导——《每周质量报告》的启示 |
童钟鸣
|
《新闻前哨》
|
2007 |
0 |
|
6
|
摒弃单纯揭丑 着力温馨引导——《每周质量报告》的启示 |
童钟鸣
|
《采写编》
|
2008 |
0 |
|
7
|
《每周质量报告》:专家认为长期饮用纯净水、矿物质水有害 |
沈李龙
|
《中国食品》
|
2013 |
0 |
|
8
|
对《每周质量报告》舆论监督力度弱化的思考 |
张思玮
秦婉
|
《东南传播》
|
2008 |
1
|
|
9
|
隐性采访的法律意义探讨——以案为例: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之启示 |
王海洁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0
|
食品安全新闻中形成的负效果及规避策略——以《每周质量报告》为例 |
兰菲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1
|
舆论监督节目的表现手段及发展——以《每周质量报告》为例 |
李亚飞
张钗
|
《新闻世界》
|
2015 |
0 |
|
12
|
《每周质量报告》:一路走来,一路走好 |
赵金红
郭鉴
|
《声屏世界》
|
2005 |
0 |
|
13
|
《每周质量报告》女记者:和造假者做“朋友” |
|
《新闻世界》
|
2004 |
0 |
|
14
|
媒体力量与食品安全——兼析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督 |
吴光秋
郏贡献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5
|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视域下的媒体话语分析——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相关调查节目为例 |
许静
李扬
郭丽霞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6
|
消费者的“第三只眼”——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评析 |
赵仙泉
|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7
|
责任是它前行的力量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成功启示 |
高贵武
|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8
|
《每周质量报告》大型节目《3·15红黑榜》 |
|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9
|
纪念《每周质量报告》 |
许荻晔
|
《新世纪周刊》
|
2009 |
0 |
|
20
|
伪翻胎再上央视《每周质量报告》黑名单 |
葛巾
|
《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