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8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囊及其相关细胞在纤维化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铎 丁建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560-3566,共7页
毛囊是皮肤中的一种器官,其中包含着毛发的生长和发育所需的细胞和结构。在纤维化过程中,毛囊及其相关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毛囊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发展可以使我们更接近于开发成纤维细胞定向治疗无疤痕愈合。最近的研究揭示了... 毛囊是皮肤中的一种器官,其中包含着毛发的生长和发育所需的细胞和结构。在纤维化过程中,毛囊及其相关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毛囊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发展可以使我们更接近于开发成纤维细胞定向治疗无疤痕愈合。最近的研究揭示了皮肤内毛囊及其干细胞的异质性和可塑性,这对皮肤病和组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如毛囊内的上皮细胞等在纤维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增殖和分化,形成纤维化的结构,导致毛囊功能受损。但纤维化包括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参与,在受伤后机体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来促进伤口愈合,其中包括促进纤维化和瘢痕形成的因子。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是机体在受伤或炎症过程中修复组织的过程中涉及的重要生理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过程是相互平衡的,以确保受伤组织的适当修复和再生。总的来说,毛囊及其相关细胞在纤维化过程中会参与纤维组织的形成和增生,导致毛囊功能受损和皮肤症状的出现。因此,在治疗纤维化相关疾病时,可以考虑针对毛囊及其相关细胞的调节和干预。在许多纤维化疾病中过表达。它能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并且改善创面愈合质量。本文综述了毛囊及其干细胞在皮肤、肝、疫系统疾病(硬皮病)、脊髓神经损伤后和心肌纤维化的表达变化和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毛囊干细胞 纤维化
下载PDF
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胎儿皮肤毛囊发育及其形态结构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瑜瑜 岳耀敬 +10 位作者 郭婷婷 王天翔 郭健 李桂英 韩吉龙 杨敏 刘建斌 孙晓萍 李范文 何玉琴 杨博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23-1931,共9页
【目的】探究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的组织结构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为超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制作横切、纵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照相。【结果】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 【目的】探究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的组织结构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为超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制作横切、纵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照相。【结果】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结构包括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87 d时初级毛囊发生形成毛芽,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的囊泡结构。胎龄102 d时次级毛囊开始再分化。到胎龄138 d时,初级毛囊基本发育成熟。胎龄87—147 d,初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降低,次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升高,在胎龄102—117 d时次级毛囊增长迅速,在胎龄117 d时达到最大值(232.8±12.44)个/mm2,胎龄126 d时次级毛囊/初级毛囊比值达到最大值9.96。【结论】在胎龄84 d时初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87 d时次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102 d时在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胎龄108 d时原始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胎龄138 d时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次级毛囊再分化是影响毛囊密度的最主要因素,它能有效地增加毛囊密度,提高羊毛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 毛囊结构 形态变化 再分化次级毛囊 次级毛囊 初级毛囊比值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氨酸对体外培养绒山羊次级毛囊生长及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康佳 段香茹 +6 位作者 尹雪姣 杨若晨 李太春 单新雨 陈美静 张英杰 刘月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27,共13页
