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贺敏 蒋健 +3 位作者 乔昀 陈君灏 元唯安 张雯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0-2354,共5页
目的探讨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特征的影响。方法以CFT073作为实验菌株,通过细菌生长培养,观察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体外持留模型、微孔板法、平板法、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持... 目的探讨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特征的影响。方法以CFT073作为实验菌株,通过细菌生长培养,观察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体外持留模型、微孔板法、平板法、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持留能力、生物膜形成、泳动能力、内毒素释放水平、侵袭力和毒力相关基因(fur、chuA、iha、fyuA、gltS、gltP、fimH和LexA)的影响。结果与未经干预的CFT073比较,经空白尿液干预后的CFT073生长能力、持留能力、生物膜形成、泳动能力、侵袭力、内毒素释放水平和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经90%空白尿液干预后的CFT073比较,经90%尿感方含药尿液干预后的CFT073生长受到抑制(P<0.05);与经60%空白尿液干预后的CFT073比较,经60%尿感方含药尿液干预后的CFT073持留能力、生物膜形成、泳动能力、侵袭力和内毒素释放水平降低(P<0.05,P<0.01),毒力相关基因fur、chuA、iha、fyuA、gltS、gltP、fimH、LexAmRNA表达下调(P<0.05,P<0.01)。结论尿感方可降低CFT073的持留能力、泳动能力和侵袭力,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和内毒素的释放,下调毒力相关基因fur、chuA、iha、fyuA、gltS、gltP、fimH、LexAmRNA表达,影响CFT073的毒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感方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毒力特征 毒力相关基因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检测及新型标志物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诊断效能
2
作者 袁翊 张春红 +1 位作者 曹建 黄波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毒力基因检测及新型标志物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诊断效能。方法从2020—2023年住院患者中根据病史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挑选出KP阳性患者,从医院菌库里获得对应的非重复KP菌株45株,作为HVKP组;从菌库里随...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毒力基因检测及新型标志物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诊断效能。方法从2020—2023年住院患者中根据病史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挑选出KP阳性患者,从医院菌库里获得对应的非重复KP菌株45株,作为HVKP组;从菌库里随机挑选血液感染患者KP菌株,并按照具体病史剔除伴有其他感染的菌株,最终获取菌株48株,作为普通肺炎克雷伯菌(cKP)组。比较2组血清型和高毒力基因的阳性率,计算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基因诊断效能。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HVKP诊断分子标志物。结果HVKP组与cKP组相比,K1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VKP组毒力基因阳性率排名前3种的依次是PEG344、uge、fimH,相较于cKP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毒力基因分别是fimH、rmpA2、aero、iutA、kfuBC、PEG344(P<0.01)。诊断效能排序:rmpA2<fimH<aero<K1<kfuBC<iutA<PEG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utA、PEG344是HVKP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HVKP感染以K1血清型为主,rmpA2、fimH、aero、iutA、kfuBC、PEG344基因可作为HVKP诊断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且以PEG344、iutA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普通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基因检测 PEG344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高粱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与复配增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华洋 刘力 +3 位作者 胡安龙 黄云霄 卫国羽 赵微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58-65,共8页
【目的】探明对高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杀菌剂及增效作用明显的复配药剂组合,为高粱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异菌脲和噻呋酰胺6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 【目的】探明对高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杀菌剂及增效作用明显的复配药剂组合,为高粱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异菌脲和噻呋酰胺6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高粱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及EC_(50);根据测定结果,选取活性较高的2种药剂按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复配剂对高粱炭疽病菌的抑制率、EC_(50)、共毒系数(CTC)及联合毒力,以评价其增效作用,确定最佳复配比例。【结果】6种供试药剂对高粱炭疽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97%咪鲜胺TC的毒力最强,EC_(50)为0.0021 mg/L;98%吡唑醚菌酯TC次之,EC_(50)为0.6103 mg/L。97%咪酰胺TC与98%吡唑醚菌酯TC复配比例为9︰1时,抑制效果最佳,EC_(50)为0.0015 mg/L,CTC为155.49;复配比例为1︰3时,增效作用最佳,EC_(50)为0.0036 mg/L,CTC为230.95。【结论】97%咪酰胺TC与98%吡唑醚菌酯TC复配比例为1︰3的增效作用最佳,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推广应用于田间防控高粱炭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炭疽病菌 室内毒力 复配 抑制率 EC50 系数 联合毒力
