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2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构建及其影响
1
作者 周平 李家磊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5,162,共17页
对当代中国民族现象和民族关系的认知务必注意,不论是中华民族、国内各民族还是民族间关系,均在历史演变基础上经过了近代以来的民族构建过程。其间,历史形态的中华民族,一方面经由人口国民化和国民整体化而形成了国民共同体,另一方面... 对当代中国民族现象和民族关系的认知务必注意,不论是中华民族、国内各民族还是民族间关系,均在历史演变基础上经过了近代以来的民族构建过程。其间,历史形态的中华民族,一方面经由人口国民化和国民整体化而形成了国民共同体,另一方面又经由自我构建的各个民族的凝聚而成为一个更大的多族聚合体,实现了现代构建。同时,历史上众多的民族群体,则经过民族构建而成为国内的56个民族。在此过程中,国家因素、国族因素和各族互动三个方面相结合,造就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经历了这样的民族构建,中华民族、国内56个民族以及民族关系有了今天的形态、面貌和性质。因此,要对当代中国的民族现象和民族关系形成准确的把握,就必须对近代以来的民族构建进行认真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国家 民族构建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治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地方人大的工作实践——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近5年工作为例
2
作者 陆霓 《人大研究》 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和确立的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第一次将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括为新时代民族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和确立的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第一次将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括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2],最近又进一步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3。这个重大战略考量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工作具有重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对调整完善民族理论政策,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都作出了高屋建的指导[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巴马瑶族自治县 民族事务治理 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理论政策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党的民族工作 中华民族发展史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大团结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延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创新和发展、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确立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政策 民族大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依嵌而融:东部沿海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维互嵌要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东部沿海城市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全方位相互嵌入的重要场域。人口要素、空间互嵌、经济互嵌和文化互嵌构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场域环境、物质条件和精神依归。以天津市为例,在人口基础要素方面,民族成份齐全多元,... 东部沿海城市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全方位相互嵌入的重要场域。人口要素、空间互嵌、经济互嵌和文化互嵌构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基础、场域环境、物质条件和精神依归。以天津市为例,在人口基础要素方面,民族成份齐全多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增长较快等,使得各民族社会交往的人口资源增量较为丰富。在空间互嵌环境方面,民族空间交往的场域环境存具区际分布结构、民族聚居结构和社区互嵌结构的差异性。在经济互嵌条件方面,民族就业领域存在集中化现象,各民族围绕职业领域和就业分布进行民族生产交往。在文化互嵌依归方面,通过各民族文化互嵌共生,强化中华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增进了民族精神交往。要坚持“并重”思维,理性看待民族就业分布集中化现象,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顺势而为地推动东部沿海城市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互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东部沿海城市
下载PDF
当代中国民族叙事的演变及重塑
5
作者 周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211,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面对和应对复杂且影响突出的民族事象的过程中,一套完整的民族叙事逐渐建立起来,并定格于当代中国历史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民族叙事围绕少数民族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后,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面对和应对复杂且影响突出的民族事象的过程中,一套完整的民族叙事逐渐建立起来,并定格于当代中国历史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民族叙事围绕少数民族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后,中华民族在民族叙事中的地位日渐突出,一个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叙事在多种因素推动下逐步构建起来。如此,一种具有70多年演进历史的民族叙事,既是关于民族事象的阐释体系,也是今天了解和把握民族认知和对应方式的重要对象。今天,在国家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根本变化之际,根据形势的变化思考民族叙事的重塑问题,结合对民族叙事历史经验的反思,塑造一个将中华民族与国内各个民族相结合的复合型叙事,从而对当代中国的民族事象进行全面的阐释,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就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事象 民族叙事 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 复合型叙事
下载PDF
民族音乐教学发展的本土性研究
6
作者 张洁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0,共1页
民族音乐教育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民族精神信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高校作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积极彰显其教育优势与功能,脚踏实地切实推动民族声乐... 民族音乐教育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民族精神信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高校作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积极彰显其教育优势与功能,脚踏实地切实推动民族声乐教学改革工作,汲取地方民歌营养构建全新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体系 民族音乐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文化软实力 声乐教学改革 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7
作者 崔明德 毛俊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丧葬仪式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内涵深化与功能拓展
8
作者 海路 娄馨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的逻辑走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概念可定义为: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将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民族教育的内涵从关注少数民族个体身份的特殊性到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囿于民族身份优惠的笼统性转向聚焦区域差别化支持的精准性、从偏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单一性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核的丰富性。民族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政治上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培养共同理想信念;经济上树立“四个与共”意识,夯实共同富裕思想根基;文化上实施“两创”战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语言上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下载PDF
全国民族运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黑生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5,共8页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党和国家立足国情,汲取历史滋养,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工作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全国民族运动会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有效载体,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党和国家立足国情,汲取历史滋养,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工作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全国民族运动会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有效载体,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进入新时代,全国民族运动会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入全民健身、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民族运动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拓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10
作者 熊德斌 赵腾飞 《当代贵州》 2024年第19期68-69,共2页
开辟一条适合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提升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价值,加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从而走出一条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民族文化根植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历史积淀。用好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好民族... 开辟一条适合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提升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价值,加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从而走出一条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民族文化根植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历史积淀。用好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好民族文化产业,对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优势,大力培育民族特色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优势 产业优势 人类生产生活 民族文化特色 贵州民族文化 发展之路
下载PDF
多措并举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
11
作者 任进 《当代贵州》 2024年第32期66-67,共2页
