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1年至2020年湖南省主要站点冬季气温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1
作者 邓巧玲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3期176-179,共4页
为了研究湖南省冬季气温近70年上升或下降趋势,选取了桑植、石门及南县等20个主要气温监测站点的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方法对该站点中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3个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70年来,湖南省冬季平均... 为了研究湖南省冬季气温近70年上升或下降趋势,选取了桑植、石门及南县等20个主要气温监测站点的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方法对该站点中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3个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70年来,湖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但不同站点气温上升或下降幅度存在差异,整体上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均高于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与其他站点相比,长沙地区的气温上升幅度最高,郴州和永州12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呈轻微下降趋势,桑植是所有站点中气温上升幅度最小的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湖南省 冬季 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下载PDF
贵阳城区气温日变化特征及其季节差异分析
2
作者 周林 胡婕 +2 位作者 王君军 罗乃兴 彭科曼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3期599-608,共10页
基于贵阳国家气象观测站2011~2022年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贵阳城区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及季节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贵阳城区日最高气温集中出现在15~16时,最低温度出现在06~08时。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最早为06时,冬季出现时间最晚... 基于贵阳国家气象观测站2011~2022年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贵阳城区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及季节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贵阳城区日最高气温集中出现在15~16时,最低温度出现在06~08时。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最早为06时,冬季出现时间最晚为08时,温度日变化的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日最高(低)气温出现率都存在“双峰”型结构,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一年四季均较为集中,而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夏季最为集中,其余季节均较为分散。贵阳城区1 h最大正(负)变温时间集中在10~13时(18~20时),升温和降温过程具有不对称性特征,升温比降温过程缓慢,最强变温过程发生在3 h以内;春季、夏季和秋季变温幅度较大,而冬季最小;最大正变温出现时间在冬季最为集中,夏季最为分散,而最大负变温出现时间在各月间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 气温日变化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发展规律,基于汉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P_(re))、最高气温(T_(max))、最低气温(T_(min))和平均气温(T_(ave))的观测资料,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空间插...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发展规律,基于汉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P_(re))、最高气温(T_(max))、最低气温(T_(min))和平均气温(T_(ave))的观测资料,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1960~2019年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对变暖停滞现象(Hiatus)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气候表现出降水不显著减少(p>0.05)、气温显著上升(p<0.05)的暖干化趋势。1960~2019年汉江流域P_(re)变化幅度夏季(0.582 mm/a)>秋季(-0.477 mm/a)>春季(-0.403 mm/a)>全年(-0.184 mm/a)>冬季(0.125 mm/a);全年升温幅度呈T_(min)(0.028℃/a)>T_(max)(0.025℃/a)>T_(ave)(0.022℃/a),四季T_(max)、T_(min)和T_(ave)一致呈上升趋势,多数升温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但升温幅度存在明显差异。②汉江流域全年和夏季P_(re)均未发生突变,春、秋季P_(re)在197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下降,冬季P_(re)在1984年突变增加;除夏季T_(max)和T_(ave)外,其余时序气温集中在199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代前期发生了突变上升。③汉江流域全年P_(re)自东南向北递减,四季P_(re)空间分布规律各异,全年和四季T_(max)、T_(min)和T_(ave)皆自南向北递减;全年及四季P_(re)、T_(max)、T_(min)和T_(ave)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④1998~2012年汉江流域出现Hiatus现象,尤其以冬季最为明显;停滞后春夏季快速增温,秋冬季依旧呈降温趋势。研究成果对于制定汉江流域防灾减灾、供水保障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候变暖 Hiatus现象 突变分析 汉江流域
下载PDF
极端气温对中国家庭能源贫困的非对称影响研究
4
