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书法启蒙的教育意义
1
作者 李凯 《书法教育》 2019年第1期25-32,共8页
民国是一个新旧杂糅的时代。西方现代文明以其不可阻挡的势头冲击着中华的传统,在经济变革的带领之下,国人的生活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都受到深刻的影响。游走于中西古今之间,民国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承前启后的一环,其书法教育也在... 民国是一个新旧杂糅的时代。西方现代文明以其不可阻挡的势头冲击着中华的传统,在经济变革的带领之下,国人的生活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都受到深刻的影响。游走于中西古今之间,民国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承前启后的一环,其书法教育也在这种巨变中开展,既有大量值得吸取的经验,也有种种需要反思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教训为当下开展书法教育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民国时期 书法教育 民国书法 馆阁体 书法
下载PDF
通过革命而进步的民国书法
2
作者 曹院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民国书法经历了帖学、碑学、碑帖兼容三个规范的竞争,最后碑帖兼容的规范取得了革命性的胜利。它通过革命而进步,不仅体现在规范变迁的进步,还体现在规范常态发展中书法知识累积的进步。当然,对于书法进步的问题,一个更加极致的答案必... 民国书法经历了帖学、碑学、碑帖兼容三个规范的竞争,最后碑帖兼容的规范取得了革命性的胜利。它通过革命而进步,不仅体现在规范变迁的进步,还体现在规范常态发展中书法知识累积的进步。当然,对于书法进步的问题,一个更加极致的答案必须是朝着书法规范所指导下的方向前进和努力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民国书法 规范
下载PDF
碑帖兼容 金石为趣 传承中国书法精神——以民国书法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正明 袁帅 《江苏教育》 2020年第5期18-22,共5页
民国时期的书法近承清代余音,远溯商周古意,尚蕴求势,变古为新,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发展阶段。它既作为一段承前启后的环节联系着整个中国书法史,又受特定历史条件的作用而为谋求自身发展积蓄力量,是书法古今之变的转折点。
关键词 民国书法 创作 理论 教育 传承精神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中民国书法教育的两点思考
4
作者 袁法周 《书法教育》 2019年第1期4-7,共4页
时下学人对'书法教育'的关注与研究,大多立足于现代美术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脉络,书法教育史研究的学术逻辑也基本上沿着这条路子走,带有鲜明的'以今论古'的方法特点。其实'书法教育'这个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存在... 时下学人对'书法教育'的关注与研究,大多立足于现代美术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脉络,书法教育史研究的学术逻辑也基本上沿着这条路子走,带有鲜明的'以今论古'的方法特点。其实'书法教育'这个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狭义的理解,落脚在基础普惠性的教学与实践和高等专业学术性的研究与创作;有广义的理解,扩展为整个书写文化的研习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教育 民国书法 中国文化现代化
下载PDF
从陈励修书法看民国女性意识崛起
5
作者 李宜洋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带来的两性平等的思想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与男性相同的学习教育,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来。并且,同时期碑派书风在民间兴极一时,吸引了大批书法家以其为时尚追求。陈励修在这种环境下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带来的两性平等的思想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与男性相同的学习教育,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来。并且,同时期碑派书风在民间兴极一时,吸引了大批书法家以其为时尚追求。陈励修在这种环境下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展露出民国女性的风采,为民国书法史增添了一笔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励修 民国书法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游于艺”与民国文人书法的功能——以鲁迅的旧体诗书法创作为例
6
作者 丁晓妮 《大学书法》 2024年第4期75-83,共9页
鲁迅的旧体诗创作和书法创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作并不公开发表,而是以书法创作赠予友人。旧体诗创作,是鲁迅文学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为旧体诗提供了载体和传播空间,间接表达着鲁迅先生的艺术态度,揭示出以启蒙为己任的现代作家... 鲁迅的旧体诗创作和书法创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作并不公开发表,而是以书法创作赠予友人。旧体诗创作,是鲁迅文学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为旧体诗提供了载体和传播空间,间接表达着鲁迅先生的艺术态度,揭示出以启蒙为己任的现代作家鲁迅身上所承载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复杂文化人格。书法创作是鲁迅的余裕之作,是他在紧张的以笔为武器的写作之余的休息调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鲁迅的旧体诗书法创作显示出书法在实用和审美之外的社会文化功能,也揭示出20世纪社会转型时期书法艺术的多元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民国文人书法 旧体诗书法创作 余裕 游于艺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对书法发展的影响
7
