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氦气资源形成地质条件、成因机理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5
1
作者 陶士振 杨怡青 +12 位作者 陈悦 刘祥柏 杨威 李剑 吴义平 陶小晚 高建荣 陈燕燕 王晓波 吴晓智 陈秀艳 李谦 贾进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6-452,共17页
借鉴含油气系统思路及方法,基于典型富氦气田解剖,并利用地球化学成藏方法技术,研究天然气中氦气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成因机理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①氦气“生-运-聚”机理与天然气有显著差异性,氦气主要为基底富U、Th元素缓慢α衰变... 借鉴含油气系统思路及方法,基于典型富氦气田解剖,并利用地球化学成藏方法技术,研究天然气中氦气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成因机理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①氦气“生-运-聚”机理与天然气有显著差异性,氦气主要为基底富U、Th元素缓慢α衰变或深部壳幔氦释放,沿岩石圈复合输导体系运移至天然气成藏系统,依附适宜载体气聚集成藏。②氦运移输导主要受“岩石圈断裂、基底断裂、沉积层断裂、有效输导层”复合输导体系控制,基于地下流体中“氦-气-水”相平衡及相-势耦合综合分析,提出氦气运聚过程中具有“水溶相、气溶相、游离相”3种主要赋存状态,存在氦气“集流、渗流、扩散”3种运移方式。③富氦气藏形成和氦气富集通常受控于“优质氦源、高效输导、适宜载体”3大主控要素,具有“脱溶汇聚、浮力驱动、压差驱替”3种聚集成藏动力类型,已发现富氦气藏具有相对“近氦源、邻断裂、低势区、高部位”的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④氦气富集区勘探和评价需要依托天然气兼探/并探,在评价落实氦气“源-运-聚”要素与天然气“生-储-盖”条件耦合匹配性、局部相对低势高部位有利圈闭载体气区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优选“通源连圈、低势高位、气氦适配”的有利氦气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氦气 地质特征 形成条件 成因机理 富集规律
下载PDF
氦气地质理论认识、资源勘查评价与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关键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陶士振 吴义平 +14 位作者 陶小晚 王晓波 王青 陈胜 高建荣 吴晓智 刘申奥艺 宋连腾 陈荣 李谦 杨怡青 陈悦 陈秀艳 陈燕燕 齐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1-367,共17页
鉴于我国氦气产业链理论技术需求,针对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地质理论认识,缺乏针对性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参数取值标准,缺乏氦气含量综合准确检测、有利富集区优选方法,无成本指标优化体系及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方法等卡点和难点,本文... 鉴于我国氦气产业链理论技术需求,针对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地质理论认识,缺乏针对性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参数取值标准,缺乏氦气含量综合准确检测、有利富集区优选方法,无成本指标优化体系及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方法等卡点和难点,本文运用地质、地球化学、重磁电震、投资经济等多学科方法及实验技术,集中力量攻克氦气成藏机理、资源评价及资产评价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形成1项地质理论认识和3项关键技术:基于典型富氦气藏解剖、地下流体中“氦-气-水”相平衡及相-势耦合分析,研究提出氦气“水溶相、气容相、游离相”3种主要赋存状态、“集流、渗流、扩散”3种运移机理、“近氦源、邻断裂、低压区、高部位”4项分布富集控制因素,初步建立了基于“优质氦源、高效输导、适宜载体”的氦气“生-运-聚”地质理论认识。针对国内氦气含量检测技术参差不齐、部分准确度差、与国外数据差别大、无针对性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等系列难题,以氦气源及氦气含量为核心,研发氦气含量综合准确检测技术,构建4类10种氦气资源评价方法,解决了氦气资源分级分类评价的技术瓶颈。针对基底氦源分布、岩性识别、通源断裂刻画及含氦储层评价难题,创建了归一化重磁下延方案,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尺度断裂智能识别技术和不同氦气含量下的气藏声学性质模拟方法,为氦源岩分布预测、通源断裂刻画、含氦储层测井解释评价及预测奠定了基础。通过建立多元控氦的富氦区带与目标优选技术,解决了富氦区带与目标优选难题。针对国内贫氦实际情况,以提氦装置投资和操作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优化目标与各主要工艺参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氦气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技术,初步解决了天然气低成本提氦工艺流程优化的技术需求。研究成果为我国长期、安全、规模利用氦气资源资产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源岩 氦气成藏机理 资源评价 区带目标优选 响应面法 深度学习 回归模型