旨在探讨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对体外培养燕山绒山羊次级毛囊(SF)生长及毛乳头细胞(DPCs)增殖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只1周岁左右健康雄性燕山绒山羊皮肤若干,完整分离的次级毛囊随机分成Cys试验组和Met试验组,每组各浓度3个重复... 旨在探讨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对体外培养燕山绒山羊次级毛囊(SF)生长及毛乳头细胞(DPCs)增殖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只1周岁左右健康雄性燕山绒山羊皮肤若干,完整分离的次级毛囊随机分成Cys试验组和Met试验组,每组各浓度3个重复,每个重复8根毛囊,Cys试验组添加浓度分别为0、40、80、120、160和200μg·mL^(-1);Met试验组添加浓度分别为0、10、15、20、25和30μg·mL^(-1)。毛囊培养7 d,每隔24 h观察毛囊生长形态并测量毛囊生长长度。从燕山绒山羊次级毛囊中提取、纯化DPCs,细胞计数并绘制DPCs生长曲线,将DPCs随机分为Cys试验组和Met试验组,每组各浓度6个重复,Cys试验组添加浓度分别为0、20、40、60、80、100μg·mL^(-1);Met试验组添加浓度分别为0、2、4、6、8、10μg·mL^(-1)。培养2 h后用CCK-8试剂盒进行细胞增殖活力测定,确定燕山绒山羊DPCs中Cys和Met的最适培养浓度,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Cys和Met的DPCs增殖相关基因(PCNA、CCND1、CDC42、CDK 4)、凋亡相关基因(P21、P53、Bax、Caspase-3、Bcl-2)、皮肤细胞分化相关基因(IVL)及角蛋白相关基因(K10、K 14)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80和120μg·mL^(-1) Cys与10、15、20和25μg·mL^(-1) Met均可显著影响次级毛囊生长速率和累计生长长度(P<0.01),且120μg·mL^(-1) Cys和20μg·mL^(-1) Met促生长效果最好;添加20、40和60μg·mL^(-1) Cys可以显著影响DPCs增殖(P<0.05),添加40μg·mL^(-1) Cys显著上调PCNA、CCND1、CDK4、Bcl-2、K10、K 14和IVL基因mRNA表达量(P<0.05);添加6μg·mL^(-1) Met可以显著影响DPCs增殖(P<0.05),并显著上调PCNA、CCND1、CDK4、P21、Bcl-2、K 10和K 14基因mRNA表达量(P<0.05)。综上,添加Cys和Met可以显著促进长绒期燕山绒山羊次级毛囊生长,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20μg·mL^(-1)和20μg·mL^(-1);添加Cys和Met可通过上调细胞增殖、分化、角蛋白等基因mRNA、下调细胞凋亡基因mRNA表达,促进乳头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燕山绒山羊次级毛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蛋氨酸 绒山羊 次级毛囊 毛乳头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绒毛用羊毛囊干细胞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亚丽 卢曾奎 +3 位作者 袁超 杨博辉 刘建斌 郭婷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6,共4页
产毛(绒)量是绒毛用羊主要的经济性状,毛(绒)的质量和产量受毛囊发育的影响。众所周知,毛囊控制羊毛(绒)的生长,而毛囊干细胞决定着毛囊形态的发生。因此,文章从绒毛用羊毛囊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鉴定、增殖与分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 产毛(绒)量是绒毛用羊主要的经济性状,毛(绒)的质量和产量受毛囊发育的影响。众所周知,毛囊控制羊毛(绒)的生长,而毛囊干细胞决定着毛囊形态的发生。因此,文章从绒毛用羊毛囊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鉴定、增殖与分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阐述,为进一步开展毛囊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选育绒毛性状优良的绒毛生产用羊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羊毛 毛囊 毛囊干细胞
下载PDF
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凡方 汤爱珍 +3 位作者 陈娜 郑亮 张良 陈柳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给予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的24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给予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的24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纳入治疗的患者痊愈13例(54.17%),显效6例(25.00%),有效3例(12.50%),无效2例(8.33%),总有效率91.67%。伤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术后感染、皮瓣坏死、溃疡等并发症。随访0.5~2年,复发4例,复发率16.67%。大部分患者术后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结论: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良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手术 光动力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华南地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流行病学研究:一项多中心研究
6
