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5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天然气地球科学研究成果介绍与分析——以索科洛夫的著作为主线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乐天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8,共18页
考虑到前人对生物成因天然气来源和泥质岩、碳酸盐岩、煤等作为气源岩问题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文中不再涉及。文中将从更深的气源(例如中、下地壳火成岩、变质岩甚至地幔岩)角度对国外有关科研成果和资料加以搜集和整理(以前苏联学者В... 考虑到前人对生物成因天然气来源和泥质岩、碳酸盐岩、煤等作为气源岩问题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文中不再涉及。文中将从更深的气源(例如中、下地壳火成岩、变质岩甚至地幔岩)角度对国外有关科研成果和资料加以搜集和整理(以前苏联学者ВА索科洛夫的著作为主线)[1-2]①,做出了以下分类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分析:①火山气;②热泉气、气泉气和冷泉气;③火成岩气;④金属矿床气;⑤盐层气;⑥石油伴生气;⑦煤层气;⑧泥火山气;⑨地下水中气;10断层气和地震气;11韧性剪切带气;12地幔气。有关资料年代尽管有些久远,但仍希望对现代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热泉 和冷泉 火成岩 金属矿床 盐层 石油伴生 煤层 泥火山 地下水中 断层 地震 韧性剪切带 地幔
下载PDF
正气辨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孙广仁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20-23,共4页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 ,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 ,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 ,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脏腑经络 ,则为脏腑经...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 ,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 ,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 ,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脏腑经络 ,则为脏腑经络之气 ;分布到脉之内外 ,则为营气和卫气。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修复和调节作用 ,可因其构成成分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身之 脏腑之 经络之
下载PDF
中国大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戴金星 倪云燕 +4 位作者 龚德瑜 黄士鹏 刘全有 洪峰 张延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勘探开发大气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1991年至2020年,中国新探明大气田68个,促进2020年产气1925×10^(8)m^(3),成为世界第4产气大国。基于中国70个大气田的1696个气样组分和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获得中国大... 勘探开发大气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1991年至2020年,中国新探明大气田68个,促进2020年产气1925×10^(8)m^(3),成为世界第4产气大国。基于中国70个大气田的1696个气样组分和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获得中国大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①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的最轻值和平均值,随分子中碳数逐增而变重,而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的最重值,随分子中碳数逐增而变轻。②中国大气田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71.2‰~−11.4‰,其中生物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71.2‰~−56.4‰;油型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54.4‰~−21.6‰;煤成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49.3‰~−18.9‰;无机成因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35.6‰~−11.4‰;根据这些数据编制了中国大气田的δ^(13)C_(1)值尺图。③中国天然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107.1‰~−8.9‰,其中生物气δ^(13)C_(1)值为−107.1‰~−55.1‰;油型气δ^(13)C^(1)值为−54.4‰~−21.6‰;煤成气δ^(13)C_(1)值为−49.3‰~−13.3‰;无机成因气δ13C1值为−36.2‰~−8.9‰;根据上述数据编制了中国天然气的δ^(13)C_(1)值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物 油型 煤成 无机成因 烷烃 碳同位素组成 δ_(13)C^(1)值尺
下载PDF
四川超级含气盆地古生界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4