下载PDF
氦气富集理论及富氦资源勘探思路
3
作者 秦胜飞 窦立荣 +6 位作者 陶刚 李济远 齐雯 李晓斌 郭彬程 赵姿卓 王佳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74,共15页
基于国内外重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样品和岩石样品,进行氦气含量、组分、同位素及岩石样品中U、Th含量分析,对氦气富集机理、富集模式、分布规律和勘探思路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能否形成富氦气藏取决于气藏中氦气的供给量和天然气对氦气... 基于国内外重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样品和岩石样品,进行氦气含量、组分、同位素及岩石样品中U、Th含量分析,对氦气富集机理、富集模式、分布规律和勘探思路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能否形成富氦气藏取决于气藏中氦气的供给量和天然气对氦气的稀释程度,其富集成藏特征可以概括为“多源供氦、主源富氦;氦氮伴生、同溶共聚”。氦气主要来自岩石中U和Th的放射性衰变,所有岩石都含有微量的U和Th,都可为气藏提供一定的氦源,但以花岗岩或变质岩为主的大型古老基底往往是富氦气藏的主力氦源。古老基底中的U和Th经历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的衰变生成的氦气连同基底岩石中无机含氮化合物裂解生成的氮气溶解在水中,随构造抬升,地层水沿断裂往上运移至气藏并释放出氦和氮气,使气藏同时富集氦和氮气,氦氮的伴生关系十分明显。在东部拉张型盆地,构造活动强烈,天然气中混有一定比例的幔源氦气。富氦气藏大多发育于有断裂沟通的古老基底之上、后期经历大幅度构造抬升、盖层封盖能力适中、天然气充注强度中等、地下水比较活跃的常压或低压区。氦气勘探须放弃以寻找天然气甜点和高产大气田的传统“兼探”思路,根据氦气富集特点,寻找有断裂并与古老基底沟通、晚期构造抬升幅度较大、盖层封盖能力相对较弱、天然气充注强度不高、古老地层水较丰富的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氦气 富集理论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勘探思路
下载PDF
苏北盆地黄桥地区盐城组氦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富集规律
4
作者 姚红生 陈兴明 周韬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6-915,共10页
苏北盆地黄桥地区新近系盐城组天然气中He含量介于1.05%~1.40%,普遍高于工业品位,为壳—幔复合型氦气资源。目前,对于这种来源的氦气富集主控因素以及勘探目标评价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系统剖析了黄桥地区典型富氦气藏氦气成因、来源及... 苏北盆地黄桥地区新近系盐城组天然气中He含量介于1.05%~1.40%,普遍高于工业品位,为壳—幔复合型氦气资源。目前,对于这种来源的氦气富集主控因素以及勘探目标评价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系统剖析了黄桥地区典型富氦气藏氦气成因、来源及圈闭特征,重点分析了幔源断裂对富氦气藏输导作用、盐城组圈闭条件的影响,提出了黄桥地区盐城组富氦气藏富集模式。结果表明:(1)黄桥地区南新街深大断裂在盐城组沉积时期持续活动,导致幔源物质上涌,伴随着火山活动及CO_(2)、N_(2)以及氦气沿断裂运移至浅层;(2)黄桥地区盐城组埋深为370~400 m,盐城组底部砂岩厚度约为40 m,上覆10~40 m泥岩,储盖组合有利,富氦气层由东往西尖灭;(3)黄桥地区盐城组整体为单斜构造,盐城组底部界面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通过地震标定及解释,刻画出了富氦气层岩性—地层复合圈闭面积。黄桥地区盐城组富氦气藏具有断裂沟通地幔输导、砂岩储集、泥岩作为盖层、岩性—地层复合圈闭富集等特征,该认识对黄桥地区氦气有利目标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复合型氦气 岩性—地层复合圈闭 氦气成藏 盐城组 黄桥地区 苏北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金秋气田:一个典型以中生界沉积岩为氦源岩的含氦-富氦气田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宝收 张本健 +5 位作者 汪华 陈践发 刘凯旋 豆霜 戴鑫 陈双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9,共15页