作者 何小娟 郑冬燕 +24 位作者 吴维轩 廖万清 左玉辉 李秋云 周怡彤 汤露露 黄国梅 梁丽山 刘千龙 吴玲艳 韦丽娟 韦珠荣 张建玲 彭智鹏 钟春明 谭元清 吴国琼 李鑫垒 何绍 梁少光 梁明寰 陆兴山 谢治 曹存巍 刘慧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89-494,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广西马拉色菌毛囊炎(MF)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心理社会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广西14家医院诊治的MF患者,进行真菌学检查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易感因素和心理社会影响调查。结果:共收集219例患者,... 目的:为了明确广西马拉色菌毛囊炎(MF)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心理社会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广西14家医院诊治的MF患者,进行真菌学检查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易感因素和心理社会影响调查。结果:共收集219例患者,男女比例1.01∶1,主要发生在18~25岁,春、夏季节高发。面部是常见的受累部位。油性皮肤、多汗、痤疮和偏好辛辣食物患者所占比例均超过50%。80.4%患者认为学习、工作受到影响。半数以上的患者自觉焦虑、没有自信,并且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合轴马拉色菌(35.4%),菌种分布在性别、身体部位和季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F的面部经常受到影响,油性皮肤、多汗、痤疮和饮食习惯是主要诱发因素,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情绪不容忽视,合轴马拉色菌是本地区MF的优势菌种,菌种分布在性别、身体部位和季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毛囊 临床特征 诱发因素 心理社会影响 菌种分布
下载PDF
单发毛囊周围纤维瘤1例
7
作者 于玮 梅少帅 陈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5,共2页
毛囊周围纤维瘤(PFF),又称为毛囊纤维瘤或纤维性丘疹,由BURNIER和REJSEK^([1])于1925年首次报告。本病是一种极少见的毛囊周围鞘的痣样增生性病变,好发于中年人,皮损多见于面部、颈部及背部,大多表现为圆顶坚实的丘疹,无自觉症状。本病... 毛囊周围纤维瘤(PFF),又称为毛囊纤维瘤或纤维性丘疹,由BURNIER和REJSEK^([1])于1925年首次报告。本病是一种极少见的毛囊周围鞘的痣样增生性病变,好发于中年人,皮损多见于面部、颈部及背部,大多表现为圆顶坚实的丘疹,无自觉症状。本病临床特征不典型,主要依靠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本文报道1例毛囊周围纤维瘤,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周围纤维瘤 单发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毛囊干细胞及其环境调控
8
作者 吴望 赵一平 +2 位作者 沈芯宇 李泽铭 雷明星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5期489-496,共8页
毛囊(HF)是一种微小的皮肤附属器官,对哺乳动物机体保护、体温调节、机械感觉、外形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毛囊主要包含毛囊干细胞(HFSCs)、毛乳头、真皮鞘等结构。在毛囊的多种细胞群中,毛囊干细胞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受到多种因素... 毛囊(HF)是一种微小的皮肤附属器官,对哺乳动物机体保护、体温调节、机械感觉、外形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毛囊主要包含毛囊干细胞(HFSCs)、毛乳头、真皮鞘等结构。在毛囊的多种细胞群中,毛囊干细胞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是一群具有极强适应能力的细胞群,并且可以周期性地再生以产生毛发。干细胞的激活或静息状态不仅受到毛乳头细胞、内环境稳态等内在因素的调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邻近组织及等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在阐明HFSCs内在调节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毛囊微环境是皮肤中负责毛发生长、周期调控和稳态维持的关键因素,其失衡会引发毛囊疾病和毛发脱落。因此,深入了解毛囊内部以及周围的组织结构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毛囊微环境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其与毛发生长和疾病发生的关系,对于开发有效的毛囊疾病治疗方法和促进毛发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干细胞 微环境 毛囊周期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一例
9
作者 高翔 赵雪宁 韩昭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PCAS)是一种罕见的头顶部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此病多发生于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毛囊炎、结节、脓肿、瘘孔、穿通、脓液排出、脱发、瘢痕等。此病对头皮破...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PCAS)是一种罕见的头顶部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此病多发生于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毛囊炎、结节、脓肿、瘘孔、穿通、脓液排出、脱发、瘢痕等。此病对头皮破坏性较强,治疗困难,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之久,或造成永久性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顶部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永久性脱发 瘘孔 毛囊 化脓性皮肤病 三联疗法治疗 成年男性
下载PDF