作者 邓宾 刘树根 +12 位作者 姚根顺 廖芸 张本健 张航 孙玮 吴娟 刘文平 吴伟 李文正 鲁鹏达 王恒 刘重江 张智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76,共23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天然气资源最为富集的超级含气盆地,但天然气探明程度目前仍然偏低。为了给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基于该盆地典型气田勘探历程,结合多期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分析,探讨了四川盆地古生界大中型气田富集分布规律及... 四川盆地是中国天然气资源最为富集的超级含气盆地,但天然气探明程度目前仍然偏低。为了给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基于该盆地典型气田勘探历程,结合多期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分析,探讨了四川盆地古生界大中型气田富集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揭示了该盆地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古生界蕴含3个超级含油气系统,即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7.55%)、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41.30%)、上二叠统龙潭组/吴家坪组(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2.53%);②该盆地古生界已发现20个超大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1000×10^(8)m^(3)),14个大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介于300×10^(8)~1000×10^(8)m^(3))以及20个中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介于100×10^(8)~300×10^(8)m^(3)),超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85.5%;③古生界大型隆—坳格局构造沉积分异作用控制影响着该盆地内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和龙潭组/吴家坪组3套优质烃源岩层系的形成与分布。结论认为,晚三叠世以来的陆相盆地演化过程使得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成为上述3个超级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成藏期,形成了3个气田群(绵阳—长宁拉张槽周缘带震旦系—下古生界、开江—梁平与蓬溪—武胜拉张槽周缘带二叠系—三叠系、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其合计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10^(12)m^(3),是该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超级含盆地 超级含油系统 超大型 大中型 海相天然 页岩
下载PDF
气举井优化配气技术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张进 张长久 +2 位作者 胡天宇 彭凯 赵松柏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南堡油田1-3人工岛自2008年投产以来整体以气举采油方式为主,开发十余年,随着含水升高和地层能量下降,如何提高气举井举升效率关系到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整体经济效益。通过应用气举宏观控制图、井下管柱结构优化、历史井筒压力和实测工况... 南堡油田1-3人工岛自2008年投产以来整体以气举采油方式为主,开发十余年,随着含水升高和地层能量下降,如何提高气举井举升效率关系到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整体经济效益。通过应用气举宏观控制图、井下管柱结构优化、历史井筒压力和实测工况资料的气举井特征曲线等大数据,相继研究了加深气举、组合式声波射流气举阀、中空柱塞气举、优化配气现场计算方法修正等技术,较大幅度的提高了气举井的开发效果,达到了节约日注气量的目的,也为国内外同类型油田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采油 加深 声波射流举阀 中空柱塞 举宏观控制图 优化配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展布模式
6
作者 戴金星 董大忠 +7 位作者 倪云燕 龚德瑜 黄士鹏 洪峰 张延玲 刘全有 吴小奇 冯子齐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678,共12页
在阐述美国和中国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年产量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致密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展布的研究沿革,分析页岩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展布特征及致密砂岩气成因类型。研究表明:(1)美国致密砂岩气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由2008年的... 在阐述美国和中国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年产量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致密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展布的研究沿革,分析页岩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展布特征及致密砂岩气成因类型。研究表明:(1)美国致密砂岩气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由2008年的35%降至2023年的8%左右;美国页岩气2023年产量为8310×10^(8)m^(3),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由2000—2008年的5%~17%升至2023年的70%以上。(2)中国致密砂岩气占天然气总产量比例由2010年的16%升至2023年的28%以上;2012年中国开始生产页岩气,2023年产量达250×10^(8)m^(3),约占天然气全国总产量的11%。(3)页岩气藏展布模式为连续型,根据页岩气藏是否有断层切割及断距与气层厚度的关系,连续型页岩气藏可分为连续式和断续式两种。(4)与以往大部分学者认为致密砂岩气藏展布模式为连续型的认识不同,致密砂岩气藏展布模式不是连续型;根据圈闭类型,致密砂岩气藏可分为岩性型、背斜型和向斜型3种。(5)中国3大克拉通盆地和埃及Obavied次盆的致密砂岩气为煤成气,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和阿曼迦巴盐盆地的致密砂岩气为油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致密砂岩 藏特征 连续型成藏 岩性型成藏 背斜型成藏 向斜型成藏 煤成 油型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天然气工业进展、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18
