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三臂星形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负载氟啶胺性能研究
1
作者 吉昱锟 江天石 +2 位作者 齐素珍 赵汗青 段留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3-891,共9页
本研究设计合成了纳米三臂星形聚合物(TaSPC)载药新材料,并用其负载疏水性广谱杀菌剂氟啶胺,制备了TaSPC/氟啶胺纳米载药颗粒。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究了TaSPC负载氟啶胺的原理及载药性能;通过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观察,... 本研究设计合成了纳米三臂星形聚合物(TaSPC)载药新材料,并用其负载疏水性广谱杀菌剂氟啶胺,制备了TaSPC/氟啶胺纳米载药颗粒。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究了TaSPC负载氟啶胺的原理及载药性能;通过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对比分析了TaSPC负载氟啶胺前后的外观形貌及粒径变化;通过Zeta电位分析、与草莓叶片的接触角测定及罗丹明6G荧光标记TaSPC的内吸性测试,表征了TaSPC及TaSPC/氟啶胺的理化性质。通过室内离体及活体试验,测定了TaSPC/氟啶胺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TaSPC对人体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以及TaSPC和TaSPC/氟啶胺对意大利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TaSPC可通过疏水作用自发地与氟啶胺结合,农药负载率(PLC)为9%;TaSPC/氟啶胺粒径为17.86 nm,比氟啶胺原药的62.46 nm显著下降了71.4%;采用TaSPC负载后,TaSPC/氟啶胺液滴在草莓叶片上的接触角由氟啶胺原药的44.08°降至33.60°,降低了23.78%。TaSPC/氟啶胺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比氟啶胺原药显著提高,其中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活性最高,0.2 mg/L剂量下,TaSPC/氟啶胺的抑制率达到75%,比氟啶胺原药提高近60%。在合理应用范围内,TaSPC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且TaSPC和TaSPC/氟啶胺对授粉蜜蜂的毒性也较低。研究表明,TaSPC对高效低毒纳米载体材料的开发及减少农药用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星形聚合物 纳米载体 氟啶胺 TaSPC/氟啶胺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氟啶胺对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2
作者 罗诗瑶 韩易 +5 位作者 郑伟 辛赫文 张继宇 张珂 侯颖 徐建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018,共8页
为了明确假禾谷镰刀菌对吡啶胺类药剂氟啶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啶胺对2022年4—5月份从河南省各地市分离的86株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建立了敏感性基线,并开展了氟啶胺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 为了明确假禾谷镰刀菌对吡啶胺类药剂氟啶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啶胺对2022年4—5月份从河南省各地市分离的86株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建立了敏感性基线,并开展了氟啶胺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20μg/mL,对86个菌株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13~0.492μg/mL,平均EC_(50)值为0.194μg/mL;57株(占总数的66.3%)的敏感性呈近似正态分布,将其平均EC_(50)值(0.201±0.057)μg/mL作为假禾谷镰刀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基线;同一地市内菌株间敏感性差异较大,EC_(50)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在2.8~36.7之间,漯河差异最大,许昌差异最小;不同地市间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联性;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与其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采用500 g/L氟啶胺悬浮剂浸种,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较好,伊川县、新安县两地在起身期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5.46%和56.88%,乳熟期的白穗率分别降低了8.73%和13.67%。表明500 g/L氟啶胺悬浮剂浸种对起身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较好,两地均达51%以上。本研究为氟啶胺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氟啶胺 菌丝生长速率法 敏感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纳米三臂星形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负载氟啶胺性能研究
3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44,共1页
本研究合成了新型三臂星形聚合物(TaSPC)纳米载体材料,并用其负载疏水性广谱杀菌剂氟啶胺,制备了TaSPC/氟啶胺纳米载药颗粒。通过分子对接模拟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究了TaSPC的载药机制及其载药性能;同时,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 本研究合成了新型三臂星形聚合物(TaSPC)纳米载体材料,并用其负载疏水性广谱杀菌剂氟啶胺,制备了TaSPC/氟啶胺纳米载药颗粒。通过分子对接模拟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究了TaSPC的载药机制及其载药性能;同时,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载药前后颗粒的外观形貌及粒径变化;通过Zeta电位、接触角测定和罗丹明6G荧光标记实验,全面表征了TaSPC及TaSPC/氟啶胺的理化性能。通过室内及活体试验,评估了TaSPC/氟啶胺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TaSPC对人体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以及TaSPC和TaSPC/氟啶胺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谱杀菌剂 罗丹明6G ZETA电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意大利蜜蜂 SPC 设计合成 氟啶胺