作者 邓明艳 杨丹 刘自敏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8,F0003,共13页
在全球气温变化的背景下,消除能源危机、有效保障家庭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极端气温对家庭能源贫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在全球气温变化的背景下,消除能源危机、有效保障家庭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极端气温对家庭能源贫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以制冷度日数和供暖度日数衡量的极端气温对家庭能源贫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不同季节的气温冲击对家庭能源贫困的影响存在差异;以气温区间衡量的气温变化对家庭能源贫困的影响呈现非对称U型关系,即在基准气温区间两侧,家庭能源贫困发生的概率随着气温与基准气温差距的增加而上升;极端气温对家庭能源贫困的影响存在收入和地区异质性,不同气候带地区的极端气温对家庭能源贫困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极端气温会影响家庭能源消费支出、家庭人均收入、工作休闲分配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水平,从而影响家庭能源贫困的发生。本文所提供的极端气温影响家庭能源贫困的经验证据,可为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极端气温,缓解家庭能源贫困以保障家庭能源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气温变化 气候带 家庭能源贫困
下载PDF
罗布泊地区1957—2017年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5
作者 王姝怡 付娇 +4 位作者 王晓青 张丹 盖胜芬 赵元杰 李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14-425,共12页
以罗布泊地区1957—2017年日气温数据为基础,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移动平均法、距平与累积距平法、独立样本t检验法及IDW空间插值法,分析了近60 a罗布泊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及突变性特征.结果表明:罗布泊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平均线性... 以罗布泊地区1957—2017年日气温数据为基础,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移动平均法、距平与累积距平法、独立样本t检验法及IDW空间插值法,分析了近60 a罗布泊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及突变性特征.结果表明:罗布泊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平均线性增长率为0.27℃/10 a;年平均气温年际空间变化较显著,高值区集中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区域,低值区集中分布于阿尔金山地区;季平均气温年际时空特征变化差异性强,冬季升温现象最显著,呈冬暖夏凉的变化趋势.进入21世纪后,气温处于高位震荡期,年平均气温及季平均气温时空特征变化显著且差异性增大,整体上呈增温趋势;罗布泊地区年平均气温累积距平曲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突变年份集中在1987,1989,1996以及199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时空变化 气温突变 罗布泊
下载PDF
寒潮背景下舟山群岛气温空间插值方案对比评估
6
作者 徐哲永 马浩 +3 位作者 傅娜 孙轶 卢琪 高大伟 《气象科技》 2024年第5期630-643,共14页
在测站稀疏的海岛地区,如何科学选择插值方案以合理体现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精细化监测面临的重要问题。以舟山群岛为例,挑选了有中尺度站观测以来(2014—2021年)影响舟山的8次寒潮过程,对比检验了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 OK... 在测站稀疏的海岛地区,如何科学选择插值方案以合理体现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精细化监测面临的重要问题。以舟山群岛为例,挑选了有中尺度站观测以来(2014—2021年)影响舟山的8次寒潮过程,对比检验了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 OK)、反距离权重(Inverse Distance Weighing, IDW)、ANUSPLIN(以下简称ANU)三种方案的插值效果。针对8次过程的过程最低气温、日最低气温降幅和日平均气温降幅,在53个测站中随机选取11个检验站点,发现ANU的插值误差高于OK和IDW。进一步设计了周边站点密集、周边站点稀疏、检验站点脱离本岛三组插值试验,分析表明,ANU的插值表现与周边站点的密集程度息息相关:当周边站点密集时,ANU的插值误差小于OK和IDW;当周边站点稀疏时,ANU的插值误差明显高于OK和IDW。在周边站点密集分布的情形下,无论检验站点位于舟山本岛还是零散小岛上,ANU均能取得最优插值效果,说明在气温插值中ANU对地形的依赖相对较小,插值精度对插值效果的影响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群岛 寒潮 普通克里格 反距离权重 ANUSPLIN 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 降温幅度 插值试验
下载PDF
不同受限条件下综合管廊电缆桥架火灾烟气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萍 林煦东 +4 位作者 刘春祥 曾凡捷 林开虹 杨明理 余龙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7-906,共10页
为了更有效地防控综合管廊电缆桥架火灾,在全尺寸综合管廊中开展了电缆桥架火灾试验,系统研究了电缆层数和卷吸条件对电缆桥架火灾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在电缆桥架附近垂直和水平布置一系列热电偶,分别用于测量管廊内垂直和顶棚水平温... 为了更有效地防控综合管廊电缆桥架火灾,在全尺寸综合管廊中开展了电缆桥架火灾试验,系统研究了电缆层数和卷吸条件对电缆桥架火灾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在电缆桥架附近垂直和水平布置一系列热电偶,分别用于测量管廊内垂直和顶棚水平温度分布。基于管廊内的垂直温度分布,揭示了火灾场景下管廊垂直温度分层规律。结果表明,管廊内发生电缆桥架火灾时,管廊内从上往下可以分为三部分:顶部射流层、中间热烟气过渡层和下部冷空气层。通过分析管廊不同端口的顶棚横向温度分布,发现顶棚温度在半封闭端的衰减速度比全封闭端更快,建立了考虑热释放速率和火源距离顶棚距离的全封闭端顶棚下方无量纲纵向温度分布模型。最后根据卷吸条件与顶棚最大温升的对应关系,发现整体火源功率越大的电缆桥架火灾受到侧壁和端壁的热反馈影响越强烈,针对不同卷吸条件下的电缆桥架火灾分别建立了顶棚最大温升预测模型。通过将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对比,发现模型误差在1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综合管廊 电缆桥架火灾 气温度分布 卷吸受限