7
作者 邹才能 林敏捷 +10 位作者 马锋 刘翰林 杨智 张国生 杨依超 关春晓 梁英波 王影 熊波 于豪 余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8-435,共18页
天然气在21世纪中叶将迈入“鼎盛期”,“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回顾全球天然气工业历程,梳理美国页岩革命启示,总结中国天然气发展历史与成果进展,分析天然气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地位与挑战,提出当前和未来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 天然气在21世纪中叶将迈入“鼎盛期”,“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回顾全球天然气工业历程,梳理美国页岩革命启示,总结中国天然气发展历史与成果进展,分析天然气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地位与挑战,提出当前和未来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策。中国天然气工业经历了起步、增长、跨越3个发展阶段,已成为世界第4大天然气生产国与第3大消费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取得重大成就,为储量产量规模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碳中和目标下,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天然气工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天然气低碳优势显著,“气电调峰”助力新能源发展;同时,开采难度与成本加大等问题更突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碳中和进程中,立足“统筹布局、科技创新;多能互补、多元融合;灵活高效、优化升级”,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速推动天然气工业发展:①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规划部署重点勘探开发领域,突破关键理论,强化技术攻关,持续支撑增储上产;②推进天然气绿色创新发展,突破新技术,拓展新领域,融合新能源;③优化天然气供需转型升级,加大管道气、液化天然气布局和地下储气库建设,建立储备体系,提升应急调节能力和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助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实现资源利用低碳化、能源消费清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天然 页岩 致密 煤层(煤岩) 新能源 能源转型
下载PDF
论中医“气的分类”的逻辑矛盾与解决方式
8
作者 陈吉全 陈瑞祺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10期20-22,共3页
十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将人体之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身之气;第二层次是为一身之气组成成分的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第三层次是由先天元气和后天宗气所构成的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其分类的逻辑矛盾在于:既然诸气均属人... 十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将人体之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身之气;第二层次是为一身之气组成成分的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第三层次是由先天元气和后天宗气所构成的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其分类的逻辑矛盾在于:既然诸气均属人体的一身之气,则均应为先、后天之合气,为何书中对气进行分类时,言宗气、营气、卫气无先天之气?若无先天之气,其气即为外在之气,不能固摄后天,则宗气、营气、卫气就不能成为一身之气,与其属于一身之气相矛盾,不符合概念的自洽性。文中提出新的“气”分类方法及改进建议,认为人身无论何种气皆是先、后天之合气,皆由元气及后天谷气、清气组成,元气化生营卫,营卫合成宗气;建议以“神气”概念代替“经络之气”,以“大气”代替“一身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下载PDF
煤岩气:概念、内涵与分类标准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国欣 张水昌 +11 位作者 何海清 何新兴 赵喆 牛小兵 熊先钺 赵群 郭绪杰 侯雨庭 张雷 梁坤 段晓文 赵振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3-795,共13页