温通化瘀散结法联合箍围-火针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5例
10
作者 李凯 吴娟 +5 位作者 李婧娇 李晨茜 章建兰 曾宪玉 陈柳青 段逸群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分析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水平。方法对5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方药、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年龄为19~26岁,平... 目的分析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水平。方法对5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方药、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年龄为19~26岁,平均年龄22.62岁,5例患者皮损以头皮大量结节、囊肿、融合性脓肿为主,伴有明显脓性分泌物、压痛、脱发明显等临床特点。5例患者中2例肥胖(BMI≥30.0 kg/m 2)。5例患者皮疹辨证均符合痰瘀互结证。中医内治均采用温通化瘀散结之法,局部红肿者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采用箍围-火针法,箍围使用自制消炎膏配合冲和散,火针针刺后按压排脓。中医药治疗时间为56~180 d,平均时间为101.20 d,5例中3例结节、囊肿完全消退,脓性分泌物消失,遗留色减斑及瘢痕(病例1~3);1例结节消失,囊肿变平,硬化性囊肿缩小(病例4);1例硬化性囊肿略缩小(病例5)。随访6个月后,2例肥胖患者均有复发,继续治疗后复发皮损消失。结论温通化瘀散结法联合箍围-火针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 温通化瘀散结法 箍围-火针法
下载PDF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被引量:1
11
作者 管秀好 林俊萍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6年第9期8-9,共2页
关键词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 糠秕孢子菌毛囊 马拉色菌毛囊 毛囊
下载PDF
运用贺氏三通法从三焦论治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12
作者 王桂玲 赵因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发生与三焦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三焦气机运行失常,气化失司,致五脏不和,六腑壅滞,气血瘀滞不通,化火酿毒上蒸头颈而发病。遵《内经》顺势思维,根据不同分期以及邪正盛衰情况,因势利导,分期施治。疾病初起正邪交... 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发生与三焦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三焦气机运行失常,气化失司,致五脏不和,六腑壅滞,气血瘀滞不通,化火酿毒上蒸头颈而发病。遵《内经》顺势思维,根据不同分期以及邪正盛衰情况,因势利导,分期施治。疾病初起正邪交争激烈,予贺氏强通法配合微通泻法,通过破瘀通络、泻热开窍以治疗上焦,通过调理脾胃、通腑泻浊以治疗中焦;后期邪气已衰,正气亦不足,予贺氏温通法配合微通补法,通过温阳益气、扶正驱邪以治疗下焦。三焦气机畅通,病邪分道而消,顽疾得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三焦 贺氏三通法 扬刺 分期施治
下载PDF
自体毛囊干细胞移植生发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13
作者 陈玉文 陆志方 +3 位作者 张胜方 梁靖雯 虞日安 覃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32-38,共7页
目的观察自体毛囊干细胞移植生发技术治疗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5月10例脱发患者,其中雄激素性5例,脂溢性5例。采用自体毛囊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治疗前数据为对照组,治疗后数据为研究组,随访3~8个月。设计FPF评分... 目的观察自体毛囊干细胞移植生发技术治疗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5月10例脱发患者,其中雄激素性5例,脂溢性5例。采用自体毛囊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治疗前数据为对照组,治疗后数据为研究组,随访3~8个月。设计FPF评分法,采集数据,评价治疗效果。结果9例改善评分≥7分,1例改善评分为2分,治疗优良率为90%(9/10)。与对照组总评分(2.81±0.92)分相比,研究组总评分为(9.00±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自体毛囊干细胞移植生发技术安全、疗效显著、适应证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自体毛囊干细胞 毛囊解剖学 生发技术
下载PDF
苏博美利奴羊胎儿皮肤毛囊结构及形态发育 被引量:16
14
作者 阿布来提.苏来曼 田月珍 +7 位作者 许琴 何军敏 赵冰茹 徐新明 付雪峰 热娜古丽.艾尼瓦尔江 黄锡霞 田可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226-3235,共10页