下载PDF
1株蓝莓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颜倩 侯瑞 +2 位作者 李思 罗其鑫 李金子月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灰霉病是蓝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严重影响贵州省蓝莓产业发展。为明确蓝莓灰霉病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贵州省麻江县蓝莓基地采集蓝莓灰霉病病叶,分离鉴定蓝莓灰霉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结构、ITS、HSP60、RP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 灰霉病是蓝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严重影响贵州省蓝莓产业发展。为明确蓝莓灰霉病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贵州省麻江县蓝莓基地采集蓝莓灰霉病病叶,分离鉴定蓝莓灰霉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结构、ITS、HSP60、RP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和致病力测定,将分离菌株HM4-1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4种杀菌药剂对菌株HM4-1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梯度下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株HM4-1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啶酰菌胺56.875%~76.563%、异菌脲30.208%~100.000%、百菌清14.667%~43.960%,腐霉利34.250%~100.000%。将4种杀菌剂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进行显著性及室内毒力分析发现,啶酰菌胺的抑制性最佳,EC_(50)为0.622 mg/L,相比于百菌清的相对毒力指数为63.12,异菌脲和腐霉利次之,百菌清较弱,三者EC_(50)分别为1.368、2.488、39.260 mg/L。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室内毒力测定为进一步研究蓝莓灰霉病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灰霉病 分离鉴定 室内毒力 抑制率 相对毒力指数
下载PDF
四种助剂对防治褐飞虱的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5 位作者 郑正安 王晶 邓颍骏 杨小林 王佐乾 张舒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497,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橙皮精油(orange peel essential oil,OPEO)、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卵磷脂及马来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DEM)4种助剂对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G)毒力...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橙皮精油(orange peel essential oil,OPEO)、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卵磷脂及马来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DEM)4种助剂对植物源农药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G)毒力的影响,筛选出有增效作用的助剂,将其作为1%印楝素WG防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桶混助剂。【方法】利用稻苗浸渍法和连续浸液法评价印楝素及添加助剂OPEO、GABA、卵磷脂或DEM后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印楝素(20 mg a.i./L)及添加助剂处理后,褐飞虱3龄若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3种酶活性;测定添加助剂后对印楝素药液(40 mg a.i./L)与水稻叶片接触角的影响。【结果】稻苗浸渍法处理后96 h,添加DEM使印楝素对褐飞虱3龄若虫胃毒性毒力显著增强,增效比为1.512;连续浸液法处理后72 h,添加OPEO或DEM使印楝素对褐飞虱3龄若虫内吸性毒力显著增强,其增效比分别为1.486及1.560;添加OPEO或DEM分别使褐飞虱3龄若虫体内GST活性比印楝素单剂处理分别降低69.4%和65.5%;添加DEM使CarE活性比印楝素单剂处理降低88.2%;添加OPEO或DEM后,印楝素药液液滴与水稻正面叶片的初始接触角从110°分别降至64.5°或67.9°。【结论】添加OPEO或DEM能明显提高印楝素对褐飞虱的毒力,提高印楝素药液在水稻叶片上的润湿性。因此,将OPEO或DEM作为1%印楝素WG防治褐飞虱的桶混助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桶混助剂 植物源农药 毒力 增效作用 接触角
下载PDF
血液感染来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表型的关系及碳青霉烯类耐药高毒力菌株的鉴定
6
作者 廖全凤 张为利 +4 位作者 邓劲 吴思颖 刘雅 肖玉玲 康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497,共8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从血培养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的毒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表型的关系,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进行毒力表型验证。方法:收集2016—2019年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分离的192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其中9... 目的:探讨本地区从血培养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的毒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表型的关系,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进行毒力表型验证。方法:收集2016—2019年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分离的192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其中96株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96株为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荚膜分型,拉丝实验检测菌株的高黏表型,全基因组测序方法检测CR-HVKP菌株的基因组特征,并通过血清抗性试验和生物膜形成试验进一步验证CR-HVKP的毒力。结果:CRKP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高,CSKP则对常见抗菌药物较敏感;除米诺环素外,CRKP组和CSKP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6株CRKP中,92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以bla KPC-2为主。