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哭穷的比较民俗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天鹏 杨烁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77-82,共6页
通过文献梳理与田野调查发现,哭穷这一民俗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上层、中间阶层以及社会底层的各个社会群体中。社会群体不同,其哭穷的动机也不尽相同,社会上层刻意伪装贫穷、中间阶层自我认知贫穷、社会底层则是被公众认可的贫穷。... 通过文献梳理与田野调查发现,哭穷这一民俗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上层、中间阶层以及社会底层的各个社会群体中。社会群体不同,其哭穷的动机也不尽相同,社会上层刻意伪装贫穷、中间阶层自我认知贫穷、社会底层则是被公众认可的贫穷。为达到不同目的、出于不同的动因,哭穷者会采用不同的哭穷策略。哭穷的同时,也有部分社会群体炫富的现象。哭穷与炫富,看似矛盾,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苦 哭穷 炫富 比较民俗学研究
下载PDF
比较民俗学
2
作者 吴毅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近的民俗现象,比如关于人的起源的解释,中国《风俗通》的解释是女娲造人,希腊神话说宙斯造人,而北美印第安人迈部族刚认为是大地创造神创造了人,而这些解释的共同点在于:人类起... 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近的民俗现象,比如关于人的起源的解释,中国《风俗通》的解释是女娲造人,希腊神话说宙斯造人,而北美印第安人迈部族刚认为是大地创造神创造了人,而这些解释的共同点在于:人类起源于神的创造,神用泥土造就了人。这一有趣的文化现象引起了民俗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从而引起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这就是比较民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民俗学 不同地区 人的起源 创造神 民俗现象 民俗学 不同民族 生产习俗 人类起源 希腊神话
下载PDF
比较民俗学视野下的浙江水信仰文化
3
作者 李静 《文教资料》 2020年第22期47-50,共4页
从比较民俗学的角度,考察浙江水信仰文化的意义及影响,不仅事关浙江水文化的人文生态和价值内涵的重构与评价,更是关乎浙江传统文化和精神重建的重要课题。通过这一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深化国内对浙江水文化的传承发展,还能够发挥水文... 从比较民俗学的角度,考察浙江水信仰文化的意义及影响,不仅事关浙江水文化的人文生态和价值内涵的重构与评价,更是关乎浙江传统文化和精神重建的重要课题。通过这一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深化国内对浙江水文化的传承发展,还能够发挥水文化的独特价值,树立地域文化育人的理念。水神信仰,是民俗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学特征。在浙江地区及日本,为了祈求水神的护佑和恩泽,引发了人们特殊的文化心理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民俗学 水信仰文化 水的文化内涵
下载PDF
民俗学的新时代:通往“世界常民学”之路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明超(译)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3年第5期66-77,共12页
柳田国男、石田英一郎、竹田旦、直江广治、千叶德尔、宫本馨太郎、和歌森太郎、樱井德太郎、宫田登、福田亚细男等日本民俗学界的前辈们,通过不断提出质问的方式推动了20世纪日本民俗学的发展。从进入大学后,佐野贤治亲历了从竹田旦、... 柳田国男、石田英一郎、竹田旦、直江广治、千叶德尔、宫本馨太郎、和歌森太郎、樱井德太郎、宫田登、福田亚细男等日本民俗学界的前辈们,通过不断提出质问的方式推动了20世纪日本民俗学的发展。从进入大学后,佐野贤治亲历了从竹田旦、直江广治、千叶德尔到宫田登,再到福田亚细男的几次民俗学变革。通过逾半个世纪的学习与实践,佐野贤治在继承柳田民俗学的基础上,从事比较民俗学、佛教与民俗及民具等方面的研究对其进行了补足。最后佐野贤治提出对21世纪民俗学研究的展望,即超越“一国民俗学”的“世界常民学”研究。--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田民俗学 世界常民学 比较民俗学 民具研究
下载PDF
展望比较民俗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小岛璎礼 周星 《民俗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59-70,共12页
关键词 比较民俗学 柳田国男 比较研究 传说故事 日本文化 功能主义 结构主义 民俗研究 中国历法 人类学
原文传递
比较民俗学的崭新篇章——评《千里同风录》
6
作者 乌丙安 《民俗研究》 1989年第1期96-98,共3页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在比较民俗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中是千真万确的。研究者们常常在地域民俗的相互比较中,找到大量风俗的变异现象,用来探索民俗文化发展流变的轨迹。但是,这种变异现象,在民俗传承的宏观领域中,又常常受...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在比较民俗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中是千真万确的。研究者们常常在地域民俗的相互比较中,找到大量风俗的变异现象,用来探索民俗文化发展流变的轨迹。但是,这种变异现象,在民俗传承的宏观领域中,又常常受到历史文化源流的制约,形成大量同源、同形态、同意义的民俗,成为民俗流变的根基。从广泛的民俗文化圈观察,同质民俗是基础,多种变异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民俗学 比较研究 民俗流变 民俗文化圈 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两国 民俗传承 变异现象 文化源流 作者