【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胎龄为第65、85、105和135天的苏博美利奴羊胎儿头部、颈侧、颈上缘、鬐甲、背部、体侧、肩... 【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胎龄为第65、85、105和135天的苏博美利奴羊胎儿头部、颈侧、颈上缘、鬐甲、背部、体侧、肩甲、腹部、荐部及股部等10个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等几部分组成。在胎龄65d时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PF)已经发生形成毛芽,毛芽延长,继续向真皮层深入,形成柱状结构,通过由大量真皮细胞在末端聚集,形成帽子结构,各部位表皮均形成完整的结构。胎龄85d时毛囊上部形成一个膨大部,在毛乳头上方形成锥形结构,毛球基本形成,毛乳头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secondary follicles,SF)的囊泡结构,并形成皮脂腺原始细胞。在胎龄105d时次级毛囊大量形成,伴随着初级毛囊毛芽伸长,次级毛囊毛芽向真皮层深入,毛乳头直径逐渐增大,皮脂腺开始形成;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secondary-derived follicles,SD),并可见汗腺,毛管发育完整;已形成完整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元毛囊群,每个毛囊群由1—3个初级毛囊和围绕其周围的几个次级毛囊组成。胎龄135d时大量形成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成熟的汗腺,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结论】苏博美利奴羊胚胎皮肤初级毛囊约50—55d开始形成;胎龄65—75d是初级毛囊形成的重要时期;胎龄80—85d是次级毛囊形成期,此时期,初级毛囊大量形成;胎龄105—135d是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及发育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博美利奴羊 毛囊结构 形态变化 初级毛囊 次级毛囊 再分化次级毛囊
下载PDF
囊肿型全毛囊瘤临床病理分析
15
作者 樊蕊蕊 高杰 +3 位作者 曹蕾 朱芷婷 袁小平 王桂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71-673,共3页
目的分析囊肿型全毛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囊肿型全毛囊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大体及HE染色分析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大体:类圆形肿物,包膜完整,切开肿物呈囊性,内含灰黄色脓液样物流出,囊内壁光滑。镜下:见边界清楚的囊肿... 目的分析囊肿型全毛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囊肿型全毛囊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大体及HE染色分析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大体:类圆形肿物,包膜完整,切开肿物呈囊性,内含灰黄色脓液样物流出,囊内壁光滑。镜下:见边界清楚的囊肿,囊壁最内层可见颗粒层,外侧见基底样细胞团及较多毛乳头样结构,中央见较多嗜酸性外毛根鞘样细胞。结论囊肿型全毛囊瘤具有典型的组织形态,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囊肿型全毛囊 毛囊肿瘤 组织病理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下载PDF
火针放血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丽媛 蔡玲玲 +6 位作者 张丰川 李元文 孙铭梓 聂颖 周红梅 张馨月 刘恩知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究火针放血联合自拟除湿消痤汤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按标准筛选符合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自拟除湿消痤汤治疗)和治疗组(自拟除湿消痤汤联合火针放血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症状及皮损变化评分、真菌检查、不... 目的探究火针放血联合自拟除湿消痤汤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按标准筛选符合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自拟除湿消痤汤治疗)和治疗组(自拟除湿消痤汤联合火针放血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症状及皮损变化评分、真菌检查、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8.89%,对照组的显效率为65.38%,组间疗效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组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对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真菌清除率组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出现明显皮肤局部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P>0.05)。结论火针放血联合除湿消痤汤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显著,且能抑制真菌感染,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局部皮肤炎症水平下降及微循环改善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毛囊 火针 放血 作用机理
下载PDF
C57BL/6小鼠皮肤毛囊发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敏 朱晓文 +1 位作者 王雪儿 张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胎鼠,乳鼠和成鼠毛囊发育的规律。方法石蜡和冰冻超薄切片,采用HE染色,AP活性染色,油红O染色,凋亡细胞鉴定等方法观察不同时期C57BL/6小鼠毛囊的发育情况。结果胚胎发育第15.5d(E15.5)开始出现毛囊,至E18.5胎鼠背部皮肤逐渐增厚... 目的探讨胎鼠,乳鼠和成鼠毛囊发育的规律。方法石蜡和冰冻超薄切片,采用HE染色,AP活性染色,油红O染色,凋亡细胞鉴定等方法观察不同时期C57BL/6小鼠毛囊的发育情况。结果胚胎发育第15.5d(E15.5)开始出现毛囊,至E18.5胎鼠背部皮肤逐渐增厚,毛囊逐渐增多。乳鼠出生第1d毛囊大部分处于第4阶段之前,毛囊数量继续增加,至出生第4d皮肤基底层未见新生的毛囊,此时毛囊数量维持不变,出生第9d毛囊达到第8阶段。成鼠脱毛后第9d约有95%的毛囊进入生长Ⅳ期,第17d约有63.3%的毛囊进入退化期,第22d约有85%的毛囊处于退化期。结论小鼠毛囊的早期发育起始于E15.5,从E17.5到出生后3d毛囊数量呈快速增加趋势,因此,这一时期可以用于探讨毛囊再生机制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毛囊 毛囊发育 毛囊分期 AP染色