在毒力因子方面,4株CRKP和36株CSKP拉丝试验阳性,呈现为高黏表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RKP组比较,CSKP组Kfu、aerobictin、iutA、ybtS、rmpA、magA、allS等毒力基因检出率均增加,荚膜抗原K1和K2检出率也增加(均P<0.05)。CRKP组检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1株(即CR-HVKP),CSKP组检出HVKP 36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CR-HVKP多位点序列分型为412,荚膜抗原为K57,携带iutA、entB、mrkD、fimH和rmpA毒力基因,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血清抵抗力强,同时携带blaSHV-145、blaTEM-1、blaCTX-M-3、fosA6、oqxA5、oqxB26和aac(3)-IId耐药基因,伴随外膜蛋白K(OmpK)35和OmpK36的异常。结论:CR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CSKP,虽然其携带的毒力基因数和种类均少于CSKP,但也出现了碳青霉烯类耐药且高毒力的新型多位点序列分型肺炎克雷伯菌。后者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血流感染 毒力 毒力基因 荚膜分型
下载PDF
LIPI-3和LIPI-4共存对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7
作者 钱瑞宣 李楠 +11 位作者 康立超 马勋 刘彩霞 史唯地 寇丽君 任慧杰 祁亚涛 殷中科 刘璐 王静 王正荣 蒋建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7-2036,共10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和LIPI-4)2个LM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侵染HCMEC/D3细胞监测2种菌株对HCMEC/D3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情况;通过鸡胚感染试验评估2株菌对鸡胚半数致死量(LD 50)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来测定菌株的溶血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CMEC/D3细胞凋亡情况,以评估菌株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2株菌在BHI培养条件下及感染HCMEC/D3细胞后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LM928和LM873株的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LM928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1)。LM873株的LD 50是LM928株的约1000倍;LM928和LM873株的溶血价分别为24和23。LM928株感染24和48 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5;P<0.01),而LM873株的凋亡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M928和LM873株在BHI培养基中培养时,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mpl、inlB、inlC、inlP、actA、plcA、plcB和sig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inlA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或显著下调(P<0.01;P<0.05)。LM928和LM873株侵染HCMEC/D3细胞后,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inlP、actA、plcA、plcB和prf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mpl、inlA、inlB、inlC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LIPI-3和LIPI-4共存降低了LM的毒力,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LIPI-3和LIPI-4在细菌毒力调控中的分子机制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 LIPI-3 LIPI-4 毒力 毒力基因
下载PDF
鸡源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与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伟娜 陶晶 +3 位作者 何梦婷 王紫苇 马佰贺 赵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4,共11页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及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然后用圆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对26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28个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为无色菌落,在BS培养基上为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革兰阴性的红色短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鼠伤寒沙门菌OLF-FSR1-WB-Sparrow-ST-87的相似性为99.86%,与10个鼠伤寒沙门菌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介于99.5%~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最为敏感,抑菌圈直径达30 mm;除sseC基因未检测出外,其余27个毒力基因的测序结果与参考菌株对应毒力基因的相似性介于98.58%~100%。本研究成功从病死产蛋鸡分离鉴定出一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FY2021,为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理和禽源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PCR检测
下载PDF
三株致肝脓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特征分析
9
作者 张域琪 王娟 +6 位作者 韩蕾 黎璞 马文涛 张春 李雅丽 袁晶 雷金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5-894,共10页
