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5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流动大融居背景下民族社会工作的适应性转型
1
作者 陆俪平 丁海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4,共6页
大流动大融居不只是民族人口的物理平移与空间重组,还意味着民族人口的分布格局、民族交往的方式与样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结构等正在被流动性解构与重塑。这些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将民族社会工作推向了更为关键的重要位置,也昭示着民... 大流动大融居不只是民族人口的物理平移与空间重组,还意味着民族人口的分布格局、民族交往的方式与样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结构等正在被流动性解构与重塑。这些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将民族社会工作推向了更为关键的重要位置,也昭示着民族社会工作必须进行适应性转型。以行政性半专业化为特点,聚焦民族地区与民族身份的传统民族社会工作侧重于“稳定取向”的“地域性治理”,对流动人口及其背后的复杂问题关注不足,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碎片化的民族社会工作事务。面向大流动大融居背景下的新特征、新课题,民族社会工作应调适好民族性与社会性的关系,避免角色错位下的缺位与偏离,并基于流动性构建“脱域性”治理的新范式,在以发展需求为核心的关切下做好领域与功能的提质增量,在下沉社区的过程中提升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流动大融居 民族社会工作 适应性转型 民族交往
下载PDF
民族社会工作人才“整合型”培养的理念与架构
2
作者 熊征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1-58,104,共9页
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下,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扎根民族地区服务的意愿及能力较为薄弱的瓶颈问题,高校应基于民族地区的地缘、社会与文化环境,聚焦地方发展需求,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知行合一,贵于行之”的综合素养。依循肯·威... 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下,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扎根民族地区服务的意愿及能力较为薄弱的瓶颈问题,高校应基于民族地区的地缘、社会与文化环境,聚焦地方发展需求,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知行合一,贵于行之”的综合素养。依循肯·威尔伯的整合理论,从个体内在——专业素养(能力)、个体外在——行动素养(能力)、群体内在——跨文化行业素养(能力)以及群体外在——社会素养(能力)等四象限建构“整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信念与行为上的一体化发展,提高交互反思能力,为民族社会工作人才嵌入地方社会建设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 四象限
下载PDF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壮欢山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3
作者 韦海凤 金钱伟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771-776,共6页
壮欢山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壮欢山歌在表现形式、艺术手法、演唱风格、旋律曲调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但是在现代和多元文化的冲... 壮欢山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壮欢山歌在表现形式、艺术手法、演唱风格、旋律曲调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但是在现代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壮欢山歌文化在面临语言逐渐衰落、内容不够丰富创新、歌手艺人老龄化、传承人断层甚至消亡等方面的问题。文章试图引入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结合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民族平等、民族和谐、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为理念和价值观,为广西壮欢山歌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现实需要,助力民族地区的文化振兴,以此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壮欢山歌文化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民族社会学视角下的语言态度量表编制与运用
4
作者 孟红莉 郭炜淞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90,共10页
在民族社会学视角下,联系社会因素和族群身份,编制了初始的语言态度量表。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修订初始量表,最终形成的正式量表包含情感、族群根本特征认知、实用性认知三个维度。结果表明,语言态度量表... 在民族社会学视角下,联系社会因素和族群身份,编制了初始的语言态度量表。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修订初始量表,最终形成的正式量表包含情感、族群根本特征认知、实用性认知三个维度。结果表明,语言态度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以及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可以作为多族群地区语言态度的有效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 语言态度 量表
下载PDF
试论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
5
作者 何俊芳 董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当代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发展基于苏联时期的学科基础之上,其定位经历了从民族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到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变化,该学科具有跨学科性以及研究内容上的广泛性、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等特点,其研究取向从苏联时期... 当代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发展基于苏联时期的学科基础之上,其定位经历了从民族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到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变化,该学科具有跨学科性以及研究内容上的广泛性、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等特点,其研究取向从苏联时期重视民族社会结构研究转向后苏联时期更加重视族际关系、民族心理研究。历经50余年,当前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发展已比较成熟,在教材出版和学术发表、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家政策、社会思想及意识形态方面也都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 学科定位 学科内涵 俄罗斯 苏联
下载PDF
民族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变迁——以蒙古族村落社会研究为例