下载PDF
40%氟啶胺·乙螨唑悬浮剂分析方法研究
4
作者 宋怀挺 侯影 余德勉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7期38-42,共5页
文章中,建立了液相色谱法同柱分析乙螨唑、氟啶胺的含量的分析方法,以甲醇和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CAPCELLPAKC18/5μm为填充料的不锈钢柱,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表明,在该方法中乙螨唑、氟啶胺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9... 文章中,建立了液相色谱法同柱分析乙螨唑、氟啶胺的含量的分析方法,以甲醇和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CAPCELLPAKC18/5μm为填充料的不锈钢柱,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表明,在该方法中乙螨唑、氟啶胺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9,标准偏差分别为0.0271和0.0346,变异系数分别为0.26%和0.1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4%和9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螨唑 氟啶胺 分析
下载PDF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测定氟啶胺在辣椒和土壤中动态残留 被引量:19
5
作者 董丰收 杨爽 +3 位作者 刘新刚 孙建鹏 郑永权 姚建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84-1690,共7页
【目的】建立辣椒和土壤中氟啶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探明氟啶胺在辣椒田中使用后的残留行为,为安全施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氟啶胺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氟啶胺在辣椒中半衰期为2.5~3.7d,土壤中为1.2~... 【目的】建立辣椒和土壤中氟啶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探明氟啶胺在辣椒田中使用后的残留行为,为安全施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氟啶胺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氟啶胺在辣椒中半衰期为2.5~3.7d,土壤中为1.2~4.2d。使用氟啶胺50%悬浮剂,制剂用量为495g·ha-1(。有效成分247.5g·ha-1),施药4次,距末次施药后7d收获的辣椒中氟啶胺残留量小于0.06mg·kg-1,低于韩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3mg·kg-1)。【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辣椒和土壤中的氟啶胺残留测定;建议氟啶胺50%悬浮剂在辣椒上防治病害,最多使用4次,用量为247.5~495g·ha-1(有效成分123.75~247.5g·ha-1),安全间隔期为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氟啶胺 残留 土壤
下载PDF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及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治芳 王文桥 +4 位作者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刘颖超 赵建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6,共4页
为了明确灰葡萄孢对新型杀菌剂氟啶胺的敏感性分布和该药剂是否与其它杀菌剂存在交互抗性,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不同地区的99株灰葡萄孢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中48株灰葡萄孢对氟啶胺、嘧霉胺、多菌灵、异... 为了明确灰葡萄孢对新型杀菌剂氟啶胺的敏感性分布和该药剂是否与其它杀菌剂存在交互抗性,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不同地区的99株灰葡萄孢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中48株灰葡萄孢对氟啶胺、嘧霉胺、多菌灵、异菌脲、乙霉威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啶胺对从未使用过氟啶胺的地区采集的灰葡萄孢99个野生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EC50值)分布在0.001 4~0.030 3μg/mL之间,平均为(0.0151±0.007)μg/m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型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可作为敏感基线,用于灰葡萄孢对氟啶胺田间抗性监测。在6种供试杀菌剂中氟啶胺对灰葡萄孢的毒力最高,其与嘧霉胺、异菌脲、多菌灵、乙霉威和啶酰菌胺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杀菌剂 氟啶胺 敏感基线 交互抗性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两种制剂包衣种子对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管磊 郭贝贝 +3 位作者 王晓坤 张大侠 王凯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76-2186,共11页
【目的】中国花生产区普遍发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研究旨在比较并评价苯醚甲环唑与氟啶胺的微囊悬浮剂(microcapsule suspension,CS)和悬浮种衣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FS)对3种致病菌的毒... 【目的】中国花生产区普遍发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研究旨在比较并评价苯醚甲环唑与氟啶胺的微囊悬浮剂(microcapsule suspension,CS)和悬浮种衣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FS)对3种致病菌的毒力、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以及对这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以明确不同剂型制剂的安全性、持效期和施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CS和FS对花生冠腐病菌、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种子包衣法评价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两种制剂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6%苯醚甲环唑FS、15%苯醚甲环唑CS、50%氟啶胺FS和12%氟啶胺CS对花生冠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差异较大,其EC50分别为0.0503、0.4959、5.6141和46.5433 mg·L-1;对花生根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0.5386、2.8604、0.3780和28.1665 mg·L-1;对花生白绢病菌的EC50分别为1.1435、3.2615、0.0951和3.8920 mg·L-1,表明微囊化后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均显著减慢。