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气化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昀 邵岩 李斌 《发电设备》 2010年第5期385-388,共4页
介绍了生物质气化机理、工艺及设备,并介绍了目前应用较多的生物质气化供气和生物质气化发电方式,指出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提高效率和可靠性、降低飞灰和焦油含量等是今后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的主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机理 气化技术应用
下载PDF
利用发射光谱研究等离子体辅助下煤的气化机理
2
作者 徐振峰 马腾才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1,共4页
以水蒸气为气化介质,以空气为输送介质,研究等离子体辅助条件下煤的气化行为.考察了磁场线圈电流、空气流量、电弧的输入功率等工艺条件对煤气组成的影响,同时采用可见发射光谱技术对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进行诊断,探讨等离子体辅助下... 以水蒸气为气化介质,以空气为输送介质,研究等离子体辅助条件下煤的气化行为.考察了磁场线圈电流、空气流量、电弧的输入功率等工艺条件对煤气组成的影响,同时采用可见发射光谱技术对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进行诊断,探讨等离子体辅助下煤的气化机理.可见发射光谱研究表明H2,CO,CO2,O2的产量及C原子、CO+离子、CH自由基、H原子的相对峰强度随着磁场电流的增加出现一个最大值;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CO,CO2,O2的产量逐渐增加;H2的产量随着C原子或H原子相对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电弧输入功率的增加,H2,CO的产量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CH自由基 气化机理 发射光谱
下载PDF
煤无氧气化催化剂和气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景标 郑炯 《广东化工》 CAS 2009年第5期64-67,共4页
文章综述了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等催化剂对煤无氧气化的催化活性以及催化剂的添加方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同时,重点分析了不同金属作为催化剂时煤无氧催化气化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煤催化气化 催化剂 气化机理
下载PDF
基于铁矿石载氧体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万军 张海峰 +1 位作者 葛晖骏 沈来宏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在单批次进料小型流化床上,以稻壳为生物质燃料,研究了床料、气化温度、水蒸气体积分数以及载氧体载氧量与生物质含碳量的摩尔比(O/C)对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并考察了铁矿石的长期交替氧化还原过程中的反应特性,分析了在小... 在单批次进料小型流化床上,以稻壳为生物质燃料,研究了床料、气化温度、水蒸气体积分数以及载氧体载氧量与生物质含碳量的摩尔比(O/C)对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并考察了铁矿石的长期交替氧化还原过程中的反应特性,分析了在小型流化床,水蒸气气氛气化条件下,铁矿石载氧体在反应过程中主要的反应以及反应后的铁矿石的床料变化。研究表明:在载氧体条件下,生物质的碳转化率显著增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合成气中的H_2和CO的体积分数也相应升高。在温度不变情况下,随着水蒸气比例的升高,CO_2和H_2的体积分数显著上升。伴随着O/C摩尔比的升高,CO和H_2均显著下降。因此,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铁矿石在生物质化学链气化过程中对反应速度、合成气比例等均有明显的作用,对研究生物质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气化 铁矿石 载氧体 生物质 气化机理
原文传递
四氟化碳摩尔气化热的理论推算及其气化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疆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7-40,共4页
运用表面化学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气化相变模型,对四氯化碳的摩尔气化热进行了理论推算,所得结果与文献实验值基本吻合。并就类似结构化合物用同样的模型对其摩尔气化热也进行了推算,结果与文献实验值基本吻合。将表面化学原理运用于分子... 运用表面化学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气化相变模型,对四氯化碳的摩尔气化热进行了理论推算,所得结果与文献实验值基本吻合。并就类似结构化合物用同样的模型对其摩尔气化热也进行了推算,结果与文献实验值基本吻合。将表面化学原理运用于分子水平。把体系的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物理量联系起来了,并且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化碳 摩尔气化 表面化学 气化相变模型 气化机理 表面积 表面张力
下载PDF
湍流多相混合与气化反应耦合机理、过程强化及火焰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辅臣 李伟锋 《科技资讯》 2016年第4期165-166,共2页
经过该年度的实施,已完成了研究任务,上述预期目标均已实现,主要完成情况如下:(1)调试、升级了PIV测试平台,配置了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系统,新购置了Photron Fastcam SA2高分辨率高速相机。(2)研究了激励作用下轴对称撞击流和平面撞... 经过该年度的实施,已完成了研究任务,上述预期目标均已实现,主要完成情况如下:(1)调试、升级了PIV测试平台,配置了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系统,新购置了Photron Fastcam SA2高分辨率高速相机。(2)研究了激励作用下轴对称撞击流和平面撞击流的流场形态及撞击面振荡规律,获得了激励频率、振幅和喷嘴出口湍流强度对撞击面振荡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湍流撞击流的混合机理和强化手段研究提供了参考。(3)利用光场相机与高温内窥镜相结合,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工况下的柴油撞击火焰高度及脉动频率进行研究,建立了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内火焰三维温度场,获得了气化火焰撞击高度,为大型气化炉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导。(4)运用优化的PTV算法,获得了复杂对置撞击射流中颗粒运动行为的定量测量。利用国家超算中心平台,实现了气固两相对撞流的大规模直接数值模拟。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了撞击流的不同流态。(5)采用附加边界应力的格子Boltzmann方法(LB-EBF),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颗粒数目、颗粒流体密度比及颗粒容积率下的惯性颗粒群沉降的运动规律,发展了两类三维不可压缩多松弛格子Boltzmann模型,并实现了单相撞击流以及运动颗粒两相流动格子Boltzmann模拟的GPU并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多相混合 气化反应机理 过程强化 火焰结构特征