原文传递
国家的与超越国家的民俗学:对象与视野——旅日中国民俗学家周星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7
作者 程鹏 周星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以研究故乡与本土文化为主的民俗学,应该具有跨国的比较视野,对异域也应有深度的意识。民俗学如果没有异域的参照,就容易受浪漫主义情感的影响,以致在调查中往往是采风式的蜻蜓点水,甚至是居高临下的,以发现者、评价者自居,往往不能客... 以研究故乡与本土文化为主的民俗学,应该具有跨国的比较视野,对异域也应有深度的意识。民俗学如果没有异域的参照,就容易受浪漫主义情感的影响,以致在调查中往往是采风式的蜻蜓点水,甚至是居高临下的,以发现者、评价者自居,往往不能客观、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民俗学者为文化政策背书或在文化政策面前失语即是最明显的表现。民俗学者要正确认识国家与民俗之间的关系,将国家看作是可以研究的对象,而不是理所当然要去服从、服务的对象,这样才能保持客观性,深入地研究国家的民俗文化政策,提出评论和建议。当民俗学对本土文化做了深入和彻底的调查研究之后,作为文化批评的可能性就会有更多的空间。当前行政参与或影响之下的"公共民俗",正是民俗学需要多加关注的实践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民俗学 浪漫主义 国家 文化政策 公共民俗
下载PDF
修辞学与民俗学
8
作者 林文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修辞学研究有效地使用语言,民俗学研究传承性的民间习俗,大多又限于古俗、旧俗。二者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尚未引人注意和探索的问题。从二者的研究现状看,民俗学不涉及修辞问题,修辞学同民俗也没有什么关联,要说还有一点关联,也仅限... 修辞学研究有效地使用语言,民俗学研究传承性的民间习俗,大多又限于古俗、旧俗。二者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尚未引人注意和探索的问题。从二者的研究现状看,民俗学不涉及修辞问题,修辞学同民俗也没有什么关联,要说还有一点关联,也仅限于忌讳习俗,何况修辞学著作谈及忌讳的只有少数几种。不过,人们都承认,修辞学同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等的关系很密切,民俗学和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民间文学、历史学等都是近邻学科。既然民俗学和语言学是近邻学科,那么,它同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有密切关系的修辞学理应有多方面的联系。本文拟就修辞学、民俗学的对象、任务,修辞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民俗学 称谓习俗 民族性 民俗学研究 民间文学 传承性 民族学 民间习俗 修辞学研究 中华民族
下载PDF
日本的民俗学研究
9
作者 野口武德 郭崇林 《呼兰师专学报》 1994年第1期42-45,共4页
提起日本的民俗学或民俗学史,首先会想到三个人,一位是日本民俗学鼻祖柳田国男;另一位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口承文学、宗教等予以解释的折口信夫;还有一位是对民俗学领域的物质文化做过贡献的原财界著名人士涉泽敬三。当然,构成民俗学... 提起日本的民俗学或民俗学史,首先会想到三个人,一位是日本民俗学鼻祖柳田国男;另一位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口承文学、宗教等予以解释的折口信夫;还有一位是对民俗学领域的物质文化做过贡献的原财界著名人士涉泽敬三。当然,构成民俗学主流的还是柳田与折口,其中,柳田的民俗学是日本民俗学的中流砥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日本民族 柳田国男 文化人类学 研究方法论 都市民俗 日本文化 生活文化 研究对象 比较民俗学
下载PDF
关于在环东海地域使用船的“送瘟神”民俗 被引量:5
10
作者 樱井龙彦 金仙玉 《文化遗产》 2007年第1期60-68,共9页
"送瘟神"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它起源于瘟疫发生的原因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的年代,人们把瘟神的横行看作是精灵、鬼怪、瘟神等的作为,于是就产生了通过巫术把视为病因的鬼怪和瘟神等送走来消灭瘟疫的习俗。在送走鬼怪和瘟神之际,... "送瘟神"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它起源于瘟疫发生的原因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的年代,人们把瘟神的横行看作是精灵、鬼怪、瘟神等的作为,于是就产生了通过巫术把视为病因的鬼怪和瘟神等送走来消灭瘟疫的习俗。在送走鬼怪和瘟神之际,马和船被假定为鬼怪和瘟神乘坐的工具,所以在施术的时候,把代表瘟神的偶人放在马和船上,运到村边境的河边或海边,让其漂走或把其烧毁。"送瘟神",虽然也有作为个人的祈祷行为而进行的,但瘟疫的流行关系到共同体的生存。所以一般来说大多作为村落等共同体的仪式而举行。关于此类的瘟疫观与送瘟神的咒术。中国、韩国、日本等环东海地域里存在共通点。本文主要例举以中国、韩国的为中心的事例,考察"送瘟船"民俗与东亚稻作文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 送瘟神 稻作文化 东亚 比较民俗学
下载PDF
交流·沟通·发展──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11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1-92,共2页