下载PDF
春茶萌芽期复杂地形下冷池气温特征及易发区识别
8
作者 范辽生 杨军 +2 位作者 洪萍 黄海涛 肖晶晶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1期1314-1324,共11页
以西湖龙井主要产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21年研究区内29个自动气象站春茶萌芽期的气温和雷达探空逆温数据,分析典型冷池易发区的冷池气温特征,探索基于DEM自动识别复杂地形下的冷池易发区方法。结果表明:2021年2月20日-3月31日,西湖龙井... 以西湖龙井主要产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21年研究区内29个自动气象站春茶萌芽期的气温和雷达探空逆温数据,分析典型冷池易发区的冷池气温特征,探索基于DEM自动识别复杂地形下的冷池易发区方法。结果表明:2021年2月20日-3月31日,西湖龙井产区典型冷池易发区的冷池日发生频率为45%。冷池日发生频率和强度与天气类型有关,晴天和多云天气条件下极易出现冷池日,寡照天气下较少发生,强冷池日多出现于晴天条件。冷池增加了逆温频率和强度,与平地相比,逆温频率增加了23%,平均最大逆温强度增加了1.26℃·100m^(-1)。一次典型的强冷池过程包含了形成加强、维持和消弱消散3个阶段,消弱消散阶段谷底的最大小时升温幅度达到11.3℃,比形成加强阶段最大小时降温幅度(7.2℃)高4.1℃。由DEM数据中的坡度、相对高度百分率、地形曲率3个地形因子构建判别指标识别冷池易发区,识别效果较好,对冷池易发区和非易发区站点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0%和78%。研究区内茶园有约26%面积分布在冷池易发区内,因极端低温和剧烈升温过程影响,更易在春茶萌芽期导致春茶受霜冻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池 气温特征 DEM 识别方法 春茶
下载PDF
5月南极涛动对青藏高原西部夏季气温影响的诊断分析
9
作者 张宇 李清泉 +3 位作者 余锦华 沈新勇 毕淼 吴清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56,共13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夏季最大的热源,其气候响应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关南极涛动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的关系和机理知之甚少。为了研究南极涛动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的关系,基于1979—2020年英国东安哥拉大学...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夏季最大的热源,其气候响应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关南极涛动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的关系和机理知之甚少。为了研究南极涛动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的关系,基于1979—2020年英国东安哥拉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的逐月气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逐月海表面温度和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以及南极涛动指数等数据,采用相关、回归、合成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半球夏季青藏高原西部气温与5月南极涛动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当5月南极涛动异常偏弱时,夏季青藏高原西部气温异常偏高。其影响过程为,南极涛动为正位相时,在南印度洋中高纬地区出现“负-正-负”的经向“三极子”海温模态,该模态可持续到夏季,在印度洋形成异常的纬向-垂直环流,相应在热带西印度洋和东印度洋-海洋性大陆之间的降水异常导致热带正“偶极子”降水模态,通过该降水模态在青藏高原西部引起异常反气旋环流和下沉运动,有利于高原西部气温偏高。研究结果显示,海洋的热惯性在“延长”南极涛动影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可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涛动 青藏高原 印度洋 气温
下载PDF
益气温阳补肾汤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益气温阳补肾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7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在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的同时使用益气温阳补肾汤进行治疗。比...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益气温阳补肾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7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在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的同时使用益气温阳补肾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肾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常规组的77.14%(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常规组的25.71%(P<0.05)。治疗后,研究组面浮肢肿积分(1.78±0.92)分、小便不利积分(0.85±0.56)分、气短乏力积分(1.79±0.85)分、神萎纳差积分(1.35±1.01)分低于常规组的(2.95±1.34)、(1.97±0.96)、(3.75±1.21)、(3.52±1.34)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6(37.14±7.23)ng/L、白介素-13(20.01±4.65)ng/L、超敏C反应蛋白(2.25±0.78)mg/L均低于常规组的(50.44±7.19)ng/L、(31.16±5.12)ng/L、(4.19±1.13)mg/L(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0.51±0.43)g、血清白蛋白(40.39±3.82)g/L、总蛋白(59.99±4.38)g/L、尿素氮(5.07±1.36)mmol/L、血肌酐(100.51±20.22)μmol/L均优于常规组的(1.38±0.83)g、(34.99±3.22)g/L、(51.24±3.75)g/L、(7.18±1.64)mmol/L、(123.72±21.96)μmol/L(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中西药联合方式进行治疗,中药选择益气温阳补肾汤,能够优化患者肾功能水平,减少其炎性因子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阳补肾汤 肾病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秋季北大西洋马蹄型海温异常与初冬我国气温年际变化的联系
