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南洋商报》看新马华侨抗日救亡的民众动员
1
作者 侯强 周兰珍 《福建史志》 2024年第4期45-51,59,92,共9页
在南侨总会的主导下,新马各地华侨抗日救亡的民众动员,不仅使日寇胆寒,而且也给予祖国政府当局以莫大的鼓舞与督促,并且真正实现了爱国华侨史无前例的大团结。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虽不免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但新马各地华侨掀起的轰轰... 在南侨总会的主导下,新马各地华侨抗日救亡的民众动员,不仅使日寇胆寒,而且也给予祖国政府当局以莫大的鼓舞与督促,并且真正实现了爱国华侨史无前例的大团结。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虽不免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但新马各地华侨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民众动员,已历史地成为我国全民抗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新马华侨 民众动员 《南洋商报》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畲区的民众动员及现实启示
2
作者 王晓帆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畲区进行广泛的民众动员,以坚持平等促汉畲团结,以普及教育促畲民觉醒,以通俗化宣传促畲民奋战,激发了畲民英勇抗战的决心和行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畲区的民众动员,对推动新时代各民族共同为实现...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畲区进行广泛的民众动员,以坚持平等促汉畲团结,以普及教育促畲民觉醒,以通俗化宣传促畲民奋战,激发了畲民英勇抗战的决心和行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畲区的民众动员,对推动新时代各民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有一定的现实启示:必须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观念,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思想文化教育,掌握宣传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浙西南畲区 民众动员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关税会议期间国民党在北方的民众动员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会军 徐晓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90,共9页
关税会议期间北方的民众动员是国民党民众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明确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并以此为号召,一方面发表宣言通电派出外交代表团进行宣传鼓动,另一方面进行党团运作,领导民众团体发起集会游行,取得了很好的... 关税会议期间北方的民众动员是国民党民众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明确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并以此为号召,一方面发表宣言通电派出外交代表团进行宣传鼓动,另一方面进行党团运作,领导民众团体发起集会游行,取得了很好的动员效果。由此,国民党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北方尤其是军阀统治的中心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税会议 国民党 民众动员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模式和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宋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1,共5页
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动员。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动员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整合社会力量,以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阶级、各阶层持久抗战的积极性,以政府信用和民众宣传教育为重要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民众动员网... 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动员。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动员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整合社会力量,以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阶级、各阶层持久抗战的积极性,以政府信用和民众宣传教育为重要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民众动员网络,其动员的深度、广度、效果及社会动员能力明显优于国民党,并构建了以政权组织为主导的垂直动员体系和民众团体与之相辅相成的横向动员体系与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 民众动员 模式 机制
下载PDF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民众动员探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根福 李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5,159,160,共9页
延安《解放日报》因其具有动员民众团结抗战的使命、沟通党和民众的桥梁作用以及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功能而成为战时民众动员的重要载体。延安《解放日报》采取的"五位一体"的动员内容、灵活多样的动员方法、"三结合&qu... 延安《解放日报》因其具有动员民众团结抗战的使命、沟通党和民众的桥梁作用以及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功能而成为战时民众动员的重要载体。延安《解放日报》采取的"五位一体"的动员内容、灵活多样的动员方法、"三结合"的动员策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战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加深了民众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推动了陕甘宁边区社会的变革,提高了民众抗战信心,对当今新时代的舆论动员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解放日报》 民众动员
下载PDF
民众动员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移民支边——以江苏省青壮年支疆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闫存庭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9-216,共8页
江苏省移民支疆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民众动员的有效实施。为了把有种种顾虑的青壮年动员到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新疆,江苏省各级政府采取普遍宣传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大会动员与小会座谈、个别教育相衔接的办法,不断化... 江苏省移民支疆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民众动员的有效实施。为了把有种种顾虑的青壮年动员到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新疆,江苏省各级政府采取普遍宣传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大会动员与小会座谈、个别教育相衔接的办法,不断化解民众的疑虑和误解,营造支边光荣的社会氛围,掀起了踊跃报名的热潮。但是,在宣传动员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宣传内容浮夸,造成有的支边青壮年入疆后,因与心理预期的落差而返回原籍,不利于后续的安置巩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动员 支边 江苏青壮年 新疆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的民众动员策略与种族心态——以三份《讨满洲檄》的文本为讨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昭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讨满洲檄》以中华国民军政府名义颁布,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天讨》本、日档本以及湖北都督府本三篇檄文,一以贯之,一方面体现出革命运动从动员、起义、失败,到再动员、再起义、再失败,直到走向革命高潮的曲折过程;另一方面则说明,... 《讨满洲檄》以中华国民军政府名义颁布,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天讨》本、日档本以及湖北都督府本三篇檄文,一以贯之,一方面体现出革命运动从动员、起义、失败,到再动员、再起义、再失败,直到走向革命高潮的曲折过程;另一方面则说明,尽管孙中山、章太炎、黄兴等核心人物多次解释过"排满"革命不是仇满,更不是种族仇杀,但这种先进的革命主张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从檄文看,"排满"并不是简单地反对满族统治,而是把满人视做不同于中国人的外人,要求把他们赶回老家去。甚至于,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反对满族的情绪更趋偏激。革命不只是理性,还需要激情。作为民众动员的策略,讨满檄文激发起了汉人的种性,达到了鼓动革命的效果;但其中所流露出来的种族心态,却一度导致了对革命的误解,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讨满洲檄》 民众动员 种族心态
