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还原引发降解天然橡胶与丙烯酸酯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祥义 付惠 何森泉 《弹性体》 CAS 2003年第2期5-7,共3页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聚合,以过氧化苯甲酰 N,N 二甲基苯胺(BPO 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引发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及加料方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聚合,以过氧化苯甲酰 N,N 二甲基苯胺(BPO 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引发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及加料方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过量还原剂起阻聚作用,采用复合乳化剂可提高聚合反应速度和乳液稳定性,补加料可提高接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 降解 天然橡胶 丙烯酸酯 共聚 接枝共聚 单体转化率 氧化还原引发
下载PDF
低温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PU/MMA-BA超浓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洪涛 王岸林 +1 位作者 陈敏 操建华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4-279,共6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六烷醇为复合乳化体系,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低温下引发PU/MMA-BA超浓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质量浓度、内相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六烷醇为复合乳化体系,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低温下引发PU/MMA-BA超浓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质量浓度、内相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观察了聚合物胶乳粒子的形态,并测试了聚合物胶乳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最佳聚合工艺是PU预聚体中—NCO/—OH(质量比)为1.5~2.0,PU/MMA-BA(质量比)为1/4~1/3,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为0.06~0.15g/mL,氧化还原引发剂质量浓度为0.025g/mL,氧化剂/还原剂(摩尔比)为1/0.830~1/0.710,内相比为0.80,聚合温度为20~40℃;聚合反应5h后,单体转化率超过90%,制得了粒径为200nm左右、分散度为0.100~0.400的PU/MMA-BA胶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预聚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超浓乳液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聚合稳定性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连续引发丙烯腈与丙烯酸乙酯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正辉 王红娟 胡星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76,80,共4页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下研究了丙烯腈 (M1)和丙烯酸乙酯 (M2 )的乳液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浓度对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温度升高和乳化剂浓度增大 ,单体的转化速度加快、聚合物分子量增大、乳液更为稳定。用激光粒径分...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下研究了丙烯腈 (M1)和丙烯酸乙酯 (M2 )的乳液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浓度对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温度升高和乳化剂浓度增大 ,单体的转化速度加快、聚合物分子量增大、乳液更为稳定。用激光粒径分析仪考察了 2 0℃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大小的变化 ,发现聚合过程中的成核和增长均在胶束中进行 ,以及单体液滴在高转化率时仍存在。这两种单体的乳液共聚合的竞聚率也得到确定 :r1=1.90 ,r2 =1.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 引发体系 连续引发 丙烯腈 丙烯酸乙酯 乳液共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 乳胶粒子 竞聚率
下载PDF
过硫酸钾-脲氧化还原引发下的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庆普 哈润华 +1 位作者 刘宏荣 胡金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73-675,共3页
为制备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对其引发体系,尤其是对氧化还原引发做了许多探索。最近等研究了过硫酸盐与脲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等利用顺磁共振法确定了这一反应机理:
关键词 聚丙烯苯胺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过硫酸钾 水溶液聚合
下载PDF
二过碘酸合银(Ⅲ)络离子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盈海 宋明芳 侯日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1151-1152,共2页
二过碘酸合银[Ag(Ⅲ)]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双电子转移反应,没有中间自由基产生,不能引发丙烯腈聚合.我们发现,Ag(Ⅲ)与不同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本文研究了Ag(Ⅲ)为氧化剂、丙烯酰胺(AM)为还原剂引... 二过碘酸合银[Ag(Ⅲ)]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双电子转移反应,没有中间自由基产生,不能引发丙烯腈聚合.我们发现,Ag(Ⅲ)与不同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本文研究了Ag(Ⅲ)为氧化剂、丙烯酰胺(AM)为还原剂引发AM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得到了聚合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测得了聚合物分子量M,探讨了引发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氧化还原引发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制备乙氧酰胺苯甲酯分子印迹微球及其表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兆周 李智丽 +10 位作者 陈秀金 李道敏 高红丽 曹力 侯玉泽 李松彪 牛晓慧 赵振威 赵晓波 陈慧 陈凤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68-774,共7页