氦气成藏长期以来研究较少,成藏条件与成藏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氦源岩类型和形成条件争议较大。通过解剖含氦-富氦的金秋气田认为:(1)金秋气田氦气含量主要分布在0.05%~0.10%,平均为0.07%,部分井含量超过0.10%,最高为0.20%。同位素分析认... 氦气成藏长期以来研究较少,成藏条件与成藏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氦源岩类型和形成条件争议较大。通过解剖含氦-富氦的金秋气田认为:(1)金秋气田氦气含量主要分布在0.05%~0.10%,平均为0.07%,部分井含量超过0.10%,最高为0.20%。同位素分析认为氦气为壳源成因,没有幔源的贡献。(2)金秋气田是一个典型以中生界沉积岩为氦源岩的含氦-富氦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具有较高的铀、钍元素含量和较大的地层厚度,在金秋地区具有较高的氦气生气强度,是形成含氦-富氦气藏的氦源基础。氦气应该主要来源于侏罗系储层,而非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层系。(3)金秋气田含氦-富氦气田的形成受3个主要因素控制,具有高氦气生气强度的氦源岩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具有适度充注强度的烃类气体的存在有利于氦气富集;地层抬升剥蚀温、压下降导致的原位溶解氦气脱溶作用是氦气富集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注强度 溶解度 脱溶量 氦气强度 源岩 氦气 金秋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美国典型富氦无机成因气田中氦气地质特征与聚集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怡青 陶士振 陈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7-339,共13页
美国广泛发育具有经济效益的富氦无机成因天然气田,如其中富氦氮气田甚至可以含有高达10%的氦。原地和周边地区的基底提供充足的氦源而氮气可来自不同圈层,且通常N_(2)/He(He>0.1%)在5~50之间。但是富氦氮气田在美国独特地质环境之... 美国广泛发育具有经济效益的富氦无机成因天然气田,如其中富氦氮气田甚至可以含有高达10%的氦。原地和周边地区的基底提供充足的氦源而氮气可来自不同圈层,且通常N_(2)/He(He>0.1%)在5~50之间。但是富氦氮气田在美国独特地质环境之外是否也有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富氦二氧化碳气田中的氦主要也来自壳源且产量可观。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富氦二氧化碳气田均被认为是来源于新生代晚期的岩浆活动,且该地区岩浆岩具有较高的U、Th含量。地下水溶气脱气-再溶解(Groundwater Gas Stripping and Re-dissolution,GGS-R)模型被普遍认为可以合理解释CO_(2)气藏中氮气、氦等惰性气体的聚集成藏机制。具体来说,幔源CO_(2)载体气充注时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大气源惰性气体与壳源惰性气体脱出成藏,并与地下水达到水/气溶解平衡。虽然不同气田的平衡值各有不同,但是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各气田均显示出相似的范围值,即在相应的储层压力和温度下为0~100 cm^(3)水/cm^(3)气。本文系统分析美国无机成因富氦气藏的氦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机制,讨论氦气在经历氦源岩内游离相扩散初次运移后通过水溶相、气容相集流或是多相渗流方式进行的二次运移及由无机成因载体气N_(2)和CO_(2)共同参与的富集成藏机制,既可为我国氦气勘查提供理论认识依据,也可为二氧化碳地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及安全封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氦气 CO_(2) N_(2) 非烃 无机成因 地质特征 聚集机制
下载PDF
壳源氦气成藏主控因素及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义平 王青 +6 位作者 陶士振 王建君 李谦 张宁宁 吴晓智 李浩武 王晓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0-350,共11页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类评价方法,其中含量法包括5个亚类,统计法包括1个亚类,类比法包括3个亚类,成因法1个亚类,初步解决了氦气资源定量计算的难题。结果表明:高氦气含量的气藏一般为常压及低压气藏,氦气含量与氦源岩类型、铀钍含量和氦源岩规模3个参数呈正向关系,而与离主断裂距离、埋深和生烃强度3个参数呈负相关,适度的基底构造活动有利于氦气释放及富集。基于8类氦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氦气含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氦气含量类比法。基于异源同储不同序的原理,构建了氦气资源规模序列法;基于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氦机理,建立了氦气成因法。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氦气储量规模发现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共生关系 氦气含量 规模序列 资源评价
下载PDF
氦气资源的盖层特征探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8
作者 张朝鲲 弓明月 +3 位作者 田伟 何衍鑫 朱东亚 王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2-1204,共13页