下载PDF
论党报在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作用——基于《晋察冀日报》冬学运动报道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蓓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28,共3页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冬学运动中该报出色地完成了民众教育与动员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报冬学运动报道的进行内容分析,探究党领导党报对民众政治与文化动员的方式与路径,以期对...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冬学运动中该报出色地完成了民众教育与动员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报冬学运动报道的进行内容分析,探究党领导党报对民众政治与文化动员的方式与路径,以期对当代党报如何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日报 冬学运动 民众动员
下载PDF
民众动员与话语变革——辛亥革命时期的白话文 被引量:3
9
作者 靳志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81-688,共8页
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以陈天华、秋瑾、林獬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以白话文为战斗武器,借助报刊、宣传册等新兴媒介,大力鼓吹革命排满、自由民权、民主共和的思想。这些白话书报散布于全国各地,在新军士兵、青年... 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以陈天华、秋瑾、林獬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以白话文为战斗武器,借助报刊、宣传册等新兴媒介,大力鼓吹革命排满、自由民权、民主共和的思想。这些白话书报散布于全国各地,在新军士兵、青年学生及秘密会党等群体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志士受其感召投身于反清革命。民众在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中,也自发地利用各种形式的白话文,联结同志,发展组织,壮大声势。在这个过程中,革命党人与广大民众共同建构了革命反抗的舆论,并与暴力的革命行动相配合,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白话文 民众动员 话语变革 舆论建构 革命党人
下载PDF
广东抗战时期的保民大会与基层民众动员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成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2,共7页
基层民意机构的设立与推广,是新县制下基层行政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抗战时期国家进行紧急性民众动员的重要工作。鉴于基层民意机构实施之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保民大会的进展上,文章即以广东国统区保民大会为研究对象,探讨抗战时期... 基层民意机构的设立与推广,是新县制下基层行政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抗战时期国家进行紧急性民众动员的重要工作。鉴于基层民意机构实施之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保民大会的进展上,文章即以广东国统区保民大会为研究对象,探讨抗战时期广东基层民意机构实施的情况,并进而分析战时国家动员民众的能力以及这一基层政策最终对抗战产生了何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民大会 保甲制度 广东国统区 民众动员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战略口号三次变化的历史特点及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敏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15,共4页
“民众动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战略思想和历史活动的主要特征。围绕着民众动员,在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客观形势,中国共产党分别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口号,以此作为动员民众参加革命运动的纲领。这些口号在... “民众动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战略思想和历史活动的主要特征。围绕着民众动员,在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客观形势,中国共产党分别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口号,以此作为动员民众参加革命运动的纲领。这些口号在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有三次,由此实际也形成了中国革命进程中重要的历史分界。三次战略口号的内容和特点虽各有不同,但都准确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潮流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民意的变动,因而推动了中国民众的不断觉醒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反复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动员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 战略口号
下载PDF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民众动员:以各地抗敌后援会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文明 金功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3-208,共6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以民族主义为号召,动员民众组织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导致各地抗敌后援会的建立。各地抗敌后援会在筹款、筹集军事物资和慰问前方将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抗战初期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为了加...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以民族主义为号召,动员民众组织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导致各地抗敌后援会的建立。各地抗敌后援会在筹款、筹集军事物资和慰问前方将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抗战初期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社会控制,在建立2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宣布解散各地的抗敌后援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动员 抗敌后援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民众动员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正林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6,共15页
自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未雨绸缪,开始自卫战争的准备工作,进行查租、练兵和生产自卫战争动员。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边区政府展开了全面的战争动员,涉及到政治思想、参军动员、自卫军整顿与训练、战争物资、战勤... 自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未雨绸缪,开始自卫战争的准备工作,进行查租、练兵和生产自卫战争动员。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边区政府展开了全面的战争动员,涉及到政治思想、参军动员、自卫军整顿与训练、战争物资、战勤等各个方面,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战争动员,边区变成了大兵营,几乎所有民众都在做与战争有关的事情。因有了充分的战争动员,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在前方民众组成的游击队、担架队、运输队配合主力作战;在后方,民众为转战中的军队、中央机关提供情报、住宿、粮食、带路、保守秘密等,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自卫战争 民众动员
下载PDF