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助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提高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举... 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助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提高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举措。贵州拥有众多的民族文化资源,与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贵州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助于维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地区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文化多样性 民族优秀文化 文化自信 民族文化的传承 多措并举 增强凝聚力
下载PDF
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红军长征在川、宁
12
作者 娄亚丽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共2页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它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也是中国共产党践行民族团结的典范。长征途经的四川、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矛盾复杂。面对重重困难和严峻形势,党和红军提倡民族平等、团结,积极向当地彝、回、藏等...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它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也是中国共产党践行民族团结的典范。长征途经的四川、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矛盾复杂。面对重重困难和严峻形势,党和红军提倡民族平等、团结,积极向当地彝、回、藏等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努力消除民族隔阂,为红军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北上抗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隔阂 党的民族政策 自然环境恶劣 民族平等 红军长征 军事行动 少数民族 民族团结
下载PDF
邓小平民族理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示
13
作者 李鋆 《创造》 2024年第8期21-26,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既是当下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我国民族工作迈向新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既是当下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我国民族工作迈向新高度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意涵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 邓小平民族理论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解决民族问题 共同体理念 荣辱与共
下载PDF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经验及启示
14
作者 杨泽泉 钟金雁 《创造》 2024年第6期41-43,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云南民族大学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教育基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云南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 命运共同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云南民族大学 解决民族问题
下载PDF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规范等凝聚工具的基础上,成为各民族认同凝聚的有效方式。基于所具备的各民族认同凝聚功能,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现路径如下:首先,以党建引领巩固民族政治共识性基础、塑造民族现代性政治认同,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政治凝聚中,铸牢各民族的政治归属意识;其次,以党建引领扩充民族关系网络纽带、实现民族社会信任增蓄,在培育中华民族共享社会资本中,铸牢各民族的社会互助意识;再次,以党建引领拓展民族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民族政治文化符号、供给民族核心价值观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各民族的精神共通意识;最后,以党建引领代表各民族共同性利益、调节具体性利益,在协调中华民族共生利益关系中,铸牢各民族的利益联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认同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国家”与“民族”概念的演变逻辑与辨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玥 张继焦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国家”与“民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两个意义相对含混的概念。本文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历史与当代语境下的国家、民族概念进行知识考古学的分析,认为二词属于不同的社会历史范畴和人类共同体,其... “国家”与“民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两个意义相对含混的概念。本文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历史与当代语境下的国家、民族概念进行知识考古学的分析,认为二词属于不同的社会历史范畴和人类共同体,其谱系源头与发展脉络不完全一致:“国家”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强调国家权威与国家权力、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民族”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强调由共同历史、文化、语言、风俗习惯、自我意识等形成的稳定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56个民族的总和与整体,更是在国家大一统和近现代历史发展框架下所形成的国家共同体,应当在包含并超越民族概念的基础上、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应当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推动每一个中国人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树立正确的意识与观念,既关系到个体是否能对所属民族和国家形成符合阶段性发展的客观认识,也关系到国家能否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力量、实现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民族 国家—民族 民族—国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习近平“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国华 赛依旦·阿合买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习近平同志关于“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既是对民族平等宪法原则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申,又是对我国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并在战略层面上,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纳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 习近平同志关于“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既是对民族平等宪法原则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申,又是对我国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并在战略层面上,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纳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工程体系之中。在这个意义上,“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中居于枢纽地位。其标志着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由政策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由工具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法治思维之要义在于确立“法治”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世界观地位;系统思维之要义在于确立“统筹兼顾”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方法论地位;价值思维之要义在于“民族团结”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价值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民族团结 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 习近平法治思想 民族事务治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强 沈富城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62,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进一步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性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内涵的研究,分别从“历史形成”说、“要素重叠”说、“认同”说、“类型”说、“发展”说和“原则”说等维度进行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同性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性历史阐述高度定位和民族工作领域挑战的有效回应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究其理论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以及对西方共同体理念的借鉴与超越。理论界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探索,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宏观维度,以及社会机制体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节日庆典活动、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等中微观维度展开。因此,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体系构建、深化学科交叉、加强具象化以及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述评
下载PDF
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考量、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松岭 《统一战线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36-46,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涉台“五个共同”和“四个坚定”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新时代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主张。在这一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了以往多在民族工作场合谈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涉台“五个共同”和“四个坚定”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新时代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主张。在这一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了以往多在民族工作场合谈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课题。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严峻复杂国际形势作出的战略判断和战略举措,针对岛内绿营政客不断“去中国化”、不断“解构”中华民族和建构所谓“台湾民族”所采取的战略措施,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四个共同”为起点,夯实两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三交”为理论框架,促进两岸心灵契合;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做好中华文化的守护、传承和弘扬;坚持立体互嵌,引导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地区同胞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有助于强化国家统一的合法性、推动两岸社会整合与和平发展,还能对抗外部干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问题 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统一 民族复兴 两岸关系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20
作者 《云岭先锋》 2024年第10期19-20,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省民族宗教事务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宗教事务 中华民族凝聚力 全面深化改革 治理能力 民族团结誓词碑 边疆民族地区 决策部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