良好的盖层封盖条件是氦气资源得到保护的关键,在氦气资源潜力评估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氦气资源盖层特征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笔者等对盖层的封盖机理及宏观-微观特征与氦气封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认为氦气在地层中保存... 良好的盖层封盖条件是氦气资源得到保护的关键,在氦气资源潜力评估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氦气资源盖层特征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笔者等对盖层的封盖机理及宏观-微观特征与氦气封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认为氦气在地层中保存的封盖机理主要包括物性、压力、浓度三重封闭。盖层对于氦气的封盖效果受一系列微观特征(孔隙度、渗透率、突破压力、中值半径)与宏观特征(岩性、厚度、成岩作用、连续性、构造作用)影响,含氦气藏载体气类型的不同也会使盖层对于氦气的封闭能力产生差异。基于笔者等归纳出的盖层特征与氦气封盖效果的关系,对塔里木盆地内具有一定的生氦潜力的和田河区块、雅克拉区块、古城区块的氦气资源盖层条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对应实际勘探中含氦气藏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含氦气藏盖层特征,发现常规评价油气藏封盖条件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氦气资源盖层条件的评估,精准化分析含氦气藏盖层条件的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盖层 封盖效能 氦气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与美国氦气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对比及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成林 张亚雄 +9 位作者 王馨佩 王海东 洪思婕 丁振刚 陈践发 许诺 朱玉新 刘克胜 罗娜 李文研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鉴于氦气资源的战略重要性、美国氦气资源条件的优越性及目前中国氦气供需矛盾的严峻性,开展中国与美国氦气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对比显得极为有意义。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氦气的地质条件、资源量和储量数据,基于氦气产量历史数据,结合全... 鉴于氦气资源的战略重要性、美国氦气资源条件的优越性及目前中国氦气供需矛盾的严峻性,开展中国与美国氦气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对比显得极为有意义。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氦气的地质条件、资源量和储量数据,基于氦气产量历史数据,结合全球氦气需求分析,采用哈伯特模型、高斯模型和资源量-储量约束下的产量预测模型,开展2023—2030年全球氦气产量预测,为中国氦气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分析结果:(1)与美国所在的北美地台规模大且构造稳定相比,中国地台规模小且经历多期构造演化,中国氦气分布呈现点多、面广、类型多样的特点;(2)尽管目前国内外对中国氦气的资源量有不同认识,通过对中国与美国含氦天然气资源潜力的对比,表明中国氦气资源丰富,资源量将会随着对氦气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而动态增长;(3)预测显示,2023—2025年为中国氦气生产起步发展阶段,2026—2030年为快速增长阶段;(4)对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的4点启示:坚定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的信心、提出并完善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氦气富集理论、加大研发氦气勘探开发技术、2030年前中国氦气供应来自国际和中国国内2个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氦气 地质条件 资源潜力 启示
下载PDF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转子径向通风结构研究
10
作者 陶大军 孟卓然 +1 位作者 徐金燕 戈宝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9,共14页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是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唯一能动设备,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高温高压环境及氦气传热工质对驱动电机风路结构设计及相关参数影响引发的新问题,通过建立双侧转子铁心三维风路结构流固耦合传热模...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是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唯一能动设备,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高温高压环境及氦气传热工质对驱动电机风路结构设计及相关参数影响引发的新问题,通过建立双侧转子铁心三维风路结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计算分析了高温高压环境下传热工质氦气在转子径向风沟内的流动特性,研究了转子分别在动态和静态情况下,通风结构内流体流动规律及转子铁心和导条的温升变化规律。同时,对不同种类传热工质的对应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搭建了模拟实验测试装置,实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氦气风机驱动电机转子风路结构优化、冷却性能的有效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冷堆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 通风结构 传热特性 流固耦合