中共在华北的民众动员(1937-1940)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琨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10期17-21,共5页
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八路军在动员工作中担负了主要作用,在它的帮助下,中共地方党组织很快得到发展,形成了党、政、军、民以及群众团体协同合作进行动员工作的局面。为何民众能被有效地动员起来?民族主义的号召力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因... 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八路军在动员工作中担负了主要作用,在它的帮助下,中共地方党组织很快得到发展,形成了党、政、军、民以及群众团体协同合作进行动员工作的局面。为何民众能被有效地动员起来?民族主义的号召力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主要原因在于中共在实践中采取了照顾农民切身利益、扩大政治参与的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抗日的积极性。并整合了他们的力量。军队的纪律和抗日的态度也是影响动员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由此亦可概见日军和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动员 方法 民族主义 政策 政治参与 选举
下载PDF
右江革命歌谣与民众动员 被引量:1
15
作者 简华春 吴日岗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25-27,共3页
山歌是右江地区群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右江革命运动开展的过程中,革命歌谣成为组织和发动民众的极其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农民运动的领袖韦拔群等人通过运用壮族山歌的传统形式来反映现实,并赋予其革命的新内容,宣传革命思想,使... 山歌是右江地区群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右江革命运动开展的过程中,革命歌谣成为组织和发动民众的极其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农民运动的领袖韦拔群等人通过运用壮族山歌的传统形式来反映现实,并赋予其革命的新内容,宣传革命思想,使革命歌谣成为了发动民众。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 革命歌谣 民众动员
下载PDF
试析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实践运作与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文翔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9-53,共5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民众动员的政策和策略,在陕甘宁边区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教育运动的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民众动员运动,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广大民众所支持、认同和参与,这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共产...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民众动员的政策和策略,在陕甘宁边区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教育运动的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民众动员运动,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广大民众所支持、认同和参与,这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共产党也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民众动员 动员体系 动员方式
下载PDF
动员与控制:抗战时期安徽国统区的民众动员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孔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14,共6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针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国民党及其地方派系在一定程度上发动民众抗战。主政安徽的新桂系吸收爱国进步人士成立安徽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为争夺动员工作的实际控制权,新桂系采取调整领导成员、转变工作中心、集训工作人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针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国民党及其地方派系在一定程度上发动民众抗战。主政安徽的新桂系吸收爱国进步人士成立安徽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为争夺动员工作的实际控制权,新桂系采取调整领导成员、转变工作中心、集训工作人员、裁减组织机构等方式加强对动委会的控制,直至最终取消动委会组织。新桂系对安徽动委会的控制和改造,使得民众动员工作未能在安徽普遍、持久、深入开展下去,反映了国民党及其地方实力派民众动员工作的有限性和不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统区 民众动员 控制 安徽
下载PDF
手笔如刀:《抗战》三日刊在抗战初期的民众动员
18
作者 吴仁明 雷冬艳 廖乾翔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6期114-120,共7页
《抗战》三日刊作为抗战初期十分重要的抗日救亡刊物,其历史意义、社会影响十分巨大。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有一些没有涉及的领域。这里从对《抗战》三日刊研究的现状着手,阐述笔者研究该刊物对民众进行思想动员及其社会影响。《抗战... 《抗战》三日刊作为抗战初期十分重要的抗日救亡刊物,其历史意义、社会影响十分巨大。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有一些没有涉及的领域。这里从对《抗战》三日刊研究的现状着手,阐述笔者研究该刊物对民众进行思想动员及其社会影响。《抗战》三日刊通过时评、宣言、局势分析、国际专栏等多方面对抗战初期的情况进行报道,在舆论方面对民众进行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动员,警惕政治欺骗,揭露日本愚民策略,提高民众警觉,鼓励民众参军抗日,塑造抗战精神,号召民众生产捐献,揭露经济侵略。但是,在日本全面侵华的大背景下,如何整合整个中国所有的力量,已经超出了这些阶层本身的范围,需要社会共同体广泛接受权威主体的领导与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三日刊 民众动员 抗战初期
下载PDF
试析抗战时期国民党民众动员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索秋平 《黑龙江史志》 2008年第1X期28-28,41,44,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充分调动民众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制定并实施了民众动员政策。但是由于其阶级局限性,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政治上坚持个人独裁和国民党一党专政,文化上禁锢抗日言论、摧残进步文化,且不断制造国共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充分调动民众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制定并实施了民众动员政策。但是由于其阶级局限性,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政治上坚持个人独裁和国民党一党专政,文化上禁锢抗日言论、摧残进步文化,且不断制造国共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其吏治的腐败等原因,造成其民众动员能力严重不足,致使国民政府形成了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党 民众动员 能力 不足 原因
下载PDF
影像、性别与政治的三重奏——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电影与民众动员
20
作者 董广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2,共7页
影像、性别与政治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的三重奏。战时体制下的大后方电影对“工具理性”进行了扬弃,被赋予了“新工具理性”的蕴涵,并通过性别与政治的关系互动,完成了民众动员的性别转向。外聚焦型叙事视点和固定内聚焦型叙事视点的使... 影像、性别与政治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的三重奏。战时体制下的大后方电影对“工具理性”进行了扬弃,被赋予了“新工具理性”的蕴涵,并通过性别与政治的关系互动,完成了民众动员的性别转向。外聚焦型叙事视点和固定内聚焦型叙事视点的使用,场面调度与画面语言造成的影像重新编码,影像建构的视觉空间与听觉空间,时间复原与场域迁徙等使女性叙事的表现力、效果与主题得到大大拓展,女性身体的价值显现更是成为了家国同构的乌托邦想象,成为战时电影与民众动员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电影 影像 性别 政治 民众动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