目的了解引起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的耐药机制、毒力特征及致病作用,同时为该细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收集3株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 目的了解引起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的耐药机制、毒力特征及致病作用,同时为该细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收集3株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同科室肝脓肿患者肝脏脓肿液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用拉丝试验确定其高毒表型;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确定其荚膜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等分子特征;建立小鼠感染模型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菌株黏性较大,黏液丝牵拉长度>5 mm,均为高黏液表型;除146007为多重耐药菌外,其余2株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其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显示,分离菌株均为高毒力型,携带毒素质粒rmpADC/rmpA2,铁摄取系统、菌毛及分泌系统等多种毒力因子,3株分离株均为rmpA/rmpA2合并iucA/iutA阳性,可判定为hvKp;检测到多种耐药基因,如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和blaCTX-M等;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致病性,剖检死亡小鼠可见其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病变。结论本文分离出的3株hvKp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且致病性较强,提示实验室和临床应及时识别并采取必要的处置策略,防止hvKp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性 毒力菌株 小鼠感染模型
下载PDF
丙硫菌唑与丙环唑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宏州 王兵兵 +5 位作者 王陈斌 张新建 杨红福 徐超 张建华 朱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为研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丙环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优选配比制剂对赤霉病、籽粒DON毒素、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丙环唑配比为1:1... 为研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丙环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优选配比制剂对赤霉病、籽粒DON毒素、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丙环唑配比为1:1时增效系数为2.4375,增效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40%丙硫菌唑·丙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OD)60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籽粒DON防效分别为93.46%和91.26%,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病指防效分别为93.50%和93.19%,均高于常规药剂戊唑醇和多菌灵,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40%丙硫菌唑·丙环唑OD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和叶锈病兼治效果优良,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丙硫菌唑 丙环唑 联合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复配对4种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晓静 梁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25-127,170,共4页
为了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柑橘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博落回生物碱、茶皂素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4种病菌的毒力,通过交互测定法测定了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的毒... 为了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柑橘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博落回生物碱、茶皂素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4种病菌的毒力,通过交互测定法测定了茶皂素和博落回生物碱的毒性比例和增效系数。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对棉花枯萎病的联合毒力主要为拮抗或相加作用,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对苹果轮纹病的联合毒力主要为相加作用,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48.7的混剂对棉花立枯病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36;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20.2的混剂对柑橘炭疽病菌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生物碱 茶皂素 植物病原菌 联合毒力
下载PDF
利福平降低hvKP毒力的机制及联合CRO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12
作者 张宗伟 张诗萌 +4 位作者 温海楠 王惠 张盼 梁悦怡 谢守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3-910,共8页
目的 探索利福平(RFP)降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荚膜合成的抗毒力能力及其与头孢曲松(CRO)联合用药的体内外抗菌效果。方法 在2021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4株符合hvKP判定标准的临床菌株,使用PCR方法测定... 目的 探索利福平(RFP)降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荚膜合成的抗毒力能力及其与头孢曲松(CRO)联合用药的体内外抗菌效果。方法 在2021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4株符合hvKP判定标准的临床菌株,使用PCR方法测定菌株的荚膜血清型,并使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荚膜多糖定量、墨汁染色、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析RFP作用前后hvKP菌株荚膜含量、荚膜直径以及荚膜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检测RFP与CRO联合用药的体外抗菌效果,并建立大蜡螟感染模型,分析二者联合使用的体内抗菌疗效。结果 在筛选的4个hvKP菌株中,10号和35号菌株均为K1-ST23型,12号菌株为K57-ST592型,96号菌株为K5-ST485型。1/4 MIC浓度的RFP可以在不明显影响细菌生长的情况下显著降低荚膜多糖含量(P<0.05),减小荚膜直径(P<0.001)并下调荚膜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P<0.001)。4个菌株RFP和CRO联合药敏试验结果FIC指数均表现为协同或部分协同效应,且hvKP感染后的大蜡螟幼虫经CRO+1/4MIC RFP治疗后,生存率明显高于CRO单药治疗时的生存率(P<0.05)。结论 利福平具有抑制hvKP荚膜合成的抗毒力能力并可通过减少黏液生成增强药物渗透性而提高抗菌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利福平 毒力 联合用药