11
作者 李忠贤 王庭轩 +1 位作者 曾刚 邓伟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143,共13页
本文基于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全国160站气温资料以及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 本文基于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全国160站气温资料以及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和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1951~2020年秋季(9~11月)北大西洋海温年际异常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初冬(12月)我国气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北大西洋海温异常EOF的第一模态是纽芬兰岛东南部海温为负(正)距平,北大西洋副极地和副热带及其东部海温为正(负)距平的马蹄型海温模态,方差贡献率为20.5%。研究表明,秋季北大西洋马蹄型海温异常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初冬气温异常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秋季北大西洋马蹄型海温模态呈正位相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初冬气温偏高,反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初冬气温偏低。进一步分析表明,秋季北大西洋马蹄型海温异常能够持续到初冬。当秋季北大西洋马蹄型海温呈正(负)位相时,初冬北大西洋副极地和副热带海温异常通过加热(冷却)异常能够引起局地对流层上层的辐散(辐合)运动,并且激发出南、北两支Rossby波列。其中,北支波列由北大西洋副极地向东北方向传播至巴伦支海附近,然后沿西伯利亚向东南方向传播至我国上空;南支波列由北大西洋副热带向东传播至我国上空。在南、北支波列的影响下,我国上空对流层上层出现异常辐合(辐散),与之伴随的异常下沉(上升)运动使得我国上空云量减少(增加),到达地表的短波辐射增加(减少),同时地表向低层大气传输的长波辐射增加(减少),在非绝热加热的作用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偏低)。利用NCAR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5.3(CAM5.3)模式模拟了北大西洋马蹄型海温异常对初冬大气环流、辐射强迫和气温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该海温模态能够激发出遥相关波列,影响东亚大气环流异常,通过非绝热加热的作用影响我国气温异常的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海温 初冬气温 非绝热加热 年际变化
下载PDF
气温对水库大坝渗漏量的影响
12
作者 刘泽俊 费庆升 +2 位作者 周杰 朱兵 黄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1,共7页
以碗窑水库大坝为研究对象,针对Ⅲ坝段的U3部位渗漏情况展开研究。分析渗漏量和气温的观测资料,得到气温和渗漏量呈现明显线性负相关的结果,而U3部位渗漏存在明显的裂缝,可通过立方体定律建立U3部位渗漏通道大小与气温的解析表达式。基... 以碗窑水库大坝为研究对象,针对Ⅲ坝段的U3部位渗漏情况展开研究。分析渗漏量和气温的观测资料,得到气温和渗漏量呈现明显线性负相关的结果,而U3部位渗漏存在明显的裂缝,可通过立方体定律建立U3部位渗漏通道大小与气温的解析表达式。基于COMSOL软件建立研究区坝体和坝基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反演分析。根据校正后的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温度和不同库水位条件下U3部位和坝基的渗漏量。模拟结果显示,防渗修复能明显减少水库的渗漏量,从而保证水库的正常、安全运行。研究结果为U3渗漏通道的防渗补强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大坝 渗漏量 COMSOL软件
下载PDF
2022年夏季武汉市三类空间气温时空变化分析
13
作者 刘火胜 昝嘉惠 +2 位作者 成雅田 余乾慧 吴昌广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选用2022年6—8月武汉市都市发展区89个自动气象站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夏季三类空间(城镇、农业、生态)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变化,探究高温天气事件对三类空间气温的空间分布及生态、农业空间对城镇空间气温的影响。结果表... 选用2022年6—8月武汉市都市发展区89个自动气象站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夏季三类空间(城镇、农业、生态)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变化,探究高温天气事件对三类空间气温的空间分布及生态、农业空间对城镇空间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日、非高温日的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气温均为05—06时逐时平均气温最低,14—16时最高的昼间变化趋势。高温天气事件显著增加了三类空间的夜间气温,其中城镇空间的夜间气温增幅最大,为4.5℃。三类空间气温类间差异在高温日最大,在阴雨日最小。三类空间气温在高温日和非高温日的夜间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形成了气温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逐渐递减的圈层结构,而三类空间的昼间气温差异较小。高温日、非高温日的生态、农业空间对其临近城镇空间的降温作用在日出前后、夜间最显著,两类空间对城镇空间的降温强度在高温日大于非高温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 气温增幅 气温
下载PDF
地铁车站月平均气温随运营年限演化特性
14
作者 王丽慧 曾宪明 +2 位作者 张雨蒙 郑懿 宋洁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125-130,51,共7页