20和25℃恒温下,与对照相比,苯醚甲环唑FS和CS 50、100、200 g a.i./100 kg种子、氟啶胺FS和CS 40、80和160 g a.i./100 kg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率、出苗时间、根长及鲜重、株高和茎叶鲜重均无明显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所有处理的花生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无差异,6%苯醚甲环唑FS和15%苯醚甲环唑CS 100、200 g a.i./100 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的防效均达68.03%以上,12%氟啶胺CS 160 g a.i./100 kg种子对3种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的田间防效达74.97%以上,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50%氟啶胺FS的防效。所有药剂处理均显著增加荚果产量,其中15%苯醚甲环唑CS 200 g a.i./100 kg种子处理的增产率最高,达7.22%—11.47%。【结论】6%苯醚甲环唑FS和15%苯醚甲环唑CS均在100、200 g a.i./100 kg种子,12%氟啶胺CS 160 g a.i./100 kg种子剂量下处理种子对花生安全,一次处理可以同时降低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氟啶胺 包衣种子 花生土传真菌病害 安全性 毒力 防效
下载PDF
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防治油菜根肿病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坤荣 熊远福 +4 位作者 任莉 刘凡 徐理 孙超超 方小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2,共3页
为防治油菜重要病害根肿病,研制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为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按包衣比[包衣剂质量(g)∶种子质量(g)]≥1∶50包衣油菜种子,15%氟啶胺包衣剂对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油菜苗高、根长和鲜重没有... 为防治油菜重要病害根肿病,研制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为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按包衣比[包衣剂质量(g)∶种子质量(g)]≥1∶50包衣油菜种子,15%氟啶胺包衣剂对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油菜苗高、根长和鲜重没有显著影响。用包衣比1∶200、1∶100、1∶50和1∶25包衣的种子,盆栽试验中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为43.7%、46.4%、83.5%和92.5%;田间小区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22.2%、53.6%、44.5%和54.5%。初步结果说明,可用15%氟啶胺的包衣悬浮剂按包衣比1∶100-1∶50处理种子防治油菜根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悬浮剂 种子包衣 油菜根肿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敏感基线建立及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石妞妞 杜宜新 +4 位作者 阮宏椿 甘林 杨秀娟 代玉立 陈福如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39,共5页
为明确中国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株采自福建省主要番茄产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啶胺对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03 7~0.... 为明确中国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株采自福建省主要番茄产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啶胺对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03 7~0.045 2μg/m L之间,平均值为(0.022 1±0.009 8)μg/m 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0.022 1±0.009 8)μg/m L作为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其田间抗药性监测。从106株菌株中选择15株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菌株,测定了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和啶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15株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平均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异菌脲〉腐霉利〉啶氧菌酯〉嘧霉胺,氟啶胺与异菌脲、腐霉利、啶氧菌酯和嘧霉胺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菌 氟啶胺 敏感基线 交互抗性
下载PDF
氟啶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与淋溶特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许秀莹 宋稳成 王鸣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9-673,共5页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氟啶胺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东北黑土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25℃下,氟啶胺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曲线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常数分别为南京黄棕壤119.34,江西红壤202.23,东北黑土311...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氟啶胺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东北黑土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25℃下,氟啶胺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曲线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常数分别为南京黄棕壤119.34,江西红壤202.23,东北黑土311.88,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代换量和粘粒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3,0.9690,0.8586.土壤对氟啶胺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kJ/mol,属于物理吸附.氟啶胺在3种土壤中均难淋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 土壤吸附-解吸 淋溶 农药