6
作者 王苏敏 阿思根 《西部学刊》 2023年第9期173-176,共4页
民族社会学是介于社会学和民族学、人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但它作为一个学科仍然具有自己的独立性。梳理民族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它既是本学科研究历史的总结,又是其未来发展所需要参照并不断建构的规范、理论和方法。从学科史的角度看,民... 民族社会学是介于社会学和民族学、人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但它作为一个学科仍然具有自己的独立性。梳理民族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它既是本学科研究历史的总结,又是其未来发展所需要参照并不断建构的规范、理论和方法。从学科史的角度看,民族社会学的范式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类型: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和国外社会学的民族关系研究。民族社会学方法论体系从其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它由方法论原则、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等三个层次组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民族社会学更强调实证性或经验性,这就是民族社会学的实证精神。我国社会学理论和概念对蒙古族社会变迁研究功用,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外延概念的界定,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理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 蒙古族村落 社会变迁 研究范式
下载PDF
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述评
7
作者 马东东 孙亚娟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76-81,共6页
民族社会工作作为我国“民族工作社会化”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交叉领域,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基于文献资料,通过梳理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关注的热点,从概念界定、发展历史、价值理念、实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概括。民族社会工作研究取... 民族社会工作作为我国“民族工作社会化”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交叉领域,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基于文献资料,通过梳理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关注的热点,从概念界定、发展历史、价值理念、实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概括。民族社会工作研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足,需要从多维度汲取研究的养分、拓展研究的宽广度、提升研究的应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民族地区 研究价值
下载PDF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广西壮族“花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播研究——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陆珊珊 彭发胜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10期6017-6023,共7页
左江花山岩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记录了当时骆越族群的社会生活、信仰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它不仅是我国壮族先民伟大的智慧结晶,也是西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壮族的发展史提供了明确有力的... 左江花山岩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记录了当时骆越族群的社会生活、信仰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它不仅是我国壮族先民伟大的智慧结晶,也是西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壮族的发展史提供了明确有力的证据。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民族地区的左江花山岩画进行基本概述,挖掘其所蕴含的丰富的“花山”文化价值,分析左江花山岩画目前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难题,积极探索左江花山岩画旅游文化传播的路径,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左江花山岩画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壮族花山岩画 保护和传播工作
下载PDF
文化自觉:民族社会工作在地化服务策略——以三江侗族自治县D社会工作机构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其龙 吕星都 李秋蓉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4,151,共11页
民族社会工作实践中强调社会工作者的“文化敏感”,而“文化敏感”背后的专业性和理论预设会不自觉地导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现实之间张力问题。本文以三江侗族自治县D社会工作机构实践为例,从文化自觉视角出发,分析和探究本土... 民族社会工作实践中强调社会工作者的“文化敏感”,而“文化敏感”背后的专业性和理论预设会不自觉地导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现实之间张力问题。本文以三江侗族自治县D社会工作机构实践为例,从文化自觉视角出发,分析和探究本土社会工作者开展民族社会工作的在地化行动策略,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社会工作的实践智慧。研究发现,本土社会工作者在针对民族群体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时不是套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服务,而是从民族传统、生活经验、权力文化网络与民族习俗中寻找开展服务的切入点,自觉地利用默会知识和地方性知识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有效避免了沟通障碍、“文化识盲”等问题。从“文化敏感”到“文化自觉”为中国社会工作者反思实践中的文化问题提供视角转变的可能,可进一步探讨社会工作本土专业性的形成逻辑,建构面向在地实践专业化的中国社会工作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敏感 民族社会工作 在地化 实践
下载PDF
民族社会工作视域下凉山彝族社区“家支养老”服务模式探索
10
作者 丁木乃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38,共6页