下载PDF
青海地区不同动物源志贺菌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英 王磊 +2 位作者 谢寿军 乜志刚 丁晓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75,共8页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动物源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试验对分离自青海省不同地区的62株不同动物源志贺菌进行了DNA提取,将其作为模板对志贺菌的毒力基因set1B、virA、set1A、ial、ipaBCD、Sen、icsP、iutA、icsA、ipaH进行了PCR检测...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动物源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试验对分离自青海省不同地区的62株不同动物源志贺菌进行了DNA提取,将其作为模板对志贺菌的毒力基因set1B、virA、set1A、ial、ipaBCD、Sen、icsP、iutA、icsA、ipaH进行了PCR检测,并统计各毒力基因在不同动物源志贺菌中的检出率、不同动物源志贺菌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及携带毒力基因种类。结果表明:62株志贺菌毒力基因set1B、virA、set1A、ial、ipaBCD、icsP、Sen、iutA、icsA、ipaH的检出率分别为6.5%、43.5%、3.2%、25.8%、37.1%、0、12.9%、22.6%、50.0%、100%。在27株猪源志贺菌中,毒力基因ipaH、VirA、icsA、ipaBCD的检出率较高,然后依次为ial、iutA、Sen,未检出icsP。在27株鸡源志贺菌中,毒力基因ipaH、icsA、virA的检出率较高,然后依次为ipaBCD、ial、Sen、iutA,未检出set1B、set1A、icsP。在4株牦牛源志贺菌中,毒力基因ipaH、icsA、ipaBCD的检出率较高,然后依次为virA、ial、iutA,未检出set1B、set1A、Sen、icsP。在4株藏羊源志贺菌中,毒力基因ipaH、ipaBCD、iutA的检出率较高;然后依次为virA、ial,未检出set1B、set1A、Sen、icsP、icsA。在62株志贺菌中,有7株菌只检出毒力基因ipaH,55株菌携带两种及以上毒力基因,共呈现出30种携带模式,其中以virA-icsA-ipaH模式的菌株最多(11.3%,7/62),然后为ipaBCD-ipaH模式(9.7%,6/62);猪源和鸡源志贺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模式均为18种,牦牛和藏羊源志贺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模式均为4种。在62株志贺菌中,有18株菌携带2种毒力基因,15株菌携带3种毒力基因,13株菌携带4种毒力基因,7株菌携带5种毒力基因,2株菌携带6种毒力基因。27株猪源志贺菌中携带1,2,3,4,5,6种毒力基因菌株的占比分别为3.7%、40.7%、14.8%、18.5%、14.8%、7.4%,27株鸡源志贺菌中携带1,2,3,4,5,6种毒力基因菌株的占比分别为18.5%、18.5%、29.6%、22.2%、11.1%、0,4株牦牛源志贺菌中携带1,2,3,4,5,6种毒力基因菌株的占比分别为25.0%、0、25.0%、50.0%、0、0,4株藏羊源志贺菌中携带1,2,3,4,5,6种毒力基因菌株的占比分别为0、50.0%、50.0%、0、0、0。62株志贺菌单毒力基因携带率(11.3%,7/62)<多重毒力基因携带率(88.7%,55/62),其中猪源志贺菌的多重基因携带率最高(42.0%),然后依次为鸡源(35.5%)、藏羊源(6.4%)和牦牛源(4.8%)。说明青海地区志贺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呈现多样性且因动物源不同有所差异,同时应重点加强青海地区猪志贺菌病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毒力基因 牦牛 藏羊 青海地区
下载PDF
25%辛·福悬浮种衣剂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14
作者 高洋 陈有嗣 +2 位作者 刘铁成 刘洪丽 王立石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7-69,共3页
本文以辛·福悬浮种衣剂室内联合毒力测定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种衣剂对室内环境的毒害程度及与其他室内污染物之间的关联。本文采用青蒿素—磷酸氢二胺荧光显微法与亚硝酸盐还原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辛·福悬浮种衣剂对小鼠呼吸系统... 本文以辛·福悬浮种衣剂室内联合毒力测定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种衣剂对室内环境的毒害程度及与其他室内污染物之间的关联。本文采用青蒿素—磷酸氢二胺荧光显微法与亚硝酸盐还原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辛·福悬浮种衣剂对小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测定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测定 悬浮种衣剂 25%辛·福悬浮种衣剂 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下载PDF
布氏白僵菌菌株JG-17的鉴定及对3种金龟子的毒力测定
15
作者 曹伟平 丰硕 +3 位作者 程佳旭 陈丹 吴青君 宋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64-2377,共14页
【目的】基于金龟子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现状以及农业对具有生态友好、可持续治理特点的生物防治的迫切需求,研究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JG-17对我国3种重要金龟子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为金龟子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 【目的】基于金龟子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现状以及农业对具有生态友好、可持续治理特点的生物防治的迫切需求,研究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JG-17对我国3种重要金龟子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为金龟子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挑取法和病原菌回接法,在感病金龟子成虫虫尸上分离获得高毒力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与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JG-17的分类地位;采用十字交叉测量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不同温度下菌株JG-17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采用浸渍法测定菌株JG-17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成虫和幼虫的毒力;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JG-17对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获得一株对3种金龟子成虫和幼虫同时具有较高毒力的白僵菌菌株JG-17,结合形态学和rDNA分子鉴定结果,确定菌株JG-17为布氏白僵菌。