下载PDF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和甲霜灵的敏感性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生军 姚亮亮 +1 位作者 李新新 张铉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5,共6页
2006—2008年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共分离获得6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测定了这些菌株对交配型、氟啶胺和甲霜灵的敏感性。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显示A1交配型。甲霜灵测定结果显示10个菌株(16.4%)显示为敏感性,11个菌株(18.0... 2006—2008年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共分离获得6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测定了这些菌株对交配型、氟啶胺和甲霜灵的敏感性。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显示A1交配型。甲霜灵测定结果显示10个菌株(16.4%)显示为敏感性,11个菌株(18.0%)显示为中抗,40个菌株(65.6%)显示为抗性。这说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发生的晚疫病菌已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氟啶胺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其敏感性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EC50在0.2033~0,7837ug/mL之间,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85倍,平均值为(O.4781±0.0163)μg/mL,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因此可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基线;83.6%的供试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下降,甲霜灵与氟啶胺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测定氟啶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可湿性粉剂、氟啶胺悬浮剂和烯酰吗啉能很好地控制晚疫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5.71%、87.00%、82.19%,而甲霜灵的为2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甲霜灵 氟啶胺 敏感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的残留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晓丹 贾春虹 +2 位作者 王东 靖俊杰 贺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50-155,共6页
为了明确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使用后的消解趋势和残留情况,2017年在北京、山东、内蒙古、江苏、四川和宁夏开展了氟啶胺39.5%(体积分数)悬浮剂在葱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N-丙基乙二胺、石墨化炭黑和十八烷... 为了明确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使用后的消解趋势和残留情况,2017年在北京、山东、内蒙古、江苏、四川和宁夏开展了氟啶胺39.5%(体积分数)悬浮剂在葱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N-丙基乙二胺、石墨化炭黑和十八烷基碳混合分散吸附剂净化,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进行氟啶胺残留与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氟啶胺在大葱上的降解半衰期为1.2 d,在小葱上的降解半衰期为8.7 d;在大葱上的最终残留量为<0.010~0.308 mg/kg;小葱上的最终残留量为0.100~5.738 mg/kg。中国未制定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欧盟、日本、韩国规定氟啶胺在葱上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标准分别为0.01、0.1、3.0 mg/kg。参照欧盟和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氟啶胺在我国大葱和小葱上的残留量不安全。中国应加快制定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本研究为氟啶胺在葱上的安全使用和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制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 大葱 小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下载PDF
氟啶胺的水解与土壤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秀莹 刘晓凤 王鸣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2-256,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氟啶胺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动态规律,以及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东北黑土中于好气、渍水、灭菌土壤环境下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氟啶胺的水解与土壤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氟啶胺在酸性溶液中稳定,...