下载PDF
氢气存在下的煤焦水蒸气气化:Ⅰ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帆 周志杰 +3 位作者 王辅臣 刘海峰 龚欣 于遵宏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1,共6页
分别以水蒸气/惰性气混合气、水蒸气/氢气混合气作为气化剂,在常压和875℃~950℃下,采用热天平对1200℃快速热解神府煤焦的气化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气化过程中煤焦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气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煤焦在水蒸... 分别以水蒸气/惰性气混合气、水蒸气/氢气混合气作为气化剂,在常压和875℃~950℃下,采用热天平对1200℃快速热解神府煤焦的气化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气化过程中煤焦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气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煤焦在水蒸气/氢气作为气化剂条件下的气化反应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反应急剧进行的阶段,然后是反应速率趋于稳定的阶段,且反应速率接近于石墨的反应速率。该现象与煤的化学结构有关,第一阶段气化剂与活泼性物质-碳氢支链、含氧官能团的反应,第二阶段气化剂与芳香碳的反应;煤焦在水蒸气/氢气气氛下,气化过程中的碳难以转化完全。神府煤焦的SEM表明,煤焦表面有大量的裂缝、孔隙、褶皱、及碎块。碎块表面光滑,这些物质覆盖了内部裂缝与孔隙。煤焦和水蒸气/氢气气化残焦(碳转化率68%)由于气化反应,其碎块减少,表面的大孔暴露出来。比较两种气化剂条件下的气化反应过程发现,水蒸气/惰性气气化反应速率随碳转化率的增加而缓慢均匀地下降;水蒸气/氢气气化反应速率随碳转化率增加先迅速降低,而后较缓慢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煤焦结构 气化机理
下载PDF
阴、阳离子对石油焦气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磊 徐浩 赵东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98-2303,共6页
石油焦是炼厂劣质原油加工的副产物,其作为燃料来说具有较多的不足之处。利用高温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石油焦的资源化再利用。文中对4种主流的气化反应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有的催化气化理论对气化反应过程中阴、阳离子及自由基对气... 石油焦是炼厂劣质原油加工的副产物,其作为燃料来说具有较多的不足之处。利用高温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石油焦的资源化再利用。文中对4种主流的气化反应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有的催化气化理论对气化反应过程中阴、阳离子及自由基对气化反应的影响机制进行讨论,对不同种类离子所适用的气化反应机理加以分类总结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指出阴、阳离子对石油焦气化反应影响较大,气化机理对于单一类型离子催化过程的作用机制解释较为合理,但对于不同种类离子复合后相互作用的现象解释不通。同时,石油焦中所含的一些重金属离子会抑制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活性,机理对于上述现象也并未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化反应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重金属离子对气化反应的影响机理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催化剂 离子 气化机理 反应 催化作用
下载PDF
缩口形式对两段供风气化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吕明新 赖艳华 马春元 《山东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32-37,共6页
在生物质气化过程中,气化气中焦油含量高是影响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生物质气化机理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缩口型式对温度分布和气化气中焦油含量的影响,分析了缩口型式对两段供风气化反应器性能的作用,探讨了提高生物... 在生物质气化过程中,气化气中焦油含量高是影响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生物质气化机理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缩口型式对温度分布和气化气中焦油含量的影响,分析了缩口型式对两段供风气化反应器性能的作用,探讨了提高生物质气化炉的总体性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供风气化反应器 生物质 气化机理 缩口型式 温度分布 焦油含量
下载PDF
生物质气化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连臣 李晓伟 +2 位作者 王贵路 李继祥 张大雷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6期55-58,共4页
生物质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能实现CO2的减排,节约常规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介绍了自1664年Thomas shirly进行气化试验以来,历经几百年的发展,生物质气化工艺和相关气化装置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阐... 生物质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能实现CO2的减排,节约常规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介绍了自1664年Thomas shirly进行气化试验以来,历经几百年的发展,生物质气化工艺和相关气化装置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阐述了近几十年来我国在生物质气化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生物质的气化机理、气化装置结构,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开发前景与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技术 气化机理
下载PDF
压力对煤气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红深 谷小虎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65-68,共4页