下载PDF
中国氦气全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展望
11
作者 张哲 黄骞 +2 位作者 王春燕 柳英明 陈思锭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中国氦气供应短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过去长期处于“有业无链”状态。近年来,国内自给率虽大幅提高、并于2023年首次实现对外依存度低于90%,但因自产气量基数较小,尚未形成完善可靠的氦气“产供储销贸研”全产业链。结合全球氦气产业... 中国氦气供应短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过去长期处于“有业无链”状态。近年来,国内自给率虽大幅提高、并于2023年首次实现对外依存度低于90%,但因自产气量基数较小,尚未形成完善可靠的氦气“产供储销贸研”全产业链。结合全球氦气产业链发情况,基于中国氦气产业链资源、生产、供应、储存、运输、销售、技术和装备等全链现状,分析认为:2025年起,全球氦气供需双涨,远期或将呈供应宽松态势;未来5年内,随着国内自产气量稳定增长和进口渠道的开拓,预计中国氦气将呈自产和进口“两旺”局面,保供能力将大幅提升,同时国内超低温领域科技攻关厚积薄发,正在攻关的关键技术及装备逐步进入应用推广阶段,中国氦气产业链发展必将迎来长足进步,预计很快形成完善可靠的产业链。建议中国加大氦气资源勘查力度,深入夯实资源基础,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尽快形成关键装备的系列化、工业化产品,同时依托气田开发和液化天然气国际合作机制,积极构建稳定供应的多元化进口保障体系,从而实现中国氦气的安全可靠供应和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产业链 供应 储运 市场 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基于氦气置换的超大型土工离心机缩比模型温控实验研究
12
作者 郑传祥 戴煜宸 +2 位作者 魏双 颜加明 黄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6-2103,共8页
为了解决常压下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的温控问题,提出以氦气置换机室内空气的温控方法,建立区分不同热源的传热模型,通过降低风阻功率减少源头热量产生.建造CHIEF的缩比模型实验装置(机室直径缩比为1∶20),分别在空气和氦气... 为了解决常压下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的温控问题,提出以氦气置换机室内空气的温控方法,建立区分不同热源的传热模型,通过降低风阻功率减少源头热量产生.建造CHIEF的缩比模型实验装置(机室直径缩比为1∶20),分别在空气和氦气介质下测定风阻功率和机室内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氦气置换空气后,风阻功率降低了82.4%,机室内的最高温度从56.4℃降至32.9℃,机室内的最大温差从6.8℃降至4.1℃.传热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气体与机室侧壁面的摩擦产热是造成机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氦气置换后的原型机机室温度可控制在25.7℃,实现了机室最高温度不超过(40±5)℃的温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 土工离心机 温控 风阻功率 氦气置换
下载PDF
国内外氦气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作者 邹德江 岳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氦气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稀有气体资源,在科学研究、医学、航空和其他高科技行业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氦气供应持续紧张,为了进一步降低氦气对外依存度,缓解国内氦气供应的严峻形势,防止将来氦气供... 