近年来,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深层煤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针对目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对这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表述不一致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煤岩气”概念,并系统对比剖析其赋存状态、运储形式、差异... 近年来,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深层煤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针对目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对这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表述不一致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煤岩气”概念,并系统对比剖析其赋存状态、运储形式、差异聚集和开发规律。在地质上,煤岩气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煤层气,具有游离气与吸附气并存、富含游离气,自生自储-微距运移并可有他源的聚集,煤岩割理裂缝发育、游离气差异富集等特点,埋深超过2000m的深层煤岩气具有“高压力、高温度、高含气、高饱和、高游离”的“5高”地质特征;在开发上,与页岩气、致密气特征相似,人工改善储层连通性后,无需排水降压,高势能游离气弹性驱动产出、压降后吸附气解吸接替,可依靠地层自然能量开采,游离气与吸附气连续接力长周期产气。按照埋深、煤阶、压力系数、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和气井产量等,提出了煤岩气的分类标准和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初步估算埋深超过2 000 m的中国煤岩气地质资源量超过30×1012m3,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提出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渤海湾等盆地是煤岩气的规模富集有利区,梳理了技术与管理挑战并指出攻关方向,为中国煤岩气管理与勘探开发奠定理论、评价和生产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煤层 吸附 游离 分类标准 储量估算方法
下载PDF
吸嗅芳香,升清降浊强肺气
10
作者 周燕 张洁 沈潇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10期35-36,共2页
肺是体内气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在肺内进行短暂停留后,再将浊气呼出,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黄帝内经》提到:“诸气者,皆属于肺。”所谓“诸气”,就是指宗气、营气、卫气和真元之气等维持人体正常运行而不受... 肺是体内气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在肺内进行短暂停留后,再将浊气呼出,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黄帝内经》提到:“诸气者,皆属于肺。”所谓“诸气”,就是指宗气、营气、卫气和真元之气等维持人体正常运行而不受邪的正气。“肺气健旺,则五脏之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在肺气的推动下,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随着秋天的到来,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要义在于防燥。结合肺喜润恶燥的特点,秋季养生,调养肺气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清降浊 五脏之 布散 体交换
下载PDF
《天然气工业》2011年总目次
11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I0002-I0009,共8页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红层盆地 天然成藏条件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普光 苏里格 田开发 田开发 凝析 致密砂岩 潘河煤层 煤层 鄂尔多斯盆地 天然勘探 勘探 元坝地区 《天然工业》 目次
下载PDF
生物质气化技术介绍
12
作者 Thanh Phong Mai Dinh Quan Nguyen 汪小雯(译) 《江苏锅炉》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气化是通过间接燃烧的方式将固体和液体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燃烧的方法,气化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本文旨在从环境影响和技术增益两个维度,对这两种生物质热转化方式展开比较分析,... 气化是通过间接燃烧的方式将固体和液体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燃烧的方法,气化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本文旨在从环境影响和技术增益两个维度,对这两种生物质热转化方式展开比较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基础的选择参考。气化过程可细分为气化剂的选择、非催化工艺、催化工艺以及等离子体辅助工艺等几个方面。本文还将介绍常见的气化设备类型一一气化器,并结合其工作原理,对气化技术的利弊进行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炉 生物质 间接燃烧 直接燃烧 合成 等离子体 上升 交又 搭桥 焦油 木炭 蒸汽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天然气与石油》2011年(第29卷)总目录
13
《天然气与石油》 2011年第6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天然 混合 石油 矿物燃料 页岩开发 原油 天然处理厂 高含硫 田集输 成品油管道 输油管道 田开发 田开发 天然净化 煤层 煤成 管道 李治平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微气泡发生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霖晓 崔怡洲 +3 位作者 李成祥 石孝刚 高金森 蓝兴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微气泡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停留时间长、比表面积大和具有较强自增压效应等优点,可以显著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强化气液两相的传质速率。目前,多种基于不同原理的微气泡发生器均可以有效产生微气泡,而不同领域利用微气... 微气泡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停留时间长、比表面积大和具有较强自增压效应等优点,可以显著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强化气液两相的传质速率。