凉山是一个“血缘家支社会”,在血缘共同体关系中,家支通过建立互助网络、共同的价值观、互助机制和长期的社交亲情关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助人系统,使家支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养老困难和挑战。互助型“家支养... 凉山是一个“血缘家支社会”,在血缘共同体关系中,家支通过建立互助网络、共同的价值观、互助机制和长期的社交亲情关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助人系统,使家支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养老困难和挑战。互助型“家支养老”合乎凉山彝族社会发展与传统观念,是凉山彝区现阶段以及将来相当长时期内妥善解决养老问题的路径。应立足于凉山实际需求,将凉山彝族本土性助人经验和方法与专业民族社会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老人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互助型“家支养老”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家支养老”服务圈,将“养老”变“享老”,加快凉山彝族老年人“善养”格局的形成,发展与凉山彝族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这对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民族社区互助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民族社会工作 彝族社区 互助养老 家支
下载PDF
民族社会化对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民族认同与文化取向的中介作用
11
作者 杨丽宏 赵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97,共11页
为考察民族社会化、民族认同、文化取向与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的关系路径,采用民族社会化经历问卷、民族认同量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中文版)和多元幸福感问卷对960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认同、文化取向在民族社... 为考察民族社会化、民族认同、文化取向与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的关系路径,采用民族社会化经历问卷、民族认同量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中文版)和多元幸福感问卷对960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认同、文化取向在民族社会化不同维度与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之间具有不同作用机制,其中介关系与文化取向的集体主义取向和个人主义取向密切关联。民族社会化对幸福感的影响,除促使不信任为负向,文化社会化、促进和睦、偏见准备和接触他族均为正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民族社会 民族认同 文化取向 幸福感
下载PDF
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社会的研究
12
作者 王国文 《民风》 202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长期以来,贵州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社会文化落后,而被误解甚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大夏大学为躲避战火内迁至贵州,并设立社会研究部,利用地利之便对贵州少数民族社会进行近距离调查与研究。社会研究部吸纳了以吴泽霖、岑家梧为首的众... 长期以来,贵州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社会文化落后,而被误解甚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大夏大学为躲避战火内迁至贵州,并设立社会研究部,利用地利之便对贵州少数民族社会进行近距离调查与研究。社会研究部吸纳了以吴泽霖、岑家梧为首的众多学术人才,在驻黔期间开展了系列学术活动。其学术成果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以往史籍中对贵州少数民族种种不实的认知,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又紧跟国族建构的时代思潮,从族群源流和民族融合强调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并为其时政府开发贵州提供了施政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夏大学 社会研究部 贵州 少数民族社会
下载PDF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群体性传承研究
13
作者 王雪姣 王俞淇 《文存阅刊》 2023年第21期7-9,共3页
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工具与实践方法介入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群体性传承,是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新探索、新路径。将民族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与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群体性传承相结合,以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群体性传承为研究对象,探讨民族社会工... 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工具与实践方法介入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群体性传承,是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新探索、新路径。将民族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与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群体性传承相结合,以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群体性传承为研究对象,探讨民族社会工作在其中的介入作用,既是民族社会工作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理论的实践,又是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群体性传承方式的新路径、传承策略的新探索。这将有利于探索民族社会工作介入民族文化传承的典型性个案与创新性社区工作方法,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保存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白族扎染 群体性传承
下载PDF
跨国婚姻关系与边疆民族社会变迁——以中越边境红岩寨苗族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郑宇 杨红巧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1,共5页
中越跨国婚姻关系的变迁反映了两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及其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随着国家界限的确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国婚姻的基础正在发生从传统社会文化向市场经济的变迁,它带来了跨国婚姻性质的改变,甚至可... 中越跨国婚姻关系的变迁反映了两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及其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随着国家界限的确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国婚姻的基础正在发生从传统社会文化向市场经济的变迁,它带来了跨国婚姻性质的改变,甚至可能由此带来该区域社会稳定形态的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婚姻 边疆民族社会 变迁
下载PDF
探讨整合取向的民族社会工作——以甘肃七墩回族东乡族乡社区移民项目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钟福国 陈芳芳 李巾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8,共4页