为了提高煤气化效率,分析了影响产能的重要因素——压力。研究了压力对煤热解过程、煤焦燃烧速度及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压热解情况下,挥发分和焦油产率均下降,但煤气产量增加,推测是因为焦油发生二次反应造成的。随着压力... 为了提高煤气化效率,分析了影响产能的重要因素——压力。研究了压力对煤热解过程、煤焦燃烧速度及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压热解情况下,挥发分和焦油产率均下降,但煤气产量增加,推测是因为焦油发生二次反应造成的。随着压力的增大,煤焦明显膨胀且比表面积下降。但过高的压力下,膨胀度减弱,易生成孔隙率高、薄壁的煤焦颗粒。提高O2分压,煤燃烧速度加快且生成的小颗粒较多。提高气化剂分压,煤气化速度加快,且蒸汽分解速度大于CO2还原速度,但生成的煤气对气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 热解 燃烧机理 气化机理 煤燃烧 气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褐煤水煤浆气化的可行性及生产实践介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储祥 《化肥设计》 CAS 2017年第3期27-30,共4页
介绍了中国褐煤的储量、煤质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并详细列出了呼伦贝尔地区部分褐煤的煤质情况。立足本地褐煤的特点,从水煤浆气化反应机理和大唐呼伦贝尔化肥有限公司褐煤水煤浆气化装置的运行实践出发,分析了褐煤水煤浆气化的可行性,... 介绍了中国褐煤的储量、煤质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并详细列出了呼伦贝尔地区部分褐煤的煤质情况。立足本地褐煤的特点,从水煤浆气化反应机理和大唐呼伦贝尔化肥有限公司褐煤水煤浆气化装置的运行实践出发,分析了褐煤水煤浆气化的可行性,详细论述了世界首套褐煤水煤浆气化装置的运行状况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煤质特点 水煤浆气化 气化机理
下载PDF
煤的碱金属催化气化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辰辰 董卫果 《煤质技术》 2016年第3期38-42,共5页
为了解碱金属催化气化的研究现状,对碱金属催化气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碱金属催化气化的机理、复合型催化剂掺杂方式和掺杂比例对催化气化活性的影响以及H_2O和CO_2在共气化过程的相互影响等,并对不同碱金属催化剂的催化... 为了解碱金属催化气化的研究现状,对碱金属催化气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碱金属催化气化的机理、复合型催化剂掺杂方式和掺杂比例对催化气化活性的影响以及H_2O和CO_2在共气化过程的相互影响等,并对不同碱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碱金属催化气化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开发活性更高且成本更低的复合型催化剂,实现催化气化工业化需解决的难题是使碱金属催化气化在经济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碱金属催化气化 气化机理 复合型催化剂 催化活性
下载PDF
煤地下气化的检测与调控研究
14
作者 宋志 曹坤 《煤》 1999年第6期43-45,48,共4页
介绍了地下气化的检测与调控机理,揭示了三带反应规律、反应状态检测,完善标志气体、钻孔调控的技术及方法,确定参数,构造调控通用模型,解决目前地下气化生产不稳定、指标低以及至今尚未成熟的商品的难题。
关键词 气化调控机理 气化标志气体 调控 地下气化
下载PDF
轻烃气化装置气化过程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震 廉乐明 +1 位作者 严铭卿 刘喜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63-67,共5页
通过实验样机的运行测试 ,对轻烃气化装置的气化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了气化过程的机理 ,并由此建立了气化过程的数理模型———半经验关联式 ;通过实验对比 ,表明轻烃燃气发生装置轻烃气化过程的数理模型是可行的和正确合理的 。
关键词 轻烃 气化过程机理 数学模型 气化装置
下载PDF
无烟块煤在高炉内的劣化机理研究
16
作者 朱维兵 荣涛 +1 位作者 都海龙 左海滨 《冶金能源》 2022年第5期31-34,41,共5页
文章研究无烟块煤在高炉内应用的劣化机理,旨在拓宽以煤代焦的途径。模拟高炉冶炼条件,利用带有天平的程序还原炉研究了无烟块煤气化反应动力学,结合Raman、XRD分析,揭示无烟块煤劣化过程微观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机孔模型能够准... 文章研究无烟块煤在高炉内应用的劣化机理,旨在拓宽以煤代焦的途径。模拟高炉冶炼条件,利用带有天平的程序还原炉研究了无烟块煤气化反应动力学,结合Raman、XRD分析,揭示无烟块煤劣化过程微观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机孔模型能够准确拟合无烟块煤气化反应过程。随着无烟块煤劣化程度增加,其表面熔蚀加剧,缩合芳香核被破坏,碳基体表面形成大量缺陷碳结构和无定形碳结构,导致无烟块煤碳结构的无序化程度增加,有序化程度降低,气化反应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无烟块煤 气化反应机理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mechanism of removal of indo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plants
17
作者 LI Fangwei CUI Long +2 位作者 CHENG Yan XUE Yonggang HUANG Yu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583-595,共13页
Background,aim,and scope Owing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isation and urbanisation,living standards have gradually improved.However,the widespread use of high-energy-consuming indoor appliances and furniture ha... Background,aim,and scope Owing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isation and urbanisation,living standards have gradually improved.However,the widespread use of high-energy-consuming indoor appliances and furniture has made indoor environments a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 affecting human health.