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妈祖图像研究的新视野——评《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
1
作者 何孝荣 《闽台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妈祖是从福建民间走向全国并跨越国界的一位女性神,自宋代以来,妈祖信仰逐渐形成了极具民间地域特色的习俗,或称“民间信俗”。妈祖信俗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妈祖图像和塑像历经千年发展更是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妈祖是从福建民间走向全国并跨越国界的一位女性神,自宋代以来,妈祖信仰逐渐形成了极具民间地域特色的习俗,或称“民间信俗”。妈祖信俗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妈祖图像和塑像历经千年发展更是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苏州大学张蓓蓓教授新作《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文物出版社2023年版)将历代妈祖塑像和图像的时空变化和特色置于民间信俗视野下讨论,极大地开拓了妈祖图像艺术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信仰 妈祖信 文物出版社 图像艺术 民间 妈祖图像 塑像 新视野
下载PDF
图像证史:妈祖图像与俗信的互动--评张蓓蓓《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
2
作者 裘兆远 《妈祖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98-99,共2页
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载,佛陀到天上为母亲说法,优田王和波斯匿王思念佛陀,分别以牛头旃檀建造五尺高的释迦牟尼佛倚像,以紫磨金建造五尺高的释迦牟尼立像。这是佛教设像的开始,佛教徒以此寄托思念与崇拜。由此可见宗教情感... 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载,佛陀到天上为母亲说法,优田王和波斯匿王思念佛陀,分别以牛头旃檀建造五尺高的释迦牟尼佛倚像,以紫磨金建造五尺高的释迦牟尼立像。这是佛教设像的开始,佛教徒以此寄托思念与崇拜。由此可见宗教情感或者人与人的情感都可以借助图像或者造像来延续与寄托。也正如中国古代延续上千年的祖影传统,用图像形式记录祖先影像,在特殊时间段加以祭祀供奉或者追荐,是数千年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传统,设像祭祀基本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牟尼佛 波斯匿王 宗教情感 增一阿含经 图像艺术 佛陀 图像证史 民间
下载PDF
中国民间信俗的世界传播:华裔作家对冼夫人文化的多维度文学书写
3
作者 汤芳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2-78,共7页
冼夫人作为我国历史上岭南地区少数民族俚人首领、政治家、军事家,一生都致力于推动民族团结和统一发展。冼夫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民间信仰。华裔美国作家叶祥添的英文小说《谯国夫人:南疆勇士》对冼夫人故事的文学创作... 冼夫人作为我国历史上岭南地区少数民族俚人首领、政治家、军事家,一生都致力于推动民族团结和统一发展。冼夫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民间信仰。华裔美国作家叶祥添的英文小说《谯国夫人:南疆勇士》对冼夫人故事的文学创作,聚焦冼夫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成长经历,为现有冼夫人研究提供了新的阐释文本。通过对冼夫人文化的书写和研究,本文聚焦冼夫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建构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以及作者通过个人叙事对现有宏大叙事的补充,探索对当下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作家 冼夫人 叶祥添 民间 世界传播
下载PDF
吴英文化:“台湾公”信俗与两岸的人文互动
4
作者 陈彤 吴燿旭 《两岸终身教育》 2024年第4期68-73,80,共7页
“台湾公”信俗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民间文化遗产。作为闽南文化中信俗文化的一分子,吴英文化与“台湾公”信俗有着民俗内生性、传承绵延性与两岸同源性特质。闽南民间信俗中“神的人格化”“人的神格化”的传统特质,是“台湾公”信俗形成... “台湾公”信俗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民间文化遗产。作为闽南文化中信俗文化的一分子,吴英文化与“台湾公”信俗有着民俗内生性、传承绵延性与两岸同源性特质。闽南民间信俗中“神的人格化”“人的神格化”的传统特质,是“台湾公”信俗形成与传播重要的人文基础。随着吴英文化遗迹及文物的保护、挖掘和学术研讨、文创赋能的推展,其文化影响力在海峡两岸不断提升。日益紧密推进的吴英文化两岸互动实践与“台湾公”信俗的两岸交流,展现出两岸“一家亲”的“五缘”情结,并日益凸显两岸民俗文化互动发展与融合创新所昭示的文化力潜质与价值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英文化 “台湾公” 民间 海峡两岸
下载PDF
系统阐释妈祖塑像与图像艺术,实证构建妈祖神像艺术体系——《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评述
5
作者 常卓 《工业工程设计》 2023年第6期83-86,共4页
