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6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省赛宋文县爬立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8
1
作者 邹光富 吴振波 +6 位作者 高建华 范文玉 吴文贤 刘增铁 焦彦杰 杨剑 邓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5-1386,共12页
本文以笔者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省赛宋文县爬立山铁矿区开展铁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项目成果为基础,对爬立山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力西期为老挝川... 本文以笔者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省赛宋文县爬立山铁矿区开展铁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项目成果为基础,对爬立山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力西期为老挝川圹—长山构造带重要的富铁矿成矿期。爬立山铁矿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与中—上泥盆统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矿区矽卡岩发育,已发现的10个原生铁矿体均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体与灰岩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带中。矿体形态、产状的变化受矽卡岩体控制。爬立山铁矿为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围岩接触带中的中高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该矿为产于花岗闪长岩围岩接触带的矽卡岩、矽卡岩化砂岩和大理岩中的大型铁矿床。在矿区外围找矿潜力巨大。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矿区泥盆系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钙质砂岩层位及北东、北北西向及北西向断层破碎带的控制。容矿岩石主要为中—上泥盆统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大理岩和钙质砂岩。矿石矿物主要以磁铁矿、赤铁矿为主,次为褐铁矿及少量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绿泥石、绿帘石等。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地层、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北西向老挝川圹—长山构造带断层的多期次活动及其后期构造作用形成的北东向断层和东西向断层是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在综合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磁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主要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提出矿区磁异常深部及外围尚有矽卡型铁矿找矿潜力。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区内找矿突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资料。为老挝川圹—长山成矿带富铁矿找矿突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矽卡岩型 花岗闪长岩 爬立山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省赛宋文县
下载PDF
1936—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共和国”主张论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军 阎治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9,共5页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先后具体化为“三民主义共和国”的主张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主张。笔者分析了“民主...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先后具体化为“三民主义共和国”的主张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主张。笔者分析了“民主共和国”主张的演变过程,说明了这种演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 民主主义共和
下载PDF
刚果民主共和国三级成矿区带划分 被引量:3
3
作者 余金杰 刘晓阳 +3 位作者 王杰 王铁柱 陆邦成 刘帅杰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46-52,共7页
刚果(金)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初步划分为太古宙刚果克拉通(〉2 500 Ma)、中元古代活动带(1 800~1 100 Ma)和新元古代(1 100~550 Ma)活动带。刚果(金)共划分出11个Ⅲ级成矿区带,其中新元古代中非铜-钴成矿带(Ⅲ-8)、中元古代基... 刚果(金)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初步划分为太古宙刚果克拉通(〉2 500 Ma)、中元古代活动带(1 800~1 100 Ma)和新元古代(1 100~550 Ma)活动带。刚果(金)共划分出11个Ⅲ级成矿区带,其中新元古代中非铜-钴成矿带(Ⅲ-8)、中元古代基巴拉锡-铌-钽多金属成矿带(Ⅲ-5)和中元古代卡拉圭—安科莱锡-铌-钽多金属成矿带(Ⅲ-6)是世界上著名的成矿带。最后分析了刚果金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有金刚石、铜、钴、钽、铌、铀、金和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单元 Ⅲ级成矿区带 优势矿产资源 刚果民主共和
下载PDF
试析杨永泰的民主共和思想——以《正谊》杂志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辉 李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3,共5页
在袁世凯独裁专制野心逐步彰显时期,杨永泰以《正谊》杂志为阵地,对袁世凯意图走向独裁专制的政策进行同步揭露和评判。在这一过程中,其民主共和思想在对政治会议、"新约法"等独裁工具的抨击和其独特的倡导共和思想中得到淋... 在袁世凯独裁专制野心逐步彰显时期,杨永泰以《正谊》杂志为阵地,对袁世凯意图走向独裁专制的政策进行同步揭露和评判。在这一过程中,其民主共和思想在对政治会议、"新约法"等独裁工具的抨击和其独特的倡导共和思想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同时,杨永泰还切中时弊地提出了"施以根本之疗治"的宪政改革思想,以救国御侮。杨永泰的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的舆论阵营中的重要力量,该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与其后期倾向独裁统治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永泰 民主共和 正谊
下载PDF
江苏反清革命与民主共和思想的源头及其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经盛鸿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4,共9页
20世纪初,清政府的专制、腐败与反动,暴露无遗。面临中国空前的民族灾难与政治危机,江苏地区的先进人士思考着中国的命运与拯救的方法,形成了两股主要的思潮与运动。其中,由于当时属于江苏管辖、与江苏地区水土相连的上海的强烈影响,以... 20世纪初,清政府的专制、腐败与反动,暴露无遗。面临中国空前的民族灾难与政治危机,江苏地区的先进人士思考着中国的命运与拯救的方法,形成了两股主要的思潮与运动。其中,由于当时属于江苏管辖、与江苏地区水土相连的上海的强烈影响,以及江苏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使得反清革命与民主共和思想在江苏地区广泛传播,并逐步地“由鼓吹时代进于实行时代”,形成反清革命实践运动。1905年底“同盟会江苏分会”成立,标志着江苏的反清革命民主斗争,从自发转向自觉。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深化,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江苏的反清革命民主派迅速与以张謇为首的江苏立宪派走到一起,形成伟大的江苏辛亥革命风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地区 留日学生 反清革命 民主共和思想 同盟会
下载PDF