以乙氧酰胺苯甲酯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和N,N-二甲基苯胺的引发作用下,制备了乙氧酰胺苯甲酯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优化的致孔溶剂为乙腈,模板、单体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6∶2... 以乙氧酰胺苯甲酯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和N,N-二甲基苯胺的引发作用下,制备了乙氧酰胺苯甲酯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优化的致孔溶剂为乙腈,模板、单体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6∶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的浓度,结合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和选择性评价,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所得微球的静态吸附量为15.0μmol·g-1,印迹因子为4.93。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聚合物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微球的形貌规则,印迹效应显著,热稳定性较好。本研究所采用的氧化还原引发方法具有制备简便、成本低以及特异性好等优点,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引发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 乙氧酰胺苯甲酯 分子印迹聚合物 微球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St/BA/AN水性涂料乳液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道新 胡飞 肖忠良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7-59,共3页
以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K2S2O8 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St/BA/AN水性乳液。通过对比不同引发体系乳液粒径、粒径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乳液成膜性能等指标,表明氧化还原引发的St/BA/AN水性乳液性能比热引发共聚乳液大大提高。... 以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K2S2O8 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St/BA/AN水性乳液。通过对比不同引发体系乳液粒径、粒径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乳液成膜性能等指标,表明氧化还原引发的St/BA/AN水性乳液性能比热引发共聚乳液大大提高。当K2S2O8 NaHSO3摩尔比控制在1∶1,用量控制在0.4%~0.8%左右时,单体的转化率最高,所聚合的乳液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BA/AN水性乳液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乳液聚合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聚合丙烯酸酯乳液及胶粘剂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雪荣 焦剑 +1 位作者 曲忠先 孙杰 《中国胶粘剂》 CAS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主要探讨了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速度、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同时对乳化剂用量,湿润剂种类用量,增粘乳液对乳液胶粘剂的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适宜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用量在单体的0.3%-0.8%之间;复合乳化剂用... 主要探讨了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速度、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同时对乳化剂用量,湿润剂种类用量,增粘乳液对乳液胶粘剂的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适宜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用量在单体的0.3%-0.8%之间;复合乳化剂用量为总量的2%-4%之间;LSR-101湿润剂为单体总量的0.5%-1.7%;增粘乳液用星为25%时,可得到转化率高,粘接性能良好的胶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乳液聚合 丙烯酸乳液胶粘剂 乳化剂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云仙 付惠 +2 位作者 曾珍 雷然 赵宁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3,共3页
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以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实验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40... 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以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实验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40℃,引发剂浓度为4 mmol/L,单体质量浓度为85 mg/mL,反应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反应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下载PDF
过硫酸钾-脲氧化还原引发的甲基丙烯酸乙酯基三甲基氯化铵反相乳液聚合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庆普 王燕军 +1 位作者 哈润华 姚康德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研究了以span-80为乳化剂和过硫酸钾-脲引发体系下,甲基丙烯酸乙酯基三甲基氯化铵反相乳液聚合的动力学,得出在「K2S2O8」为12.3-73.8μmol.L^-1.「CO(NH2)2」o为0-0.95mmolL^... 研究了以span-80为乳化剂和过硫酸钾-脲引发体系下,甲基丙烯酸乙酯基三甲基氯化铵反相乳液聚合的动力学,得出在「K2S2O8」为12.3-73.8μmol.L^-1.「CO(NH2)2」o为0-0.95mmolL^-1,乳化剂为41.75-66.80g.L^-1范围内的聚合速率表达式:Rp^∞「DM.MC」^1.71「K2S2O8」^0.28「CO(NH2)2」^0.01「3」^-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 反相乳液聚合 高分子化学
下载PDF