交流·沟通·发展--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1997年刚刚到来之际,中日两国60多位民俗学者聚集春城昆明,研讨中日民俗文化。这次“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云南大学(图书馆、文科学报《思想战线》... 交流·沟通·发展--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1997年刚刚到来之际,中日两国60多位民俗学者聚集春城昆明,研讨中日民俗文化。这次“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云南大学(图书馆、文科学报《思想战线》编辑部)主办,日本比较民俗学会、云南侨乡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 云南大学 中国民俗学 民俗学研究 日本 云南民族学院 大学教授 比较民俗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关于深化民俗学田野作业的两点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柯杨 《民俗研究》 1994年第4期9-10,共2页
我在山东大学出版的《民俗研究》一九八九年第二期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进一步提高田野作业的水平》的文章,粗略地阐述了我对田野作业的五点认识。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俗学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和田野作业的大量积累,大家在认识上又有了... 我在山东大学出版的《民俗研究》一九八九年第二期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进一步提高田野作业的水平》的文章,粗略地阐述了我对田野作业的五点认识。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俗学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和田野作业的大量积累,大家在认识上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下面,将我个人通过田野作业的实践而产生的两点想法概括地写出来,供诸位同行和青年朋友们参考。这仅仅是一家之言,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作业 比较民俗学 生存意识 生存方式 民俗文化 民俗事象 传统民俗 民俗研究 地域文化 科学研究
原文传递
开展民俗学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3
作者 侯哲安 《贵州民族研究》 1986年第3期1-3,共3页
民俗学是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英名Folklore,德文为Volkskunde,在欧美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近世纪以来民俗学又发展为比较民俗学Comparative Folklore,并在英、德、法、北欧各国以及东方日本,盛行起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解放... 民俗学是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英名Folklore,德文为Volkskunde,在欧美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近世纪以来民俗学又发展为比较民俗学Comparative Folklore,并在英、德、法、北欧各国以及东方日本,盛行起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解放前后对各民族的民俗资料,作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虽然多数只是纪录、翻译,但这种资料搜集整理是必要的,对今日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比较民俗学 打牙仡佬 凿齿 天地开辟 纪录 解放前后 民族学 蛋白体
原文传递
韩国中央大学设立民俗学系
14
作者 陶冶 《民俗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民俗学 韩国神话 民间信仰 比较民俗学 中央民族大学 人生仪礼 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学 文物保护单位 岁时风俗
原文传递
南朝鲜民俗学概况
15
作者 金锦子 《民俗研究》 1987年第4期135-138,共4页
历史的考察在朝鲜半岛溯源“民俗”一词,可从新罗第三代儒理王时(公元24—57年)算起,民俗带有习惯、风俗、风习等意思记载于以后的古代文献中。把民俗当作学问,大约从李朝中叶(15—16世纪)实学派学者们开始,但只在艨胧意识之中,到甲午更... 历史的考察在朝鲜半岛溯源“民俗”一词,可从新罗第三代儒理王时(公元24—57年)算起,民俗带有习惯、风俗、风习等意思记载于以后的古代文献中。把民俗当作学问,大约从李朝中叶(15—16世纪)实学派学者们开始,但只在艨胧意识之中,到甲午更张(1894年)至三·一独立运动(1919年)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初创期才开始有人研究,历史学家李能和的《朝鲜巫俗考》(汉文)和崔南善的《萨满教箚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民俗学 南朝鲜 朝鲜民族 博物馆 七十年 民俗学 文化人类学 比较研究 民俗研究 民俗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民间文化(民俗学)高级研讨班在北京举办
16
作者 张士闪 《民俗研究》 1996年第4期100-100,共1页
受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于今年9月9月至21日举办了“中国民间文化(民俗学)高级研讨班”。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33名学员参加了该班的学习研讨活动。该活动旨在加强中国民间文化与民俗学的学科建设,进一... 受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于今年9月9月至21日举办了“中国民间文化(民俗学)高级研讨班”。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33名学员参加了该班的学习研讨活动。该活动旨在加强中国民间文化与民俗学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国民俗学研究队伍的理论素质,在该领域内培养一批跨世纪高级专业人才。这在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150周年、国内民俗研究渐趋热烈国际影响日重的今天,显得特别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民间文化 研讨班 钟敬文 比较民俗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类型学研究 民俗研究 民间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东亚的端午:以“药物”为中心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星 《中原文化研究》 2014年第5期68-75,共8页