25—29℃为JG-17的适宜生长温度,生长速率均在4 mm·d^(-1)以上,27℃下,JG-17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最高。JG-171×10^(8)个孢子/mL处理浓度下,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成虫13 d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8.0%、100.0%和86.0%,LT_(50)分别为9.458、6.911和8.391 d。相同处理浓度下,JG-17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高于铜绿丽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1×10^(8)个孢子/mL浓度下,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1龄幼虫13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6.7%、96.7%和100.0%,2龄幼虫13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6.7%、36.7%和100.0%;不同孢子浓度下,对暗黑鳃金龟1龄和2龄幼虫的LT50均明显低于铜绿丽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盆栽试验中,相同施用剂量下,中耕期淋灌处理的暗黑鳃金龟幼虫死亡率与沟施处理的幼虫死亡率差异不显著,播种前撒施方式下取得相近的防治效果需要10倍以上的孢子量。【结论】布氏白僵菌JG-17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成虫和幼虫均具有较高致死率,对防治金龟子类地下害虫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白僵菌 金龟子 幼虫 成虫 分离鉴定 毒力
下载PDF
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双缺失对肠炎沙门菌形态、毒力和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刘高松 吕雪莲 +2 位作者 田秋丰 衣菲 于申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3-560,共8页
沙门菌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分别编码Ⅲ型分泌系统(T3SS)中的T3SS-1和T3SS-2,T3SS可以将沙门菌分泌的效应蛋白转运至宿主细胞中。为分析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缺失对肠炎沙门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本实验室前期构建... 沙门菌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分别编码Ⅲ型分泌系统(T3SS)中的T3SS-1和T3SS-2,T3SS可以将沙门菌分泌的效应蛋白转运至宿主细胞中。为分析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缺失对肠炎沙门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本实验室前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SM6株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双缺失株(SM6ΔT3SS),本研究通过绘制亲本株和缺失株的生长曲线,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二者的形态,并测定二者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的黏附性与侵袭力。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培养5 h时,SM6ΔT3SS株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亲本株SM6(P<0.05),自6 h起SM6ΔT3SS株的生长速度极显著快于SM6株(P<0.01)。扫描电镜观察可见,亲本株菌体多单个存在,而缺失株则出现明显的菌体聚集,且其表面被类似胶状物包裹。黏附性与侵袭力结果显示,与亲本株SM6相比,缺失株SM6ΔT3SS黏附及侵入Caco-2细胞的数量均极显著下降(P<0.001、P<0.001)。上述结果表明,毒力岛基因SPI-1和SPI-2的缺失可能改变了细菌的生长、代谢、分泌及或结构等特征,导致沙门菌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及降低了其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性和侵袭力。以1×10^(7)cfu/100μL的剂量经腹腔注射感染7日龄SPF鸡,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检测缺失株在SPF鸡盲肠、肝脏和脾脏的载菌量;将缺失株以1×10^(7)cfu/100μL的剂量经腹腔注射免疫7、21和35日龄鸡,在首免后不同时间采血,采用间接ELISA检测各组鸡血清中的IgG抗体水平;在首免后42 d时经腹腔注射1×10^(9)cfu/100μL/只的沙门菌SM6株,并于攻毒后7 d和14 d采血连同免疫期间采集的血一起采用间接ELISA检测各组鸡血清中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在攻毒后14 d内观察并统计各组鸡的临床症状及死亡率。攻毒后7 d各组均剖杀部分鸡,采集其盲肠和肝脏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该缺失株的免疫效力。载菌量结果显示,感染后2 d,缺失株在鸡脾脏和肝脏中的载菌量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001),但在盲肠中的载菌量极显著高于亲本株(P<0.01);感染后4 d,缺失株在肝脏和盲肠中的载菌量极显著和显著低于亲本株(P<0.01、P<0.05);感染后8 d,缺失株在脾脏中的载菌量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01),且两组鸡在上述脏器中的载菌量均降至较低水平;抗体和细胞因子的ELISA检测结果显示,首免后14 d,免疫组鸡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免疫后21 d,免疫组鸡的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鸡(P<0.001);免疫期血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无明显变化,IL-4的含量在免疫后42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后鸡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实验期SM6ΔT3SS免疫组鸡均存活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无死亡,肝脏和肠黏膜仅出现轻微病理损伤,对照组鸡组鸡攻毒后14 d内死亡率达80%,肝脏和肠黏膜均出显较明显的病变。上述结果表明,SM6ΔT3SS株能够刺激SPF鸡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对SPF鸡的致病性降低,并对鸡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为阐明沙门菌致病机制和研发安全有效的沙门菌减毒活疫苗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Ⅲ型分泌系统 毒力 形态 毒力 免疫效 疫苗