以移民到甘肃省七墩回族东乡族乡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生在移民社区的故事,探讨民族社会工作的整合性取向,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重要成长点,是以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手法为基础,整合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元学科的知识... 以移民到甘肃省七墩回族东乡族乡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生在移民社区的故事,探讨民族社会工作的整合性取向,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重要成长点,是以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手法为基础,整合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元学科的知识,从民族学的角度审视社会工作,以民族为核心,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跨学科、跨专业的民族社区发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社区 民族社会工作 整合
下载PDF
民族社会化经历对藏族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民族认同与自尊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尹可丽 李鹏 +2 位作者 包广华 王玉兰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4,190,共7页
对818名5—11年级的藏族青少年进行考察,分析民族社会化经历、民族认同、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路径。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民族社会化经历对藏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挥作用不同,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接触他族的影响为正向,促使不信... 对818名5—11年级的藏族青少年进行考察,分析民族社会化经历、民族认同、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路径。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民族社会化经历对藏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挥作用不同,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接触他族的影响为正向,促使不信任、偏见准备相反。在民族社会化对藏族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的作用中,相对于自尊而言,藏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是更重要的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青少年 民族社会化经历 积极心理健康 民族认同 自尊
下载PDF
双向偏见引发冲突情境下自我归类对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影响--来自景颇族、傣族和汉族初中生的证据 被引量:8
17
作者 尹可丽 杨玉雪 +1 位作者 张积家 田江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261,共9页
采用情境实验法和故事补全任务,考察双向偏见引发冲突情境下的自我归类对景颇族、傣族与汉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冲突事件的当事者,景颇族学生和傣族学生觉察到的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及促使不信任等民族社会... 采用情境实验法和故事补全任务,考察双向偏见引发冲突情境下的自我归类对景颇族、傣族与汉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冲突事件的当事者,景颇族学生和傣族学生觉察到的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及促使不信任等民族社会化信息存在差异;景颇族、傣族和汉族学生的自我归类存在差异;自我归类对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与报告权威等信息的觉察的影响亦存在民族差异。在双向偏见冲突情境下,三族学生的自我归类与民族社会化觉察有一定关系:无论是做当事者/内群体归类、旁观者/外群体归类,还是做调解者/群际归类,被试对促进和睦的觉察均最多。偏见准备主要与当事者归类有关,而进行调解者归类的被试更容易觉察到"报告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化觉察 偏见 自我归类 促进和睦 偏见准备
下载PDF
景颇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及其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尹可丽 包广华 +1 位作者 钱丽梅 马霓珊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7,共12页
民族社会化觉察是指少数民族孩子对父母向他们传递的有关民族特征信息的认知。采用问卷调查、情境实验和故事补全任务考察景颇族初中生对母亲传递的民族社会化信息的觉察及特征。结果表明:(1)景颇族初中生觉察到的民族社会化信息包含促... 民族社会化觉察是指少数民族孩子对父母向他们传递的有关民族特征信息的认知。采用问卷调查、情境实验和故事补全任务考察景颇族初中生对母亲传递的民族社会化信息的觉察及特征。结果表明:(1)景颇族初中生觉察到的民族社会化信息包含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促使不信任和偏见准备;(2)景颇族初中生对不同信息的觉察存在差异,对促进和睦的觉察显著多于文化社会化和偏见准备,对促使不信任的觉察最少;(3)在冲突情境中,有无偏见线索影响被试对偏见准备的觉察;(4)被试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更多地觉察到促进和睦,男生更多地觉察到促使不信任。整个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存在着文化差异,与美国少数族裔青少年觉察到母亲偏重于传递文化社会化、偏见准备不同,景颇族初中生觉察到母亲偏重于传递促进和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化觉察 促进和睦 文化社会 情境实验 故事补全任务
下载PDF
习惯法与民族社会控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严志亮 廖君湘 严志钦 《兰州学刊》 2005年第1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民族社会 社会规范 习惯法 依据 现实社会 藏族地区 社会秩序 传统法文化 特定 时代
下载PDF
中国民族社会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利生 刘敏 江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7,共4页
伴随民族学、社会学的发展与民族社会调查的深入,20世纪80年代民族社会学理论研究兴起,译介类成果陆续出版,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应用研究逐步深化,学术团体组建,学科刊物发行,我国民族社会学学科初步形成,学科地位已基本确立。但客观而言... 伴随民族学、社会学的发展与民族社会调查的深入,20世纪80年代民族社会学理论研究兴起,译介类成果陆续出版,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应用研究逐步深化,学术团体组建,学科刊物发行,我国民族社会学学科初步形成,学科地位已基本确立。但客观而言,目前在研究中仍面临许多挑战与问题,基础理论薄弱,专业研究队伍不足,学术研究的反思意识与规范化程度较差,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面对和解决,并在综合创新、优化结构、从实求知、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推动学科规范化、本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 学科 发展 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