中国、日本和韩国民俗学界对于端午的描述,历来秉持各自的"一国民俗学"视角,亦即将端午分别置于各自国家的民俗学框架之内予以归纳,视端午为各自国家年节岁时体系的重要环节,经由年节岁时的体系化便构成了各自国家民众生活文... 中国、日本和韩国民俗学界对于端午的描述,历来秉持各自的"一国民俗学"视角,亦即将端午分别置于各自国家的民俗学框架之内予以归纳,视端午为各自国家年节岁时体系的重要环节,经由年节岁时的体系化便构成了各自国家民众生活文化的基本节奏和脉络,形成为各自国家传统文化的主轴。换一个描述端午的新视角,亦即"比较民俗学"的视角,它要求中、日、韩三国民俗学家尝试将端午置于"东亚"这一"民俗文化圈"的框架之内来思考。如此以来,在"一国民俗学"的范式之下有可能被遮蔽或轻视的民俗事象,在"比较民俗学"这一新的范式和视角之下就有可能被凸显出来。从这一视角考察端午,不难发现东亚三国曾经共享过以传统历法为主要内容的宇宙观。再者,通过对端午"药俗"之多样性的详尽描述,验证了超越"一国民俗学"之局限的"比较民俗学"以及在其基础之上"东亚民俗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东亚 药物 比较民俗学
下载PDF
殖民地时代东亚萨满教研究的跨文化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虎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7,共5页
日本的萨满教研究与韩国民族主义者的萨满教研究,二者的分歧最终归因于两国学者各自所接受的历史任务不同,而不是因为材料本身的不同。日本学者把萨满教当作一种仪式活动来研究,而不是作为宗教来对待,从而强调萨满教的原始文化的性质。1... 日本的萨满教研究与韩国民族主义者的萨满教研究,二者的分歧最终归因于两国学者各自所接受的历史任务不同,而不是因为材料本身的不同。日本学者把萨满教当作一种仪式活动来研究,而不是作为宗教来对待,从而强调萨满教的原始文化的性质。1920年代韩国民族主义者的萨满教研究体现了一种二律背反,国家主权乃韩国民族认同意识所系,主权的丧失却导致了人们重新审视民间传统宗教的价值。萨满教话语代表了韩民族的精神,这一观念在韩国很重要的一群民族主义知识人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本文通过对韩国知识人和日本人类学者关于萨满教的研究,重新检视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教 比较民俗学 民族主义
下载PDF
福建越系文化初探
19
作者 陈国强 《东南文化》 1988年第6期96-106,共11页
日本山口大学铃木满男教授发起、建议中日学者合作“越系文化的比较民俗学调查研究”.项目,拟调查福建、长江中下游、台湾和日本、朝鲜的越系文化民俗,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地,这个项目的调查研究将探讨中、日、朝的文化民俗渊源关系、对... 日本山口大学铃木满男教授发起、建议中日学者合作“越系文化的比较民俗学调查研究”.项目,拟调查福建、长江中下游、台湾和日本、朝鲜的越系文化民俗,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地,这个项目的调查研究将探讨中、日、朝的文化民俗渊源关系、对研究他们的历史与现状,对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相处,有着重大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福建地区是这个调查研究项目的第一站,从考古和文献记载,福建从旧石器时代后期以来,已有古人类的踪迹和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秦汉以来,福建又是闽越族的活动地区,作为古越族一部分的闽越,正如“百越”包括有众多族团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文化 长江中下游 比较民俗学 旧石器时代 闽越族 渊源关系 文献记载 古人类 调查研究 考古
下载PDF
首届“中日民俗比较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20
作者 陈真 《民俗研究》 1991年第3期96-101,共6页
1991年3月23日至27日,中国第一次“中日民俗比较学术论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中日两国学者七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2篇,三十多位代表在会上演讲。中华日本学会会长、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在致词时说: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 1991年3月23日至27日,中国第一次“中日民俗比较学术论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中日两国学者七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2篇,三十多位代表在会上演讲。中华日本学会会长、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在致词时说: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大学举办,绝非偶然,是有它特殊的意义的。民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它寄托着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民俗文化 比较民俗学 比较研究 民俗研究 中日两国 中国民俗学 日本学者 民俗学 北京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