“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民主共和国”口号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潘焕昭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民主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的两个口号。仍旧带有“苏维埃”名衔的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只对工农共和国原有的政策进行调整,而关于民主共和国的设想中却还包括制度性调整;人民共和国的提出基本上属于特定背... “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民主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的两个口号。仍旧带有“苏维埃”名衔的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只对工农共和国原有的政策进行调整,而关于民主共和国的设想中却还包括制度性调整;人民共和国的提出基本上属于特定背景下的策略性转变,民主共和国主张则具有抗战建国纲领与战后建国方略的双重意义;人民共和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包容资产阶级的、工人农民的国家,民主共和国则被设想为一切抗日阶级联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因此,人民共和国与民主共和国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实质上都有关键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人民共和 民主共和 比较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真正民主共和国”主张评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潘焕昭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8-32,共5页
中共二大提出 ,在中国首先要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国内和平”、“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民主自治”等实际内容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就中国共产党此时对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形态、政权形式、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及其实现方式... 中共二大提出 ,在中国首先要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国内和平”、“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民主自治”等实际内容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就中国共产党此时对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形态、政权形式、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及其实现方式、过渡性质等基本问题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阐述来看 ,这样的民主共和国还不具备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特征 ,但其中的某些思路和观点 ,可以说是构思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前期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真正民主共和 国家政权 经济制度 国家结构
下载PDF
探求民主与富强之路的两种模式——晚清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论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仁显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8年第1期70-75,80,共7页
在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政治舞台和思想论坛上,以梁启超、张謇为首的立宪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是两支活跃的力量。它们以反专制、争民主、图救国为共同目标,又对清政府和君主持迥异的态度;它们有过合作,但更多的是互相攻讦,势如水火,由... 在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政治舞台和思想论坛上,以梁启超、张謇为首的立宪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是两支活跃的力量。它们以反专制、争民主、图救国为共同目标,又对清政府和君主持迥异的态度;它们有过合作,但更多的是互相攻讦,势如水火,由此引发了当今学术界对它们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和思想价值的种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要对它们的言行做出合符历史的、公正的评价,固然需要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但关键还在于如何看待它们各自高举的旗帜——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因为,二者分别凝聚着它们对中国历史传统、社会现实、民族道路及国际政治的深沉思索,又规范着它们各自的政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共和政体 君主立宪 立宪派 孙中山 革命派 清政府 君宪 梁启超 民主政治 近代中国
下载PDF
论民初民主共和政治失败的必然性——读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伟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年第8期48-50,共3页
托克维尔在其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系统分析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得以长久维持的原因,并认为按这种方式建立的国家,社会不会动荡和停滞不前。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救民于水火,移植了美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的制度... 托克维尔在其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系统分析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得以长久维持的原因,并认为按这种方式建立的国家,社会不会动荡和停滞不前。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救民于水火,移植了美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的制度在民初的中国却蜕化、变质,最后失败。主要原因是民初的中国根本不具备发展民主共和制度的经济基础、真正的法制和普遍的民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克维尔 民主共和 孙中山 失败原因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共和国主张与抗日民主政权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瑛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中国共产党根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于1936年提出了民主共和国主张。但由于国民党方面的原因,这个主张并没有在全国成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贯彻了民主共和国主张的基本精神,是具有民主共和国性质... 中国共产党根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于1936年提出了民主共和国主张。但由于国民党方面的原因,这个主张并没有在全国成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贯彻了民主共和国主张的基本精神,是具有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地方政权。无论是民主共和国主张,还是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它们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民族"和"民主"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与勇气。它们不仅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今天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共和 抗日民主政权
下载PDF
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层析我国人大制度的含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浦兴祖 李春成 《人大研究》 1999年第10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共和制政体 代议民主 人大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共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政权组织形式 政治制度
下载PDF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教育文化政策和教育文化事业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传鹤 梁大宗 《东南亚》 2007年第2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教育文化事业 民主共和 人民革命 文化政策 老挝 教育文化交流 马克思主义 政党执政
下载PDF