张蓓蓓教授所著的《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将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置于不同民间信仰圈和信俗活动内做一个全面的关照与研究,通过20余万字的详尽篇幅构建起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的研究体系,在资料运用、理论、方法等... 张蓓蓓教授所著的《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将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置于不同民间信仰圈和信俗活动内做一个全面的关照与研究,通过20余万字的详尽篇幅构建起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的研究体系,在资料运用、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该论著视角鲜明、架构新颖、样本详实、主题聚焦,对于传承弘扬妈祖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古代妈祖 妈祖塑像艺术 妈祖图像艺术
下载PDF
《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书评
6
作者 陈支平 陈海伦 《妈祖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97-100,共4页
妈祖文化是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浙江等地民间信仰的一种精神文化,是以妈祖为中心的神灵文化。一直以来,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民俗学、文献学、宗教学、历史学以及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妈祖文化,缺乏对妈祖艺术形象的研究。本文对近期张... 妈祖文化是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浙江等地民间信仰的一种精神文化,是以妈祖为中心的神灵文化。一直以来,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民俗学、文献学、宗教学、历史学以及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妈祖文化,缺乏对妈祖艺术形象的研究。本文对近期张蓓蓓教授出版的《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一书进行评论,认为本书从妈祖艺术形象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为妈祖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成果,并且拓宽了妈祖研究的幅度,有助于学者更全面的研究妈祖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 妈祖塑像 妈祖图像 民间
下载PDF
试论民间信俗的社会价值及资源开发——以开漳圣王信俗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42-45,共4页
开漳圣王信俗作为民间信俗之一种,以初唐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兵开漳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以开漳圣王陈元光祭祀为核心,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河南、福建、台湾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信仰习俗。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开漳圣王信俗作为民间信俗之一种,以初唐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兵开漳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以开漳圣王陈元光祭祀为核心,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河南、福建、台湾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信仰习俗。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联谊及经济价值,开发其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弘扬民间信俗文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开漳圣王信 社会价值 资源开发
下载PDF
巫术与宋代民间节俗 被引量:3
8
作者 方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102,共8页
宋代民间节俗包含了大量巫术的因素,主要分为祈求、驱鬼、辟邪、祛病、祭祀五种形态,并贯穿了求生拒死、趋吉避凶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宋人的生命意识、生存意愿、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巫术 宋代 民间
下载PDF
浅议汉画像石图像的题材和意义——以苏北、皖北、鲁西南地区民间葬俗为参考 被引量:3
9
作者 倪东辉 程淑琴 倪佳琪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1-3,共3页
对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铺首衔环、车马出行、楼阁双阙、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几类题材和意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苏北、皖北、鲁西南地区画像石发生时期和鼎盛时期配置相对完整的墓葬中的图像题材,查阅文献并调查了当地民间的葬礼习俗;得出... 对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铺首衔环、车马出行、楼阁双阙、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几类题材和意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苏北、皖北、鲁西南地区画像石发生时期和鼎盛时期配置相对完整的墓葬中的图像题材,查阅文献并调查了当地民间的葬礼习俗;得出了铺首衔环、车马出行、楼阁双阙、庖厨宴饮、乐舞百戏是稳定配置在一起的一个图像体系,具有共同的意义,最初只是用来表现葬礼的仪式过程,到后期由于某些单个主题因政治制度、墓葬型制等因素的变化而衍生出了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图像意义 葬礼 民间