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and building-related illness(BRI)have occurred,and indoor air condition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Common indoor pollutants include CO,CO_(2),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such as the formaldehyde and benzene series),NOx(NO and NO_(2)),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VOCs have replaced SO_(2)as the“The Fourteenth Five-Year Plan”urban air quality assessment new indicators.Indoor VOCs can cause diseases such as cataract,asthma,and lung cancer.To protect human health,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several indoor air purification technologies,including adsorption,filtration,electrostatic dust removal,ozonation,and plant purification.However,each technology has drawbacks,such as high operating costs,high energy consumption,and the generation of secondary waste or toxic substances.Plant degradation of VOCs as a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st,high efficiency,and sustainability,thereby becoming a potential green solution for improving indoor air quality.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mechanism of plant removal of indoor VOCs and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basis and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analysing the mechanism of plant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reviews studies on the harm caused by indoor pollutants to human health and related sources,mainly investigating the degradation of indoor formaldehyde,BTEX(benzene,toluene,ethylbenzene,and xylene)plant mechanisms,and research results.Results Plants can remove VOCs via stomatal and non-stomatal adsorption,interfoliar microbial,rhizosphere microbial,and growth media.Benzene,toluene,and xylene(BTX)are adsorbed by pores,hydroxylated into fumaric acid,and then removed into CO_(2) and H_(2)O by TCA.Formaldehyde enters plant leaves through the stomata and epidermal waxy substances and is adsorbed.After the two steps of enzymatic oxidation,formic acid and CO_(2) are generated.Finally,it enters the Calvin cycle and removes glucose and other nontoxic compounds.Discussion The non-stomatal degradation of VOCs can be divided into adsorption by cuticular wax and active adsorption by plant surface microorganisms.The leaf epidermal waxy matter content and the lipid composition of the epidermal membrane covering the plant surface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non-stomatal adsorption of indoor air pollutants.The leaf margin of a plant is 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taining various microbial communities.The endophytic and inoculated microbiota in plant buds and leaves can remove VOCs(formaldehyde and BTEX).Formaldehyde can be directly absorbed by plant leaves and converted into organic acids,sugars,CO_(2) and H_(2)O by microbes.Bioremediation of indoor VOCs is usually inefficient,leading to plant toxicity or residual chemical substance volatilisation through leaves,followed by secondary pollution.Therefore,plants must be inocul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lant degradation of VOCs.However,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foliar microbial removal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and several microorganisms are not culturable.Therefore,methods for collecting,identifying,and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must be developed.As the leaf space is a relatively unstable environment,the degradation of VOCs by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is equally important,and formaldehyde is absorbed more by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at night.The inoculation of bacteria into the rhizosphere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plants in degrading VOCs.However,most of thes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simulation chambers.