下载PDF
22种抗生素对梨火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对花器安全性评价
17
作者 刘振亚 苏宣乐 +4 位作者 唐丽 蒋思铭 李亚鹏 但红侠 张王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1-468,共8页
【目的】筛选出抑制梨火疫病的药剂,为梨火疫病的绿色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22种抗生素,评价其在库尔勒香梨花器上的安全性。【结果】13种抗生素对梨火疫病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在抑菌圈直径达到9 mm时,氯霉素①... 【目的】筛选出抑制梨火疫病的药剂,为梨火疫病的绿色安全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22种抗生素,评价其在库尔勒香梨花器上的安全性。【结果】13种抗生素对梨火疫病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在抑菌圈直径达到9 mm时,氯霉素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诺氟沙星的药剂有效浓度由低至高是5.30、7.60、9.88、11.64 mg/L,使用同等剂量下4种药剂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药剂;氯霉素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罗红霉素分散片、诺氟沙星对库尔勒香梨花器的危害较轻。【结论】氯霉素①、诺氟沙星、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可在田间防治梨火疫病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 抑菌圈法 室内毒力测定 安全评价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钊 刘阳泰 +3 位作者 李卓思 秦晓杰 王翔 董庆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7-335,共9页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能在低温、高温、高渗透压等多种不利条件下生长存活。在宿主体内,单增李斯特菌首先寄生于胃肠道,随后穿过肠道屏障,再通过血液传播到靶器官引发系列疾病,整个过程...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能在低温、高温、高渗透压等多种不利条件下生长存活。在宿主体内,单增李斯特菌首先寄生于胃肠道,随后穿过肠道屏障,再通过血液传播到靶器官引发系列疾病,整个过程与单增李斯特菌独特的毒力因子及调控机制密切相关。该文首先回顾整理了单增李斯特菌在感染期间关键毒力因子的主要作用及目前新进展,介绍了毒力调控因子(Prf A)和转录调控因子(σ~B),着重讨论了调控因子在宿主外环境和内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后对目前新的毒力调控因子进行归纳总结,为全面理解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机制和进一步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感染 毒力因子 调控因子
下载PDF
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19
作者 谢爱蓉 李毅 +4 位作者 楼辉煌 谢中必 章乐怡 胡玉琴 吴跃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对温州市食品及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生物型、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多位点...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对温州市食品及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生物型、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结果71株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94.4%(67/71)的分离株为生物1A型,生物血清型以1A/O∶5占比最高(29.6%,21/71)。分离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达到95.8%以上。共获得了16种126个毒力基因,其中2株菌株携带pYV质粒和染色体相关毒力基因。分离株以ST3型最常见(31.6%,12/38),cgMLST分析显示除具有相同ST型的菌株外,菌株无明显基因型簇形成。结论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存在致病性菌株,菌株呈高度遗传多态性,需加强此类菌株的监测,以预防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全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疫苗脑内法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的神经病理研究
20
作者 于品 徐艳峰 +2 位作者 韩云林 赵文杰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3,共7页
目的 探讨脊髓灰质炎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毒力返强对神经免疫反应的影响及病理机制。方法Ⅰ型、Ⅱ型和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原液(≥7000 lgCCID50/L)以及10-1稀释各型脊髓灰质炎疫苗采用脑内法进行神经毒力试验,... 目的 探讨脊髓灰质炎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毒力返强对神经免疫反应的影响及病理机制。方法Ⅰ型、Ⅱ型和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原液(≥7000 lgCCID50/L)以及10-1稀释各型脊髓灰质炎疫苗采用脑内法进行神经毒力试验,观察脊髓灰质炎的病理变化,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CD155以及CD4^(+)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和CD68^(+)小胶质细胞的分布。结果 发生脊髓灰质炎的猴体出现脊髓炎症细胞浸润,少量神经元变性,脊髓神经元变性坏死、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袖套状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主要为CD4^(+)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和CD68^(+)小胶质细胞大量浸润在血管袖套和增生的胶质结节中;在发生和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的猴体中,CD155分布未见明显差别,均表达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而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结论 脊髓灰质炎疫苗毒力返强导致典型病毒性脑脊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疫苗 恒河猴 神经毒力试验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