建立了地铁车站空气热平衡理论模型,基于区间隧道空气温度和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得到车站月平均气温在运营初期、中期和远期的逐年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铁车站运营年限的增长,月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运营第15年较第1年... 建立了地铁车站空气热平衡理论模型,基于区间隧道空气温度和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得到车站月平均气温在运营初期、中期和远期的逐年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铁车站运营年限的增长,月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运营第15年较第1年,车站月平均气温在1月温升最低为3.1℃,8月温升最高为10.6℃;在现有地铁行车密度随运营年限增大的运行模式下,地铁车站运营初期行车密度仅为15对/h,夏季车站最高气温出现在第5年,为26.4℃,远低于夏季站厅站台空调设计温度平均值29℃,所以运营初期车站空调系统提供的冷量远大于车站的冷负荷需求,初期车站空调系统存在一定的节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月平均气温 运营年限 演化特性 空气热平衡 土体蓄放热量 节能
下载PDF
益气温阳化湿法治疗肥胖的内涵探讨
15
作者 吴瑞 赵祎 +3 位作者 周松飞 安然 王竹风 朱文增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肥胖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阳气亏虚与痰湿内停相互影响,构成肥胖的核心病机,益气温阳化湿法是中医治疗肥胖的重要治法之一。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益气温阳化湿法治疗肥胖的相关中医理论依据,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分析其分... 肥胖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阳气亏虚与痰湿内停相互影响,构成肥胖的核心病机,益气温阳化湿法是中医治疗肥胖的重要治法之一。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益气温阳化湿法治疗肥胖的相关中医理论依据,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与靶点,从肠道微生物调控、白色脂肪棕色化及线粒体调控、炎症反应与炎症因子等方面总结益气温阳化湿法治疗肥胖的机制,为后续相关研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阳化湿 肥胖 肠道菌群 脂肪棕色化 炎症 机制
下载PDF
益气温阳活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ET-1、Hcy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刘劲松 程晓昱 +2 位作者 张叶祥 许绍信 刘志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对血清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六安市中医院2021年2月—2023年5月收治的112例AC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对血清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六安市中医院2021年2月—2023年5月收治的112例AC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益气温阳活血方加减辅助治疗,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血清ET-1、Hcy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胸闷、胸痛、心悸、口唇发紫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23%)较对照组(72.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LVEDV、LVEDD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LVEDV、LVEDD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T-1、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加减辅助治疗ACS病人,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ET-1、Hcy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气温阳活血方 心功能 内皮素-1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全球气温控制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巴黎协定》的准自然实验
17
作者 陈德球 张雯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5,共14页
本文以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全球气温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非能源行业企业,能源行业企业的投资效率在设置2℃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上限之后显著提高... 本文以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全球气温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非能源行业企业,能源行业企业的投资效率在设置2℃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上限之后显著提高,并且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问题的缓解。这一现象在全球气温控制后公司生产经营活力提高、资金支持更多和社会责任表现更好的样本中更加显著。当企业受到更加严格的环境监管时,全球气温控制对能源行业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能源行业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确实来自全球气温控制而非来自能源公司原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地区升温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时,能源公司更需要通过提高投资效率来增加环保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能源行业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可以显著增加公司的环保投资总额。本文直接检验了全球气温控制是否促进企业提高投资效率,进而促进它们增加环保投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全球气温控制 投资效率 投资不足 环保投资
下载PDF
优选CMIP6全球气候模式对贵州省未来气温变化的模拟
18