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氟啶胺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动态规律,以及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东北黑土中于好气、渍水、灭菌土壤环境下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氟啶胺的水解与土壤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氟啶胺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则水解较快,且25℃下在pH值为5、7、9、11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41.46 d、43.87 d、5.63 d、4.50 d;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pH值为7的条件下,15℃、25℃、35℃时水解半衰期分别为73.74 d、43.87 d、29.25 d,平均温度效应系数为1.59,平均活化能为31.10 kJ/mol。氟啶胺平均降解速率从大到小的不同土壤为东北黑土、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降解速率受pH值与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降解速率从大到小的不同处理为渍水、好气、灭菌,厌氧微生物为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氟啶胺水解 PH值 温度条件 土壤降解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马铃薯和土壤中氟啶胺残留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武 李二虎 +4 位作者 张强 谢蕴琳 张东飞 李桂红 赵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8期35-39,共5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马铃薯和土壤中氟啶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净化,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和确证,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氟啶胺的最低检出限为8μg/kg。在8.150~521.6μg/L线性范...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马铃薯和土壤中氟啶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净化,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和确证,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氟啶胺的最低检出限为8μg/kg。在8.150~521.6μg/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9 9,回收率在81.96~116.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0%(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马铃薯 土壤 残留
下载PDF
氟啶胺对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及呼吸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骆爱兰 余向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2-906,共5页
使用农药控制作物害虫和疾病可提高农业生产力,然而农药的使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巨大且日益严重的问题。重复、广泛使用的农药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生物、生物代谢及其生物活性,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氟啶... 使用农药控制作物害虫和疾病可提高农业生产力,然而农药的使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巨大且日益严重的问题。重复、广泛使用的农药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生物、生物代谢及其生物活性,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氟啶胺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质量等潜在环境危险,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氟啶胺农药残留动态,以及氟啶胺对土壤呼吸强度、蔗糖酶活性及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100 mg.kg-1)氟啶胺在土壤的降解速率常数最大,氟啶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范围为0.38~0.59 d。高剂量(50 mg.kg-1、100 mg.kg-1和1 000 mg.kg-1)氟啶胺对土壤蔗糖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剂量(1 mg.kg-1、5 mg.kg-1)处理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作用,且波动范围较大;10 mg.kg-1氟啶胺对土壤蔗糖酶前期表现为抑制、后期表现为激活作用,波动范围较大。不同浓度氟啶胺胁迫下蔗糖酶促反应的Michaelis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发生改变,但变化不大。土壤中氟啶胺浓度为1 mg.kg-1时蔗糖酶所需的活化能(Ea)比CK高,其他浓度都低于CK;5 mg.kg-1、10 mg.kg-1、50 mg.kg-1、100 mg.kg-1和1 000 mg.kg-1所需的活化焓变(ΔH)随氟啶胺的浓度降低而变小;在相同温度下蔗糖酶的活化熵变(ΔS)表现为:1 mg.kg-1<CK;活化自由能(ΔG)变化差异较小;320~330 K(开氏温度)时最大速度常数(Q10)最大,而290~300 K时Q10较小。低剂量氟啶胺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呈现抑制-激活趋势,高低剂量表现为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活性因氟啶胺的加入而产生波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研究受农药污染土壤的质量和酶活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 残留动态 蔗糖酶 动力学 热力学 土壤微生物 呼吸作用
下载PDF
氟啶胺与粘帚霉对防治茉莉白绢病的协同增效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覃丽萍 黄思良 谢玲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9-271,共3页