下载PDF
济宁青山羊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董彬 崔志峰 +2 位作者 尹逊河 王慧 王树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2,共5页
以组织学技术与显微观测方法,对比研究了济宁青山羊小猾皮、大猾皮和成年羊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济宁青山羊的毛囊是成群分布的,真皮毛囊层与网状层之间的界限不明显,毛囊的密度较小,组织间隙较大;毛囊与表皮呈45度倾斜... 以组织学技术与显微观测方法,对比研究了济宁青山羊小猾皮、大猾皮和成年羊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济宁青山羊的毛囊是成群分布的,真皮毛囊层与网状层之间的界限不明显,毛囊的密度较小,组织间隙较大;毛囊与表皮呈45度倾斜。小猾皮的花纹美丽,图案清晰,其次级毛囊尚未发育完好,毛囊密度和毛囊直径都较小,使小猾皮平滑细腻,每个毛囊群仅由2-3个初级毛囊和1-2个次级毛囊组成;大猾皮和成年羊的毛囊群由1-5个初级毛囊和若干个次级毛囊组成,其中3毛囊群最多,占81.32%。大猾皮的毛囊群直径均极显著地大于小猾皮(P<0.01),发达的毛囊群使大猾皮表面粗糙。1岁龄成年羊一个毛囊群中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的比例(S/P)为5.68。皮肤毛囊的这些组织学结构特性决定了青山羊猾子皮和成年羊的毛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青山羊 皮肤 初级毛囊 次级毛囊 毛囊
下载PDF
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晓东 徐日福 +4 位作者 秦宁 包艳波 王志贤 车永顺 姜建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45,共5页
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与其羽绒性能密切相关。本试验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方法观察成年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胸、腹和背部羽区的毛囊密度、毛囊直径和S/P值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及性别因素... 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与其羽绒性能密切相关。本试验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方法观察成年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胸、腹和背部羽区的毛囊密度、毛囊直径和S/P值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及性别因素对毛囊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雁鹅羽毛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均属有髓毛囊,二者独立发生发育并独立分布。鹅的次级毛囊显微形态结构与初级毛囊基本相似,但次级毛囊的羽嵴于羽髓周围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没有凸出的脊柱状较大嵴突存在。成年雌性雁鹅在其胸、腹、背部羽区的初级和次级毛囊密度均显著高于雄性雁鹅(P<0.05),雁鹅胸、腹部羽区的次级毛囊密度和S/P值均显著高于背部的毛囊密度和S/P值(P<0.05)。次级毛囊直径因性别差异变化较大,雄鹅胸、背部羽区的次级毛囊直径显著大于雌鹅(P<0.05);且雄雌鹅腹部次级毛囊直径均显著小于其背部的次级毛囊直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毛囊 雁鹅 形态结构 毛囊密度 毛囊直径
下载PDF
莱茵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观察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晓东 徐日福 +3 位作者 秦宁 包艳波 王志贤 姜建萍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22,26,共6页
本研究采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莱茵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运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胸、腹和背部羽区的毛囊密度、毛囊直径和S/P值的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莱茵鹅羽毛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均属有髓毛囊,二者独立发生发育。E24d莱茵... 本研究采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莱茵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运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胸、腹和背部羽区的毛囊密度、毛囊直径和S/P值的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莱茵鹅羽毛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均属有髓毛囊,二者独立发生发育。E24d莱茵鹅胚胎皮肤羽区初级毛囊已完全发育成熟,羽鞘和羽嵴发达。成年鹅的次级毛囊显微形态结构与初级毛囊基本相似,但次级毛囊的羽嵴以髓质为中心向外周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没有凸出的脊柱状羽轴嵴存在。成年莱茵鹅在胸、腹部羽区的次级毛囊密度均显著高于其背部羽区的次级毛囊密度(P<0.05),雌莱茵鹅胸、腹部羽区的S/P值均显著高于背部的S/P值(P<0.05)。次级毛囊直径因性别差异变化较大,雌鹅在胸、腹部羽区的次级毛囊直径均显著小于雄鹅(P<0.05)。此结果可为绒用鹅品种选育和绒羽性状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鹅 羽毛毛囊 毛囊密度 毛囊直径 形态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