目前,多种基于不同原理的微气泡发生器均可以有效产生微气泡,而不同领域利用微气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其应用的微气泡发生技术也有所区别。本文综述了微气泡发生器在水处理过程、生物和医学领域、矿物浮选过程以及化工过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各工业过程中常用的微气泡发生器类型和微气泡发生器的发泡原理,简述了各类微气泡发生器的气泡生成效果,指出了微气泡发生器的结构和操作条件对微气泡发生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各类微气泡发生器的使用条件。当下,依靠单一原理的微气泡发生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耦合式微气泡发生器结合多种微气泡生成原理的优势,可以产生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的微气泡,因此耦合式微气泡发生器的研发对未来微气泡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最后对微气泡发生器的应用前景、研发方向等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两相 过程强化 泡发生器 泡应用 耦合式微泡发生器
下载PDF
高含水致密凝析气藏稳产技术应用——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炫 张文彪 +2 位作者 严鸿 杨通水 雷一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低孔、低渗、有水、中含凝析油、弹性气驱、高压岩性圈闭的砂岩气藏,气藏底水能量充足。针对气井生产过程中受地层水水侵和反凝析污染影响造成稳产难度较大的情况,结合储层及气井产液特征,...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低孔、低渗、有水、中含凝析油、弹性气驱、高压岩性圈闭的砂岩气藏,气藏底水能量充足。针对气井生产过程中受地层水水侵和反凝析污染影响造成稳产难度较大的情况,结合储层及气井产液特征,开展有水凝析气井稳产技术应用实践,分析并总结应用实践经验和成果,选取了应用效果较好的注气吞吐、电潜泵排水、车载压缩机气举、柱塞气举排液和自动化开关井5种稳产技术。结果表明:①针对储层反凝析液伤害,形成单井注气吞吐技术应用选井原则;②针对气藏水体赋存特征和水侵模式特征,调整气藏排水采气对策思路,采用电潜泵排水技术和车载压缩机气举技术;③针对地层压力低、举升能量不足,优化油、气、水三相流动条件下的柱塞气举排液技术;④针对低压间歇生产井采用自动化开关井技术,增加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对5种主要稳产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一系列稳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安岳气田须二段气藏稳定生产,为类似高含水致密凝析气藏的稳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砂岩 反凝析污染 柱塞举排液 吞吐 须家河组 稳产技术
下载PDF
美国典型富氦无机成因气田中氦气地质特征与聚集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怡青 陶士振 陈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7-339,共13页
美国广泛发育具有经济效益的富氦无机成因天然气田,如其中富氦氮气田甚至可以含有高达10%的氦。原地和周边地区的基底提供充足的氦源而氮气可来自不同圈层,且通常N_(2)/He(He>0.1%)在5~50之间。但是富氦氮气田在美国独特地质环境之... 美国广泛发育具有经济效益的富氦无机成因天然气田,如其中富氦氮气田甚至可以含有高达10%的氦。原地和周边地区的基底提供充足的氦源而氮气可来自不同圈层,且通常N_(2)/He(He>0.1%)在5~50之间。但是富氦氮气田在美国独特地质环境之外是否也有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富氦二氧化碳气田中的氦主要也来自壳源且产量可观。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富氦二氧化碳气田均被认为是来源于新生代晚期的岩浆活动,且该地区岩浆岩具有较高的U、Th含量。地下水溶气脱气-再溶解(Groundwater Gas Stripping and Re-dissolution,GGS-R)模型被普遍认为可以合理解释CO_(2)气藏中氮气、氦等惰性气体的聚集成藏机制。具体来说,幔源CO_(2)载体气充注时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大气源惰性气体与壳源惰性气体脱出成藏,并与地下水达到水/气溶解平衡。虽然不同气田的平衡值各有不同,但是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各气田均显示出相似的范围值,即在相应的储层压力和温度下为0~100 cm^(3)水/cm^(3)气。本文系统分析美国无机成因富氦气藏的氦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机制,讨论氦气在经历氦源岩内游离相扩散初次运移后通过水溶相、气容相集流或是多相渗流方式进行的二次运移及由无机成因载体气N_(2)和CO_(2)共同参与的富集成藏机制,既可为我国氦气勘查提供理论认识依据,也可为二氧化碳地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及安全封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氦 CO_(2) N_(2) 非烃 无机成因 地质特征 聚集机制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注气方式与能量回收效率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发强 代孟佳 +4 位作者 何小龙 杨君楠 李郊源 李雯 余伊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6-1646,共11页