氦气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稀有气体资源,在科学研究、医学、航空和其他高科技行业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氦气供应持续紧张,为了进一步降低氦气对外依存度,缓解国内氦气供应的严峻形势,防止将来氦气供应受制于人,通过广泛文献调研和数据整理分析,对国际上主要产氦国氦气勘探开发成果、提氦产能建设与供需形势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综述了国外氦气资源分布、产量、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中国氦气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氦气对外依存度极高,供应长期依赖进口,绝大部分进口资源掌握在美国、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外商企业手中,在市场供应上上述国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②中国氦气资源安全形势严峻,建议油公司高度重视氦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开发可行性研究,把氦气作为现有油气资产的重要补充,加强国内外富氦天然气藏勘探和开发力度,氦气产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③构建多元化氦气供应体系,缓解国内氦气供应的紧张局面,有效应对氦气市场变化,防止被恶意限制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稀有 天然开发 战略资源 产业现状
下载PDF
Inconel 617合金在非纯氦气环境中的高温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伟 何学东 +5 位作者 银华强 杜斌 李昊翔 马涛 蒲洋 王尚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7,共9页
Inconel 617合金是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的候选材料,在反应堆超高温运行时可能会受到氦气中痕量杂质的腐蚀。为探究合金在高温堆环境中的腐蚀机理,本研究开展了Inconel 617合金在980℃的非纯氦气中的腐蚀实验,对气相以及腐蚀行为进行了... Inconel 617合金是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的候选材料,在反应堆超高温运行时可能会受到氦气中痕量杂质的腐蚀。为探究合金在高温堆环境中的腐蚀机理,本研究开展了Inconel 617合金在980℃的非纯氦气中的腐蚀实验,对气相以及腐蚀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阐明了合金脱碳的机理,并建立了碳迁移判定模型和脱碳反应预测模型,与实验数据有良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预氧化和温度对脱碳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杂质含量极低,也会诱发相关的腐蚀行为。降低运行温度可以有效避免合金脱碳,但预氧化的抗脱碳效果不理想。因此,极低杂质含量并非高温堆一回路净化目标,应该根据模型预测和实验分析来选择更加合理的杂质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非纯氦气 高温冷堆 腐蚀 脱碳
下载PDF
煤系氦气富集机理与资源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
15
作者 刘祥柏 陶士振 +14 位作者 杨秀春 赵群 陈燕燕 刘自扬 裴向兵 王龙飞 伊伟 冯建秋 张谭 高建荣 陶小晚 柳庄小雪 李超正 杨怡青 陈悦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66,共18页
【背景】氦气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导热性能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氦气主要源于进口,对外依存度高,氦气资源安全问题突出。前人对氦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天然气,对煤... 【背景】氦气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导热性能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氦气主要源于进口,对外依存度高,氦气资源安全问题突出。前人对氦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天然气,对煤系氦气的关注较少。【目的和方法】为了明确煤系中氦气资源分布及资源潜力,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鄂东缘)煤系气进行取样分析,系统研究氦气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并结合沁水盆地煤层气中氦气测试结果,对比这两大盆地煤系中氦气富集机理,深入研究煤系中氦气资源潜力。【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鄂东缘韩城和大宁–吉县深部煤层气中氦气含量高于中浅部煤层气,其中,韩城深部和中浅部煤层中氦气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0.0428%和0.0130%,大宁–吉县深部和中浅部煤层中氦气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0.0307%和0.0121%;煤系致密气和深部煤层气中氦气含量相当,其中,韩城和大宁–吉县致密气中氦气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0.0467%和0.0355%,但都属于贫氦煤层气;三交北区块煤系气中氦气含量较高,平均0.0930%,近一半的井可以达到富氦煤系气标准。鄂东缘煤系中原位自生氦气极少,主要来源于深部基底岩石、铝土岩和紫金山岩体,氦源岩的分布决定了煤系中氦气的分布。鄂东缘断裂系统是深部氦源和紫金山岩体中氦气的有利运移通道,断裂系统的发育强度和位置是氦气运移、聚集的关键,有效的盖层和封闭的水体环境是氦气保存的必要条件。沁水盆地原位自生氦气较少,成藏后期剧烈构造抬升是煤层氦气散失近90%的主要原因。深部煤层气和煤系致密气中氦气浓度相对较低,但是资源量巨大,应加大煤系氦气资源勘查力度。同时,应加强对贫氦–含氦煤系天然气的提氦技术攻关,有效利用煤系天然气中的低浓度氦气,以保障国家的氦气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氦气 富集机理 资源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 沁水盆地