作者 张娇艳 杨益 +2 位作者 李扬 任曼琳 谭娅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5期449-460,共12页
利用1986−2005年18个CMIP6气候模式及其同源的CMIP5气候模式和贵州省84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基于色度图和泰勒图,系统评估CMIP6模式对贵州省气温的模拟能力,并采用最佳模拟结果预估2023−2100年SSP1-2.6、SSP... 利用1986−2005年18个CMIP6气候模式及其同源的CMIP5气候模式和贵州省84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基于色度图和泰勒图,系统评估CMIP6模式对贵州省气温的模拟能力,并采用最佳模拟结果预估2023−2100年SSP1-2.6、SSP2-4.5和SSP5-8.5未来情景下贵州省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MIP6-MME(MME,多模式集合平均)对1986−2005年贵州省霜冻日数(FD)、生长季长度(GSL)、夏日日数(SU)、最低气温的最低值(TNN)及平均气温(Tav)的总体模拟能力最优;相对于参照期(1995−2014年),2023−2100年贵州省在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FD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GSL、SU、TNN和Tav值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另外,21世纪各个阶段各情景下贵州省FD值(GSL、SU、TNN和Tav值)相对于参照期均表现为偏少(多)的特征,且排放越高,偏少(多)幅度越大,从空间分布来看,FD(GSL)值偏少(多)幅度自南向北增加,SU值偏多幅度自东北向西南增加,TNN和Tav值偏多幅度自西南向东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贵州省 气候变化预估 气温
下载PDF
2016—2021年合肥市极端气温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
19
作者 肖长春 张磊 +1 位作者 余林玲 朱昱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6-412,共7页
目的探讨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及不同人群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合肥市2016—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 目的探讨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及不同人群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合肥市2016—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评估极端气温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以及对循环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以日均气温中位数(17.7℃)为对照,计算极端气温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具有显著影响。极端低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滞后时间长,lag4时达到最大,RR(95%CI)为1.067(1.039,1.095),且不同人群的死亡风险均明显增加。极端高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在当天达到最大,RR(95%CI)为1.088(1.020,1.160),持续时间短;≥65岁、女性和脑血管病患者也均在当日效应最大,且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其他人群无明显影响。极端气温对不同人群的冷效应均高于热效应,低温对<65岁人群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65岁人群,热效应则相反;女性冷效应和热效应均高于男性;脑血管病人群冷效应和热效应也均高于缺血性心脏病人群。结论合肥市极端气温可能增加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冷效应影响更大,不同人群对冷热效应的敏感性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循环系统疾病 冷效应 热效应 死亡风险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1909年—2015年中国东北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
作者 贯丛 李素文 +4 位作者 曲强 张树文 王让虎 于灵雪 杨久春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百年尺度的中国东北气温变化研究对于该地区应对区域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策略有重要意义。选用1950年前后均有观测记录的33个站点,建立东北地区年及四季平均气温时间序列,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东... 百年尺度的中国东北气温变化研究对于该地区应对区域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策略有重要意义。选用1950年前后均有观测记录的33个站点,建立东北地区年及四季平均气温时间序列,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东北百年气温变化趋势,并进行气温突变检测;使用反距离空间插值法对东北百年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909年—2015年,中国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6℃/10 a,其中冬、春季增温显著;2)东北地区,年均温的年代际变化在1950年前出现波动,而在1950年以后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20世纪后20年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前者增温表现在冬季,后者增温则表现在夏季;3)经MK检验分析,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982年出现突变点,20世纪后期夏、秋季的增温趋势并不显著;4)百余年来,东北地区年均气温增温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中北部、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松嫩平原北部及长白山北部等地区,增温幅度较小的区域位于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南部、辽西丘陵、辽东平原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百年 气温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