人民监督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列宁议行合一型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庞仁芝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8-62,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未来无产阶级国家应该采用民主共和政体。1848年革命时期,他们就提出彻底推翻君主制,把全德国宣布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要力争把这种民主共和国变为“社会共和国...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未来无产阶级国家应该采用民主共和政体。1848年革命时期,他们就提出彻底推翻君主制,把全德国宣布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要力争把这种民主共和国变为“社会共和国”。1871年马克思又指出,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所向往的“社会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4页) 列宁卓越地发挥了上述思想,在领导建设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阶段性及其特征,这就是以议行合一的巴黎公社共和制为基础,由人民监督过渡到直接参与,再由直接参与过渡到全部权力由国家回归到社会,从而实现社会管理和国家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民主共和 议行合一 人民监督 列宁 社会管理 无产阶级国家 巴黎公社 国家消亡 苏维埃政权
下载PDF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国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14
作者 李天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5期108-110,112-115,共7页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外反革命势力绞杀后,他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袁世凯、段祺瑞、张勋等大小军阀官僚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斗争中,尽管他勇往直前,从...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外反革命势力绞杀后,他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袁世凯、段祺瑞、张勋等大小军阀官僚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斗争中,尽管他勇往直前,从不灰心退却,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总是不能实现,使他感到十分痛心。正当孙中山在绝望中艰难前进时,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才开始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接受了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为之英勇奋斗,直至病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捍卫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人民民主共和
下载PDF
民主共和观念没有深入农民之心——辛亥革命影响再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伟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的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但远没有达到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农民之心的地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革命党人对民主共和自身所具有的价值理解有限以及对农民的轻视。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农民 革命党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16
作者 王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2-109,共8页
专制与共和,水火不容。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旗手,孙中山所揭橥的民主共和理念及其领导民主共和的伟大实践,揭示了中国的政治走向,为中华文明融入世界先进潮流辟开了先河。虽然由于中国的历史土壤与政治生态环境,孙中山关于民主共和思想... 专制与共和,水火不容。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旗手,孙中山所揭橥的民主共和理念及其领导民主共和的伟大实践,揭示了中国的政治走向,为中华文明融入世界先进潮流辟开了先河。虽然由于中国的历史土壤与政治生态环境,孙中山关于民主共和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调适,但百变不离其宗。孙中山的共和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展示了对西方民主共和"移植式"的时代效应,印烙着中土共和"试验式"的艰难步履,开创了共和变奏"创获式"的奇观。孙氏的共和思想与实践,既是时代的思想结晶,亦是孙中山关于民主共和"中国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 民主共和 思想取向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为民主共和事业而顽强协作——记辛亥革命时期的黄兴与李烈钧
17
作者 肖建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2-14,共3页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推翻清王朝并且能够激发后来的人们前赴后继地去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得益于二个重要因素:坚定不移的目标与顽强的团结协作精神。辛亥革命时期的黄兴和李烈均就是其中的光辉典范。这对于我们如何...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推翻清王朝并且能够激发后来的人们前赴后继地去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得益于二个重要因素:坚定不移的目标与顽强的团结协作精神。辛亥革命时期的黄兴和李烈均就是其中的光辉典范。这对于我们如何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朝着我们丝毫也不能动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具有巨大的历史借鉴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共和 黄兴 李烈钧 顽强协作
下载PDF
论蔡锷民主共和思想与实践
18
作者 邓江祁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清末民初,蔡锷坚持民主共和思想,先后领导了辛亥云南反清起义和反袁护国战争,为民国的建立和再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蔡锷 民主共和 思想 实践
下载PDF
论孙中山民主共和思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振
19
作者 王杰 《西部学刊》 2013年第9期43-45,共3页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旗帜。他所揭橥的民主共和理念及其领导民主共和的伟大实践,揭示了中国的政治走向,为振兴中华提供了引擎,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旗帜,昭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振,彰显了迈...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旗帜。他所揭橥的民主共和理念及其领导民主共和的伟大实践,揭示了中国的政治走向,为振兴中华提供了引擎,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旗帜,昭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振,彰显了迈步近代文明、面向世界、昭示未来的内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民主共和 中华民族 凝聚力
下载PDF
试论卢梭关于民主共和国的理论建构
20
作者 叶荣国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5-87,共3页
十八世纪,卢梭提出人类两种状态的设想及其演变,揭示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据此,他进一步提出一系列的社会构想,并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民主思想,为人类走向制度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走向制度文明也有积极的、有益... 十八世纪,卢梭提出人类两种状态的设想及其演变,揭示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据此,他进一步提出一系列的社会构想,并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民主思想,为人类走向制度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走向制度文明也有积极的、有益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状态 社会状态 民主共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