以戊唑醇等7种常用杀菌剂为对照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氟啶胺对茉莉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对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00%,抑制菌圈直径为14.01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对茉莉白绢病具有较好的... 以戊唑醇等7种常用杀菌剂为对照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氟啶胺对茉莉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对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00%,抑制菌圈直径为14.01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对茉莉白绢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与生防菌粘帚霉G11菌株对防治茉莉白绢病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 粘帚霉 茉莉 白绢病 协同增效作用
下载PDF
氟啶胺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铉哲 解明静 +1 位作者 金炳燮 宋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0,共4页
白菜根肿病是威胁大白菜生产的一种土传性病害。为了筛选对白菜根肿病有效的杀菌剂,在室内和田间利用灌根方法测定氟啶胺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氟啶胺乳油(有效质量浓度2.5和5μL·mL-1)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 白菜根肿病是威胁大白菜生产的一种土传性病害。为了筛选对白菜根肿病有效的杀菌剂,在室内和田间利用灌根方法测定氟啶胺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氟啶胺乳油(有效质量浓度2.5和5μL·mL-1)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9%和89.5%,均高于甲基硫菌灵的防治效果88%。氟啶胺乳油(有效质量浓度5和2.5μL·mL-1)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7.6%和69.4%,均高于甲基硫菌灵的防治效果37.4%。结果表明,氟啶胺乳油可以用来防治白菜根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 白菜根肿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洪浩 吴应山 +4 位作者 杨春林 吴婕 席亚东 王晓黎 刘波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1-2333,共3页
2010—2014年在四川各马铃薯主产区共分离获得80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对其进行氟啶胺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分布呈单峰曲线,Ec50值分布在0.1830... 2010—2014年在四川各马铃薯主产区共分离获得80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对其进行氟啶胺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分布呈单峰曲线,Ec50值分布在0.1830—0.8767μg/m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4.8倍,平均固‰值为(0.4369±0.1426)μg/mL,可作为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未检测到抗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氟啶胺 敏感基线 抗药性
下载PDF
氟啶胺在三七中的降解行为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文希 代雪芳 +1 位作者 张雪燕 浦恩堂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80-1689,共10页
【目的】旨在明确氟啶胺在三七上的降解行业和残留风险,为氟啶胺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在云南省沾益、石林、弥勒、丘北开展了氟啶胺在三七上的规范残留试验,并建立了三七中氟啶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目的】旨在明确氟啶胺在三七上的降解行业和残留风险,为氟啶胺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在云南省沾益、石林、弥勒、丘北开展了氟啶胺在三七上的规范残留试验,并建立了三七中氟啶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结果】氟啶胺在三七和土壤基质中的回收率为82%~103%,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13%,定量限(LOQs)为0.01~0.02 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在三七植株上的半衰期为6.5~7.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0.0~30.1 d,在根际土壤和三七根系中的消解不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将50%氟啶胺悬浮剂分别按其有效成分250和375 g/hm^(2)的剂量喷雾施药3~4次,施药间隔为7 d,末次施药后7、14、21 d三七块根中氟啶胺的残留量均<1 mg/kg,三七须根中氟啶胺的残留量均<2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氟啶胺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45 mg,风险概率(RQ)为71.4%,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结论】氟啶胺在作物和环境中属于易于降解的农药,目前中国制定氟啶胺在三七块根中的最大残留量(MRL值)为1 mg/kg,三七须根中的MRL值为2 mg/kg,采用50%氟啶胺悬浮剂防治三七病害时,建议按照最高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50 g/hm^(2)最多施药3次,安全采收间隔期为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 三七 残留 降解 风险评估
下载PDF
40%氟啶胺悬浮剂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姜友法 田大军 +3 位作者 王宝林 贾炜 章超 罗成燕 《世界农药》 CAS 2019年第1期61-62,64,共3页
红蜘蛛是一种重要的柑橘害虫,影响中国柑橘的品质和产量。使用自行研发的40%氟啶胺悬浮剂进行了柑橘红蜘蛛防治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在250 mg/L、200 mg/L使用浓度时对红蜘蛛均有较好防效,药后1 d防效分别为84.90%和81.08%,速效... 红蜘蛛是一种重要的柑橘害虫,影响中国柑橘的品质和产量。使用自行研发的40%氟啶胺悬浮剂进行了柑橘红蜘蛛防治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在250 mg/L、200 mg/L使用浓度时对红蜘蛛均有较好防效,药后1 d防效分别为84.90%和81.08%,速效性较好,药效与对照药剂15%哒螨灵乳油相当;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92.19%,93.57%,持效性好,且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5%哒螨灵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红蜘蛛 氟啶胺 悬浮剂 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