通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水性含氟乳液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国建 倪永 +1 位作者 刘琳 薛建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6,共6页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全氟辛酸铵为复合乳化体系,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在室温下制备水性含氟乳液。系统地研究了单体配比和合成工艺如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单体总转化率、含氟量、乳液性状、黏度、粒径及稳定性等主要性能的影响。通过...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全氟辛酸铵为复合乳化体系,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在室温下制备水性含氟乳液。系统地研究了单体配比和合成工艺如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单体总转化率、含氟量、乳液性状、黏度、粒径及稳定性等主要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GPC等手段对水性含氟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合物 乳液共聚 氧化还原引发 水性含氟乳液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下的淀粉、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祥义 徐晓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9-161,共3页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20为乳化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在过硫酸钾为3.1mmol/L,亚硫...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20为乳化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在过硫酸钾为3.1mmol/L,亚硫酸氢钠为3.1mmol/L,单体丙烯酸浓度为2.6mol/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3h,乳化剂浓度为5%时,单体转化率为92.6%、淀粉接枝率为43.2%、淀粉接枝效率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接枝共聚反应 反相乳液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谭海生 何映平 +1 位作者 肖开恩 杨春亮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40-45,共6页
研究了氧化还原剂用量、乳化剂种类、聚合温度对丙烯酸酯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差 热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了聚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结构,并对共聚物胶 膜进行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油性和耐水性的测试.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共聚 共聚改性 氧化还原引发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常温合成聚羧酸减水剂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永东 殷鹏 +2 位作者 王鹏 孙乐 包少文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20,共4页
选用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着重对引发剂组成及用量以及引发剂久置性等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中还原性物质组成为m(Vc)∶m(Na HSO3)=1∶1,氧化剂用量为HPEG质量的0.5%,体系中引发剂用量为HPEG总... 选用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着重对引发剂组成及用量以及引发剂久置性等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中还原性物质组成为m(Vc)∶m(Na HSO3)=1∶1,氧化剂用量为HPEG质量的0.5%,体系中引发剂用量为HPEG总质量的2%,n(HPEG)∶n(AA)∶n(AMPS)=1.0∶3.5∶0.7时,合成减水剂的分子质量MW为25 820 g/mol。经XRD分析表明,减水剂有促进水泥早期水化的作用。减水剂掺量为0.25%时,混凝土减水率达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 正交试验 久置性 分散性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Poly(AA-AANa-AM)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学锋 张丹 何廷树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497,共4页
基于原位合成吸水性树脂处理混凝土微裂缝渗漏这一特殊应用技术,研究了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AA-AANa-AM的聚合反应速率及合成的Poly(AA-AANa-AM)吸水性树脂经受干湿循环后的吸水膨胀倍率和吸水膨胀速率.结果表明: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和四... 基于原位合成吸水性树脂处理混凝土微裂缝渗漏这一特殊应用技术,研究了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AA-AANa-AM的聚合反应速率及合成的Poly(AA-AANa-AM)吸水性树脂经受干湿循环后的吸水膨胀倍率和吸水膨胀速率.结果表明: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和四甲基乙二胺-过硫酸铵2种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均可实现室温原位合成Poly(AA-AANa-AM)吸水性树脂,而四甲基乙二胺-过硫酸铵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AA-AANa-AM聚合反应的诱导期可控;合成的Poly(AA-AA-Na-AM)吸水性树脂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其平衡吸水膨胀倍率和吸水膨胀速率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吸水性树脂 聚合速率 干湿循环
下载PDF
Ce(IV)/PEO-NH_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聚丙烯腈-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隋坤艳 顾利霞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10-17,共8页