下载PDF
民间虎俗与生殖崇拜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乃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中国民间礼仪中有许多关于虎的习俗,从这些习俗来看,虎象征女性生殖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崇拜孕育新生命的母体。在华夏民族的许多创世神话中,都讲到人出自葫芦,葫芦就是孕育人类的子宫。虎从风从地从阴,形体与葫芦相似,类似人...  中国民间礼仪中有许多关于虎的习俗,从这些习俗来看,虎象征女性生殖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崇拜孕育新生命的母体。在华夏民族的许多创世神话中,都讲到人出自葫芦,葫芦就是孕育人类的子宫。虎从风从地从阴,形体与葫芦相似,类似人的怀孕母体;西王母是传说中的母虎女神,主管生与杀,居住在昆仑山,而昆仑一词也具有"圆"或者葫芦的含义;在彝语中,虎与葫芦的发音相同,都称作"罗"。因而,虎自然被视为女性的象征,具有强盛的生殖力,受到先民的崇拜。考古发现的6500年前的蚌虎,商代青铜器中的"双身虎"造型,以及民间祭祖中的大虎馍,婚礼中的新娘被看作娇虎的习俗,都反映了这种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生殖崇拜 中国民间礼仪 母系氏族
下载PDF
明代宫廷岁时节日服饰应景纹样与民间节俗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惠娥 张书华 《创意与设计》 2016年第5期40-47,共8页
我国岁时节日历史悠久,自汉代起就出现了完整的岁时节日体系,至今仍然通用。岁时节日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衣食住行上均有体现。其中以服饰来象征节令转换或表达岁时节日内涵更是由来已久。到了明代,宫廷创造出与岁时节日体系相照应的... 我国岁时节日历史悠久,自汉代起就出现了完整的岁时节日体系,至今仍然通用。岁时节日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衣食住行上均有体现。其中以服饰来象征节令转换或表达岁时节日内涵更是由来已久。到了明代,宫廷创造出与岁时节日体系相照应的应景纹样,随着时序的转换穿着相应的应景补服或蟒衣。这些纹样蕴含的寓意、更换的时间次序与民间节俗之间存在不可磨灭的关系。本文阐述了明代宫廷岁时节日服饰应景纹样中对应节日的起源、纹样的寓意和典型案例,再与明代民间南北各异的节俗活动相互比对,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明代宫廷应景纹样顺应宫廷岁时节日体系,受民间节俗影响,与民间节俗包含的节日体系、节日活动、节日内涵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岁时节日 纹样 民间
下载PDF
民间俗信对制度化宗教的兼容整合
12
作者 梁家胜 黄颖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7-92,共6页
在民间传说中我们可窥见民间俗信对制度化宗教(主要指道教、佛教和儒家学说思想)的兼收并蓄、包容整合。民间信仰的兼容性特色可用"儒门释户道相通"来加以概括。而这种兼容性正凸显了广大民众在心理需求与生活指归两个维度上... 在民间传说中我们可窥见民间俗信对制度化宗教(主要指道教、佛教和儒家学说思想)的兼收并蓄、包容整合。民间信仰的兼容性特色可用"儒门释户道相通"来加以概括。而这种兼容性正凸显了广大民众在心理需求与生活指归两个维度上的调适和应用。本着为现世、为生活的实用目的,广大民众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已制度化了的宗教教义和信仰模式涵化转变成能够为其心理和情感所接纳的方式来崇信、践行之。心理需求与生活指归的完美融合又折射出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功利性格及特质。民间俗信对制度化宗教具有兼容和整合功能,是与其在生活指向上的功利性格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制度化宗教 兼容性 功利性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下闽台民间信仰节俗的当代嬗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丹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12,19,共6页
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看,闽台民间信仰节俗在共享空间层面的当代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历时性传播中,闽台民间信仰节俗从田间地头走向海峡对岸,反映出民间文化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成为共享文化生活经验并持有相同文化理念的"文化共同... 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看,闽台民间信仰节俗在共享空间层面的当代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历时性传播中,闽台民间信仰节俗从田间地头走向海峡对岸,反映出民间文化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成为共享文化生活经验并持有相同文化理念的"文化共同体"的载体;在共时性的传播中,则将闽台民间信仰节俗打造成民族化想象的容器。在其仪规层面的当代变化上,历时性传播发生了从宗教仪式到文化展演的变化,折射出地方社会利用现存的在地民间文化资源以寻求发展的努力,共时性的传播则建构出"本土化现代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民间信仰节 传播仪式观 共时性传播 历时性传播
下载PDF
略论明清小说中的民间俗信与伦理精神
14
作者 韩希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3,共4页
明清小说中描述的民间俗信形式种类繁多,寄寓了小说人物及作者的生活理想。俗信形式传播了礼教,礼教内容使俗信形式得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官方的认可和支持,其形式、内容及传达的伦理精神都值得我们重视。
关键词 民间 伦理精神 明清小说
下载PDF
生态翻译视阈下的闽台同源民间信俗英译初探——以“保生大帝”信俗为例
15