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these conclusions,the ability of plants to remove indoor air pollutants must be further verified in real situations.Conclusions Plant purification is an economical,environment-friendly,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 technology.This review summarises the mechanisms of VOC plant degradation and presents its limitations.Simultaneously,it briefly puts forward a plant selection schem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s,light,and specific VOCs that can be absorbed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lant species.However,some studies have denied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plants and proposed that numerous plant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indoor ventilation effects.Therefore,determining the ability of plants to remove indoor VOCs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realistic and simulated scenarios.Recommendations and perspectives Plants and related microorganis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indoor air quality,therefore,the effect of plants and the related microorganisms on improving indoor air quality must be studied further and the effect of plants on indoor VOCs will b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S VOCS removal mechanism indoor air purification MICROORGANISM
下载PDF
试论煤气炉内三大矛盾和三大平衡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永恒 《化肥工业》 CAS 2006年第4期13-19,23,共8页
从理论到实际剖析了煤气炉内存在的吹风与制气、上吹与下吹、加炭与排渣三大矛盾和物料与碳平衡、热平衡、化学平衡三大平衡。介绍了它们对提高煤气炉的气化强度和降低煤耗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气化 工艺指标 气化机理 气化强度
下载PDF
激光-ICP光谱分析的应用研究(Ⅰ)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丽丽 简敏榕 +1 位作者 朱皖翔 徐子培 《岩矿测试》 CAS 1986年第1期1-4,I0001,共5页
本室于1983年研制了JDG型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气化送样光谱分析系统,此系统借助激光的高温使试样瞬间气化为蒸气云,随即被引进等离子炬焰中激发而产生光谱厂这是一项新的气化激发技术。本试验从激光的气化机理、气溶胶的成份以及颗... 本室于1983年研制了JDG型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气化送样光谱分析系统,此系统借助激光的高温使试样瞬间气化为蒸气云,随即被引进等离子炬焰中激发而产生光谱厂这是一项新的气化激发技术。本试验从激光的气化机理、气溶胶的成份以及颗粒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激发技术 等离子炬 蒸气云 ICP光谱 气化机理 颗粒度 气溶胶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y on Decomposition of CF3OH Catalyzed by Water Dimer and Ammonia 被引量:2
20
作者 龙波 谭兴凤 +2 位作者 隆正文 任达森 张为俊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6-21,I0003,共7页
The G3 and CBS-QB3 theoretical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decomposition of CF3OH into FCFO and HF by water, water dimmer, and ammonia. The decomposition of CF3OH into FCFO and HF is unlikely to occur in the atm... The G3 and CBS-QB3 theoretical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decomposition of CF3OH into FCFO and HF by water, water dimmer, and ammonia. The decomposition of CF3OH into FCFO and HF is unlikely to occur in the atmosphere due to the high activated energy of 88.7 k J/mol at the G3 level of theory. However, the computed results predict that the barrier for unimolecular decomposition of CF3OH is decreased to 25.1 kJ/mol from 188.7 k J/mol with the aid of NH3 at the G3 level of theory, which shows that the ammonia play a strong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split of CF3OH. In addition, the calculated rate constants show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CF3OH by NH3 is faster than those of H2O and the water dimmer by 10^9 and 10^5 times respectively. The rate constants combin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spec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action CF3OH with NH3 via TS4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CF3OH in the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3OH AMMONIA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 Rate constant Reac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