作者 赵帅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民国时期的书法是古代书法向现代书法转变的历史转折点。民国书法史的发展与成长,既具有清代书法衍生的历史背景,又具有清末民初新文化新思想渐加深入的时代背景,这是民国时代背景发展的特殊性造成的。以民国时代背景为前提,从清代书学... 民国时期的书法是古代书法向现代书法转变的历史转折点。民国书法史的发展与成长,既具有清代书法衍生的历史背景,又具有清末民初新文化新思想渐加深入的时代背景,这是民国时代背景发展的特殊性造成的。以民国时代背景为前提,从清代书学理念的延续、西方现代多元化学术的影响,以及“美术革命”和“汉字革命”等文化改革的激进思想的产生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民国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观念,对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书法 乾嘉学派 西学东渐 文字革命
下载PDF
沈尹默书法的民国新异之色
8
作者 马青云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0-34,58,共6页
民国书法的主流是以碑为本,兼采法帖和墨迹。而沈尹默的书法由帖转碑,又由碑转帖,主要取法于法帖和墨迹,追求二王的审美趣味,具有显著的书风倾向,并以此来兼融北碑,形成了气韵沉酣、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沈尹默顺应了书法发展的客观要求... 民国书法的主流是以碑为本,兼采法帖和墨迹。而沈尹默的书法由帖转碑,又由碑转帖,主要取法于法帖和墨迹,追求二王的审美趣味,具有显著的书风倾向,并以此来兼融北碑,形成了气韵沉酣、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沈尹默顺应了书法发展的客观要求,使他的书法具有了历史性的意义,表现出了民国书法的新面貌、新气象,成为民国书法的杰出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尹默 民国书法 碑帖结合 二王
下载PDF
定义“民国书法”
9
作者 陈振濂 《中华书画家》 2020年第9期4-6,共3页
讨论民国书法,是一个饶有兴致的命题。我们通常认为,民国书法是一个断代史的概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书法史,续到民国,在时序上完全是顺势而生。那么,中国五千年历史、十几个朝代接续下来,到民国也就是一个... 讨论民国书法,是一个饶有兴致的命题。我们通常认为,民国书法是一个断代史的概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书法史,续到民国,在时序上完全是顺势而生。那么,中国五千年历史、十几个朝代接续下来,到民国也就是一个断代史的含量而已。与宏观的五千年相比,民国书法史只是其中一个链、一个环节而已。它肯定比不过汉唐、宋元各代横跨三四百年的断代,它充其量只有50年(作为一个断代,它除了民国年号的38年之外,追溯其来由,或可再上溯清末从1895年到1911年这十几年,与38年合为50多年)。这样一个50年的断代,怎能比拟于唐、宋数百年的历史?亦即是说,即使以每一断代论,民国前后这50年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在绝对体量上也完全无法比拟和高攀前者。即使是取"近代"概念的百年,相比之下,也还是一个非常弱的、常常被理解为不重要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民国书法 断代史 唐宋元明清 南北朝
原文传递
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镜像:马一浮与谢无量书法
10
作者 刘志超 《书画艺术》 2022年第3期84-92,F0002,共10页
谢无量与马一浮长达六十余年的密切交往与独立的书风形成,成为近代书法史乃至近代文化史的重要事迹,同时也是民国书法史乃至民国文化史发展的历史镜像。对谢无量与马一浮两位书家的书法思想与风格异同进行研究,以此进一步阐释民国书法... 谢无量与马一浮长达六十余年的密切交往与独立的书风形成,成为近代书法史乃至近代文化史的重要事迹,同时也是民国书法史乃至民国文化史发展的历史镜像。对谢无量与马一浮两位书家的书法思想与风格异同进行研究,以此进一步阐释民国书法史上这一翰墨情谊的内涵,洞悉他们对民国书法发展的贡献及其对当代书法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无量 马一浮 民国书法
下载PDF
民国时期书法研究文献的学术史评述
11
作者 胡笳 傅荣贤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79,共6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随着现代报纸、期刊和印刷的繁盛,产生了大量书法学习、传播、研究的文章和著作。在文言与白话、科学与玄学、实用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争鸣的语境下,这些书法文献显示出与古代迥然不同的面貌。本...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随着现代报纸、期刊和印刷的繁盛,产生了大量书法学习、传播、研究的文章和著作。在文言与白话、科学与玄学、实用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争鸣的语境下,这些书法文献显示出与古代迥然不同的面貌。本文从书法演变史、书法理论、书法家、书法学习、书法与政治等几个主题,梳理这些文献并予以简要点评,管窥这一时期书法文献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书法文献 中国书法 书法理论 书家评论
下载PDF
期刊媒介与民国书法——民国书法的传播媒介学考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利权 《书法赏评》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本文从传播学和媒介学的视角,对期刊媒介促成民国书法的形成、传播、影响诸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以理清期刊媒介与民国书法之间表层与深层次的关系。
关键词 民国书法 期刊 报刊 美术社团
原文传递
试论民国女性书法家群体的形成及其书风的多元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建玲 李黎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9-53,共5页
由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教育的熏陶、经济的独立以及书坛总体格局的影响,民国女性书法家群体得以崛起,她们打破了以往女性书风偏于阴柔美的风格,风格和书体均趋于多样化,既有遒美、雄浑、刚健的碑学风范,又有隽逸雅秀的帖学神韵,更有... 由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教育的熏陶、经济的独立以及书坛总体格局的影响,民国女性书法家群体得以崛起,她们打破了以往女性书风偏于阴柔美的风格,风格和书体均趋于多样化,既有遒美、雄浑、刚健的碑学风范,又有隽逸雅秀的帖学神韵,更有洒脱灵动的碑帖交融的艺术特质,开创了女性书法艺术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女性书法 书风 多元化
下载PDF
乱世名家 纸上性情——新乡市博物馆藏民国大家书法作品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欣欣 《书画世界》 2020年第7期10-16,共7页