作者 卢丹晖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促进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民间信俗为切入点,以"保生大帝"信俗为例,从生态翻译论视阈,探讨闽台同源民间信俗的英译策略。结合实例分析,对比汉英文本的生态环境,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论证闽台同源民间信俗的英译策略... 为促进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民间信俗为切入点,以"保生大帝"信俗为例,从生态翻译论视阈,探讨闽台同源民间信俗的英译策略。结合实例分析,对比汉英文本的生态环境,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论证闽台同源民间信俗的英译策略,提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三维"的选择转换,能树立良好的信俗翻译认知观,深入挖掘闽台信俗的传统价值,减少信俗英译的语用失误,丰富民俗文化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学界提供语用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民间 语言维 文化维 交际维
下载PDF
浅析南通民间版画“纸马”的民俗意涵
16
作者 洪娟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5期60-62,共3页
南通“纸马”以融合南北文化后的南通民俗文化为载体.直接记录和反映了南通人民的生活百态与审美习惯,体现了南通人民渴望消灾避祸、祈求吉祥幸福的心态。本文从南通“纸马”的信仰崇拜、民间俗神崇拜、宗教崇拜和巫术意涵等四个方面... 南通“纸马”以融合南北文化后的南通民俗文化为载体.直接记录和反映了南通人民的生活百态与审美习惯,体现了南通人民渴望消灾避祸、祈求吉祥幸福的心态。本文从南通“纸马”的信仰崇拜、民间俗神崇拜、宗教崇拜和巫术意涵等四个方面加以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纸马”艺术 信仰崇拜 民间神崇拜 宗教崇拜 巫术意涵
下载PDF
论闽南民间信俗在两岸交流中的区位优势
17
作者 何池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第2期53-62,共10页
通过叙述闽南民间信俗的概念与民俗性、泛神性、草根性、功利性特点,阐述闽南主要民间信俗的神祇及充满特色的各种信俗活动,介绍了闽南民间信俗传播入台的经过和台湾的信俗活动概况,最后以改革开放以来台湾信众频繁回闽南祖庙祭祖进香... 通过叙述闽南民间信俗的概念与民俗性、泛神性、草根性、功利性特点,阐述闽南主要民间信俗的神祇及充满特色的各种信俗活动,介绍了闽南民间信俗传播入台的经过和台湾的信俗活动概况,最后以改革开放以来台湾信众频繁回闽南祖庙祭祖进香的大量事实,得出"两岸交流从民间开始,民间交流从信俗开始,民间信俗交流从闽南开始"的结论,揭示出民间信俗对两岸关系的重要作用,以及闽南在两岸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民间 两岸交流 优势
下载PDF
三峡民间茶俗杂谈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永新 蔡世文 宋晓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0-22,共3页
三峡民间茶俗表现为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对茶俗现象的考察研究 ,笔者认为 :三峡民间茶俗属于区域性茶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具有地方性。
关键词 民间 长江三峡地区 茶叶生产 茶叶消费习 表现形式
下载PDF
深化两岸闽南民间信俗交流的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晓峰 邓文金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第3期74-85,94,共13页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海峡两岸闽南民间信俗交流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互动、交流深化并向政治、经济领域扩展等阶段,并呈现出交流规模扩大化、交流内容多元化、交流活动迈向学术化等特点,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法律地位不明确...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海峡两岸闽南民间信俗交流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互动、交流深化并向政治、经济领域扩展等阶段,并呈现出交流规模扩大化、交流内容多元化、交流活动迈向学术化等特点,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法律地位不明确、政策措施不配套、"各自为政"现象突出、交流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和创新机制等问题。解决之策主要有: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民间信仰的法律地位;创新对台交流工作机制;打造闽南民间信俗文化品牌,促进两岸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强对闽南民间信俗文化的学术研究,提升交流层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闽南 民间 交流
下载PDF
论民间俗信的教育功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9期107-108,共2页
民间俗信在传承民族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传授生产生活知识,规范伦理道德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要准确判定各种民间俗信的性质,有所选择地吸纳、继承,不能夸大或忽视它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民间 教育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