研究不同注气方式煤炭地下气化(UCG)能量回收情况,有利于发展更高效的UCG工艺。设计并实施了固定和移动注气点UCG模型实验,基于化学计量学和碳平衡法计算了气化煤耗总量及速率,对比分析了2种注气工艺对煤气组成和热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研究不同注气方式煤炭地下气化(UCG)能量回收情况,有利于发展更高效的UCG工艺。设计并实施了固定和移动注气点UCG模型实验,基于化学计量学和碳平衡法计算了气化煤耗总量及速率,对比分析了2种注气工艺对煤气组成和热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注气方式下煤气产量和有效气体组成的变化,评价了2种注气工艺实验的能量回收效率。结果表明,固定注气点实验中提高O_(2)净注入流量可改善煤气热值衰减的现象,但随着气化空腔的扩大,提高O_(2)净注入流量对气化反应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分3次提高O_(2)净注入流量,煤气热值分别提高2.01、1.27和1.10 MJ/Nm^(3),气化效率(煤气的热值与碳的燃烧热之比)分别提高14.64%、9.45%和7.73%。移动注气点位置,可实现煤气热值和气化效率的短时间快速回升,分4次移动注气点位置,每次移动距离为300 mm,煤气热值分别提高2.95、3.32、3.37和2.54 MJ/Nm^(3),气化效率分别提高17.99%、21.04%、27.88%和13.92%。2种注气工艺实验分别气化了72.49 kg和91.47kg的煤,平均煤耗速率分别为0.97和1.27 kg/h,气化效率和煤耗速率呈同步突变,这一现象在改变气化剂注入条件和移动注气点位置后更为明显,表明气化效率与煤耗速率具有一定关系。相比固定注气点实验,移动注气点位置可有效改善气化效果,相同的气化剂注入条件下,有效气体组分和气化效率分别提高12.5%和2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 能量回收 固定注 移动注 化效率
下载PDF
纳米SiO_(2)气凝胶在低碳建筑中的应用与展望
18
作者 韩荣荣 彭战军 王天赋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3期79-81,共3页
低碳建筑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要求而产生。低碳建筑的发展依赖于新型环保节能材料。环保节能材料是建材行业源头减碳的主要途径。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可使建筑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随着气凝胶、石墨烯等新型环保节能建... 低碳建筑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要求而产生。低碳建筑的发展依赖于新型环保节能材料。环保节能材料是建材行业源头减碳的主要途径。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可使建筑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随着气凝胶、石墨烯等新型环保节能建材与制品的出现,是实现建筑业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途径。受国家建筑节能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影响,气凝胶在建材领域应用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方向。本文重点阐述了气凝胶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对目前气凝胶复合材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做了详细分析,最后对气凝胶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减碳应用进行分析,展望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建筑 节能材料 SiO_(2)凝胶 凝胶复合材料 凝胶玻璃 凝胶涂料系统 凝胶复合绝热板 凝胶复合绝热毡
下载PDF
平原水库库底浅层气分布特征及其诱发库底渗漏模式初探
19
作者 李涛 张宇丰 +2 位作者 张振超 孙计同 郭恩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本研究以某平原水库为研究区,基于钻探、浅地层剖面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对浅层气致平原水库库底渗漏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浅地层剖面法可有效探测平原水库库底浅层气分布。当前库底浅层气在库心沉积物中多个区域独立分布。气温的变... 本研究以某平原水库为研究区,基于钻探、浅地层剖面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对浅层气致平原水库库底渗漏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浅地层剖面法可有效探测平原水库库底浅层气分布。当前库底浅层气在库心沉积物中多个区域独立分布。气温的变化、近三年地下水位及水库蓄水水位的波动均无法引起研究区内水库的库底浅层气突破库底夯实黏土层。但若地下水上升最大幅度由1.1~1.2 m升高到1.4~1.6 m,或水库蓄水最小水深由3.8~4.1 m降低到0.5~3 m时,当前库底浅层气热点分布区的库底黏土防渗层将存在破坏风险。平原水库库底浅层气分布时空演化及其诱发库底渗漏过程可分四个阶段:建成初期,库底浅层气向库心汇聚阶段;极端事件引发库底气突破库底夯实黏土层致浅层气释放阶段;极端事件结束气体排泄通道/渗漏通道被限制或被关闭阶段;前两个阶段反复多次后库底沉积物饱和,库底渗漏点形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底浅层 浅地层剖面法 平原水库 库底渗漏 土体拉张破坏
下载PDF
水侵气藏型储气库全周期高效建设微观模拟实验
20
作者 江同文 齐桓 +4 位作者 王正茂 李宜强 王锦芳 刘哲宇 曹金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9,共8页
借助微观可视化模型与微流控技术,开展了水侵气藏型储气库初期建库阶段注气驱水及循环储采阶段采气底水上侵、储气排驱水体的模拟实验,分析气液界面稳定机制、气液渗流与赋存规律,探索储气库全周期高效运行的优化调控方式。研究表明:储... 借助微观可视化模型与微流控技术,开展了水侵气藏型储气库初期建库阶段注气驱水及循环储采阶段采气底水上侵、储气排驱水体的模拟实验,分析气液界面稳定机制、气液渗流与赋存规律,探索储气库全周期高效运行的优化调控方式。研究表明:储气库初期建库阶段应调控注气速度,充分发挥重力作用保证气液界面宏观稳定运移,大幅度提高气体的波及能力,为储气库后续循环储采阶段提供更大的储气孔隙空间。储气库循环储采阶段,恒定的储采气速度导致孔隙空间利用率低,逐渐提高储采气速度,从“小吞小吐”逐渐过渡到“大吞大吐”,可以持续打破孔喉内流体的平衡受力状态,扩大储气孔隙空间与流动通道,有利于储气库扩容增效和调峰保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侵藏型储 循环储采 水界面 储采速度 库扩容 调控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