下载PDF
深部热流体活动背景下氦气的成因来源与运聚机制——以莺歌海盆地乐东底辟区为例
16
作者 冯子齐 郝芳 +7 位作者 胡林 胡高伟 张亚震 黎阳明 王维 李昊 肖俊杰 田金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5-666,共12页
基于地球化学参数及分析数据,应用热守恒方程、质量平衡定律及瑞利分馏模型等方法,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乐东底辟区的壳源氦气原位产率和外部通量、幔源初始氦浓度及热驱动机制等定量分析,探讨深部热流体活动背景下氦气的成因来源及运聚机... 基于地球化学参数及分析数据,应用热守恒方程、质量平衡定律及瑞利分馏模型等方法,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乐东底辟区的壳源氦气原位产率和外部通量、幔源初始氦浓度及热驱动机制等定量分析,探讨深部热流体活动背景下氦气的成因来源及运聚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乐东底辟区氦气的来源以壳源氦为主,幔源为辅。其中,研究区幔源^(3)He/^(4)He值为(0.002~2.190)×10^(-6),R/R_(a)值为0.01~1.52,测算幔源He贡献占比为0.09%~19.84%,占比较小;而壳源贡献占比则高达80%以上。(2)壳源氦的原位^(4)He产量仅为(4.10~4.25)×10^(-4)cm^(3)/g,外部^(4)He通量则显著高值,为(5.84~9.06)×10^(-2)cm^(3)/g,表明壳源氦气以外部输入为主,推测与地层流体受大气补给以及深部岩石-水相互作用有关。(3)底辟区深部热流体活动显著影响地温场,^(3)He初始质量体积与对应焓的比值(W)为(0.004~0.018)×10^(-11) cm^(3)/J,来自深部地幔的热贡献(XM)为7.63%~36.18%,揭示底辟热流体对幔源^(3)He迁移具有一定的热驱动作用。(4)研究区氦气的初次运移方式以平流为主,二次运移受控于水热脱气和气液分离过程;氦气从深部至浅部的运移过程中,CO_(2)/^(3)He值由1.34×10^(9)升至486×10^(9),指示受到壳幔混合和脱气效应影响,存在CO_(2)规模性析出和^(3)He的明显逸散。在深部热流体影响下,氦气运移聚集机制包括:深部热驱动扩散、平流释放、垂向水热脱气,浅部横向迁移、远离断裂的圈闭聚集,分压平衡、完整密闭的盖层封存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热流体 氦气 成因来源 运移聚集机制 乐东底辟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斜坡—沉积源岩型氦气富集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
17
作者 丁振刚 刘成林 +5 位作者 范立勇 康锐 陈践发 王海东 洪思婕 MUHAMMAD Aslam Khan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7-118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丰富,已在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南部等地区发现高含氦、富氦天然气田,这些气田的氦气富集多与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然而,盆地内的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为研究盆地内不同地质背景下氦气的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对鄂尔多斯盆... 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丰富,已在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南部等地区发现高含氦、富氦天然气田,这些气田的氦气富集多与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然而,盆地内的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为研究盆地内不同地质背景下氦气的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开展天然气组分分析测试,并结合研究区基础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古生界的氦气分布特征及其地质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神木气田上古生界氦气含量达0.017%~0.116%,平均氦气含量为0.05%,达到含氦气田标准;氦气含量在平面上呈“西低东高”的整体分布格局,东部部分地区的氦气含量大于0.1%;氦气含量与氮气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天然气藏中的氦气和氮气在成因和溶解—脱溶机制上可能存在必然联系。神木气田氦气的富集受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影响:上古生界广泛分布的煤系烃源岩提供了充足的氦气;地壳抬升和构造反转控制了氦气的运移方向,且促进了溶解氦的脱溶和聚集;适量的载体气有助于氦气的富集。结合研究区构造背景和氦气成藏地质因素,提出了一种新的氦气富集模式,即斜坡—沉积源岩型含氦天然气富集模式,这为氦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斜坡—沉积源岩型 氦气 上古生界 神木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氦气渗透导致铷原子钟频率漂移的计算与分析