民国书法,乱世而兴,承上启下,各种性情,既有清末余脉,又有独特气质,形成了代表性的"民国书风"。民国时期,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重大变革,新文化运动汹涌澎湃,文艺界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而... 民国书法,乱世而兴,承上启下,各种性情,既有清末余脉,又有独特气质,形成了代表性的"民国书风"。民国时期,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重大变革,新文化运动汹涌澎湃,文艺界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而这一时期的书法不可避免地迎来新旧交替和转折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博物馆藏 民国书法 性情 独特气质 民国时期 乱世 新乡市
下载PDF
民国书法批评的反思与建构——以张宗祥、刘咸炘、弘一等人为中心
15
作者 李群辉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4-78,共5页
民国时期的书法批评绝大多数仍沿袭传统模式,但也不乏具有创见性的观念出现,其中张宗祥、刘咸炘、弘一、丰子恺、林语堂等人开始对古代的书法评价方式予以反思,明确反对"以古近定优劣"以及"以派别分高下"的观点,并... 民国时期的书法批评绝大多数仍沿袭传统模式,但也不乏具有创见性的观念出现,其中张宗祥、刘咸炘、弘一、丰子恺、林语堂等人开始对古代的书法评价方式予以反思,明确反对"以古近定优劣"以及"以派别分高下"的观点,并尝试用西方美学和艺术学原理来对书法普遍规律和评价标准进行总结,"线条""构图""力学"等词汇逐渐运用到书法批评话语中来,对批评家自身的素养和态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这些理论成果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书法批评理念初步形成,在中国书法批评史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为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书法 批评 反思 建构 艺术原理
原文传递
山西民国时期的书法
16
作者 崔小琴 《天工》 2015年第4期32-33,共2页
清代以前的书法创作更多的是倾向于继承色彩,但民国时期的书法创作却更多的是一些个性化成分。一些书法创作的艺术价值在民国时期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却是他们共同造就了山西民国时期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书法风貌。
关键词 民国书法 书法潮流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浅论民国书法及其代表人物
17
作者 白立献 《中华书画家》 2020年第9期7-82,共76页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正式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称为中华民国时期。这段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先后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大事件。旧的传...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正式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称为中华民国时期。这段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先后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大事件。旧的传统思想与新的文化思潮相互交融,内外环境的改变与碰撞,促使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国时期的书法同样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 民国书法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社会大动荡
原文传递
尚古出新的民国书法(中)
18
作者 陈辉 李丰原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7年第8期30-31,共2页
  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校,作为敲门砖的馆阁体已渐渐地退出舞台,使书法艺术禁锢解脱.在新的教育体制中,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书法与绘画同样成为专门的艺术学科.……
关键词 民国书法
原文传递
沈曾植碑帖研究方法与成果摭论
19
作者 王谦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清末学术通人沈曾植为书坛名宿,所作碑帖题跋、札记多包含书论思想。其治学秉承朴学规范,体现独立、卓越见解。考察其碑帖研究方法,可归纳为“版本互校,务得真知”“文献取用,灵活融通”“居间参照,另辟蹊径”“碑帖同观,不预设立场”... 清末学术通人沈曾植为书坛名宿,所作碑帖题跋、札记多包含书论思想。其治学秉承朴学规范,体现独立、卓越见解。考察其碑帖研究方法,可归纳为“版本互校,务得真知”“文献取用,灵活融通”“居间参照,另辟蹊径”“碑帖同观,不预设立场”“实事求是,不唯旧,不唯名”等五方面。各方面研究成果或为纠正历代学者舛误,或到达前人所未至之处,皆可见其高标独立、多学科学养融通之功。沈氏书学观点及其研究方法,对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曾植 碑帖研究 近代书法 民国书法
下载PDF
浅论蔡元培美育思想对书法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庞涛 《艺术科技》 2015年第4期266-266,共1页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革新教育思想,创办书法社团和美术院校,"书法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由蔡元培首先倡导的,他在现代高等教育的书法教育方面做出了颇多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革新教育思想,创办书法社团和美术院校,"书法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由蔡元培首先倡导的,他在现代高等教育的书法教育方面做出了颇多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蔡元培的书法教育思想,探究其书法教育的影响,并总结蔡元培对中国现代书法教育的推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美育 书法教育 民国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