首先利用阴离子聚合 ,合成了含有胺端基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环氧乙烷 (PEO NH2 ) ,然后利用铈离子与聚环氧乙烷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聚丙烯腈与聚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 (PAN b PEO) ,通过FT IR ,NMR ,GPC等分析测试确定... 首先利用阴离子聚合 ,合成了含有胺端基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环氧乙烷 (PEO NH2 ) ,然后利用铈离子与聚环氧乙烷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聚丙烯腈与聚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 (PAN b PEO) ,通过FT IR ,NMR ,GPC等分析测试确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生成 ,并对反应条件对聚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 ;随着引发剂PEO NH2 含量的增加 ,产率开始呈增加 ,然后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PEO-NH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制备 聚环氧乙烷 聚丙烯腈纤维 铈离子 嵌段共聚物 阴离子聚合方法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金 曾幸荣 +2 位作者 欧阳喜仁 陈建军 诸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6-88,95,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PFEA)为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磺基琥珀酸癸基聚氧乙烯(6)醚酯二钠(DNS-628)为乳化剂,采用K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聚合温度、DNS-628用量、K2S2O8/NaHSO... 以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PFEA)为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磺基琥珀酸癸基聚氧乙烯(6)醚酯二钠(DNS-628)为乳化剂,采用K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聚合温度、DNS-628用量、K2S2O8/NaHSO3用量及摩尔比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乳胶粒大小及其分布、乳胶膜的吸水率及对水的接触角等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K2S2O8/NaHSO3摩尔比为1∶1、用量为0.5%,DNS-628用量为3.5%,PFEA用量为6%时,得到的乳液粒径分布窄,稳定性好,乳液成膜后对水的接触角达到了103.4°,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乳液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阴-非离子乳化剂 核壳结构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AA/AM/AMPS超浓反相乳液聚合及乳液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慧婷 马立彬 喻发全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25-28,共4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混合单体,Span-80和Tween-60作为复合乳化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30℃下制备了稳定的超浓反相聚合物乳液。研究了油相体积分数和引发剂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混合单体,Span-80和Tween-60作为复合乳化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30℃下制备了稳定的超浓反相聚合物乳液。研究了油相体积分数和引发剂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用离心、加热方式对超浓反相聚合物乳液进行了稳定性的表征。结果表明,在乳化剂浓度一定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水相形成稳定结构的乳液所需要的油相量是一定的。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浓反相聚合物乳液 转化率 稳定性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下载PDF
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丙烯酰胺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桂红 刘晴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3期47-50,共4页
探讨了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溶液聚合中的引发作用,观察到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不同引发剂用量和不同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钾摩尔比时,丙烯酰胺单体转化率、聚合反应速率和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有明... 探讨了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溶液聚合中的引发作用,观察到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不同引发剂用量和不同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钾摩尔比时,丙烯酰胺单体转化率、聚合反应速率和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为0.20%时,AM单体转化率较高,达到95%;引发剂用量为0.15%时,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较大,为158万;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钾的摩尔比为0.6时,转化率和聚合速率最大;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指数为0.53,与自由基聚合双基终止条件下的理论值0.5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 氧化还原引发 丙烯酰胺 聚合动力学 转化率 聚合速率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智强 胡向博 +1 位作者 李凌峰 霍世超 《中国建材科技》 2010年第3期53-57,共5页
采用自制的聚乙二醇单甲醚1500甲基丙烯酸酯(MPEG1500-MAA)和甲基丙烯酸(MAA)试剂,在不同引发体系下合成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分别探讨了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甲基丙烯酸(MAA)以及引发剂过硫酸铵(PASM)的掺量与减水剂分散性和分散保... 采用自制的聚乙二醇单甲醚1500甲基丙烯酸酯(MPEG1500-MAA)和甲基丙烯酸(MAA)试剂,在不同引发体系下合成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分别探讨了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甲基丙烯酸(MAA)以及引发剂过硫酸铵(PASM)的掺量与减水剂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的关系,研究了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亚铁盐和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亚铁盐三种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各组分掺量、反应温度对减水剂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的影响,确定了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条件下,减水剂反应温度可降低到60℃左右,所合成的减水剂为水泥折固掺量0.3%,水灰比为0.29时,其净浆流动度达250~260mm,30min流动度保持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系减水剂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水泥净浆流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