18
作者 李豆 王鹏飞 +2 位作者 钟达 梅刚华 康松柏 《波谱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氦气渗透导致的铷原子钟吸收泡内铷原子与氦气碰撞频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铷原子钟频率漂移率.为了量化分析这一影响,选取厚度为1 mm,直径为1.8 cm,长为1.6 cm,工作温度为65℃的圆柱型玻璃气泡为例,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派热克斯玻璃(Pyrex... 氦气渗透导致的铷原子钟吸收泡内铷原子与氦气碰撞频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铷原子钟频率漂移率.为了量化分析这一影响,选取厚度为1 mm,直径为1.8 cm,长为1.6 cm,工作温度为65℃的圆柱型玻璃气泡为例,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派热克斯玻璃(Pyrex,康宁7740)与低氦渗透的铝硅酸盐玻璃(ASG,康宁1720)原子气泡内氦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对于Pyrex气泡,铷原子钟工作约12年后,氦渗透致频率漂移率降低至<1.0×10^(-14)/天;而ASG气泡铷原子钟在其寿命期间内的氦渗透致频率漂移率始终<3.0×10^(-17)/天,其对铷原子钟漂移率的贡献可忽略不计.该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种类气体在不同玻璃材料的渗透过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渗透 铷原子钟 频率漂移 原子 派热克斯玻璃 铝硅酸盐玻璃
下载PDF
旋转超导转子的氦气阻尼特性
19
作者 张源 胡新宁 +4 位作者 崔春艳 崔旭 牛飞飞 王路忠 王秋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9-340,共12页
超导转子磁悬浮装置可制作角速度传感器,超导转子的高速驱动是实现超导转子磁悬浮装置高精度的基础.超导转子的热损耗和径向质量偏心会使超导转子在驱动过程中热失超和共振,所以在超导转子的驱动过程中,超导球腔中需要保持定量的氦气,... 超导转子磁悬浮装置可制作角速度传感器,超导转子的高速驱动是实现超导转子磁悬浮装置高精度的基础.超导转子的热损耗和径向质量偏心会使超导转子在驱动过程中热失超和共振,所以在超导转子的驱动过程中,超导球腔中需要保持定量的氦气,以此传递超导转子的产热和抑制超导转子的共振.但氦气同时会对超导转子产生阻力,影响超导转子的驱动过程.基于此开展了超导转子在氦气中的阻力矩研究,首先引入范德瓦耳斯方程分析了低温氦气的性质,提出了一种低温氦气对超导转子阻力矩的研究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超导转子旋转驱动的电磁结构和电磁力矩,并研究了氦气对超导转子加速过程的影响,包括临界驱动速度、超导转子的加速时间和氦气对超导转子的摩擦热等.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低温气体对旋转超导体阻力矩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优化超导转子的驱动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磁悬浮 超导转子 氦气阻力矩 电磁驱动
下载PDF
氦气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睿超 魏昕 +3 位作者 唐安琪 丁黎明 刘轶群 郦和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2-1367,共6页
氦气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的氦气极度依赖进口,亟需自主研究发氦气提纯和高纯氦生产工艺。氦气分离和回收的方法主要有低温分离、变压吸附、膜分离技术等,膜分离法具有装置设计灵活、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 氦气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的氦气极度依赖进口,亟需自主研究发氦气提纯和高纯氦生产工艺。氦气分离和回收的方法主要有低温分离、变压吸附、膜分离技术等,膜分离法具有装置设计灵活、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型绿色分离提取技术。介绍了有机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三种氦气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有机聚合物膜中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醋酸纤维素氦气分离膜材料的研究状况,并对氦气分离膜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分离 膜分离 膜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